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02-10 发布 |
- 37.5 KB |
- 32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部编版五小学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整组教学全套分析10课时
部编版五上第六单元整组教学分析 XX市实验学校 2020年9月 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 细微之处见真情 ——五年级第六单元整组教学分析 一、单元整体概述 本单元课文主要围绕“舐犊之情,流淌在血液里的爱和温暖”这一主题来编排的。主要有《慈母情深》、《父爱之舟》、《“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三篇文章组成。目的是通过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父母对自己的爱的不同表达方式,来感受来自父母的爱。 本单元三篇课文都运用了具体的时间来表达父母对孩子的爱。如《慈母情深》中,通过介绍自己思想斗争、详细介绍母亲的工作环境以及母亲对别人的不理解的回答,体现出母亲对孩子的支持和爱;《父爱之舟》中,通过写父亲和“我”住店、带“我”逛庙会、背“我”上学、送“我”上学等事情,体现父亲对孩子的爱;《“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中,通过介绍父亲在生活中用“糟糕透了”和母亲用“精彩极了”对孩子的不同评价方式,来体现来自父母的不同的爱。 二、单元教学目标 1.会认写本单元“魄”“抑”“考”等30个生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认识并理解“腼腆、誊写、歧途、谨慎”等词语。 2.联系上下文体会重点句子的含义,体会作者的情感。从课文的具体描绘中感受父母对孩子的爱以及孩子对父母的感恩之情。 3.领悟以小见大、通过小事来反映人物情感的写法。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品读对人物外貌、动作、语言描写的重点句段,体会父母之爱的伟大感人。 三、课时安排 本单元共需6课时 四、学情分析 语文课程标准第三学段核心阅读能力目标为“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默读有一定的速度;能根据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看法,做出自己的判断。” 五年级学生经过四年的语言文字运用的训练,学生基本能根据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理解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对于默读有一定的速度,能力应该参差不齐。五年级学生敢于提出自己的想法,但是还需要老师的引领。基于以上语文课程标准的引领和学情的实际需求,结合本单元课文“舐犊之情,流淌在血液里的爱和温暖”特点,我们把“细微之处见真情”设计为本单元的训练主题,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促使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的提升目标的达成。 五、单元教学整体设计流程表 课次 基本课型 学习内容 核心能力目标 主要教学活动 2课时 方法指导课《慈母情深》 学习对母亲外貌、动作、语言描写的重点句、段,体会母亲的慈祥与善良和我对母亲的感激、热爱与崇敬之情。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悟作者通过外貌、动作、语言描写表现人物的写法,并能尝试运用。 2.默读课文,并有一定的速度。 1. 整体认读生字词 2.学习有一定速度默读的方法(不出声、不指读;标画语句;提出疑问); 3.借助注释,理解疑问; 4.领悟以小见大的写法。 2课时 能力习得课《父爱之舟》 学习父亲和“我”住店、带“我”逛庙会、背“我”上学、送“我”上学等场景,体会父亲对孩子的爱 1.