郴州市五中中考模拟四物理卷答案解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郴州市五中中考模拟四物理卷答案解析

参考答案 ‎1.A ‎【解析】当开关断开时,由欧姆定律可得: ‎ ‎,当开关闭合时,通过R2的电流 ‎,则电流表的示数 由题意知: ‎ ‎,则解得:5R2=R1+R2;即 由功率公式得: ‎ ‎;R1消耗的电功率 R2消耗的电功率 则功率之比: ‎ ‎;A正确 ‎2. A ‎【解析】人是静止的,说明人和参照物之间的位置没有发生改变,所以可以选择汽车座位为参照物,因为人和汽车座位之间的位置没有发生改变.‎ ‎3.D ‎【解析】电子石英钟的额定功率约0.1W,日光灯的额定功率约40W,电冰箱的额定功率约 ‎100W,电热水器的额定功率约1000W,所以按额定功率从小到大排列顺序是:电子石英钟、日光灯、电冰箱、电热水器.选项D符合题意.‎ 故选D.‎ ‎4.A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当光屏上成倒立等大的实像时,物距等于像距等于2倍焦距。所以在距凸透镜‎20cm处在光屏上得到一个等大的像,说明该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用凸透镜观察邮票,要用凸透镜得到正立、放大的虚像,所以邮票到凸透镜的距离要小于10cm.‎ 故选A。‎ 考点:凸透镜成像的应用;主光轴、光心、焦点和焦距.‎ 点评:本题没有直接给出凸透镜的焦距,而是通过实验现象去推断凸透镜的焦距,然后根据物距和焦距的关系考查凸透镜成像应用.‎ ‎5.ACD ‎【解析】试题分析:由平面镜成像特点:像与物体关于镜面对称,分别作出平面镜在MN处S的像S′和平面镜在MN′处S的像S″,如下图所示;‎ 由图可知,物体S的像从S″运动到S′,所以S′的轨迹为线段,故A正确;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物体转动的角度为镜面转动角度的2倍,所以S′轨迹对M轴的张角为2θ,故B错误;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到镜面距离相等,在平面镜从MN′下摆到MN位置过程中,S′离轴M越来越近,故C正确;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关于镜面对称,在平面镜从MN′下摆到MN位置过程中,S′的轨迹为圆弧,故D正确;应选ACD。‎ ‎【考点定位】平面镜成像 视频 ‎6.D ‎【解析】同种物质,在一定状态下密度是定值,实际上当质量(或体积)增大几倍时,其体积(或质量)也增大几倍,而比值,即单位体积的质量不改变;因此,不能认为物质的密度与质量成正比,与体积成反比,因此,选项A、B、C都是错误的,而选项D符合对这一特性的描述,故选D。‎ ‎7.C ‎【解析】铅球在空中飞行的过程中,已与手脱离,不会受到手的推力,其向前飞行是由于惯性造成的,不计空气的阻力,铅球只受重力作用,故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 ‎8.D ‎【解析】A、任何分子之间都有空隙,“纳米纸”只是空隙较小,A说法不正确,不符合题意;‎ B、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B说法不正确,不符合题意;‎ C、一切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纳米纸”不能阻止细菌分子无规则运动,C说法不正确,不符合题意;‎ D、因为分子间有引力,所以靠得很近的两滴油能自动结合成一滴,D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9.A ‎【解析】试题分析: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三个:一是液体的温度,二是蒸发的面积,三是空气的流动.由图两件相同的湿衣服的晾晒方式,表面积相同,周围空气流速也相同,但一件在树荫下温度较低,另一件在阳光下温度较高,因此,该同学研究的是蒸发快慢与水的温度的关系,故选A。‎ 考点: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10.B ‎【解析】‎ 试题分析:假设小明的体重为50kg,即小明的重力为500N,每次跳离地面的平均高度为6cm,即0.06m,每次跳离地面做功W=FS=Gh=500N×0.06m=30J,则小明每分钟做功W总=150×30J=4500J,根据P=,答案选B。‎ 考点:功率的计算 ‎11.C ‎【解析】A、以地面上的人为参照物,小明看到的“地面上的人”应是静止的,与题意不符;B、以建筑物为参照物,小明看到的“建筑物”也是静止的,与题意不符;C、以过山车为对照物,“地面的人和建筑物”与过山车的位置发生变化,并随着过山车出现旋转的感觉,故C符合题意;D、以过山车轨道为参照物,建筑物与轨道之间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建筑物是静止的,不符合题意。故选C.‎ 点睛:在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时,要先选取一个标准作为参照物,参照物不同,研究对象的运动情况一般也不同。