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三历史试卷(含解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届高三历史试卷(含解析)

2019届高三历史试卷(含解析)(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300分)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第I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回答第II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I卷一、选择题:本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据《史记·周本纪》记载,虞国、芮国发生纠纷,请姬昌仲裁。及到周地,看到周人相互谦让,非常惭愧。姬昌断虞、芮之讼,这一年称为西伯昌受命元年。诸侯纷纷拥戴,姬昌称王,史称周文王。这一记载意在说明A.姬昌成功缘于他的礼信公正B.西周礼乐制在当时影响深远C.姬昌已受到天命观念的影响D.诸侯拥戴是姬昌称王的主因【答案】A【解析】【详解】“虞国、芮国发生纠纷,请姬昌仲裁。周人相互谦让,诸侯纷纷拥戴姬昌”说明姬昌的礼信公正影响大,故A项正确;周武王建立西周,周公作周礼,此时西周及礼乐制还没有建立,故B项错误;“姬昌已受到天命观念的影响”与题干主旨不符合,故C项错误;诸侯拥戴是姬昌称王的次因,不是主要原因,故D项错误。n2.下表为东汉邓禹家族和据《景君碑》记载部分官吏概况表,据此可知A.社会危机日益严重B.朋党集团势力膨胀C.门第成为选官标准D.专制皇权受到威胁【答案】B【解析】【详解】东汉的社会危机包括土地问题、宦官专权等政治经济问题,题中未体现此问题,故A项错误;东汉功臣邓禹家族封侯和将军者不可胜数,以及《景君碑》记载的门生故史可知东汉时已形成家族集团、官吏集团等利益集团,故B项正确。《景君碑》记载的门生故史不能体现“门第成为选官标准”,故C项错误;专制皇权主要指皇权与相权的矛盾,此表未体现,故D项错误。3.唐代的家内服役大都用世袭奴婢,宋代更多来自雇佣;宋代无地农民通常与地主签订契约,租种土地;“贫富无定势,田宅无定主”成为普遍现象。这反映出当时A.政府鼓励土地买卖B.社会贫富差距拉大C.均田制瓦解加剧小农经济破产D.商品经济发展社会控制松驰【答案】D【解析】【详解】干描述了唐宋人身、土地关系的变化,由“宋代更多来自雇佣;宋代无地农农民通常与地主签订契约,租种土地”不能得出“政府鼓励土地买卖”,故A项错误;“社会贫富差距日益拉大”偏离题干主旨,故B项错误;均田制破坏于唐中期,宋代人身、土地关系的变化与此无关,故C项错误;“唐代的家内服役大都用世袭奴婢,宋代更多来自雇佣;宋代无地农民通常与地主签订契约,租种土地”,“贫富无定势,田宅无定主”反映了宋代商品经济发展,政府对人身控制趋向松驰,故D项正确。n4.明代李贽认为人的心性、才能各不相同,故为政者不能根据自身的标准去要求人民,而要“顺其性而不拂其能”,“恒顺于民”;使“千万其心者,各遂其千万人之欲”,从而实现“天下之民,各遂其生,各获其所愿”。材料反映李贽A.反对用自身的道德标准束缚人民B.倡导私欲以适应资本主义发展C.批判君主专制反对思想压制D.主张弘扬发展人们自然之性【答案】D【解析】【详解】“反对用自身的道德标准束缚人民”,以偏概全,脱离题干主旨思想,故A项错误;题干不能体现出发展资本主义的要求,故B项错误;“批判君主专制反对思想压制”与题干主旨思想不符合,故C项错误;由“人的心性不同,才能各不相同,为政者要顺其性,使天下之民各遂其生,各获其所愿”,可推知李贽“主张弘扬发展人们自然之性”,故D项正确。5.据《申报》载:上海机器织布局在1880年10月公布招股章程后,不到一个月“聚本银三十万光景”。开平矿务局100两的股票在上海价格竞涨到150两左右。电报局的股票在上海面额100两的股票上升到115两。这反映了当时A.民族资本主义企业有所发展B.股价变动反映企业有利可图C.股份制企业模式受到官府认可D.新闻报刊可作为史料研究依据【答案】C【解析】【详解】此题主要描述洋务民用企业的发展概况,洋务民用企业不是民族资本主义企业,故A项错误;“股价变动反映企业有利可图”仅体现后两句内容,以偏概全,偏离此题主旨,故B项错误;洋务民用企业招股及股票价格上涨,表明股份制企业模式受到宫府认可,故C项正确;“新闻报刊讨作为史料研究依据”与题干要求不符,故D项错误。n6.1920年,有人撰文批评“增加富力开发实业”等救国主张,认为“中国人民已立在这劳工运动日盛一日的风潮中,在中国想发展实业,非由纯粹生产者铲除国内的掠夺阶级后组织经营实业不可”。这表明当时A.马克思主义影响力日益显著B.民族独立是实业救国的前提C.无产阶级已成革命主力军D.