- 2021-05-10 发布 |
- 37.5 KB |
- 4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中考语文二模试题汇编现代文阅读
2019 年中考语文二模试题汇编:现代文阅读 2019 年中考语文二模现代文阅读汇编 1.怎样做大国 ①中国的经济发展势头要想维持,就不能仅仅靠等着外国公 司的订单,等着外国的投资。中国必须在自己的土地上建立 世界金融中心,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起高度复杂的经济体系。 ②中国没有基督教的传统,但是,从“天下为公”的传统中, 照样可以发展出“信托责任”的理念。什么时候中国的企业 家能把自己的财富看成是社会的信托,中国的市场经济就算 成熟了。 ③中国必须重新设计自己的生活方式,特别是城市的生活方 式。生活方 式要日益集约化。政府和社会不仅要鼓励人们 减少住房面积,而且要倡导公共交通出行。 ④一个被低油价娇惯坏了的社会是不可能有竞争力的。能源 问题是 21 世纪人类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谁能有效地回应 这一挑战,谁就能在竞争中先声夺人。最大限度地降低经济 发展的资源和能源成本,仍是大国应该追求的发展目标。 ⑤中国人口政策的既定目标还是要让人口适当地下降。但是, 必须避免“急刹车”所带来的意外伤害。要“缓 刹车”,就 得提前行动 20 年,通过渐进的政策转型,在人口下降的同 时,最大限度地避免人口的急剧老龄化。 ⑥政府要站在老百姓一边,帮助他们创造出内需来。具体地 说,政府刺激经济的计划,除了基础设施的建设外,还要加 强社会服务的质量,比如,医疗、教育、退休金等。必须使 每个劳动力创造较高的附加值,才能有足够的人均剩余价值 来抚养老龄化人口。 ⑦片面鼓励消费的政策,如果短期内刺激了经济,长期却破 坏了经济的伦理,那么我们宁愿忍受一下短期的阵痛。 ⑧文明的习惯是公共秩序的一部分。要建立公共秩序,就必 须先有公共生活。否则,文明的习惯并不能随着经济水平的 提高而自然形成。 ⑨中国首先需要的是教育平等权。这个平等权的基本精神是: 每个孩子都应当享有同样数额的教育经费。富家子弟需要更 优异的教育,可以自己花钱上私立学校。但是,上学的基本 权利是平等的。 16.第⑤段加点词语“缓刹车”是指 。(3 分) 17.上文发表议论的思路结构是 (A.总分 B.并列 C.层 进 D.对照)(2 分) 18.用简要的语言概括第②③④段讲述的内容。(9 分) 第②段: ,第③段: ,第④段: 。 19.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中国要维持经济发展势头,就必须在自己的土地上建立 世界金融中心。 B.“政府要站在老百姓一边”的意思是指政府要加强社会 服务的质量。 C.文明习惯的形成需要是公共秩序的保障。 D.关注“教育平等权”是中国第一重要的内容。 20.第⑦⑧⑨三段主要阐述“鼓励消费”、“文明习惯”、“教 育平等”三个方面的内容,请从中任选一个方面的内容,补 写一个生活中的事实。(请先选择,再回答。)(5 分) 我选择 , 2.复活的南天竹 ①供职于市机械研究所的工程师沈振甫,在城郊云巢山上发 现一株被斩去主干的南天竹。他痴痴望了半天。主干没有了, 但突出的根部边侧又萌出一枝细细的绿茎。从疙里疙瘩、伤 痕累累的树桩可以判断,它的主干和主枝曾一次次地被斩劈。 他把它掘了回来。 ②南天竹栽种在盆里,放在阳台的栏杆花架上。没多久,这 南天竹就打起精神,挺伸枝干,舒展开蜷缩的羽状叶片;微 紫带绿的枝条在风中有节奏地摇摆着,显示出强劲的生命力, 沈振甫一向冷峻的脸上就有了暖暖的乐意。几乎成了习惯了, 上班之前,下班之后,他要为南天竹松松土、浇浇水,然后 凝视片刻。看他的神情,那嶙峋、突兀、残损的植株仿佛成 了无言的画、无字的诗。他对它真是宠爱有加。 ③那年夏季,沈振甫去南方出了趟差。返家后,他的心一愣: 只十来天功夫,这盆南天竹的叶子全枯了,新长成的枝干变 成褐黑色的朽木,全没有了生气。以后的几天,尽管他倍加 呵护,但它病恹恹地再没有苏醒过来。不久,为数不多的叶 子全部脱落,树桩盆景成了光秃秃的木疙瘩。沈振甫在心疼 之余,仍怀着希冀,将它搬进搬出,松土浇水,指望它什么 时候会突然萌出绿意来。 ④这天,他下班回家,在底楼的垃圾箱里,一眼就发现了这 株枯柴般的南天竹。他拎起它,噔噔噔走进家门,气呼呼地 问妻子:“是你干的好事,你把它扔了?”温顺贤淑的妻子 从没见夫君发这么大的火,小心翼翼地问:“老沈,你怎么 啦!你又不是不知道,它已经……” “你是说,它已经死 了?哼,它怎么会死呢?这么快……”沈振甫有失斯文地大 声吼叫着。少顷,他用颤抖的手,重新把它种在盆里,又把 盆移到阳台阴凉的角落。 ⑤他默默地坐在阳台上,许久,许久。 ⑥妻子默默地陪坐着,眼睛湿润地看着他。她和他是患难夫 妻。她怎么会不理解他呢。沈振甫是老知青,受过的苦楚、 凌辱和折磨委实不算少。这株备受刀砍兽侵的树桩疙瘩,不 正是他坎坷人生的缩影吗?当年,他在农村病得死过去,已 被医院拒收,是房东大娘——他以后的岳母,一口粥一勺药 地喂他,他才奇迹般地活了过来。这株草木与他同病相怜呀! 想到这一层,妻子竟呜咽起来。 ⑦如果说单位里工作的劳累没有拖垮他,那么这盆小小的树 桩却叫他魂牵梦绕、qiáocuì不堪,使得他 妻子不忍相望,又苦于无力相助。沈振甫的精神蔫了,他终 于在秋季里的一天,晕倒在研究所的描图桌旁。他被送进医 院急救。半个月后,他康复出院了,但身子仍很虚弱。当他 踏进家门,走近阳台时,眼睛顿时发亮,惊喜得喊出声来: “哟?”南天竹复活了,枝干发青了,有了披针型小叶,枝 丫断痕处闪烁着新鲜的暗红色。 ⑧他手舞之,足蹈之,眼眸里有种年轻的光点在跃动。“一 个人怎么能没有信念呢?做事怎么能丧失信心呢?”他翻来 覆去地对妻子这么说。 ⑨妻子看到他如此高兴,却忍不住掉头悄悄抹擦泪痕。沈振 甫哪里知道呀,这株树桩,是她托人到花卉市场访到 的, 又请老花匠精心制作成相似的株形,像刚刚复苏的模样。为 了夫君的健康,她愿永远保守这个秘密。 ⑩自此,沈振甫像换了个人似的,生气勃勃的样子仿佛年轻 了好多岁。与此同时,他主攻的科研项目,在连连受挫后, 终于显露曙光,有了实质性的突破。一天夜里,当沈振甫熟 睡后,梦呓伴着鼾声而出:“生命只有一次,但复活的情形 却是可以模拟的。”妻子听到了,而且是听懂了夫君的心语。 21.根据拼音写汉字:qiáocuì不堪 ( ) (2 分) 22.第②段画线句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其表达效果是 (3 分) 23.