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考语文总复习第三单元文言文阅读考点集训第十九课时(含解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版高考语文总复习第三单元文言文阅读考点集训第十九课时(含解析)

第十九课时模块二:课内与课外综合考查训练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送秦少章赴临安簿序(节选)张 耒吾党有秦少章者,自予为太学官时,以其文章示予,愀然告我曰:“惟家贫,奉命大人而勉为科举之文也。”异时率其意为诗章古文,往往清丽奇伟,工于举业百倍。元祐六年及第,调临安主簿。举子中第可少乐矣,而秦子每见予辄不乐。予问其故,秦子曰:“予世之介士也,性所不乐不能为,言所不合不能交,饮食起居,动静百为,不能勉以随人。今一为吏,皆失己而惟物之应,少自偃蹇,祸悔随至。异时一身资养于父母,今则妇子仰食于我,欲不为吏,亦不可得。自今以往,如沐漆而求解矣。”余解之曰:“子之前日,春夏之草木也。今日之病子者,蒹葭之霜也。凡人性惟安之求,夫安者天下之大患也。迁之为贵,重耳不十九年于外,则归不能霸;子胥不奔,则不能入郢。二子者,方其羁穷忧患之时,阴益其所短而进其所不能者,非如学于口耳者之浅浅也。自今吾子思前之所为,其可悔者众矣,其所知益加多矣。反身而安之,则行于天下无可惮者矣,能推食与人者,尝饥者也;赐之车马而辞者,不畏步者也。苟畏饥而恶步,则将有苟得之心,为害不既多乎!故陨霜不杀者,物之灾也;逸乐终身者,非人之福也。”1.下列加点虚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以其文章示予    以:连词,表目的,来、用来B.异时率其意为诗章古文 其:代词,他的C.工于举业百倍     于:介词,在D.性所不乐不能为    所:助词,表被动※【答案讲评】B (A项,介词,“拿、把”。C项,介词,“比”。D项,助词,所+动词,构成名词性结构。)2.下列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赐之车马而辞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B.皆失己而惟物之应n师道之不传也久矣C.异时一身资养于父母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D.今则妇子仰食于我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答案讲评】A (A项,均是连词,表转折,“却”。B项,助词,宾语前置标志/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C项,介词,“由”/介词,“对”。D项,连词,表转折,“却”/连词,表假设,“就”“那么”。)3.下列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奉命大人而勉为科举之文也阴益其所短而进其所不能者B.凡人性惟安之求非如学于口耳者之浅浅也C.夫安者天下之大患也能推食与人者D.予世之介士也故陨霜不杀者,物之灾也※【答案讲评】D [D项,均是语气助词,表判断语气。A项,连词,表因果/连词,表并列。B项,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C项,助词,引出判断/助词,“……的(人)”。]附:参考译文我的同伴秦少章,在我任太学官员时,就把他的文章送给我看,并忧伤地对我说:“这是我家贫穷时,奉大人之命而尽力创作的科举文章。”没有从事科举时他率意而作的诗章散文,往往清丽奇伟,比从事科举写的文章强百倍。他元祐六年中举,调到临安任主簿。举子中举后该有些快乐了,但秦少章每次见到我总是不高兴。我问他原因,他说:“我是世间的一个孤傲的读书人,本性不高兴去做的事情就不做,与自己情意不合的人也不愿去交往。饮食起居,举止言谈,不愿勉强自己而随从他人。今一旦为官,都失掉了自我而专去应酬他人。稍微显露出独特之处,祸患和后悔之事就随之而来。当时我依靠父母抚养,现在则妻子儿女靠我养活,想不做官,又不能够。从今以后,我就像涂了漆却想求得除去一样了。”我劝解他说:“你为官之前,(像)春夏的草木。你现在感觉困惑,n就像芦苇遭受了霜冻。大凡人的本性就是只想求得安顺。安顺,是天下人的大患呀。改变(贪图安乐的现状)是可贵的。重耳不流亡在外十九年,就不能回国成就霸业;伍子胥不逃奔他国,就不能攻破郢都(复仇)。这两个人,当羁旅他乡困窘忧患时,暗地里补益自己的短处,学会原来所不会做的事情,这就不像只通过口耳所学到的那样肤浅了。现在你想到以前的所作所为,那值得悔恨的东西可多了,那能增长见识的就更多了。反思自己而能心安理得,就能驰行天下而没有可畏惧的事情了。能把饭食让给别人吃的人,常常是挨过饿的人;赐给的车马却推辞不坐的人,是不怕步行的人。如果怕挨饿,怕步行,那将有苟且侥幸之心,害处不就多了吗?所以经霜而不变得肃杀的,是植物的灾难;安享逸乐终身的,不是世人的福分。”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觉而起,起而归。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穷山之高而止。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为类。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故为之文以志。是岁,元和四年也。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自余为僇人  僇:通“戮”,刑辱的意思B.外与天际  际:边际C.引觞满酌  觞:酒杯D.梦亦同趣  趣:通“趋”,往,赴。※【答案讲评】B (际:动词,交会,接。)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于其身也,则耻师焉B.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n木欣欣以向荣C.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师道之不复可知矣D.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答案讲评】D (A项,“则”:表顺承,“就”;表转折,“却”。B项,“以”,表顺承,“就”;表修饰,不译。C项,“之”:助词,“的”;助词,用于语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D项,“其”,都作代词,“那些”。)附:参考译文自从我成为被贬受辱的人,就居住在永州,常常忧惧不安。公务之余,就缓步行走,没有目的地出游。每天和那些随从爬高山、钻深林,走到迂回曲折的山间小溪,只要有清幽的泉水,奇形怪状的石头,没有(因为)远而不到的。到了就拨开杂草坐下,倾尽壶中的酒喝得大醉。喝醉后便进一步相互枕靠着睡在地上,躺下就做梦。心中想到了哪里,梦也就做到哪里。醒来之后就起来回家。我原以为永州山水中稍有特异地方,都已被我游览了,却未曾知道西山的怪异和奇特。今年九月二十八日,由于坐在法华寺西亭,遥望西山,才指点西山并感到它的奇特。(我)于是命令仆人越过湘江,沿染溪而行,砍去杂乱丛生的草木,烧掉茂盛的茅草,达到西山之巅才罢休。攀援着爬上山顶,像簸箕一样坐着,观赏风景,周围几个州的土地都聚集在我的衽席下。它高处之下的地势,(高的地方)像深山一样深邃,(低的地方)像深池一样低陷,有的像是蚁穴外隆起的小土堆,有的像是蚂蚁洞,千里之遥如在尺寸之间,聚集收拢,层层堆叠,没有一个景象能逃脱(我的目光)而隐藏起来的。青山白水相互萦绕,远处与天边交会,从四面望去,浑然一体。这样以后才知道这座山确实特立不群,与一般的小土丘大不一样。(西山的)高大渺远与天地间的浩瀚大气一样,永无边际;(西山的)广阔无边可与天地自然结友交游,永无尽期。(我于是)拿起酒壶,斟满酒杯,畅怀痛饮,醉倒在地,不觉间日薄西山。苍茫暮色,由远而近,慢慢地天黑得什么也看不见了,而我仍然不想返回。精神凝聚安定,形体得到解脱,和万物的变化暗暗相合,我这才认识到过去等于没有游览,真正的游览从此(时)开始。所以我特意把这件事记下来。这一年是元和四年。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