能够正确认读生词,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找出在“我”的梦中出现的场景,具体体会每个场景中蕴含的感情。 3.领悟以小见大的写法,领悟通过小事来反映人物情感的写法。 1.检查生词 2.熟读课文,并有自己的感悟。 3.练习有一定速度的默读。 4.体会几个场景描写表达的父爱。 1 课时 变式练习课《“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学习父亲在生活中用“糟糕透了”和母亲用“精彩极了”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品读对人物外貌、动作、语言描写的重点句段,联系生活实际体会父母不同的爱。 1.快速默读,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精讲一个评价,总结方法,学生自学另一个人的评价。 对孩子的不同评价方式,体会来自父母不同的爱。 1 课时 单元复习课 1.重温教材中本单元人物形象,回忆三篇课文中的典型事例、抒发情感和表达方法。 2.归纳与人物抒情有关文章的特点。 1.归纳与人物抒情有关文章的特点,明白这类文章一般都是通过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并通过场景和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等细节描写生动地刻画人物,抒发其中蕴含的感情。 2.训练抒发情感的写人文章,训练学生将习得的写作方法灵活运用。 1.带着问题,默读一单元课文。 2.并通过复习场景和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等细节描写,体会其中蕴含的感情。3.总结回顾,拓展提升。 方法指导课《慈母情深》 (第1、2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识读“魄、抑、颓”等11个生字;会读会写“辞、碌、吊”等12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掌握多音字“龟”。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悟作者通过外貌、动作、语言描写表现人物的写法,并能尝试运用。 3.通过对母亲外貌、动作、语言描写的重点句、段,体会母亲的慈祥与善良和我对母亲的感激、热爱与崇敬之情。 二、教学重点 抓住课文的场景描写,感受母亲对“我”的深情。 三、教学难点 感悟母亲外貌、动作、语言描写的重点句、段,体会母亲的慈祥、善良和我对母亲的感激、热爱与崇敬之情。 四、教学准备 1.学习单。 2.PPT课件。 五、教学课时 两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环节一、认识——自主阅读,整体把握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1.请一位同学背《游子吟》。 2.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儿行千里母担忧啊!唐代诗人孟郊用一针一线道出了母爱,我国当代著名作家梁晓声又是通过什么来表达伟大的母爱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梁晓声的母爱世界,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读完课题,你觉得哪个字才是课题的关键? 那这篇课文到底是讲这是一位怎样慈祥的母亲,还是说这位母亲的情深呢?让我们到课文中寻找答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结合学习单,思考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2.全班交流。 3.一本《青年近卫军》多少钱?(一元五角。) 环节二、实践——重点突破,语意兼得 (三)细读感悟,深入理解。 1.学习1——4自然段,感悟家庭的贫穷和“我”对书的渴望 过渡:对于我们而言,买一本一元五角的书容易实现吗?可对于当年的作者来说,买这么一本书容易吗?请大家读读课文的1~4自然段,从哪些语句可看出买这么一本书不是件容易的事? (1)预设一:母亲还从来没有一次给过我那么多钱。