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08-26 发布 |
- 37.5 KB |
- 10页
![](https://data.61taotao.com/file-convert/2021/07/10/18/35/21a92ac0f827754ab5b2eda909bd16ef/img/1.jpg)
![](https://data.61taotao.com/file-convert/2021/07/10/18/35/21a92ac0f827754ab5b2eda909bd16ef/img/2.jpg)
![](https://data.61taotao.com/file-convert/2021/07/10/18/35/21a92ac0f827754ab5b2eda909bd16ef/img/3.jpg)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中考文言文阅读精选7
中考文言文阅读精选7桑怿①传(节选)欧阳修(怿)又闻襄城②有盗十许人,独提一剑以往,杀数人,缚其余。汝旁县为之无盗,京西转运使③奏其事,授郏城尉……怿虽举进士,而不甚知书,然其所为皆合道理,多此类。姑居雍丘,遭大水,有粟二廪④,将以舟载之。见民走避溺者,遂弃其粟,以舟载民。见民荒岁,聚其里人⑤饲之⑥。粟尽乃止。怿善剑及铁简⑦,力过数人而有谋略。【注释】①桑怿(yì):人名。②襄城:地名。下文的“汝旁县”“郏城”“雍丘”均指地名。③京西转运使:官职名。下文的“尉”也是官职名。④廪:粮仓。⑤里人:同乡人。⑥饲:供养。⑦铁简:狭长的铁片。9.用“/”标出下面句子朗读时的停顿处。(1分)力过数人而有谋略10.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3分)(1)缚()(2)走()(3)善()11.说说文中画线句“而不甚知书,然其所为皆合道理”的意思。(2分)12.用自己的话概括桑怿“授郏城尉”的原因。(2分)\n13.面对受灾的民众,桑怿是如何救助的?请用原文回答。(2分)14.结合选文,请你对桑怿这个人物作简要评价。(2分)答案:9.力过数人/而有谋略(1分)10.(1)绑,捆绑(2)跑,逃跑(3)善于,擅长(3分,每小题1分)11.但桑怿并没读过多少书,然而,他的所作所为都合乎情理。(2分,答到大意即可)12.桑怿在襄城独自杀死了几个盗贼井捉拿了其余盗贼,汝旁县也因此没有盗贼了。13.(1)以舟载民(2)聚其里人饲之(2分,答对一处给1分,答对两处即给满分)14.略(2分,评价要扣住人物的义勇壮举,要求答到两点,一个要点1分,只要答到大意即可。示例:(1)有勇有谋,既健且勇;(2)体恤民情,仗义疏财。)若夫日出而林霏开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A)。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B)。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C),(D)\n;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坐起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乎其间者,太守醉也。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6.默写出文中空缺的句子。(2分)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2分)①云归而岩穴暝暝:②临溪而渔渔:③杂然而前陈者陈:④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乐:8.用现代汉语说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①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②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9.简要概括选文的内容要点,并分析作者所寄寓的思想感情。(4分)\n10.《醉翁亭记》是我国古代文学作品中不可多得的散文名篇,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地方。请结合学习语文的经验,谈谈从本文语言中可以学习和借鉴什么。(3分)答案:6.(A)山间之朝暮也(B)山间之四时也(C)酿泉为酒(D)泉香而酒冽(错、漏、倒、添字均算错,有错则该句不得分。)7.①昏暗②捕鱼(钓鱼)③摆开(陈列)④以……为快乐8.①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一片浓郁的绿阴。②树木茂密阴蔽,上下一片叫声,是游人走后鸟儿在欢唱啊。(不要求文字一致,意思正确、无语病即可)9.①写太守与滁人游乐、宴饮及醉归的场景。②寄情山水(热爱自然),与民同乐。10.提示:简洁凝练,含义丰富,生动传神,参差多变。阅读甲、乙两篇文言文,完成24-27题(甲)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麻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乙)陶潜,字元亮,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羁,任真自得,为乡邻之所贵。尝著《五柳先生传》曰:“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其自序如此,时人谓之实录。甚亲朋好事,\n或载酒肴而往,潜亦无所辞焉。每一醉,则大适①融然②。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性不解音,而畜③素琴一张,弦徽④不具,每朋酒之会,则抚而和之,曰:“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节选自《晋书》)[注]①适:满足。