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语文试题-期末试题1(含答案)部编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五年级上册语文试题-期末试题1(含答案)部编版

2020—2021 学年度第一学期小学期中检测五年级 语文试题卷 (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 90 分钟) 一、我能认真书写 请认真默写《己亥杂诗》 注意: 字据要比行距小; 字的大小基本一致; 两边留白大致相等。 二、选择填空 (一)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读音。 1.步履.(A.lǚ B. lǔ) 2.玲珑剔.透(A.tī B.tì ) 3.水浒.(A.xǔ B.hǔ ) 4.发酵.(A.jiào B.xiào ) 5.书籍.(A.jí B.jiè) 6.栩栩..如生(A.xǔ B.xú) 7.博闻强识.(A.shí B.zhì) 8.直奔.田野(A.bēn B.bèn ) 9.恃.强凌弱(A.shì B.chí) 10.潜.水(A.qián B.qiǎn ) (二)辨别成语的感情色彩,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现在是太平盛世,人们安居乐业。 B.孩子们兴高采烈地庆祝自己的节日。 C.诸葛亮摆出空城计。智退敌兵,真是诡计多端。 D.明星一露面,粉丝们便众星拱月般地围着他。 (三)平时你是怎样找书读的?下面哪一项不是正确选择课外书的方法 ( ) A.从别人推荐的书目中找书读。 等级 B.只要自己感兴趣的都可以读。 C.从感兴趣的作家、作品中找书读。 D.读各种不同题材、体裁的书。 (四)下面四个选项中,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白鹤 照耀 煤碳 允诺 B.杭洲 新郎 稀罕 汛期 C.悠然 铠旋 皎洁 一泻汪洋 D.借鉴 纠正 访问 震天动地 (五)关于《九成宫醴泉铭》,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它是唐代书法家欧阳询的作品。 B.它是一部隶书作品,用笔方正,笔力刚劲。 C.该作品字形竖长,各部分之间穿插巧妙,结构十分严谨。 D.作品整体既平正端庄,又险劲生动。 (六)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似的。 B.毽子越做越讲究,有黑鸡毛、白鸡毛、芦花鸡毛等,各种颜色的毽子满 院子飞。 C.树上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 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 (七)下列对选段内容的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 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战役中,每个人都忙碌着,做着自己的贡献。医护 工作者无暇休息,忍受着巨大的压力奋战在第一线;志愿者不辞辛苦,成为维 护社区安全的前哨;我们作为学生也响应党的号召,讲卫生,早预防;老师叮 嘱我们,千万不能懒惰,要勤洗手,常杀菌,有发热情况早隔离。 A.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战役中,每个人都做着自己的贡献。 B.医护工作者无暇休息,忍受着巨大的压力奋战在第一线。 C.学生要响应党的号召,讲卫生,早预防。 D.老师叮嘱我们,要勤洗手,常杀菌,有发热情况早隔离。 (八)下面语句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 )小溪的一边是果园,春天花香弥漫,蜂飞蝶舞。 ( )田野的尽头,连绵的山峰如大海里起伏的波涛。 ( )溪水是那么清澈明净,水里的小鱼儿快乐的游来游去。 ( )山腰间的公路像一条银灰色的绸带,飘向远方。 ( )一条小溪从我们村子里流过。 ( )小溪的另一边是田野,如今沉甸甸的麦穗正点着头报告丰收的喜悦。 A.(3)(6)(2)(5)(1)(4) B.(2)(5)(3)(6)(1)(4) C.(2)(4)(5)(6)(1)(3) D.(3)(5)(2)(6)(1)(4) 三、看拼音,写词语。 1.他来到远在 biān jiāng ( )过着 xián yì( )生活的 jiù fù ( )家,shù shuō ( )着自己的近况,聆听着他的 jiào huì( )。 2.由于清政府的 shuāi bài( )无能,kě chǐ( ) 的 qīn lüè( )者闯入金碧 huī huáng( ) 的圆明园大肆破坏, 最后火烧圆明园,xiāo huǐ( )罪证。 四、补充下列四字词语,并选择合适的词语完成句子。 一( )半( ) 民不( )( ) 兵( )马( ) ( )( )积虑 ( )( )人和 ( )心( )血 1.旧中国社会动荡, ,新中国 。 2.王老师为教育事业 ,培养出很多杰出人才。 3.妹妹读书 ,囫囵吞枣。 五、按照要求完成句子 1.“触动”在字典上有以下几种解释:①碰;撞②触犯;③因某种刺激而 引起。请用第③种意思写句子。 触动: 2.例:那声音就像一支乐曲优美动听。(仿照例句补充句子。) 图书就像 吸引着我。 3. 仿照例句把画面写具体。 例:院子的中央有一棵桂树。 院子的中央处,是那棵粗粗的桂树,疏疏的枝,疏疏的叶,桂花还没 有开,却有了累累的骨朵儿了。 公园里热闹极了。 4. 照样子,写出下面句子的主要意思。 例:只要我们按下手电筒的开关,立刻会出现一束光柱。光的速度是惊人的, 大约是30万千米每秒,比流星体的速度要快几千倍! (光的速度比流星体还快。) 这棵榕树,枝干的树目不可计数;枝上又生根,许多根垂到地上,伸进泥 土里;一部分树枝垂到水面,从远处看,就像一株大树卧在水面上。 六、积累运用 1.书,是人类文明的“长生果”,关于读书学习,苏轼说:“旧书不厌百回 读, 。”《论语》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育我们要虚心好学,不要自以为是。宋代朱熹在《观书有感(其一)》中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劝诫我们,要不断学习, 不断汲取新知识,保持内心的澄明。 2.历代文人在自己的作品中都表达了强烈的爱国之情,如宋代陆游在《示 儿》中嘱托儿子 “ , 。”林升在《题临安邸》 中,发出愤怒的质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梁启超先生的 《少年中国说》感情炽烈,语言气势磅礴:“纵有千古, 。前 途似海, 。” 3.“诗言志”,诗人的情感、志趣都流露在其作品中,如陶渊明“不是花中 偏爱菊, 。”宋之问“ ,不敢问来 人。”王冕“冰雪林中著此身, 。” 七、整本书阅读 自此孟姜女日夜思君,茶不思,饭不想,忧伤不已。转眼冬天来了,大雪 纷纷,姜女想丈夫修长城,天寒地冻,无衣御寒,便日夜赶着缝制棉衣,边做 边唱起了自编的小曲:"月儿弯弯分外明,孟姜女丈夫筑长城,哪怕万里迢迢路, 送御寒衣是浓情。" 一夜之间,做好棉衣,孟姜女千里迢迢,踏上路程。一路上跋山涉水,风 餐露宿,不知饥渴,不知劳累,昼夜不停地往前赶,这一日终于来到了长城脚 下。 1.以上选段选自 民间故事中的《 》。 2.文中的孟姜女为什么要去长城呢? 八、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门诊就诊流程图 1.张小铁扭伤了脚,来到医院治疗。他要挂号需要到________________。 2.医生检查后,建议张小铁拍 X 光片。医生开了检查单后,张小铁下一步 需要做什么?( ) A.去拍 X 光片 B.去挂号收费处交检查费 C.取药 3.张小铁该去哪儿拍 X 光片?( ) A.门诊一楼 B.病房大楼 C.医技楼一楼 4.张小铁拍完 X 光片后,需要去哪儿?( ) A.回家 B.取药 C.返回医师诊室诊断 5.医生给张小铁开了处方,张小铁接着需要做什么?