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02-12 发布 |
- 37.5 KB |
- 171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统编语文六(下)第6单元《古诗词诵读》共5课时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 古诗词诵读 第1课时 1.疏通课文,整体感知这首古代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2.反复诵读课文,深入理解诗歌中反映的社会生活和作品表 现出来的艺术特色。 3.背诵并默写课文相关内容,归纳《诗经》的艺术特点,鉴 赏课文的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 学习目标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 共收录诗歌305首,故又称“诗三 百”。《诗经》中所录诗歌多数来 自民间,依据内容的不同分为《风》 《雅》《颂》三部分。 《风》是指各地方的民间歌谣,反映了劳动人民真实的生活, 是 我国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 《雅》大部分是贵族祭祀时唱的诗歌,祈求丰年,歌颂祖德; 《颂》是周天子和诸侯用以祭祀宗庙的舞乐。 《诗经》中的作品主要采取了“赋、比、兴”三种创作手法。 《春夜喜雨》这首诗写于唐肃宗上元二年(761)春。 杜甫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流离转徙的生活后,终因陕西旱灾 而来到四川成都定居,开始了在蜀中的一段较为安定的生 活。作此诗时,他已在成都草堂定居两年。他亲自耕作, 种菜养花,与农民交往,对春雨之情很深,因而写下了这 首描写春夜降雨、润泽万物的美景诗作。 春 雨 孔子(前551年——前479年),我国 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也是 春秋末期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政治上 主张严格遵守“礼”,特别强调 “仁”,对我国古代教育事业做出了 重大贡献,整理编定了古代的文化典 籍《诗经》《尚书》《礼记》《乐》 《周易》《春秋》。其言论,主要记 载在《论语》中,其思想,从汉朝后, 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杜甫(712—770),唐代诗人,字子 美,自称“少陵野老”。祖籍襄阳,生 于河南巩县。唐肃宗时,曾任检校工部 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他的诗反 映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广阔社会面貌,故 被称为“诗史”。风格多样,而以沉郁 顿挫为主,被后人称为“诗圣”,与李 白并称为“李杜”,分别代表着我国古 代诗歌的两座高峰。现存他的诗1400 多首。有《杜工部集》传世。 1.齐读课文。 2.听课文录音,感受诗词。 3.再读课文。 寒冬时节,雪花纷纷,一位解甲退役的远征战士离开边关,孤 独地行走在回乡途中。道路崎岖,又饥又渴。此刻,他遥望家 乡,不禁思绪纷繁,百感交集。艰苦的军旅生活,激烈的战斗 场面,无数次的登高望归情景,一幕幕在眼前重现。《采薇》, 就是两千多年前这样一位久戍之卒,在归途中的追忆唱叹之作。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采薇(节选)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昔:从前。 矣:语气助词,用在句尾,和“了”相同。 往:去、离开。指的是战士去远征。 依依:形容树枝柔弱,随风摇摆的样子。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当初我远征去边疆的时候, 青青杨柳,丝丝缕缕,随 风摇摆。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来:归来。 思:语气助词。 雨雪:下雪。 霏霏:雪花飘舞的样子。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现在我远征归来的时候, 漫天雪花纷纷扬扬,随风 飘舞。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它像一幅画,把一个出门在外的旅人的心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出门 时是春天,杨树柳树依依飘扬,而回来时已经是雨雪交加的冬天。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道路泥泞难行走,又饥又渴真劳累。 