我也从来没有向母亲一次要过这么多钱。 两个“从来没”,说明家庭贫穷。 (2)预设二:那时我家的破收音机已经卖了,被我和弟弟妹妹们吃进肚子里。 卖旧收音机维持生计,说明家庭贫穷。 (3)教师补充资料: 父亲去遥远的大西北工作,我们5个孩子,全凭母亲带养。母亲在一个街道小厂上班,每月工资27元,她每天不吃早饭,带上半饭盒生高梁米或大饼子,悄无声息地离开家,每天回家总在七点半左右。……母亲上班的地方离家很远,没有就近的公共汽车可乘,即便有,母亲也必舍不得花五分钱一毛钱乘车。 ——节选自梁晓声《母亲》 ①读一读,谈谈感受。 ②全班交流。 (4)1到4自然段除了讲家庭生活的贫穷,还讲了什么?(我对《青年近卫军》的热爱),找出具体语句谈感受,重点理解。 (5)指导感情朗读。 (6)教师总结:作者深知自己家庭生活的困难,但对《青年近卫军》的渴望,还是让他来到母亲工作的地方, 2.学习5到37自然段,感悟母亲的形象。 (1)默读5——37自然段,抓住母亲工作的环境、母亲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等重点词句,说说是位怎样的母亲?(结合学习单,在感受最深的地方写下自己的理解。) (2)全班交流。 预设一: 空间非常低矮,低矮得使人感到压抑。不足二百平方的厂房,四周潮湿颓败。七八十台破缝纫机一行行排列着,七八十个都不算年轻的女人忙碌在自己的缝纫机旁。因为光线阴暗,每个女人的头上方都吊着一只灯泡。正是酷暑炎夏,窗不能开,七八十个女人的身体和七八十只灯泡所散发的热量,使我感到犹如身在蒸笼。 七八十台破缝纫机发出的噪声震耳欲聋。 重点抓住“非常低矮、光线阴暗、身在蒸笼、震耳欲聋”感受母亲工作的环境很差。从而感受母亲是一位吃苦耐劳的母亲。(板书:吃苦耐劳、环境描写) 预设二: 我穿过一排排缝纫机,走到那个角落,看见一个极其瘦弱的脊背弯曲着,头和缝纫机挨得很近。 重点抓住“极其瘦弱的脊背弯曲着”,感受母亲是一位身材瘦弱的母亲。(板书:外貌) 预设三: 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的眼睛…… (1) 出示,和原文比较,说说有什么不同? 我的母亲,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的眼睛…… (2)补充说明,在上世纪60年代,我国的口罩只有白色的口罩,怎么口罩成了褐色的呢? (3)“我的母亲的眼睛……”省略号省略的是什么?由此你又感受到这是一位怎样的母亲? (4)指导朗读。 (5)这段话通过抓住母亲的动作、神态,通过慢镜头回放的形式,让我们感受到了这是一位辛劳的母亲。(板书:动作、神态)。 预设四: 母亲大声问:“你来干什么?” “我……” “有事快说,别耽误妈干活!” “我……要钱……” “要钱干什么?” “买书……” “多少钱?” “一元五角……” 重点抓住语言,感受母亲的干脆利索和我的犹豫。(板书:语言) 预设五: 母亲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皱皱的毛票,用龟裂的手指数着。 (1) 指导读准“龟裂”;理解“龟裂”的意思。 (2) 补充介绍“毛票”的意思。 (3)联系“揉的皱皱的毛票”、“龟裂”的手指感悟母亲的辛劳和付出。 (4)过渡:母亲生病了,她舍不得买药;母亲衣服旧了,她舍不得换件新的;母亲手指龟裂了,她舍不得添双手套。这是一位多么贫苦的母亲哪!可是今天,我要钱买书时—— 课件出示: 母亲却已将钱塞在我手心里了,大声对那个女人说:“我挺高兴他爱看书的! 抓住“塞”这个动作和母亲的语言感受母亲的通情达理。 预设六: 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陷入了忙碌…… (1)重点抓住四个“立刻又”,感受母亲为了一家人的生活,拼命挣钱,辛苦操劳的形象。 (2)想象母亲做家务的情景,用上“立刻又”。 过渡:当我第一次亲眼目睹了瘦弱的母亲、贫苦的母亲、辛劳的母亲、通情达理的母亲后,我才明白了这一元多钱不是普通的钱,它是── 于是,“我鼻子一酸,攥着钱跑了出去……”“我”的鼻子为什么酸了?“我”攥着钱跑出去会做什么? 预设七: 那天母亲数落了我一顿。数落完,又给我凑足了够买《青年近卫军》的钱。我想我没有权利用那钱再买任何别的东西,无论为我自己还是为母亲。 (1)联系上文,说说母亲是怎么数落“我的”? (2)“又凑了”说明了什么? (四)再读细节,提升情感。 黎巴嫩诗人纪伯伦曾说过:人的嘴唇所能发出的,最甜美的字眼就是母亲。