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印版 教师资格证答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缩印版 教师资格证答案

一、单选题1、“八字”教学模式即“读读、议议、练练、讲讲”是上海育才中学经过多年的不断实践和探索,总结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和教训而提出来的2、尝试教学模式是江苏省师范学校特级教师邱学华老师依据现代教学论思想,在长期教学实践中逐步创立的3、“尝试回授—反馈调节”教学模式是上海市青蒲县顾泠沅教学教改实验小组经过长期的实验研究总结出来的4、情景教学模式是江苏省南通师范第二附属小学特级教师李吉林,长期致力于小学语文教学改革与研究的主要成果5、协同教学模式是湖南师范大学郑和钧教授及其科研人员研制的教学模式6、互动教学模式是上海北京东路小学从1984年开始开展“乐能创”教育教学改革而提出的一种教学模式7、范例教学的理论的首倡者是原西德著名的教学论专家瓦·根舍因8、范例教学是保加利亚心理学家洛扎诺夫提出的9、非指导教学模式是当代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提出的10、探究训练教学模式是美国探究教学专家萨其曼提出的11、“探究——研讨”模式是美国学者兰本达创建的12、把问题解决作为学校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是美国数学教师协会在1980年《关于行动的议程》文件中正式提出的13、斯金纳是美国的心理学家,他在实验的基础上提出了程序教学理论14、赞科夫是前苏联著名教育学家、心理学家和教学理论家15、布鲁纳是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教育学家16、布鲁纳于1960年出版了《教育过程》一书,阐述了其教学改革的思想17、罗杰斯是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教育学家。他“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论,以注重情感和人际关系为特色,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很大影响18、罗杰斯关于“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论的要点是:“以学生为中心”的培养目标、“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目标、建立新型师生关系、“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过程观19、讲述法是教师通过叙述事实材料或描绘所讲对象向学生传递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20、讲解法是教师向学生说明、解释、分析或论述科学概念、原理、公式、定理的方法21、讲读法是通过对教学内容的阅读、思考讲解完成教学任务的方法22、联结学习理论其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23、格式塔学习理论,其代表人物是德国心理学家M·韦特海默、W·苛勒、K·科夫卡24、格式塔心理学说是一种反对元素分析而强调整个组织的心理学理论,该派认为任何心理现象都是一个“格式塔”25、场学习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德国的拓扑心理学家K·勒温26、个人备课也称自备,是备课的主要形式27、集体备课是备课的辅助形式,是在个人备课的基础上,同年级、同学科教师共同备课28、导入又叫开讲,是教师讲授新课的开场白29、提要式板书是指教师把教学内容的一系列要点从教材中提炼出来,书写在黑板上的板书形式30、线索式板书是指教师以教学内容的线索为板书的主体,其他内容书写在与线索相关的位置上的板书样式31、列表式板书是指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设计表格,将容易混淆的概念、词语进行比较,区别异同,使学生正确地掌握和理解知识,运用知识的板书形式32、递增式板书是指教师抓住教学内容的内在逻辑,或抓住某一个主要问题、词语进行分析,逐步增加板书内容,逐步深入,最后解决问题的板书形式33、对称式板书是指教师通过上下、左右两部分整体对称的排列,以区别相似或相异的教学内容的板书形式34、轴心聚散式板书是指教师抓住主要教学内容,把它作为板书轴心,然后把其他教学内容按一定的次序或逻辑关系,合理地围绕这个轴心排列的板书形式35、光学媒体具体包括幻灯机、投影仪以及相应的教学软件36、音响媒体有收音机、扩音机、无线话筒、录音机等,以及相应的教学软件37、声像媒体有电影放映机、电视机、录象机等,以及相应的教学软件38、学习日记主要记录学生学习心得,包括学生学习的主要收获,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个人感受等39、课堂教学活动中的互评: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有很多环节可以让学生进行互评40、“层层深入,以线穿珠”式教学法,此教学法是安徽省芜湖铁路中学马章荀老师为实现教学过程的整体优化而提出的41、山东省齐河县华店中学王岳老师在初一语文第一册《天山的街市》一文的教学中,运用了导学式教学方法,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42、三读式教学法,这是江苏省徐州二十四中许亚平老师提出的一种教学法43、审美教学法,此教学方法是江苏省扬州市第五中学陈玲玲老师针对散文的特点而设计的一种教学方法44、四步阅读教学方法是指阅读教学按“探题、遵路、释疑、求异”的过程进行45、深圳市教研室从我国数学教学的实际出发,吸收发现法重视探索能力培养的精华,摄取尝试教学模式的“尝试”理论,并将教师的强力指导植入学生的探讨过程,创造出“引探式”教学法46、三思三探式教学法,这是江苏省姜堰市俞垛乡初中翁如荣老师提出的一种数学教学方法47、“观察、论证、比较、应用”四步教学方法,江苏省东海县中学蒋运生老师在教学时,利用立体几何直观性较强的特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论证、比较、应用的方法,获得最佳效果48、80年代末,内蒙古海拉尔市的一些教研工作者经过几年的改革实验,逐步探索建立了“引疑五步”数学教学方法49、六环节教学方法,此方法是山东省鱼台县实验中学黄德臣老师运用巴班斯基最优化教学理论,遵循数学学科的教学规律和专业特点,借鉴李庾南同志提出的“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设计出的一种以“复习——自学——研析——反馈——小结——灵活运用”为基本环节的课堂教学方法50、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县董集乡罗家小学盖永胜老师在长期教学实践中,以系统论、信息论为理论基础,以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为目的,经过探索实验,初步探索出“理解新知——练习巩固——考查反馈——矫正补缺——评价总结”五阶段教学法1、教育影响即教育活动中教育者作用于受教育者的全部信息,既包括了信息的内容,也包括了信息选择、传递和反馈的形式,是形式与内容的统一2、教育的本质属性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3、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目标的制定4、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教学组织形式、教育教学手段和方法的变革5、教育的生物起源说的代表人物是法国社会学家、哲学家利托尔诺与英国哲学家沛西·能6、利托尔诺在《人类各人种的教育演化》一书中倡导生物起源论7、教育心理起源说的代表人物是美国教育家、心理学家孟禄8、教育的家庭起源说的代表人物是法国的教育史学家凯姆佩尔9、教育的劳动起源说的代表人物有前苏联的米丁斯基、凯洛夫等10、人类进入奴隶社会后出现了专门的教育机构即学校11、我国的奴隶社会的教育内容为“六艺”——礼、乐、射、御、书、数12、我国封建社会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儒家的经典著作“四书”、“五经”,即《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和《诗》、《书》、《礼》、《易》、《春秋》13、在欧洲,封建社会教会开办了学校,其教育内容为三科(文法、修辞、辩证法)和四学(算术、几何、天文、音乐),合称“七艺”14、骑士教育是中世纪早期西欧等级制度的产物,其学习内容为“骑士七技”,即骑马、游泳、投枪、击剑、打猎、下棋和吟诗15、1619年德国魏玛城邦公布学校法令,规定父母必须送6至12岁的男女儿童入学,否则强迫其履行义务16、1965年,法国的保罗·朗格朗在巴黎召开的国际成人教育会上提出了“终身教育”这一概念17、孔子的教育思想在《论语》中有充分的反映《论语》一书汇集了孔子关于哲学、政治、伦理、教育方面的言论18、战国后期,《礼记》中的《学记》从正反两方面总结了儒家的教育理论和经验,以简赅的语言、生动的比喻,系统地阐述了教育的作用和任务,教育、教学的制度、原则和方法,教师的地位和作用,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等,是罕见的世界教育思想遗产19、《学记》也是我国和世界上最早一部教育专著20、苏格拉底以其雄辩和与青年智者的问答方式的教学方法而著名。