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02-10 发布 |
- 37.5 KB |
- 10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9古诗三首精品教案新人教版
《古诗三首》精品教案 教学目标: 1.会认“仞、岳、蓟、涕、裳、襄”6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掌握多音字“裳”。 2.能正确地朗读,背诵并默写古诗。 3.能结合注释和相关资料,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4.结合诗句,想象画面,用自己的话改写。 教学重点: 1.会认“仞、岳、蓟、涕、裳、襄”6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掌握多音字“裳”。 2.能正确地朗读,背诵并默写古诗。 教学难点: 1.能结合注释和相关资料,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2.结合诗句,想象画面,用自己的话改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从军行 一、导入新课 1.展示导入: 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很多首古诗了,你喜欢哪一首呢,为什么?一起来谈一谈吧! 预设: (1)我喜欢《咏柳》,因为贺知章在诗里描绘的春景真是美不胜收!我来背一背吧! (2)我喜欢《村居》,因为高鼎在诗中写的童真童趣令我向往!我也来背一背吧! 2.展示导入:出示句子: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清]林则徐 谈一谈你的理解? 预设: 若用现代语言表达,即“只要有利于国家,哪怕是死,我也要去做;哪能因为害怕灾祸而逃避呢。”此联已成为百余年来广为传颂的名句,也是全诗的思想精华之所在,它表现了林则徐刚正不阿的高尚品德和忠诚无私的爱国情操。 10 3.同学们,一首好诗往往蕴含一种心情,一段历史,让人回味无穷。读懂诗里的历史,便能体会诗里的心情。 4.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从军行》。 (1)你知道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吗? (2)以前我们有没有学过这位诗人的诗词呢? (3)谁能为大家介绍一下诗人王昌龄呢? 预设: 王昌龄,字少伯,汉族,河东晋阳人,又一说京兆长安人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王昌龄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人交往深厚。代表作有《从军行七首》《出塞》《闺怨》等。 二、朗读诗歌,整体感知 1.认真读古诗,解决生字问题,练习划分节奏,初步感知古诗的内容。 2.出示朗读要求: (1)自读古诗,边读边理解诗句意思,不理解的字词查字典。 (2)想一想诗句的意思,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诗句的大意。 3.学习词语: 从军行:乐府曲名,内容多写边塞情况和战士的生活。 玉门关:古关名,故址在今甘肃敦煌西北。 楼兰:西域古国名,这里泛指西域地区的各部族政权。 预设:了解诗中的地名,这样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诗意。 4.小组成员之间互相听一听朗读,分享你的断句成果吧。 讨论主题: (1)怎样可以读通古诗。 (2)你有什么办法可以尽快读懂古诗。 从军行 [唐] 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10 预设: 探究古诗的断句,根据节奏感进行划分标记。 吟诵,抑扬顿挫,要注意重音与停顿韵味,在停顿的地方将韵母的音发得饱满一些,会有更好的诵读效果。 三、感知诗歌,初步体会 1.反复读,将诗读通顺,读流利,读出一定的节奏和韵律。 2.诵读古诗,整体感知。 (1)《从军行》是边塞诗。边塞诗又称出塞诗,是以边疆地区汉族军民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的诗。一般认为,边塞诗初步发展于汉魏六朝时代,隋代开始兴盛,唐即进入发展的黄金时代。 (2)小声自读,边读边理解诗句的意思,和同学分享理解诗意的好方法。 3.同桌探究:理解诗意的好方法有哪些? 预设: (1)借助注释。 (2)联系上下文。 (3)想象画面。 4.小组同学说一说自己对古诗的理解。 四、感知体会 1.“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1)想象一下 “长云”是怎样的情景呢? 预设:满天都是云。 (2)为什么会“暗”雪山呢? 预设:云朵把雪山都遮挡着隐隐的,暗下来了。 (3)你在这样的意境下想到了什么? 预设: 我想到了戍边的战士们艰苦、孤寂的生活。 我觉得他们肯定很思念家乡,思念亲人。 2.