②融然:和悦快乐的样子。③畜:同“蓄”。④弦徽:琴弦与琴徽,琴徽即琴弦音位的标志。24.解释下列句子加点的词(2分)⑴渔人甚异之()⑵阡陌交通()⑶颖脱不羁()⑷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25.请从[乙]文中摘录出与“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麻之属”所表现的理想生活形成强烈反差的句子。(1分)答:26.从[乙]文看,陶渊明的琴没有琴弦,他本人也不会抚琴,但也朋友相聚,他却“抚而和之”。他真的是在抚琴吗?结合全文看,这反映了他怎样的性格?(3分)答:27.翻译下列句子。(4分)⑴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译:⑵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译:答案:24.⑴对……感到惊异⑵交错相通⑶束缚,约束⑷\n停止(2分)25.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1分)26.不是,他只是作出抚琴的样子。(1分)这反映了他无拘无束,本性率真,面对穷困的生活,自得其乐的性格。(意对即可)(2分)27.①老人和小孩,都和悦幸福,自得其乐。细柳营(节选)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披甲,锐兵刃,彀弓驽,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请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驰驱。”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18.解释句中加点的词。(4幼①军士吏被甲被:②天子且至且:③将军约约:④按辔徐行徐:1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①干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②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n20.选文表现了周亚夫的什么品质?(4分)答:答案:18.被:同“披”且:将要约:规定徐:缓慢 19.①在这种情况下,皇上就派使臣手持符节下诏给周将军:“我要进军营慰劳军士”。②盔甲在身,末将就不跪拜了,请允许我行军礼拜见皇上。20.答案示例:恪尽职守(忠于职守)军纪严明(治军严整)刚正不阿桃花源记晋太元中,武陵人以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n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17、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4分)(1)欲穷其林穷:(2)便要还家要:(3)处处志之志:(4)欣然规往规:1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2分)A.、武陵人以捕鱼为业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B.、问所从来,具答之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C、其中往来种作太守即遣人随其往D.、便扶向路寻向所志19、请将文中画线句子“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20、阅读思考,简要回答:(1)文中的桃花源是作者虚构的理想社会,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存在的,这在文中也有暗示,请找出相应得一两处语句;(2)文章第二段描写了桃花源美好的生活,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1)(2)\n答案;17、穷尽、走尽;通“邀”,邀请;做标记;计划,规划18、D19、带着妻子儿女和乡邻们来到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不再从这里出去,于是就与外面的人断绝了往来。20、(1)①“忽逢桃花林”、“渔人甚异之”②“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2)表达了作者对没有战乱、宁静和平和自由和谐的理想社会(生活)的追求。詹懋举以工为师万历末,詹懋举为颍州守①,偶召木工,詹适弹琴,工立户外,矫首画指,若议其善否者。呼问之曰:“颇善此乎?”曰:“然。”使之弹,工即鼓前曲一过②,甚妙。詹大惊异,诘所自。工曰:“家在西郭外,曾见一老人,贸薪入城,薪担头常囊琴③,因请观之,闻其弹,心复悦之,遂受学耳。”詹予以金,不受,曰:“某,木工也,受工之直而已。”又曰:“公琴皆下材,工有琴,即老人所贻,今以献公。”果良琴也。詹乃从之学,一时琴师莫能及。(选自清朝王士祯《池北偶记》)『注』①守:镇守,做……知州。颖州,在今安徽阜阳一带。②一过:一遍。③囊琴:用袋子装着琴。2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若议其善否者否:差,不好B.、工即鼓前曲一过鼓:弹奏C、曾见一老人,贸薪入城薪:薪金D.、受工之直而已\n直:同“值”,价钱22、请将文中画线句子“工有琴,即老人所贻,今以献公。”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23、试概括詹懋举的性格特点或谈谈本文给你的启示。(2分)答案;21、C22、我有一具(一把)琴,是那位老人赠送的,现在我把它献给您。23、(1)有气度,不摆架子,虚心求教;(2)人外有人,天外有天,要认识自己的不足;学问不分贵贱,虚心好学方能不断进步,不断学习才能超越自我。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