满腔善感满腔悲,我的哀痛谁体会?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 霏霏”被视为情景交融的佳句,体会古人 对这两句诗的看法。 描写戍边战士归乡途中,雨雪阻隔,饥渴交加,以及 痛定思痛的心情。该诗语调低沉,低回往复,多以叠 字加重气氛,读起来令人潸然泪下。 《春夜喜雨》是唐诗中的名篇之一,是杜甫在成都草堂居住时 所作,创作于公元761年。诗中以极大的喜悦之情,赞美了来 得及时、滋润万物的春雨。其中对春雨的描写,体物精微,绘 声绘形,是一首入化传神、别具风韵的咏雨诗,为千古传诵的 佳作。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春夜喜雨 【唐】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知:明白,知道。说雨知时节,是一种拟人化的写法。 乃:就。 发生:萌发生长。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好雨似乎领会人意,知道 季节变化,正当春天万物 生长时即降临。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潜:暗暗地,悄悄地。这里指春雨在夜里悄悄地随风 而至。 润物:使植物受到雨水的滋养。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细雨随着春风悄悄地在夜 里来到,它默默地滋润万 物,没有一点声音。 从听觉的角度写春雨的可喜,诗人用“潜”字写春 雨静静飘洒的情景;用“细”字写出春雨轻柔润物 的情景;形象地写出春雨随着和风在夜间悄然而来, 无声地滋润万物的自然景象。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野径:田野间的小路。 “江船”句:意谓连江上的船只都看不见,只能看见 江船上的点点灯火,暗示雨意正浓。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田野的小路和空中的云彩 都是那样漆黑,只有江船 上灯火独独明亮。 从视角的角度写春雨中的夜色,描绘出了一幅色 彩鲜明、形象生动的春江夜雨图。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晓:天刚亮的时候。 红湿处:雨水湿润的花丛。 花重(zhòng):花因为饱含雨水而显得沉重。 锦官城:故址在今成都市南,亦称锦城。三国蜀汉时 管理织锦之官驻此,故名。后人有用作成都的别称。 此句是说露水盈花的美景。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待到天明,看看这带着雨 水的花朵,娇美红艳,整 个锦官城定会变成繁花似 锦的世界。 《春夜喜雨》这四个字中哪一个字是这首诗的关键? “喜”。“喜”是作者通贯全诗的一种内心感情。 春夜的雨景 从诗题来看,诗歌描写的对象是什么? 哪一个字体现了春雨善解人意? 知 拟人,赋予春雨人的智慧和感情, 她懂事,遂人心愿,应时而下。 好 赞美春雨知时的喜悦 诗人用哪些字描绘春雨的情态? 分别写出春雨怎样的特点? 潜 润物 细(轻) 听觉 《诗经·采薇》 通过“杨柳依依”与“雨雪霏霏” 的情境变化中, 借景抒情,表达了远征的战士对家乡, 对亲人的思念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战争的 反对和厌恶 之情。 《春夜喜雨》 这是一首描绘并赞美春雨的诗,”喜”字统摄全 篇,表现作者因雨下得及时而喜悦的心情,赞美 了春雨给大地带来了蓬勃生机,给人们带来了丰收 的希望。 1. 《采薇》这首诗主要写了哪些内容? 本篇就是通过一个久役士卒在归途中的回顾与自述, 反映了戍边生活的艰苦,保家卫国的豪情和思乡怀 亲的忧伤。是一首爱国恋家、服役思归的情绪矛盾 苦闷之作。 它从夜晚写到拂晓,从物写到花,又从听觉写到视 觉,从实景写到虚景,步步移动,层层深入。 2. 《春夜喜雨》这首诗布局是严谨的,从顺序上 说,是按照什么样的顺序写的?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 古诗词诵读 第2课时 1.读懂诗句,体会诗的意境和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诗。 学习目标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唐代大诗人杜甫的作品。 全诗通过第一句的叙事,抒发了忽闻胜利消息之后的惊喜之情。 千头万绪,出自胸臆,奔涌直泻。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 (763年)春天。宝应元年(762年)冬季,唐 军在洛阳附近的衡水打了一个大胜仗,收复了洛 阳和郑(今河南郑州)、汴(今河南开封)等州, 叛军头领薛嵩、张忠志等纷纷投降。第二年,史 思明的儿子史朝义兵败自缢,其部将田承嗣、李 怀仙等相继投降,至此,持续八年之久的“安史 之乱”宣告结束。