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语文试题-小升初语文大专题阅读鉴赏易错点2(含答案解析)部编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六年级下册语文试题-小升初语文大专题阅读鉴赏易错点2(含答案解析)部编版

小升初语文大专题阅读鉴赏易错点二 一.选择题(共 2 小题) 1.下面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A.广大 B.语气词,相当于“啊” C.语气词,表示感叹 D.表示疑问的语气 2.下面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正确的一项是( ) 科学家已经证明,至少在以地球为中心的 40 万亿千米的范围内,没有适合 人类居住的第二个星球。 A.举例子 B.打比方 C.列数字 D.作比较 二.填空题(共 2 小题) 3.理解古诗。 (1)《咏柳》中“咏”的意思是 。作者是 朝的 。诗句 中的“绿丝绦”指的是 。诗中“ 、 ”自问自答,想象 丰富。诗中用到的修辞方法有 。 (2)“胜日寻芳泗水滨, ”出自古诗《 》。作者是 朝 诗中的“胜日”指 “光景”指 。 4.孔平君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1)诣: (2)乃: 三.语言表达(共 2 小题) 5.结合课文,仔细体会这些描写的作用。 (1)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不倒一声的,总不得断气,还把手 - 1 - 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 透过这些动作描写,你心中的严监生有着怎样的特点? (2)王熙凤道:“……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 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 透过这样的语言,你心中的王熙凤有着怎样的特点? (3)“敝国有个规矩:访问上等的国家,就派上等的人去;访问下等的国家, 就派下等人去。我最不中用,所以派到这儿来了。”晏子的话妙在哪里? A.将 计就计,顺水推舟 B.诙谐反问 C.义正词严 6.细节描写。 将“他(她)干得可起劲了”扩写成 100 字左右的片段,主要抓住人物的动 作和神态把他(她)干得起劲的细节来写具体。 四.连线题(共 2 小题) 7.连一连,读一读。 草长莺飞 千树万树梨花开 骄阳似火 霜叶红于二月花 秋风飕飕 两个黄鹂鸣翠柳 - 2 - 粉妆玉砌 映日荷花别样红 8.用线把相关的内容连起来。 五.翻译(共 2 小题) 9.句子意思我明白。 A、思援弓缴而射之。 B、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10.诗句理解。 (1)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2)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六.文言文阅读(共 2 小题) 11.阅读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 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①弓缴②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注释:①援:拉。 ②弓缴:弓箭。 (1)结合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 A. 诲: B.俱: (2)请翻译句子大意: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 3 - 12.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为学》(节选)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 何如?” 富者曰:“子何恃而往?” 曰:“吾一瓶一钵足矣。” 