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04-11 发布 |
- 37.5 KB |
- 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4藏戏 部编版
4* 藏 戏本文介绍了藏戏的形成及艺术特色,围绕藏戏的主要特点,从藏戏的起源、面具、舞台形式、演出方式等方面进行介绍,让读者对藏戏有基本认识和了解,同时感受到藏戏所折射出的民族风情和地域文化特色,以及所蕴含的艺术魅力。课文采取“总—分—总”的结构形式。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以连续的三个问句开篇,点出藏戏的三个主要特点——“戴着面具演出”“演出时没有舞台”“一部戏可以演出三五天”,总领全文,激起了读者的好奇,引出了下文。第二部分(第4~17自然段),详细介绍藏戏的由来及其主要特点。第4~7自然段,写藏戏的“开山鼻祖”唐东杰布开创藏戏的传奇故事。第8~17自然段,从唐东杰布的传说写到他的面具,引出对藏戏面具特点的介绍;进而点明藏戏舞台简单、剧情靠说唱来描述等特点,探讨面具在藏戏中的重要作用;接着介绍藏戏演出形态方面的特点——情节可以任意拖延,唱腔、舞台动作可以随意发挥,可以再三重复,时间可以拖至三五天等,这也折射出了地域文化特色。第三部分(第18自然段),用一句话总结全文,点明藏戏这一戏剧艺术靠“师传身授”的方式传承和发展。课文脉络清楚,描述有详有略,将藏戏独特的艺术魅力清晰地展现出来。前三段,三个连续的问句是对藏戏特点的总体提示;中间的主体部分,围绕藏戏的特点,从不同的方面详细展开介绍,同时也是对前面三个问题的回答,自然呼应。在从不同方面进行具体介绍时,作者也并未面面俱到,而是抓住特色最鲜明之处进行描绘。比如,对于藏戏中的面具,作者主要介绍了面具中不同颜色的象征意义,并从藏戏的演出舞台、演出方式等,探究面具得以长久保留的原因。主体部分叙述完之后,用一句话作结。读者带着疑问开始阅读,随着内容的有序推进,心中疑问逐渐消除,既获得了知识,又感受到藏戏中所蕴含的独特的魅力。教学目标1.通过默读课文,了解藏戏的形成及特色,探究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写的。2.通过相关资料,感受藏戏这一独特的艺术样式,体会传统戏剧艺术独特的魅力和丰富的文化内涵。3.通过品味文章的语言,了解文章的表达方式及语言特点,学习文章准确的说明和生动形象的描述,积累语言。重点难点教学重点 了解藏戏的形成及特色,探究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写的。教学难点1.感受藏戏这一独特的艺术样式,体会传统戏剧艺术独特的魅力和丰富的文化内涵。2.了解文章的表达方式及语言特点,学习文章准确的说明和生动形象的描述,积累语言。教学策略1.字词教学字音方面,强调“僵、噬、琼、妃、獠、敦、钹、绎”等字的读音,注意“僵、琼”是后鼻音,“噬”是翘舌音,“獠”是边音。词语理解方面,让学生借助工具书和联系上下文,理解“鼻祖、身无分文、演绎、随心所欲”等词语的意思。2.阅读理解可以借助学习提示,引导学生通过自主阅读,了解藏戏的特色以及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写的。考虑到学生对戏曲文化和地域文化的认知有限,教师可通过文字、图片、视频等资料帮助学生对藏戏有一些直观的了解,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把握主要内容,理清脉络,了解特色。教学时,让学生结合学习提示,带着问题默读课文,通过自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明确课文主要介绍了藏戏这一独具特色的艺术样式。教师可以提出默读要求,如,画出具体介绍藏戏特色的语句,并用自己的话进行概括。在读后的交流中,可以先让学生说说藏戏的特色,再结合课文内容,说说藏戏的哪些特色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在了解了藏戏主要特色的基础上,可以提示学生用不同的形式,如小标题、批注,把握全文的脉络,理解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将藏戏的特点介绍清楚的。课文第4~7自然段介绍的是藏戏的起源,学生概括这一部分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读每一个自然段,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每一段的主要意思,再连贯起来,讲讲关于藏戏的传奇故事。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讲述藏戏的形成过程即可,对藏戏的开山鼻祖唐东杰布的个人形象和精神品质不作过多、过深的挖掘。学生汇报面具、舞台形式、演出方式、演出形态等方面内容时,教师可以同步补充和藏戏相关的图片或视频等资料,帮助学生理解。