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10 发布 |
- 37.5 KB |
- 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中考总复习醉翁亭记知识梳理
《醉翁亭记》知识梳理 【原文】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玡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一.文学常识填空 1.本文作者 欧阳修 ,是 北宋 代 文学 家。字 永叔 ,自号 醉翁 ,晚年又号 六一居士 ,死后谥号 文忠 ,世称 欧阳文忠公 。 2.本文选自《 欧阳修散文选集 》是作者被贬为 滁州太守 时所写,它的姊妹篇是《 丰乐亭记 》。 3.本文体裁是 记。全篇将写景、叙事、抒情融为一炉。 二.解释加点字的含义 环滁皆山也:环绕 林壑尤美:山谷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茂盛的样子 渐闻水声潺潺:流水声 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倾泻。从。 有亭翼然:象鸟张开翅膀一样 临于泉上者:靠近 作亭者谁:建造 名之者谁:命名 饮少辄醉:就 醉翁之意不在酒:情趣 得之心:领会 而寓之酒也:寄托。 日出而林霏开:雾气。消散。 云归而岩穴暝:聚拢。昏暗。 晦明变化者:暗 野芳:香花 发而幽香:开放 佳木秀而繁阴:开花,这里指滋长的意思。 山间之四时也:季节 而乐亦无穷也:乐趣。穷尽。 负者歌于途:背 伛偻提携:腰背弯曲,这里指老人。 临溪而渔:靠近。捕鱼。 泉香而酒洌:醇清。 山肴野蔌:俗称野味。菜蔬。 杂然而前陈者:交错的样子。摆开。 宴酣之乐:尽兴地喝酒。 非丝非竹:弦乐器。管乐器。 弈者胜:下棋。 觥筹交错:酒杯。酒筹。 苍颜白发:脸色苍老。 颓然乎其间者:精神不振的样子。这里形容醉态。 已而夕阳在山:不久 太守归而宾客从:随从,跟从。 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离开。 树林阴翳:遮盖 鸣声上下:指高处和低处的树林。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以……为乐。 太守谓谁:是 三.理解性默写 1.写醉翁亭丰姿的句子是: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2.作者自号醉翁的原因的句子是: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3.文中描写山间朝暮之景的句子是: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 4.文中描写山间四时之景的句子是: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5.文中照应“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的句子是: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6.奠定全文抒情基调的千古名句(破题句)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7.表明全文主线(微露主旨)的句子是: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8.文章的主旨句(醉与乐相统一的句子;画龙点睛)的句子是:醉能同其乐。 9.最能体现滁人游山欢乐的句子是:前者呼,后者应。 10.表明太守宴是就地取材的句子是: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 11.描写众宾客欢乐的景象的句子是: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12.写众宾醉罢晚归情景的句子是: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13.写众宾归后的情景的句子是: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14.写太守乐与众乐不同的句子是: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15.点出作者姓名,收束全文的句子是: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6.美国在联合国大唱人权高调,真是“醉翁之意不在酒”,意在干涉别国内政。(用《醉翁亭记》中的原句回答。) 四.出自本课的成语 1. 觥筹交错: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形容酒宴场面非常热烈。 2. 水落石出:水落下去,水底的石头九露出来。比喻事情真相大白。 3. 峰回路转:山势回环,路也跟着转弯。表示事情出现转机。 4. 醉翁之意不在酒:醉翁的情趣不在于酒中。比喻本意不在此而在彼。或另有所图,别有用心。 五.问答题 1.第一段写了什么内容? ——(1)醉翁亭的自然环境;(2)命名缘由。 2.作者写醉翁亭是怎样落笔,一步步自然入题的? ——从山落笔,由山写到泉,由泉写到亭,自然入题。 3.第一段写了哪些景?写景的顺序是什么? ——山、泉、亭。 由远及近,由大到小。 4.为醉翁亭作记,为什么还要写到山和泉? ——由山引出泉,再由泉引出亭,既介绍了环境,又为写亭作了自然的铺垫。 5.为什么作者在开篇要写到亭名的由来? ——由述亭名的由来,引出“醉翁之意不在酒”,而在山水之间,在与民同乐之中,为下文主旨的出现作铺垫。 6.段末为什么说“太守”,而不称名? ——为文末具名埋下伏笔。 7.在你看来,欧阳修自号“醉翁”的用意是什么?有什么依据? —— 一方面表明他热爱美好的大自然,他要寓情山水以排遣郁闷。 另一方面也表明他以百姓之乐为乐,被百姓之乐陶醉。 8.以简短的话概括第二段的主要内容。 ——写山间朝暮、四时的不同景色。 9.第二段分别描绘了哪几幅画面? ——六幅画面。 朝景:日出而林霏开。暮景:云归而岩穴暝。 春景:野芳发而幽香。夏景:佳木秀而繁阴。秋景:风霜高洁。冬景:水落而石出。 10.第二段在描绘景色时抓住了什么特点来写的?从哪些感官角度来写景的? ——时令不同,季节不同,景色的特点不同。 视觉、听觉。 11.