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穷人》教案 (7)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穷人》教案 (7)

‎《穷人》说课稿 一、说教材 ‎《穷人》是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写的一个短篇小说。课文记叙了一个寒风呼啸的夜晚, 桑娜与渔夫在邻居西蒙死后主动收养她的两个孩子的故事,真实地反映了沙俄专制制度下渔民的悲惨生活,赞美了桑娜和渔夫勤劳、善良,宁可自己吃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品质。生动地向我们展现了善良美好的人性。‎ 课文在写作上特色鲜明,通过对环境和人物心理、对话的描写,刻画了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课文段落分明,结构独具匠心。全文以桑娜的内心矛盾为主线,围绕收养西蒙的两个孤儿这件事,前后设置了两个悬念:渔夫是否平安回家?渔夫回家后能否同意收养孩子。两个悬念交替展开,逐步消除,从而推动着故事向前发展。这样处理,使得全文波澜迭起,扣人心弦,显示出作者高超的艺术技巧。‎ 二、说教学目标 ‎1.会写“汹、涌”等15个生字。正确读写“汹涌澎湃、倒霉”等词语。‎ ‎2.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渔夫与桑娜的勤劳、淳朴和善良,学习他们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他人的美德。‎ ‎3.学习作者通过环境和人物对话、心理的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本文最大的特色在于通过描写人物的行为和心理活动来表现人物的心灵美好,文章中多处出现的人物间的对话、心理活动及细节描写等,学生不易于整体把握,给学生的理解带来一定难度。因此,我将抓住重点词句,体会其含义作为教学的重点,理解课文内容,理解桑娜复杂的心理活动,感受渔夫夫妇的高尚品质和沙俄时代穷人的穷困悲惨作为教学难点。‎ 三、说教法学法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如何将这三者之间的对话落到实处?对于高年级阅读教学,感悟品味是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常用的方式。因此,在本课中,我准备抓住桑娜内心活动的变化这条感情线索,采用启发质疑、以读促悟、层层深入的方法引导学生体会文章的内涵。‎ 为了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我在学法上,引导学生用“自读自悟法”来学习本课,仔细品味重点词、句、段,体会文中的情感,做到读中悟,悟中读,既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也锻炼学生自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说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创设情境。‎ 直接板书课题,引导学生由课题“穷人”发散开去,启发谈话,引导探究“穷人的生活是什么样的?”。从而引入对课文的学习。‎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解决生字词,读通课文。我再利用多媒体检查生字词认读、理解情况,抽读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接着让学生默读课文,理清层次,概括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学习课文,感悟“穷”。‎ ‎1.教师导语:这篇课文的课题是“穷人”,文中写了哪些穷人?(桑娜、渔夫、西蒙),文中未出现一个“穷”字,字里行间却“穷”意浓浓。现在,就请大家再次快速读课文,找找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了“穷”。‎ ‎2.反馈交流,多角度感受穷人的“穷”。‎ 由“穷”字串起全文,让学生感知课文内容,体会到桑娜和渔夫的生活状况,为后文体会他们的高尚品质做铺垫。‎ ‎3.学生初步感受到穷人的“穷”后,教师介绍文章写作背景。