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大典PPT部编版6上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开国大典PPT部编版6上

部编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 7. 开国大典 课文导入 1949 年 10 月 1 日 —— 举世瞩目的日子。这一天,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了!现在,就让我们走进这一天,去看一看当时的情景,感受一下那激动人心的盛况吧 ! 我会写 宾 栏 汇 爆 盏 宣 政 阅 坦 距 隆 制 射 帜 我会写 盏 zhǎn 组词:灯盏 茶盏 不要少写一点。 易写错 隆 lóng 组词:隆重 轰隆 不要少写横。 易写错 欢腾,形容欢喜得手舞足蹈。 欢跃: 词语理解 恭敬地看。 瞻仰: 把高山推倒,把大海翻过来。形容力量强大,来势凶猛,不可阻挡。 排山倒海: 造句:红军势如破竹,以排山倒海之势歼灭了敌人的残余部队。 恭敬、庄严地立着。 肃立: 造句:我们肃立在烈士墓前,向革命先烈默哀致敬。 公开郑重地宣布。 造句:由于经营不善,这家工厂宣告破产。 宣告: 相同点 不同点 挺立 都是动词,表示高高地立起。 着重突出精神状态的高昂。 如:傲然挺立、巍然挺立 耸立 着眼于高,高而突出地立着。 1. 在海平线上像是有一座城堡( )在海天之间。 2. 护城河边 , 每隔三五步便有一棵红叶榈傲然( )着。 耸立 挺立 易混词 整体感知 1. 默读课文,说一说课文是按什么顺序描述开国大典盛况的。 典礼前→典礼→阅兵式→群众游行 2. 课文描写了大典的哪几个场面 ?  文章描写了会场布置、典礼仪式、阅兵式、群众游行四个场面,有详有略,但都蔚为壮观。 课文讲解 默读第 1 至 4 自然段,思考:大会开始前会场上的情况是怎样的? 可以看出开国大典十分隆重。 会场的布置 参加开国大典的,有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各位委员,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体代表,有工人、农民、学校师生、机关工作人员、城防部队,总数达 三十万人 。观礼台上还有外宾。 突出了参加庆典的人数之多、人员范围之广。 他们清早到了北京车站,一下火车就直奔会场。郊区的农民是五更天摸着黑起床,步行四五十里路赶来的。 写出人们的急切心情。人们是那样的激动和兴奋。 ① 他们清早到了北京车站,一下火车就 直奔 会场。 ②他们清早到了北京车站,一下火车就 走向 会场。 比较句子 不行。 “ 直奔 ” 比 “ 走向 ” 更能反映人们参加开国大典急迫、喜悦的心情。 想一想:“直奔” 改成“走向”行不行? 到了正午,天安门广场已经成了人的海洋,红旗翻动,像海上的波浪。 描述了天安门广场人如海、旗如潮的热烈场面,同时反映了参加典礼的人们激动、兴奋的心情。 夸张 比喻 说明了广场上的人很多。 快速阅读第 5 至 10 自然段,小组交流:典礼的过程是怎样的? 典礼仪式 典礼开始 —— 奏国歌 —— 宣布成立 —— 升旗仪式 —— 鸣放礼炮 —— 宣读公告 下午三点整,会场上爆发出一阵 排山倒海 的掌声,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出现在主席台上,跟群众见面了。三十万人的目光 一齐投向 主席台。 三十万人的动作一致,表现了盼望见到主席的急切心情和对主席的无限热爱。 夸张 声音很大,气势宏伟,表达出人们想见到毛主席的迫切心情。 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使全场三十万人一齐欢呼起来。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 ! 感受三十万人听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无比激动、兴奋的心情。 小讨论: 下面两句话对比读,哪句话给你的印象更为深刻 ? ( 1 )它 经过无线电广播,传到 全国各地 …… ( 2 ) 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 ,经过无线电广播,传到 长城内外 ,传到 大江南北 …… 体现出中国人民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无比激动、自豪的心情。 