( ) A.回家 B.取药 C.去挂号收费处交医药费 九、阅读理解 短文一 董遇“三余”读书 人有从学者,遇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言①:“读书百遍,而 义自见。”从学者云:“苦渴②无日。”遇言:“当以‘三余’。”或问“三余”之 意。遇言:“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 【注释】①言:此指董遇说。 ②苦渴:苦于。 1.根据注释理解古文的意思,给句子中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1)人有从.学者。( ) A.从中 B.跟从 C.想要 (2)读书百遍,而义自见.。( ) A.明白 B. 看见 C.显现 (3)或.问“三余”之意。( ) A.又,再 B.或者 C.有的人 2.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人有从/学者,遇不/肯教。 B.人有/从学者,遇/不肯教。 C.人/有从学者,遇不肯/教。 3.文中说的“三余”指的是( )、( )、 ( )。 4. 从 这 篇 文 言 文 中 , 我 们 得 到 了 关 于 读 书 的 启 示 : 不 仅 要 ( ),还应该( )。 短文二 燕子 初中的时候,学会了那一首《送别》的歌,常常唱: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有一个下午,父亲忽然叫住我,要我从头再唱一遍。很少被父亲这样注意 过,心里觉得很兴奋,赶快再从头来好好地唱一次: 长亭外,古道边…… 刚开了头,就被父亲打断了,他问我:“怎么是长亭外?怎么不是长城外呢? 我一直以为是长城外啊!” 我把音乐课本拿出来,想要向父亲证明他的错误。可是父亲并不要看,他 只是很懊丧地对我说:“好可惜!我一直以为是长城外,以为写的是我们老家, 所以第一次听这首歌时就特别感动,并且一直没有忘记,想不到竟然这么多年 是听错了,好可惜!” 父亲一连说了两个好可惜,然后就走开了,留我一个人站在空空的屋子里, 不知道如何是好。 前几年刚搬到石门乡间的时候,我还怀着凯儿,听医生的嘱咐,一个人常 常在田野间散步。那个时候,山上还种满了相思树,苍苍翠翠的,走在里面, 可以听到各式各样的小鸟的鸣声。田里面也总是绿意盎然,好多小鸟也会很大 胆地从我身边飞掠而过。 我就是那个时候看到那一只孤单的小鸟的,在田边的电线杆上,在细细的 电线上,它安静地站在那里,黑色的羽毛,像剪刀一样的双尾。 “燕子!”我心中像触电一样地呆住了。 可不是吗?这不就是燕子吗?这不就是我从来没有见过的燕子吗?这不就是 书里说的,外婆歌里唱的那一只燕子吗? 在南国的温热的阳光里,我心中开始一遍又一遍地唱起外婆爱唱的那一首 歌来了: 燕子啊!燕子啊!你是我温柔可爱的小小燕子啊…… 在以后的好几年里,我都会常常看到这种相同的小鸟,有的时候,我是牵 着慈儿,有的时候,我是抱着凯儿,每一次,我都会兴奋地指给孩子看: “快看!宝贝,快看!那就是燕子,那就是妈妈最喜欢的小小燕子啊!” 怀中的凯儿正咿呀学语,香香软软的唇间也随着我说出一些不成腔调的儿 语。天好蓝,风好柔,我抱着我的孩子,站在南国的阡陌上,注视着那一只黑 色的安静的飞鸟,心中充满了一种朦胧的欢喜和一种朦胧的悲伤。 直到去年的夏天,因为受到邀请,我和几位画家朋友一起,到南部国家公 园写生,在一本报道垦丁附近天然资源的书里,我看到了我的燕子。图片上的 它有着一样的黑色羽毛,一样的剪状的双尾,然而,在图片下的注释和说明里, 却写着它的名字是“乌秋”。 那个时候,我的周围有着好多的朋友,我却在忽然之间觉得非常孤单。在 我的朋友里有好多位在这方面很有研究心得的专家,我只要提出我的问题,一 定可以马上得到解答,可是,我在那个时候唯一的反应,却只是把那本书静静 地合上,然后静静地走了出去。 在那一刹那,我忽然体会出来多年前的那一个下午,父亲失望的心情了。 其实,不必向别人提出问题,我自己心里也已经明白了自己的错误。