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04-11 发布 |
- 37.5 KB |
- 3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六年级下册语文课件PPT-十三岁的际遇_鲁教版
古朴的北大西大门南校门 北大简介北京大学创于1898年,初名京师大学堂,是第一所国立综合性大学,也是当时中国的最高教育行政机关。辛亥革命后,于1912年改为现名。作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和“五四”运动的策源地,作为中国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和民主科学思想的发祥地,作为中国共产党最早的活动基地,北京大学为民族的振兴和解放、国家的建设和发展、社会的文明和进步做出了不可代替的贡献,在中国走向现代化的进程中起到了重要的先锋作用。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传统精神和勤奋、严谨、求实、创新的学风在这里生生不息、代代相传。 北大简介1917年,著名教育和民主主义革命家蔡元培出任北京大学校长,他“循思想自由原则、取兼容并包之义“,对北京大学进行了思想解放和学术繁荣,北京大学从此日新月异。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以及鲁迅、胡适等一批杰出人才都曾在北京大学任职或任教。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北京大学与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南迁长沙,共同组成长沙临时大学。1938年初,临时大学迁往昆明,改称国立西南联合大学。西南联大汇聚三校菁华,以刚毅坚卓精神,维系中华教育命脉。抗战胜利后,北京大学返回故园,于1946年10月正式复学。 北大简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全国高校于1952年进行院系调整,北京大学成为一所以文理基础教学和研究为主的综合性大学,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人才。据不完全统计,北京大学的校友和教师有近400位两院院士,中国人文社科界有影响的人士相当多也出自北京大学,并且产生了一批重大研究成果。 北大老照片 湖光塔影 湖光塔影 图书馆 十三岁的际遇初中语文第一册第二单元 粉碎“四人帮”以后,由于经济建设的需要急需大量科技人才,因此在八十年代部分名牌大学,如北京大学等招收品学兼优的有超常自学能力的少年大学生加以培养。田晓菲,1985年在天津13中学读初中时,被北京大学英语系破格录取。本文是她1987年十月,为纪念北京大学建校90周年写的。13岁就进了大学之门,而且是全国一流的高等学府,她怎么看北大呢?她对北大有怎样的感情呢?学习了次文,我们就会有收获。 解题:什么是际遇?请结合实际谈一谈。际遇是一种机遇、时运。 ?1、“际遇”能不能改为“遭遇”?为什么?2、课文题目能否改为《我的大学》或《十三岁的学习生活》?问题探讨 之所以要写这个际遇,因为对于作者的一生来说,是一个里程碑,实在是太重要了,用作者自己的话来说,北大是“自七岁起便结识便热爱的地方”,“正是在北大,我由一个无忧无虑的小女孩,一步一步艰难地走向成熟”,“北大是我的一部分,是一部分的我”,“它流淌在我的血液里”,和我“永远无法分割开来”,简而言之,“我”一切的一切都来自于“十三岁的那次不寻常的际遇”。 当年以神童著称的田晓菲,凭十三岁的年龄走进北大,可谓踌躇满志。面对北大浩瀚的书海,眼前如同展现出蔚蓝无际的天空。成就感鼓舞作者奋发努力,搏击长空;身处北大,“北大精神”即科学、民主、进取、创新的精神又以无穷的魅力感召作者,所以产生了“渴望生活、渴望创造”的激情。代表作《精神的魅力》。 学习目标:学习各部分的内容,理清文章线索,并分别指出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学习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抒发浓厚、真挚的感情。学习叙述、议论、抒情相结合,材料安排精当合理的写法。领会课文表现的“渴望生活、渴望创造、渴望一副轻灵的翅膀”的激情。 给加横线的字注音白驹过隙()蓦然()积攒()絮语()安恬()樯橹()惆怅()徜徉()摒弃()迸溅()穹隆()弹指()撷取()呜咽()犀利()骤然()jū,xìmòzǎnxùtiánqiángchóuchàngbìngbèngqióngtánxiéyèxīzhòuchángyáng 际遇:遭遇。(多指好的)尘缘:尘世间的缘分。迷离:模糊而难以分辨清楚。涉足:指进入某种环境或范围。徜徉():闲游,安闲自在的步行。屏弃():抛弃,扔掉。古朴:朴素而有古代的风格。撷取:摘下,采下。惆怅():伤感,失意。似曾相识:好象曾经认识它。白驹过隙:形容时间过得很快,象小白马在细小的缝隙前跑过一样。白驹:原指骏马后比喻日影。 