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语文课件PPT-21登上地球之巅鲁教版(五四制)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六年级下册语文课件PPT-21登上地球之巅鲁教版(五四制)

第21课第四单元 我们刚刚听完歌曲《珠穆朗玛》,珠穆朗玛峰又被称为地球之巅,可是再高的山峰也阻挡不了勇士们攀登的步伐。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课文《登上地球之巅》。导入新课 郭超人(1934~2000),高级记者,195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新闻专业。先后任新华社西藏分社、陕西分社、四川分社记者、副社长,新华社秘书长、副社长。1992年11月起任新华社社长。50年代曾采写大量新闻报道揭露西藏农奴制的黑暗,60年代随中l国登山队完成攀登珠峰和希夏邦马峰的报道,70年代采写的《驯水记》歌颂了中国人民与大自然作斗争的伟大业绩。已出版的新闻作品有《向顶峰冲刺》《西藏十年间》《万里神州驯水记》《时代的回声》等。新课学习 世界第一峰——珠穆朗玛峰简介:喜马拉雅山脉位于中国西藏同尼泊尔、印度等国边境,绵延长达2400多公里,主脉海拔平均超过6000米,是世界上最雄伟的山脉。“喜马拉雅”在藏语中就是“冰雪之乡”的意思。这里终年冰雪覆盖,其中最为高耸的则是位于中国和尼泊尔边界上的珠峰,高达8848.13米,是世界最高峰。新课学习 珠峰地理环境独特,峰顶的最低气温常年在零下三四十摄氏度。山上一些地方常年积雪不化,冰川、冰坡、冰塔林到处可见。峰顶空气稀薄,空气的含氧量只有东部平原地区的四分之一,经常刮七八级大风。十二级大风也不少见。珠峰具有重大的科学研究价值。从60年代起,中国科学工作者对珠峰地区进行了全面考察,在古生物、自然地理、高山气候以及现代冰川、地貌等多方面,都获得了丰富而有价值的资料。新课学习 尖锥缭绕镶埃非勒士砭骨履践滞留(jiānzhuī)(liáorào)(xiāng)(āifēilèshì)(biāngǔ)(lǚjiàn)(zhìliú)读准下列各字新课学习 初读课文理清四名登山队员突击主峰的经过。1)登山队出发;2)运用人梯战术突击第二台阶;3)留下刘连满,三人继续登顶;4)三人无氧攀登,登顶成功。新课学习 崎岖嗡嗡窒息苍茫朦胧轮廓匍匐(qíqū)(wēngwēng)(zhìxī)(cāngmáng)(ménglóng)(lúnkuò)(púfú)新课学习 屈银华王富洲贡布认识三位英雄新课学习 思考:1.登上地球之巅的旅途充满了艰辛与坎坷,你能从文中找出四位队员突击顶峰遇到的困难吗?请运用以下句式。(困难)阻碍了勇士们前进的脚步,我是从文中(根据课文内容)发现的。((1)山路险峻(2)天气严寒(3)缺乏氧气(4)身体虚弱(5)黑夜登山(6)高山反应)新课学习 2.登山英雄为何能战胜这些困难,取得最终的胜利?你是怎样看的?(坚韧的毅力、团结合作和勇于牺牲的精神。)新课学习 围绕以下问题,请学生精读课文:(1)文中刘连满的形象令人感动、难忘。在登顶活动中他的哪些行动给你留下深刻印象?从中表现出怎样的优秀品质?(2)文中第12语段引用扬赫斯班在《埃非勒士峰探险记》中的那段话的作用是什么?是否有些离题 (3)文中优美的写景语句无疑是文笔精华,请找出这些语句,并说说它们的作用。新课学习 新课学习 新课学习 新课学习 中国首登珠峰成功的(右起)王富洲、贡布(藏)和屈银华自1960年5月25日中国藏族登山队员贡布和汉族队友王富洲、屈银华把五星红旗插上了珠穆朗玛峰,创造了人类首次从北侧山脊登上地球之巅的伟大壮举后,截至2003年5月的43年间,中国健儿已经14次登临“地球之巅”,先后共有61人次把的足迹留在地球之巅。新课学习 “无限风光在险峰”,正是因为有了英雄们的挑战地球之巅的壮举,珠峰,一个令万千人顶礼膜拜的圣地,一个令旅游者心驰神往的盛境,才向世人展示了她的神秘与伟岸。重温往事,我们更有理由相信人类征服自然的脚步走得更稳健、更远。让我们学习登山队员不怕艰险、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和集体协作精神,激发探索自然奥秘的壮志豪情,培养敢于探险的勇气。最后送给大家一句话: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总结结论 颁奖词:你甘为人梯,用颤抖的双腿承载起同伴登顶的梦想,你心系队友,宁愿忍受窒息的痛苦,生死关头,毅然将氧气筒放回,留给同伴生的希望。你写下寥寥数语的短信,却饱含着你拳拳的爱国之心。你虽痛失登上地球之巅的荣光,却感动了天地,无愧于祖国!登山英雄刘连满,好样的!课堂练习 四位队员登山的壮举震憾了我们,也感动了中国,你能为英雄们写一段颁奖词来抒发对他们的赞颂之情吗? 四位队员登山的壮举震憾了我们,也感动了中国,你能为英雄们写一段颁奖词来抒发对他们的赞颂之情吗?课堂练习 1.假如你成功地登上珠穆朗玛峰,站在珠穆朗玛峰项上,你会有哪些话要说的呢?2.课外阅读其他登山探险家的故事。作业布置 登上地球之巅1.5月24日9时30分4名队员向380米高度冲击。2.登山队员征服“第二台阶”。不怕艰险。3.刘连满把氧气留给队友。勇往直前4.登上顶峰,完成壮举。团结协作板书设计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