他把问答法称为“精神助产述”21、1632年,捷克大教育家夸美纽斯发表《大教学论》,这是近现代第一部系统而全面的教育著作22、1693年,英国哲学家洛克出版了《教育漫画》,这本书提出了完整的绅士教育理论和著名的“白板说”23、1762年,法国启蒙教育思想家卢梭的《爱弥儿》出版24、使教育学真正成为一门规范学科的标志是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1806年出版的《普通教育学》一书25、赫尔巴特还根据其理论,提出了著名的教学四步骤,即:明了、联想、系统、方法,也就是著名的“四段教学法”26、实用主义教育学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美国兴起的一种教育思潮,是典型的“美国版”教育学,对20世纪整个世界的教育理论研究和教育实践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27、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是美国的杜威,代表性著作有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和克伯屈的《设计教学法》28、克鲁普斯卡娅的《国民教育与民主制度》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基础最早探讨教育学问题的著作29、我国第一本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著作是杨贤江的《新教育大纲》30、教育制度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与组织的体系及其管理规则31、由纵向划分的学校系统占绝对优势的学制结构叫做双轨学制32、由横向划分的学校系统阶段占绝对优势的学制结构叫做单轨学制33、介于双轨学制和单轨学制之间的学制结构,属中间型,叫做分支型学制34、1902年,清政府颁布了《钦定学堂章程》,亦称“壬寅学制”,这是我国正式颁布的第一个现代学制35、1903年,清政府又颁布了《奏定学堂章程》,亦称“癸卯学制”,并于1904年1月正式实施,这是我国实施的第一个现代学制36、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当时留美派主持的全国教育联合会,以美国的学制为蓝本,又提出了改革学制的方案,于1922年颁布了“壬戌学制”,即通称的“六三三制”37、1951年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颁布了《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明确规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新学制38、“个人本位论”从人的本性、本能出发,认为教育目的在于使人成为人,使人性得以发展,使人性得以完善化,个人的价值高于社会的价值39、从19世纪下半叶开始,西方出现了一种新“社会学派”被称为是“社会本位论”,其代表人物包括德国的赫尔巴特和法国的孔德等40、1957年“三育两有”的教育方针具体内容为:“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41、196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国际劳工组织在《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中提出,教师工作应该被视为一种专门的职业42、长期性是指人才培养的周期比较长、教育的影响具有迟效性43、示范性——中小学生正处在长身体、长知识的时期,他们在各个方面都不成熟,处于急剧变化之中,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向师性和模仿性44、教师职业的一个最大特点可以归结为职业角色的多样性45、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46、教师即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是教师最明显、最直接、最富时代性的角色特征,是教师角色特征中的核心特征47、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教师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48、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教师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49、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看,教师是开放型社区文化的共建者50、在对待自我上,教师是反思实践者51、教学设计技能是以对教学活动和教学内容的理解为基础来设计总体的教学进程和具体的师生沟通方式及教学组织形式的技能52、教师专业发展是指教师个体各个方面专业素质由不成熟到成熟的变化过程53、隐私权是指学生有权要求私人的、不愿或不便让他人获知或干涉的、与公共利益无关的信息或生活领域保持私密性,不受他人的监控与干涉54、核心课程是以问题为核心,把几门学科结合起来,由一个教师或教师小组通过一系列活动进行教学的课程55、杰克逊在他的《教师的生活》一书中首次使用了“潜在课程”这一术语56、国家课程是由中央教育行政机构编制和审定的课程,其管理权属中央级教育机关57、校本课程是由学生所在学校的教师编制、实施和评价的课程58、表现性目标是美国课程学者艾斯纳提出的一种目标形式59、课程内容是指各门学科中特定的事实、观点、原理和问题以及处理它们的方式60、课程内容的选择要考虑内容本身的性质,包括内容的重要性、实用性、正确性等61、学习领域是基于学生的经验和发展需要,以及学科群的发展趋势而规划的62、模块是基于教育目标,围绕某一特定内容,整合学生经验和相关内容所构成的相对完整的学习单元63、由行为主义教学理论所派生出的理论当中,以斯金纳的程序教学理论影响最大64、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的非指导性教学是情感教学理论流派的代表65、发展性教学理论的代表人物是前苏联的赞科夫66、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最有影响的代表人物是乔纳森67、教学原则是根据教育、教学目的,反映教学规律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68、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积极性,使得学生能够主动地学习,以达成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69、最早提出班级授课制的是17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70、开放教学是英美等国幼儿园及小学所采用的一种非传统的教育方式和教学组织形式71、“小班化教育”是我国教学组织形式改革中的一种尝试,从1997年9月起率先在上海市的10所小学起始年级中进行首轮试点72、教学工作的准备环节——备课73、教学工作中心环节——上课74、教学工作的辅助环节——作业与辅导75、品德行为是衡量一个人品德水准的重要标志76、德育任务是指德育活动要努力培养学生品德素养的教育目标,德育内容则是指德育活动所要传授的价值与规范77、德育的途径6n是指学校、教育者对学生实施德育时可供选择和利用的渠道,又称德育组织形式78、直接的道德教学,就是通过专门的道德课系统地向学生传授道德知识和理论79、1882年,法国率先以法令的形式把“道德课”列入学校的正式课程,从而部分地解决了学科教学与学校德育分裂所造成的问题80、说理教育法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受教育者明辨是非、善恶,提高道德品质水平的方法81、实际锻炼法是教育者组织学生参加多种实际活动,在行为实践中使学生接受磨练和考验,以培养优良思想品德的方法82、情境陶冶法是教育者自觉创设良好的教育情境,使受教育者在道德和思想情操方面受到感染、熏陶的方法83、班级是学校根据管理的需要,把年龄相近、文化程度大体相同的学生分割成一个个小范围的聚合体84、班级是学校教育活动的基本单位,是学校管理的基本组成部分85、我国首次采用班级授课制是在1862年清末洋务派创立的“京师同文馆”86、集体舆论是在集体中占优势的、为大多数人所赞同的言论和意见87、一个班级的集体舆论持久地发生作用形成一种风气,这就是班风二、多选题1、中小学教学方法的特点:发展性、情感性、主体性、多样性、技术性2、中小学教学方法的内容主要由语言、实物、活动三大要素构成3、影响教学方法结构的前提条件主要有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学氛围、教学素质等4、教学方法分为以语言为主的教学方法、以实物为主的教学方法、以活动为主的教学方法等三类5、教学模式的特点:优效性、参照性、可操作性、开放性6、影响选择与运用教学模式的基本要素:目标、教材、学生、教师、时间7、斯金纳从他系列基本实验中总结出了关于学习的四条规律:第一,习德律。第二,条件强化。第三,强化作用。第四,消退作用8、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教学方法主要包括: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等9、参观法的种类:准备性参观、并行性参观、总结性参观10、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主要包括:练习法、实验法、实习作业法11、桑代克根据对动物的研究,提出了三条基本的学习规律:第一,效果律。第二,练习律。第三,准备律12、读书学习法有以下几种形式:朗读、默读、精读、略读、速读13、常用的调查研究方法有以下几种:参观调查法、访问调查法、查阅文献调查法、问卷调查法14、实践学习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形式:实习作业活动、课外与校外活动、社会服务活动、生产劳动活动、科学实验活动15、研究性学习的展开一般分四个阶段:准备阶段;进入问题情境阶段;实践体验、解决问题的阶段;总结、表达和交流阶段16、学习方法指导的过程包括以下几个环节:了解学生的学情、制定计划,做好准备、实施指导17、课后复习的主要方法:回忆、看书、整理笔记、看书参考18、中小学教师应掌握和具有的教学技能只要包括:备课技能、导入技能、提问技能、板书技能、课堂结尾技能等几个方面19、导入的意义与作用主要是:激发学生的兴趣、诱导学生积极思维、促进学生智能的发展、起承上启下的作用20、导入的原则:激发兴趣原则、启迪思维原则、激发情感原则、新奇多变原则21、提问的意义与作用:激疑启思、集中注意、评价反馈、组织教学22、提问的原则:目标性原则、启发性原则、明确性原则、适宜性原则、多样性原则、普遍性原则23、板书的意义与作用: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能使学生思路清晰,掌握知识的整体框架和脉络、具有强化、启发的作用24、板书的原则:规范性原则、迅速性原则、实践性原则、简洁性原则、启发性原则、审美性原则25、根据媒体性质不同,现代教学媒体可划分为以下几类:第一类是光学媒体;第二类是音响媒体;第三类是声像媒体;第四类是综合媒体26、现代教学媒体的特点:信息性、交互性、智能性、虚拟性、网络性27、现代教学媒体的功能:提高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效率、扩大教学规模28、现代教学媒体选择的原则:发展性原则、综合性原则、经济性原则、教学最优化原则29、多媒体教学课件的主要特点:丰富的表现力、交互性强、共享性好30、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基本类型:操练复习型、个别化指导型、模拟实验型、教学游戏型、模拟探