一战后民族资本主义工业萧条【答案】A【解析】【详解】此题中心在于撰文批评发展资本主义的实业救同主张,强调工人阶级铲除掠夺阶级后,由工人阶级组织经苕实业,体现了马克思主义阶级斗争学说,故A项正确;题干强调工人阶级铲除剥削阶级后,由工人阶级组织经营实业,B、C项与题下主旨不符,故B、C项错误;题干批评发展资本主义的实业救国主张,不能体现一战后民族资本义工业萧条,故D项错误。【点睛】中国近代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足高考的重点,要重点把握五四运动前,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的背景,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传播成力新文化运动的主流,马克思主义传播与工人运动相结合,把握与中国共产党建立的关系,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理论飞跃毛泽东思想的产生。7.在重庆谈判之前,蒋介石于1945年8月14、20、23日三次驰电延安,邀请毛泽东到重庆谈判。但第一封电报发来时,中共态度较为冷淡;收到第二封电报时,中共决定派周恩来去重庆;收到第三封电报时,中共决定派毛泽东亲自去重庆。中共态度的变化A.受到了国际局势的影响B.体现国民党方针的变化C.说明国内和平得到保证D.反映了抗日局势的变化【答案】An【解析】【详解】材料讲的是面对蒋介石的邀请中共不同的态度。由于蒋介石奉行其独裁政策,缺乏公正解决争端的诚意。为此,中共决定暂时中断与美蒋的联系,把发展壮大自己的力量作为制止内战的主要手段。所以,当蒋介石第一封电报发来时,中共态度较为冷淡。后来斯大林此间曾两次来电促请中共接受蒋之谈判邀请。而中共中央在《关于同国民党进行和平谈判的通告》中也专门提到:“现在苏、美、英三国均不赞成中国内战”。可见中共态度的变化是受到了国际局势的影响,故答案选A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国民党最后还是发动了内战,故排除B项;重庆谈判所签订的双十协定最后被撕毁,国内战争爆发,故排除C项;由时间“1945年8月14、20、23日”可知,日本投降,战争的局势己经稳定了下来,故排除D项。8.下表为1952年—1960年苏联技术专家来华人数。(说明:表格中的数据截止到1960年1月1日。——沈志华《苏联专家在中国》)由表可知,当时苏联技术专家来华人数的变化A.有助于取得抗美援朝胜利B.促进了中国现代化的进程C.反映了中苏关系发生变化D.奠定了中国工业化的基础【答案】C【解析】【详解】通过材料不能得出苏联技术专家对抗美援朝的影响,故排除A项;题干的问题强调的是人数的变化会产生什么样的问题,50年代中期后,中苏关系逐渐恶化,而中苏关系恶化后,援华的技术专家减少,虽然苏联对中国的技术援助不仅在工业方面奠定了我国工业化的基础,而且在政治制度的建设、教育文化的发展等各个方面获得了较大发展,也进而促进了我国的现代化进程,但是与问题不符,故排除B项;根据所学知识苏联来华专家人数由增加到减少,原因在于两国关系的变化,故答案选C项;技术专家包括工业、农业、教育等方而专家,因此D项只是其中一部分,故排除D项。n9.民主使人变成“政治的动物”,典型的例子就是苏格拉底之死。有这样一种说法“人们敬畏一个无罪的伟大的历史人物的死亡,后人将难辞其咎。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中,苏格拉底以此迅速进入圣灵的位置”。由此可知,苏格拉底之死A.是多数人的暴政造成B.是公民高素养的特殊体现C.使人文精神得到传播D.体现了法律尊严不可亵渎【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讲的是对苏格拉底之死对雅典民主制的反思,突出苏格拉底的个人魅力和素质,这是一个公民所具有的品质,故答案选B项,排除A项;材料并没有涉及到人文精神,故排除C项;D项只是表象,故排除。10.下表为德国、法国、英国成立的工人组织及时间。由表可知A.工人运动得到人民群众支持B.工人阶级认识到了资产阶级本质C.全世界的工人已经联合起来D.资本主义内在矛盾己经爆发出来【答案】D【解析】【详解】n材料讲的是德国、法国和英国成立工人组织,但不能得出工人运动己经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故排除A项;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任务主要是:对广大的劳动人民实行最广泛的民主;镇压被推翻的剥削阶级和一切敌对势力的反抗、破坏;大力发展生产力,不断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并在此基础上消火一切阶级差别、重大社会差别和社会不平等。但是这时候工人阶级并没有认识到,故排除B项;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后,第一国际的成立,才能说全世界的工人联合起来,故排除C项;德国、法国和英国纷纷成立工人组织,随后又发生了工人运动,而欧洲三大工人运动标志着丁人阶级登上了历史的舞台,也进一步说明资本主义内在矛盾巳经爆发出来,故答案选D项。