当从山上挖回的南天竹微紫带绿时, ;当出差回来看 到它叶子全部脱落,成为光秃秃的木疙瘩时, ;当发现被 妻子把它扔进垃圾箱里时,他十分恼火;当看到这株草木又 “复活”时, 。(6 分) 24.第⑥段画线部分采用了插叙的方法,在文中的作用 是 (4 分) 25.对文章标题 “复活的南天竹”中“复活”的理解不恰 当的一项是( )(3 分) A.沈振甫挖来的“南天竹”,在妻子善意的欺骗下“复活” 了。 B.沈振甫在“南天竹”的“复活”过程中一度萎靡的情绪 复活了。 C.喻指沈振甫和他妻子之间的情感复活了。 D.借喻沈振甫的事业发展,他在科研项目出现了“柳暗花 明”的转机。 26.根据文章内容,从人物的职业身份、生活经历两方面对 沈振甫进行介绍。(80 字左右)(8 分) 3.今天,你“低碳”了吗? ○1 看我们所处的地球,处处充满危机:南极冰山融化,造 成海平面上升;多国洪水肆 虐,吞没了村庄与农田;泥石流爆发,所到之处一切生命毁 于一旦……究其原因,是随着世界工业经济的发展、人口的 剧增、人类欲望的无限上升,二氧化碳排放量愈来愈大,全 球灾难性气候变化屡屡出现。 ○2 审时度势,哥本哈根气候大会将“节能减排”的“低碳” 理念传播到世界各地。我国报纸宣传“低碳经济”和“低碳 生活”亦屡见不鲜。时尚问候语已是“今天,你‘低 碳’了吗?” ○3 何谓“低碳”?意指较低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为主) 的排放。我们听说过“低碳经济”,意识中还以为那是政治 家、经济学者等面对的问题,与平常百姓生活没有太多关系。 其实,这是最大的误解。“低碳经济”的执行过程和成果享 用都是与我们每一个人息息相关的。 ○4 如果说,“低碳经济”还是政府与企业思考的事,那么, “低碳生活”就是我们老百姓的目标,是一种对地球负责任 的生活,是未来人类生活的趋势。低碳当道,我们要改变我 们的生活方式,让 “低碳”全过程地融入到我们生活中, 细致入微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5 目前,我国每个家庭每年的二氧化碳平均排放量大约是 2.7 吨。怎样控制二氧化碳排放量呢?其实,一些简单易行 的改变,就可以减少家庭能源的消耗: ○6 少买不必要的衣服。一件普通的衣服从原料到成衣再到 最终被遗弃,都在排放二氧化碳。少买一件不必要的衣服就 可以减少 2.5 千克二氧化碳的排放。另外,棉质衣服比化纤 衣服排碳量少,多穿棉质衣服也是低碳生活的一部分。 ○7 多吃素。生产 1 千克牛肉排放 36.5 千克二氧化碳,而果 蔬所排放的二氧化碳量仅为该数值的 1/9。另外本地的果蔬 和水也比外地运输来的排放二氧化碳量小。 ○8 选择小户型,不过度装修。减少 1 千克装修用钢材,可 减排二氧化碳 1.9 千克;少用 0.1 立 方米装修用木材,可 减排二氧化碳 64.3 千克。 ○9 节约用电。以 11 瓦节能灯代替 60 瓦白炽灯、每天照明 4 小时计算,1 支节能灯 1 年可减排二氧化碳 68.6 千克;夏天, 如果每台空调在 26℃基础上调高 1℃,每年可减排二氧化碳 21 千克。此外,少用电梯,合理使用电视、冰箱、电脑等电 器,及时切断其电源等都是减排的方法。 ○10“低碳生活”不仅是一种时尚,更是一种道德的选择, 一种负责任。21 世纪,中国在“低碳”并时尚着。 16.找出下面解释“审时度势”中“度”含义正确的一项: (2 分) A.度量 B.程度 C. 揣度 D.法度 17. 阅读第○1 段,你以为“全球灾难性气候变化屡屡出现” 的直接原因在于: ; 说说第○4 段画线句子在文章结构上的作用 (4 分) 18. 文章在介绍“减少家庭能源的消耗”时,分别从 、 、 (每空一字)和用电方面加以说明;第○7 段画线句的说明 方法是 ,其作用为 。(7 分) 19.第○3 段—第○9 段运用了 顺序,这样安排的好处是 (5 分) 20.下面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2 分 ) A. “低碳”主要指的是二氧化碳排放量小的意思。 B. “低碳”的做法是时尚、道德和责任的表现。 C. “今天,你‘低碳’了吗?”表现了“低碳” 意识。 D. 因为我国每个家庭年二氧化碳平均排放量是 2.7 吨,所 以要节能减排。 4.老枣树 ○1 母亲逝世已经十年了,我依旧每两星期回乡一次,坐 100 公里公交车,来到自家门口,朝院里喊一声:“娘,儿子回 来了。”依旧找出水桶和担杖,到老官井挑回一担水,浇到 北屋窗前的枣树坑里。面前的老枣树是母亲不变的身影,不 老的 diāo 像。 ○2 八十年前,小枣树作为母亲的伴娘,从姥姥家的沙土窝, 嫁到父亲村子的盐碱地。这是一棵滩枣树,移栽过来,根须 扎进了苦水,苗泛得很慢,半死不活,可怜巴巴。[来源:学 *科*网] ○3 父亲生来是个穷小子,靠刮碱土熬小盐为生。1936 年参 加冀南暴动,跑地下工作。第二年七七事变,又参加了抗日 游击队,杀敌立功成了“共产党”。家里,只剩下一个穷女 子和一棵弱树苗。又过三年父亲牺牲了。因为他是有名的抗 日英雄,日本鬼子和皇协军要斩草除根,到处追捕我们母子。 ○4 一个二十四岁守寡的小脚女人,怀抱一个刚刚落生十四 天的孤儿,在魔鬼的指缝里躲躲藏藏。走过刘秀亡命时走过 的任县南泊,走过郭巨埋儿的内邱县金店沙滩,走过韩信背 水一战的临城,走过尧山的羊肠小道,走过滏阳河上的独木 桥。半年行程两千五百里,终于在巨鹿县小寨村找到了抗日 县政府,找到了父亲的战友们。 ○5 两年后,战争异常残酷。为了减轻部队负担,母亲抱着 我回到村里。令人惊奇的是,小枣树在炮火硝烟中长高了。 母亲欣喜不已。我看见母亲在给枣树浇水,母亲在给枣树松 土,母亲在给枣树施肥,母亲在为枣树剪枝。小枣树长成碗 口粗、亭亭玉立、青枝绿叶的大树。春时,蝴蝶陪它度过; 夏时,蜜蜂萦绕它身旁;秋时,风儿阵阵,催它长出诱人的 果实。小枣树在母亲的照料下,蓬蓬勃勃地生长着。 ○6 枣树和我一起成长起来。新中国成立了,我上中学、大 学,枣树也进入高生长期。春天有小粉花的梦,秋天挂满了 果实,圆溜溜,亮晶晶,绿时像翡翠,红时赛玛瑙。七月十 五花红枣,八月十五打个儿了。母亲举起竿子梆梆一敲,熟 透的枣子,红雨般噼里啪啦落下,砸在母亲头上、身上,溅 起甜蜜的笑。摊在房上一片红云,堆在炕上一堆火焰。但是 母亲从不肯吃一颗,全背到集上卖了。从小学 、中学到大 学十多年,母亲让枣树给我交学费。枣树是我家的小银行。 母亲看到我健康地成长,欣慰地笑了。 ○7 “文化革命”时期,我和爱人都被打倒了,进了学习班, 家庭生活困难。母亲便把存下的红枣烘干磨面,过了筛子又 过箩,变成孩子们的代乳品。直到粉碎“四人帮”,孩子们 才回到省城上学,这样,母亲和枣树又救活了我家第二代。 