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 七律 长征》教案 (8)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 七律 长征》教案 (8)

‎《七律 长征》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让学生掌握七言律诗的体裁特点,掌握诗词的朗读节奏。了解诗的语言艺术性和夸张手法的运用。 ‎ ‎3.了解红军在长征中所表现出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 体会关键词语的含义及其饱含的深情, 感悟诗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 理解高度的艺术概括性和极度夸张的手法的运用,了解红军战士在长征途中所表现出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教学准备:‎ ‎ 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歌曲欣赏,激情导入 ‎1.同学们,我们听到的是由诗歌《七律 长征》谱成的曲子,这首诗是谁写的?‎ ‎1935年10月,毛泽东同志率领中央红军越过岷山,长征即将结束。回顾一年来红军所战胜的无数艰难险阻,他满怀喜悦的战斗豪情,以极其轻松的笔调写下了这首气壮山河的伟大诗篇。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毛泽东的——《七律 长征》。(齐读课题)‎ ‎2.注意“七律”后面要适当停顿,一起来。(生再读课题)怎么理解题目?‎ ‎(1)什么是七律?‎ ‎(“七律”是诗歌的一种体裁,是七言律诗的简称。七言律诗的特点是全诗共八行,每行有七个字,三四句对仗,五六句对仗,分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2)“长征”是诗歌要表达的内容。‎ 二、初读检查,整体把握 ‎ ‎1.课前,大家已经预习了诗歌,谁来读读这首诗?指名读,生评价。‎ 6‎ 正音:五岭,两个第三声在一起,前者读音发生变化。‎ ‎2. 生齐读,诗读起来这样琅琅上口,因为它有一个秘密,你们发现了吗? ‎ ‎(押韵)读起来就富有韵味,谁能读出这种韵味?(指名读)‎ 三、解读探究,领略诗情 ‎1.我们已经能把诗歌读正确,读出了韵味,也读出了节奏,但还不够,更重要的是把诗读懂。‎ 默读这首诗,看看诗中的哪两句概括了整首诗的意思?‎ ‎2.交流“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1)我们一起来读读这句诗。‎ 哪个词理解起来有难度?板书:只等闲 ‎“等闲”这个词确实难理解。它在古诗中用得挺多的,比如于谦《石灰吟》中,“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再如,朱熹 《春日》中“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还有,岳飞的《满江红》中也有一句诗,“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等闲”在字典里有三种意思:①轻易、随便;②寻常、平常; ③无端、平白地。你觉得在这句诗中应该选择哪一种?(寻常、平常。)‎ ‎(2)红军把什么看作平平常常的事?‎ 是呀,万水千山在红军战士的眼中也只不过是“等闲”小事,那么,诗中究竟写了哪些山,哪些水呢?拿出笔,在诗中圈一圈。‎ ‎(五岭:五岭由越城岭、都庞岭、萌渚岭、骑田岭、大庾岭五座山组成,地处广东、广西、湖南、江西四省区交界处。乌蒙:乌蒙山在贵州,平均海拔三千多千米。岷山:最高海拔五千多米,终年积雪。金沙江:金沙江在贵州省,水流湍急。大渡河:河上有一座桥,叫泸定桥。)‎ ‎(3)“万水千山”仅仅指这五处山水吗?‎ 师补充:资料显示,红军长征共翻越了18座山脉,跨过了24条大河,总行程两万五千里。