11.英国的贵族和乡绅属于既得利益者,成功的中产阶级以及那些志在效仿的人士感到心满意足。但对劳苦者而言,工业革命摧毁了他们的传统世界和生活方式,却没有自动带来可以替代的东西。造成这种不同体验是因为A.不同阶级在工业革命中受益不同B.历史研究者的视角不同C.同一历史事实会有不同历史记载D.分析问题阶级立场不同【答案】A【解析】【详解】从材料可知,材料强调的是工业革命对不同阶级所带来的不同利益,因此,感受也不同,故答案选A项;材料并没有涉及到历史研究角度,故排除B项;材料讲的是工业革命给不同阶级带来的影响,是属于同一件事,不同的角度,故排除C项;从材料不能得出立场的问题,故排除D项。12.新兴市场平均购买力GDP占全球比重由1990年的39.7%上升到2006年的48%。1991年到2000年的10年中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以平均5%的速度向前发展。而同期发达国家发展最快的年份为3.9%。这反映了A.发达国家经济衰落B.多极化格局已经形成C.经济格局逐渐变化D.新兴市场占主导地位n【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讲的是新兴市场与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的比较,但是不能从数据分析出发达国家经济普遍衰落,故排除A项;也不能从材料中得出多极化格局己经形成,而是正在形成中,故排除B项;由材料可知,新兴市场保持着高速增长的势头,而发达国家发展不及发展中国家,这说明了世界经济格局逐渐发生变化,故答案选C项;目前依然是发达国家占据主导地位,故排除D项。第II卷二、非选择题:共160分。第36~4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43~47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一)必考题:135分。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美国早在18世纪末在大西洋沿岸建成了纽约等主要城市。19世纪初,又先后建成了芝加哥等一批中部城市。19世纪中期以后,又在工矿业区、交通枢纽及太平洋沿岸建成了旧金山等一批重要城市。1840年以前的美国城市化进程主要体现在东北部及大西洋沿岸地区的增长;1840年以后的10年中,中部地区的都市化增长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太平洋沿岸从1850年至1860年,该地区城市化增长率陡增12%。这大致体现出了美国城市发展自东向西推进的过程。——摘编自于云汉《近代城市发展的中国模式及其与美国城市化的比较》材料二据统计,1893年中国城市化水平为6.0%,而长江下游区为10.6%;岭南区为8.7%;东南沿海区为6.4%。与东部沿海对照,内地城市发展停滞,如西安自近代开端至1920年,人口由上百万降至20万。东部沿海城市化进程是以近代工商业的发展为前提的。与之相伴随的是城市人口素质的提高及近代城市经济的迅猛发展。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政府调整政策,为城市化的到来营造了必需的社会经济环境,中国城市化进程出现了历史性转折。——据陶炎武著《试论中国近现代城市化进程》(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美两国近代城市化的特点及其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我国近代城市化的作用。n(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我国城市化出现历史性转折的因素。【答案】(1)美国:特点:城市化自东向西依次推进;地区趋向平衡;城市化增长率高;城市化速度快。原因:民族独立,民主政治确立,社会相对稳定;工业革命;资本主义工矿业发展;沿海港口、铁路兴修,交通便利;美国西部开发,市场广阔原料丰富。中国:特点:中国东部城市化发展快,中西部停滞;地区发展不平衡;城市化率低原因: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列强侵略,东部开放,交通便利;东部自然经济瓦解早,商品经济发达;东部近代丁业的发展;西部交通闭塞,工业化水平低。(2)作用:促进城市经济发展;提高人口素质;改变中国经济和阶级结构,为政治变革创造条件;促进思想解放;改变中国近代生活习俗。(3)因素:政府政策调整;改革行政机构,废除人民公社体制;加快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推进分权改革(国企改革),鼓励私营经济;开放市场,实行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户籍制度。