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微小世界第2课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教学资料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微小世界第2课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教学资料

第2课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一)背景和目标昆虫世界是一个奇妙的世界,昆虫的种类和数量繁多,生活范围广,有着不同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因此有许多丰富的可供观察的内容。但许多昆虫个体较小,仅用肉眼人们无法看清它们的身体构造,也不便于观察它们的活动和生活习性。本课将引领学生用放大镜探索奇妙的昆虫世界。学生对昆虫有着浓厚的兴趣,观察昆虫对许多学生来说本来就是一个乐此不疲的活动。在三年级上册的动物单元他们对昆虫已有一些接触,但远远不能满足探索的好奇心。现在用放大镜进一步观察昆虫世界,一方面可以满足学生的需求,另一方面可以使学生体会到用观察工具的重要性。科学概念.使用工具能够观察到许多用肉眼观察不到的细节。过程与方法.使用放大镜观察昆虫身体结构的细部和活动。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使用工具观察扩大了人们的视野,可以观察到更细小的物体和更遥远的物体。.发展使用放大镜观察昆虫的兴趣。(二)教学准备学生分组观察器材:昆虫或昆虫器官标本、放大镜。教师演示器材:有关昆虫形态构造和生活习性的多媒体课件。(三)教科书说明本课对昆虫观察的活动,是从昆虫的身体构造到昆虫的生活习性,由易到难,由静到动。昆虫生活习性的观察活动要延伸到课外。教科书共两页,内容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奇特的身体构造”;第二部分是“蚜虫和它的天敌一草岭”。教科书首段提出本课的观察活动任务,并了解学生已有的昆虫知识。第一部分:奇特的身体构造这部分的活动主要激发学生用放大镜探索昆虫世界的兴趣。观察的内容有:蝴蝶的翅、蝇的眼、蟋蟀的耳、昆虫的触角等。这些器官能反映昆虫的主要特征,也是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当然观察内容不限于昆虫的这几方面,这里只是打开学生的思路,引领学生进人昆虫世界,教师完全可以根据学生的需要和学校的条件自己确定观察的内容。观察主要在课堂上进行,为此教师在课前要准备足够的昆虫标本,供分组观察用。教科书第5页右上是蝇的复眼的照片。昆虫的眼睛分单眼和复眼,复眼在头部上方的两侧。在放大镜下观察,可以看到复眼由许多小眼组成,每只小眼都是六角形的。不同的昆虫其复眼中的小眼的数日不同,例如有一种蚂蚁的工蚁只有1个小眼;蝴蝶有1.2万一1.7万个小眼;蜻蜓则有1万一28万个小眼;家蝇有4千个小眼。小眼的构造很精巧,它有一个如凸透镜一样的集光装置,叫角膜镜,就是小眼表面的六角形凸镜,下面连着圆锥形的晶体,在这些集光器下面连接着视觉神经。每只小眼睛只能看到物体的一部分,整个眼睛看物体就像一个拼凑物。昆虫的复眼虽然由许多小眼组成,但它们的视力远不如人类的好,蜻蜓可以看到1米一2米,苍蝇只能看到40毫米一70毫米。