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文言文阅读精选5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中考文言文阅读精选5

中考文言文阅读精选5 景公出游景公出游,问于晏子曰:“吾欲观于转附、朝舞(地名),遵(1)海而南,至于琅琊。寡人何为能效先王之游?”“善哉!君之问也!”晏子再拜,曰:“闻天子之诸侯为巡狩(2),诸侯之天子为述职。故春省(3)耕而补不足者谓之游,秋省实而助不给者谓之豫(4)。夏(朝)谚曰:吾君不游,我何以休?吾君不豫,我何以助?一游一豫,为诸侯度(5)。今君之游不然,师行而筹于民,贫苦不补,劳者不息。夫从山而不反谓之流,从水而不反谓之连,从兽而不归谓之荒(6),纵乐而不归谓之亡。古者圣王无流连之游,荒亡之行。”公曰:“善。”命吏计粮仓之粟,计长幼贫民之数。吏依数出粟,已与贫民者三百钟,公身见老、病者七十人,赈赡之,然后归也。【注释】:(1)遵:循(2)巡狩:视察(3)省:考察(4)豫:指帝王秋天出游。(5)度:法度、准则(6)荒:与下句的“亡”都指沉迷逸乐。16.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3分)A、遵海而南南:南面B、从水而不反谓之连反:通“返”,返回C、公身见老、病者七十人身:亲自D、赈赡之,然后归也赡:供给、供养。17.下列四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用法相同的一组是(C\n)(2分)A、(1)诸侯之天子为述职(2)小大之狱B、(1)已与贫民者三百钟(2)吾与徐公孰美C、(1)景公出游,问于晏子(2)欲报之于陛下也D、(1)吾君不游,我何以休?(2)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评分标准:选项正确,得2分。共2分。18.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善哉!君之问也!”晏子再拜。(2分)“您问得真好啊!”晏子拜了两拜。(2)贫苦不补,劳者不息。(2分)贫苦的人得不到补助,劳苦的人得不到休息。19.概括下表所列篇目中人物(作者)的人文思想核心。(3分)人物(作者)篇目人文思想核心晏子景公出游体恤民情欧阳修《醉翁亭记》与民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忧国忧民曹刿〈〈曹刿论战〉〉取信于民比较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9——13题。【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n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乙】景公好弋,使烛邹主鸟而亡之,公怒,诏吏欲杀之。晏子曰:“烛邹有罪三,请数之以其罪而杀之。”公曰:“可。”于是召而数之公前。曰:“烛邹!汝为吾君主鸟而亡之,是罪一也;使我君以鸟之故而杀人,是罪二也;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而轻士,是罪三也。数烛邹罪毕,请杀之。”公曰:“勿杀,寡人闻命矣。”(《晏子春秋·晏子谏杀烛邹》)9.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1分)今齐地方千里10.查《古汉语词典》,“树”有三种读音,并有若干不同义项。一读“shǔ”义项有:①作动词,计算。②作动词,列举。二读“shù”,义项有:①表事物的数目。②作名词,规律,气数。三读“shuò”,义项有:①多次。根据以上义项,请写出“请数之以其罪而杀之”中“数”的读音与词义。(1分)读音:词义:\n11.下面几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2分)A、(1)时时而间进(2)中间力拉崩倒之声B、(1)臣诚知不如徐公美(2)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C、(1)皆以美于徐公(2)骈死于槽枥之间D、(1)使烛邹主鸟而亡之(2)吾欲之南海12.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2)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而轻士。13.两段选文都表现了进谏者的机智善辩,但各又有不同。甲文劝谏的目的是为了使齐威王,以富国强民;乙文晏子劝谏的目的是为了让景公,以免落下“爱鸟轻人”的罪名。甲文邹忌进谏时采用了的方法说服齐王,乙文晏子进谏时采用的方法,使景公明确了事情的荒谬以及后果的严重。(2分)答案:11.B12.翻译:(1)所有的大臣、官吏、百姓能够当面指责我的过错的,可得上等奖赏。(2)让各位诸侯听说这件事情后,认为我们的国君把鸟看得很重而把人看得很轻。13.广开言路(纳谏)不杀烛邹借事说理(以事喻理、类比法、推己及人,均可)\n正话反说(以退为进、归谬法,皆可)送东阳马生序(节选)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2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2分)①录毕,走送之()②俟其欣悦,则又请焉()③媵人持汤沃灌()④左佩刀,右备容臭()23、下列加点的词意思完全相同一项是【】(2分)\nA、既加冠宋既成列B、益慕圣贤之道杀数人,胡虏益解C、足肤皲裂而不知久而乃和D、卒获有所闻士卒不尽饮24、翻译下面句子。(2分)①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译:②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译:25、结合全文,说说作者最终能够学业有成的三条理由(各用四个字概括)。(3分)①②③26、本文与《黄生借书说》虽然着眼点不同,但两文某些观点仍有其共同之处,请概述。