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七年级第六单元测试及答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苏教版七年级第六单元测试及答案

苏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综合卷   班级     姓名一、积累与运用1.选出下列各组中加【】字注音有误的项( )。A.成吉思【汗】hán   分外妖【娆】ráo           B.【可】汗kè    【糜】子méi C.【荇】菜yìng     【萦】绕yíng              D.【炊】烟chuī   荒【秽】suì2.选出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项。(1)A.顿失滔滔(立刻)      B.朔气(北方)   C.百千强(很多)     (   )(2)A.咏梅(用诗词等来叙述)B.兀立(直立)   C.略输(差)(   )(3)A.秉遗穗(用手握着)    B.苦争春(辛苦) C.胡骑(战马)   (   )(4)A.惟余莽莽(草木茂盛)  B.须睛日(等到) C.旦辞(早晨) (   )3.填字成词。稍_________风骚       _________红姹紫       万丈狂_________       崇山_________岭魂牵梦_________       朴实_________厚       卑躬屈_________       汹涌澎_________4.按课文默写。(1)______________,关山度若飞。     (2)江山如此多娇,______________。(3)妇姑荷箪食,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岁晏有余粮。(5)______________,她在丛中笑。     (6)了却君王天下事,______________。(7)在看不见的深处,______________。 (8)挂霜的葡萄下跃动着欢乐,______________。5.指出下列朗读节奏有误的一句()A.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B.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C.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D.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6.选出对课文理解有误的一项()nA.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和陆游的《卜算子·咏梅》这两首词都写出了梅花不畏严寒、不与群芳争春的特点,都赞颂了梅花积极乐观的高尚品质。B.《观刈麦》这首诗描写了农民冒着酷暑辛勤割麦的情景,并借一位贫苦农妇之口,诉说了当时租税剥削的沉重和农民生活的痛苦。C.《黄河颂》是诗人张光年写于抗日战争初期的一首很有影响的抒情诗。诗人通过赞美黄河,歌颂了中华民族坚强不屈的民族精神,表达了中华儿女的坚强决心和一往无前的勇气。D.《沁园春·雪》这首词以宏伟的气魄,生花的妙笔,写景论史,热情赞美祖国的大好河山,歌颂无产阶级革命英雄,激发人们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鼓励人们为建立新中国而奋斗。7.翻译。(1)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2)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3)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4)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8.联系上下文,说说下列诗句的含义。(1)它的根牢牢地/扎在崖层深处。(2)可怜白发生!(3)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4)你一泻千丈,浩浩荡荡,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二、阅读下列语段,做后面的题目(一)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陆 游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9.下列对这首诗解说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首句中“僵卧”一词表现出诗人已年迈体衰,第二句中的“轮台”借指北方边疆。这两句为述志,表现出诗人忠心报国的情怀。nB.后两句的“夜阑”指夜深,“冰河”借指寒冷的北国战场。这两句是记梦,“铁马冰河”的梦境,更充分地展示了诗人爱国主义的思想感情。C.全诗巧借自然界的风雨,把现实与梦境联系起来,把梦境和报国壮志融合起来,体现出浪漫主义的色彩。D.全诗采用了对比的手法,感情激昂,但在字里行间又流露出壮志难酬、对现实不满的思想。(二)泥 土    鲁藜老是把自己当作珍珠就时时有被埋没的痛苦把自己当作泥土吧让众人把你踩成一条道路10.