杜甫是一个热爱祖国而又饱经 战乱的诗人,当时正流落在四川,听闻这个大快 人心的消息后,欣喜若狂,遂走笔写下这首诗。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是唐代文学家韩愈创作的七言绝 句作品。此诗是写给当时任水部员外郎的诗人张籍的。张籍 在兄弟辈中排行十八,故称“张十八”。 大约韩愈约张籍游春,张籍因以事忙年老推辞,韩愈于是作 这首诗寄赠,极言早春景色之美,希望触发张籍的游兴。 早春:点明季节; 呈 :送 给,恭敬语; 张十八:诗人张籍(约767-830), 在族兄弟中排行十八, 当时任水部员外郎。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解题: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 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与李白合称“李杜”。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 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 抱负。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 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韩愈(768年-824年),字退之,河 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自称 “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昌黎 先生”。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 哲学家、政治家。 1、齐读课文。 2、听课文录音,感受诗词大意。 3、再读课文。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唐】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闻: 听说。官军:指唐朝军队。 剑外:剑门关以南,这里指四川。蓟北:泛指唐代幽 州、蓟州一带,今河北北部地区,是安史叛军的根据 地。 涕(tì):眼泪。 剑门外忽传收复蓟北的消息, 初闻此事分外欢喜泪洒衣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诗人为什么哭了? 诗人多年飘泊,艰苦备尝,想回故乡而不可能,就是由 于故乡战乱,无法回去。如今“忽传收蓟北”,真如春 雷乍响,山洪突发,惊喜的洪流,一下子冲开了郁积已 久的情感闸门,喷薄而出,涛翻浪涌。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却看:回过头来看。 妻子:妻子孩子。 漫卷:随便卷起。 回头看看妻子儿女,忧愁不知去 向?胡乱收卷诗书,我高兴得快 要发狂!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漫卷诗书喜欲狂”,诗人哭过之后为什 么又“喜欲狂”? “落脚于“喜欲狂”,这是惊喜的情感洪流涌起的更 高洪峰。当自己悲喜交集,“涕泪满衣裳”之时,回 头看妻儿,全是笑逐颜开,喜气洋洋。亲人的喜,增 加了自己的喜,再也无心伏案了,随手卷起诗书,大 家同享胜利的欢乐。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白日:白天。一作白首。 纵酒:纵情喝酒。 放歌:尽情歌唱。 青春:在此是指春日青翠明媚的春光,指春天。 作伴:指春天可以陪伴我。 白天我要开怀痛饮,放声纵情歌 唱; 明媚春光和我作伴,我好启 程还乡。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诗人欢喜到什么程度? 这一句是就“喜欲狂”作具体描写。居然高兴到大白 天就喝酒唱歌,正是“喜欲狂”的具体表现。这句写 “狂”态,下句则写“狂”想。“青春”指春季,春 天已经来临,在鸟语花香中与妻子儿女们“作伴”, 正好“还乡”。想到这里,又怎能不欢喜!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巴峡:当在嘉陵江上游。此指嘉陵江上游,阆水、白 水段的江峡,因其曲曲折折,形如巴字,故称巴峡, 又称巴江。 巫峡:长江三峡之一,在今四川湖北交界处。 襄阳:在今湖北省。从襄阳到洛阳,要改走陆路,所 以用“向”字。 洛阳:今属河南。 仿佛觉得,“我”已立刻从巴峡 穿过了巫峡;很快便到了襄阳, 旋即又奔向洛阳。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最后一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最后一句写了诗人欢喜之下的狂想。