常常我看见母亲用柔柔的目光抚摸枣树,就像月辉洒在我身 上,甜甜的暖意从心底涌出来,我的眼角有些湿润。 ○8 如今母亲早已安眠地下,老枣树还倔强地站在院里。老 姐儿俩互相激励并肩奋斗一生。母亲活到八十四岁,临死腰 板不弯,老枣树也八十多岁了,依然枝繁叶茂,遒劲的枝干, 在诉说着曾经命运的坎坷。这棵老枣树啊, 刚正沉默,蓄 势待发,昂首迎接下一个收获季节的到来。 ○9 坚强不仅是一种美德,而且 是一切美德的母亲。苦难使 我成为作家,穷困使我的儿子成为经济学家,使命感使我的 女儿成为记者。因为我们的背后有一位坚强的母亲,有一棵 坚强的老枣树。 21.读拼音,写汉字:不老的 diāo 像(2 分) 22.第○4 段画线句运用了 的修辞方法,其表达效果是 。(5 分) 23.读第○2 段、第○3 段,写出母亲与小枣树的共同遭遇: (4 分) 24.文中表现“老姐儿俩互相激励并肩奋斗一生”的事情有: (用文中的话回答)(6 分) (1)小枣树在母亲的照料下,蓬蓬勃勃地生长着; (2) ; (3) 。 联系全文,说说“因为我们的背后有一位坚强的母亲,有一 棵坚强的老枣树。”的含义。 25.下面说法有误的一项: (3 分) A. 开头连用两个“依旧”表达了“我”对老枣树的感情。 B. 文中对父亲的描写不仅是交代,更突出了母亲的坚强勇 敢。 C. 老枣树是“我”母亲的象征,故作者详写了老枣树。 D. “坚强” 是母亲与老枣树最值得我们学习的品德。 26.阅读第○6 段画线句,展开合理想象,扩写成 80 字左右 的片断(8 分) 5.春运是一种文化现象 冯骥才 ①如今,报知春节迫近的已经不再是腊八粥的香味,而是媒 体上充满压力的热火朝天的春运了。每入腊月,春运有如飓 风来临,很快就势头变猛,愈演愈烈;及至腊月底那几天, 春运可谓排山倒海,不可阻遏。每每此时我都会想,世界上 哪个国家有这种一年一度上亿人风风火火赶着回家过年的 景象? ②我们一直把春运当作一种客运交通的非常时期,并认为这 是中国社会发展到现阶段千千万万农民进城打工带来的特 殊的交通狂潮,春运的任务只是想方设法完成这种举世罕见 的客运重负。可是,如果换一双文化的眼睛,就会发现,春 运真正所做的是把千千万万在外工作的人千里迢迢送回他 们各自的家乡,去完成中国人数千年来的人间梦想:团圆。 ③前些年在火车站碰到的一个情景使我至今难忘。大约是农 历腊月二十九吧,一个又矮又瘦的中年男子赶火车回家。火 车马上 要开,车门已经关上。这男子急了,大概他怕大年 夜赶不回去,就爬车窗。按常规,月台上的值勤人员怕他出 事,一定要拉他下来,车上的人一准也要把他往外推。但此 刻忽然反过来,车上的人一起往窗里拉他,月台上值勤人员 则用力把他推进车窗。那一刻,车上车下的人连同那中年男 子都开心地笑,列车就载着这些笑脸轰隆隆开走了。为什么? 因为人们有着共同的情怀——回家过年。 ④为此,每每望着春运期间人满为患的机场、车站和排成长 龙的购票队伍,我都会为年文化在中国人身上这种刻骨铭心 而感动。春运的人潮所洋溢的不正是年文化的精神核心—— 合家团聚吗?还有哪一种文化能够凸显故乡和家庭如此强 大的亲和力? ⑤春运是近二十年出现的最独特的一种文化现象。因为民间 文化是生活文化,它往往从生活的形态而非 从纯文化的形 态中表现出来,所以我们不会一下子认识到春运的文化内涵。 ⑥由此,我想到前些年每逢春节都会出现的一个话题,就是 年的淡化。生活方式的骤变,致使数千年里超稳定的生活中 形成的严谨的年文 化松解了,而一时又难以构成新的年文 化体系,淡化的现象必然出现。加上对年文化的无知,把传 统习俗视为陈规旧习,认为可有可无,主动放弃,如燃放烟 花炮竹和祭祖等等。失去了民俗的节日自然变得稀松平常。 ⑦可是就在这时,春运形成了。五星级酒店里、歌舞厅和酒 吧里、高尔夫球场上可以不要春节,但人们心中“年的情结” 依然执著,而且每逢春 节就必然吐蕊开花——回家过年, 亲人相聚,脱旧穿新,祈安道福,以心亲吻乡土里的根。现 在明白了,年在人们心里并没有淡化,淡化的只是传统的方 式与形态。 ⑧从春运认识我们的春节和民族吧。多么美好的节日,多么 重情义的民族,多么 并具亲和力的文化。 ⑨是春节的年文化把所有的家乡、把中华大地变成 的情感磁场,是春运让我们感受到这磁场无比 的力量。 (《文汇报》2019 年 1 月 19 日,有删节) 链接: 2019 年 1 月 29 日,广铁集团免除了东莞东站站长、书记的 职务。免职的直接原因是一张列车员帮旅客爬车窗上车的图 (如图),广铁集团认为“管理不力”。 16.文中有这样一句话:“列车就载着这些笑脸轰隆隆开走 了。”如果把该句中的“笑脸”改成“人”,你觉得怎么样? 为什么?(4 分) 17.依次填入第⑧⑨段横线上的词语应是(3 分) A.强大 庞大 刚劲 B.强大 巨大 强劲 C.盛大 庞大 强劲 D.盛大 巨大 刚劲 18.第⑨段运用了 修辞方法,其表达效果是 。(4 分) 19.作者为什么说春运是一种文化现象?(5 分) (1) (2) 20.本文第③段叙述了与链接图片同样的情景,但作者认为 这是他难忘的一个温馨情景。对广铁集团免除东莞东站站长、 书记职务的做法 ,网络上争论激烈,看法不一。你对广铁 集团的做法有什么看法?简要说明理由。不超过 50 字。(6 分) 6.端州②遗砚 郑洪杰 ○1 马回头村距县城 85 公里,偏僻闭塞,土地贫瘠,山丘荒 秃。相传当年乾隆皇帝外出巡视,坐骑面对凄荒,甩颈嘶鸣, 不愿前行。马回头据此得名。 ○2 时至 90 年代,马回头村仍很贫困。惟一令村民骄傲的是, 德高望重的恒运老人藏有一名砚。因有名砚,村民才开了几 回眼界:不少年来,一辆又一辆豪华轿车不顾一路颠簸驶进 村里。来者多为县长、文化局长和书法家,皆慕名赏砚。 ○3 一专家曾用掌心抚砚肌肤,又以笔杆轻轻叩之,后又持 镜细观砚上圆点、花纹,最后方说,此砚是四大名砚之首端 砚,出自肇庆溪河注入羚兰峡汇合处,即烂柯山老坑。问其 价,专家说不可估,《明一统志》上就有“匠石识山之脉理, 凿一窟,自然有圆石青紫色,琢为砚,可值千金”之说,何 况时至今日,又何况这正宗之精品哪! ○4 专家一席话,说得赏者目瞪口呆,车回路转,又悄悄复 找老人,许以全家迁往县城、子女就业,或出万元购之。但 恒运老人只略略一笑说,受用不起,受用不起,执意不肯出 手。 ○5 三年前,又有车入村,是才上任的林县长。不同的是林 县长没访恒运老人,却随乡长村长在村里村外查看个仔细, 同来的几个科技人员,登山岗,察地形,取土样,三天后方 回县城。恒运老人站在村口,目送一路黄尘远去的车,捻须 在手,轻轻微笑。 ○6 如今三年已过,马回头村已是果木飘香,猪羊肥壮。恒 运老人难抑胸中之喜,眉宇间却又锁三分心思。收获时节, 一辆小车直奔老人家里,老人出迎,见是林县长,方喜出望 外双手打拱,说,我料你该来了。 ○7 林县长说,前次来,父老贫苦,日月难捱,作为一县之 长,怎有心情赏玩。今日专程来访,不知老人家肯否赐我眼 福。 ○8 恒运老人乐呵呵取出名砚。但见那砚大如鱼盘,厚寸余, 通体青紫,造化天成。林县长观罢惊呼一声,果然名不虚传, 宝砚宝砚哪! ○9 恒运老人便问县长,怎见得是宝砚? ○10 林县长谦谦一笑说,以我拙见,贵在花纹:这是砚中十 几种花纹之最,叫鱼 脑冻纹,可谓白如晴云,松似团絮, 呵之欲动,触之欲起!老人复又追问, 这石眼③如何? ○11 林县长再三观摩后说,这石眼圆晕相重,黄黑相间,瞳 子于内,是典型的活眼。不知您老怎收藏了这等名砚极品? ○12 恒运老人告之说,我祖先曾在端州为知州当差,故有缘 得之。 ○13 林县长悟道,果有渊源。又是一席话后,林县长欲起身 告辞。老人伸手一拦说,慢!遵先祖遗嘱,为官清正,造福 一方,又精通砚器者,当赠之。今日这砚就赠于林县长了, 这也是老生心愿。言罢,双手托砚,请林县长纳之。 ○14 老人一番话,听得县长双眸湿润,情似波澜。他动情道, 算来,我也门出丹青世家,略知文房四宝。可惜这等好砚, 只闻未见。今日见了,已是眼福,怎能再生奢望呢。再说, 这等厚礼,我无功无劳,如何受得起?万万不可,万万不可! 老人执意要送,林县长说,您老祖上既在端州为知州当差, 可听过包拯三掷砚的传说。 ○15 恒运老人说,当然知晓。庆历三年,包拯任端州知府, 期满回京师时,没带走一砚。为表清正,还将朋友所赠之砚, 尽掷于山沟中。 ○16 林县长说,想来,所掷也非寻常之砚吧。 ○17 恒运老人说,当然,皆是佳品。不瞒你说,此砚便是包 拯所掷砚中之一。确为当年祖先目睹的包拯掷砚,因惜其珍, 才历经艰难潜返山中寻觅。可惜其余或粉或损,惟有此砚落 入草莽,得以保全,重见其辉。林县长闻听惊异,连声感慨 说,历经九百余年,不料在这里看到传说中之古砚。老人家, 这砚我更不能收了。您老就精心收藏,一为马回头村留一财 富,二以砚为证为鉴,将佳话说于来访者,岂不更有其用吗? ○18 老人再三欲赠,终见林县长言辞恳切,态度肃正,只好 双手颤颤将砚收回放好。之后,两双手紧握良久,林县长才 登车惜别。 ○19 回望渐逝远去的车子,恒运老人竟潸然落泪,由 zhōnɡ( )感叹说,清如水,明如镜,爱子民,前不见古人 后却有来者!这等好官,只盼多些,再多些! (选自《微 型小说选刊(精华本)》) 注②:端州,今广东省肇庆市的古名,以产砚闻名天下。 注③:石眼,端砚独有的特色,是天然生长在砚石上犹如眼 睛一样的“石核”。长有石眼的端砚石十分宝贵和难得。 21.根据拼音写汉字(2 分) 由 zhōnɡ 感叹 22.第②段划线句在文中有什么作用?(4 分) 23.第⑥段写“恒运老人难抑胸中之喜,眉宇间却又锁三分 心思”,根据上下文,简要说说恒运老人“喜”的是什么,“心 思”又是什么。(5 分) “喜”的是: “心思”是: 24.根据文意回答,林县长为什么要讲包拯三掷砚的传说? (4 分) 25.根据文意,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文章开头介绍马回头村得名的由来,增加了端州遗砚的 神秘色彩。 B.林县长三年 后才来拜访恒运老人的原因之一是他三年后 才知道恒运老人手中有一名砚。 C.恒运老人所持之砚在《明一统志》中就有记载。 D.文中的端州遗砚是当年包拯所掷的砚台之一。 26.根据文章 提供的内容,以文中的“端州遗砚”为说明 对象,写一 段说明性的文字,80 字左右(不需出现所在地“马 回头村”和持有人“恒运老人”的信息)。(8 分) 7.“平均数”是块大磁铁 ①美国某心理学家曾经征得加州 300 户家庭的同意,对他们 每周的用电量进行记录。第一周,研究人员在记录了各家的 用电量之后,会在每户门前挂个小牌,写上这户人家与其他 住户平均用电量的比较。在接下来的几周里,研究人员发现, 知道自己用电量超过平均线的用户们,后来的电表走速降低 了 5.7%,这是合乎情理的;但是那些原先用电低于平均数的 家庭,他们的用电量反而增加了 8.6%。 ②从这个试验里我们可以看到:大多数人的行为会受“平均 数”的影响。也就是说,无论人们原先的做法是否值得提倡, 当他们得知大多数人的常态之后,都会努力缩小与平均线的 差距,朝中间标准靠拢。用心理学的术语讲,就叫“社会常 态吸引力”。 ③或许,这种向社会常态靠拢的本能是人类在长期进化中形 成的。远古时候,人类的生产力水平和抵御灾害、野兽的能 力都很低下,势单力薄的个体只有聚集在一起、形成规模, 才能提高存活率。于是,跟随大多数人的方向行走、模仿大 多数人的行为,便成了人类 的一种心理。其实,现实生活 中还有很多类似的例子。 ④在美国亚利桑那 石化森林公园里,游客经常会看到这样 的告示:“您继承的遗产每天都在减少,每年有 14 吨硅化 木失窃,尽管一次只捡一小片。”原来,经常有游客把公园 里的硅化木捡回家,这严重威胁了公园的生态环境,公园因 此竖起了告示。但科学家猜测,这样的告示反而向人们传递 了一条信息:很多人来偷硅化木。看到这个告示的游客,只 要不是圣人,都会“自觉”偷盗。 ⑤为了验证这个想法,科学家们制作了两种告示:一种是负 面性的告示,上面写着“很 多游客偷拿了硅化木,破坏了 公园内的自然景观”,文字旁还配有几位游客弯腰拿木片的 图片;另一种告示只是单纯告诉人们偷拿木片是不对的,上 面写着“为保护本公园的自然环境,请不要带走硅化木”, 配图则是在游客偷拿木片的图案上画了个大红圈外加斜杠。 园内还有些景区没有贴任何告示。接着,科学家观察了不同 地方硅化木的失窃情况:贴有负面告示的地方失窃率高攀至 7.92%,未张贴告示的地方木片失窃率为 2.92%, 而张贴禁 止类告示的地方失窃率仅为 1.67%。 ⑥作为管理者,应该因势利导,避开“平均数”这块大磁铁。 比如,一家公司如果想降低员工的迟到率,千万别公布员工 的平均迟到率。类似的,现在诸多有关贪官的新闻里,总是 在无形中传递出两条信息:一是贪污是一件常态性的事情; 二是贪污的平均数是很大的。这样一来,那些得知自己离平 均数还很远的“清官”或“小贪官”就会不自觉地向平均数 靠拢——社会常态总是像磁铁一样吸引着人们的行为。 ⑦或许你会觉得好笑,“按时上班”、“清正廉洁”本就是 天经地义的,难道还要别人告知“你这样做是正确的,请继 续保持”?是的,确实需要。因为“道德标准”与“社会常 态”比较,后者常常要强大得多。 16.在第③段的横线上填入恰当的词。(2 分) 于是,跟随大多数人的方向行走、模仿大多数人的行为,便 成了人类 的一种心理。 A.天长地久 B.岿然不动 C.根深蒂固 D.摇摇欲坠 17.题目中的“平均数”有特殊含义,指 。(3 分) 18.细读第⑤节,并依据下表,帮助科学家归纳出结论。(6 分) 负面告示 不贴告示 正面告示 失窃率(%) 7.92 2.92 1.67 结论: 19.读第⑥段后回答:为什么不能公布员工的平均迟到率? (3 分) 20.