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02-10 发布 |
- 37.5 KB |
- 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第6课《地球在公转吗》教案(教科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第四单元)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科学第四单元 第 6 课 《地球在公转吗》教学设计 教 学 导 航 【教材分析】 《地球在公转吗》在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六课。本单元研究了与人 类关系密切的两种地球运动:公转与自转,将引导学生重演人类对地球运动的探 究过程。本课的学习从科学的角度,让学生深度认识公转,认识历史上证明地球 公转的关键性证据——恒星的周年视察,从而对自己所居住的地球有一个较为全 面的了解,形成科学的自然观。 五年级学生已经知道昼夜现象是由于地球的自转形成的,也知道地球在围绕 太阳公转,但对认识不够深入。在此基础上学生再学习地球公转的知识是教学重 点和难点,内容很抽象,学生缺乏直观形象的体验过程。因此,本节课尽量采用 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把抽象的内容直观化,并让学生在愉快、轻松的氛围中 乐意参与学习,激发学生对课堂的参与性。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目标 1、知道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由西向东围绕太阳公转,公转的周期是 365 天(一年); 2、了解恒星的周年视差的原理。 科学探究目标 1、知道模拟实验在科学探究活动中的作用和意义; 2、在模拟实验中,能和小组同学合作做地球公转的模拟实验,并认真观察, 收集证据,进行记录。 科学态度目标 1、意识到对科学现象的解释需要得到证据的支持和从已知出发进行推理。 2、认识到科学家在获得证据的过程中需付出艰辛的努力,同时也离不开科 学技术的进步。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感受随着科技的变化,人类对宇宙及未来的探索方式更加方便和准确。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 2 / 4 【教学重点】 1、知道地球围绕太阳公转,公转周期为一年。 2、明白地球公转的方向也是由西向东。 【教学难点】 认识恒星的周年视差。 【教学准备】 记录表,两根木杆,一把木尺,小纸条,一个红圆片(太阳),两个蓝色圆 片(星星)。 【课时安排】 1 课时 教 学 过 程 一、直接导入,揭示核心问题 师:我们人类对于地球的探索从来没有间断过。今天让我们课堂上继续来研 究地球运动。我们知道:地球会自转,那么地球在公转吗? 师:什么叫做地球的公转? 师:你可以用什么办法来知道地球在公转? 生回答、交流(否定一些可能性)。 师:那么在我们今天的课堂中可以用怎样的方法来知道地球在公转呢? 二、合作交流,探究科学新知 1.模拟实验 师:我们要寻找的地球公转的证据就隐藏在这满天的繁星中。你知道这些星 星都是什么吗? 师:这些在夜晚天空中看到的满天繁星大多是恒星。(PPT 出示)恒星是一 种自己能够发光发热的天体。由于恒星离我们很远,肉眼看上去好像是不动的。 太阳是距离地球最近的恒星。 师:如果地球真的绕太阳公转(白板演示模拟地球在公转,轨道外有两颗远 近不同的恒星)。当它从轨道 A 点逆时针运动到轨道 B 点时,地球上的人观察天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 3 / 4 空中不同远近的 1 号星和 2 号星时,会看到怎样的现象? 学生讨论 师:接下来让我们做一个模拟实验来研究这种变化。 出示观察的模拟工具。 师:这是两个远近不同的 1 号星和 2 号星。我们还要创造出一个地球公转轨 道。我们就以第一桌的外圈为公转的轨道,并确定 AB 两个位置。太阳就在这轨 道里面。同学们把自己当做地球上的一个观察者。为了方便观察,我在较远处的 2 号星上横着放一把直尺,并且每隔 10 厘米放一个试管夹。 师:当我们运转到 A,B 两点时,仔细观察 1,2 号星的位置,看看 1 号星相 对 2 号星的位置有什么变化,具体变化了多少厘米?观察时在 AB 两点的位置稍 微停留一下。并将观察结果记录在记录表中。 课件出示记录表 师:这个表格有没有不明白的地方?学生提问。 教师指导学生观察,教师在旁指导学生实验。并及时纠正观察时出现的不规 范的地方。 接下来到远一点的地方再次观察一次。重复刚才的观察。(第二次实验要求 学生速度要快) 2.恒星周年视差 学生交流汇报。讨论在模拟活动中发现了什么? 揭示“恒星周年视差”的含义。 师:这样的模拟结果对于证明地球公转有什么启示? 仔细阅读书本 p85 灰色框中的资料。从这段资料告诉了我们什么? 3.星座的移动 PPT 出示北斗七星四季移动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变化。 师问:你发现了什么?他说明了什么? (引出另一个证据:星座的移动。并且揭示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 三、总结与延伸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呢? 【板书设计】 地球在公转吗? 证据 : 恒星周年视差 星座的移动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 4 / 4 地球公转周期:一年 地球公转方向:自西向东 【教学反思】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