(3分)答:答案:22、①跑(赶快)②等待③浸泡④气味香气(2分)23、A(2分)24、①(向他求教的)弟子挤满了他的屋子,(他)从来没有稍微把语言放委婉些,把脸色放温和些。②因为(我)心中有足够快乐的事(读书),(所以)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人。(2分,每题1分。第①题“辞、色”的翻译应注意互文义,即“降辞”“降色”;第②\n题要注意“以”字,“口体之善”的翻译)25、①刻苦学习②博览群书③虚心求教(3分)26、都表达了鼓励晚辈勤奋学习,勿虚度年华的观点。文言文阅读(一)先帝知巨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沪,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琴,北定中原,庶揭弩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被之、伟、允之任也。愿陛下托巨以讨绒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彼之、伟、允等之慢,以澎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谁善道,察纳稚言,深追先帝遗招,臣不胜受恩感激。19.下面加点的词语解释亨误的一项是()A.夙夜优叹(早晚)B.深人不毛(不长草的地方)C当奖率三军(军队的统称)D.至于斟酌损益(革除)2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译文:21.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恐/托付不效B.深追先帝/遗诏C.臣/不胜受恩感激D.进尽/忠言22.“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大事”在文中指__________;“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选段中最能体现“老臣心”的一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哀溺文序永之氓成善游。一日,水基甚,有五、六氓乘小船绝湘水。中济,船破,皆游。其一氓尽力而不能寻常。其侣曰:“汝善游最也,今何后为?”曰:“吾腰千钱,重,是以后。”曰:“何不去之?"不应,摇其首。有项,益怠。已济者立岸上呼且号曰:“汝尽之甚,蔽之甚,里卫匹迎竺堂尘”又摇其首。遂溺死。吾哀之。且若是,得不有大货之溺大氓者乎?于是作《哀溺》。23.解释下列加点字的词。\n①水暴甚()②乘小船绝湘水()③今何后为?()④益怠()24.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①其一氓尽力而不能寻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身且死,何以货为。________25.题目中的“哀溺”是什么意思?“哀”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回答。答案:(一)19.D20.译文:希望您把讨伐奸贼,兴复汉室的任务交给我.如果没有取得成效,就请惩治我失职的罪过。21.B22.“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二)23.(1)涨(2)横渡(3)落后(4)疲惫24.(l)其中一个人虽然拼命划水,却前进不了多少。(2)自己都将要死了,还要钱做什么呢?25.(l)替被淹死的人感到悲哀、惋惜。(2)这个人很愚蠢,要钱不要命。(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4~15题。(9分)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14.本文先勾勒出富春江沿岸“口口口口,口口口口”的景色特点,再细致描绘了水之游、水之口、山之口、山之口,让人们充分领略寓春江山水的雄奇秀美。(5分)\n15.文中画线的句子抒发了作者的情感,含蓄地表达了作者的人生态度。(4分)答案:14.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急高险(峻;峭;陡)(每空1分,共5分。最后两空中“山”的特点若答“多”者也可得分)15.热爱(赞美)大自然美好景色淡泊名利,向往宁静闲适生活罴(①)说柳宗元鹿畏貙(②),畏虎,虎畏罴。罴之状,被发人立,绝有力而甚害人焉。楚之南有猎者,能吹竹为百兽之音。寂寂(③)持弓矢罌火(④),而即之山。为鹿呜以感其类,伺其至,发火而射之。貙闻其鹿也,趋而至。其人恐,因为虎而骇之。貙走而虎至愈恐则又为罴虎亦亡去。罴闻而求其类,至则人也,捽(⑤)搏(⑥)挽(⑦)裂而食之。今夫不善内而恃外者,未有不为罴之食也。【注释】:①罴:兽名,又名马熊或人熊。②貙(chū):兽名,形状像狐狸而形体较大的一种虎属猛兽。③寂寂:悄悄地。④罌火:用瓶子装着火。婴,一种腹大口小的瓶子。⑤捽(zuó):楸住。⑥搏:搏击。⑦挽:拿来。14.用“/”给下面的文字断句(断3处).(3分)貙走而虎至愈恐则又为罴虎亦亡去。15.选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nA、罴之状,被发人立(通“披”)(2分)B、为鹿鸣以感其类(感动)C、伺其至,发火而射之(点燃)D、貙闻其鹿也,趋而至(快步行走)16、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3分)其人恐,因为虎而骇之。意思:17、这篇短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2分)答案:14.走而虎至/愈恐/则又为罴虎亦亡去。15、B16、那人害怕了,就模拟老虎吼叫的声音来吓唬貙。17、:人要立足社会,靠的是真才实学;如果一味依赖外在力量,反而会害了自己。(或:讽刺了社会上那些不学无术、缺少真本领的人;这种人虽然能依靠欺骗手段蒙混一时,但在紧要关头,难免原形毕露,以致害了自己。)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