索型31、课件辅助课堂教学的基本程序:课件试演、试讲实习、环境准备、正式使用32、网络教学的基本形式:课堂式的网络教学、非课堂式的网络教学、班集体的因特网教学33、一般而言,课堂观察具有如下特点:系统性、自然性、直接性、主观性34、建立成长记录袋的基本原则:导向性原则、宽容性原则、全程性原则、多样性原则35、合作评价的基本特点:评价主体多元化、获取信息丰富化、评价方式多样化、评价主体间的合作36、《数学课程标准》中对学生数学素质的培养目标是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四个目标维度;并从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这四个学习领域表现出来(P239两道题)1、教育是一种相对独立的社会子系统,这个子系统包括三种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影响”2、历史上关于教育起源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教育的神话起源说、教育的生物起源说、教育的心理起源说、教育的家庭起源说、教育的劳动起源说3、《学记》中所提出的五大教育原则是:藏息相辅、教学相长、师道尊严、启发诱导、学不鼺等4、现代学制的三种类型:双轨学制、单轨学制、分支型学制5、素质教育的基本原则:主体性原则、全体性原则、全面性原则、基础性原则、普通性原则、发展性原则6、中小学教师至少应该具备三方面的素养,即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态度7、教师的知识结构可分为四个方面,即教师的通识性知识、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和实践性知识8、专业态度包括教育理念、专业情意和职业道德9、在教育活动中学生的主体性主要表现在:独立性、选择性、调控性、创造性、自我意识性10、学生的受教育权包括受完法定教育年限权、学习权和公正评价权11、国家除了对未成年学生的人身权进行一般保护外,还对学生的身心健康权、人身自由权、人格尊严权、隐私权、名誉权、荣誉权等进行特殊保护,并要求教师、学校、家庭、社会尽到特殊的保护责任12、师生关系的基本原则:教学相长、民主平等、尊师爱生13、课程有五种不同的运作层次:理念课程、正式课程、理解课程、实施课程、经验课程14、几种经典的课程目标类型:行为目标、生长性目标、表现性目标15、确定发展为本的课程目标应遵循以下主要原则:基础性原则、发展性原则、差异性原则16、塞德等归纳了课程实施研究的三种不同取向:课程实施的忠实观、课程实施的互动适应观、课程实施的参与制定观17、几种经典的教学理论:行为主义教学理论、认知教学理论、情感教学理论、发展性教学理论、建构主义教学理论18、教师引导学生开展学习活动环节中包括四个亚环节:感知、理解、巩固、对教学结果进行检查评定(举例出题)19、一般说,直观的具体手段有以下三种:实物直观、模像直观、语言直观20、在教育发展历史上,先后出现了个别教学、班级授课制和分组教学等教学形式21、班级授课制的现代演绎:特朗普制、开放教学、选择教学、小组教学、小班教学22、任何一种道德品质都包含一定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识、道德行为这四种基本心理成分,简称“知”、“情”、“意”、“行”23、我国中小学常用的德育方法有:说理教育法、榜样示范法、实际锻炼法、情景陶冶法、指导自我教育法、品德评价法24、班级管理的内容:班级组织建设、班级制度建设、班级教学管理、班级活动管理三、名词解释1、教学方法: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为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而采取的各种活动方式、手段和程序的总称2、教学模式:是指开展教学活动的一整套方法论体系,是在一定的教育思想观念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的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3、讲授法:是指教师运用口头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信息的方法4、谈话法:又称问答法,是指教师根据教学目的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概括己有的知识、经验,积极思考,从而使学生的得出结论获得新知识和技能的方法6、读书指导法: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学生阅读课本或课外读物,以获取知识、巩固知识、形成能力的一种方法6、演示法:是指教师在课堂上通过展示各种实物、直观教具,或进行示范性实验,让学生通过观察获得感性认识,掌握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7、练习法: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巩固知识、运用知识、形成技能技巧的一种教学方法8、讨论学习法:是学习者与他人相互研讨、切磋琢磨、相互学习的一种学习方法9、调研学习法:就是调查研究学习法的简称,它是指学习者亲自去熟悉和了解学习对象的一种学习方法10、实践学习法:是学习者亲自参加实践活动,通过实践获得知识,发展能力的学习方法11、课程标准:是关于各门学科教学目的、要求、课程内容的指导性文件12、教学媒体: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传递以教学为目的的信息所使用的媒介工具13、网络教学:是基于信息技术支持的采用新型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教学形式14、成长记录袋:是显示学生学习成就信息的一连串表现、作品、评价结果以及其他相关记录和资料的汇集15、合作评价:是指多个评价主体从多角度、多渠道获取关于学生的多方面的信息以判断学生发展情况的评价活动方式1、学校教育:即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2、遗传素质:是人的先天的解剖生理特征,主要表现在人的集体构造、形态、感觉器官以及神经系统的特性等3、义务教育:是依据国家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必须接受的,国家、学校、家庭、社会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4、教育目的:是指国家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什么样的人,是培养人的质量规格标准,是对受教育者的总的要求5、教育方针:是指一个国家或政党发展教育事业,开展教育工作的根本指导思想6、培养目标:是教育目的在各级各类教育机构的具体化,也就是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学校培养人的具体质量规格7、智育:是指向学生传授系统科学知识和技能,培养和发展学生智力才能的教育活动8、美育:即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点,发展他们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9、教师:是以教育职业活动为生存、发展方式的职业群体10、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指教师从事教育活动的过程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的总和,简称师德11、教师资格制度:是国家对教师实行的一种特定的职业许可制度,是国家对专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人员的最基本要求12、教师聘任制度:是指聘任双方在平等自愿的前提下,由学校或教育行政部门根据教学岗位设置,聘请有教师资格的公民担任相应的教师职务的一项教师任用制度13、教师专业化:通常被用来指称目前处于准专业性质的教师职业不断地满足一个完全专业性职业的标准的过程14、显性课程:是人们精心设计的目标明确、内容全面、计划周密、结构复杂的课程,又称正式课程15、教学组织形式:是指教师和学生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而按一定要求在人员、时间、空间等方面组合起来进行活动的结构16、班级授课制:也称课堂教学,是按学生年龄和知识水平分成有固定人数的教学班,以班为单位,按规定的教学内容、教学时间和课程表,分科进行教学的一种组织形式17、复式教学:是指一个教师在同一教室给两个以上不同年级的学生上课的教学组织形式18、德育原则:是教育者对青少年学生进行德育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是处理德育工作中的基本矛盾、关系的准则或指导思想19、榜样示范法:是以他人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和英雄事迹影响学生,形成优秀道德品质的方法四、简答题1、教学方法是教学改革的突破口的原因(1)教育思想、教育观念通过教学方法来体现(2)教学内容的改革必然伴随教学方案的改革(3)进行教育改革最容易着手的是教学方法改革2、建构教学模式的原则或要求(1)创新的原则(2)满足学生心理需要原则(3)全程参与与全员参与的原则(4)突出学生主体原则(5)开放的原则(6)实践探究原则3、尝试教学的特点不是教师先讲,而是先让学生在旧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尝试练习,在尝试过程中,教师指导学生自学课本,引导学生讨论,在学生尝试练习的基础上教师再进行讲解,即“先练后讲,先学后教”。4、尝试教学的教学程序(1)出示尝试题(2)自学课本(3)尝试练习(4)学生讨论(5)教师讲解5、分析教学模式的发展趋势(1)由以往重知识传授向重能力发展模式发展(2)由重教师教学模式向重学生学习模式发展(3)由单一教学模式向多样化教学模式发展(4)由归纳型教学模式向演绎型教学模式发展6、启发式教学的内涵以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主动发展为目标,通过教师的启发诱导与学生的主动探讨,实现知情意和谐发展的过程。7、教师创设良好问题情境应该注意(1)问题要明确、具体,不能过于笼统、一般化(2)问题要新颖、有趣、富有启发性,不能过于平淡(3)问题要针对学生的知识基础,具有适当的难度梯级,不能过于简单(4)问题要有一定的灵活性,不能定的太死。