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02-11 发布 |
- 37.5 KB |
- 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六年级下册语文试题 第四单元试卷(无答案)部编版
第四单元检测卷(总分:100分考试时间:70分钟) 第I卷(选择题共48分) 一、(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字音有误的一项是( ) A.这摆来摆去的是一个小蝎(xiē)子的尾巴,一动就要蜇(zhē)你。 B.每次放掉洗澡水时,水的漩( xuàn)涡总是朝逆时针方向旋(xuán)转。 C.玛琪脸上露出不屑(xiè)的神情:“学校?学校有什么好写的?我讨厌学校。”玛琪一向讨厌学校,可现在她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憎(zēng)恶它。 D.我有蟋蟀在钵(bō)子里,蝈蝈(guō)儿在葫芦里;鸟儿在笼子里;父亲却有一个小蝎子在表里。 2.下列各句中划横线的词语有错别字的-项是 ( ) A.在这个荧光屏上,映出所有的课文,还没玩没了地提出问题。 B.早晨有鸟叫得很好听,夜里有狗吠得很怕人,夏天蝉在绿树上叫,秋晚有各种的虫在草丛中唱不同的歌曲。 C.当然,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的能力,不是凭空产生的。 D.那些定理、定律、学说的发现者、创立者,差不多都善于从细小的、司空见惯的现象中看出问题,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追根求缘,最后把“?”拉直变成“!”,找到了真理。 3.下列句中划横线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艺术家往往能够在别人司空见惯的东西上找到灵感,发现出美来,这说明艺术家们进入到了一定的境界才有收获的。 B.她冥思苦想所得的点子到上司那里只剩下不屑一顾的一眼,她感到无比沮丧,再也提不起兴致来。 C.唯有倾尽全力的拼搏、百折不挠的坚守、无怨无悔的奉献,才能实现人生的升华。 D.黄山的石、雾、松是大自然的造化,无不巧夺天工,令人赞叹不已。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我们即使不必提倡不求甚解的态度,但是,盲目地反对不求甚解的态度同样没有充分的理由。 B.许多动物学家和动物行为专家对北极的旅鼠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和观察,总想解开其中的奥秘,但是都失败了。 C.言语根本无法寄托我们对你们深深爱着的、同时也是我们所敬佩的英勇献身的人们。 D.我有时把手放在我的胸膛上,我知道我的心还是跳动的,我的心还在喷涌着热血,因为我常常感到它在泛滥着一种热情。 5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运用错误的一项是( ) A.是天气比往年热呢?还是自己的身体虚呢?这么一想,他忽然不那么昏昏沉沉的了,心中仿佛凉了一下。 B.“简,”我们走上月桂小径,慢慢地朝坍塌的篱笆和七叶树的方向闲荡过去,他说,“桑菲尔德在夏天是个可爱的地方,是不是?” C.光有理性而没有感情,固然不能表达音乐;有了一般的感情, 而不是那种火热的同时又是高尚 、精练的感情,还是要流于庸俗。 D.我看见水中浮着很长的海带(有些作球形,有些作管状)、红花藻、叶子很纤细的苔藓、很像仙入掌的蔷薇藻。 6. 下列对有关文化和文学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 A. 阿西莫夫(1920-一1992), 美国科普作家、科幻小说家,美国科幻小说黄 金时代的代表人物之一。 B.《两小儿辩日》选自《列子.汤问》。《列子》,旧题为列御寇著。今本八篇,内容多为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列御寇,相传是战国时的道家人物,郑国人。 C叶永烈,浙江温州人。著名科普作家、传记文学作家,是《十万个为什么》的主要作者,著有科幻故事《小灵通漫游未来》,还著有《历史选择了毛泽东》《毛泽东和蒋介石》等传记。 D. 赵孟頫,元代著名书法家。他的行书运笔自然,点面圆润多姿,具有行书的笔意。《三门记》是其行书的代表作之一。 二、(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完成7-10题。 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其实,这句话本身就是一个真理。 