可是,昆虫对于移动物体的反应却十分敏感,当一个物体突然出现时,蜜蜂只要0.0l秒就能做出反应。捕食性昆虫对移动物体反应能力更加迅速敏捷。3 教科书左面是蟋蟀长在足内侧的耳朵。昆虫的耳朵不像人类的耳朵,它有各种各样的外形,在身体上的位置也不固定。如蝉的耳朵长在腹部第二节附近;夜蛾的耳朵长在胸、腹部之间凹处;雄蚊和蚂蚁的听觉毛长在触角上;嶂螂的听觉毛长在尾须上。蟋蟀是大家所喜爱的昆虫,可以发出优美动听的鸣叫。它们用来听音的耳朵长在前足胫节上,是一个膜状构造,称为鼓膜听器。蟋蟀的听器外形为卵圆形或缝隙状,鼓膜里有100^-300个感觉细胞,可以很快接受到同种发出的召唤、求爱、交尾、攻击、报警等声音信号,从而做出回答。据测定,蟋蟀的足听器感知范围为700赫兹^-5000赫兹,但它们实际能够感受到的音波范围要比测试范围广得多。第5页右中是学生画的几种不同昆虫的触角。昆虫的头部都有一对触角,昆虫的触角像“天线”,能感触物体,嗅到气味,还能平衡身体。不同种类的昆虫,“天线”的形态也各不相同:蟋蟀、蝗虫的触角呈丝状;蚂蚁的触角是膝状;蝴蝶的触角是棒状;雄蛾的触角是羽毛状;天牛的触角是鞭状。昆虫的触角就像电视机上的天线,可左右上下不停地摆动,以接受来自不同方位的气味。家蚕雄蛾的一根触角上约有1.6万个毛状感觉器,它们接受气味的能力非同小可。雄蛾可感受到500米以外雌蛾释放出来的气味。一种天蛾能感受到几里以外同种异性的气味。触角的形状和着生的位置是鉴别昆虫种类的重要特征。第5页右下是放大镜下蝴蝶翅的照片。蝴蝶的翅本来和蜻蜓、蝉的翅膀一样,是膜质、透明和无色的,但它们的翅面上密密地覆盖着一层粉末。如果我们用手摸一下这种翅,手上就会粘上粉末,而翅上就会显出透明的一块。这些粉末在放大镜下观察,是些像鱼鳞似的小东西,昆虫学上称之为鳞片。每个美丽的鳞片都有一个小柄,像鱼鳞似地镶嵌在翅蜡上的鳞片窝里。每个鳞片有几十条到1000多条脊纹,它们具有很好的折光性能。脊纹上有许多并行的薄片,像书页一样叠合在一起。这些脊纹在光照下闪烁出美丽的光芒。第二部分:蚜虫和它的天敌一草岭这部分内容主要是激发学生进一步观察昆虫,从观察静止的昆虫标本过渡到观察活着的昆虫的生活习性,难度有所增加。第6页上“蚜虫和它的天敌一草岭”是对蚜虫和草岭进行比较深人的跟踪观察。观察者从蚜虫和其天敌草岭的肢体、进食、伪装等几方面,以及它们的关系,作了比较细致的观察和生动具体的记录、描述。蚜虫是一种常见的危害性很大的害虫,其身体很小,要用放大镜才能看清它的身体的大致外形。它们常聚集在植物的嫩茎上吸食植物的汁液。6页右上是一只雌性蚜虫正在生小蚜虫,蚜虫可以不用雌雄交配而由雌虫直接生小蚜虫,这种繁殖方式叫孤雌生殖。蚜虫的天敌一草岭,是一种非常美丽的昆虫。教科书中之所以选草岭,是因为草岭是一种重要的蚜虫天敌,比较普遍,其生活习性也有很多奇特的地方。因为我们平时没有注意它,所以对它不太熟悉。其实只要在蚜虫多的植物附近注意观察,是经常可以看到草岭的。草岭是完全变态的昆虫,成虫的头顶长着一对又细又长的触角,头的两侧是闪着金色光泽的大眼睛。它的身体多呈嫩绿色,翅膀透明,纵横交错的翅脉形成格状的网络,就像披着轻纱一般美丽。草岭产卵的方式十分奇特,雌草岭常把卵产在蚜虫密集的植物叶片反面。产卵时先从尾部拉出一根丝,然后在丝的顶端产一椭圆形卵,往往是一簇簇卵产在一起。在蚜虫多的地方,还能找到草岭的幼虫。草岭的成虫和幼虫都能捕食蚜虫以及其他危害农作物的小虫,尤其是幼虫十分擅长捕食蚜虫,素有“蚜狮”之称。其口器外形像两把镰刀,左、右的上下Pv分别合成刺吸式构造,能插人蚜虫体内。