思考:人们为什么如此激动、兴奋呢? 火烧圆明园 南京大屠杀 危难之际,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奋起反抗,赶走了侵略者,推翻了三座大山,穷苦人民翻身做主人! 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广播,传到了哪些地方,会出现什么样的场景? 说一说 : ● 这声音传到了农村,村前村后,锣鼓喧天。人们涌出家门,载歌载舞,欢呼着:“毛主席万岁!中国共产党万岁!” ● 传到了学校,同学们手拿鲜花,挥舞彩带,唱啊,跳啊 …… 毛主席亲自按动连通电动旗杆的电钮,新中国的国旗 —— 五星红旗在雄壮的《义勇军进行曲》中徐徐上升。三十万人一齐脱帽肃立,一齐抬起头,瞻仰这鲜红的国旗。 严肃而恭敬地看。 对五星红旗的崇敬和热爱。 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明人民解放了,翻身做主人了。 不行。 “ 瞻仰 ” 是恭敬地看,表达了人们对五星红旗的崇敬和热爱。 如果把“ 瞻仰 ”一词换成“ 看 ”行不行?为什么? 你们发现这些句子里哪几个词语出现次数最多?这些词重复出现有什么作用? 会场的人来自不同的地区和不同的行业,但他们的动作不约而同,心情一样的兴奋和激动。 衬托出场面的庄严、盛大。 “一齐”“三十万人”“欢呼”出现的次数最多。 典礼后,紧接着是阅兵式。朗读第 11 、 13 自然段,找出描写阅兵队伍的词句。 阅兵盛况 阅兵部队的特点是什么? 开头是 海军 两个排,雪白的帽子,跟海洋一个颜色的蓝制服。 阅兵部队的特点是什么? 接着是 步兵 一个师,以连为单位,列成方阵,齐步行进。 接着是 炮兵 一个师,野炮、榴弹炮等各式各样的炮,都排成了一字形的横列前进。 阅兵部队的特是什么? 接着是一个 战车师 ,各种装甲车和坦克车两辆或三辆一排,整整齐齐地前进;战士们挺着胸膛站在战车上,像钢铁巨人一样。 写出战士们的威武有力,也体现出人们的自豪之感。 接着是一个 骑兵师 ,“红马连”一色红马,“白马连”一色白马,六马并行,马腿的动作完全一致。 场面宏大,气势雄伟。 层次清楚,有条不紊 两个半钟头 的检阅,广场上 不断地欢呼,不断地鼓掌 ,一个高潮接着一个高潮。群众差不多把嗓子都喊哑了,把手掌都拍麻了, 还觉得不能够表达 自己心里的欢喜和激动。 突出了人民群众因为有了自己强大的军队而无比兴奋、激动、自豪。 在朗读这一部分的时候,要读出阅兵队伍的 整齐、威武、雄壮 。读出 群众情绪的热烈 。    朗读指导 再读描写阅兵式的部分,说说课文是怎样描写这个场面的。 这一段堪称场面描写的经典。点面结合,相互映衬。按照“兵”出场的顺序,先“点”后“面”, 雄伟壮观。 默读第 14 、 15 自然段,画出文中描写阅兵式后,傍晚时天安门广场景色的句子,并说说这样描写的作用。 群众游行 天安门广场上的灯笼火把全都点起来,一万支礼花陆续射入天空。 天上五颜六色的火花结成彩,地上千千万万的灯火一片红。 生动地衬托了人们仍旧沉浸在开国大典的喜悦气氛中,表现了人民当家做主人的无比幸福的心情。 两股“红流”分头向东城、西城的街道流去, 光明 充满了整个北京城。 怎样理解 “ 光明 ” ? “红流”代表游行队伍。 除了光亮,还象征着人民解放了,摆脱了黑暗社会的统治,前途一片光明。 课文按开国大典的进行顺序,分 大典前 、 大典时 、 大典后 这三部分内容叙述。“大典时”分为 “ 典礼 — 阅兵式 — 群众游行 ” ,而“典礼”这部分内容又分为 领袖出现、宣告新中国成立、升旗、宣读政府公告 。作者在叙述的过程中 加入了对群众反应的描写 ,不仅使文章更生动,而且表达了人们喜悦的心情,突出了文章的中心思想。 ◎课文是怎么把开国大典写清楚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从此,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了起来,成为国家的主人。 新中国成立壮大了世界自由、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新中国的成立也标志着我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被压迫人民推翻三座大山,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伟大胜利的时刻。 知识拓展 这是一篇鼓舞人心的新闻特写,请同学们结合板书回顾一下这些 场面描写 的共同特点 —— 集中写了毛主席的言行和群众的反应。