第①段中所述的试验其实没有结束,后来,研究人员改 变了试验方法。结果,使那些用电量较大的住户,此后用电 量降低了 5%,而用电量较低的住户,仍然保持在平均线以下。 研究人员采用的新方法可能是怎样的?请描述一下。(6 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 21—26 题。(28 分) 8.大 鱼 ⑴镜湖里有大鱼,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大鱼。就是说,不是一 米两米的大鱼,而是三四十米长的大鱼。 ⑵镜湖大鱼的事情虽不及喀纳斯大鱼影响广 fàn,但 也终于是沸沸扬扬的了。 ⑶这是个噱头吗?抑或是炒作?都不关我的事,我用这样的 语气叙述和任何传媒不搭界,只因为……等一下! ⑷我的伯父住在镜湖边,是个老林业员,年轻时在镜湖水运 厂,专门把刚砍伐下山的原木放入湖水中,排好,原木就顺 着湖水的流向被运出山外。我从来没亲眼见过水运原木的壮 观场面,它像一种灭绝的动植物永远消失了。我只见过一幅 版画,不过我觉得好在只是一幅版画。 ⑸我的伯父安居山中,和伯母养一斗奶牛、两只猪、三箱蜜 蜂、一群鸡、一条狗,侍弄一大块园子。 ⑹那一次我到伯父家,正是关于大鱼的传说四处播散的时候, 但是从没有人通过任何方式捕捉到它。是的,从来没有。 ⑺我走进园子的时候,伯父和伯母正在八月的秋阳里采集蜂 蜜。伯父穿着一件半截袖的老头衫,露着两只黝黑的胳膊, 一只脚踏着踏板,蜜蜂们“嗡嗡”地围着他转。我看得心惊 胆 zhàn——伯父稀疏的头发里、伯母的鼻尖上都有 蜜蜂爬来爬去。 ⑻我把照相机、摄像机、高倍望远镜等机械,高高架在伯父 的院子里,一排枪口一样对着湖面。在这些事情完成之前我 没有说一句话,伯父伯母也未理睬我。 ⑼我问伯父:“真的有大鱼吗?镜湖就在您眼前,您见过大 鱼吗?” ⑽伯父沉吟了片刻,说:“你记好了,什么事情都不能让人 知道。”伯父把“人”字说得很重,“人要是知道了,就不 妙了。要是人不知道这山里有大松树,那些大树就还活着, 现在还活着,一千年一万年也是它。人知道了,那些大树就 没有了,连它们的子孙也难活。” ⑾当时我心里充满了探索的欲望,打断伯父,说:“求您说 实话,到底有没有大鱼?” ⑿大伯深深地看了我一眼,不吱声。我突 然感到不同寻常 的异样。首先是大黄狗,刚才还在我身边蹦跳着撒欢儿,这 一刻忽然夹起尾巴、耷拉着耳朵、耸着肩膀一溜烟钻进窗户 下面的窝里去了。几只闲逛的鸡抻长了脖子偏着头,一边仔 细听,一边高举爪子轻落步,没有任何声息地逃到障子根去 了。 ⒀我猛地领悟了伯父的眼神,随即周遭巨大的静谧漫天黑云 一样压下来。阳光并不暗淡,依然透明润泽,但是森林里鸟 儿们似遇到宵禁,同时噤声,紧接着,平静如镜的湖面涌起 一层白雾,顷刻一排排一米多高的水墙,排浪似的一层一层 涌来,然后……等一下,你猜对了。 ⒁大鱼出现了! ⒂大鱼又消失了! ⒃一切恢复原样。 ⒄我带的几件现代化机器等于一堆废铁。是的,我没来得及 操作。我懊恼地坐在地上,看着鸡们重新开始争斗,大黄狗 颠儿颠儿地跑出院子站在湖边高声吠,森林里鸟儿们的歌声 此起彼伏。我忽然想:其他动物或者植物该是怎样的呢? ⒅伯父似乎看出了我的心思,淡淡地说:“我们活我们的, 它们活它们的,互不侵犯。”又说:“你倒是个有缘的,有 时候它几年也不出来一次。”伯母在旁边连连点头。 ⒆随后的一个月里,我都在伯父家里。我睡得很少,吃得也 很少,基本上不说话,但是心里很静很慰帖。伯父伯母每天 仍然愉快地忙碌着,两只猪、一头牛短促的呻吟和悠长的叹 息互相唱和,呈现的都是生命的本来面目。 ⒇一天晚上,伯母拿出自酿的山葡萄酒,我和伯父喝着叨着, 伯父就又给我讲了一个惊人的森林故事。野人?外星人?等 一下,别猜了,你猜不对。而且,我和伯父一样,不会说出 一个字。 21.根据拼音写汉字。(2 分) 影响广 fàn 心惊胆 zhàn 22.第⑻段中有一个比喻句,将 比作 ,暗示 。(4 分) 23.镜湖里真的有大鱼吗?请围绕本文来说明理由。(4 分) 24.怎样理解第⑽段和第⒅段中伯父的话?分别谈谈你的见 解。(6 分) (1)人要是知道了,就不妙了。要是人不知道这山里有大 松树,那些大树就还活着,现在还活着,一千年一万年也是 它。人知道了,那些大树就没有了,连它们的子孙也难活。 (2)我们活我们的,它们活它们的,互不侵犯。 25.对第⒆段中的画线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4 分) 我睡得很少,吃得也很少,基本上不说话,但是心里很静很 慰帖。 A.“我”很懊恼没有拍下大鱼,不会有这么好的运气再次 看到大鱼出现了。 B.在伯父的感染下,“我”放弃了原有的欲望,沉浸于大 自然的和谐之中。 C.“我”静下心来,等待大鱼的再次出现,因为探索是需 要恒心和毅力的。 D.森林里的故事充满了神秘,只要不放弃探索,就一定能 解开自然之谜。 26.第⒇段伯父讲故事时四周的环境是怎样的?请想象一下, 写一段 80 字左右的环境描写。(8 分) 9.意大利国家馆 上海的弄堂游戏中,有一种“游戏棒”,它们被随意撒出, 会形成不同的组合。意大利设计师从这个游戏中受到启发, 用 20 个可任意组合的功能模块组合出了意大利国家馆。 20 个功能模块代表了意大利 20 个大区,形状就像游戏棒一 样可以随意变幻。从外观看,整个意大利国家馆如同马赛克 拼图,体现了不同地区、不同文化的融合。原本在意大利传 统城市中随处可见的元素,在馆内被重新展示,唤起 了人 们对不同文化的关注。 意大利馆不仅在设计上新颖别致,它还采用了一种最新发明 的建筑材料——透明混凝土。这种加入了玻璃质地的混凝土 材料可以形成不同透明度的渐变,还能随时感知建筑内外部 的温度,清晰显示展馆内部的湿度等。展馆内部类似“刀锋” 的设计除了能制造出幻化的光影效果外,还能向展馆内输送 自然风,将意大利国家馆打造成了一个理想之城。 西班牙国家馆 西班牙馆是一座复古而创新的巨大的“藤条篮子”建筑。外 墙由能天然降解的藤条板覆盖,通过钢结构支架来完成,线 条呈流线型。阳光将透过藤条的缝隙,洒在展馆的内部。这 8524 个藤条板不同质地颜色各异,面积达到 12019 平方米, 运用书法艺术组成一个个古老的中国文字,外墙呈现出一首 中国诗歌,给中国观众留下隽永的印象。 上海世博会西班牙总代表哈维尔• 贡德表示:西班牙 馆是一座有艺术性、有吸引力的建筑,建筑材料是最环保、 最传统的,建筑手段却是最先进、最先锋的。藤条这一古老 的建筑材料无论在西班牙还是中国都有悠久的历史,藤条材 料的广泛应用如同连接昨天和今天的桥梁。西班牙希望通过 这座完美的建筑展示人类在现代城市发展中吸纳传统文化 的创意。 英国国家馆 英国馆是个外型简洁、创意无限的“会发光的盒子”。整个 建筑最大的亮点,就是向各个方向伸展的大量触须。