但是,我 想,虽然有的时候,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是应该面对所有的真相,可是,有 的时候,我们实在也可以保有一些小小的美丽的错误,与人无害,与世无争, 却能带给我们非常深沉的安慰的那一种错误。 我实在是舍不得我心中那一只小小的燕子啊! 【资料】 《燕子》是席慕蓉所创作的一篇散文。席慕蓉,台湾知名画家、 散文家和诗人。祖籍内蒙古,1943 年生于重庆,1954 年迁居台湾,1963 年毕 业于台湾师范大学艺术系。初中语文教材选了她的《乡愁》一诗。 1.作者在文中记叙了两件事,请你各用一句话进行概括。 (1) (2) 2.文中画“ ”的几个句子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作用是 ,同时表达了作者对故 乡的 之情。 3.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燕子是贯穿全文的线索,作者借燕子来弥补没法回到故乡的遗憾。 B.父亲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后很懊丧,他为自己原来没仔细听导致一直记错 歌词而后悔。 C.作者说错误是“美丽的”,因为它与人无害,与世无争,却能带给我们非 常深沉的安慰。 D.本文运用以小见大的写法,借小小的燕子抒发乡愁。 4.结合作者生平资料说说,作者为什么舍不得“心中那一只小小的燕子”? 十、习作 读一本好书犹如交一个好朋友,把读过的好书推荐给同学,就好像把好朋 友介绍给他们一样。请你给同学们推荐一本你读过的好书吧! 要求:写清楚推荐理由,可以写一点也可以写几点;把重要理由写具体,可 以结合书中的情节、人物、对话或插图,可以转述或摘录书中的精彩片段。字 数 400 字以上。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5 分。 二、9 分。1—10、(二)—(七)每空 0.5 分,共 8 分。(八)1 分,共 1 分。 答案:(一)1.A 2.A 3.B 4.A 5.A 6.A 7.B 8.B 9.A 10. A (二)—(八):C B D B C A D 三、10 分。每字 0.5 分。 边疆 闲逸 舅父 述说 教诲 衰败 可耻 侵略 辉煌 销毁 四、8 分。四字词语每词 0.5 分,句子每空 1 分。 一知半解 民不聊生 兵荒马乱 处心积虑 政通人和 呕心沥血 1.民不聊生(兵荒马乱) 政通人和 民不聊生 2.呕心沥血 3.一知半解 五、8 分。每题 2 分。 1.【答案非唯一,句子体现第三个意思即可】 2.【答案非唯一,句子只要运用的比喻恰当即可】 3.【答案非唯一,句子只要运用动态或静态描写,把画面写具体即可】 4. 这棵榕树非常大。(意思概括对即可) 六、11 分,每空 1 分,错字丢字多字均不得分。 1.熟读深思子自知 敏而好学 不耻下问 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 活水来 2.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山外青山楼外楼 西湖歌舞几时休 横有八荒 来日方长 3. 此花开尽更无花 近乡情更怯 不同桃李混芳尘 七、4 分。(第 1 题每空 1 分,第 2 题 2 分) 1.中国 孟姜女哭长城 2.去寻找自己的丈夫万喜良,给他送棉衣(打出意思即可) 八、5 分,每题 1 分。 1.门诊一楼大厅 2.B 3.C 4.C 5.C 九、18 分 短文一(9 分,3+1+3+2) 1. B C C 2. B 3. 冬者岁之余 夜者日之余 阴雨者时之余 4.反复诵读书中的内容 巧妙地运用好时间 短文二 (9 分,2+3+2+2) 1.(1)父亲把“长亭外”误听为“长城外” (2)“我”把“乌秋”误 认为“燕子” 2. 反问 排比 加强语气,强调了作者突然发现“燕子”的惊喜 深 深的思念 3. B 4. 因为作者从小就远离故乡,“燕子”早已成为故乡的一种象征,寄托着 作者浓浓的思乡之情,所以作者无论如何也舍不得心中那一只小小的燕子。 十、25 分。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