‎ 同学们,红军长征要经过那么多的山水,困难可想而知,谁能读好这句话?(指名读)这一切对红军来说都只不过是等闲小事。(生齐读第一句)‎ ‎3.交流“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1)谁理解“逶迤”?‎ ‎(“逶迤”形容道路、山脉、河流等弯弯曲曲,连绵起伏。)‎ 6‎ ‎(出示五岭的图片)你们看,这就是红军要攀越的五岭,绵延数千里,可诗中说“五岭逶迤腾细浪”,细浪是怎样的呢?师画简笔画。‎ 看,把红军要攀越的五岭写成跳跃的细浪,你体会到什么?‎ ‎ (红军不怕困难;他们把困难当作小事一桩,根本不放在眼里。)‎ 师相机小结:这叫无畏、这叫乐观。(板书:无畏 乐观)‎ 能不能把你们的体会送到这句诗中,把它读好?(指名读)‎ ‎(2)那“乌蒙磅礴走泥丸”怎么理解呢?先看“磅礴”这个词语。(磅礴指广大无边际。)‎ 读读诗句,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 ‎(红军根本不把乌蒙山放在眼里,当作走泥丸;我体会到红军不管什么困难都不怕。)指板书:这就叫乐观、无畏。‎ ‎(出示图片)这就是高达四千多米的乌蒙山,这样的乌蒙山,在他们眼里只是脚下滚动的泥丸。谁能把这种气势读出来?‎ ‎(3)(课件出示:“五岭、细浪、乌蒙、泥丸”加点)红军把逶迤的五岭看成细小的波浪,磅礴的乌蒙山看成了滚动的泥丸,从这种强烈的对比中,我们感受到了红军战士的勇敢顽强、乐观无畏。咱们一起读这两句诗!‎ ‎ (4)体会夸张的语言形式。‎ 同学们,我们读诗不仅要关注诗歌的表达内容,还要关注诗歌语言的表达形式,请同学们把目光聚焦到这两行诗上,从写作手法上看,除了对比,你还发现了什么?(夸张)‎ 李白诗句“飞流直下三千尺”通过夸张突出了瀑布之长;毛主席通过夸张手法,极言困难之渺小,这是一种怎样的气概啊!‎ 毛主席真不愧是杰出的文学家,就是这豪放的夸张和强烈的对比让我们真切感受到——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4.交流“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 ‎(1)我们接下来看“暖”和“寒”,这是一组反义词,我们先来看看“暖”字,水拍悬崖怎么会暖呢?有没有同学读懂这个“暖”字?听老师给大家讲个故事.‎ ‎(师讲述金沙江的故事: 1935年5月3日,红军要渡过金沙江,这金沙江水流湍急,敌人曾扬言连一只飞鸟都别想飞过去,我们红军战士找来6条小船,7‎ 6‎ 天7夜的时间,2万多红军战士以及武器装备、粮草等全部渡过金沙江,五天以后,敌人的追兵赶到,可是红军战士早已远走高飞,此时的红军心情怎么样?)‎ 那是什么暖?(心里暖,因为我们用智慧战胜了敌人,没有费一枪一弹,心里非常开心,所以感觉暖洋洋的。)‎ 红军回头看那惊涛拍岸的金沙江,一股暖流涌上了心头,谁来读?‎ 关于这句诗呢,还有一个小故事。毛主席创作这首诗的时候,原句是这样的:金沙水拍悬崖暖。后来有一位大学老师给毛主席写信,建议把“悬崖”改成“云崖”,毛主席采用了他的意见。这么一改,有什么好处呢?‎ 小组讨论、集体交流。‎ ‎(云崖,写出了山高,高耸入云,浪花能溅到云层上去,又说明了什么?更能衬托出金沙江的风大浪高,两岸山石险峻,突出环境险恶。如此险恶的金沙江顺利渡过,心中怎能不暖?)‎ ‎(2)下面我们来看看“寒”字。‎ 出示视频:这是由13根寒光闪闪的铁链组成的铁索桥,木板让敌人全抽掉了,过这样的桥谈何容易。夺桥的勇士冒着敌人的枪弹简直是寸步难行。看着这样的桥,看着这样的画面,你的脑海中出现了哪些词语,写在诗句旁边。‎ ‎ (心惊胆寒、毫不畏惧、勇敢无畏、惊心动魄、毛骨悚然。)‎ 如此惊心动魄的战斗,令人心惊胆寒,谁能读好?(指名读)‎ 当时夺桥的22位勇士全都牺牲了,现在想起来还是心惊胆寒。(指名读)‎ 这是融入烈士鲜血的一句诗,这是融入烈士生命的一句诗——请你读!‎ ‎(3)一暖一寒,一个是胜利的喜悦,一个是战斗的惊心动魄。请你读好这两句诗。‎ 一暖一寒,对比鲜明,暖的更暖,寒的更寒,咱们学着他的样子把这两种不同截然不同的心情读出来。