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圆柱的表面积 冀教版 (5)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圆柱的表面积 冀教版 (5)

‎《圆柱和圆柱的侧面积》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冀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圆柱和圆柱的侧面积》。‎ 读懂教材:教材安排了两个学习活动:活动一,通过认识生活中圆柱形状的物体来了解圆柱的特征;活动二,通过观察一个罐头盒,认识长方形纸与圆柱侧面的关系,旨在使学生探究出圆柱的侧面积计算方法。活动一非常贴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易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活动二中鼓励学生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探究能力。‎ 读懂学生:圆柱和圆锥是学生在小学阶段学习几何知识的最后一部分内容,之前学生已经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等平面图形以及长方体、正方体等立体图形,具备了一定的空间观念。圆柱是生活中常见的物体形状,教学时易从直观入手,帮助学生形象地认识圆柱的特征。此阶段的学生已具备了初步的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时应引导学生采用动手操作、合作学习的方式,去探究圆柱的侧面与长方形的关系,进而由浅入深,得出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 读懂生活:生活中的有太多近似圆柱形状的物体,如学生们小时候玩的积木里就少不了圆柱体,再如水杯、茶叶罐、卷纸、圆木、电线杆等等,这些都关系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圆柱体美观、使用、安全、可滚动,生活中圆柱形状的物体恰恰体现了人们的智慧。数学与生活是紧密联系的,人们从生活中得到数学启发,形成知识;又可以将所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指导实践。‎ 读懂课标:《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由于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的不同,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该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这就要求我们在学习活动中,一定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亲自经历知识探究与形成的过程,并且在这一过程中要尊重学生个性化的做法和想法。如在本课时活动二中的剪商标纸环节,学生可能会存在不同的剪法,不一定都是沿着高剪开的,这时教师要给予学生表扬和肯定,并加以引导,回归到长方形上来。‎ 二、核心素养目标:‎ ‎1.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想象、操作、思考、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认识圆柱的特征,能说出生活中形状是圆柱的物体;认识圆柱侧面及其展开图,初步理解和掌握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 ‎3.情感、态度与和价值观: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从实际生活中常见的圆柱形物体抽象概括出圆柱的特征,掌握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 难点:建立空间观念,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了解到将圆柱的侧面展开可以得到一个长方形,并进一步认识这个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圆柱的关系,进而总结出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 四、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搬出百宝箱 师:今天徐老师带来了一个百宝箱,大家想知道里面都有什么吗?(停顿)下面我来大家一一展示一下。‎ ‎2、展示箱中的圆柱形物体 依次展示各个物品:六个核桃、茶叶盒、卷纸、保温杯。‎ 师:请同学们认真观察一下这四个物体,并思考一下它们有什么共同特征。‎ 生可能会有如下发言:‎ ‎(1)都是竖着放的,横着放易滚动。‎ ‎(2)上下一样粗细。‎ ‎(3)横截面是圆形的。‎ ‎(4)上面和下面都是圆形的。‎ ‎3、引出学习课题 师:大家说得非常全面,在数学上,像这样的物体就做圆柱体,简称圆柱。(板书课题)今天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圆柱。‎ ‎【设计意图:生活中有很多圆柱形的物体,导入时,通过一个百宝箱一一进行展示,非常容易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知欲,为整节课的学习营造了轻松愉快的氛围,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的同时,也感受到数学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情。】‎ 二、直观感受,构建新知 ‎1、摸一摸。‎ 师:刚才我们认真认真观察了几个圆柱形物品,下面我们以小组为单位,再用手摸一摸圆柱形物品的表面。‎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每一个组员都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认真摸一摸圆柱形物品的表面。在摸的过程中直观地、再次感受圆柱的特征。‎ ‎2、说一说。‎ 师:请大家在小组内交流一下圆柱有几个面?各有什么特点?‎ 学生在组内先进行交流,然后小组代表进行汇报展示。