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成正比例的量 冀教版 (6)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成正比例的量 冀教版 (6)

认识正比例 教学目标:‎ ‎1.经历具体的情境,体会量的多种关系,认识成正比例的量,初步理解正比例的意义,能正确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成正比例。‎ ‎2.在探究成正比例的量的过程中,初步体会变量的特点,感受用数学模型表示特定数量关系及其变化规律的过程和方法。通过观察、比较、概括、分析、归纳培养从生活现象中抽象出数学知识和规律的意识,并做进一步的数学思考,体会函数思想,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经历合作和发现的过程,交流过程中的体会,提高数学的应用意识,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 理解正比例的意义并能正确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成正比例。‎ 教学难点:‎ 理解正比例的意义并能正确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成正比例。‎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习单、量筒。‎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初步感知 谈话导入:同学们,购物的经历大家都有吗?‎ ‎1.揭示“量”。‎ 师:从这幅图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生:铅笔0.4元,自动铅笔4元等等,这些都是铅笔的单价。‎ 师:知道铅笔的单价,你还能想到什么?‎ 师:小红带了10元钱是付出的钱,知道了付出的钱,还有。。。。。。‎ 师:从图上我们知道了很多信息,哪两个信息是有关系的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 ‎2.认识“相关联的量”。‎ ‎(1)出示动画一:长条图。‎ 师:整个长方形表示小红付出的10元钱,(电脑)黄色部分表示商品的钱,那么绿色部分就表示找回的钱。‎ ‎ 商品的钱变化了,找回的钱也随着变化。我们就说这是两种是相关联的量。(贴:“两种相关联的量”)‎ ‎ (2)出示动图二:铅笔图 师:小红买同一种铅笔。(电脑出示铅笔图)‎ 师:什么变化了,什么也随着变化?我们体会到铅笔的数量和总价是有关系的,我们就可以说(贴“总价和数量是”)总价和数量是两种相关联的量,(继续贴后半句)数量变化了,总价也随着变化。‎ 师:他们是怎么变化的,有没有规律呢?(电脑出示表格)‎ 师读题:购买一种铅笔的数量和总价如下表。观察表中的数据,你有什么发现?‎ ‎ 二、探究发现、形成规律 ‎1.探索变化规律。出示例题。‎ 例1.观察表中的数据,你有什么发现? ‎ 数量/支 ‎1‎ ‎2‎ ‎3‎ ‎4‎ ‎5‎ ‎……‎ 总价/元 ‎0.4‎ ‎0.8‎ ‎1.2‎ ‎1.4‎ ‎2‎ ‎……‎ 师:把你的发现和同桌说一说。‎ 生汇报 预设1,如有人说单价都是0.4.‎ 师:你是怎么求单价的?‎ 预设2,没有学生求单价。‎ 问:知道总价和数量,我们可以求什么?你会求吗?‎ 师示范板书算式以1支铅笔为例(板书:0.4/1=0.4),2支铅笔呢?(板书:0.8/2=0.4)谁来帮老师写完?完成学习单例题1.(请1人板演算式)‎ 师校对:你们写得和黑板上一样吗?算的时候用怎样的数量关系?(板书:=单价)‎ 师:观察求出的比值,还能写吗?写得完吗?怎么办?(添加省略号)‎ 师:这里的比值0.4表示什么?你有什么发现?(师手势演示)‎ 生:单价都是一样的,单价都不变。‎ 师:那我们就说单价一定(红笔板书“一定”)‎ 追问:这里的一定表示什么意思?(板书“一定”加着重号)。‎ 师:当总价和相对应数量的比的比值一定时,(贴前半句)也就是单价一定时(贴后半句),我们就说(贴最后两句)总价和数量成在比例关系,总价和数量是成正比例的量。‎ 师:回顾我们刚才研究总价和数量关系的过程,我们为什么说总价和数量成正比例关系?你能看着板书理一理思路和同桌交流交流。‎ 先请好生说一遍,再请人复述,全班一起说一说。‎ ‎2.强化认识,完成试一试。