这些内 含植物种子,顶端带有细小彩色光源的触须覆盖在建筑外部, 随着自然风的轻轻吹拂,可以在展馆表面形成可变幻的光泽 和色彩,组成各种图案。通过信息和图像的传送,参观者们 甚至可以在展馆的表面看到展馆内部的各项活动。种植在英 国馆旁的两株大银杏树,在象征生命力和耐力的同时,也突 现了英国馆的参展主题:“让自然走进城市”。 德国国家馆 德国 国家馆四面呈开放状,其建筑设计给人一种轻盈、飘 逸的感觉,又像是在邀人同游。参观者在穿越了充满典型德 国都市画面的“动感隧道”展厅后,眼前出现的是“水下世 界”。这一展厅以改建汉堡港区为例,介绍了在保留旧有建 筑的基础上,注入现代建筑元素理念的实践,赋予了城市一 种崭新的风貌和生活质量。 德国馆最大的亮点是一个名为“动力之源”的展厅。在那里, 参观者们可以与展厅内的巨大金属球进行互动,金属球内装 有感应装置,它会对人群的动作及其呼声做出回应:“动力 之源”的参观者行动越是踊跃,金属球摆动的速度和幅度就 越大。人心齐,泰山移。此时,参观者共同体验着齐心协力 所产生的巨大能量。它提醒着人们,这个巨大的金属球就是 一个城市,创造都市活力要靠每个人的努力。 16.阅读《意大利国家馆》,不属于透明混凝土特征的一项 是(3 分) A.形成不同透明度的渐变。 B.感知建筑内外部的温度。 C.清晰显示展馆内的湿度。 D.制造出幻化的光影效果。 17.阅读《西班牙国家馆》,画线部分运用了列数字说明方 法,其作用是 (3 分) 18.西班牙馆“建筑材料是最环保、最传统的”表现为 ① ; “建筑手段却是最先进、最先锋的” 体现在 ② (6 分) 19.阅读《英国国家馆》,覆盖在建筑外部的大量“触须” 的作用是 (3 分) 20.选文介绍的展馆在富有创意地呼应“城市,让生活更美 好”世博主题时,也强调了各自最关注的焦点:意大利馆是 ① ;西班牙馆是 ② ;英国馆则突出了城市建设中人对自 然的关注。(6 分) 21.在“三言两语话世博”主题活动中,你要向同学们介绍 德国国家馆。请从选文中提取相关信息,作为你介绍的要点。 (80 字左右)(8 分) 10.爸爸,我想对您说…… ——女儿沈王一写给沈浩的信 亲爱的爸爸: 我是你的心肝宝贝汪汪。快过年了,汪汪想爸爸了。 过去六年,每到这时候,一个念头就在汪汪心里疯长:爸爸 在小岗村日夜 cāo 劳,除夕夜总该回来陪陪他最疼爱的汪 汪了吧?可是,汪汪今年要过一个没有爸爸陪伴的春节了。 爸爸,你离开奶奶、妈妈和汪汪已经整整三个月了。汪汪把 你的名片一直放在学校饭卡的胸牌里,捂在心口,想你了, 就掏出来看。名片背面,是小岗村的牌楼和地图。近来,汪 汪老是做小岗村和你的梦。醒来后,就睁眼找爸爸、想爸 爸……。小岗村的牌楼老在眼前晃,你的墓地在村里,你的 乡亲在村里,你的抱负在村里,你 的魂灵一定也在村里, 在那牌楼后面! 爸爸,我想努力去适应没有你的日子,可一想起小时候的美 好时光,汪汪就更加想念爸爸:你开车带我兜风、让我骑在 肩膀上一起往前冲、逢人就炫耀“这是我女儿”……去小岗 后,这样的时光再也没有了,一年只能见你 几次,你没有 时间陪我逛街、疯玩了。带我进书店,你只顾看感兴趣的经 济类书籍,在博物馆,你一直用手机与客商谈项目,顾不上 和我说话。 直到你真的走了,汪汪才知道,你“冷落”我的那些场景, 想起来都是那么珍贵、那么甜蜜蜜的。可如今这一切都是梦 想了。我找出了博物馆的门票,当宝贝一样珍藏起来。你是 很爱 汪汪的,对吧爸爸?要不你不会费那么大的劲翻跟斗 逗我开心,要不你不会在小岗村的宿舍里还放着一个包装好 的、崭新的、没来得及送给我的生肖狗。 爸,汪汪一点一点地回放、回味、放大父爱,你虽然已经走 了,但周围还散发着你的气息。每天晚自习放学回家,我好 像还能听见楼道里咚咚的脚步声,那是你的脚步声吗,爸爸? 你以前就是这样使劲儿跺脚,把声控灯振亮;我每天还给你 那盆月季花浇水,花开了,洁白如玉,你说过的——“一天 天付出,等到它开花了,该有多么欣慰。”你的目光,是不 是能够越过汪汪的肩头,看到那令你欣慰的花儿?那天夜里, 下着淅沥沥的小雨,我站在窗口想你,爸爸,四周湿润润的, 有股咸味,不像雨,像是汪汪的眼泪。汪汪想,眼泪要酿多 咸,才对得起对你无限的思念,才换得回来我的爸爸? 爸爸,你走的那天,你的汪汪都哭疯了。那天,天很冷,你 躺在鲜花丛中,一点都不理睬你心爱的汪汪,噘着嘴,像在 逗你的汪汪。那么多人来看你、哭你,妈妈看到你真的永远 走了,怨你、哭你,像个泪人儿。汪汪不信你走了,捧着你 冰冷的脸拼命地亲啊……爸爸呀,你真的舍下你的汪汪走 了?……如果说,你的离去是生活给我的无可选择而且残酷 的考验,那么结果就是,我突然长大了,我能体会到以前不 能体会的情意了,我变得爱学习了,变坚强了,我甚至可以 做妈妈的心理支柱了。 过完年,我就快16岁了,爸爸。我感谢我人生的前15年, 有你陪我度过。15年,注定了一辈子的缘分,汪汪永远是 你的女儿!爸爸,如今家里吃饭,妈妈和汪汪总是先盛一碗 给你,然后一勺一勺地替你吃了,像是你吃完的;家里的最 后一道门,还在为你留着,等你随时回家,爸爸! 爸爸,今年过年,汪汪不能陪你了,你要好好过啊。你要老 想着你的小狗狗汪汪。如果真有来世,在茫茫人海中,我们 还做父女,汪汪还是你的乖女儿…… 永远爱你的汪汪 沈王一 2010年2月6日 【注】沈王一(小名汪汪)是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党委原第 一书记沈浩的女儿。沈浩病逝后,中央领导同志和普通人民 群众对他给予了高度评价。 (原文有删改) 22.根据拼音写汉字。(2 分) 日夜 cāo 劳 23.正文第 2 行加点词“这时候”指的是 (2 分) 24.联系上下文,下列选项中不是表现“汪汪想爸爸了”的 一项是(3 分) A.汪汪把你(爸爸)的名片一直放在学校饭卡的胸牌里, 捂在心口。 B.我(汪汪)找出了博物馆的门票,当宝贝一样珍藏起来。 C.每天晚自习放学回家,我(汪汪)好像还能听见楼道里 咚咚的脚步声。 D.汪汪不信你(爸爸)走了,捧着你冰冷的脸拼命地亲啊。 25.选文中“汪汪一点一点地回放、回味、放大父爱”,“父 爱”在文中的具体表现是 (1) ;(2) ;(3) (6 分) 26.联系全文主旨,具体说说下列句子的表达作用。(6 分) (1)你的墓地在村里,你的乡亲在村里,你的抱负在村里, 你的魂灵一定也在村里,在那牌楼后面。 答: (2)四周湿润润的,有股咸味,不像雨,像是汪汪的眼泪。 汪汪想,眼泪要酿多咸,才对得起对你 无限的思念,才换 得回来我的爸爸? 答: 11.喀纳斯湖 ①我国的地图酷似一只昂首报晓的雄鸡,东北三省就像鸡头, 新疆恰如鸡尾,而神秘的喀纳斯湖则好比鸡尾顶端一片绚丽 的羽毛。 ②喀纳斯湖的神秘主要是与一个美丽的神话传说相联系。据 说,喀纳斯湖是一位专为王母娘娘栽培奇葩异卉的仙女用来 梳妆打扮的一面菱花镜。