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 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 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1)上述选文的作者是 (朝代)的 (人名)。 (2)下列加点字“之”的含义及用法与其他不同的一项是 A.何不试之以足?《郑人买履》 B.数人饮之不足《画蛇添足》 C.人之立志《为学》 D.下车引之《陈太丘与友期》 (3)作者通过贫富二僧的故事教育子侄们 。 七.现代文阅读(共 1 小题) 13. 大自然的声音 大自然有许多美妙的声音。 风,是大自然的音乐家,他会在森林里演奏他的手风琴。当他翻动树 - 4 - 叶,树叶便像歌手一样,唱出各种不同的歌曲。不一样的树叶,有不一样的 声音;不一样的季节,有不一样的音乐。当微风拂过,那声音轻轻柔柔的, 好像呢(ni)喃(nan)细语,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温柔;当狂风吹起,整座 森林都激动起来,合奏出一首雄壮的乐曲,那声音充满力量,令人感受到大 自然的威力。 水,也是大自然的音乐家。下雨的时候,他喜欢玩打击乐器。小雨滴 敲敲打打,一场热闹的音乐会便开始了。滴滴答答……丁丁冬冬……所有的树 林,树林里的每片树叶;所有的房子,房子的屋顶和窗户,都发出不同的声 音。当小雨滴汇聚起来,他们便一起唱着歌:小溪淙淙地流向河流,河流潺 潺地流向大海,大海哗啦拉地汹涌澎湃。从一首轻快的山中小曲,唱到波澜 壮阔的海洋大合唱。动物也是大自然的歌手。走在公园里,听听树上叽叽喳 喳的鸟叫;坐在一棵树下,听听唧哩哩唧哩哩的虫鸣;在水塘边散步,听听 蝈蝈的歌唱。你知道他们唱的是什么吗?他们的歌声好像告诉我们:“我在歌 唱,我很快乐!” (1)大自然能发出美妙的声音,仔细地读读课文,你能在文中找到许多表示 声音的词。请任选五个认真抄写下来。 ( 2 ) 整 篇 文 章 都 是 围 绕 课 文 中 的 这 句 话 来 写 的 , 从 、 、 、这三个方面进行了具体的描绘。 (3)读完这篇课文,你同作者一块儿走进大自然,感受美妙的声音,你有什 么新的发现? 八.解答题(共 1 小题) 14. - 5 - (二)金 子 那是许多年前发生的故事,我一直都没有忘记。因为在这件事中我也看 到了金子。 那一年的春(cūn chūn)天,村里面的两个小女孩提着篮子,拿着小铲 子去南村(cūn chūn)挖野菜。 呀!这里有一片野菜。孩子们的手又快又巧,不一会,小篮子里装(zhuā ng zuāng)满野菜。小琴挖着,突然,刀尖碰到了一个东西。她用小铲子一 挑(tiāo tiǎo),从松软的土里挑出了一个黄澄澄的,亮晶晶的圆片。“哎,这 是什么呀?”小琴叫起来,“这是不是金子?”英子把圆片掂一掂说:“我看肯 定是金子!”于是她们急忙向村里跑去。 孩子们飞快地进了村,找到正在开会的村长,抢着说捡金子的经过。老 村长笑着,看了看孩子们说:“这不是金子。是装饰马鞍用的铜钉帽。”孩子们 不好意思地笑了。 老村长笑呵呵地继续说:“可我发现了更多的、更珍贵的、闪闪发亮的金 子。” (1)划去文中括号里错误的读音。 (2)全文共 个自然段。 (3)短文主要写了 (4)照样子写出类似带颜色的词语。 黄澄澄 (5)说说老村长发现的“金子”指的是什么?。 九.问答题(共 2 小题) 15.阅读课文《张石匠拜师》,试述问题。 - 6 - (1)张石匠的手艺怎么样?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来? (2)小伙子的手艺呢?文中的哪些地方告诉我们了? 16.读诗《七律•到韶山》回答问题。 (1)哪句诗流露出诗人对牺牲的亲人、朋友、同志的无尽深情?把它写下来。 (2)哪句诗描绘了一幅乡村农民喜获丰收图? 一十.判断题(共 2 小题) 17.《伯牙绝弦》一文中“善鼓琴”、“善听”和“善哉”三个词语中的“善”意 思相同。 (判断对错) 18.《草虫的村落》一文在表达上颇具特色,作者充分发挥丰富的想象,运用拟 人、排比、比喻的修辞手法,将一个草虫世界生动地展现出来。 ( 判 断对错) 一十一.古诗词赏析(共 2 小题) 19.阅读右上方方框中的古诗,完成第下列问题。 (1)此诗中的牧童干了些什么? (2)你认为牧童是个怎样的孩子? - 7 - 20.阅读诗歌,完成下列各题。 《饮湖上初晴后雨》 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1)“潋滟”指的是 。 (2)这首诗作者抓住 的天气特征,表达了诗人对西湖美景的 。 - 8 - 小升初语文大专题阅读鉴赏易错点二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 2 小题) 1.【分析】本题考查了学生对于所学文言文中字句了理解,完成此类题目关键是 要结合注释及课内的学习,在理解整句或整篇文言文的基础上进行。 【解答】“善哉,洋洋兮若江河!”出自文言文《伯牙绝弦》,全文:伯牙善鼓琴, 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 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 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善哉,洋洋兮若江河!”意思是:好啊,宛如一望无际的长江黄河在我面前 流动! 兮:文言助词,相当于现代的“啊”或“呀”。 故选:B。 2.【分析】考查了说明方法的运用,恰当地运用说明方法,能提高说明语言的科 学性和准确性,使说明对象更具体、更生动,让读者更明白,更清楚作者的 意思,更能增强说服力,有时也能增强读者的阅读兴趣,更突出主题。 【解答】从“40 万亿千米”这个关键词可以判断此句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 法。 故选:C。 二.填空题(共 2 小题) 3.【分析】考查了古诗词的默写以及诗句意思的理解,要求熟读熟记,在理解的 - 1 - 基础上背诵,多读多听多说多写,从中明白道理,受到教育。 【解答】(1)《咏柳》是盛唐诗人贺知章写的七言绝句。“咏”的意思是赞美, 歌咏。“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意思是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 叶,轻垂的柳条像千万条轻轻飘动的绿色丝带。诗句中的“绿丝绦”指的是碧 绿的柳丝。“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意思是不知道这细细的柳叶 是谁裁剪出来的,就是二月的春风,如同神奇的剪刀。此句把“二月春风”看 作了人,运用了拟人的写法;诗句中“万条垂下绿丝绦”把“轻垂的柳”比作 “绿色丝带”,运用了比喻的手法;自问自答,运用了设问的手法。 (2)“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出自宋代朱熹的《春日》,意思是 风和日丽游春在泗水之滨,无边无际的风光焕然一新。 诗中的“胜日”指好日 子,“光景”指风光景物。 故答案为: (1)赞美,歌咏;唐;贺知章;碧绿的柳丝,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 剪刀;设问、比喻、拟人。 (2)无边光景一时新;春日;宋 朱熹;好日子;风光景物。 4.【分析】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的意思。解答此类题目时,应先理解词语所在句 子的意思,然后根据句子的翻译推断词语的意思。 【解答】翻译:孔平君来拜见杨氏子的父亲,可是父亲不在,于是就叫杨氏 子出来。诣:拜见。乃:副词,就。 故答案为: (1)拜见。 (2)就。 - 2 - 三.语言表达(共 2 小题) 5.【分析】本题考查了学生对描写方法的掌握情况,描写有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 两种,通过分析描写方法可以知道人物和环境特点,以及作者想要表达的感 情。 【解答】(1)这句话是对严监生的动作描写,从“响得一进一出,一声不倒 一声、不得断气、伸着两个指头”这些动作描写看出严监生小家子气,爱财 如命。 (2)这句话是对王熙凤的语言描写,读时应该用爽快、讨好的语气,从“竟 不……竟是……”看出王熙凤圆滑,讨好贾母。 (3)这句话是对晏子的语言描写,按照晏子的说法,楚国就是最下等的国家 了,不仅维护了国家尊严,还打击了楚国,故选 A。 故答案为: (1)一个爱财胜过生命的守财奴、吝啬、小气。 (2)面面俱到,圆滑之至,势利,讨好贾母和宝玉姊妹。 (3)A 6.【分析】考查了对描写方法的应用,先要知道常见的描写方法有哪些,描写方 法包括语言描写、肖像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 细节描写。 