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02-11 发布 |
- 37.5 KB |
- 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 草原》教案 (7)
优秀课例课堂教学设计与反思 版本、册数 课目名称 《草原》 教学目标 1.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汉蒙情深、民族团结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热爱草原、热爱草原人民的感情。 2.通过重点句体会文中所描写景物的句子,学习课文的第一部分,通过读感受草原的景美。 3.通过填写表格的形式合作学习文章第二部分——“人美”。 教学重点、 难点及措施 重点: 1.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在脑海中再现课文所描写的生活情景。 2.小组合作学习“人美”。 难点: 小组合作学习填写“汇报单”。 措施: 第二课时让孩子阅读文章第二自然段,相机指导抓关键词,在该课时讲授时引导孩子根据关键词去找句子,让孩子学习读句抓关键词的方法去学习填写“汇报单”。 学习者分析 《草原》这篇散文记叙了老舍第一次访问内蒙古大草原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字里行间浸润着浓郁的草原风情:一碧千里的草原风光,骑马迎客、把酒联欢、依依话别的动人情景,赞美了草原的美丽风光,表现了蒙古族同胞的纯朴、热情好客,以及蒙汉两族人民团结互助的深情厚谊。因此在教学设计中重点让孩子通过读在字里行间去感受草原的景美,同时采用老师导学,学生合作学习填写“汇报单”的形式,让孩子去感受草原的人美,从而体会蒙汉情深的民族情节。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活动设计 活动目标 媒体资源使用 及分析 一、看视频, 情境导入 配乐滚动播 放草原图片 1、 伴随马头琴音乐欣赏 草原美景图片 2、 用一个字形容欣赏图 片后的感受 让学生通过图片的直观 感受去欣赏,马头琴乐声让孩子更身临其境,从而能更好的将孩子带入老舍笔下的草原美景之中,达到情感的升华。 配乐视频的播放将孩子带入草原美景之中,让孩子身临其境,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提升情感的浇灌。 二、感受草原的风景美 自读文章第一自然段,选取喜欢的句子进行解词逐句研读品 悟。 1、自读文章第一自然段,感受草原的景美。 多媒体出示阅读提示: (1).用“-----”勾画你觉得写得最美的1-2句。 (2).把你勾画的句子美美得读一读,美美的和同桌分享。 (3).选一句你觉得最美的句子和全班同学分享。边读边勾画自己觉得美的句子。 学生自主研读喜欢的句子,再进行全班分享,不仅能让孩子充分掌控自主学习权利,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 提高课堂效率。 三、草原美景赏析汇报 学生根据自学提升进行汇报,师相机进行梳理及引导赏析品读。 句1: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 (1)解词“一碧千里” (2)谈谈“一碧千里”在你的脑海中是什么景象? 师导读:放眼望去,整个草原像个巨大的绿色绒毯铺到了天和地相接的地方,你们看到了吗?指名读。师读,再生读,全班齐读。(3)解词“茫茫”,讨论为什么老舍先生却说并不茫茫呢? 师通过回答引导学生感受如此美景吧。(齐读) 句2: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1) 师发疑该句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 (2)指导朗读: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浪花,绿色和白色搭配,多美啊!(分组读) 句3: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1)师引导学生解词“翠色欲流”,先解字,从字到词,再指导读,感受草原的一碧千里。 (2 让孩子通过自我赏析品读及全班分享集体品读,从而达到师生共悟,情感共享,让文本情感深入学生心灵,让学生从字里行间的品读去体会人物情 感。 生在句子汇报中多媒体任意切换句子,不给孩子以局限性,教师也可通过孩子的自主发挥让文本完美得呈现在孩子眼前,使课堂把控既宽泛又严禁。 )欣赏该句中所出现的两种绘画方式,请学生想象一下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呢? (3)指导朗读:男女生分读 过渡:同学们,这哪里是绿色在流动啊,分明是生命的泉水在流淌,难怪老舍先生说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句4:那里的天比别处的天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的愉快。 多媒体出示草原天空的图片,师相机指导朗读。 四、草原美景欣赏总结 师导读,通过老师的语言渗透孩子的情感,通过读去品悟老舍先生对草原美景的赞叹。 师导读1:这是一幅多么美丽的草原画卷呀!置身于此情此景,老舍先生不由发出这样的感慨——(全班齐读句子:“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呤一首奇丽的小诗。