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02-11 发布 |
- 37.5 KB |
- 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圆的周长 北京版 (2)
基本信息 课题 六年级数学上册北京版《圆的周长》 作者及工作单位 教材分析 这部分知识是在学生学习了正方形周长,长方形周长和圆的性质等基础上教学的。本节课内容是这个单元的第四节课,主要属于应用教学,需要学生熟练地掌握公式,灵活应用。 学情分析 小学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分析概括能力,并且已掌握了比例的意义等知识基础,所以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学习能力,我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张扬学生的个性,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能够理解影响圆周长大小的因素,能够灵活运用圆的周长计算公式。 2、过程方法目标:学会根据线索演绎推导的方法,提高联系生活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目标:认识到数学推导的严谨性,合作完成的必要性。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圆周率的由来和理解概念。 难点:圆周长的计算公式的推导。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一、迁移导入 1.让学生来描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大小 2.通过图形引发学生思考: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与什么因素有关,具体有什么关系。并让学生上黑板书写。 3.通过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由来,引导出圆的周长将怎么得出。 1、用红色粉笔描出各图形周长。 2、学生回答出与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变长有关,并上黑板写出周长的公式 数学课堂要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本环节旨在回顾、判断中唤醒学生对旧知的回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 二、自主探究 1.让学生自己总结出圆周长的概念。 2.教师引导思考概念错误之处。 3.学生完善自己的说法。 4.教师提出要求:学生自行设计方法测出圆周长。 5.通过小组合作得到测量周长的方法。 6.让小组来展示自己的方法教师点评。 7.评价鼓励优秀小组。 8.教师引导提问:是不是生活中所有的圆都能够用测量的方法得到周长? 9.教师引导提问:圆的周长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10.教师组织实验测出圆的直径,周长,周长与直径的比值。 11.教师讲授实验误差导致比值的数据不一样,讲授圆周率的由来,教师根据圆周率结论引发学生思考:圆的周长怎么计算。 12.教师讲授实验误差导致比值的数据不一样,教师讲授圆周率的由来,教师根据圆周率结论引发学生思考:圆的周长怎么计算 1.通过小组合作得到测量周长的方法。 2.让小组来展示自己的方法教师点评。 3.学生小组进行讨论,研究。 4.各小组自述自己的想法,教师总结出有些圆需要通过计算得出周长。 5.各小组合作测量出自己圆的周长和直径,并计算出周长与直径的比值。 6.学生小组讨论,交流意见 学生交流讨论 7.学生展示想法,教师总结出半径计算出圆周长的公式。 课堂的主体是学生,而自主的学习环境则能很好地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适当的问题的引领会助推这一目标的实现。 自主思考是提高合作交流效率的前提,在小组交流、质疑辨别、练习巩固中,把接受性学习与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很好地进行统一。既有利于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又能有效展示、发展学生的思维过程、能力。 三、交流质疑 1、在本节课的学习中,你有什么新收获? 2、练习一:已知圆的半径怎么计算圆的周长。练习二:已知圆的直径怎么计算圆的周长 1、同桌说说各自在本节课中的收获,在指名说。 3、小组合作讨论解题方法,在指名汇报。 通过分层练习,巩固对圆基本性质的掌握,体验圆计算公式应用价值,促进所有学生都能在动静结合的练习过程中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同时渗透假设、验证、有序思考的解题策略和方法,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和优化策略,感受“一一对应”和“变与不变”的数学思想。 板书设计 圆的周长 C除以d =圆周率(3.1415926…) 编号 直径 周长 周长与直径的比值 圆2 圆3 圆4 圆5 C=d乘以r C=d乘以2r 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设计 小学生数学课堂行为习惯评价表 评价内容 评价细则 评价等级 A B C 课上听讲 注意力集中,能认真听老师的点拨、指导,认真倾听同学的发言 善于质疑 能积极主动地探究知识,养成积极思考的习惯 自主学习 能运用一些自学方法进行自主学习,并标注出学习收获和疑难之处 积极表达 能积极举手发言,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发表不同的见解 合作学习 积极参与合作学习,发表自己的观点,倾听同伴的发言,并尊重他人的想法 解题习惯 仔细审题,认真计算,并能主动进行检验 综合等级 等级 注:“A”为优秀,“B”为良好,“C”为需努力。 教学反思 本节课,在上课之前我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入手,方便快捷,为新课做好准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使学生在探索中学习。然后在教学比例的基本性质时,我让学生看书自学,再小组交流,这样符合“新课标”的要求,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本节课的学习方式是多样的,有自主探索、小组交流、师生交流、同位交流、多方验证。另外,为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我采用了自主观察与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式,而且整节课的设计,总体感觉还是比较适合学生的思维发展的,在结构上,我也注重了前后呼应,使整堂课也显得比较紧凑。 但是上完课之后,我发现还存在很多问题。 1、教师激励性的语言还欠缺,还不能用多种语言来激励学生。如果感情更深些,更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能更好的参与学习。 2、面对一些即时生成的课程资源,我还不能及时抓彩,把这些有效的教学资源开发、放大,让它临场闪光,从而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的知识活起来,让“静”的课堂动起来,变单纯的“传递”与“接受”为积极主动的“发展”与“建构”。 我觉得通过这一节课我学到了好多,作为一名完全按照的意愿去设计课程,要考虑到学生。作为一名教师,在今后的日子里,还要好好努力,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法。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