【解答】先要确定自己要写的片段,如可写打扫卫生的片段。扩写时注意加 入动作神态描写,注意语句通顺,条理清楚。 故答案为: 今天是大扫除,同学们干得可起劲了。 你看吴京,他被分配擦玻璃, - 3 - 他干得可起劲了,他看见玻璃上有个泥点,就用毛巾去擦,可擦不掉。他用 手指甲把小泥点一点一点地抠掉了。他起劲地擦着玻璃,使玻璃发出“吱吱 “的响声,玻璃擦干净了,他舒展了眉头,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四.连线题(共 2 小题) 7.【分析】考查了对古典诗词的翻译,分析时要结合时代背景资料,和诗词表达 的含义,结合已有的知识细细揣摩,慢慢体会。通过朗读、感悟,才能体会 的到。 【解答】两个黄鹂鸣翠柳:出自杜甫的《绝句》,原文:两个黄鹂鸣翠柳,一 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译文:两只黄鹂在翠绿 的柳树间婉转地歌唱,一队整齐的白鹭直冲向蔚蓝的天空。我坐在窗前,可 以望见西岭上堆积着终年不化的积雪,门前停泊着自万里外的东吴远行而来 的船只。这是一首写春天的诗句,“草长莺飞”形容江南暮春的景色。和这个 词相对应。 映日荷花别样红:出自宋代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原文:毕竟西湖 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译文:六月 里西湖的风光景色到底和其他时节的不一样:那密密层层的荷叶铺展开去, 与蓝天相连接,一片无边无际的青翠碧绿;那亭亭玉立的荷花绽蕾盛开,在 阳光辉映下,显得格外的鲜艳娇红。“骄阳失火”形容夏季的炎热,和这个词 相对应。 霜叶红于二月花:出自唐朝杜牧的《山行》,原文: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 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译文:山石小路远上山巅弯 弯又斜斜,白云生发之处隐隐约约有几户人家。只因爱那枫林晚景我把马车 - 4 - 停下,霜染的枫叶胜过鲜艳二月的花。“秋风飕飕”写出了秋天的寒意,和这 个词相对应。 千树万树梨花开:出自唐代著名诗人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原文: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 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瀚海 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纷纷暮 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 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译文:北风席卷大地把白草吹折,胡地天气八月 就纷扬落雪。忽然间宛如一夜春风吹来,好像是千树万树梨花盛开。雪花散 入珠帘打湿了罗幕,狐裘穿不暖锦被也嫌单薄。将军都护手冻得拉不开弓, 铁甲冰冷得让人难以穿着。沙漠结冰百丈纵横有裂纹,万里长空凝聚着惨淡 愁云。主帅帐中摆酒为归客饯行,胡琴琵琶羌笛合奏来助兴。傍晚辕门前大 雪落个不停,红旗冻僵了风也无法牵引。轮台东门外欢送你回京去,你去时 大雪盖满了天山路。山路迂回曲折已看不见你,雪上只留下一行马蹄印迹。“粉妆 玉砌”像用粉化过妆,像用玉修砌而成,形容雪景及人皮肤白嫩。和这个词 相对应。 故答案为: 草长莺飞﹣﹣两个黄鹂鸣翠柳; 骄阳似火﹣﹣映日荷花别样红; 秋风飕飕﹣﹣霜叶红于二月花; 粉妆玉砌﹣﹣千树万树梨花开。 8.【分析】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意境,想象诗歌描述的情 - 5 - 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解答】《江畔独步寻花》作者杜甫,全诗为:“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 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本诗展现了一幅春暧花开、莺歌蝶 舞、生意盎然、恬静宣人的画面,诗人陶醉于春光、其乐也融融的神情充分 表现在字里行间。