【解析】【详解】(1)中美两国近代城市化的特点可以从城市化地域分布、城市化均衡性、城市化增长率和速度等方面说明。美国城市化的特点,可以从民主政治确立、工业革命推动、交通发展和西部开发等方面说明。中国城市化的特点,要从我国社会性质、列强侵略、经济发展水平低且不均衡,交通发展不均衡等。(2)由材料“近代工商业的发展为前提的”,可见促进城市经济发展;由材料“与之相伴随的是城市人口素质的提高”,可见提高人口素质;结合所学,还可以从经济和阶级结构、促进思想解放和改变中国近代生活习俗等方面归纳。(3)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我国城市化出现历史性转折的因素,要从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政策调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和户籍改革等方面归纳。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明代剧作家汤显祖创作的《牡丹亭》刊行于1617年,其中许多情节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历史现象,戏剧梗概如下:n太守杜宝之女杜丽娘在睡梦中遇见一书生柳梦梅前来求爱,两人在牡丹亭畔幽会。梦醒后杜丽娘从此愁闷消瘦,一病不起,母亲把她葬在花园的梅树下,并修建“梅花庵观”。三年后,柳梦梅赴京城应试,借宿梅花庵观中。杜丽娘魂游后园,和柳梦梅再度幽会。柳梦梅掘墓开棺,杜丽娘起死回生,两人结为夫妻,前往京城。柳梦梅在京城应试后考中状元,受杜丽娘之托,送家信传报还魂喜讯,结果被杜宝囚禁。杜宝拒不承认女儿的婚事,强迫她离异,纠纷闹到皇帝面前,皇帝感慨二人的旷世奇缘,于是杜丽娘和柳梦梅二人终成眷属。结合中国古代史的所学知识,从上述梗概中提取一个情节,指出它所反映的中国古代社会历史现象,并概述和评价该历史现象。(要求:简要写出所提取的戏剧情节及历史现象,对历史现象的概述和评价准确全面。)【答案】示例1、情节:杜丽娘梦中在牡丹亭畔幽会(杜丽娘魂游后园与柳梦梅幽会)历史现象:个性解放,人文主义的追求(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概述和评价:明中后期封建君主专制统治,政治腐败;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明淸之际进步思想出现,传统的理学思想开始松动,认识到对情的需要是自然的天性。明代个性解放,人文主义的追求冲击了封建礼教束缚,有利于推动社会思想解放;是商品经济、资本主义萌芽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反映;冲击了封建专制统治。但没有形成广泛的社会思想解放运动。示例2、情节:柳梦梅赴京城应试考中状元历史现象:明代科举制(八股取士)选拔官吏概述和评价:为了加强封建专制统治,打击士族,笼络庶族,扩大统治基础,科举制产生于隋朝,完善于唐,发展于宋,完备于明清。科举制是封建选官制的进步,把读书、考试做官紧密联系起来,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扩大官吏人才来源、提高官员文化素质;把官吏任免权集中到中央,加强了中央集权;为近现代文官制度的产生提供了借鉴。但明清时期实行八股取士,思想压制,不利于科技创新,阻碍了社会进步。示例3、情节:杜宝拒不承认女儿的婚事,强迫她离异历史现象:明代封建理学(礼教)的思想压制概述和评价:隋唐之际,儒学面临危机,宋代儒学家冲破汉唐儒学的束缚,融合了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义理,形成了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理学。南宋以后理学成为长期居于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理学适应了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维护了封建专制统治,有利于社会的稳定;理学走向世界,推动了世界文化的进步。但明清时期理学压制制了人性,阻碍了社会的进步。(“示例”只作评卷参考,不作为唯一标准答案)n【解析】【详解】本题设问开放,言之成理即可。由杜丽娘梦中在牡丹亭畔幽会的情节,可知现了明代个性解放,人文主义的追求。评价要从君主专制、、商品经济的发展、传统的理学思想开始松动等方面解释,但也要指出没有形成广泛的社会思想解放运动的不足。也可以以柳梦梅赴京城应试考中状元历史现象从科举制立论,既要指出科举制的沿革,还要从科举制的积极和消极等方面评述。当然,还可以从杜宝拒不承认女儿的婚事反映明代封建理学(礼教)的思想压制的事实。要阐释理学的发展,说明其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二)选考题:共25分。