“巴峡”“巫 峡”“襄阳”“洛阳”,这四个地方之间有漫长的距离, 而用“即从”“穿”“便下”“向”贯串起来,就仿佛诗 人立马就能回到故乡一样。表达了诗人无比喜悦,渴望回 家的情感。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写此诗时已经56岁,任吏部 侍郎。这是他一生所作最大的官,此时心情很好。此前不久, 镇州(今河北正定)藩镇叛乱,韩愈奉命前往宣抚,说服叛军, 平息了一场叛乱。为此,穆宗皇帝把他从兵部侍郎上调为吏部 侍郎。在文学方面,他早已声名大振;在复兴儒学的事业中, 也卓有建树。因此,虽然年近花甲,还是兴味盎然地迎接春天。 天街小雨润如酥, 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 绝胜烟柳满皇都。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唐】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天街:京城街道。润如酥:细腻如酥。酥,动物的油, 这里形容春雨的细腻。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皇城下着小雨把大街湿润得 松软,小草钻出地面远看一 片浅绿,近看却寥寥无几。 比喻。将小雨比喻成酥油,生动形象地写出 了小雨细滑润泽的特点。 “天街小雨润如酥”一句运用了什么修 辞?写出春雨怎样的特点? 以远看似青,近看却无,描画了初春小草沾 雨后的朦胧景象。 “草色遥看近却无”一句为我们描绘了 怎样的景象?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最是:正是。处:时。 绝胜:远远胜过。皇都:帝都,这里指长安。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一年之中最美的就是这早春 的景色,它远远胜过了满城 烟柳的京晚春景。 对比,突出了作者对早春美景的喜爱。表达 了作者对早春美景的赞美之情。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一句运 用了什么写作方法?有何作用? 概括《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诗人写的景色。 小雨——草色——春好处——烟柳润 绝胜 无 有 春季。形象地描绘了早春雨后春草初生的景象。 这首诗写的是哪个季节?描绘了怎样的 美景?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这首诗是诗人听到家乡收复的消息后,不禁惊喜 欲狂,手舞足蹈,冲口吟出这首七律。诗的前半 部分写初闻喜讯的惊喜;后半部分写诗人手舞足 蹈做返乡的准备,凸显了急于返回故乡的欢快之 情。全诗情感奔放,处处渗透着“喜”字,痛快 淋漓地抒发了作者无限喜悦兴奋的心情。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诗人只运用简朴的文字 ,就常见的“小雨”和 “草色”,描绘出了早春的独特景色。刻画细腻, 造句优美,构思新颖,给人一种早春时节湿润、 舒适和清新之美感。表达作者充满对春天的热爱 和赞美之情。 1.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写了杜 甫怎样的心情? 写了杜甫无比欢喜,希望早日回到家乡的急迫心情。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2. 韩愈在《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中描摹早春特 有的景致的名句是: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 古诗词诵读 第3课时 1. 读懂诗句,体会诗的意境和思想感情。 2. 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诗。 学习目标 “鱼”,谁来读读这个字,大家都知道 这就是我们平常吃的鱼。(加上三点水 旁)这个字谁认识?“鱼”和“渔”这 两个字意思一样吗?“渔”,捕鱼,也 就是打鱼。那渔者就是打鱼的人,那江 上渔者就是江上打鱼的人。今天我们就 跟随宋朝的大诗人范仲淹一起去看看江 上打鱼的人。这节课,我就和大家一起 来学这首诗。 《江上渔者》指出江上来来往往饮酒作乐的人们,只知道品尝味道 鲜美的鲈鱼,却不知道也不想知道打鱼人出生入死同惊涛骇浪搏斗 的艰辛与危险。全诗通过反映渔民劳作的艰苦,希望唤起人们对民 生疾苦的注意,体现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泊船瓜洲》是北宋文学家王安石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诗中首句通过写京口和瓜洲距离之短及船行之快,流露出 一种轻松、愉悦的心情。 范仲淹(989年8月29日-1052年5 月20日),字希文,汉族。苏州吴 县人。