纵观千百年来的科学技术发展史,那些定理、定律、学说的发现者、创立者,差不多都善于从细小的、司空见惯的现象中看出问题,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追根求源,最后把“?”拉直变成“!”,找到了真理。 洗澡是一件非常普通的事情,而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机械工程系的谢皮罗教授却敏锐地注意到:每次放掉洗澡水时,水的漩涡总是朝逆时针方向旋转的。这是为什么呢?谢皮罗紧紧抓住这个问号不放,进行了反复的实验和研究。1962年他发表了论文,认为这种漩涡与地球的自转有关,如果地球停止旋转,就不会产生这种漩涡。他认为,在北半球,洗澡水朝逆时针方向旋转;如果是在南半球,洗澡水的漩涡将朝顺时针方向旋转;而在赤道,则不会形成漩涡。他的这个见解,引起各国科学家的极大兴趣,他们纷纷在各地进行实验,结果证明谢皮罗的结论完全正确。 无独有偶。17世纪的一个夏天,英国著名化学家波义耳正急匆匆地向自己的实验室走去,刚要跨入实验室大门,阵阵醉人的香气扑鼻而来,他这才发现花圃里的玫瑰花开了。他本想好好欣赏一下迷人的花朵,但想到一天的实验安排,便摘下几朵紫罗兰插入一个盛水的烧瓶中,然后开始和助手们做实验。不巧的是,一个助手不慎把一滴盐酸溅到紫罗兰上,爱花的波义耳急忙把冒烟的紫罗兰用水冲洗了一下,重新插入花瓶中。谁知当水落到花瓣上后,溅上盐酸的花瓣奇迹般地变红了,波义耳立即敏感地意识到紫罗兰中有一种成分遇盐酸会变红。那么,这种物质到底是什么?别的植物中会不会有同样的物质?别的酸对这种物质会有什么样的反应?这对化学研究有什么样的意义?这一奇怪的现象以及一连串的问题,促使波义耳进行了许多实验。由此他发现,大部分花草受酸或碱的作用都会改变颜色,其中以石蕊地衣中提取的紫色浸液最明显,它遇酸变成红色,遇碱变成蓝色。利用这一特点,波义耳制成了实验中常用的酸碱试纸——石蕊试纸。在以后的三百多年间,这种试纸一直被广泛应用于化学实验中。 最有趣的是一位奥地利医生。一次儿子睡觉时,他发现儿子的眼珠忽然转动起来。他感到很奇怪,连忙叫醒儿子,儿子说他刚才做了个梦。这位医生想,眼珠转动会不会与做梦有关呢?会是什么关系呢?他百思不得其解。于是,带着一连串的疑问,他以儿子、妻子、邻居为实验对象,进行了反复的观察实验,最后得出结论:当睡觉的人眼珠转动时,他确实正在做梦。如今,人们研究梦的生理学,便根据眼珠转动的次数和时间,来测量人做梦的次数与梦的长短。 洗澡水的漩涡,紫罗兰的变色,睡觉时眼珠的转动,这些都是很平常的事情。善于“打破砂锅问到底”的人,却从中 , , , 。 在科学史上,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它说明科学并不神秘,真理并不遥远。只要你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那么,当你解答了若干个问号之后,就能发现真理。 当然,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的能力,不是凭空产生的。正像数学家华罗庚说过的,科学的灵感,决不是坐等可以等来的。如果说,科学领域的发现有什么偶然的机遇的话,那么这种“偶然的机遇”只能给那些有准备的人,给那些善于独立思考的人,给那些具有锲而不舍精神的人。 7.下列对横线上的词语使用正确的--项是( ) A. 有所发明 有所发现 有所创造 有 所成就 B.有所发现 有所发明 有所创造 有所成就 C.有所发现 有所发明 有所成就 有所创造 D.有所发现有所创造 有所发明 有所成就 8.下列对结尾画线句子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这句话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对发现真理的条件做了说明。 B.科学发现中存在“偶然的机遇”,说明科学真理就在于我们身边,它并不神秘。 C.“只能……”说明科学发现也并不容易,指出了科学真理的发现是有条件的。 D.这句话强调了科学发现的偶然性,任何人都可以发现。 9.下列对文章题目“真理诞生了一百个问号之后”的含义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当你产生于一百个问题后就找到了真理。 B.一百个问号之中有真理。 C.敏锐地发现问题,坚持不懈地思考、探索,才能深入地解决问题,发现真理。 D.在前人的基础上深入研究,经过许多人的探索,就能解决问题,发现真理。 10.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这篇文章是当代作家叶永烈写于1981年的一篇议论文。 B.文章告诫人们,只有有勇气,才能获得真理。 C.全文条理清晰,通俗易懂。 D.字里行间闪烁着知性之美、智慧之美。