这首诗记叙在黄四娘家赏花时的场面和感触,描写草堂周 围烂漫的春光,表达了对农家生活的热爱。 《菊花》作者元稹,全诗为:“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 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这首七言绝句诗,虽然写的是咏菊这个寻常的题材, 但用笔巧妙,别具一格,诗人独特的爱菊花理由新颖自然,不落俗套, 并且 发人思考。表现了诗人的高洁志气。 故答案为: 《江畔独步寻花》﹣﹣杜甫﹣﹣写诗人对农家生活的热爱 《菊花》﹣﹣元稹﹣﹣写诗人喜欢花而表现其高洁志气 五.翻译(共 2 小题) 9.【分析】本题考查文言句的翻译,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 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 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 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 达到词达 句顺。 【解答】《学弈》出自《孟子•告子》原文: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 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 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 - 6 - 也。 译文:弈秋是全国最善于下围棋的人。让弈秋教导两个人下围棋,其中一人 专心致志的学习,只听弈秋的教导;另一个人虽然也在听弈秋的教导,却一心 以为有天鹅要飞来,想要拉弓箭去把它射下来。虽然和前一个人一起学棋, 但棋艺不如前一个人好。难道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前一个人吗?说:不是这 样的。 故答案为: A、想拿弓箭去射它。 B、难道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前一个人吗?说:不是这样的。 10.【分析】本题考查诗歌的翻译,首先了解诗句的出处,以及诗的作者和写诗 的背景在理解诗词的意思的基础上翻译即可。 【解答】本题出自毛泽东诗词《毛泽东诗词七律长征》,《七律•长征》是毛泽 东于 1935 年 10 月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写于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越 过岷山,长征即将结束。回顾长征一年来所战胜的无数艰难险阻,他满怀喜 悦的战斗豪情。 根据诗歌大意可作答: (1)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翻译:连绵起伏的五岭,在红军眼里不过就是翻腾着的细小的波浪。气势雄 伟的乌蒙山,在红军眼里,不过是滚 动着的小小的泥丸罢了。 (2)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翻译:金沙江湍急的流水拍击着两岸高耸入云的山崖,给人以温暖的感觉; - 7 - 大渡河上泸定桥横跨两岸的铁索,一想起来就人感到深深的寒意。 毛泽东诗歌《七律长征》全文: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⑾,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⒃过后尽开颜。 《七律长征》译文: 红军不怕万里长征路上的一切艰难困苦,把千山万水都看得极为平常。绵延 不断的五岭,在红军看来只不过是微波细浪在起伏,而气势雄伟的乌蒙山, 在红军眼里也不过是一颗泥丸。 金沙江浊浪滔天,拍击着高耸入云的峭壁悬崖,热气腾腾。大渡河险桥横架, 晃动着凌空高悬的根根铁索,寒意阵阵。 更加令人喜悦的是踏上千里积雪的岷山,红军翻越过去以后个个笑逐颜开。 故答案为: (1)连绵起伏的五岭,在红军眼里不过就是翻腾着的细小的波浪。气势雄伟 的乌蒙山,在红军眼里,不过是滚 动着的小小的泥丸罢了。 (2)金沙江湍急的流水拍击着两岸高耸入云的山崖,给人以温暖的感觉;大 渡河上泸定桥横跨两岸的铁索,一想起来就人感到深深的寒意。 六.文言文阅读(共 2 小题) 11.【分析】《学弈》是选自《孟子•告子》中的一个故事。通过弈秋教两个人学 下棋的事,说明了学习应专心致志,决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 8 - 【解答】译文:让弈秋教导两个人下围棋,其中一人专心致志的学习,只听 弈秋的教导;另一个人虽然也在听弈秋的教导,却一心以为有天鹅要飞来, 想要拉弓箭去把它射下来。虽然和前一个人一起学棋,但棋艺不如前一个人 好。 (1)考查对常见文言词(实、虚词)意义的理解及知识的迁移能力。解答本 题要结合词语在句子里的意思,词义可根据知识的积累结合原句进行推断。 A.“使弈秋诲二人弈”句意为:让弈秋教导两个人下围棋。诲:教导,教育。 B.“虽与之俱学”句意为:虽然和前一个人一起学棋。俱:一起,同时。 (2)本题考查的是重点句子的翻译,做该题时,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 增减内容,译文要顺畅。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 意 义为辅。 即,另一个人虽然也在听弈秋的教导,却一心以为有天鹅要飞来,想要拉弓 箭去把它射下来。 故答案为: (1)A.教导,教育;B.一起,一同。 (2)另一个人虽然也在听讲,心里却认为有天鹅将要到来(到达、飞过来), 老想着要拉开弓箭将它射下。 12.【分析】本文《为学》选自《白鹤堂文集》,作者清代学者彭端淑所著,原 题为《为学一首示子侄》。 开篇阐明自己的观点,又用贫富二僧的故事,论证 了为学的成败在于为与不为的道理。 【解答】译文:四川边境有两个和尚,其中一个贫穷,其中一个富裕。穷和 尚对有钱的和尚说:“我想要到南海去,你看怎么样?”富和尚说:“您凭借 - 9 - 着什么去呢?”穷和尚说:“我只需要一个盛水的水瓶一个盛饭的饭碗就足够 了。”富和尚说:“我几年来想要雇船沿着长江下游而(去南海),尚且没有成 功。你凭借着什么去!”到了第二年,穷和尚从南海回来了,把到过南海的这件 事告诉富和尚。富和尚的脸上露出了惭愧的神情。 四川距离南海,不知道有几千里路,富和尚不能到达可是穷和尚到达了。一 个人立志求学,难道还不如四川边境的那个穷和尚吗? 因此,聪明与敏捷,可以依靠但也不可以依靠;自己依靠着聪明与敏 捷而不努力学习的人,是自己毁了自己。愚笨和平庸,可以限制又不可以限 制;不被自己的愚笨平庸所局限而努力不倦地学习的人,是靠自己努力学成 的。 (1)考查了文学常识,作答本题重在平时的识记。本文选自《白鹤堂文集》, 作者[清朝]彭端淑,字乐斋。 (2)考查了文言虚词“之”的用法,注意结合语境理解 何不试之以足?句意为什么不用脚来试试它呢?之,代词,它。 数人饮之不足。句意这壶酒大家都来喝它则不够。之,代词,它。 人之立志。句意个人树立志向。之,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下车引之。句意下车拉他(指元方)。之,代词,他。 (3)(3)本题考查文章道理的把握。疏通文字,了解内容,根据故事情节, 抓住人物言行表现的描写,理解人物形象,最后体会文章所说明的道理。根 据故事之后议论的部分“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 之僧哉”,可知,人贵立志,事在人为。 故答案为: - 10 - (1)清 彭端淑 (2)C (3)人贵立志,事在人为。 七.现代文阅读(共 1 小题) 13.【分析】考查了语段阅读,短文写了大自然有许多美妙的声音。风,是大自 然的音乐家;水,也是大自然的音乐家。写出了大自然的声音,表达了对大 自然的喜爱之情。 【解答】(1)考查了词语的积累,注意积累表示声音的词,可结合课文第三 自然段句子找出,如:滴滴答答、丁丁冬冬、淙淙、哗啦啦、叽叽喳喳。 (2)考查了语段的理解,注意找出中心句,中心句就是概括这段话主要内容 的句子,结合短文句子:风,是大自然的音乐家; 水,也是大自然的音乐家; 动物也是大自然的歌手。看出写了大自然的风、水和动物的美妙的声音,故开 头第一自然段是中心句。 (3)考查了想象写话,写出走进大自然的感受,注意语句通顺,不写错别字。 故答案为: (1)滴滴答答 丁丁冬冬 淙淙 哗啦啦 叽叽喳喳; (2)大自然有许多美妙的声音 风 水 动物; (3)我会发现大自然非常美妙,有各种美妙的声音,有一眼望不到头的绿色, 我会不由自主的产生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愿望。 