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师导读2:天空赋予了草原以明丽,小丘勾勒了草原的线条,牛羊更赋予了草原以生命活力,难怪老舍先生会写出这样的感慨—— 通过前面对各句的赏析,此时老师语言的总结,可更好的让孩子回归文本,深入文本,和作者达到情感共鸣,感受草原美景。 草原美景视频的直观感受,语言文字的滚动播放,更能让孩子体会老舍先生笔下 的草原美景。 (全班齐读句子:“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呤一首奇丽的小诗。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师导读3:孩子们老舍笔下的草原美吗?(美)我想我们也会不由自主地发出这样的感叹:(全班齐读句子:“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呤一首奇丽的小诗。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五、从“景美”过渡“人美” 初入草原,感受心情变化。 1、 师导引老舍先生一行人在草原之上行走很久什么也看不到从开始的看到美景的激动心情到现在的心情变化。(失落,寂寞) 2、 引导学生读句子: “走了许久,远远地望见了一条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河!牛羊多起来,也看到了马群,隐隐有鞭子的轻响。”体会此时老舍先生一行人的心情(惊喜) 分析该句哪些地方可以体会心情(学习感叹号的作用) 师过渡:是啊,因为有河就有水,人要依傍水而生活。你们听—— 教师的导引,多媒体骑马的音效,让孩子体会老舍先生一行人情感的变化,从而为下文草原人情美的表述作了铺垫。 多媒体图文结合,音效的展现更能带动孩子体会文字情感,激发孩子内心的情感。 (播放音乐),同学们,你们仿佛看到了什么样的景象?寂寞了很久的老舍先生听着这隐隐的马蹄声,他更加激动了,高兴地喊着:快了,快到了!让我们伴着激动的心情和老舍先生一起走进蒙古包,去会会蒙古同胞。(通过过渡语将孩子引入 六:感悟草原“人情美” 1、师指导学习感悟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 1.如果要用一个词概括草原人民的特点,你想用什么?(热情好客) 2、在迎接这一场面,你从哪些语句可以看出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请同学们默读第二自然段,勾画出相应的语句。 生: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骏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 师:为什么说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 生:他们穿着各色的衣裳,襟飘带舞。 师:你是怎样理解“飞”的,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生1:我从中体会到那些马跑得快。 生2:还有蒙古人民的热情。 教师带动学生通过汇报单上第二自然段已经总结出来的词语去读句子,体会人物情感,让学生学习如何在句子中抓关键词填写以下汇报单。 图文结合,让学生更直观感受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 (指导朗读)蒙古人民穿着节日的盛装来到几十里外迎接远客,可以想象其中有白发的老人,也有年幼的孩童,多么盛情的邀请啊,如果你们就是客人中的一员,你们有什么感受?(高兴、激动)我们一起把这种心情读出来好吗?(生读) 过渡:我仿佛看见了当时的骏马疾驰,欢呼雀跃的热闹场景,这哪是马在飞,人在飞,分明是心在飞,情在飞。 2、小组合作学习,填写“汇报单” 多媒体出示小组合作学习要求: (1)检查学习单是否填写完整。 (2)同桌检查是否填写正确,商议后进行补充。 (3)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进行汇报分享。 让学生自主学习填写,汇报时达到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以激发孩子的主观能动性。 投影仪展示学生的自主学习结果,更能激发课堂能动性,调动孩子的积极参与性。 七、总结 出示课件:背景为夕阳西下的草原,难舍难分的离别音乐(蒙语演唱的《蒙古人》)响起。 课件出示:“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师反复引读,升华情感!) 配乐吟诵让学生情感得到升华。 多媒体的滚动播放文章主旨使学生情感得到提升,更深刻体会到浓浓的民族情谊。 一碧千里 热情好客 景美 人美 草原 人情美 蒙汉情深 应用信息技术环境教学小结 应用了哪些功能,是否合理?效果如何? 1、提供虚拟、仿真化的教学环境。《美丽的草原我的家》马头琴歌曲加上丰富的配图,生动的画面把学生带入草原之上,让学生感受到草原的景美及人情美,从而激发运动学习兴趣。 2、良好的知识组织形式,丰富生动的表现力。精美的图片,精彩的视频,适宜的配乐,多感官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学生深刻感受到草原的美。 3、有效的资源共享与信息交流。合作学习,小组汇报,共同讨论学习,依靠网络等媒体,丰富自身知识结构,并及时交流收集到的信息,资源共享,合作互赢。 解决了哪些教学关键问题及形成了哪些生成性资源? 很多孩子都没去过草原,对于民族情谊也没有深刻感受,多媒体对运动情景的营造使学生快速进入学习氛围,激发学习兴趣。