北宋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 文学家。 范仲淹政绩卓著,文学成就突出。他 倡导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 乐而乐”思想和仁人志士节操,对后 世影响深远 。有《范文正公文集》 传世。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 晚年号半山,临川(今江西临川县) 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 其诗文多体现了他的政治主张和人生 抱负,散文雄健峭拔,为“唐宋八大 家”之一。 1.齐读课文。 2.听课文录音,感受诗歌的不同。 3.再读课文。 一天,范仲淹走进江边的一家酒楼吃饭,看见酒楼里坐满了南 来北往的客人,他们不住地称赞鲈鱼肉嫩味鲜。于是就找了个 靠窗的座位坐下,往窗外望去,只见江面上波涛汹涌,一只渔 船像一片树叶,随着风浪起伏。它一会儿被卷上浪尖,一会儿 又被打入浪谷。想到了打鱼人的辛苦,就写下了《江上渔者》 这首古诗。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江上渔者 【宋】 范仲淹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往来人:来来往往的人。 但:只。 美:鲜美。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在这一带来来往往的行人, 只知道鲈鱼的味道鲜美。 读了上面的话,你们想一想作者在酒楼里 听到了什么?又看到了什么? 看见酒楼里坐满了南来北往的客人,他们不住地 称赞鲈鱼肉嫩味鲜。 从诗句中你们感受到了什么? 客人很多,鲈鱼味道鲜美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出没:一会儿看得见, 一会儿看不见。 风波:风浪。 你看江中那只小小的渔船,在 风浪中飘着,一会儿看得见, 一会儿看不见,多么惊险啊!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从上文的描述中你们又能感受到什么? 捕鱼人随时都可能船毁人亡。 全诗只有短短的四句话,却描写了两幅截然不 同的画面(江上往来的客人欢快地品尝鲈鱼的 画面和江里渔者冒着风浪捕鱼的场景),反映 了什么? 反映了劳动者的艰辛,体现了劳动成果的来之不 易,表达了作者对劳动者的同情。 王安石在“春风又绿江南岸”时抒发了思乡之情。今天,就让 我们一起来感受这首诗优美的语言和意境吧! 京口瓜洲一水间, 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泊船瓜洲 【宋】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京口:在长江南岸,现在的江苏省镇江市。 钟山:现在南京市的紫金山。 数重:几层。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站在瓜洲渡口,放眼南望, 京口和瓜洲之间只隔着一 条长江,我所居住的钟山 隐没在几座山峦的后面。 这是诗人在瓜洲遥望家乡时所见所想。 古代交通不便,山高水远为什么作者说“一 水”“只隔”?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绿:吹绿了。 还:归、回。指的是回到紫金山下的家里。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暖和的春风又一次吹绿了 江南的田野,明月什么时 候才能照着我回到钟山下 的家里? “绿”字形容词动词化,春风又使江南一片绿色, 格外美丽。 “春风又绿江南岸”想一想“春风又绿江南岸” 中“绿”的作用。 春风又绿江南岸,江南多美呀!花红柳绿,莺歌燕舞, 一派生机勃勃、春意盎然的景象,而诗人只用了一个 字就表现出来了,那就是——“绿”,可见诗人用字 之精妙。 诗人为何独独钟情于一个“绿”字呢? 《江上渔者》 这首诗通过描写江上往来的客人欢快地品尝鲈鱼 的画面和江里渔者冒着风浪捕鱼的场景,反映了 劳动者的艰辛,体现了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表 达了作者对劳动者的同情。 《泊船瓜洲》 《泊船瓜洲》这首诗情寓于景,情景交融,发出 了“明月何时照我还”的慨叹,诗人是想早点离 开是非黑白颠倒的官场,表达了思念家园的思想 感情。 1、根据诗意写诗句。 (1)看看那些可怜的打鱼人吧,正驾着小船在大 风大浪里上下颠簸,飘摇不定。 (2)江上来来往往的人只喜爱鲈鱼的味道鲜美。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2. 《泊船瓜洲》诗人用明月来寄托自己的思 乡之情,这在古诗中很常见,还有哪些呢?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窗前明月光,疑似地上霜。