请考生从2道地理题、3道历史题中每科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每科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15.【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乡绅治理是我国历史上一种重要的基层自治形式,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的秦汉社会,各级行政权锐减且力有不逮,因此地方事务几乎由乡绅阶层负责。一般而言,在中国古代社会由于地理、交通、距离等客观原因致使乡村社会的治理并不依赖皇权!尤其是在秦汉大一统社会形态成型后,广阔的地域与层次分明的官僚结构使“皇权不下县”的思想流传下来。……中国古代乡绅在才学和名望上都是乡村中的佼佼者,“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先天下之忧而忧”等文化思想一直为士子们所恪守。因而乡绅成为普及知识,教化于民,淳民品性的中坚力量,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中央教化、管理地方的行政开支……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的农村是国之命脉,是国家赋税、兵源、徭役的重要承担者。——摘编自毛光霞《秦汉转型时期乡绅治理功能研究》(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古代乡绅治理的原因。(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述我国古代乡绅治理的作用。【答案】(1)原因:中央对地方管理力不从心;交通不方便;地域辽阔;郡县制的影响;权不下县”的思想的影响;小农经济的影响。(2)功能:有助于教化,减少犯罪;有利于乡村建设,支援中央;有利于维系皇权稳定,成为皇权渗透社会,提取资源的手段;开创了基层治理的模式,既降低了社会治理的成本,又创造了社会财富;容易导致宗族势力的强大;不利于中央政策的推广。n【解析】【详解】(1)由材料“各级行政权锐减且力有不逮”,可见中央对地方管理力不从心;由材料“在中国古代社会由于地理、交通、距离等客观原因”,可见交通不方便、地域辽阔的情况下需要乡绅治理。由材料“层次分明的官僚结构”,可见郡县制的影响;由材料“皇权不下县”,可见“皇权不下县”的思想的影响;由材料“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的农村是国之命脉,是国家赋税、兵源、徭役的重要承担者”,可见小农经济的影响。(2)由材料“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中央教化”,可见有助于教化,减少犯罪;由材料“普及知识,教化于民,淳民品性的中坚力量”,可见有利于乡村建设,支援中央;由材料“”,可见有利于维系皇权稳定,成为皇权渗透社会,提取资源的手段;由材料“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中央教化、管理地方的行政开支”,可见开创了基层治理的模式,既降低了社会治理的成本,又创造了社会财富;由材料“”,可见容易导致宗族势力的强大;由材料“皇权不下县”,可见不利于中央政策的推广。16.【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材料一据不完全统计,在中国战场上,中国伤亡的总数占第二次世界大战各国伤亡人数总和的1/3还多。对此,日本也不得不承认:“在对美英开战后,日本陆军的主力仍然被死死钉在中国战场上,寸步难移”。英国首相丘吉尔说:“中国一崩渍,至少会使日军15个师,也许会有20个师腾出手来”。——摘自编《论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材料二有些国外历史学家,或者由于对中国情况的不了解,或者囿于“欧洲中心论”和狭隘民族主义观念的束缚,不能也不愿承认中国抗战的应有地位。……20世纪80年代以前,我国学者忽视了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大陆学者只讲解放区的抗日战争,对国民党正面战场否定多肯定少;台湾学者虽然对国民党正面战场作了不少研究,但诬蔑共产党游而不击。——摘编自赵文亮《20余年来中国学术界关于中国抗战在二战中的地位和作用问题的研究》(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中国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简析国外历史学家这种态度的原因。