但这个过程需要在放大镜下观察才能看得清楚。教科书第6页右下是草岭的幼虫正在捕食蚜虫。它把蚜虫的体液吸干后,还会把蚜虫的空壳粘在自己的背上作为伪装,成了披着蚜壳的“狮子”。教科书上的“蚜虫和它的天敌一草岭”仅是一个举例。希望能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并从中受到启发,乐意参与这个活动。能选择1^-2种昆虫在放大镜下进行比较深人3 细致的观察和记录。这里的观察和记录都是一种开放性的活动,对观察结果没有严格的规定。只要学生积极参与了这个活动,经历了活动的过程,活动中认真地观察、记录和总结,就达到了教学的要求。(四)教学建议1.奇特的身体构造。这一部分内容主要是观察昆虫的构造和器官,教学主要在课堂上进行。因此教师事先要准备足够多的昆虫标本供学生观察,可以是身体完整的,也可以根据观察的需要只有某个器官或某个部分的。教师可以在开学初就布置学生在家长或教师的指导下进行采集。也可以把它作为课外兴趣小组的活动内容。采集前要教给学生采集方法和安全事项,尽量不伤害有益昆虫。新课开始,教师可以这样引人:我们曾经观察过蚂蚁、蝗虫、蚕蛾,它们都是昆虫。昆虫是自然界中数量和种类最多的生物。它们有各种各样的形态和生活习性,也有许多特殊的构造和本领,我们知道吗?法布尔是法国著名的昆虫学家,他用整整一生的时间在田野里对昆虫进行观察,发现了许多昆虫有趣的事情。今天我们也来做一个法布尔式的观察家,来探索昆虫世界的秘密。接着分组观察:各组学生轮流观察蝴蝶的翅,蜻蜓或蝗虫的眼睛,昆虫的各种触角、口器等,观察时先用眼睛观察然后再用放大镜观察,边观察边记录。然后大组交流自己的发现,学生可能发现蝴蝶的翅原来是由许多彩色的小鳞片组成的;它们的眼睛原来是由许多小眼睛组成的;昆虫的触角是各种各样的……在大组交流了观察结果后,教师对学生的观察进行小结和评价,适当补充有关的知识,并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昆虫世界的兴趣。2.蚜虫和它的天敌一草岭。教师可以这样激励启发学生进一步探索昆虫世界的秘密:我们前面观察的都是昆虫的标本,如果我们到大自然中去,在它们活蹦乱跳的情况下观察它们,在蔚蓝的天空下、在蝉鸣的歌声中去观察,一定是非常有趣的事,也会发现更多的秘密。然后指导学生阅读教科书上的观察范例一“蚜虫和它的天敌一草岭”。读后让学生谈谈自己的体会,激励学生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探究精神和态度。接着布置新的探究任务一观察某种昆虫的生活习性。让每个小组的学生讨论观察的想法和打算。比如想观察昆虫的哪些方面的问题?怎样观察?并让几个小组在全班交流自己的想法,大家对他们的计划提出问题和建议。教师也可事先拟出一定的小课题,供学生参考、选择。小课题的内容要尽量小,要符合学生的探究水平,并具有可行性。比如:蚂蚁能预报天气吗?嶂螂怎样繁殖?雄蚊和雌蚊的触角有什么不同?蜜蜂怎样采集花粉,等等。虽然这些小课题的答案在一些书刊上都有,但要要求学生自己经过实际观察得出结果,不要摘抄现成答案。最后教师提出观察要求、完成任务的时间、安全及环境保护方面的注意事项。这个观察活动的时间可以较长一些,比如在学期即将结束时,每组学生交出观察结果。对观察结果的评价标准应符合小学生的实际,不能要求太高。只要认真按计划坚持观察,并写出观察结果都应该得到鼓励。3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