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 古诗词诵读 第4课时 1. 读懂诗句,体会诗的意境和思想感情。 2. 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几首诗。 学习目标 《游园不值》是宋代诗人叶绍翁的名 篇,这首小诗写诗人春日游园所见所 感。此诗先写诗人游园看花而进不了 园门,感情上是从有所期待到失望遗 憾;后看到一枝红杏伸出墙外,进而 领略到园中的盎然春意,感情又由失 望到意外之惊喜,写得十分曲折而有 层次。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是北宋词人王观创作的词。题目一作《别 意》。 这是一首送别词,写的是春末时节送别友人鲍浩然,表达了词 人送别友人鲍浩然时的心绪。这首词以眼喻水,以眉喻山,设喻巧妙、 情趣盎然,又语带双关,写得妙趣横生,在送别词中独树一帜。 叶绍翁,字嗣宗,号靖逸,处州龙泉 人,南宋著名诗人。叶绍翁的生卒年 皆不详。绍翁属江湖派诗人,多写田 园风光,富生活情趣,尤善七言绝句, 代表作《游园不值》有“春色满园关 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两句,匠心 独具,富有生活情趣。叶绍翁长期隐 居钱塘西湖,与葛天民有往来。 王观(1035~1100),字通叟,如皋 (现属江苏如皋)人,宋代词人, 与高邮的秦观并称二观。 王观代表作有《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 东》《临江仙·离杯》《高阳台》等, 其中《卜算子》一词以水喻眼波,以山 指眉峰;设喻巧妙,又语带双关,写得 妙趣横生,堪称杰作。《红芍药》词写 人生短暂。 1.齐读课文。 2.听课文录音,感受诗歌的不同。 3.再读课文。 《游园不值》此诗所写的大致是江南二月,正值云淡风轻、阳 光明媚的时节。诗人乘兴来到一座小小花园的门前,想看看园 里的花木。 应怜/屐齿/印苍苔, 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 一枝/红杏/出墙来。 游园不值 【宋】叶绍翁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应怜:概是感到心疼吧。应,表示猜测;怜,怜惜。 屐(jī)齿:屐是木鞋,鞋底前后都有高跟儿,叫屐齿。 小扣:轻轻地敲门。 柴扉(fēi):用木柴、树枝编成的门。 也许是园主担心我的木屐踩坏他那爱 惜的青苔,轻轻地敲柴门,久久没有 人来开。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读了这个题目,你知道了什么? 想到花园里去游玩未遇到主人,不能 进园观赏。 可是这满园的春色毕竟是关不 住的,你看,那儿有一枝粉红 色的杏花伸出墙头来。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从“一枝红杏出墙来”大家想到了更多的 景色,谁又从这”一枝红杏出墙来”想到 更深刻的道理、哲理呢? 是啊,就像红杏不会被围墙阻拦一样,任何新生的 事物都是无法阻挡的,它总会冲破阻力向前发展。 一切具有生命力的美好事物是压抑不住的。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宋朝的诗人王观所写的《卜算子·送鲍浩然 之浙东》。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宋】王观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水是眼波横:水像美人流动的眼波。 眼波:比喻目光似流动的水波。 山是眉峰聚:山如美人蹙起的眉毛。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水像美人流动的眼波,山 如美人蹙起的眉毛。 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欲:想,想要。 行人:指词人的朋友(鲍浩然)。 眉眼盈盈处: 一说比喻山水交汇的地方,另有说是 指鲍浩然前去与心上人相会。盈盈:美好的样子。 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想问行人去哪里?到山水 交汇的地方。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 才始:方才。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 刚送走了春天,又要送你 回去。 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假如你到江南,还能赶上春天的 话,千万要把春天的景色留住。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这首诗写景的句子是哪句?