8、研究性学习的实质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基于自身兴趣,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学生自身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9、研究性学习选择客体的范围(1)人与自然关系领域(2)人与社会关系领域(3)人与文化关系领域(4)人与自我关系领域10、研究性学习的展开一般分四个阶段(1)准备阶段(2)进入问题情境阶段(3)实践体验、解决问题的阶段(4)总结、表达和交流阶段11、合作学习的基本理念(1)互动观(2)目标观(3)师生观(4)形式观(5)情境观12、学习方法指导的内容6n(1)创设学习条件的方法指导(2)心理调节的方法指导(3)掌握知识的方法指导(4)学习各环节的方法指导(5)学习各具体学科的方法指导13、教学技能的特点(1)教学技能具有目标指向性(2)教学技能的形成是以知识经验为基础的(3)教学技能是训练的结果(4)教学技能具有可操作性14、钻研课程标准的步骤(1)通读整个课程标准,把握课程标准的学科体系(2)了解相关学科的课程标准,了解各学科之间的横向联系(3)精读课程标准的每一部分15、提问的原则(1)目标性原则(2)启发性原则(3)明确性原则(4)适宜性原则(5)多样性原则(6)普遍性原则16、板书的意义与作用(1)能激发学生的兴趣(2)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3)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4)能使学生思路清晰,掌握知识的整体框架和脉络(5)具有强化、启发的作用17、板书的原则(1)规范性原则(2)迅速性原则(3)实践性原则(4)简洁性原则(5)启发性原则(6)审美性原则18、现代教学媒体选择的原则(1)发展性原则(2)综合性原则(3)经济性原则(4)教学最优化原则19、确定观察内容的基本维度(1)学生的参与状态(2)学生的交往状态(3)学生的思维状态(4)学生的情绪状态(5)学生问题的生成状态20、建立成长记录袋的基本步骤(1)确定评价目的和目标(2)选择记录的工具(3)收集资料,组成成长记录袋和形成性反馈21、合作评价的基本特点(1)评价主体多元化(2)获取信息丰富化(3)评价方式多样化(4)评价主体间的合作1、教育的社会属性(1)教育的永恒性(2)教育的历史性和阶级性(3)教育的相对独立性2、教育对社会政治制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1)教育对人的意识进行符合阶级意识的培养,从而实现“政治社会化”(2)教育为政治培养所需要的人才(3)通过传播思想、形成舆论发挥政治功能(4)教育可以促进社会政治民主化3、教育的文化功能具体表现在(1)教育的文化传递、保存功能(2)教育的文化活动功能(3)教育的文化选择功能(4)教育的文化批判功能(5)教育的文化交流、融合功能(6)教育的文化更新与创造功能4、实用主义教育学的基本观点(1)“教育即生活”,教育的过程与生活的过程是合一的,而不是为将来的某种生活做准备的(2)“教育即生长”,教育即学生个体经验持续不断的增长,除此之外教育不应该有其他目的(3)“教育即经验的改组或改造”,主张课程组织应该以学生的经验为中心,而不是以学科知识体系为中心(4)“学校即社会”,学校应是一个雏形的社会,学生在其中要学习现实社会中所要求的基本态度、技能和知识(5)师生关系应该以儿童为中心,而不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只是学生成长的帮助者,而非领导者(6)教学过程应重视学生自己的独立发现、表现和体验,尊重学生发展的差异性。5、现代世界各国学校教育制度的变革(1)从纵向学校系统分析,双轨学制在向分支型学制和单轨学制的方向发展(2)从横向学校阶段来看,每个阶段都发生了重大变化(3)现代学制已由学校教育的施教机构系统变为终身教育的施教机构系6、我国教育目的的精神实质(1)社会主义是我国教育性质的根本所在(2)使受教育者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3)注重提高全民族素质(4)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全面发展进步培养各级各类人才7、素质教育的特征(1)全体发展(2)全面发展(3)主动发展(4)和谐发展(5)充分发展(6)可持续发展8、素质教育的基本原则(1)主体性原则(2)全体性原则(3)全面性原则(4)基础性原则(5)普通性原则(6)发展性原则9、教师具有本体性知识具体要求(1)对所教学科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有一个广泛深刻的理解,掌握该学科的有关事实、概念、原理、理论等,并达到熟练的程度(2)了解和掌握与所教学科相关知识和背景材料(3)了解本学科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脉络以及最新的发展,正在进行的研究及最近取得的成果和将来的发展趋势(4)掌握本学科所提供的认识和探索自然或人类社会的方法,这样可以从方法论角度指导学生进一步探索本学科的有关问题,培养其科学与创新精神。10、教师的基本技能主要体现在(1)教学设计技能(2)课堂驾驭能力(3)应用现代化教育技术的技能(4)语言表达技能(5)教学反思的能力11、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基本内容(1)依法执教(2)爱岗敬业(3)热爱学生(4)严谨治学(5)团结协作(6)尊重家长(7)廉洁从教(8)为人师表12、教师的权利(1)教育教学权(2)学术研究权(3)管理学生权(4)获得报酬权(5)民主管理权(6)进修培训权13、人的智力种类人的智力主要有言语—语言智力、音乐—节奏智力、逻辑—数理智力、视觉—空间智力、身体—动觉智力、自知—内省智力、交流—交往智力、自然观察智力等几类。14、学校和教师的职责主要包括(1)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2)保护学生的身心健康(3)学校和地方教育主管部门应当共同做好校舍维护和防护工作,不得使未成年的学生在危及人身安全和生命健康的校舍中及教学设施中进行学习和活动(4)对侵害学生各项人身权的行为应积极予以劝阻、制止或及时向公安机关报告。15、课程内容的原则(P205)(1)必须以课程目标为主要依据(2)必须适应学生的特点(3)注重内容的基础性(4)贴近社会生活与学生生活16、我国中小学教学活动经常采用的原则(了解每个原则,结合案例出题)(1)思想性和科学性同一的原则(2)启发性原则(3)循序渐进原则(4)巩固性原则(5)量力性原则(可接受性原则)(6)直观性原则(7)理论联系实际原则(8)因材施教原则17、教学设计的基本程序(1)规定教学的预期目标(2)确定学生的起点状态(3)分析学生从起点状态过渡到终点状态应掌握的知识技能或应形成的态度与行为习惯(4)考虑用什么方式和方法给学生呈现教材,提供学习指导(5)考虑用什么方法引起学生的反应并提供反馈(6)考虑如何对教学的结果进行科学的测量与评价。18、影响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家庭因素(1)家长的职业类型(2)家长的文化程度(3)家庭的经济状况(4)家庭的自然结构(5)是否独生子女(6)家庭气氛或家庭的道德气氛19、道德过程的规律(1)道德过程是促使学生知、情、意、行统一发展的过程(2)道德过程是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转化,统一多方面教育影响,促使学生教育和自我教育相结合的过程(3)德育过程是指导学生在集体和个人的活动和交往中形成道德品质的过程(4)道德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20、班级管理的内容(1)班级组织建设(2)班级制度建设(3)班级教学管理(4)班级活动管理21、班主任管理班级的方法(1)全面了解和研究学生(2)组织和培养班集体(3)做好个别教育工作(4)同家庭和社会教育密切配合,统一各方面的教育力量(5)做好班主任工作的计划和总结五、论述题1、影响中小学教学方法改革的主要因素(一)社会生活方式对教学方法发展的影响(二)教学理论发展对教学方法变革的影响(三)国家教育指导思想变迁对教学方法的影响(四)师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地位变化对教学方法的影响2、素质教育对中小学教学方法改革的新要求(一)突出启发式教学思想(二)强调学会学习(三)注重研究学法(四)促使学生知情和谐发展(五)实现教学方法最优化3、启发式教学的基本观点(一)教学目的观:全面发展与主动发展的相互统一(二)教学过程观:启发式教学过程是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双边互动的过程,是知情意和谐发展的过程,是解决知与不知矛盾统一的过程,是教会学生学习的过程,是传授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的过程,是认识与实践相统一的过程(三)教学对象观:学生具有发展的潜能,是潜在的主体;在坚持学生具有共同性的基础上,承认学生存在着差异性(四)教师观: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转化者,是积极的学习者、研究者和创造者(五)知识观:坚持知识的获得过程是传授与发现过程的统一,是现代启发式教学知识观的重要特征4、研究性学习的基本特点(一)研究性学习以项目、课题、主题或问题为载体,超越严密的学科知识体系和书本范围(二)研究性学习是一种以“研究”或“探究”为中心的实践性学习活动,强调学生综合实践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三)研究性学习是重视学习过程而不是偏重结果的学习活动,强调学生经历和体验研究或探究的过程5、运用现代教媒体应注意的问题(一)避免以辅代主,本末倒置教学与媒体的关系(二)避免以演示代交流,分散学生注意力(三)避免以单向信息传递为主,忽视学生的思考过程6、教学评价方法改革的基本趋势(一)以质性评价统整、替代量化评价(二)评价由侧重甄别、选拔转向侧重发展(三)评价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与个别差异(四)强调评价问题的情境性和真实性(五)强调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六)强调评价方式的多样化1、当代教育的共性特征与发展趋势(一)现代教育与生产劳动的结合日益紧密。一方面,现代社会生产和经济发展客观上要求生产劳动与教育相结合。另一方面,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所引起的劳动领域的不断变革,又必然要求教育主动同生产劳动相结合,使新兴技术及时地在课程中得以体现,使劳动者通过终身学习不断掌握现代生产所需的最新科学技术以适应现代生产对人的素质的新需要。(二)教育民主化进程加快。一方面体现为教育机会均等,教育对象普及化的范围扩大。另一方面可体现为教育质量和效果的平等,享受教育资源的平等,教育过程和教育结果的平等。(三)教育形式手段多样化。