第二段的结构特点是什么?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分--总。 先写山间之景,再写景中之乐,强调了"乐亦无穷"。 12.第二段把山水之乐具体化(总收之笔)的句子是什么?抒发了作者什么感情?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抒发了作者被美景陶醉时的欢乐心情及对山水的喜爱之情。 13.第二段作者极力渲染的是什么?其目的是什么? ——山间朝暮、四时的美丽景色。 抒发了作者被美景陶醉时的欢乐心情及对山水的喜爱之情。 14.第三段写了什么内容? ——滁人、宾客、太守游琅琊山的情形。 15.第三段描绘了哪几幅画面?其核心是什么?其它图景有何作用? ——四幅:(1)滁人游;(2)太守宴;(3)众宾欢;(4)太守醉。 太守醉是核心。 陪衬作用,突出太守能够乐在其中,醉在其中,与民同乐。 16.本段中有两处用借代修辞手法,找出来后,并说明指代什么? ——"伛偻提携"指老人、小孩。 “丝、竹”指音乐。 17“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为什么作者极力渲染滁人兴高采烈的出游场面? ——(1)说明他们生活安定、富足、快乐。 (2) 是太守政绩卓越的表现。(或说明政治清明) (3) 是作者“醉”与“乐”的基础。表达与民同乐之乐。 18.太守宴具有怎样的特点?这样写的作用? ——不事铺张、不讲排场。酒菜取之于当地,极为简朴。 揭示宴酣之乐来自山水之乐。突出滁州百姓生活富足,表明太守政绩卓越。 19.“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太守真的喝醉了吗?谈谈你的见解? ——并非真醉,而是陶醉。 陶醉于美丽的山水景色。 陶醉于百姓的安居乐业,生活富足。 陶醉于卓越的政绩。 陶醉于字迹能够与民同乐。 20.太守真正的醉因是什么?(太守为什么“醉”呢?)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1)太守陶醉于四季山水景色之美。 (2)陶醉于百姓的安居乐业,生活富足 (3)陶醉于政绩卓越,政治清明。 (4)自己也能与民同乐。 21.文章反复出现醉与乐,二者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醉与乐是统一的。醉是表象,乐是实质。因乐而醉,醉又增其乐。 22.第四段写了什么主要内容? ——太守与宾客日暮醉归,归结全文主旨。 23.为什么在写太守乐之前写禽鸟之乐和众宾之乐? ——以禽鸟乐衬托游人之乐,再以游人之乐衬托太守乐,层层加高,突出了太守之乐。能够乐在其中,醉在其中,与民同乐。 24.如何理解“太守之乐其乐”? ——这是全文的点睛之笔。其中包含着山水之乐,宴酣之乐,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政绩卓越之乐和与民同乐。 25.“太守之乐其乐”中太守“乐”的含义有哪些?(“太守之乐”的实质是什么?) ——(1)寄情山水之乐;(2)百姓安居乐业之乐(3)政绩卓著之乐;(3)与民同乐之乐。 26.文中先写滁人乐,再写宾客乐,最后写太守乐,有什么作用? ——为下文写太守乐即“与民同乐” 作铺垫,反映欧阳修治理有方,政通人和,百姓生活安定、快乐、富足。 27.本文写景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写景是为下文议论作铺垫。作者寄情山水,排遣抑郁,山水是作者情感的载体。写山水正是以美景寄寓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感情。 28.本文写景之中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寄情山水以排遣抑郁的复杂的思想感情和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 29.结合原文说说欧阳修是一个怎样的人? ——欧阳修热爱大自然,但不完全沉迷于自然美景。他虽遭贬谪,但仍能奋发有为,勤于政事,造福一方百姓,并能与民同乐,是一个胸襟旷达,以百姓为念的人。 30.本文的中心思想是与民同乐,对此你怎样理解? ——与民同乐是在欧阳修被贬官后励精图治,造福一方百姓,滁人生活安定富足的基础上实现的,表现了欧阳修不以己悲,以国家和人民利益为重。有远大的抱负和旷达的胸襟,是一个清正廉洁的好官。 31.前人说《醉翁亭记》“句句是记山水,却句句是记亭,句句是记太守”。纵观全文,请谈谈你对这一评价的看法。 ——这句话说得非常精当。先写山间优美的景色,引出醉翁亭、太守,表明自己纵情山水之乐,接着写太守与民同游、同宴、同醉,抒发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感情。全文融写景、叙事和抒情为一体,情景交融。所以前人这样评价。 32.《岳阳楼记》的作者与本文作者作文时的政治境遇基本相同,但文章却毫无抑郁之感,从欧阳修与范仲淹身上你得到了哪些人生启示? ——无论是处于何种人生境地,都不应只沉溺于个人得失,应积极乐观向上,胸怀宽广旷达,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尤其是当代年轻人在竞争大潮中更容易遭遇挫折,要想成就一番大业,必须具有范仲淹和欧阳修那样的胸怀和气度,开创自己精彩的人生境界。 33、《醉翁亭记》和《岳阳楼记》都是抒情散文。试比较它们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什么异同? ——同:《岳阳楼记》提出“后天下之乐”的生活理想,《醉翁亭记》抒发与民同乐的思想。这两种思想境界都是积极向上的,很可贵的。 K#u M K-K)[9? 异:《岳阳楼记》作者主张“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以此规劝滕子京,并勉励自己,表现了崇高的精神境界。《醉翁亭记》多少含有寄情山水,排遣谪居的苦闷情怀。 34、对联积累 1、山明水秀蕴美景 峰回路转现名亭 2、醉围山水间与民同乐 乐看人世道举城共欢 3、醉里寻乐人生不顺醉解千愁 乐中有乐普天同庆乐徘万忧 4、乐民所乐太守颓然就醉 醉不思归众宾起坐而欢 5、欧阳修醉翁亭里与百姓同乐 范仲淹岳阳楼上先天下而忧。 6、欧阳修与百姓同乐 范仲淹先天下为忧 7、 欧阳修胸襟旷达与民同乐 醉翁亭风景秀丽令人流连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