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 万和春住。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写送朋友离去的时 间的是哪几句?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哪句写作者送朋友 的时间? 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中表达对朋友美好 祝愿的句子是什么? 《游园不值》 这首七言绝句描写了作者游园未遂,红杏出墙的 动人情景。表现了春天有压抑不了的生机,流露 出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这首词描写了作者 送别好友鲍浩然归家的情景,作者将人和景巧妙 相连,江南的山水,清丽明秀,如同女子的秀眉 和眼波,表达了作者对好友归乡与家人团聚的美 好祝愿。 1. 诗人是抓住哪些景物来表现春天的? (翠绿的苍苔,盛开的红杏。) 2.“不值”的意思是( )。 诗中( )这个词写出了“不值”。 没有遇到主人 久不开 《游园不值》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这是一首( )诗, 第一句诗用了( )的手法,第二、三句诗用了 ( )的形式说明了行人将去的地方。下面几句借春 表达了作者的( )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友人 的( )。 送别 比喻 设问 惜别 美好祝愿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 古诗词诵读 第5课时 1.学习并了解诗歌的意境和思想感情。 2.学习并了解诗、词、曲等的体裁特点。 3.熟读并背诵课文。 学习目标 《浣溪沙》这首词是公元1082年(宋神宗元丰五年) 春三月作者游蕲水清泉寺时所作,当时苏轼因“乌台案” 被贬任黄州(今湖北黄冈)团练副使。蕲水,县名,即 今湖北浠水县,距黄州不远。 《清平乐·春归何处》是宋代文学家黄庭坚的词作。这是一首感叹时 光去而不返的惜春词,作者以凄婉的笔法,抒写了对春天逝去的沉 痛和惋惜,体现了词人对美好时光的热爱、眷恋、痴情和追求。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又字和 仲,号东坡居士,自号道人,世称苏 仙 。宋代重要的文学家,与黄庭坚并 称“苏黄”。又工书画,有《东坡七 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 他与中国唐代韩愈、柳宗元和宋代欧 阳修、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七 位散文家并成为“唐宋八大家”。 黄庭坚(1045年8月9日—1105年5月24 日),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涪翁,洪州分 宁(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人,北宋著名文 学家、书法家、江西诗派开山之祖。北京大 学教授、引碑入草开创者李志敏评价:“黄 庭坚论书、鉴画、评诗均以韵字为先,他引 鹤铭入草,雄强逸荡,境界一新。” 1.齐读课文。 2.听课文录音,感受诗歌的不同。 3.再读课文。 《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词作。此词描写 雨中的南方初春,表达作者虽处困境而老当益壮、自强不息的 精神,洋溢着一种向上的人生态度。 浣溪沙 【宋】苏 轼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 松间沙路净无泥, 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 门前流水尚能西, 休将白发唱黄鸡。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蕲(qí)水:县名,今湖北浠水县。 清泉寺:寺名,在蕲水县城外。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 短浸溪:指初生的兰芽浸润在溪水中。 潇潇:形容雨声。 子规:杜鹃鸟,相传为古代蜀帝杜宇之魂所化,亦称 “杜宇”,鸣声凄厉,诗词中常借以抒写羁旅之思。 山脚下溪边的兰草才抽出嫩芽,浸 泡在溪水之中。松间的沙石小路经 过春雨的冲刷,洁净无泥。时值日 暮,松林间的布谷鸟在潇潇细雨中 啼叫。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 上阕写了哪些景色? 上阕写暮春三月兰溪幽雅的风光和环境:山下小溪潺 湲,岸边的兰草刚刚萌生娇嫩的幼芽。松林间的沙路, 仿佛经过清泉冲刷,一尘不染,异常洁净。傍晚细雨 潇潇,寺外传来了杜鹃的啼声。 上阕写的景物表现了诗人怎样的 情怀? 作者选取几种富有特征的景物,描绘出一幅明丽、清 新的风景画,令人心旷神怡,表现出词人爱悦自然、 执着人生的情怀。