学生汇报中遇到一些难懂的词语,教师可随机释疑,但应注意不要深度讲解。最后,回归课文整体,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为什么选择这些方面介绍藏戏?在介绍的过程中,以哪方面的内容为主?在交流讨论中,引导学生体会:课文选取的这几方面内容最具代表性,更能突显藏戏特色。3.拓展积累,表达交流课文学完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了解当地有什么剧种,主要特色是什么,丰富学生对中国传统戏曲的认识,感受传统戏曲的魅力。还可以让感兴趣的学生课下通过查找资料、请教家长等方式,了解当地的地方戏,并在课堂上给同学们介绍这种地方戏的特点。 课前准备1.学生按照阅读提示熟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弄清课文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藏戏。2.教师搜集关于藏戏的图片、音乐及文字资料;搜集学生感兴趣的其他剧种的资料;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板块一 谈话导入,激发兴趣1.谈话激趣:通过前面课文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不同地方过传统节日的习俗。其实,不同地方还有独具特色的艺术样式呢!同学们能说说你知道的艺术样式吗?(学生发言,教师课件相机出示相关图片,如黄梅戏、花鼓戏、川剧变脸、秦腔、安塞腰鼓)2.导入:今天,我们一起去了解藏族的传统剧种——藏戏。3.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板块二 明确任务,自主阅读1.阅读课前导语,明确自读要求。(1)了解藏戏有什么特色。(2)明确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写藏戏的。2.教师检查预习情况,用多媒体课件出示重要词语,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脱缰 吞噬 哄堂大笑 响彻开山鼻祖 王妃 獠牙 敦厚 一钹板块三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默读课文,注意默读速度。边读边画出文中不懂的词语,利用工具书或者联系上下文理解其意思。2.同桌相互交流自己不懂的词语。3.速读课文,思考: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藏戏的?学生读后交流、梳理。教师总结:作者是从藏戏的形成和藏戏的艺术特色两个方面来讲的。4.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中哪些自然段讲了藏戏的形成?哪些自然段介绍了藏戏的艺术特色?指名汇报。教师相机指导:第4~7自然段讲藏戏的形成,第8~17自然段讲藏戏的艺术特色。 板块四 深入阅读,了解特色1.学习第1~3自然段,初步了解藏戏的特点。句段: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是戴着面具演出的呢?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在演出时是没有舞台的呢?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一部戏可以演出三五天还没有结束的呢?师:自由读第1~3自然段,说说你读出了什么。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归纳总结:藏戏有三个突出特点——戴着面具演出、没有舞台、演出三五天不结束。2.学习第4~7自然段,了解藏戏的形成。(1)学生自由读第4~7自然段,概括藏戏是怎样形成的。教师指名说藏戏的形成过程,其他同学认真听,听后提出需要补充的内容。(2)引导学生思考唐东杰布的传奇故事有哪些神奇色彩。学生交流,相互分享。教师归纳总结:①以弱抗强的传奇:平凡的年轻人→凶险的自然。结合“数不清的牛皮船被掀翻在野马脱缰般的激流中,许多涉水过江的百姓被咆哮的江水吞噬”一句,从“脱缰、咆哮、吞噬”等词语来体会雅鲁藏布江的凶险。一个年轻人想为百姓造福,要与天抗争,这是无比勇敢的举动。②创造奇迹的传奇:一无所有→58座铁索桥。七兄妹组成的藏戏班子,以艺术和善良感召人们,大家由哄笑到献出人力、物力、财力,在江上建了58座铁索桥,从中可以体会到齐心协力的不屈精神。③艺术的传奇:平凡的年轻人→开山鼻祖。(3)引导学生结合例句理解“年轻、年青”这组同音词。“年轻、年青”这两个词读音相同,都有年纪小的意思。区别在于:“年轻”指年纪不大(多指十几岁至二十几岁),强调相对来说年龄处于较小的状态,如:这个年轻人处世很稳重。“年青”指处在青少年时期,强调绝对年龄正是青年时代,如:你正年青,应当把精力放到学习和工作上。