有一次,这位仙女不慎将几粒花卉 种子撒落在湖边,一霎间,湖畔四周百花绽放,林木葱茏, 万草萌发,百鸟啁啾,成了一个美丽的人间仙境。 ③喀纳斯湖发源于塔博格多山附近的一条 8 公里长的冰川 地带,海拔 1400 多米,南北长约 25 公里,东西平均宽约 2.3 公里,平均水深 120 米,最深处有 188.5 米,是我国最深的 高山湖泊之一。它弯弯曲曲拐过五道湾,是典型的冰碛湖, 也是我国唯一流入北冰洋水系的额尔齐斯河的上游。由于座 座雪峰、叠叠青山、片片草地、密密丛林众星 ɡǒnɡ 月般地 围绕着这泓碧水,所以阳光一变,从周围折射到湖面上的光 线也发生了奇变,加上云彩的变幻,于是湖水忽而蔚蓝、忽 而艳蓝、忽而浅绿、忽而墨绿……一天能变出几种色彩来。 每当湖面上清风吹过,荡起层层涟漪,泛起片片白浪,于是 湖面又会忽而明丽,忽而迷离,充满着神秘的气息。难怪“喀 纳斯”在蒙古语里就是神秘莫测的意思。 ④喀纳斯湖景区更引人入胜的是瑞士般的风光。最下面有广 袤的草原。散落在翠绿油亮的草丛中有无数不知名的小花, 开得红彤彤、金灿灿;成群结队的牛羊在阳光下悠闲地吃草; 蒙古族和哈萨克族的牧民们在草原上搭起的帐篷顶上,升起 袅袅的炊烟,一切是那么的安详,那么的宁静。向上有着茂 密的林带。站在湖边,但见周围的山坡上一片片葱葱茏茏的 山杨、婷婷玉立的白桦、高大挺拔的松树、形似宝塔的云杉, 层层叠叠、界线分明,把群山装点成褐、黄、青、绿的多彩 世界,它的色彩和层次既丰富又分明,即使是高明的画家也 很难在调色板上调出如此斑斓的色彩。那曲折崎岖的山峰之 间,还会有一股股清澈的山溪,欢腾着白色的细浪,跌宕、 跳跃在山石之间,哗哗的溪水流淌着冲向深邃的涧壑。远处 更有雪峰如友谊峰高耸而入云间——置身其间,使人有一种 如入画中、似临仙境的感觉。 16.根据拼音写出汉字:众星 ɡǒnɡ___月(2 分) 17.文章第①段所起的作用是___(2 分) A.平实地说明喀纳斯湖的具体位置。 B.形象地说明喀纳斯湖如一片绚丽的羽毛。 C.具体形象地说明喀纳斯湖在我国版图的位置。 D.形成文章总分总结构的总说部分。 18.第②段写神话传说的作用是: _________(4 分) 19.阅读第③段完成下面两题: ⑴第③段介绍喀纳斯湖的___,说明喀纳斯湖的特征是_ __(4 分) ⑵第③段说喀纳斯湖“是我国最深的高山湖泊之一”,下列 表述正确 的是 ___ (2 分) A.喀纳斯湖发源于塔博格多山附近的一条 8 公里长的冰川 地带,海拔 1400 多米。 B.喀纳斯湖南北长约 25 公 里,东西平均宽约 2.3 公里, 平均水深 120 米,最深处有 188.5 米。 C.喀纳斯湖发源于塔博格多山附近的一条 8 公里长的冰川 地带,海拔 1400 多米,南北长约 25 公里,东西平均宽约 2.3 公里。 D.喀纳斯湖发源于塔博格多山附近的一条 8 公里长的冰川 地带,海拔 1400 多米,平均水深 120 米,最深处有 188.5 米。 20.第④段喀纳斯湖景区呈现出错落有致的景色有:(6 分) A.广袤的草原 B._____ C._____ D._____ 12.鬼手 ①商槐读书未成大器。而立之年,父亲慌了神,让他赶紧学 门手艺自立。商槐长叹道,手艺倒是现成的,只是治国平天 下的抱负落空了。 ②原来商槐这些年泡在文物古董行,自信凭一双眼即可谋一 碗饭。 ③家人为他找了一家古玩店,叫怡雅斋,店面不大,只一间。 商槐袖着手在门外,不肯进,嫌寒碜。东家本是看在世交份 上,有意照顾他,谁料商槐竟不识抬举,就揶揄道,你要领 大世面,何不去聚珍轩呢? ④商槐顺势拱拱手:麻烦您给引个路吧。 ⑤聚珍轩店面三间, 财大气粗。商槐伸着脖子往里一望, 大声道,好画呀!聚珍轩老板周鼎听他这么一嚷,就知道夸 的是板壁上的立轴,便叹道:是幅好画,可惜画家不落实, 不好出手呀。 ⑥商槐正经地说,此画粗墨浓笔,巧施杂彩,应是五代徐熙 的“落墨花”笔法。这种笔法,后世摹仿者颇多,然无一能 形神俱备。此画风格超逸峻拨,野趣横生,应是徐熙真迹无 疑。 ⑦识宝啊,慧眼!然而行里规矩摆着,若无题款,值不了钱。 ⑧商槐笑笑,指着下面的一块污渍,这里就有徐熙之印,若 去除污渍,不就水落石出了吗? ⑨哦?周 鼎赶忙伸头细看,那污渍之中真有印迹吗?他疑 惑。 ⑩这好办。用火烧去污渍。 用火? 对。商槐从怀中掏出鼻烟壶,倒些粉末撒在污渍处,反复揉 搓,及至粉末融入纸中,才笑道,点吧,坏了我赔。 周鼎战战兢兢地 划着火柴,画面上有一点靛蓝的火焰冒出 来了,就像盛开的一朵花。过了 一会儿,污渍褪尽,果真 露出一方朱红的印记:臣徐熙印。 商槐在聚珍轩掌柜十载,艺高胆大,从不失手,深得东家赏 识。 辛亥事变那年,商槐作主收了一个青铜鼎,然后翻倍倒给天 津卫的一个玩家。周鼎高兴地请商槐小酌。酒至半酣,商槐 内疚地说,东家啊,这次我办了件赝品。周鼎一愣。 商槐说,铜器入土两千年,如是真品,颜色会随时辰而变, 午时纯青如铺翠,子时变淡似染绿……其实,当时我是心知 肚明的。周鼎又一愣 。 那你为什么明知故犯?[来源:学。科。网] 卖家据说是孙文的革命党人,急等钱用。我是想帮衬他。 周鼎大愣,十年相处,你平日处世何等谨慎,竟然这等杀头 的事也敢干啊。两人无语了好一阵,周鼎换个话题安慰道, 纵是赝品,业已出手,于我们何损? 你是东家,挣钱就行。我可不同,我还爱惜这身羽毛呢! 是夜,商槐归途失足,跌瞎了双眼,手也痉挛变形了。他仰 天长叹,天意啊!侠义热肠,不假;睁眼说瞎话,也不假! 自此,商槐杜门谢客。偶尔有人破门求教,他便捧在手上摩 挲。他说,手是人身最灵异之物,手手相抚即心心相印,是 能与造物者交谈的。鉴别古物,眼睛最会走神。 民国二十年底,清江浦的两个日本浪人,带来了一只瓷瓶。 商槐抚摸良久,叹息道,瓶上的画是真的,而瓶却是假的。 日本浪人大吃一惊。 商槐说,瓷瓶上的画是元代倪氏山水小品不假,但不是瓶胎 成型后倪云林亲手所绘,而是窑工在瓶胎上贴了他的画,使 用药液让画上的颜料渗透入瓶体后,涂釉烧制而成。 感觉对方楞着,商槐自言自语:自我失明,这双贱手便被人 称为“鬼手”。它不仅能辨伪,还能补天。我摸了半天,确 信这瓶是清末民初的,连烟火气都没消,里边还有些烫手呢。 日本浪人不服。商槐笑笑,让人从里屋取出另一只。请看, 是不是一对?日本浪人更加真假莫辨,便笑着说,既然是假, 那就毁了吧。一挥手,两只瓷瓶成了四瓣。 事后周鼎顿足道,即使他拿来的是假的,你怎么连真的也赔 上呢?形单影只总比玉石俱焚要好啊。 商槐平静地说,祖宗留下的珍宝,一件都不能从我手里外流。 整整一个月,商槐音信全无。 岁末,传来商槐噩耗,周鼎登门吊唁,只见灵桌上并排着修 复得天衣无缝的两只瓷瓶。细看,只是平添了几丝血痕,愈 显其美…… 【链接】 皇清乾隆年间,河朔古董行有呕心沥血而补玉石暴裂者,以 针自刺十指,滴血和药以合缝,月 余方成。