“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你在这诗句中体会到什么? (1)“穿金甲”就是把战衣铠甲都磨破了。 (2)预设: 10 我体会到了戍边时间漫长,边塞荒凉。 我体会到了战事频繁,战斗艰苦。 (3)理解“终不还”的意思吗? 预设:誓死不回家。 (4)战士们这样艰苦为什么“终不还”?他们有着怎样的誓言呢? 预设:保卫边疆,这是他们的铮铮誓言。 3.理解这首诗的意思,重点组织语言说一说“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意思。 预设:塞外身经百战磨穿了盔和甲,不打败西部的敌人誓不回还。 五、交流展示 1.了解古诗背后的故事,可以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古诗,体会诗句要传达的情感。听老师分享王昌龄写这首诗前的经历。 预设:当时民族之间战争的态势:唐代西、北方的强敌,一是吐蕃,一是突厥。河西节度使的任务是隔断吐蕃与突厥的交通,一镇兼顾西方、北方两个强敌,主要是防御吐蕃,守 护河西走廊。“青海”地区,正是吐蕃与唐军多次作战的场所;而“玉门关”外,则是突厥的势力范围。诗里描绘了边塞将士在漫长而严酷的战斗生活中誓死杀敌“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坚强意志和决心。 2.结合书上的插图和注释,将你读到的诗中的场景描绘出来,请尝试用一段话描绘这首诗呈现的画面,并随后谈一谈你对诗句的感悟。 六、作业布置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默写古诗,并谈一谈自己的理解。 第二课时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一、导入新课 1.展示导入: 同学们,在我国古诗词的历史长河中,有一位诗人陆游,他是一位爱国、有抱负的诗人,今天就来学习他写的一首古诗吧! 2.走近诗人陆游: 陆游,南宋诗人。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人,他始终坚持抗金,在仕途上不断受到 10 当权派的排斥打击。中年入蜀抗金,军事生活丰富了他的文学内容,作品吐露出万丈光芒,成为杰出诗人。词作量不如诗篇巨大,但和诗同样贯穿了爱国主义精神,“气吞残虏”。 3.对这位诗人你还有哪些了解,对他们的作品有哪些了解,和同学们一起分享诵读吧! 4.开展陆游诗词的接龙,每个小组推荐一名同学,和大家一起进行诵读比赛,专门背诵他的诗词。 预设: (1)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2)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3)僵卧孤村不在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4)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 二、朗读诗歌,整体感知 1.认真读古诗,解决生字问题,初步感知古诗的内容,思考:在这首诗中,作者融入了自己的什么情感? 2.自由古诗: 出示朗读要求: (1)读准字音,注意断句。 (2)画出读不懂的字词。 (3)体会诗中传递的诗人的情感。 3.学习词语: (1)三万里河:指黄河。“三万里”形容很长。 (2)五千仞岳:指华山。“仞”,长度单位。“五千仞”形容很高。 预设:它的意思我理解了,我还可以把它们的样子描绘出来! (3)摩天:碰到天,形容极高。 (4)遗民:指在金统治地区的原宋朝百姓。 (5)胡尘:指金统治地区的风沙,这里借指金政权。 (6)王师:指南宋朝廷的军队。 预设:这些的意思我也理解了,理解这些字词的意思有助于理解诗句。 4.小组成员之间互相听一听朗读,分享你的断句成果吧。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10 [宋] 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 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 南望王师∥又一年。 预设:读古诗语速要慢,把握好停顿和语调,感悟诗句含义。 三、感知诗歌,初步体会 1.诵读题目,理解题目的意思。 预设: (1)秋夜:秋天的夜晚。 (2)将晓:快要天亮的时候。 (3)篱门:竹子或树枝编的门。 一个秋天的晚上,天色将亮,我走出门,感到一阵凉意,心有所感。 2.补充资料: 南宋时期,金兵占领了中原地区。诗人作此诗时,中原地区已沦陷于金人之手六十多年了。此时爱国诗人陆游被罢斥归故乡,在山阴乡下向往着中原地区的大好河山,也惦念着中原地区的人民,盼望宋朝能够尽快收复中原,实现统一。此时虽值初秋,暑威仍厉,天气的闷热和心头的煎沸,使他不能安睡。将晓之际,他步出篱门,心头有感,成此诗。 结合资料,诵读古诗,整体感知诗人诗里表达的情感。 3.读一读感受诗里表达的情感。 出示诗句: 三万里河∥东/入海, 五千仞岳∥上/摩天。 预设: (1)我感受到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自豪感。 (2)你从哪里读出来的? 预设:我从 “五千仞岳”读出来的。我从“三万里河”读出来的。 4.能和同学们聊一聊祖国壮美河山吗? 