【答案】(1)地位:中国抗日战争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开辟了世界第一个大规模反法西斯战场;中国抗战是抗击日本法西斯的主战场,也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在亚洲的主要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世界反法西斯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n(2)原因:对中国抗战的情况不甚了解;存在着政治偏见;西方“先欧后亚”战略,降低了中国战场的地位,大大限制了中国战场作用的发挥;中国学者忽视中国抗战地位的研究;国共两党之间的斗争,混淆了世人视线,淡化了中国战场的作用;长期的战争消耗,巨大的民族牺牲,中国抗战力相对衰竭。【解析】【详解】(1)结合所学,中国的抗日战争始于1931年,在整个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中国抗日战争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开辟了世界第一个大规模反法西斯战场;由材料“在对美英开战后,日本陆军的主力仍然被死死钉在中国战场上,寸步难移”,可见中国抗战是抗击日本法西斯的主战场,也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在亚洲的主要战场;由“不完全统计,在中国战场上,中国伤亡的总数占第二次世界大战各国伤亡人数总和的1/3还多”可见,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世界反法西斯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2)由材料“对中国情况的不了解”,可见对中国抗战的情况不甚了解;由材料“不能也不愿承认中国抗战的应有地位”,可见存在着政治偏见结合所学,世界其他反法西斯势力习惯性把欧洲作为主战场,忽视中国抗日战争的作用;由材料“20世纪80年代以前,我国学者忽视了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可见中国学者忽视中国抗战地位的研究;由材料“大陆学者只讲解放区的抗日战争,对国民党正面战场否定多肯定少;台湾学者虽然对国民党正面战场作了不少研究,但诬蔑共产党游而不击”,可见国共两党之间的斗争,混淆了世人视线,淡化了中国战场的作用;再者,中国抗日战争经过长期的战争消耗,国力衰竭,影响力相对较小。17.【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幼稚产业保护理论最初于十八世纪后半期由美国第一任财政部长汉密尔顿提出,他的思想集中体现于1791年12月向国会提交的《制造业报告》中。在该报告中,汉密尔顿阐述了美国政治独立后保护和发展制造业的必要性及有利条件,提出了以加强国家干预和实行保护关税制度为主要内容的一系列措施。这些措施主要包括:以高关税限制外国工业品输入,保护本国工业特别是制造业发展;限制重要原料出口,以免税等手段鼓励国内急需的原料进口,保证制造业投入的供应;限制国内先进生产设备的输出;政府以贷款等方式鼓励工业生产经营者;以补贴、退税等政策支持出口。——摘编自戴军《幼稚产业保护理论及其在美国的实践》(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当时汉密尔顿提出幼稚产业保护理论的原因。n(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试评价汉密尔顿的幼稚产业保护理论。【答案】(1)原因:保护制造业的必要性(或保护国家工业发展);保护国内市场的健康发展;各强国对美国的威胁;巩固美国统治的需要;工业革命的影响;与汉密尔顿个人经历有关。(2)有利于保护国内薄弱产业的发展;有利于改善国际收支状况;促进了国内经济的发展;巩固了资产阶级的统治;体现了汉密尔顿具有预见性,该理论思想后来成为美国贸易保护理论的基础;也会使国际贸易环境恶化,不利于世界市场的健康发展。【解析】【详解】(1)由材料“美国政治独立后保护和发展制造业的必要性”,可见保护制造业的必要性(或保护国家工业发展);由材料“以高关税限制外国工业品输入,保护本国工业特别是制造业发展”,可见保护国内市场的健康发展;结合所学,各强国对美国的威胁,可见发展制造业是巩固美国统治的需要;由时间“1791年”可知,可见发展制造业受工业革命的影响;除此之外,与汉密尔顿作为美国财政部长的个人经历有关。(2)幼稚产业保护理论有利于保护国内薄弱产业的发展,促进了国内经济的发展,从而巩固资产阶级的统治;从幼稚产业保护理论的内容来看,有利于改善国际收支状况,从实施效果来看,美国独立之初,经济缺乏竞争力,幼稚产业保护理论体现了汉密尔顿具有预见性,该理论思想后来成为美国贸易保护理论的基础;但是只是立足于保护本国弱质产业,也会使国际贸易环境恶化,不利于世界市场的健康发展。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