今天正规、非正规,民办、公办等多种规格的教育形式已交织成一个多样化、网络化的立体教育世界。(四)教育内容综合化。当前教育内容综合化趋势在学校教育中的最明显反映便是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五)终身教育成为各国的共同追求。终身教育是适应科学知识的加速增长和人的可持续性发展要求而逐渐形成的一种教育思想和教育制度。(六)努力实现教育的现代化。社会的现代化要求人的现代化,人的现代化要求教育的现代化。因世界众多国家在社会现代化进程中都将教育的现代化看成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2、教师劳动的创造性教学有法而无定法,贵在得法。创造性主要表现在教师面对不同的教育对象、根据不同的教育条件,创造性地运用教育教学规律上。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因材施教。第二,教师讲课活动虽然要以教科书为依据,但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做到理论联系实际,突出重点、难点,因而必然对教科书进行创造性的重组和加工。第三,教师的教育机智。3、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一)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二)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一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三)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四)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五)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六)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4、结合我过中小学教学实际论述德育的意义(一)加强德育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证(二)加强德育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条件和保证(三)德育是实现教育目的的条件和保证5、试论述德育过程是促使学生知、情、意、行统一发展的过程(一)知,即品德认知,是人们对是非、善恶的认识和评价,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道德观念,包括品德知识和品德判断两个方面。(二)情、即品德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作是非、善恶判断时引起的内心体验,表现为人们对客观事物爱憎、好恶的态度。(三)意,即品德意志,是人们为实现一定的品德行为所做出的自觉而顽强的努力。它表现为:在确定品德动机时,能用理智战胜欲望;在实现品德行为时,能排除各种干扰,坚持到底。(四)行,即品德行为习惯,它是通过实践或练习形成的,是实现品德认识、情感以及由品德需要产生的品德动机的行为定向及外部表现。6、试论述班主任如何做好暂时落后学生的转化工作班主任要特别注意暂时落后学生的转化工作,要根据暂时落后的学生的特点做好转化工作。(一)正确对待暂时落后的学生,关心热爱这些学生(二)弄清情况,分析原因,了解症状,对症下药(三)培养学生兴趣(四)抓反复,反复抓。六、案例分析题1、悬念式导入悬念导入是指创设悬念,紧紧扣住学生的心弦,激发学生探求问题奥妙所在的动机和兴趣的导入方式。悬念式导入可以使学生有“山穷水尽疑无路”之感,然后通过对内容的层层交代,突然一抖“包袱”,说出答案。疑团排除,学生感到豁然开朗,产生“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愉悦。2、请问这位老师采用的是那种提问方式,该提问方式的作用这为老师采用的是推进式提问,升级式提问有助于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有助于培养学生深入思考的能力,有助于训练学生思维条理性、连续性和逻辑性。案例中所提到的一系列问题形成了一个知识链,形成了由低到高的思维训练台阶,随着一个个问题的迎刃而解,学生的思维能力就一步一个台阶,不断发展提高。3、提要式板书提要式板书是指教师把教学内容的一系列要点从教材中提炼出来,书写在黑板上的板书形式。看到这样的板书就可以以纲带目、牵动全篇。这种板书的特点是概括性和整体性强。1、推孟对1528人进行了50年的跟踪研究,……并不象智商高超,成人之后的成就并不象早期那样辉煌说明遗传因素所提供的可能性,只有通过一定的社会环境和教育影响才能获得应有的发展。6n2、1968年,罗森卡尔到某小学对学生进行发展潜能测试,把所列优秀名单告诉老师,并要求老师不要宣传出去,经过8个月后,重新回到学校,发现列入名单的同学在学习或学校生活上都取得了长足发展,这时罗森卡尔告诉老师,8个月前所列的优秀学生名单是随机抽取的,而不是根据成绩的原因挑选的,老师便问是什么会使这些学生发展的如此优秀是教师的期望效应3、一位教师在讲授小学数学圆面积公式S=∏R2时,清楚告诉大家并注明,让学生反复朗读记住,然后擦掉问学生能否记住并要求学生作题,同学问如何得出的公式,老师说只用就行,请问这位老师违背了那些原则(见简答第14题)启发性原则、思想性和科学性同一的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因材施教原则4、一位小学语文教师叫施杰,在教学课程中讲解“饱满”并运用该词造句,老师说:“大家看着我身体站的笔直,眼睛炯炯有神,我想看到你们能否象我一样精神饱满”。这段教学实物遵循了那些教学原则(见简答第14题)启发性原则、思想性和科学性同一的原则、直观性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一、单选题(30×1=30分)1、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人的心理现象2、认知指人们获得知识或应用知识的过程,或信息加工的过程,这是人的最基本的心理过程3、所谓人格是指构成一个人的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模式,这个独特模式包含了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4、客观性原则,就是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注意从人的外部活动的客观事实出发,努力反映心理现象的本来面貌,并以实践作为检验的标准5、客观性原则,是心理学研究方法的根本指导性原则6、发展性原则即坚持发展的观点,这是辨证唯物主义心理学中的一个重要原则7、实践性原则一方面要求心理学研究实践中出现的心理方面的问题,另一方面要求将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应用于实践8、实验法是有目的、有方向、严格地控制或创设一定条件,来引起某种心理和行为的出现或变化,从而进行规律性探讨的研究方法9、自然实验法是在教育、教学、游戏、日常生活等自然条件下,有目的地创设条件来研究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方法10、调查法是研究者根据事先拟定的调查提纲或者言简易答的问题直接访问被试或有关人员,将访问结果统计处理或文字总结,进行心理分析的方法11、心理测验法是根据预先制订的测验量表来测定人的心理品质的方法12、脊髓位于脊柱内,是中枢神经系统的最低部位,它的基本机能是进行简单的反射活动和传导神经兴奋13、脑干被称之为“生命中枢”14、小脑的功能是协助大脑维持身体的平衡与协调动作15、丘脑是神经通路的“中转站”,下丘脑是快乐、愤怒、害怕、沮丧和渴望的情感所在处16、海马是记忆系统17、视觉中枢在枕叶18、听觉中枢在颞叶19、神经元,即神经细胞,是构成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20、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反射21、反射是有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内外刺激所作的有规律的应答活动22、无论动物还是人的反射活动都是通过神经系统来实现的,实现反射活动的神经通路或神经机构叫反射弧23、第一信号系统就是由具体事物或事物的属性(颜色、形状、大小、声响等)作为条件刺激物而建立的条件反射系统,如:望梅止渴24、第二信号系统是由词和语言作为条件刺激物所建立起来的条件反射系统,如:谈虎色变25、神经系统活动的基本过程是兴奋和抑制26、由抑制过程引起或加强兴奋过程叫正诱导27、由兴奋引起或加强抑制过程叫负诱导28、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的,它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进行综合整体的反映29、空间知觉是物体的大小、形状、远近、深度、方向的等空间特性在脑中的反映30、时间知觉是对客观现象的延续性和顺序性的反映31、运动知觉是对物体空间位移的知觉,它赖于物体运动的速度、运动物体离观察者的距离以及观察者本身所处的运动和静止状态等32、真动知觉是观察者处于静止状态时,物体的实际行动连续刺激视网膜所产生的物体在运动的知觉33、似动现象是一种错觉性的运动知觉,是将实际上不动的静止之物,知觉为运动的一种现象34、诱导运动是实际不动的静止之物因周围物体的运动而看上去在运动的知觉现象35、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就是感受性36、感受阈限是引起感觉刺激量的限度,也称刺激阈限,表示客观刺激量的大小37、心理物理方法常用感受阈限的大小来衡量主观感受能力的大小,二者之间成反比关系,即阈限值越大,感受性越低;阈限值越小,感受性越高38、刚刚能察觉出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的能力,就叫做绝对感受性39、把能刚刚能引起新感觉的刺激物量的最小差别量,称为差别感受阈限40、把感觉最小差别量(即最小变化量)的能力,叫差别感受性41、感觉适应,即刺激物持续作用引起感受性暂时起伏波动,这种现象叫适应。