在指十五岁到三十岁左右的人时,两者都可以用;但指四十岁或五十岁以上的人时,就只能用“年轻”。3.学习第8~17自然段,具体了解藏戏的特点。(1)戴着面具演出。①默读第8~14自然段,了解藏戏中面具的特点。(提示:身份相同的人物所戴的面具,其颜色和形状基本相同)②结合具体的面具,说一说每种颜色分别象征着什么。引导学生画出关键词“威严”“柔顺”“两面三刀”“压抑和恐怖”“朴实敦厚”体会。(2)藏戏演出没有舞台。自由读第15、16自然段,引导学生结合“不要……不要……不要……只要……”的句式, 体会藏戏的一个重要特征——以雪山江河、草原大地这些广阔的大自然为背景,道具更是简陋到了极点。(3)一部戏要演三五天。默读第17自然段,说说藏戏中一部戏要演三五天的原因。引导学生抓关键句“西藏地广人稀”“生活节奏比较缓慢”归纳出“地理环境、生活状况影响”。板块五 品味语言,体会写法1.课件出示第1~3自然段。(1)把这些反问句改成陈述句,说说反问句和陈述句哪个好,为什么。(2)教师相机复习反问句改陈述句的方法:肯定词改为否定词,或将否定词改为肯定词;反问语气词去掉;句末疑问助词去掉,问号改为句号。反问句的表达效果:反问句比一般的陈述句语气更强,更能引起人们的思考。(3)讲解这三个反问句的表达效果。师:文中第1~3自然段用连续三个排比式的反问句,先声夺人,强调藏戏戴着面具演出、没有舞台和演出时间长三方面的突出特点。同时,也为本文将着力描述的面具的颜色、形状及作用埋下伏笔。2.感受藏戏的特点和与其相呼应的详略得当的表达方式。引导学生找到和开头三个反问句相对应的描写内容。“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是戴着面具演出的呢?”——第8~14自然段。“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在演出时是没有舞台的呢?”——第15、16自然段。“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一部戏可以演出三五天还没有结束的呢?”——第17自然段。3.本文从藏戏的形成和特色两方面来写,详细写了哪一部分?(提示:详写藏戏的特色,这是本文的写作重点)4.引导学生从内容、表达顺序、表达方法、语言风格等方面比较本文与《北京的春节》的不同。从内容上看,《北京的春节》介绍的是节日风俗,而本文侧重介绍了藏戏的形成和艺术特色。从表达顺序上看,《北京的春节》以时间为序,而本文以事物的不同方面为序。 从表达方法上看,《北京的春节》运用了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等方法;而本文主要采用排比、反问、夸张等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说明藏戏的特点。从语言风格上看,《北京的春节》语言自然、平实、准确、精练,京味浓郁,耐人寻味,而本文的语言丰富多彩,生动传神,颇具文学色彩。板块六 课文总结,拓展延伸1.出示本课结构图示,帮助学生回顾本课内容。 藏戏2.总结:课文以生动传神的语言,具体描写了有着悠久历史的藏戏的形成过程及其鲜明的特色,表现了藏戏浓郁、鲜明的民族特点和不可抗拒的艺术魅力,赞美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3.拓展:播放几个其他地方戏剧的录像片段,之后,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种戏剧与藏戏的不同之处。练习设计完成《教材1+1·优化创新精练》对应训练。1.多种方法品读课文,了解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先引领学生品读课文,感悟藏戏的特色,体会传统戏剧艺术独特的魅力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让学生根据藏戏特点,在课文中找出相应的具体描写这三个特点的自然段。再通过默读、引读等多种方法,让学生领略到藏戏的独特魅力,在充分阅读的基础上,轻松理解这部分内容。2.合作探究,深入理解。教学藏戏的形成过程这部分内容时,可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主动去探究课文中蕴含的思想。给学生创造参与和表现的机会,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小组的合作精神,以及师生、学生、文本之间的交互作用。用传奇故事激发学生更多的想象,给学生留下一定的想象空间,从而使学生更深刻地了解藏戏的形成。3.欣赏对比,激发兴趣。在学完这篇课文后,播放一些其他地方戏剧的视频片段,让学生欣赏。之后,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种戏剧与藏戏的不同之处,并交流自己的感受。引导学生在对比中体会藏戏独特的魅力,同时激发学生了解其他地方戏曲的兴趣。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