‎ ‎12.D ‎【解析】A、从水中铅笔上反射的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发生折射,折射光线远离法线,当人逆着折射光线的方向看时,看到的是铅笔的虚像,比实际位置偏高,所以感觉折断了,故与题意不符;‎ B、影子的形成说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由于光的直线传播,被物体挡住后,物体后面就会呈现出阴影区域,就是影子,故与题意不符;‎ C ‎、用放大镜看数字时,数字变大了,属于凸透镜成像,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D、平静湖面上豹子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符合题意.‎ 故选D.‎ ‎【点睛】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现象包括:小孔成像,影子的形成,日、月食的形成等;光遇到物体表面会发生反射:平面镜成像就是光的反射形成的;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钢笔错位、筷子变折、海市蜃楼,凸透镜成像等都属于光的折射现象。‎ ‎13.D ‎【解析】A. 起瓶器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是省力杠杆;B. 老虎钳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是省力杠杆;C. 独轮车的车体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是省力杠杆;D. 镊子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小于阻力臂,是费力杠杆。故选D.‎ ‎14.C ‎【解析】‎ 试题分析:A、茶壶盖上的小孔是为了连通壶内气压与大气压,便于水的倒出,是利用了大气压强;‎ B、吸管吸饮料是在大气压的作用下,将饮料压入管中,再进入人口的,是利用了大气压强;‎ C、把药液注射进肌肉是利用了外力增大了针管内的压强,与大气压无关,故符合题意;‎ D、活塞式抽水机是利用大气压强将水抽到高处的.‎ 故选C.‎ 考点:大气压的综合应用.‎ 点评:此题的易错点在选项C,注射器在吸药液时利用了大气压,而在注射药液时则没有利用大气压,这一点我们必须分清.‎ ‎15.A ‎【解析】酒精的凝固点-117℃, 所以选A ‎16.B ‎【解析】用被拉紧了的皮卷尺测量跳远成绩时,皮卷尺的分度值变大,因此其读数比真实值偏小,故B符合题意为答案。‎ 点睛:皮卷尺拉伸后,自身长度变长,物体的测量值变小。‎ ‎17.C ‎【解析】由题意可知,在相同温度下,地沟油凝固,而花生油不凝固,这是由于花生油和地沟油的凝固点不同,故应选 C。‎ ‎18.前方;凹透镜 ‎【解析】‎ 试题分析:(1)近视眼能看清近处的物体,不能看清远处的物体是因为晶状体太厚或眼球太长,使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 ‎(2)近视眼戴凹透镜使光线发散一些,使像成在视网膜上.‎ 解:近视眼看不清楚远处的物体,原因是远处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但是我们可用发散作用的凹透镜矫正,使光线会聚能力减弱,能使像成在视网膜上,能看清物体.‎ 故答案为:前方;凹透镜.‎ ‎【点评】本题考查了近视眼的成因和矫正方法,本题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密切,能够体现从物理走向生活的理念.‎ ‎19. 1.98×105 1.98×105‎ ‎【解析】灯泡通电1h电流做功:W=UIt=220VJ 电流做功的过程,实际就是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消耗电能)的过程,电流做多少功,就有多少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所以消耗的电能为1.98×105J.‎ ‎20.36 不变 空气流动速度加快,蒸发加快 ‎【解析】试题分析:由图示可知,温度计的示数为36℃;电风扇打开只能加快空气流动的速度,流动的空气加快了身体上汗水的蒸发,蒸发是要从身体吸热,故人会感到凉爽,但不能改变空气的温度,寒暑表的示数不变。‎ ‎【考点定位】温度;物态变化 ‎21.相对运动;‎ ‎【解析】两个相互接触挤压的物体,当它们做相对运动时,在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就是摩擦力.‎ ‎22.减小 不变 ‎【解析】试题分析:在一定的空间内,空气的质量越小,大气压越小.大气压是存在的,通过改变压强差可以看到大气压存在的现象. 小明用嘴紧贴着小空瓶子的瓶口,吸口气后,空瓶就能“挂”在嘴唇上。这是由于瓶内的气压减小,瓶外大气压不变,瓶内外的空气形成压强差造成的.‎ 考点:大气压 ‎23. 空心 100cm3 0.91kg ‎【解析】(1)根据可知,质量为m=810g铝球的铝的体积为: ,所以此球是空心的.