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02-10 发布 |
- 37.5 KB |
- 1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六年级上册数学课件-1圆周率的历史
圆周率的历史 轮子是古代的重要发明,由于车轮的普遍应用,人们很容易想到这样一个问题:一个轮子滚一圈可以滚多远?显然轮子越大,滚的越远,那么滚的距离与直径有没有关系呢? Π 的探索之路 几何法时期 阿基米德 刘徽 祖冲之 卡西 鲁道夫 分析法时期 梅钦 弗格森、伦奇 计算机时代 萨拉明 法布里斯 · 贝拉 近藤茂 几何法时期 古希腊数学家阿基米德发现: 当正多边形的边数增加时,它的形状就越来越接近圆。 公元 263 年,中国数学家刘徽 用“割圆术” 计算圆周率,他先从圆内接正六边形,逐次分割一直算到圆内接正 192 边形。后来他发现 3.14 这个数值还是偏小。于是继续割圆到 1536 边形,求出 3072 边形的面积,得到令自己满意的圆周率。 刘 徽 (约公元 225 年 —295 年) 卡西 中世纪晚期阿拉伯数学家、天文学家。主要表现在他所著的 《 算术之钥 》 、 《 圆周论 》 、 《 弦与正弦之书 》 等书之中。 《 圆周论 》 中的圆周率,是由圆内接正四边形算起,依次使边数加倍,准确到小数点后 16 位 , 打破了祖冲之 (429 ~ 500) 保持了近千年的 7 位小数准确的记录。 鲁道夫 · 范 · 科伊伦 ( 1540 年 —1610 年),荷兰数学家。鲁道夫 · 科伊伦把他一生的大部分时间花在计算圆周率上。他运用的是 1800 年前阿基米德所适用的割圆法。他用 2 的六十二次方边形,将圆周率计算到小数点后第 35 位。他对自己的这个成就感到非常自豪,以致这个数被刻在他的墓碑上;直到今天,德国人还常常称这个数为“鲁道夫数”。 分析法时期 由于用正多边形逼近圆,计算量很大,再向前推进,必须在方法上有所突破。 随着数学的不断反战,人类开始摆脱求正多边形的繁难计算,求圆周率的方法也日新月异,开始步入分析法时期。这时候代表人物有梅钦、弗格森和伦奇。 算法的突破: 第一个快速算法由英国数学家梅钦( John Machin )提出, 1706 年梅钦计算 π 值突破 100 位小数大关。 到 1948 年英国的弗格森( D. F. Ferguson )和美国的伦奇共同发表了 π 的 808 位小数值,成为人工计算圆周率值的最高纪录。 计算机时代 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 计算机水平的提高 电子计算机的出现使 π 值计算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1949 年,美国制造的世上首部电脑- ENIAC ( Electronic Jean Guilloud 和 Martin Bouyer 以电脑 CDC 7600 发现了 π 的第一百万个小数位。 1989 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研究人员用克雷- 2 型( Cray-2 )和 IBM - 3090/VF 型巨型电子计算机计算出 π 值小数点后 4.8 亿位数,后又继续算到小数点后 10.1 亿位数。 2010 年 1 月 7 日 —— 法国工程师法布里斯 · 贝拉将圆周率算到小数点后 27000 亿位。 2010 年 8 月 30 日 —— 日本计算机奇才近藤茂利用家用计算机和云计算相结合,计算出圆周率到小数点后 5 万亿位。 2011 年 10 月 16 日,日本长野县饭田市公司职员近藤茂利用家中电脑将圆周率计算到小数点后 10 万亿位,刷新了 2010 年 8 月由他自己创下的 5 万亿位吉尼斯世界纪录。 虽然圆周率的计算还有无限空间,但是我们已经知道它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科学家已经证明只要精确到小数点后 39 位,对天体的计算已经误差只有一个原子大小了,所以再计算下去已经没有了实际意义。但是这条对圆周率的探索之路,却推动了数学的不断发展! 结束语: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