当某一个小组进行汇报时,其他小组可进行纠错、补充等。‎ 学生可能会有如下发言:‎ ‎(1)圆柱有三个面,上面一个,下面一个,中间一个。‎ ‎(2)上、下两个面是圆形的,是平平的面,是大小一样的两个圆。‎ ‎(3)中间的那个面是曲面,是光滑的,还可以滚动。‎ ‎……‎ ‎3、总结归纳,深入理解圆柱的特征 教师肯定学生们汇报展示的成果,对重要的内容进行重复,形成板书。并追问几个为什么,使学生深入理解圆柱的特征。‎ 师:大家提到了圆柱有上、下两个面,这两个面叫做圆柱的底面。它们是完全相同的两个圆。现在老师要问一问大家,怎样证明这两个面是完全相同的两个圆呢?‎ 生:可以用笔把一个底面描一描,描出一个圆形,再把圆柱倒过来,观察另一个底面是否与刚才的圆形重合。‎ 师:真是一个好方法,圆柱除了有上、下两个底面,中间还有一个曲面,叫做侧面。大家现在用手再指一指圆柱的侧面。‎ ‎【设计意图:侧面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因此对侧面的学习也是一个形式多变、反复的过程。首先是观察,然后是摸一摸,初步形成侧面的概念后,再让学生去指一指圆柱的侧面在哪里,这一过程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易于学生接受并巩固新概念。】‎ 师:侧面是我们学习的一个新名称,大家一定要牢记。认识了圆柱的底面、侧面后,我们再来认识一下圆柱的高。请同学们认真观察一下课本27页的这幅图,认真思考圆柱的高在哪里呢?怎样找到圆柱的高呢?‎ 生:将两个底面的圆心找到,连接两个圆心,即为圆柱的高。‎ 生:就是图上的那条虚线。‎ 生:这条虚线跟底面是垂直的。‎ 师:大家通过认真观察,找到了圆柱的高,非常了不起。那大家再想一想,圆柱有多少条高呢?‎ 生:圆柱上下一样粗细,应该有无数条高。‎ 师:猜测的非常准确,圆柱有无数条高,所有高的长度都相等。‎ ‎【设计意图:对于圆柱的高的认识,涉及到学生空间感知与想象能力 ‎,这种能力又比较抽象,需要教师一步一步进行引导。首先让学生去观察课本上是如何呈现圆柱的高的,通过观察使学生有初步的空间想象能力,想象着连接两个圆心,形成一条虚线即为高。之后教师进行追问圆柱有几条高,通过学生直观感知圆柱上下一样粗细,得出有无数条高的结论。】‎ 三、动手操作,探究圆柱的侧面展开图 ‎1、发学具,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师:现在老师给每个小组发两卷经过我精心包装的卷纸。是老师用彩纸进行包装的。大家看一看,老师用彩纸包装了圆柱的那个面呢?‎ 生:侧面。‎ ‎【设计意图:活动一,认识圆柱的特征已进行完毕,为了使学生们再次集中注意力,完成活动二的学习,教师自制学具,以小组为单位发给学生,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统一学具,也为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做铺垫,便于教师把控学生的测量数据与计算结果。】‎ ‎2、在包装纸上,画出圆柱的一条高 师:我们已经知道圆柱有无数条高,现在大家半组合作,想办法在包装纸上画出圆柱的一条高。‎ 学生们通过半组合作商讨如何在包装纸上画出圆柱的高,如可以将直尺垂直于底面紧贴卷纸的侧面放好,用铅笔画出高即可。教师要进行巡视,对个别半组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设计意图:考察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对于圆柱高的认识是否深刻到位。】‎ 3、 剪一剪 师:刚才大家在包装纸上画出了圆柱的一条高,我们说这个包装纸就相当于圆柱的侧面,对不对?那大家想不想看看圆柱的侧面展开图呢?‎ 生:想!‎ 师:拿起你手中的剪刀,沿着那条高剪开,当然你也可以任意剪,展开,看看包装纸是什么形状的。‎ 4、 展示圆柱的侧面展开图 学生们以半组为单位进行展示,由于剪法不同,可能出现以下不同的侧面展开图。‎ ‎(1)沿着高剪开,长方形。‎ ‎(2)斜着剪开,平行四边形。‎ ‎(3)随意剪开,不规则图形。‎ 师:看来剪法不同,同一个圆柱的侧面展开图就不同。但是老师可以把大家的平行四边形也好,不规则图形也好,统统都转化成长方形?大家信不信呢?‎ 小结:可以通过割补的方法转化成长方形。‎ ‎【设计意图:在学生动手剪一剪时,鼓励并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不同剪法,体现了课堂上教师对学生主体地位的尊重,有助于培养具有创新思维的学生。】‎ 四、对比研究,归纳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 ‎1、引导学生将长方形纸与圆柱做对比 师:请大家认真观察长方形纸,既然是长方形,就有长、有宽,那么长方形纸的长和宽分别与圆柱的什么有关系?‎ 生:长方形纸就是圆柱的侧面。‎ 生:长方形纸的长等于圆柱的底面周长。‎ 生:长方形的宽等于圆柱的高。‎ 师:大家刚才进行了一次伟大的对比研究,都会将长方形纸和圆柱做对比了。非常厉害!‎ ‎2、类比归纳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 师:那你会计算这个长方形纸的面积吗?‎ 生:会,用长乘以宽。‎ 师:那你会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吗?‎ 生:这个也简单,让底面周长乘以圆柱的高就可以了。‎ 师:板书,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x高。‎ 3、 试一试 测量长方形纸的长和宽,也就是圆柱的底面周长和高,并计算出卷纸的侧面积。‎ ‎【设计意图:向学生初步渗透对比研究的方法,使学生了解到新知的学习离不开旧知的铺垫,增强知识之间的联系,形成学习的体系。】‎ 五、巩固练习 课本29页第3题。‎ 有500个右图所示的罐头盒,如果在侧面贴上彩纸,一共需要多少平方米彩纸?(单位:厘米)‎ 题目有一定的难度,需要引导学生从圆柱的侧面积计算公式入手,先找到底面周长。应通过图中标出的直径将底面周长求出。此外,注意单位的转换及500个这一数量要求。‎ ‎【设计意图:通过习题再次巩固本课时的重点、难点,使学生将所学知识转化为技能,进行应用。】‎ 六、畅谈收获 师:通过刚才的巩固练习,看来大家今天掌握的不错。本节课你收获了什么?‎ 生:学生们自由发言。‎ 师:本节课同学们通过自己的努力还有与他人的合作,掌握了圆柱的特征,见识了其侧面展开图,并会求圆柱的侧面积了。希望同学们继续努力,在本单元接下来的学习中有更多的收获。好,下课。‎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