学生视觉、听觉在多媒体形、生、色的轮番冲击下,感知更强烈。多媒体展现语言无法描述的场景,丰富生动的图片资料和视频资料极大调动了学生学习兴趣和热情,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学反思 应用前后教学效果的比较,教学创新、资源应用创新、交互过程和结果的思考等。 一、说教材 著名语言大师老舍先生五十年代第一次访问内蒙古时,写下了《内蒙风光》,而本文就节选自《内蒙风光》,《草原》这篇课文,作者以热情洋溢的笔调描写了内蒙古大草原的美丽风光及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表达了蒙汉人民的深情厚意,这篇课文文质兼美,可以说是写景抒情的典范佳作。 二、谈教学 我们将《草原》一课分为两个课时,今天的课堂为第二课时教学,该课时我们将教学重点放在对草原景美的品读及解读上,对全文采用“景——情”一体解读,“赏——读——品——悟”滚动推进的方法。 为了让孩子能够通过品读文章第一自然段深刻感受草原的景美,因此在课前我们教研组对每一句话的教学都进行了研究,目的是想通过不同的形式带领孩子品析文字美。 课前老师已经让学生通过各种渠道去了解草原,加之学生在第一课时中通过读文对草原的美景有了相应的画面感,因此在开课时以音乐和图片的滚动播放很容易将学生带入情景,该部分为“赏”;其次让学生自己读并勾画,该部分为“读”,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对词语的理解展开想象,该部分为“品”,最后让孩子读,体会作者的感受,该部分则为“悟”。下面我就具体每句的教学形式做个简单概述。 1、 “那里的天比别处的天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的愉快。” 教学中,让学生谈感受,引导学生抓住“清鲜”“明朗”两个词,同时在课件上呈现出清鲜明朗的草原天空,让学生有更直观的感受。 2、 “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 该句在教学时我们选择抓住“一碧千里”和“茫茫”两个词,在“一碧千里”这个词的解释上采取由字到词的理解,这也是语文教学中一种解词方法,而“茫茫”一次则让学生通过对词语意思的理解后,再结合当时作者所描绘的情景进行想象,从而将学生带入文本,而不是仅仅停留在作者本身的文字之上。 1、 “羊群一会上了小丘,一会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该句体现了草原的动态美,并且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因此在教学时,通过老师的描述,抓住几个关键字“上”、“下”“走”给学生营造出羊群装点草原的动态美。 2、 “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该句在教学中抓关键词“翠色欲流”同样通过解词让学生体会,其次出示“渲染”和“勾勒”两种绘画方式的图片,再让学生欣赏草原的图片与其进行对比,这样让学生通过对词语的理解和对图片的欣赏,更加直观的去感受草原的景美。 3、 “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最后两句是作者的感叹,因此在教学中,为了让学生与作者发生共鸣,通过老师语言的不断引导,让学生通过不断的品读去感悟作者的情感。 过渡:从“景美”到“人美”的升华,引导学生抓住老舍先生心情的变化,从而引出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学习单填写并汇报是本堂课的一个训练着力点,旨在让学生学会如何能在每一自然段中通过语句抓出关键词,然后通过读感受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并且让孩子分小组汇报,在汇报过程中孩子们可以说观点,找问题,生生交流,师补充辅助,可以让孩子充分达到课堂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孩子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也达到新课标对孩子该学段的一个基本要求。 最后达到情景交融,让学生体会“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做到我们在教学设计时所想达到的对全文“景——情”一体解读。 板书的设计上,为了凸显“美”字,因此采用了这样一个发散式的表现形式,为的是更直观的让孩子从板书中梳理课文内容及了解作者的情感表达。 三、 说反思 一堂课下来,孩子们带给我最真实的感受就是享受,享受孩子们的真实,孩子们在课堂上不管是语言还是表情都让我感受到了孩子们真正走进了文本。再回头看看自己的教学设计,我发现今天的课堂首先达到了我课堂教学目标,整节课的教学,我坚持把学生与自己摆在平等的位置上,关注学生自己的感悟和理解,自己则尽肯能去扮演一位聆听者、鼓励者、指导者、参与者,把学习、感悟、想象的权利交给学生,作为老师则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而这堂课孩子们和我一起达成了这样的目标教学。 当然自己也有一些遗憾,面对学生出色的表现,自己的评价语显得有些单一和枯燥,但是有遗憾就有思考,作为一名年轻教师,努力提升自己本身的专业能力是必须的,其次对文本的研究还应更加透彻。我相信,坚持下去,一定可以达到师生共享文本的理想课堂。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