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筝》问题讨论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风筝》问题讨论

‎《风筝》问题讨论 ‎ ‎【关于内容】‎ ‎1、作者眼前的景物和回忆中故乡的景物有甚么不同?‎ ‎⑴ 眼前的景物:这时是北京的冬季,地上还有积雪,灰黑色的秃树枝桠刺向晴朗的天空中,天上有一二风筝浮动。‎ ‎⑵ 回忆中故乡的景物:那时是春季二月时分,地上的杨柳已经发芽,早的山桃也多吐蕾,天上有各式各样的风筝。‎ ‎2、作者在北京的冬季里看见天空中有风筝浮动,为甚么感到惊异和悲哀?‎ 因为当时是冬季,地上还有积雪,但却有人放风筝,所以作者感到惊异;又因为看见北京的风筝,于是想起年少在故乡时所做的一件与风筝有关而令他抱憾的往事,所以作者感到悲哀。‎ ‎3、作者为甚么不让小弟弟放风筝?何以见得小弟弟很喜欢风筝?‎ ‎⑴ 因为作者自己不爱放风筝,又认为放风筝是没出息孩子的玩意,所以便不让小弟弟放风筝。‎ ‎⑵ 小弟弟时常看别人放风筝看得出神,能看上小半日,为空中的风筝落下来而惊呼,为两个风筝的缠绕解开而跳跃,可见他的确很喜欢风筝。‎ ‎4、小弟弟的秘密被哥哥发现后,他为甚么惊惶失色?眼见自己造的风筝被哥哥毁坏,他有甚么反应?‎ ‎⑴ 因为小弟弟恐怕哥哥会拆毁他造的风筝和惩罚他。‎ ‎⑵ 眼见自己造的风筝被哥哥拆毁,小弟弟只是绝望地站在小屋里,不敢反抗,因为论长幼,论气力,他都敌不过哥哥。‎ ‎5、作者在甚么时候和甚么情况下发觉自己禁止小弟弟放风筝是错的?‎ 事发后二十年,当时作者已是中年了,他偶然读了一本外国的讲论儿童的书,才知道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这时作者才知道自己禁止小弟弟放风筝是做错了。‎ ‎6、在儿童成长的过程中,玩具起了甚么作用?作者禁止小弟弟放风筝,犯了甚么错误?‎ ‎⑴ 在儿童成长的过程中,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恩物,有助儿童的体能及智能发展,对儿童身心的健康很重要。‎ ‎⑵ 作者禁止小弟弟放风筝,扼杀了小弟弟游戏的本能,使小弟弟在精神上受到伤害。‎ ‎7、怎样才算对儿童精神虐杀?试就你所知,举出一个例子,并简略说明。‎ 成年人不了解儿童的需要,禁止儿童进行一些其实有助身心健康发展的活动,这就是对儿童的精神虐杀。例如一些父母会以易生危险为理由,禁止子女游泳和骑脚踏车等。‎ ‎8、作者曾想过用甚么方法弥补自己的过失?他最后选择了甚么方法?结果怎样?‎ ‎⑴ 作者想到的补过方法是送风筝给弟弟,赞成他放,劝他放,自己和他一同放,一同享受放风筝的乐趣;或是向弟弟提起旧事,望他宽恕。‎ ‎⑵ 他最后向弟弟提起旧事,承认自己年少胡涂,希望得到弟弟的宽恕。可是,弟弟已把事情忘得一乾二净,无从宽恕他,所以他的心情仍然沉重。‎ ‎9、作者为甚么要“躲到肃杀的严冬中”?他想逃避甚么?他逃得掉吗?何以见得?‎ ‎⑴ 作者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后,深切自责,却又无可挽救,所以消极地表示“倒不如躲到肃杀的严冬中去吧”,希望逃避不愉快的回忆和自责。‎ ‎⑵ 作者始终逃不过内疚和自责,本文最后说“四面又明明是严冬,正给我非常的寒威和冷气”,暗示作者心情沉重,感到有如处身于肃杀的严冬中。‎ ‎【关于写法】‎ ‎10、作者描写北京的风筝与描写故乡的风筝,在详略方面有甚么不同?为甚么要这样写?‎ ‎⑴ 作者描写北京的风筝,只是轻描淡写地说有一二风筝在空中浮动;但写故乡的风筝,却详细描述风筝的颜色和种类。‎ ‎⑵‎ ‎ 作者描写北京的风筝,篇幅较少,因为写北京的风筝,目的只在引起回忆;而文章的重点是忆述他在故乡所做的一件与风筝有关的往事,所以写故乡的风筝便较详细。‎ ‎11、作者在第一段写灰黑色的秃树枝桠,又在第二段和最后一段提到冬天的肃杀。描写这阴沉的背景有甚么作用?“寒冬”象征甚么?‎ ‎⑴ 灰黑色的秃树枝桠看来冷酷和锋利,冬天的肃杀令人感到萧条冷寂,为文章营造出一种肃杀的气氛,烘托出作者沉重的心情。‎ ‎⑵ “寒冬”所象征的意义,可以有下列说法:‎ ‎—悲哀、落寞的心境。‎ ‎—阻碍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传统思想。‎ ‎12、作者为甚么要极力写小弟弟的弱小可怜和“我”的强横无理?这与表达全文的主旨有甚么关系?‎ ‎⑴ 作者极力写小弟弟的弱小可怜和“我”的强横无理,目的是制造强烈的对比,加强感染力。‎ ‎⑵ 这样令人同情小弟弟而憎恶“我”,从而憎恶“我”所代表的传统思想,突出文章的主旨。‎ ‎13、本文用的是哪一种叙述方法?试简略说明。文中哪些段落写“现在”,哪些段落写“过去”?‎ ‎⑴ 这篇文章是用倒叙法来写的。作者先写眼前所见北京冬季的景象,由天空中浮动的风筝而回忆起故乡的风筝时节,并追述年少时一段与风筝有关的憾事;最后,又从回忆中回到现实去。‎ ‎⑵ 本文的第一、二段和最后一段是写“现在”的,而其余各段则是写“过去”的。‎ ‎14、文中运用了对比的写作手法,试就下列各项简略说明,并指出这些对比的作用。‎ ‎⑴ 两地所见的风筝:在北京,肃杀的冬日里有一二风筝在空中浮动;在故乡,暖和的春日里有各式各样的风筝在空中出现。孤寂与热闹的景象构成强烈对比,惹人感触。‎ ‎⑵ 两人对风筝的看法:作者不爱放风筝,嫌恶它,认为是没出息孩子的玩艺;弟弟最爱风筝,常看着空中的风筝出神。好恶的对比显出二人的矛盾。‎ ‎⑶ 两人在事发时的感受:作者发现弟弟偷造风筝后,十分愤怒,立刻把风筝拆毁,并觉得自己完全胜利;弟弟则惊惶失色,绝望地站在一旁。对比之下,可见作者的强横无理,弟弟的弱小可怜。‎ ‎⑷ 两人谈起旧事时的心情:弟弟笑说甚么也不记得,显得很轻松;作者却耿耿于怀,心情沉重。对比之下,更加显出作者的失望悔疚。‎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