预设:同学们分享自己的感受。 5.出示诗句: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10 读一读诗句,继续感悟诗人的情感。 预设: (1)遗民为什么流泪呢? 预设:国土被侵占,真是悲愤,真是遗憾,真是失望,真是难过啊! (2)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诗的后两句的意思。 预设:沦陷区的百姓在金人的铁蹄下痛苦呻吟,他们的泪水已经流干了,他们多么想回到祖国的怀抱啊,然而年年盼望王师北伐,年年都注定失望。 (3)你从“又一年”里感受到了什么? (4)一次次的失望。 四、交流展示 1.展示陆游诗句里的爱国情怀。 预设: 示儿 (宋)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宋)陆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 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听雨, 铁马冰河入梦来。 2.把这首诗改写,写成一段200字的小练笔,在写景之中融入自己的情感。 五、学习生字 1.出示会写生字:仞、岳、摩、遗。 2.观察字形,谈一谈你认为怎样就能记住它。说一说它的形近字吧,比一比谁说的最多。 六、作业布置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10 第三课时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一、导入新课 1.班级同学开展诗词诵读比赛,每个小组推荐一名同学,和大家一起进行诵读比赛。 要求: (1)自由选读诗词。 (2)读出诗词的意境和韵味。 2.今天我们再来学习第三首表达爱国情怀的古诗,他就是诗圣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二、朗读诗歌,整体感知 1.认真读古诗,解决生字问题,初步感知古诗的内容。 2.自由古诗 出示朗读要求: (1)读准字音,注意断句。 (2)画出读不懂的字词。 (3)尽量读出自己的味道来。 3.出示生词: (1)蓟北、衣裳、涕泪、襄阳。 (2)进行多音字“裳”的古今异义学习。 衣裳:读音:cháng古义:上衣和下衣。 读音:shāng今义:统指衣服。 (3)学习词语: 剑外:指作者所在的蜀地。 蓟北:泛指唐朝蓟州北部地区,当时是叛军盘踞的地方。 却看:回头看。 妻子:妻子和孩子。 青春:指春天。 4.了解词语的意思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读懂诗词的意思。 三、感知诗歌,初步体会 1.自由朗读古诗,小组合作完成以下学习任务: 10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出节奏和韵味。 (2) 画出读不懂的字词。 (3)试着和同桌说说自己对这首诗的理解。 2.默读诗词,结合书下注释,了解诗词的意思,并在有感受的地方做上批注。 3.猜一猜这首诗的题目是什么意思? 预设: (1)闻:听。 (2)官军:是指王朝的军队。 (3)收:解释为收复。 听到官军收复了河南河北,收复了叛军盘踞之地的喜讯。 4.资料补充: 安史之乱:是中国唐朝发生的一场政治叛乱,是由安禄山与史思明发动的同中央政权争夺权力的战争,也是唐朝由盛到衰的转折点。 5.出示诗句: 剑外忽传收蓟北, 初闻涕泪满衣裳。 预设: (1)“涕泪”是很悲伤的意思吗? 预设:不是,是喜极而泣。 (2)你认为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什么呢? 预设:喜。 (3)为什么“涕泪满衣裳”呢? 预设:因为听到首付消息以后的激动、欣喜。 6.出示颔联: 却看妻子愁何在, 漫卷诗书喜欲狂。 (1)“喜欲狂”是什么意思呢? 预设:欣喜欲狂。是这首诗的“诗眼”。 (2)这句诗中,作者“喜欲狂”表现在哪里? 预设:漫卷诗书。 10 (3)说一说这句诗的意思。 预设:回望妻子和孩子,也是一扫愁云,随手卷起书 ,全家欣喜若狂。 7.出示颈联: 白日放歌须纵酒, 青春作伴好还乡。 (1)“青春”是什么意思呢? 预设:春天的景物。和现在的“青春”有所不同。 (2)这句诗中,作者“喜欲狂”表现在哪里? 预设:放歌和纵酒都是“喜欲狂”的表现。 8.出示尾联: 即从巴峡穿巫峡, 便下襄阳向洛阳。 (1)你从哪些字眼读出了返乡途中的“快”? 预设:“即”“穿”“便”“向”。 (2)小组合作进行研讨,理解诗句的意思,然后派代表展示学习成果 9.读一读诗词里的“快”。 预设: (1)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朝看尽长安花。 (2)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四、学习生字 出示生字:遗、涕、巫 1.小组上讨论怎样把字写好看。打开优教学生字,学习三个生字。 2.试着在本子上写一写。 3.进行组词。 五、作业布置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10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