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无再少:不能回到少年时代。 白发:老年。 唱黄鸡:感叹时光的流逝,人生不可能长久。 谁说人老之后不会再回年少时光呢? 你看看,那门前的流水尚能向西奔流 呢!所以,不要在老年感叹时光流逝。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下阕诗人是怎么抒发自己的感情的? 下阕迸发出使人感奋的议论。这种议论不是抽象的, 概念化的,而是即景取喻,以富有情韵的语言,表 达有关人生的哲理。 结尾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精神? 结尾两句以溪水西流的个别现象,即景生感,借端 抒怀,自我勉励,表达出词人虽处困境而老当益壮、 自强不息的精神。 春天过去就是夏天,同学们是否怀念春天呢?今天,我们就来 学习宋朝的诗人黄庭坚所写的《清平乐·春归何处》。 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清平乐 【宋】 黄庭坚 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去处, 唤取归来同住。 寂寞:清静,寂静。 无行路:没有留下春去的行踪。行路,指春天来去的 踪迹。 唤取:唤来。 春天回到了哪里?找不到 它的脚印,四处一片沉寂, 如果有人知道春天的消息, 喊它回来同我们住在一起。 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去处, 唤取归来同住。 上片开首两句“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以疑问句对春 的归去提出质疑,春天回到哪里去了?为什么连个踪影也 没有?一个“归”字,一个“无行路”,就把春天拟人化 了。“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两句,转而询 问有谁知道春天的去处,要让他把“春天”给叫喊回来。 这是一种设想,是有意用曲笔来渲染惜春的程度,从而使 词情跌宕起伏,变化多端。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 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谁知:有谁知道春的踪迹。 问取:呼唤,询问。取,语助词。 黄鹂(lí):黄鹂 百啭:形容黄鹂宛转的鸣声。啭,鸟鸣。 解:懂得,理解。 因风:顺着风势。 蔷薇(qiáng wēi):花木名。 谁也不知道春天的踪迹,要想知 道,只有问一问黄鹂。那黄鹂千 白遍地宛转啼叫,又有谁能懂得 它的意思?看吧,黄鹂鸟趁着风 势,飞过了盛开的蔷薇。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 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下片开头两句,把思路引到物象上,“春无踪迹谁知,除 非问取黄鹂”,既然无人能知道春天的去处,看来只好去 问黄鹂了,因为黄鹂是在春去夏来时出现,它应该知道春 天的消息。这种想象也极为奇特,极富情趣。后两句“百 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这是对现实的描述。上面 想象春天踪迹,也许黄鹂可以知道,然而嘤嘤鸟语,谁人 能解?它不过也是自然中的一小生物而已,仅看一阵风起, 它便随风飞过蔷薇花那边去了。于是春之踪迹,终于无法 找寻,而心头的寂寞也就更加重了。 《浣溪沙》 这首词从山川景物着笔,意旨却是探索人生的哲 理,表达作者热爱生活、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整首词如同一首意气风发的生命交响乐,一篇老 骥伏枥、志千里的宣言书,流露出对青春活力的 召唤,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读之令人奋发自强。 《清平乐 》 《清平乐》这是一首惜春词,表现作者惜春的心 情。抒写了对春天逝去的沉痛和惋惜,体现了词 人对美好时光的热爱、眷恋、痴情和追求。 1. 苏轼的政治生涯中,是一个重大的打击,然而这 首词哪两句却在逆境中表现出一种乐观向上的精神? 门前流水尚能西, 休将白发唱黄鸡。 《浣溪沙》 2. 《清平乐·春归何处 》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 感情? 词中以清新细腻的语言,表现了词人对美好春光的珍 惜与热爱,抒写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执着和追求。全 词构思新颖委婉,思路回环反复;笔情跳脱,风格清 奇;语言轻巧,淡雅饶味;有峰回路转之妙,有超轶 绝尘之感。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