八.解答题(共 1 小题) 14.【分析】(1)本题考查了学生对于生字的掌握及学生的拼读能力,完成时要 注意拼音的声、韵母及声调。 - 11 - (2)自然段的分辨:每个自然段的开头空两格,每个自然段结束后,另起一 行,空两格开始。据此完成。 (3)本题考查了学生的概括短文主要内容的能力,抓住主要内容及所表达的 主题思相,用简洁语言将短文内容说清楚即可。 本文主要写了村中的两个女孩在野外挖野菜时,挖到了个一个黄澄澄的,亮 晶晶的圆片,她们以为是金子并飞快的跑回村交给了村长,村长说这不是金子, 而装饰马鞍用的铜钉帽,但村长说她们这种拾金不昧的精神就好比金子。 (4)本题考查了学生的对特定词语的积累。即写出 ABB 形式的描写颜色的 词语。如金灿灿、绿油油等。 (5)本题考查了学生理解短文所表达主题思想的能力。通过阅读短文可知, 说说老村长发现的“金子”指的是两个女孩拾金不昧的品质。 【解答】答案为:(1)春(cūn chūn)天 村(cūn chūn) 装(zhu āngzuāng)满 挑(tiāo tiǎo)。 (2)5。 (3)本文主要写了村中的两个女孩在野外挖野菜时,挖到了个一个黄澄澄的, 亮晶晶的圆片,她们以为是金子并飞快的跑回村交给了村长,村长说这不是金 子,而装饰马鞍用的铜钉帽,但村长说她们这种拾金不昧的精神就好比金子 的 事。 (4)黄澄澄 金灿灿、绿油油 (5)老村长发现的“金子”指的是两个女孩拾金不昧的品质。 九.问答题(共 2 小题) 15.【分析】《张石匠拜师》是一篇民间故事,讲张石匠手艺高超,但是愿意自 - 12 - 夸,在与一个小伙子的比试手艺时,连连失败,他服输了,愿拜小伙子为师。 【解答】(1)考查了课文内容的理解。课文开始就说了张石匠手艺高超,远 近闻名。从“那些字的点、钩、挑、捺,笔笔匀称,秀丽端正,丝毫不走样。” 可 以看出来。 (2)考查了课文内容的理解。从“龙飞凤舞 似有惊涛骇浪之势 就是那“飞 白”“转笔”的地方也洗得干净利落。”可知,小伙子技艺高超。 故答案为: (1)张石匠手艺高超,远近闻名; 那些字的点、钩、挑、捺,笔笔匀称, 秀丽端正,丝毫不走样。 (2)小伙子技艺高超; 龙飞凤舞 似有惊涛骇浪之势 就是那“飞白”“转 笔”的地方也洗得干净利落。 16.【分析】《七律•到韶山》是现代诗人毛泽东所做的一首七律。此作通过对韶 山人民革命历史的回顾,以及对人民公社社员通过热情劳动而喜获丰收的描 绘,赞扬了革命人民艰苦卓绝的战斗精神,歌颂了中国人民战天斗地的风貌, 鲜明地体现了毛泽东高远的思想境界。 【解答】全文: 七律•到韶山 别梦依稀咒逝川,故园三十二年前。红旗卷起农奴戟,黑手高悬霸主鞭。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 译文: 离别后多少梦境在诅咒岁月的流逝,我的故乡啊与你一别已过了三十二年。 红旗漫卷吹动农民的武装,而敌人却高高举起霸主的皮鞭。 - 13 - 因为太多的壮志才会有牺牲,但我敢令天地翻覆换一副新颜。再喜看大片庄 稼如浪涛滚滚,尽是农民英雄们在暮色中收工归来。[2] (1)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本句流露出诗人对牺牲的亲人、朋 友、同志的无尽深情以及诗人进行革命,改天换地的豪情壮志。 (2)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描绘了一幅乡村农民喜获丰收图。 故答案为: (1)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2)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 一十.判断题(共 2 小题) 17.【分析】本题考查了学生对于所学文言文中字句的理解与辨析。完成此类题 目要结合注释及课内的学习与理解完成。 【解答】全文: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 “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 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 乃援琴而鼓之。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曲每奏,钟子期辄 穷其趣。