毛主席就是这个场面的点,典型的言行突出了伟人形象;人民群众就是场面描写中的面,既突出了场面的宏大,又烘托了毛主席的伟大形象,这就是“点面结合”写场面的方法。 写作方法 课文结构 开国大典 大典前 人员众多 布置周到 场面红火 宣布成立 礼炮轰鸣 宣读公告 阅兵仪式 游行浩荡 大典中 ( 热烈而庄严 ) 大典后 光明充满北京城 《 开国大典 》 记叙了 1949 年 10 月 1 日在首都北京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表达了中国人民对新中国的诞生无比自豪、激动的心情,也展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们,特别是毛主席的领袖风采。 课文主题 随堂小练 一、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这 的宣告,这 的声音,使全场三十万人一齐 起来。这 的宣告,这 的声音,经过无线电广播,传到 ,传到 ,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 起来。 雄伟 庄严 欢呼 长城内外 大江南北 欢跃 庄严 雄伟 二、选词填空。 汇集 聚集 1. 你们那么多人( )在一起,准备干什么呢? 2. 人们从全国各地赶来,( )在天安门广场,庆祝开国大典。 瞻仰 敬仰 3. 清明节,我们来到天安门广场,( )人民英雄纪念碑。 4. 鲁迅先生是中国青年热爱和( )的导师。 汇集 聚集 瞻仰 敬仰 三、读课文,将下列句子按先后顺序排列。 6 ( ) 乐队奏国歌。 ( ) 升国旗 , 鸣礼炮。 ( ) 毛泽东主席出现在主席台上。 ( ) 林伯渠秘书长宣布典礼开始。 ( ) 毛主席宣读中央人民政府的公告。 ( ) 毛泽东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 ” 4 5 3 1 2 1. 默读课文,体会新中国成立时人们自豪、激动的心情。想想从群众入场到游行结束,课文写了哪几个场面,连起来简要说说开国大典的过程。 课后习题解析 解析: 从群众入场到游行结束,课文写了宣布典礼开始、奏国歌、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升国旗、放礼炮、宣读中央人民政府公告、阅兵式、群众游行这几个场面。 1949 年 10 月 1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在首都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开国大典。下午三点整,典礼开始。首先奏国歌 , 接着毛主席宣布 :“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 !” 然后升国旗、放礼炮。随后毛主席宣读了中央人民政府公告。接着阅兵式开始。阅兵式之后 , 群众开始游行。直到晚上九点半,游行队伍才完全走出会场。 2. 读读写阅兵式的部分,说说课文是怎样描写这个场面的。 解析: 课文描写阅兵式的场面时,既从整体上写了受阅部队经过天安门广场时整齐威武的情景,又从细节上展现了各个方阵的风采。这样的描写方法不仅让我们感受到了整个阅兵式的庄严、隆重,还让我们对各具特色的队伍产生了深刻的印象。 3. 读下面的句子,体会字里行间传达出的热烈、庄严的气氛。再从课文中找出这样的句子,在旁边作批注,和同学交流。 ◇ 主席台设在天安门城楼上。城楼檐下,八盏大红宫灯分挂两边。靠着城楼左右两边的石栏,八面红旗迎风招展。 解析: 主席台设在雄伟的天安门城楼上,显示出庄严的气势, " 八盏大红宫灯”“八面红旗 " 彰显了热烈、喜庆的氛围,让人不由得心潮澎湃、激动万分。 ◇ 到了正午,天安门广场已经成了人的海洋,红旗翻动,像海上的波浪。 解析: 这句话运用了夸张和比喻的修辞手法,描述了天安门广场人如海、旗如潮的热烈场面,表现了参加典礼的人们激动和兴奋的心情。 ◇ 两个半钟头的检阅 , 广场上不断地欢呼,不断地鼓掌,一个高潮接着一个高潮。群众差不多把嗓子都喊哑了,把手掌都拍麻了,还觉得不能够表达自己心里的欢喜和激动。 解析: 在两个半小时的检阅过程中,群众不断欢呼,不断鼓掌,“把嗓子都喊哑了 , 把手掌都拍麻了 ” 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表达了人民群众对人民军队的无比信赖和无比热爱,也说明人们的心情欢喜和激动到了极点。 课后作业 推荐阅读篇目: 《 开国大典的礼炮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