所成器物或有 血迹残痕,则愈显其美。此法伤身,以此丧身者十有八九, 故道光以来试之者寡矣。(《司工拾遗录》) 21.第 段画线句运用了____修辞手法,表达效果是_ ___(3 分) 22.第 段到第 段写到商槐的举止反常让周鼎感到意外,究 其原因:(共 4 分) ⑴第 段“周鼎一愣”是因为:从不失手的他居然办了件赝 品。 ⑵第 段“周鼎又愣”是因为:____ ⑶第 段“周鼎大愣”是因为:____ 23.本文由三个情节构成,请仔细阅读,填写下列内容: (共 7 分) ⑴ 第①段至第 段可概括为:商槐慧眼□□ ⑵第 段到第 段可概括为:商槐□□助人 ⑶第 段到结尾可概括为:__________ 24.请根据故事内容,作出对商槐的评价并说明理由:(共 6 分) ⑴________ ⑵________ 25.第 段“整整一个月,商槐音信全无”,你知道他在干什 么呢?请结合链接,用 80 字左右的片段补写你的想象。(共 8 分) 13.雕塑艺术与校园文化 ①雕塑是人类社会生活中常见的艺术品之一,其艺术性和文 化内涵往往成为一个国家一个城市甚至一个时代的标志,它 可以集中反映出某个地区或时代的精神面貌或历史背景。雕 塑的价值在于审美,一件雕塑作品的价值取决于是否能给人 以美的享受。 ②校园雕塑是校园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装饰、丰富 和美化校园环境空间,丰富师生的精神生活,同时 也是一 个时代文化状态的集中体现。校园中的许多雕塑,从不同角 度反映了校园文化的价值取向。雕塑是校园物质文化 的一 种表达方式,同时也是精神文化的集中反映。设计成功的校 园雕塑,有很多方面是值得我们去注意的。 ③首先,一件雕塑作品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件 雕塑作品与它所属环境的融合程度。如果一件雕塑作品与所 属环境格格不入,那它必然是失败的。就学校来说,校园雕 塑大多是一些学生熟悉的科学家、学者等,这正与学校的学 习氛围是一致的。 ④其次,雕塑要有艺术语言,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一件好 的雕塑作品与其所在的环境背景融合之后,本身蕴含着一个 故事。如清华大学校园内著名的景点“荷塘月色”:曲曲折 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着田田的叶子,荷 塘边立矗着许多嶙峋 的怪石和高高低低的树木,而朱自清先生的塑像就掩映在树 影之下,让每一个到这里来的人都能身历其境般地感受到 《荷塘月色》中所描写的一切,更深切地体验到朱自清先生 当时的心境。可见,每一件雕塑作品与其所选位置是相互切 合的,不同的角落应有不同的故事。 ⑤第三,就一所学校而言,校园的每一处物质文化景观都蕴 含着丰富的信息,并体现着校园精神文化的内涵及价值取向。 校园雕塑是校园物质文化景观的一种表现类型,积淀着历史、 文化和传统,集中地反映了一个学校的核心文化价值观念。 因此,校园内所有雕塑的布局应该是浑然一体的,这样,身 处校园中才能通过富含艺术语言的各种雕塑体会到校园文 化的整体合一。 ⑥通过对雕塑这一文化载体的理解和审美过程,可以让身处 校园中的每一个人获得潜移默化的影响。这不仅能培养学生 的生活情趣及对真善美的感悟,增强校园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也可以使师生们从紧张的工作学习中得到放松和休息,营造 良好的生活氛围。校园雕塑这一校园文化的缩影,以其丰富 的艺术内涵和文化价值成为校园文化建设中不可忽视的一 环,需要我们身处校园中的每一个人用心去解读和体会。 16.从全文来看, 成功的校园雕塑应具备以下三个条件: (9 分) (1) (2) (3) 17.第④段主要运用了 说明方法,其作用是 。(4 分) 18.下列对于“校园雕塑的功能”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3 分) A. 校园雕塑能装饰、丰富和美化校园环境,丰富师生的精 神生活。 B. 校园雕塑可以集中反映出某个地区或时代的精神面貌或 历史背景。 C. 校园雕塑能反映一所学校的核心文化价值观念。 D. 校园雕塑能培养学生的生活情趣及对真善美的感悟,增 强校园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19.城市雕塑和校园雕塑在设计的理念上有许多相通 之处。右图是位于上海繁华的淮海中路的著名雕 塑“打电话的少女”。 请结合上文内容,说说她符合文中的哪一点设计 理念,并作简要阐述。(4 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 20-25 题(28 分) 14.清涧 程玮 ①陕西的山里有个地方叫清涧,那个地方出大枣。但当我们 的车在清涧停下来的时候,看到的却是一条泛着淡黄色泡沫 的溪水,从弥漫着黄色烟雾的山的深处流出来,一直流进一 条浑浊的大河里。不见蓝天,也没有鸟语花香,空气中流动 着一股刺鼻的硫酸味。 ②没有任何语言可以形容我当时的心情。西安一个朋友曾送 给我一大包红枣,上面优美地写着“清涧大枣”。他说清涧 大枣是如何的有名,是当年的贡品。我把这包清涧大枣从中 国背回德国。在湿润寒冷的冬季,我每天很珍惜地拿出几颗 供皇帝吃过的东西,洗净以后剔去核子,和银耳放在一起用 小火慢慢地炖,炖得满屋清香,然后再放进冰糖。我想象着 清涧的美,却不知我是自作多情地用在浓烟和充满化学废料 里结果的大枣“滋补”了一个冬天。 ③摄像拍着空中的浓烟和泛着泡沫的溪水。这时正好有个女 孩子赶着几头羊从溪边走过,摄像叫住她 ,想让她赶着羊 涉过小溪,然后沿着溪水走向大山深处的村庄。那女孩子个 子很小,看上去只有七八岁的样子,脸上很脏,头发细细黄 黄的像干草。我的心里突然很痛,护着那女孩子指责摄像, 说就因为你要拍个镜头,让人家小姑娘在这么脏的水里走, 你以为你是德国电视台,就有权利让人做这样的事情? ④德国人面面相 qù地站在那里看着我。协助拍摄的 中方人员问明了情况,安慰我说:“这不算什么,这水不深, 乡下孩子能吃苦,你们给她一点钱就行了。”我说:“她就 是不走我也会给她钱。这不是钱的事情。我们会舍得让自己 的孩子在深秋的季节趟这样的脏水沟吗?” ⑤摄像一脸尴尬地说:“你这么说就让我很惭愧了。可你也 天天在念叨,说空镜头很无聊,要让它们活动起来。这女孩 子今天不从脏水里走,可她昨天走过,明天后天还会走。现 在她为我们的镜头走一走,还走出了一点意义来。你说是不 是?” ⑥我明白他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