×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吾 于何逃声哉?“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译文: 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擅长倾听琴声。伯牙弹琴的时候,心里想到巍峨的泰 山,钟子期听了赞叹道:“好啊!就像巍峨的泰山屹立在我的面前!“伯牙弹琴时, 心里想到宽广的长江,黄河,钟子期赞叹道:“好啊,宛如一望无际的长江黄河 在我面前流动!“无论伯牙弹琴的时候心里想到什么,钟子期都会清楚 - 14 - 地道出他的心声。钟子期去世后,伯牙就此认为世界上再也没有他的知音了。 于是,他坚决地把自己心爱的琴摔破了,挑断了琴弦,终生不再弹琴,以便 绝了自己对钟子期的思念。 善鼓琴:擅长弹琴。“善”的意思是擅长、善于。 善听:善于倾听。“善”的意思是擅长、善于。 善 哉:好呀。“善”的意思是好、表示赞扬。 故答案为:×。 18.【分析】考查了表达方法,表达方法是文章思想内容变成具体存在现实的一 种艺术形式、一种艺术手段。《草虫的村落》作者的目光随着爬行的小虫,去了 草虫的村落作了一次奇异的游历,表达了作者对昆虫的喜爱;对大自然的热 爱。 【解答】错,没有“排比”。这是一篇散文,它在表达上颇具特色。作者充分发 挥丰富的想象,运用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将一个草虫世界生动地展现在大 家面前。如:丰富的想象,作者看到一只孤零零地在草丛中爬行的小虫, 把它 想象成了一位“游侠”;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村落,原本是人聚居的地方, 而课文中作者赋予草虫人的生活形态,草虫的村落,其实无非就是草虫居住 的洞穴。 故答案为: × 一十一.古诗词赏析(共 2 小题) 19.【分析】考查了对古诗词内容的理解,要求熟读熟记,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 多读多听多说多写,从中明白道理,受到教育。 - 15 - 【解答】(1)考查了对古诗内容的理解。袁枚的《所见》诗歌内容:牧童骑 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这首诗歌大意:牧童骑在黄 牛背上,嘹亮的歌声在林中回荡。 忽然想要捕捉树上鸣叫的知了,就马上停 止唱歌,一声不响地站立在树旁。 从“牧童骑黄牛”可知,此诗中的牧童在 放牛。从“歌声振林樾”可知,牧童在唱歌。 (2)考查了对人物形象的分析。诗这是一首五言绝句,是清代文人袁枚所作。 本诗描绘了一幅林中牧童一派天真快乐的画面,表达了作者对田园风光的喜爱 之情。从“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他忽然想要捕捉树上鸣叫的知了,就马 上停止唱歌,一声不响地站立在树旁。从这些语句可知牧童是天真烂漫、热爱生 活的孩子。 故答案为: (1)放牛、唱歌。 (2)牧童是天真烂漫、热爱生活的孩子。 20.【分析】考查了古诗内容的理解以及作者思想感情的感悟,要求熟读熟记, 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多读多听多说多写,从中明白道理,受到教育。 【解答】(1)考查了对诗句内容的理解。《饮湖上初晴后雨》诗歌大意:晴天, 西湖水波荡漾,在阳光照耀下,光彩熠熠,美极了。下雨时,远处的山笼罩在 烟雨之中,时隐时现,眼前一片迷茫,这朦胧的景色也是非常漂亮的。 如果 把美丽的西湖比作美人西施,那么淡妆也好,浓妆也罢,总能很好地烘托出她 的天生丽质和迷人神韵。“潋滟”波光闪动的样子。 (2)考查了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饮湖上初晴后雨》是宋代大诗人苏轼 的一篇传世佳作。从“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可知,这首诗 - 16 - 抓住了夏季时晴时雨的特征,描绘了西湖在不同天气下呈现的别样风姿,表 达了诗人对西湖美景的热爱与赞美。 故答案为: (1)波光闪动的样子。 (2)时晴时雨 热爱与赞美。 - 17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