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练习卷,小学生文言文练习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文言文练习卷,小学生文言文练习

小学生文言文练习阅读下面文言文。张苍梧是张凭之祖①,尝②语③凭父曰:"我不如汝。"凭父未解所以④,苍梧曰:"汝有佳儿。"凭时年数岁,敛手⑤曰:"阿翁,讵宜⑥以子戏父?"[注释]①祖:祖父.②尝:曾经③语:对……说。④未解所以:不懂得是什么原因⑤敛手:拱手⑥讵宜:怎么可以。1、请写出划线字的意思。(1)我不如汝:(2)我不如汝:(3)讵宜以子戏父:2、根据本文内容,下面四种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张凭是张苍梧的儿子。B、张苍梧真的觉得自己比不上儿子。C、张苍梧在言语中表达了对张凭的称赞D、张凭最后的表现很没有礼貌。\n阅读下面文言文。齐桓公好服紫,一国尽服紫。当是时也,五素不得一紫。桓公患之,谓管仲曰:“寡人好服紫,紫贵甚,一国百姓好服紫不已,寡人奈何?”管仲曰:“君欲止之,何不试勿衣紫也?谓左右曰:‘吾甚恶紫之臭(xiu四声:气味)。’于是左右适有衣紫而进者,公必曰:‘少却!吾恶紫臭。’”其公曰:“诺!”于是日,郎中莫衣紫;其明日,国中莫衣紫;三日,境内莫衣紫也。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字词。(1)桓公患之:(2)何不试勿衣紫也:(3)谓左右曰:(4)于是左右适有衣紫而进者:2、翻译:于是日,郎中莫衣紫。3、我们学过一个此故事所讲的道理相关的成语是,还有一篇寓言故事说的也是这个道理,这个寓言故事是《》。\n阅读下面文言文。不鞭书生王安期作东海郡守,世乱,令曰:夜不得私行。吏系①得一夜行人。王问:“何处来?”云:“从师家受书还,不觉日晚。”吏曰:“鞭乎?”王曰:“鞭挞书生以立威名,恐非致②治之本!”释之,使吏送令归家。【注释】①系:抓。②致:达到。1、解释下列加横线的词。(1)释之:(2)世乱:(3)云:(4)鞭乎:2、以下与“释之”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久而久之B、置之不理C、君子何之D、井底之蛙3、凭借注释,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4、这则故事中,王安期是个怎样的人?他的做法说明了什么道理?\n阅读下面文言文。师旷论学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暮何不炳烛①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②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③乎?”平公曰:“善哉!”【注释】①炳烛:点烛②盲臣:师旷为盲人,故自称为盲臣③昧行:在黑暗中行走1、解释文中词的意思。(1)暮:(2)闻:(3)善:2、用“/”划分画线句子的朗读节奏。盲臣安敢戏其君乎?3、文中师旷连用了三个比喻,意在说明:\n阅读下面文言文。学者有四失学者有四失①,教者必知之。人之学也,或失则多②,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③。此四者,心之莫同也④。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注释】①失:过失、缺点②多:学得过多③止:遇到困难停滞不前④心之莫同也:心里各有不同1、解释句中划线的词。(1)或失则多,或失则寡:(2)然后能救其失也: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3、请谈谈你对教师作用的看法。\n阅读下面文言文。顾荣施炙顾荣在洛阳,尝应人请①。觉行炙人有欲炙②之色,因辍③已施焉④。同坐嗤之。荣曰:“岂有终日执之而不知其味者乎?”后遭乱渡江,每经危急,常有一人左右已。问其所以⑤,乃受炙人也。【注释】①应人请:赴宴②炙:烤肉③辍:让出④施焉:施,给;焉,兼词“于之”⑤所以:这样做的原因1、解释下列语句中划线的词。(1)觉行炙人有欲炙之色()(2)同坐嗤之()2、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岂有终日执之而不知其味者乎?(2)问其所以,乃受炙人也。3、读完本文,说说顾荣是个什么样的人,“行炙人”报恩的行为可以用那一句俗语来概括。\n阅读下面文言文。齐人攫金昔齐人有欲金者,清旦①衣冠而之市。适②鬻(yù)③金者之所,见人操金,因攫(jué)其金而去。吏捕得之。问曰:“人皆在焉,子攫人之金何?”对曰:“取金时,不见人,徒见金。”【注释】①清旦:清早②适:往、去、到③鬻:卖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1)昔齐人有欲金者:(2)因攫其金而去:(3)吏捕得之:(4)徒见金:2、翻译文中划线句子。人皆在焉,子攫人之金何?3、下面句子中划线的词用得好,请你说说好在哪里。因攫其金而去。4、这则寓言讽刺了社会上那类人?\n阅读下面文言文。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子罕弗受。献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1、解释下列句中画横线的字。(1)子罕弗受()(2)以示玉人()(3)故敢献之()(4)皆丧宝也()2、翻译下列句子。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3、宋人为什么要送玉给子罕?(用原文回答)。4、子罕为什么不接受玉?这表现了他怎样的品质?您好,欢迎您阅读我的文章,本WORD文档可编辑修改,也可以直接打印。阅读过后,希望您提出保贵的意见或建议。阅读和学习是一种非常好的习惯,坚持下去,让我们共同进步。\n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