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 利用比例尺求实际距离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第四单元 利用比例尺求实际距离

‎2 利用比例尺求实际距离 教学内容 教材第57~59页,利用比例尺求实际距离。‎ 教学提示 本节内容是学生在已经掌握了比、比例、比例尺的意义等基础知识而进一步学习,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一方面巩固比例尺的意义,另一方面让学生体会一下比例尺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教学目标 ‎1、通过合作,交流等活动,使学生学会利用比例尺的知识求实际距离。‎ ‎2、通过操作、观察、思考、讨论等数学活动,使学生体会数学在实际生活里的应用,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3、从实际生活入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 进一步理解比例尺的意义、应用比例尺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 解比例时,设未知数对长度单位的正确使用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挂图 学生:直尺、自己所在省份的地图。‎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一、提出问题,预习展示 ‎1.谈话:上一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了比例尺?谁还记得什么是比例尺?‎ ‎2.教师提问:在生活中你在那些地方看到过“比例尺”?让学生举例,并说一说比例尺前项、后项的倍数关系和比例尺的实际含义。‎ ‎3.师:利用比例尺,可以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课前大家是如何计算宁阳和济南的距离的,指生说说,及时评价,强调单位要一致 设计意图:从生活中常见的例子导入新课,能发现比在生活中的应用,从中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提出问题的意识。‎ ‎(二)探究新知:‎ ‎1、教师出示情境图 ‎ 师:雏鹰足球队的教练和同学们刻苦训练,今天他们要从济南出发,到青岛参加比赛,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看看能收集到哪些信息,根据这些信息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信息情况预设:‎ 生1:足球队以每小时100千米的速度从济南出发,到青岛参加比赛。‎ 生2:这幅图画的比例尺是1:8000000‎ 问题预设:‎ 生1:大约几小时到达青岛?‎ 生2:从济南到青岛实际距离有多少?‎ ‎2、合作探索、学习新知 课件出示问题:雏鹰少年足球队从济南到达青岛时所用的时间?‎ 请各小组讨论解决问题的步骤,并进行试算。‎ 选择学生代表汇报。‎ 生1、要用路程除以速度。‎ 生2、需要先求从济南到青岛的实际距离。‎ 生3、要求出实际距离,得先量出图上距离。‎ 教师对学生的精彩发言进行鼓励性评价,结合学生的发言,师生再共同完整的分析这一思考过程,完善做题过程如下。‎ 解:设济南到青岛的实际距离为x厘米。‎ ‎ 根据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列方程为:‎ ‎ = ‎ X=32000000‎ ‎ 2000000厘米=320千米 ‎ 320÷100=3.2(小时)‎ 师:还有不同解法吗?‎ 可能会有学生这样解答:4×8000000=32000000(厘米)=320(千米)‎ ‎ 320÷100=3.2(小时)‎ ‎ 师:说一说你们是怎样想的?‎ 生:我们是这样想的:根据比例尺“1:8000000”推出实际距离是图上距离的8000000倍,所以从济南到青岛的实际距离可用“4×8000000”求出,求出的数值单位是厘米,所以还要把这个数量的单位转化为“千米”,最后利用“路程÷速度”求出时间。‎ 师:哪个小组还愿意说一说?‎ 生:4÷=32000000(厘米)=320(千米)320÷100=3.2(小时)‎ 师:“4÷”求出的是什么?你们是怎样想的?‎ 生:“4÷”“求出的是实际距离。我们组是这样想的:因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在这里图上距离是比的前项;实际距离是比的后项;比例尺相当于比值。所以可以推出“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我们组就是根据这种关系求实际距离的。‎ ‎4、师:想想上面的几种解法,说说你喜欢哪种解法。为什么?在设未知数x时,由于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所用的单位不同,注意应设实际距离为x厘米,算出实际距离的厘米数后,再改写成千米数。‎ ‎(三)巩固新知:‎ ‎1、 教材 58页自主练习第1题,求解比萨斜塔的实际高度是多少米?‎ 求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学生独立计算,集体交流。