茫然若失:心中感到空虚,好象失去了什么。绅士风度:指有教养的美好的举止姿态。通幽曲径:通向幽深去处的曲折小路。 思考·讨论第一部分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分别用一个恰当的词来表达作者的感情?主要写了什么?文章以什么为线索?第二部分具体写什么内容?划出北大给予作者感受的词语。第三部分表达了作者对北大的什么感情? 第一部分:时间顺序7岁时的梦想(向往)10岁时的信心(自信)13岁时的际遇(机遇)16岁时的回顾(回忆)对北大的向往与自信 图书馆 图书馆的前身是京师大学堂藏书楼,建于1902年,是我国历史最悠久的国立大学图书馆。目前馆藏文献总量已达450余万册,订有中外报刊7000余种。馆藏中外主要学科文献齐备,语种多样,还有古籍善本、旧报刊、金石拓片等珍贵特藏。图书馆目前的馆舍于1975年落成,总建筑面积25500平方米。近年来,图书馆朝着现代化方向迅速迈进。目前可利用Internet国际联机检索和光盘检索,为读者提高效率的文献信息服务。图书馆自动化集成系统已在全馆范围内投入使用。“国家教委北京大学文科文献信息中心”的建立,为全校师生和全国高校系统提供了高水平的现代化信息服务。“‘211工程’高等教育文献保障体系管理中心”正在建设中。图书馆新馆于1998年建成后,总面积达到50000平米,阅览座位4000多个,总藏书容量超过600万册,在规模上将成为亚洲高校第一大馆。 2、作者在不到十四岁时被北大录取,两年的北大生活使作者对北大有了深刻而丰富的认识,你能说说北大是如何深刻的影响着作者的成长吗?明确:①、北大的图书(因为是知识的象征)②、北大的人(老师学生)(因为是北大的主体) 影响的因素师长:绅士风度和蔼可亲、平易近人、严谨、诚恳北大的书北大的人沉静,愉悦,安详渴望学生:专注而入迷,敏感,纯洁、犀利、机智、生机勃勃 北大的书最初的感觉后来的感情对学校评价个人成长北大的人学生师长对学校评价个人成长肖像品质个人誓言“苍白无力”,心中感到“近乎绝望”开始“进行探寻”,逐渐变得“沉静、愉悦、安详”“真理之光”为学生打开神奇之窗,展示新世界四个“开始”,三个“渴望”“专注而入迷”“高声争论”“绅士风度”“谈笑风生”“敏感”“纯洁”“犀利”“机智”“生机勃勃”“和蔼可亲”“平易近人”“严谨治学”“诚恳做人”“一条生命饱满的河流……向那充满希望的未来流淌。”“因浸透了汗水、泪水与欢笑而格外充实” 第二部分:事物:北大的图书馆400多万册震憾、探索渴望生活、创造、翅膀人物:北大的人犀利机智生机勃勃 第三部分:划出表达作者对北大的热爱、思念、作出贡献的心情的句子?热爱思念贡献感激依恋感情 二、我两年学习生活中的感受一、对北大的向往与自信三、抒发对北大的感激之情:渴望飞翔、创造感情线索向往热爱感激依恋(时间顺序)四个年龄阶段读书读人时间线索过去现在未来 本文贯穿全文的线索是“我”的惊奇、喜悦、感动之。文章开头段,写作者在七岁时看到那张“湖光塔影”的照片,心中就悄悄升起一种莫名的惊奇、喜悦和感动之情,这种感情贯穿于文章的始终。其中有才进校门,参观北大图书馆引起的惊奇、感动之情;有走进图书馆时的激动不安和惊喜之情;有对北大的同学、北大的气氛和北大的老师的喜爱、赞赏与感激之情;有在即将离开母校时的无限眷恋、惆怅之情;也有驶向知识海洋深处,为北大增光添彩,让北大为“我”感到自豪的壮志豪情;还有梦幻中暮年归来,再次轻依在“湖光塔影”的胸前的眷眷深情……正是这条感情线索穿起了“我”从七岁到十六岁这段生活的回忆。 思考:找出本文画龙点晴的议论的句子? 拓展延伸:作者为什么多次把自己比喻为“不系之舟?表达作者依偎北大自由行驶的小船热爱北大离开北大新大陆发现 怎么理解:“我不仅为北大感到骄傲,也要让北大为我感到自豪”这句话?两句相辅相成。上句是作者对北大在学术界、思想界、教育界地位的高度肯定,下句则表达了要为北大创造更辉煌的业绩的雄心壮志。参观北大图书馆时,这句誓言“骤然显得苍白无力”,作者“心头涌起一种近乎绝望的感觉”没有自信,觉得渺小两年学习后,作者变得“沉静、愉悦、安详”,并在第三部分中重提誓言。自信北大为她“展示了一个动人的新世界”;因浸透了汗水、泪水与欢笑而格外充实。 北大就是一条生命饱满的河流,它从九十年前的源头出发,向那充满希望的未来流淌。不管两岸风景变换,河上却始终有着渴望渡向美丽彼岸的船客,也有着代代相传的辛勤的舵手与船工。”这句话中“船客”、“舵手与船工”、“两岸风景变换”各指什幺?为什幺是从“九十年前的源头”出发?——比喻各指求知的学子,执教的教师,世事的变迁。北大建校于90年前。 主题作者回顾了自己与北大的渊源,特别是在北大两年学习生活与生活的感受,表达了作者热爱北、感激北大以及为了北大而必将离开北大的复杂感情和渴望自由飞翔、渴望创造的精神。 本文作者是个早慧型的人才。她13岁就上大学,16岁就写下了这样一篇情感饱满、思想丰富、文采动人的好文章。我们应该从她的成才故事中吸取一点什么呢?明确:我们虽然难以跟她比肩,但我们从她的成才故事中吸取到的最宝贵的东西就是自信,执著,大量地阅读、思索,渴望创造等等。希望大家能学习作者的这些精神,在生活和学习中不断地提高自己,使自己早日成为有思想、有觉悟、有知识、有智慧的人才。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