‎ ‎(2)空心部分体积: ;‎ ‎(3)空心部分注满水时,水的质量: ,注满水后的铝球总质量: 。‎ 答:(1)该球是空心的; (2)空心部分的体积是100cm3;(3)在空心部分充满水之后,球的总质量是0.91kg.‎ ‎【点睛】本题主要是考查学生对密度公式的灵活运用,注意题中隐含的条件,空心部分体积即为注满水时水的体积,还要注意计算时单位的统一。‎ ‎24.(1)735s(2)176Ω ‎【解析】试题分析:解:(1)在标准大气压下烧开需要的时间 ‎(2)S闭合时加热,电路中只有R:‎ S断开时保温,R、R0串联:‎ 串联分压:‎ R0的阻值是R0=176Ω 考点:此题考查的是电热的计算。‎ 点评:在此题中注意该电水壶产生热量的80%被水吸收,即电水壶放出的热量没有全部被水吸收。‎ ‎25. 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 入射光线 把反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当成了反射角 ‎【解析】(1)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在实验过程中,把硬纸板A或硬纸板B沿ON转动一个角度使两个硬纸板不在同一个平面内,是为了探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2)在实验中是通过多次改变入射光线的方向来改变入射角的大小,从而改变反射角的大小,表格中的反射角和对应的入射角不相等,但是它们之和为定值90o,这是由于把反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当成了反射角造成的。‎ ‎26. 水和沙子吸收热量的多少 见解析 沙子 水 比热容 ‎【解析】(1)实验中,采用相同的酒精灯加热,所以相等时间水和沙子的热量是相等的,故加热时间实质上反应了水和沙子吸收热量的多少。‎ ‎(2)根据表格中的数据描点,用平滑的曲线连接形成图像,如图:‎ ‎(3)分析图象和表格数据可知,对于质量相等的沙子和水:吸收相等的热量,升温较快的是沙子;‎ 因为水的比热容大于沙子的比热容,所以要使两者升高相同的温度,水吸收的热量较多。实验比较了水和沙子的吸热升温情况,即物质的吸热能力,物理学中用比热容表示这一物理属性。‎ 答案: (1). 水和沙子吸收热量的多少 (2). 见解析 (3). 沙子 (4). 水 (5). 比热容 ‎27.0.5 0.6‎ ‎【解析】‎ 试题分析:小盘内放有0.5N的钩码,细绳对木块的拉力为0.5N,由于木块处于静止状态,拉力与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摩擦力的大小为0.5N。当小盘内放重为0.6N的钩码,小盘对木块的拉力为0.6N,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拉力与滑动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为0.6N。小盘落地手,木块由于惯性继续行前运动,木块对桌面的压力不变,桌面的粗糙程度不变,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也不变,仍为0.6N。‎ 考点:二力平衡 滑动摩擦力 ‎28. 见解析 见解析 ‎【解析】(1)由图知道,入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为40°,所以入射角是:90°-40°=50°,由于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所以反射角为50°‎ ‎;过入射点在法线右侧画出反射光线,反射光线与法线之间的夹角为反射角,度数等于入射角为50°,如图所示:‎ ‎(2)过镜面作出点S的对称点S′,即为点光源S在平面镜中的像,连接S′A与镜面交于O点,即为入射点(反射点),连接SO就得到入射光线,如下图所示:‎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作光的反射光路图及平面镜成像的作图,要利用像和物体关于镜面对称的特点及光的反射、平面镜成像的作图题,是中考的考查重点,一定要掌握。‎ ‎29.(1)‎ ‎(2)‎ ‎(3)‎ ‎【解析】‎ 试题分析:(1)画光路图,首先过入射点画出法线,因为入射光线与镜面成30°角,所以入射角是60°,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作出反射光线,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为60°。‎ ‎(2)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先做出A、B两端点在平面镜中的像A’B’,用虚线连接A’B’,即为物体AB在平面镜中的像。‎ ‎(3)首先作出光点S在平面镜中的对称点,即S的像S’,连接S’A与镜面交于O点,即为入射点,连接SO、OA并标上箭头表示光的传播方向,即为光路图。‎ 考点:反射光路图 平面镜成像作图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