‎ 长征途中既有胜利的喜悦,也有牺牲的悲壮,在毛泽东的笔下,在红军眼中,都是等闲小事,那都是因为——引读: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 5.交流“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红军不怕远征难,他们翻过了——山势逶迤的南五岭,翻过了——群峰叠嶂的乌蒙山,跨过了——水拍云崖的金沙江,跨过了——桥横铁索的大渡河,这在他们看来都是——万水千山只等闲。‎ 6‎ 他们把一座座大山、一条条大河看成了很小的事情,他们以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和信念支撑着,终于翻越了长征路上最后一座千里雪盖的——岷山,读读最后两行诗,应该满怀怎样的心情?(喜悦)‎ 在你的脑海中,雪山是怎样的?过这样的雪山,红军需要准备什么?‎ 可是他们穿的都是单衣,在上山之前仅仅喝了碗辣椒汤,随身带个小辣椒,冷得受不了时,咬上一口。而且,当时的红军,大部分负伤,很多战士坐下来就站不起来了,成了永远的冰雕。要过这样的雪山,忧愁还来不及,可诗中用一个“喜”字,你体会到了什么?‎ ‎(乐观;过了雪山就胜利在望了。)‎ ‎ (2)过了岷山他们就胜利了,胜利的曙光在前了,怎么能不更喜呢?谁能把“喜”通过你的朗读表现出来?‎ 对了,理解“三军”这个词语吗?‎ ‎(指红一方面军、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就是整个红军的意思。)‎ ‎ “尽开颜”在读时,再欢畅一些,尽情一些,这可是发自内心的喜悦,一起读。‎ 这来之不易的喜,是用红军战士76000人的生命获得的,如此代价的付出,都没有令红军战士退却,只因为——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6.关于“远征难”,同学们课前都已经阅读了大量的故事,老师这儿还有一段最真实的记录:‎ ‎ 长征路上行军一共368天,经过11个省份,长驱25000里。途中总共爬过18座山脉,其中五座终年积雪,雪山行程共2700里,走过人迹罕至的茫茫草地600里,渡过24条河流,打过大小战斗300多次。平均每走570里才休息一次,平均每天行军71里。出发时有8.6万人,到达陕北时,仅剩6500人,平均每行进300米就有1位战士壮烈牺牲。‎ ‎ (1)看了这段文字,再结合你课前的阅读,以及刚才的课堂学习,能说说长征难,难在 。‎ ‎(长征难,难在缺衣少食;长征难,难在山高路陡;长征难,难在草地随时吞噬生命;长征难,难在可怕的雪山;长征难,难在前有阻击,后有追兵,上有敌机;长征难,难在随时会牺牲……)‎ ‎ 这一切困难都吓不倒我们的红军战士,因为他们拥有乐观无畏的革命精神,所以创造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奇迹。‎ 6‎ ‎(2)难怪美国作家索尔兹伯里说——(出示读)长征是前所未闻的故事。美国著名战地记者埃德加﹒斯诺说——(出示读)长征是一首惊心动魄的史诗。‎ 今天,我们再次沿着红军的足迹重温长征路,起立,在音乐声中齐读。‎ 能不能背诵呢?我们先来理一下思路,诗歌向我们展现了红军长征途中征服困难的五个颇具代表性的画面,分别是——‎ 翻越南五岭、疾跨乌蒙山、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喜踏岷山雪 根据这样的提示先自己练习背诵吧。指名背诵,齐背。‎ 四、拓展阅读,升华情感 长征是中国革命史上一座永远的丰碑,仅毛泽东同志就为长征留下了许多不朽的诗作,让我们来欣赏两首。(视频)《忆秦娥 娄山关》《清平乐 六盘山》‎ 五、检测完善,延伸诗情 ‎1.课堂作业:《补充习题》第三、四小题 ‎2.课后拓展:(1)搜集毛主席诗词,品读交流;(2)查找红军长征故事,感受长征精神。‎ 板书设计: ‎ ‎ 七律 长征 ‎ 只等闲 ‎ ‎ 乐观 无畏 6‎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