‎ 背景补充,丰富学生的知识与了解,同时也能让学生对文本背后的深意有一个初步了解。‎ ‎4.教师总结、过渡。‎ ‎ 总结生活穷的一面,同时引入对家庭温馨一面的探究。结合相关句子“海上正起着风暴,外面又黑又冷,这间渔家的小屋里却温暖而舒适。”与环境的对比,体会桑娜的勤劳能干,也体会渔夫一家的生活虽艰辛,却也很温馨。‎ ‎5.教师小结。‎ 由感知内容,进行引导性提问,从而让学生整体把握文章第一部分的内容,并根据小说要素,引导学生提取信息,感知小说的特点。‎ 分析这一部分在全文的作用,体会写法。‎ ‎(四)感受桑娜的善良。‎ 引导性提问:桑娜在寒风呼啸的夜晚,焦急地等待出海捕鱼的丈夫归来。在等待的过程中,又发生了什么事?‎ 让学生快速默读课文,找一找哪些自然段进行了相关描写。‎ 引导学生重点把握对桑娜的心理描写,创设情境,指导朗读,体会人物矛盾的内心世界。‎ 引导代入思考:桑娜忐忑不安,会想些什么?进一步体会人物心理,感受文章心理描写的生动。‎ 引导性提问:桑娜家有5个孩子已经够他们受得了,为什么还抱来两个,想一想,找出原因。让学生探究人物的品质。 创设情境,引导拓展交流:‎ 如果把西蒙的两个孤儿抱过来……(意味着他们拯救了两个孤儿的性命。) 如果不把西蒙的两个孤儿抱过来……(桑娜家里还能勉强度日,西蒙的两个孩子将会冻死。) 师:这边是爱,是对五个孩子和丈夫的爱;那边也是爱,是对两个孤儿的爱。可能桑娜连想都没有想,这是出自她的本能,什么本能? (出自善良,出自互相帮助的习惯,出自一个做母亲的责任。这源于善良、母爱和良心。)‎ 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人物的矛盾处境和心理,感受人物的高贵品质。‎ ‎5.这部分的省略号都有什么作用?‎ 引导注意细节的把握,体会人物心理,感受文章心理描写的生动、细致。‎ ‎(五)感受丈夫的态度。‎ 自然过渡,引导学生关注渔夫的态度,并通过交流,体会渔夫的高尚品质。 让学生结合相关句子,交流、体会渔夫在做这一决定过程中的挣扎、矛盾,以及做出决定后闪现的人性光芒。‎ 结合重点字词,引导带入想象渔夫的心理,感受渔夫的人物形象。‎ 师小结:这部分内容细致地描写了渔夫做出决定前后思考的过程,说明他与妻子桑娜一样,有着一颗甘愿自己受苦也要帮助他人的高尚的心。为了帮助别人,他宁愿牺牲一切,从这里我们看出了渔夫的善良,同时他也非常勤劳。‎ 通过小结,概括回顾这一部分内容,加深对人物品质的感受。‎ ‎(六)体会“心心相印”。‎ ‎1.看到丈夫是如此通情达理,桑娜心情会怎样?‎ ‎2.千言万语就凝缩成一句话,一个动作——“你瞧,他们在这里啦。”桑娜拉开了帐子。  3.读读这句话:“你瞧,他们在这里啦。”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忐忑不安——如释重负,桑娜心里的石头落地了。) 4.在抱回孩子这件事上,桑娜和渔夫事先没有商量,但想法和做法完全一致——邻居的孩子非抱来不可。这叫什么?‎ ‎(不谋而合,心心相印。著名的美国作家海明威曾说过这样一句话:“贫穷的人往往富于仁慈。”)‎ ‎ 对文章结尾的学习,以探究渔夫和妻子共同的想法进行,既是对小说简短而富有深意的结尾的理解,同时又深化对“穷人”‎ 高尚品质的感悟。‎ ‎(七)知识拓展。‎ ‎ 文中省略号的作用:‎ ‎(1)表明心理活动的时断时续。‎ 如“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 ‎(2)表示省略递增的次数。‎ 如“古老的钟发哑地敲了十下,十一下……”‎ ‎(3)表示语意的跳跃。‎ 如“谢谢上帝,总算活着回来啦。……我不在,你在家里做些什么呢?”‎ ‎(4)表示说话结巴,欲言又止。‎ 如“我嘛……缝缝补补……”‎ 文章的描写很有特点,文中多处妙用省略号,有力地表现人物的心理,使人物形象生动丰满,突出了穷人美好的心灵。最后进行知识拓展,既是丰富对人物形象的感知,也是学习文中表现人物形象的写法。‎ ‎(八)课文小结。‎ ‎《穷人》这篇课文记叙了渔夫和妻子桑娜同情、关心邻居西蒙,在西蒙死后把她的两个孩子抱回家抚养的事,表现了穷人宁可自己吃苦也要帮助别人的高尚品德。‎ 五、说板书设计 板书是教学内容的高度浓缩,是师生思维活动留下的轨迹。本课板书我围绕故事的主要情节发展,分别概括各部分的内容,表现穷人的困境与心理,凸显穷人朴实善良的高贵品质。‎ ‎ 屋外寒风呼啸 等待渔夫 屋内温暖舒适 ‎ 探望西蒙 抱回孩子 ‎ ‎ 穷人 抱回孤儿 忐忑不安 继续等待 生活艰难 朴实善良 ‎ 思考决定 收养孤儿 ‎ 渔夫归来 夫妻二人 不谋而合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