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人以“珍珠”和“泥土”两个意象比喻不同的人生价值取向,同时也就展现了由此产生的人们不同的心理意绪。B.鲜明的对比启示人们要正确地面对现实:珍珠纵然光彩夺目,而一旦被埋没就只能给人带来痛苦;泥土虽平庸无奇,却可以有所作为。C.诗人诚恳地希望那些在民族危亡时刻却自命清高、患得患失的个人主义者能够猛醒,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融入人民的事业。D.诗人热情地赞颂了那种甘作泥土、“让众人把你踩成一条道路”的无私的奉献精神和富有社会责任感的人生态度。(三)爹 娘①家里祖祖辈辈都没有人读过书,父亲巴望我这一辈出个读书人,让我六岁就上小学。那时,书费很便宜,连学费也才四元;但是要凑够这四元钱也是十分困难的。正如一首诗所描述的那样:我的学费/是从奶奶蓬乱的头发里梳出来的/是从爷爷额上的皱纹里犁出来的/是从妈妈去鸡窝里捡鸡蛋时的笑容里溢出来的/是从父亲满是老茧的大手与锄头把之间发出的吱吱声里溅出来的。我的学费就这么昂贵,昂贵到需要全家几代人付出。②领回新书的时候,全家都围着那新书啧啧感叹,也许这是几代人见到的真正的书。我的爷爷乐得簌簌掉下的眼泪,落在书上,溅起一片墨香;娘找了块家里新织的粗布n给我包书;书包呢,是奶奶一针一线缝的。书成了我们家的上帝,再没有其他什么东西能得到这样的礼遇。③我在这样的条件下读完小学,考到离家七点五千米的乡中。我永远难忘,有一个阴雨天,很冷。上语文课时,我才发觉忘带书了。第二节下课后,我见爹等在教室门外。他脸色白中发青,身子微微发着抖,一身淋湿的衣裳已冻得干硬。爹见到我,笑着说:“你忘带书了,我给你送来了。”说完,他解开外衣,从怀里掏出语文书,摸了摸,高兴地说:“还好,没有湿。”我说:“你咋不叫我?”爹说:“我怕影响你读书。”捧着那带着父亲体温的书,我心一热,眼睛顿时湿润了。④上初三的时候,爷爷得了大病,就在奄奄一息的时刻,他让我拿给他一本书。他捧着,我看见他干涸的眼睛里,涌出了清澈晶莹的泪珠,打在书上。他又闻了闻,笑着对我说:“这是香味啊!咱家总算出了个读书人。我们都没本事,也不能给你什么。要记住,书就是你的爹娘,它什么都会给你的。要下劲儿读书啊!”他顿了顿又接着对爹说:“我死以后,不要给我操办什么,简单地埋了就行。省点东西和钱给老大买书吧,书是他的爹娘,不能让他没爹娘。”我哭,爹也哭,全家人都哭,哭得那书馨香愈发浓烈。⑤我上高中,花的钱多了,家里的光景就更惨淡了。有一次我对爹说:“爹,我不想读了。”爹说:“咋?你是不是觉得家里穷?没事儿。要记住你爷临死前说的话,书就是你爹娘。我们都没啥本事,不能给你什么。你只有下劲儿读书啊!要爱你的爹娘。”我听着,又是泪流满面了。⑥十几年后的今天,我早已成人了,但我想说的还是一句话:要永远爱我们的爹娘。11.你是怎样理解文章标题“爹娘”的含义的?12.第1节中引了一首诗,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全家人为我读书而付出的代价。分别说说你从诗句中想到了什么?奶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爷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妈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爸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第3节记的一件事是:______________。这里运用的描写方法有:______________。n14.第4节中爷爷说的“记住,书就是你的爹娘,它什么都会给你的”中“它什么都会给你的”有什么含义?联系实际说说你对这句话有什么新的理解。15.第4节最后一句“哭得那书馨香愈发浓烈”一句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6.结尾处一句话与标题有什么关系?三、作文17.有句歌词唱道:“回家的感觉真好!”一提到家,就会给人一种亲切、温馨之感。家是我们人生的起点,也是我们成长的避风港和归宿。它小到血亲家庭,大到一个集体、一个国家,乃至整个世界、整个地球、整个生物群。我们每个人都以不同的身份充当其中的角色。请以“家”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600字左右的记叙文。   1参考答案第一部分一、讴歌、延宕、深邃、颓唐、摩挲、窘相、剔透、遴选二、批改建议:1.第一个句号改逗号;2.删去“许多共青团员”3.“我们一直鼓掌”删除;4.“气愤”改“气氛”;5.“搏”改“博”;6.删除“通过”。三、随着人口不断增长,,自然资源正在不断减少。第二部分 四、11.换成“。”不能表达出“我”因超出自己支付能力的吃惊的心情。12.心理矛盾,左右为难。13.瘦,刻画出鲁迅顽强刚毅的性格;14.“我”对鲁迅先生的关切和热爱。15。“乱蹦”,反映了内心的激动,“没有蹦出来”,是由于置身于黑暗环境里的警觉,表现了对鲁迅先生的爱护。16.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五、17.随手、告诫;18.父亲对“我”有的事不管;19.父亲要“我”递东西时把捏手的一边给对方,父亲要“我”轻关房门。20.父亲反反复复地要我懂得,……替他人着想。21.要针对文中的父亲发表看法。n六、参考课本,略。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