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人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42、感觉对比,这是指同一感受器官在不同刺激物的作用下,感受性发生起伏波动的现象43、某种感觉器官除接受适宜刺激,产生特殊感受之外,还会对其它感觉器官的感受性产生影响,也会受其它非适宜刺激的影响,这是各种不同分析器之间的相互影响而产生的感觉相互作用现象44、尽管客观事物具有各种不同属性,由各种不同部分组成,但我们总是把它们作为统一的整体来感知,这一特点就是知觉的整体性45、我们在知觉任何事物时,总是根据已有的认知或经验来解释它,并用语言,词把它标志出来,这一特点就是知觉的理解性46、当知觉的条件在一定范围内改变时,知觉的映象仍然保持相对不变,知觉的这种稳定性或不变性,又称为知觉的恒常性或常性47、观察有时也被称为“思维的知觉”48、观察力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的感知能力49、以感知过的事物的具体形象为内容的记忆就是形象记忆50、以语词所概括出来的逻辑思维成果为内容的记忆就是逻辑记忆51、以做过的运动或动作为内容的记忆就是运动记忆52、以体验过的某种情绪、情感为内容的记忆就是情绪记忆53、识记是通过反复感知而识别、记住某种事物,并在脑中留下映象的过程54、识记是整个记忆过程的开端,更是保持的必要条件55、没有预定的目的,不经过任何努力,也没有运用任何专门的方法所进行的识记,叫做无意识记56、有预定的目的,采取一定的方法和步骤,并在必要时经过一定的努力所进行的识记,叫做有意识记57、识记所获得的知识经验在脑中保留与巩固的过程就是保持58、前摄抑制:是制先学习的材料及学习活动对后来的学习产生的干扰作用叫做前摄抑制59、后摄抑制:是指后学习的材料对保持与回忆先前学习的材料所产生的干扰作用叫做后摄抑制60、过去经历的事物再次出现时,仍然可以被识别出来,这就是再认61、根据需要把经历过的事物独立地在脑中呈现出来的过程就是回忆62、第一个研究遗忘规律的人是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人们称为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规律63、遗忘的发展先快后慢64、低度学习,即识记达不到背诵的水平65、中度学习,即识记后刚能达到背诵的水平66、在一段时间内,集中连续地进行复习,这叫集中复习67、把复习工作有计划地分成若干次,有间隔地进行复习,这叫分布复习68、接近联想,即利用事物在时间或空间上接近的线索进行回忆69、相似联想,即利用事物在性质、特点、形态、作用等方面的相似性线索进行回忆70、对比联想,即利用事物具有的相反特征或相互排斥的表现所提供的线索进行回忆71、关系联想,即利用事物的因果关系、种属关系、部分与整体关系、上位与下位关系等线索进行回忆72、动作思维是伴随实际动作进行的思维活动73、形象思维是运用已有表象进行的思维活动,它要解决的问题是把思维形象化,或者建立一个新的形象体系74、逻辑思维是利用概念进行的思维活动,也称理论思维75、创造性思维是用独创的、新颖的方法来解决新问题的思维,是发明创造的思维方式76、对内思维就是元认识,也可以说是“元思维”77、分析与综合是思维的基本过程78、分析是在人脑里把事物分解成若干属性、方面、要素、组成部分、发展阶段,而分别加以思考的过程79、综合是在人脑里把事物的组成成分、属性、方面、要素和发展阶段等按照一定关系组合成为一个整体进行思考的过程80、抽象是在人脑里把同类事物、现象的本质属性抽取出来,而舍弃其非本质属性的思维方法81、概括是在人脑里把抽象出来的事物的若干本质属性联合起来推广到一类事物中去,使之普遍化的思维过程82、具体化是指在人脑里把抽象概括出来的一般概念、理论同具体事物联系起来的思维过程83、系统化是指在人脑里把学到的知识分门别类地按一定程序整理成层次分明的系统的思维过程84、思维的广阔性指的是善于全面地辨证地思考问题85、思维的灵活性指的是人在思维活动中能主动克服思维定势的影响,机动灵活地从多角度、多层次去探求问题的新方案,并且能审时度势,在发生变化时,当机立断,改变原来的思路,从更多的方面去寻求问题的答案86、思维的敏捷性,也叫流畅性,指的是人在思维过程中能快速地在较短时间内找出许多解决问题的新方案87、思维的独立性指的是人善于独立思考、独立发现和解决新问题,不受别人的暗示与干扰,不随大流,不人云亦云88、思维的批判性指的是对前人思维成果包括名人的著作、论述,从不迷信,能够给予客观公正的评价,分析其优点和缺点,吸取优点,批评缺点;对于自己的思维成果、自己提出的新假设,能虚心地自我批评,坚持正确的、改正错误的89、事先没有预定的目的,由一定的刺激引起的、不由自主进行的想象,叫做无意想象90、根据某种目的,自觉地进行的想象,叫做有意想象91、再造想象是根据别人的描绘在人头脑里构成相应新表象的过程(详见书中例子出题)92、创造想象是根据一定目的在人脑里独特地构思新表象的过程(详见书中例子出题)93、幻想是个人渴望的、指向未来的想象94、理想是符合社会发展规律并可能实现的幻想95、空想是违反客观规律的和不能实现的幻想96、无意注意也叫不随意注意,它是没有预定的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97、有意注意也叫随意注意,它是一种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98、有意后注意也叫随意后注意,它是有明确目的而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99、注意的广度也叫注意的范围,它是指同一时间内人们清晰地觉察到的事物的数量100、注意的稳定性指在较长时间内,人们把注意保持集中在某种事物或某种活动上101、注意的分配是指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分配到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的对象或活动上102、注意的转移是根据新的任务,有意识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103、生理动机是与生理需要相联系的动机,如饥、渴、睡眠、性欲、温暖等动机104、社会性动机是与人的社会性需要相联系的动机105、近景性动机与具体活动本身相联系,持续作用的时间比较短106、远景性动机常常与活动的社会意义相联系,持续作用的时间比较长107、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108、正强化是指通过呈现想要的愉快刺激来增强反应频率109、负强化是指通过消除回中止厌恶、不愉快刺激来增强反映频率110、凡是能够减弱行为或降低反应频率的刺激或事件叫做惩罚111、Ⅰ型惩罚是通过呈现厌恶刺激来降低反映频率,如对学生来说给予批评就是Ⅰ型惩罚112、普雷马克原则,即用学生喜爱的活动去强化学生参与他们不喜欢的活动。如告诉孩子先完成作业,才可以看动画片113、习得性无力感是指由于连续的失败体验而导致的个体对行为结果感到无法控制、无能为力、自暴自弃的心理状态114、学习动机是指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内部动机115、耶克斯—多德森定律表明:容易的或简单的任务,学习效率随着动机强度的增强而呈现上升趋势,其最佳水平为较高的动机强度116、意志就是人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调节和支配自己的行动,克服困难去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117、动机冲突,是意志行动主要的内部斗争过程,它是在内心中对两种或两种以上愿望进行权衡和选择的过程118、双趋势冲突,就是当一个人追求两个目的,但又不能同时实现,只能选择其一的心理矛盾状态119、双避式冲突,就是一个人面临两个威胁性的目的并且必须接受其一时的心理矛盾状态120、趋避式冲突,就是当一个人对同一目的抱有趋向和退避两种不同动机而进行选择时的心理矛盾状态121、执行已经采取的决定是意志行动的关键阶段,是主观见诸客观,实现目的的过程122、良好的意志品质主要有:自觉性、果断性、顽强性和自制性;与其相对应的不良的意志品质有:盲从性和独断性、武断和优柔寡断、动摇性和顽固性、易冲动和闹情绪等(8道正反出题)123、果断性就是一个人在意志行动中所表现的善于适时地、坚决地采取决定、执行决定的心理品质124、顽强性,也叫坚韧性或坚持性,是指一个人为完成既定目标的善于百折不挠,克服各种困难的心理品质125、自制性就是指一个人在行动中所表现出来的善于支配自我、调节自我的心理品质126、心境是一种微弱的,持续时间较长的,带有弥散性的情绪状态127、激情是一种爆发式的、猛烈而时间短暂的情绪状态128、升华就是将不为社会所认可的动机或欲望导向比较崇高的方向,以社会所接纳、赞许的方式表现出来129、个人用社会公认的道德准则,感知、比较与评价自己或他人的行为举止时,所体验到的一切情感都属于道德感130、理智感是人对认识活动的成就进行评价时,产生的态度体验131、才能,是完成某种活动任务所必需的多种能力的独特结合6n132、才能的高度的完善与创造性的发展是天才133、一般能力(智力):是指成功完成各种活动所必需的能力134、一般能力主要包括:观察力、想象力、言语能力、记忆力和思维能力。其中思维能力起着核心的作用135、特殊能力是顺利完成某种专业活动所必备的能力,它又称为专门能力136、创造能力是指在创造活动中能产生出具有价值的、独特的、新颖的思想和事物的能力137、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的基本内容是目前人们较为认同的理论138、气质是个体心理活动的反应特征139、性格在人的人格中起着核心的作用,是一个人区别于其他人的集中表现140、教师工作态度中的三种成分具有内在联系,通常是协调一致的,其中感情成分是工作态度的核心二、多选题(5×2=10分)1、个体心理异常复杂,概括起来,可分为认知、动机和情绪、能力和人格等三方面2、认知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和想象等3、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心理测验法、个案研究法4、从观察的内容分,有全面观察和重点观察5、心理测验要注意两个基本要求:即测验的信度和效度6、脑干是深藏在大脑下面的一个奇怪而显得很复杂的结构,它由延脑、桥脑、中脑组成,对于维持我们最基本的生命活动起着重要的作用7、大脑皮层有三条大的沟裂,即中央沟、外测裂和顶枕裂,它们将半球从前到后分为额叶、顶叶、颞叶和枕叶四个区域8、反射弧由五部分组成: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9、神经中枢,它对神经冲动进行分析与综合10、动力定型具有定型化、自动化、概括化的特点11、外部感觉分为:视觉、听觉、嗅觉和味觉、肤觉12、内部感觉分为:运动觉和平衡觉、机体觉(内脏感觉)13、如果根据被人们所感知到的物体存在的空间特征和时间特征以及物体的运动特征进行区分,知觉则可以被分为空间知觉、时间知觉和运动知觉14、知觉活动的规律主要体现在知觉的选择性、知觉的整体性、知觉的理解性和知觉的恒常性等方面15、直观教学形式有三种:实物直观、教具直观、言语直观16、从信息论的观点看,记忆是由识记、保持、再认或回忆三个阶段组成的彼此紧密联系而统一的心理过程17、记忆表象的特点:直观性、概括性18、保持过程有三种信息储存系统即:瞬时储存系统、短时储存系统、长时储存系统19、记忆的品质主要包括四个方面:记忆的敏捷性、记忆的持久性、记忆的正确性和记忆的准备性20、回忆时可以利用的联想有四种:接近联想、相似联想、对比联想、关系联想21、推理一般有演绎推理、归纳推理、类比推理三种形式22、演绎推理是由大前提、小前提和结论三个部分所组成,也叫三段论23、求异思维方式有以下几个特点:流畅性、变通性、独创性24、解决新问题的思维过程分为四个阶段:准备阶段、孕育阶段、豁然开朗阶段、检验假设阶段25、注意的功能:选择功能、保持功能、调节和控制功能26、注意的品质主要有:注意的广度、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分配和注意的转移27、根据动机持续作用的时间,可以分为近景性动机与远景性动机28、意志行动的特征:自觉目的性、以随意运动为基础、受意识的能动调节支配、克服困难29、情绪与情感的功能:信号功能、适应功能、动机功能、组织功能30、情商,又称情感商数,是人的情绪、情感发展水平的一种指标,也就是一个人感受、理解、控制、运用、表达自己及他人情感的能力。