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语文课外素材-文学素养:快乐读诗词:《所见》(含练习,答案)全国通用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六年级上册语文课外素材-文学素养:快乐读诗词:《所见》(含练习,答案)全国通用

所见 清 袁枚 牧童骑黄牛,‎ 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 忽然闭口立。‎ ‎ ‎ ‎【注释】‎ 牧童:指放牛的孩子。‎ 振:振荡;回荡。说明牧童的歌声嘹亮。‎ 林樾(yuè):指道旁成阴的树。‎ 欲:想要。‎ 捕:捉。‎ 鸣:叫。‎ 立:站立。‎ 蝉:雄蝉腹部有发音器,能连续不断发出尖锐的声音。雌蝉不发声,但腹部有发音器。蝉是节肢动物门,昆虫纲,半翅目,蝉科的一类生物。目前已知大约有3000种。之所以会让我们产生蝉生命短暂的错觉,是因为它们独特的生活周期。虽然成年的蝉仅能存活几个月,但是幼虫阶段能够在土壤中存活好多年。‎ ‎【译文】‎ 牧童骑在黄牛背上,嘹亮的歌声在林中回荡。‎ 想要捕捉树上鸣叫的知了,就马上停止唱歌,一声不响地站立在树旁。‎ ‎【诗人介绍】‎ 袁枚(1716年3月25日-1798年1月3日),字子才,号简斋,晚年自号仓山居士、随园主人、随园老人。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祖籍浙江慈溪。清朝乾嘉时期代表诗人、散文家、文学批评家和美食家。‎ 袁枚少有才名,擅长写诗文。乾隆四年(1739年),进士及第,授翰林院庶吉士。乾隆七年(1742年),外调江苏,先后于溧水、江宁、江浦、沭阳共任县令七年,为官政治勤政颇有声望,但仕途不顺,无意吏禄。乾隆十四年(1749年),辞官隐居于南京小仓山随园,吟咏其中,广收诗弟子,女弟子尤众。嘉庆二年(1798年),袁枚去世,享年82岁,去世后葬在南京百步坡,世称“随园先生”。‎ 袁枚倡导“性灵说”,主张诗文审美创作应该抒写性灵,要写出诗人的个性,表现其个人生活遭际中的真情实感,与赵翼、蒋士铨合称为“乾嘉三大家”(或江右三大家),又与赵翼、张问陶并称“性灵派三大家”,为“清代骈文八大家”之一。文笔与大学士直隶纪昀齐名,时称“南袁北纪”。主要传世的著作有《小仓山房文集》《随园诗话》及《随园诗话补遗》《随园食单》、《子不语》《续子不语》等。散文代表作《祭妹文》,哀婉真挚,流传久远,古文论者将其与唐代韩愈的《祭十二郎文》并提。‎ ‎【诗词背景】‎ 袁枚热爱生活,辞官后侨居江宁,“小住仓山畔,悠悠三十年”(《松下作》),其主张抒写性情,所写多为士大夫的闲情逸致,空灵流利,新奇眩目。此诗也即是诗人在生活中看见一个牧童骑着牛、唱着歌,忽然听到蝉的叫声后停住歌声准备捕捉蝉的这一幕场景后,诗兴大发而创作。‎ ‎【赏析】‎ ‎《所见》是清代文学家袁枚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此诗写了作者偶然所见牧童骑牛唱歌想捕捉知了的一件小事,通过对牧童的动作神态变化的描写,表现了牧童天真活泼机智灵活的性格和热爱大自然情趣的特点。描绘了一幅林中牧童一派天真快乐的画面,表达了作者对田园风光的喜爱之情。全诗通过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生活的描写,直接抒发生活的感受,看似闲情逸致,实则寄托情思,用语活泼自由、浅显明了。‎ 这是一首反映儿童生活的诗篇,诗人在诗中赞美了小牧童充满童趣的生活画面。‎ 第一句平平而起,不着痕迹。第二句调子突然高昂,旋律突然加快,从而形成一个高潮。一二句描写了小牧童的天真活泼、悠然自得的可爱模样和他的愉快心情,“骑”字直接写出了牧童的姿势,“振”字则间接点出他的心情。通过“骑”和“振”两个动词,把牧童那种悠闲自在、无忧无虑的心情和盘托了出来。他几乎完全陶醉在大自然的美景之中,简直不知道世间还有“忧愁”二字。正因为心中欢乐,才不禁引吭高歌,甚至于遏行云,“振林樾”。‎ 三四句仍然是继续描写神态。第三句是过渡,是作势。写牧童的心理活动,交代了他“闭口立”的原因,也是全诗的转折点。第四句,急转直下,如千尺悬瀑坠入深潭,戛然而止。“忽然”一词,把这个牧童发现树上鸣蝉时的惊喜心情和机警性格栩栩如生地表现了出来。“忽然”发生了变化:由响而静、由行而停,把小牧童闭口注目鸣蝉的瞬间神态写得韵味十足。而“闭”和“立”两个动词,则把这个牧童天真的神态和孩子式的机智刻划得淋漓尽致。全诗纯用白描手法,紧紧抓住小牧童一刹那间的表现,逼真地写出小牧童非常机灵的特点,让人倍觉小牧童的纯真可爱。‎ 全诗通过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生活的描写,直接抒发生活的感受,看似闲情逸致,实则寄托情思。同时此诗不顾及格律,活泼自由,语言浅显明了,形象自然生动。综观全诗,它所描绘的和平、宁静和优美如画的田园风光,所刻划的活泼、自在和天真无邪的牧童形象,表现了诗人的一种“真性情”。诗人曾经说过 “诗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也。”所以,诗所描绘、所刻划的,正是诗人毕生追求的境界,也正是他所一再强调的“真性情”。‎ 至于下一步的动静,小牧童怎样捕蝉,捕到没有,诗人没有写,留给读者去体会、去遐想、去思考。‎ ‎【练习】‎ 1、 这首诗描写的是哪个季节?‎ ‎ ‎ 2、 请说说这首诗刻画的牧童形象。‎ ‎ ‎ ‎ ‎ 3、 本首诗哪些描写了牧童的动态?哪些描写了牧童的静态?‎ ‎ ‎ 4、 解释意思:‎ 林樾: ‎ 意欲: ‎ ‎5、想一想,牧童最后抓住了鸣蝉没有?‎ ‎ ‎ ‎【答案】‎ ‎1、夏季 ‎2、刻画了一个活泼可爱的牧童,前两句写牧童骑牛边走边唱,后两句歌声戛然而止,原来是想捕捉树上的鸣蝉 ‎3、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忽然闭口立 ‎4、道旁成阴的树 想要 ‎5、小牧童怎样捕蝉,捕到没有,诗人没有写,留给读者去体会、去遐想、去思考。‎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