‎ ‎2、完成“自主练习”第2题 ‎(1)引导学生弄清题意。‎ ‎(2)让学生独立解答。‎ ‎(3)交流解题思路。‎ ‎3、在一副地图中用3厘米的长度表示实际距离60千米,那么该地图中7.5厘米表示的实际距离为( )千米。‎ 根据比例尺公式列比例求出实际距离。150千米 ‎4、如果校园平面图的比例尺是1:2000,在该图上量的操场长4厘米,那么,操场的实际长度是( )米。‎ 根据比例尺的公式列比例。80米 ‎5、填表 图上距离 实际距离 比例尺 ‎4厘米 ‎1:500000‎ ‎2.5厘米 ‎1:24000000‎ ‎10厘米 ‎20:1‎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主探索,探究多种方法,使学生在解题时放开思路,加深对数量关系的理解,灵活解答。多样化的算法可以拓宽学生思维,独特的思路可以张扬学生个性,尽可能地通过不同方法的比较,帮助学生根据不同的背景选择不同的方法,做到算法的优化。同时学生在合作学习中,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和大家交流,发挥了学生独特的思维和灵感,将学生的学习、研究推向一个新的领域、新的层次。‎ ‎(四)达标反馈 一、填空 ‎(1)、在比例尺是1:4000000的地图上,图上距离1厘米表示实际距离( )千米。也就是图上距离是实际距离的( ),实际距离是图上距离的( )倍。 (2)、一幅图的比例尺是1:2500000,那么图上的1厘米表示实际距离( );实际距离50千米在图上要画( )厘米。 (3)、一种微型零件的长5毫米,画在图纸上长20厘米,这幅图的比例尺是( )。‎ ‎(4)在一幅比例尺是1:10000000的地图上,量得北京与深圳之间的距离是26厘米。北京与深圳之间的实际距离大约( )千米。‎ ‎(5)缩小比例尺一般写成( )的比,放大比例尺一般写成( )的比。‎ ‎(6)一种精密机器零件长5毫米,画在图上是4厘米,比例尺是( )。‎ ‎(7)如果将一个长6cm,宽3cm的长方形:如果按4:1放大,放大后的长方形长( ) cm,宽( ) cm ,面积( ) cm2;‎ ‎ (8)如果将一个长6cm,宽3cm的长方形按1:3缩小,缩小后的长方形长( ) cm,宽( ) cm ,面积( ) cm²。‎ 二、判断 ‎1、把一个电脑零件放大到原来的100倍画在图纸上,应选用1:100的比例尺。( )‎ ‎2.某机器零件设计图纸所用的比例尺为1︰1,说明了该零件的实际长度与图上是一样( )‎ ‎3、比例尺一定,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成正比例。( ) ‎ 答案:一、1、40、 1/4000000、 4000000 2、25千米、2 3、 40:1 4、2600‎ ‎ 5、分子为1、分母为1 6、8:1 7、24、12、288 8、2、1、2‎ ‎ 二、1、× 2、√ 3、√‎ ‎(五)课堂小结 ‎1.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 ‎2.用解比例方法解答时假设未知数时单位要一致 设计意图: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收获,体现了一种“反思”思想,使学生学会总结知识,深化知识,把所学知识变成自己内在的东西。讲出还不懂的问题,可以发现教学活动中的不足之处,为今后改进学习方法找到依据。‎ ‎(六)布置作业 ‎1、以书面形式总结本节课内容,找出不足 2、完成相应配套练习 ‎(1)、从36的约数中选出4个数组成比例:( ):( )=( ):( )。 (2)、图上距离一定,实际距离和比例尺成( )比例; (3)、在比例尺是1:400000的地图上,量的甲地到乙地的图上距离是3.6厘米,实际距离是( )千米 答案:(1)18:1=36:2(4:18=2:9、12:6=6:3等) (2)反 (3)14.4‎ ‎■板书设计 根据比例尺和图上距离求实际距离 解:设济南到青岛的实际距离为x厘米。‎ ‎ = ‎ X=32000000‎ ‎ 2000000厘米=320千米 ‎ 320÷100=3.2(时)‎ 答:大约需要3.2小时到达青岛。‎ ‎■教学资料包 ‎ 教学精彩片段 ‎1.谈话:上一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了比例尺?谁还记得什么是比例尺?‎ ‎2.教师提问:在生活中你在那些地方看到过“比例尺”?让学生举例,并说一说比例尺前项、后项的倍数关系和比例尺的实际含义。‎ ‎3.师:利用比例尺,可以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课前大家是如何计算宁阳和济南的距离的,指生说说,及时评价,强调单位要一致。(利用从宁阳到济南的路程这一生活中具体问题导入新课,学生课堂兴趣足),导入新课 教学资源:‎ 在比例尺是1:2000000的地图上,量得A城到B城的距离是3.6厘米,如果王叔叔7月15日上午10时开一辆汽车从A城出发,每小时行48千米,到达B城至少在什么时刻?‎ 要求到达B城至少在什么时刻?需要知道从A城到B城用了多长时间,这就变成了一个行程问题,求时间,需要知道路程和速度,速度知道,路程是A城到B城的距离;所以该题变成了求A城到B城的实际距离;根据比例尺公式列出比例,求实际距离。‎ 资源链接:‎ 根据比例尺和图上距离求实际距离可以根据“=比例尺”列比例计算;也可以根据“图上距离÷比例尺=实际距离”直接用算术法计算。‎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