31、根据情绪活动发生时的强弱程度、速度和持续时间不同,可划分为“心境”、“激情”、“应激”等状态32、能力的个别差异:能力发展水平的差异、能力表现早晚的差异、能力类型的差异33、气质类型可分为: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抑郁质34、按照心理活动指向于外部世界,还是指向于内部世界,可以把人的性格类型分为外向型和内向型35、按照个体活动的独立性程度,把人分为独立型和顺从型三、名词解释(5×3=15分)1、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发生和发展规律的科学2、人格:是指构成一个人的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模式,这个独特模式包含了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3、观察法:在自然条件下,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被试者的外部表现,来研究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方法4、实验室实验法:是在实验室内,严格地控制或创设一定条件,借助专门仪器对被试进行实验的方法5、无条件反射:是先天遗传的,不学而能的,固定的反射6、条件反射:是后天形成的,经过学习才会的反射7、动力定型:是机能系统性的最主要的表现形式。它是复杂的,巩固的条件反射系统,是对复合刺激物系统的比较巩固的刻板式的反应8、在大脑皮层上,一种神经过程的活动引起或加强另一种与之相反的神经过程的活动,叫神经过程的相互诱导9、感觉:是指人脑对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10、把能刚刚能引起新感觉的刺激物量的最小差别量,称为差别感受阈限11、把感觉最小差别量(即最小变化量)的能力,叫差别感受性12、观察:是一种特殊形式的知觉,它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主动的知觉过程13、记忆:是过去经验在人脑中的反映心理过程14、记忆表象:或称表象,是曾经感知的事物不在面前,而在脑中再现出来的心理形式15、机械识记:是指根据材料的外在联系,采取多次重复的方式所进行的识记16、意识识记:是指通过对材料的理解,找出材料之间的本质联系、因果关系或者新旧知识经验之间的联系之后而进行的那种识记17、遗忘:是指当识记正确时,由于保持不牢固或产生干扰而不能再认和回忆,或者发生错误的再认和回忆的现象18、前摄抑制:是制先学习的材料及学习活动对后来的学习产生的干扰作用叫做前摄抑制19、后摄抑制:是指后学习的材料对保持与回忆先前学习的材料所产生的干扰作用叫做后摄抑制20、超额学习:是在完全识记了材料并足以正确回忆之后,又继续增加学习或练习的次数,使学习的巩固水平超过能背诵的程度21、由一事物想起另一事物的心理现象就是联想22、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的概括的认识23、求异思维:也叫发散思维,是对所要解决的一个新问题从多方面加以思考,并提出许多新假设和找到许多新答案的思维方式24、思维定势:指的是以前多次运用某一思维程序解决同类问题,从而逐步形成了习惯性反应,在以后的问题解决中仍然沿用习惯程序去解决问题25、只知道熟悉事物通常的用途(功能),而不知道它的新功能,这就是功能固着26、原型启发:指的是以类似事物为原型,经过类比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或途径27、想象:是人根据头脑中的已有表象经过加工建立新表象的过程28、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29、注意策略:是指对自己有意注意的认知和调控30、动机:是激励和维持人的行动,并将该行动导向某一目标,以满足个体某种需要的内部动因31、内部动机:是指人们对活动本身的兴趣所引起的动机32、外部动机:是指把活动本身当作手段,由活动以外的人或事激发起的动机,也就是说,它是人在外界的要求与外力的作用下所产生的行为动机33、普雷马克原则:即用学生喜爱的活动去强化学生参与他们不喜欢的活动。如告诉孩子先完成作业,才可以看动画片34、情绪与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主观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35、情商:又称情感商数,是人的情绪、情感发展水平的一种指标,也就是一个人感受、理解、控制、运用、表达自己及他人情感的能力。36、个人用社会公认的道德准则,感知、比较与评价自己或他人的行为举止时,所体验到的一切情感都属于道德感37、能力:是顺利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需的人格心理特征38、一般能力(智力):是指成功完成各种活动所必需的能力39、性格:是指一个人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和与之相适应的一贯的行为方式40、自我意识:即个体对自己的认识和态度。是性格的一个组成部分。是衡量性格成熟水平的标志41、考试焦虑:是由考试情境引起的一种特殊焦虑状态42、心理咨询:是心理咨询者通过和咨询对象的商谈、讨论、帮助、启发和教育等活动以使咨询对象解决各种心理问题,使其更好地适应环境,保持心身健康的一种专门技术43、教师的威信:是指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威望和信誉四、简答题(5×5=25分)1、心理学的研究原则(1)客观性原则(2)发展性原则(3)实践性原则2、心理学的任务(1)探索心理规律,科学地解释人的心理现象(2)运用心理规律,有效地调节人的心理活动(3)将心理规律应用与生活实践3、为什么说脑是心理的器官,心理是脑的机能(1)日常生活经验证明(2)医学临床经验证明(3)科学实验证明4、兴奋过程与抑制过程的运动规律(1)兴奋与抑制的扩散与集中(2)兴奋与抑制的相互诱导5、感觉与知觉的关系联系:首先,知觉是在感觉基础上产生的,感觉越丰富知觉越完整。其次,感觉和知觉都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而产生的。另外,感觉和知觉都属于心理过程中的感性认识过程。区别:首先,二者在感受与反映客观事物属性方面的区别。感觉是个别属性,知觉是多种属性。其次,感觉是单一分析器活动的结果。知觉是多种分析器同时或相继活动的结果。再次,经验在感觉与知觉活动中起的作用不同。6、感受性变化的规律(1)感觉适应(2)感觉对比(3)感觉的相互作用(4)感受性在实践中的发展7、影响知觉选择性的因素(同第8题)客观:第一,对象和背景的差别性。第二,对象的活动性。第三,刺激物的新颖性。第四,刺激物的强度影响选择性。主观:知觉有无目的和任务;已有知识经验的丰富程度;个人的需要和兴趣、爱好;定势(即心向、心理活动的准备状态)与情绪状态等都影响对知觉对象的选择。8、引起无注意的原因(同第7题)客观刺激物特点:(1)刺激的强度(2)刺激物的对比(3)刺激物的变化(4)刺激物的新异性主体本身的状态:(1)需要和兴趣(2)情绪状态(3)知识经验(4)期待的作用9、观察与感知的关系联系:观察是在感知的基础上形成的,没有感知活动就不会有观察。区别:(1)观察是一种主动认识对象的形式,而感知是由对象的特点或人的兴趣所指引的(2)观察比感知更具有理解性(3)观察过程要求观察者保持稳定的有意注意,而感知过程不必有这一要求(4)观察活动常常受到人的情感和意志的影响,而感知活动则较少受到这种影响10、前摄抑制与后摄抑制前摄抑制是制先学习的材料及学习活动对后来的学习产生的干扰作用叫做前摄抑制。后摄抑制是指后学习的材料对保持与回忆先前学习的材料所产生的干扰作用叫做后摄抑制。11、识记的规律(1)要有明确的识记目的(2)合理安排识记材料的数量(3)根据材料性质,精心组织识记(4)让识记材料成为直接操作的对象(5)在理解的基础上识记(6)合理选择识记方法(7)运用尝试回忆(8)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12、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规律(1)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2)遗忘的发展先快后慢13、减少前摄抑制与后摄抑制的干扰(1)让先学习或复习的材料达到100%的巩固(2)减少前后学习或复习的两种材料的类似程度(3)避免回忆材料时的顺序干扰(4)注意科学用脑14、如何正确组织复习(1)复习要及时多次(2)复习要多样化(3)要正确运用集中复习与分布复习的方法15、思维与语言的关系联系:思维是以语言为工具对客观现实的反映活动。区别:(1)语言是物质现象,思维是精神现象。(2)思维与外部世界是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语言与外部世界则是标志与被标志的关系。(3)语言规律有民族性,思维规律则有全人类性。(4)一词可多义;一个概念,有时也可以用几个不同的词来表达。16、思维的过程这个过程是通过分析、综合、比较、分类、抽象、概括、具体化和系统化等对事物和信息进行加工的过程。