‎ 师:总价和数量成正比例关系,那行驶的时间和路程是不是也有这样的关系?这里有一组数据(电脑出示:试一试)给你一些提示,如果遇到困难也可以和同桌交流交流。开始吧。‎ 学生完成研究单2.‎ 汽车在公路上行驶,行驶时间和路程如下表:‎ 时间/时 ‎1‎ ‎2‎ ‎3‎ ‎4‎ ‎5‎ ‎6‎ ‎7‎ ‎…‎ 路程/千米 ‎80‎ ‎160‎ ‎240‎ ‎320‎ ‎…‎ 出示要求 ‎(1)填写上表,()和()是两种相关联的量,()变化,()也随着变化。 ‎ ‎(2)写出几组对应的路程和速度的比,并比较比值的大小。 ‎ ‎(3)这个比值表示的实际意义是什么?能用式子表示它与路程、速度之间的关系: ‎ ‎(4)行驶的路程和时间成正比例吗?为什么? ‎ ‎(实物投影)学生展示汇报。‎ ‎(板书:“=速度(一定)”)‎ ‎3.概括正比例的意义。‎ 师:像总价和数量,路程和时间,它们都是两种相关联的量,一个量变化,另一个量也随着变化。而且我们还发现它们相对应的比的比值总是一定时,我们就说这两种量是正比例关系,这两种量是成正比例的量。这就是(贴课题)‎ 如果用x和y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k表示它们的比值,那么正比例关系可以用这样的式子表示。‎ ‎(红笔板书:“=k(一定)”)‎ 追问: =k(一定),这三个量里,哪两个量是变化的?哪个量是不变的?哪两个量成正比例关系?‎ 过渡:刚才通过学习研究我们在数量关系中发现了正比例关系,那在生产工作中有正比例关系吗?看看是什么工作?我们一起来读读。(电脑出示“练一练”)‎ ‎4.巩固练习,完成练一练。‎ 做同一种服装,做的套数和用布的米数如下表:‎ 服装数量/套 ‎1‎ ‎2‎ ‎3‎ ‎4‎ ‎5‎ ‎……‎ 用布数量/米 ‎2.2‎ ‎4.4‎ ‎6.6‎ ‎8.8‎ ‎11‎ ‎……‎ 做的套数和用布的米数成正比例吗?为什么? ‎ 生汇报。‎ 预设:如果学生直接回答因为比值一定。‎ 师问:仅仅通过比值一定就判断两个量成正比例关系合适吗?谁有补充?‎ 师:在求比值之前,我们先要关注什么?‎ ‎(电脑出示完整答句。)‎ 追问:两个量是否成正比例,要满足哪些条件?‎ 师:下面就要请同学们来辨一辨,咱们就用手势来表示,同意就√,不同意就×。‎ 三、分层练习、深化认识 ‎1.每人植树棵树一定,参加植树的人数和植树总棵树。( )‎ ‎2.在一幅地图上,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 ‎3.订阅报纸,订阅数量和总价。‎ 师手势引导:先要看看是不是相关联的量。数量变化了,总价也随着变化。再看比值是否一定?我们来看一组真实的数据。(电脑出示报刊表格)你发现了什么?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小结:所以我们在判断两种量是否成在比例关系时,审题要仔细,考虑问题要全面。‎ ‎4.(电脑出示李师傅)不读不说 ‎4.张师傅、李师傅生产零件的情况如下表:(只出现4列)‎ 星期 周一 周二 周三 周四 周五 ‎……‎ 张师傅生产零件数量/个 ‎30‎ ‎35‎ ‎34‎ ‎30‎ ‎30‎ ‎……‎ 李师傅生产零件数量/个 ‎30‎ ‎35‎ ‎34‎ ‎30‎ ‎35‎ ‎……‎ 张师傅和李师傅生产的零件数量成正比例吗?‎ 请×的学生说说理由。‎ 我们再往下看?(出示周五)咦?怎么变了呀?‎ 小结:张师傅和李师傅他们两生产的零件数量不成正比例,因为他们是不相关的两个量。‎ 所以在判断两种量是否成在比例关系,一定要是两种相关联的量。‎ ‎5.师:还记得这个直条图吗?‎ ‎(先出示动图)猜一猜,商品的钱和找回的钱成正比例吗?‎ 再出示表格 商品的钱 ‎4‎ ‎8‎ ‎12‎ ‎16‎ ‎20‎ ‎……‎ 找回的钱 ‎16‎ ‎12‎ ‎8‎ ‎4‎ ‎0‎ ‎……‎ 我们研究了数量关系中的正比例、生产生活中的正比例,其实在图形中也藏着正比例知识,课后可以继续研究。‎ 四、本课总结 ‎1.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正比例的意义,你有什么收获吗?谁还有补充?我们在生活中发现了正比例关系,在图形中也有正比例关系,真是无处不在啊,(板书:省略号)‎ ‎2.今天我们学习的是“正”比例的意义,以“总价数量”为例,数量变大(画箭头),总价也(画箭头)。‎ 时间...路程也...;正方形的边长增加了,周长也...。你有什么想说的吗?既然有正比例,那....‎ 是的,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