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 两小儿辩日 ①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②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③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④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⑤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⑥孔子不能决也。 ⑦两小儿笑日:“孰为汝多知乎?” 11.对下列各句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见两小儿/辩斗。 B.而日中时/远也。 C.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D.孔子不能/决也。 12.下列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 A.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译文:孔子到东方游学,看到两个小孩因为辩论打了起来,便问什么原因。 B.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译文: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时离人远,而中午时离人近。” C.孔子不能决也。 译文:孔子也不能决定。 D.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译文:两个小孩笑着说:“我们两个谁的知识渊博呢?” 13.下列对选文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 A.两小儿辩斗思路严谨,语言严密。 B.第④段把刚升起时的太阳和正午的太阳分别比作“车盖”“盘盂”,语言生动形象。 C.第④、⑤段均为反问句,强调了辩论者的观点。 D.第⑦段运用了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人物形象生动、鲜明。 14.下列对文中人物性格特点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两小儿善于观察。 B.两小儿说话有理有据。C.孔子实事求是。 D.孔子伸张正义,爱好和平。 四、(6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15--16题。 石灰吟 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15.下列对本诗内容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烈火焚烧”指的是煅烧石灰石。加上“若等闲”三个字,又使人感到不仅是在写烧石灰石,它似乎还象征着仁人志士无论面对着怎样的考验,都从容不迫,视若等闲。 B.“粉骨碎身”形象地写出将石灰石烧成石灰粉,加“浑不怕”三字,又使人联想到其中可能寓有不怕牺 牲的精神。 C.最后一句“要留清白在人间"更是作者直抒胸臆,立志要做正直、纯洁、清白的人。 D.本诗采用象征手法,借人喻物,表现了石灰的奉献精神。 16. 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 A.这是一首咏物诗,表现了诗人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和大无畏的凛然正气。 B.这是一首抒情诗,抒发了对石灰的赞美。 C.这是一首咏史诗,真实再现了土木堡之变后明英宗的心态。 D.这是一首送别诗,表达了对朋友的劝勉。 第II卷(表述题共52分) 五、(17分) 17.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7分,每小题1分) (1)大漠沙如雪, 。(李贺《马诗》 (2 ) ,要留清白在人间。(于谦《石灰吟》 (3) ,任尔东西南北风。(郑燮《竹石》) (4) 穷则变, ,通则久。(《周易.系辞下》) (5) 苟日新,日日新, 。(《礼记.大学》) (6)青, 。(《荀子.劝学》) (7)苟利于民,不必法古; ,不必循旧。(《准南子,泛论训》) 18.下列语段空白处依次填入三个句子,排序正确的-项是(5分)( ) 当时间变得越发昂贵,消磨时间、降低速度的“闲”便越发奢侈。久远年代的诗词里,“海鸥无事,闲飞闲宿”,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人闲桂花落,静夜春山空”, 。生活的忙碌让我们怎能 不怀想”“闲”的飘逸。 ①是何等馨香又空灵的意境②是何等悠远又自在的心绪 ③是何等寂寞又淡然的雅趣 A.②③① B.③①② C.②①③ D.①③② 19.按要求做题。(5分) 在班级举行的读书活动中,请你向同学们推荐一本你喜欢的 书并说明理由。 六、(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0--22题。 不死之药 有献不死之药于荆王者,谒(yè)者操之以入。中射之士(警卫官)问日:“可食乎?”曰:“可。”因夺而食之。大王怒,使人杀中射之士。中射之士使人说王曰:“臣问谒者,曰‘可食。’臣故食之。是臣无罪,而罪在谒者也。且客献不死之药,臣食之,而王杀臣,是死药也,是客欺王也。夫杀无罪之臣,而明人之欺王也,不如释臣。”王乃不杀。 2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8 分) (1)谒者操之以入 谒: (2)中射之士使人说王曰 说: (3)不如释臣 释: (4)王乃不杀 乃: 21.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1)有献不死之药于荆王者,谒者操之以入。 (2)是臣无罪,而罪在谒者也。 22.中射之士“使人说王”的主要理由是什么? (用原文回答)(4分) 七,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23-26题。 少年书架 ①喜欢书,像喜欢一件宝物。小时每每发了新书,都要找来旧报纸,包了书皮,工工整整写上:语文,数学……然后是班级姓名。手里托着书,美滋滋看着,心里有份庄重。有种没来由的稳妥。 ②学期末,新书变旧书,一如既往的整齐,只是有了岁月的痕迹,泛着淡淡的黄。细心收起来,放到纸箱里,来年春天,再搬出来晒太阳。 ③偶然去老师家,一进门就呆住了:老师客厅的一面墙,宽宽大大一面架子,大大小小的书,一本本直立着,是一队队意气风发的少年,春意荡漾啊!罗列其中的,还有照片,石膏雕像,或者一盆小小的文竹……我真是看呆了,书,可以这样放,多好! ④那是王老师用木板和木条,自己钉在墙上的,美其名曰:书架。我用手抚摸着那粗糙的木条、木板,还有书,像是就别的朋友,细腻,温暖。 ⑤我迷恋上老师书架的样子了,在书桌前,把书一本本立起来。左右用厚厚的字典做靠背,俨然一个小书架了。这小小发明,竟然让我激动了许久。 ⑥放学回家,喜笑颜开地告诉爸妈,我有书架了!爸妈一愣,哪里的? ⑦待我把在老师家里的所见,以及自己在书桌上摆放的事告诉他们的时候,妈妈嘴角漾起一份笑意,眼里还有一抹难以名状的光泽。 ⑧那是,家里的条件不好,能上学读书,已经是很幸福的事情了,哪里还敢奢望买上一件这样“无用”的家伙呢?当然,我也会悄悄想:什么时候,我也会真的拥有一个那样的小小书架? ⑨那是一个秋日,天,蓝蓝的,几片厚厚的白云,暖暖地轻轻的飘着。爸爸下班回家,推着自行车进了院子,连声道:够了,够了! ⑩什么够了?我和妈妈惊奇地从屋子里跑出来。看,这些木头足够做一个小书架了。爸爸兴奋着。我看那些木条、木板,在爸爸的自行车后架上安静地等待着。小心脏一下子活跃起来,不知所措了,我仿佛看见了,看见了那个美丽的家伙款款而来…… ⑪爸爸利用下班的时间,去包装厂,在丢弃的废料中,千挑万拣,捡来这能用的木料。 ⑫班两天的爸爸,用砂纸,一点点地打磨着那些木头,准备好锤头、钢锯、各种钉子、油漆……放了学的我,迫不及待地往家里跑,蹲在一边,看着爸爸在木屑中忙乎。 ⑬天,静静的;阳光,亮亮的。院子里似乎有了道道金光。两天的时间,掰着手指过。 ⑭小小的书架成了! ⑮爸爸问我,喜欢什么颜色。我想啊,想,就调成黄色吧。爸爸涂漆,一遍又一遍,慢慢地,小小书架成了土黄色,是秋天叶子成熟的颜色。 ⑯风来,漆干。抱起书架,放到桌子的一角,把书一本本放进去。那欢喜,宛如莲花的一瓣,在心里,一点点绽开。放满书的架子,是一株亭亭玉立的稻子,安静、饱满。见到它,如见到久违的老友。 ⑰日子深一脚浅一脚地过,它在身边,不离不弃,不恼不怒。经历各种漂泊,它伴着我,慢慢换了容颜。 ⑱家里也已拥有大大的书架,开阔大气。而它早已泛起了油渍的光,笨拙而苍老。即便如此,它亦端端正正地立在我的桌前,是我的长者,沉默不语,凝视着我,撑起我的腰身。 ⑲如果有一天,要我选择少年重来,陪伴我的,依然是少年书架。 23.本文围绕“书架”写了哪几件事? 请概括填空。(4分) ①( )一“我”用字典做了一个“小书架”一②( )一书架伴“我”一同成长。 24.品读第⑦段画线句,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妈妈的心理。(4分) 妈妈嘴角漾起一份笑意,眼里还有一抹难以名状的光泽。 25.在第 段作者称书架为“久违的老友”.第段中又称之为我的长者”,为什么?请结合全文分析。(4分) 26.文中少年书架伴“我”成长,陪伴你成长的物品是什么,它如何路伴你成长?请具体谈谈。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