17、影响创造性思维的几个因素(1)创造动机强度的影响(2)知觉情境的影响(3)思维定势的影响(4)功能固着的影响(5)解决问题策略的影响(6)已有知识的影响(7)人格的影响(8)灵感的影响(9)启发的影响18、高创造性者一般具有的人格特征(1)具有幽默感(2)有抱负和强烈的动机(3)能够容忍模糊与错误(4)喜欢幻想(5)具有强烈的好奇心(6)具有独立性19、注意的外部表现(1)产生适应性运动(2)无关运动被抑制(3)呼吸的变化20、注意转移的快慢与难易受那些条件的制约(1)原来的活动吸引注意的强度(2)新的活动和任务的特点(3)事先是否有转移注意的信号(4)人的神经类型与生活习惯21、马斯洛将需要层次分的五个级别(1)生理需要(2)安全需要(3)归属与爱需要(4)尊重的需要(5)自我实现的需要22、意志行动的特征(1)自觉目的性(2)以随意运动为基础(3)受意识的能动调节支配(4)克服困难23、教学中创设“问题的情境”,的两种方式(1)语言提示的方式(2)活动的方式24、良好意志品质的培养(1)加强目的动机教育,培养正确观念意识(2)规范管理教育,养成自觉、自控的习惯(3)加强行为练习,增强克服困难的决心与毅力(4)启发学生的自觉性,加强意志品质的自我锻炼(5)根据学生意志表现的个别差异因材施教25、情绪与情感的两极性6n(1)积极动力(增力)作用与消极阻力(减力)作用(2)肯定与否定性质(3)激动与平静状态(4)紧张与轻松作用(5)情绪的强弱两极状态26、情绪、情感与认识过程的关系联系:(1)认识过程是产生情绪、情感的前提和基础(2)情绪、情感对认识过程有动力作用区别:(1)反映的对象不同。认识过程是对客观事物本身的反映,而情绪、情感是对主体与客体之间需求关系的反映。(2)随意性强度不同。认识过程随意性强,情绪、情感随意性弱。(3)机体表现不同。情绪、情感比认识活动有更强和鲜明的机体表现。27、外部表情的变化(1)面部表情(2)言语表情(3)身段表情28、什么是情商(EQ)所谓情商,又称情感商数,是人的情绪、情感发展水平的一种指标,也就是一个人感受、理解、控制、运用、表达自己及他人情感的能力。29、控制激情的措施主要有那些方面(1)自我意识调控(2)理智调控(3)合理释放(4)艺术升华(5)适当转移30、中小学生情绪、情感的培养(1)正确认识与控制自己的情绪、情感(2)正确认识与判断他人的情绪、情感(3)协调人际关系的能力与水平31、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关系联系:(1)知识、技能推动和促进能力的发展,是能力发展的基础。(2)能力又制约知识的掌握和技能的形成。区别:(1)知识既是人的心理活动的结果,又是心理活动的对象和内容。技能是一种通过练习而巩固了的自动化方式,是实际的操作技术,是训练的结果,基本上属于心理过程的范畴。而能力是指心理活动的可能性和动作的可能性,属于人格心理特征。(2)知识是经验的概括;技能是活动方式的概括;能力是心理水平的概括。32、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的基本内容(1)人的智能是相对独立、相互平等的八种职能构成的(2)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职能强项与职能弱项,且它们的表现程度不同(3)对某些智能的培养和发展能够带动或迁移至其它智能的发展(4)多元智能理论对传统智能理论的超越33、能力的个别差异(1)能力发展水平的差异(2)能力表现早晚的差异(3)能力类型的差异34、影响中小学生能力发展的因素(1)素质是能力形成和发展的自然前提(2)教育对能力发展起主导作用(3)社会实践是能力发展的主要途径35、初中剩自我意识的发展特点(1)具有一种“成人感”(2)发现“新的自我”(3)具有强烈的自尊心36、影响性格形成与发展的因素(1)家庭教育影响(2)学校教育影响(3)社会教育影响(4)自我教育影响37、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任务(1)对全体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不断地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2)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使他们尽快摆脱困扰,调节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发展自我的能力。38、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1)面向全体的原则(2)预防和发展相结合的原则(3)尊重和理解的原则(4)学生主体性的原则(5)个别对待原则39、心理咨询的原则(1)长善救失原则(2)委婉启发原则(3)尊重信任原则(4)整体性原则(5)具体分析原则40、教师心理健康标准(1)智力正常(2)情绪稳定(3)意志健全(4)人格完善(5)自我意识客观(6)人际关系协调(7)反应适度五、论述题(1×10=10分)1、中小学生记忆能力的培养(一)加强学习目的性教育。进行学习目的教育,是培养学生记忆力的首要工作。(二)培养学生对记忆内容的兴趣。对学习材料感到需要并产生兴趣,有利于不断地向大脑提供新的刺激,以保持脑细胞的敏锐性,增强记忆的心理准备。(三)加强对记忆材料的理解。理解是记忆的基础,记忆是理解的结果和证明。(四)对记忆材料的充分应用。要指导学生在实践中运用储存在头脑中的知识,只有通过应用,知识才能巩固与更新。(五)使学生掌握记忆的规律。记忆过程是由识记、保持、再认与回忆三个阶段构成的。(六)教给学生科学的记忆方法。记忆方法既是完成记忆任务的保证,也是影响记忆效果的重要因素。(七)科学用脑、合理用脑。记忆是大脑的机能,学习主要依靠大脑的积极活动。(八)树立记忆的信心。生活中常常有人埋怨自己记忆力不说,说这个记不住,那个很快就忘了。实际上,这是缺乏记忆信心的一种表现。2、中小学生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一)调动学生的学习和创造的积极性(二)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思维活动(三)提高元认知能力,教给学生思维策略(四)教给学生思维方法和创造方法(五)不断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六)提高学生的言语能力(七)要使学生了解自己的思维品质(八)提供创造性活动条件,让学生大胆创造3、注意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一)充分利用无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第一,要尽量防止那些分散学生注意的因素的干扰。第二,新颖的教学内容。第三,教学方法力求多样,富于变化。第四,培养学生的兴趣。第五,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操,保持乐观态度和健康的体魄,防止疲劳等,也是引起无意注意的必要条件。(二)要善于运用有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第一,帮助学生树立明确的学习目的。第二,对学生的要求要严格适当。第三,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地思考。第四,正确组织课堂教学。第五,组织学生实际操作。第六,激发间接兴趣。第七,用意志里排除各种干扰。(三)要运用几种注意相互转换的规律组织教学。有意注意容易疲劳,不能长时间地坚持,无意注意缺乏目的性而难以完成学习任务。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到两种注意交替运用,恰当地安排教学。4、中小学生不良情绪的调节(一)矫正错误的观念。要矫正使学生产生消极情绪的不正确的糊涂观念,耐心帮助学生分清“自尊与虚荣”、“自信与自负”、“羡慕与嫉妒”等不同心理品质的是非界限。(二)不要简单禁止,应善于疏导。要辅导学生以适度的节制和升华来消除情绪的纷扰,合理释放、适度节制和升华可以发泄内心的烦恼,减少学生心理上的压力和紧张。(三)不要损伤学生的人格与自尊心。对学生不要臆测、歧视,不应损伤学生的自尊心和人格,否则,容易增加“意义障碍”,产生对立情绪和逆反心理。(四)科学正面引导,利用积极情绪克服消极情绪。教师要善于发现和把握学生心灵中闪光的东西,要善于点燃他们的自尊心和集体荣誉感的火种。(五)帮助学生扩大胸襟。要帮助学生逐渐养成谦虚谨慎的品德,使他们心胸开朗,对人对事应从多方面、多角度去看。5、教师的基本心理品质(一)教师的认识能力(1)教师要有敏锐的观察力(2)教师要有分配的注意力(3)教师要有巩固的记忆力(4)教师要有创造性的思维能力(5)教师要有良好的言语表达能力(6)教师要有丰富的想象力(二)教师的情感(1)教师要热爱教育事业(2)教师要热爱学生(三)教师的意志(1)教师要有坚定性(2)教师要有果断性(3)教师要有自制力六、案例分析题(1×10=10分)1、机械识记与意义识记相比较出题首先,找到运用的心理学的理论如:机械识记与意义识记等。其次,根据概念即,机械识记是指根据材料的外在联系,采取多次重复的方式所进行的识记;意识识记是指通过对材料的理解,找出材料之间的本质联系、因果关系或者新旧知识经验之间的联系之后而进行的那种识记。最后,结合案例实际,一般情况下机械识记现实效果不如意义识记,应该把看似没有意义的意义识记运用到此案例中。例如:区分“买”“卖”,“干燥”“急躁”的案例。这些教法对我们有很好的启发和借鉴作用。心理学的知识告诉我们凡是有意义的材料,必须学会让学生积极开动脑筋,找出材料之间的联系;对无意义的材料应尽量赋予其人为的意义,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识记,记忆效果就好,教师应教学生进行意义识记。2、一篇文章分为三部分,前后部分比中间部分更容易记忆是为什么此案例涉及到心理学中的前摄抑制与后摄抑制作用。所谓前摄抑制是制先学习的材料及学习活动对后来的学习产生的干扰作用叫做前摄抑制。所谓后摄抑制是指后学习的材料对保持与回忆先前学习的材料所产生的干扰作用叫做后摄抑制。在记忆文章的第一部分时只受到了中间部分的前摄抑制作用;同样在记忆文章的最后一部分时只受到了中间部分的前摄抑制作用;而只有在记忆文章的中间部分时既受到了前部分的后摄抑制又受到了后部分的前摄抑制。所以,一篇文章的前后部分比中间部分更容易记忆。3、气质类型的行为特征与适宜的职业胆汁质(李逵、张飞)——直率、热情,精力旺盛,情绪易冲动,心境变化剧烈,具有外倾性。——社交工作、政治工作、经济工作、军事工作、地址勘探工作、推销、节目主持人、演说家等。多血质(孙悟空)——活泼好动,敏捷、反应迅速,喜欢与人交往,注意力易转移,兴趣易变换,具有外倾性。——社交工作、推销员、采购员、外交工作、管理人员、律师、新闻记者、演员、侦探等适宜从事需要有表达力、活动力、组织力的工作。粘液质(沙僧)——安静、稳重,反应缓慢,沉默寡言,情绪不易外露,注意稳定,但难转移,善于忍耐,具有内倾性。——自然科学研究、教育、医生、财务会计等。适宜从事安静、独处、有条不紊的工作,思辨力较强的工作。抑郁质(林黛玉)——孤僻,行动迟缓,情绪体验深刻,善于觉察到别人不易觉察的细小情节,具有内倾性。——研究工作、会计、化验员、雕刻、刺绣、机要秘书、检查员、打字员等。适宜从事不需过多与人打交道而需较强分析与观察力,需要耐心、细致的工作。4、教师采用“漏一补十,错一罚十”反复记忆的案例这种做法违背了记忆规律,也是行之无效的。学生识记的效率与识记的材料的性质和数量有关。在一定的时间内,不宜过多,否则容易引起学生过度的疲劳,降低识记的效率。同时“漏一补十,错一罚十”的做法容易使学生丧失学习兴趣,对学生进一步学习制造了心理障碍。6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