最美好的呼唤,就是“妈妈”。让我们再来回忆这个故事中那些感人至深的情景,师生接读课文。 师:当我想买一部长篇小说《青年近卫军》,到母亲的工厂里去找母亲,看到的是一个什么样的身影? 生:(读)我穿过一排排缝纫机,走到那个角落,看见一个极其瘦弱的脊背弯曲着,头和缝纫机挨得很近。 师:当我对着劳累的母亲大喊“妈”的时候,又看到了什么样的动作?什么样的眼神? 生:(读)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 师:当我说出要钱买书的时候,看到的是母亲什么样的动作? 生:(读)母亲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皱皱的毛票,用龟裂的手指数着。 师:母亲把钱塞在我手心里,然后她就怎样? 生:(读)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陷入了忙碌…… 师:我用买书的钱为母亲买了一听水果罐头,母亲怎样数落我? 生:(读)“你这孩子,谁叫你给我买水果罐头的!不是你说买书,妈才舍不得给你这么多钱呢!” 师:我想我没有权利再用这钱没任何别的东西,就这样我有了第一本长篇小说。 师:这就使故事中感人至深的那些瞬间。这就是我的母亲。我们通过朗读,感悟把文中感人至深的地方一一地品味,进入情境,品到心里,读出感受。这样的读课文叫做品读。板书:品读。 环节三、总结——积累拓展,读写训练 (四)回顾全文、深化主题。 过渡:同学们,通过刚才的品读,我们深深感受到母亲的每一动作,每一句话语,每一个生活的场景,都无不展现着慈母情深。 1.投影出示: 慈母情深,深几许? 慈母的情深藏在母亲瘦弱的脊背里; 慈母的情深藏在 ; 慈母的情深藏在 ; 慈母的情深藏在 ; …… 就这样,我有了第一本长篇小说。长大后,我创作了属于自己的第一本小说,第二本,第三本…… 2.投影出示: 梁晓声,儿童电影制片厂任艺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他的名字被收入到英、美、澳三国“世界名人录”。他的作品大多被香港、台湾出版,并译为英、日、法、俄等国文字。作品有短篇小说集《天若有情》、《白桦树皮灯罩》、《死神》。中篇小说集《人间烟火》。长篇小说《一个红卫兵的自白》、《从复旦到北影》、《雪城》等。其短篇小说《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及中篇小说《今夜有暴风雪》分获全国优秀小说奖。 3.请同学们快速读读梁晓声的成就,你体会到了什么? 4.教师总结。母亲虽不识字,但她崇尚文化,生活再艰辛也支持孩子们买书、读书。沐浴在这样伟大的母爱中的孩子,自然懂得珍惜来之不易的读书机会,如饥似渴地吸收一切有营养的知识,这一切都是慈母的用情之深啊! 5.全班齐读课题:慈母情深! 第二课时 (五)对比阅读,领悟表达 1.同学们,在课本75页有这样一句话“舐犊之情,流淌在血液里的爱和温暖。”(投影出示),说说你是怎么理解的? 2.教师补充说明:舐犊之情,出自《后汉书·杨彪传》“犹怀老牛舐犊之爱。”意思就是父母对孩子的感情,母牛舐小牛表示关爱。喻人之爱其子女。也作舔犊之情。 3.同学们,通过品读《慈母情深》,让我们感受到了母亲孩子浓浓的深情。本文的作者梁晓声曾说:“父母总是这样,将为难留给自己,将快乐给予自己的孩子们。” 4.请同学们对比阅读《那个清晨》,感悟作者情感表达的方法。 5.投影出示: 那个清晨 一大早,便被母亲叫起。我有些不满,平常我是总要在床上多赖一会儿的。可当我迷迷糊糊的看到母亲紧绷的脸庞时,我好像一瞬间明白了什么,心隐隐的颤抖起来。 村子里突然传出几声犬吠,我一激灵,坐直了身体。 母亲平时是极宠爱我的。但现在,她看着我的眼睛,用一种我从未听过的,严肃得令我害怕的声音说道:“我问你,你是不是真的不想呆在这儿了?” 我动了动嘴唇,低下头没出声。我觉得我知道母亲来的原因,无非是来教训我。因为就在昨天,母亲眼中一向懂事的女儿,贴心的小棉袄,竟然学会了逃学,而理由仅是因为向往城市的生活,多次被拒绝后,想以此逼父母就范。 我以为,自己是应该被母亲教训的。并且我还很感激母亲,因为母亲找到我的时候,并没有当着那么多人的面动手打我,而是一把把我拉回了家。母亲是动了怒的,从我被攥红的手腕和她红肿的眼睛就可以看出。可母亲什么也没说,转身进了屋子一整天都没出来。 我始终不敢与母亲对视。我怕看到母亲的目光中有对我深深的失望。 村子里的狗终于不再叫了,却显得四周更加寂静,我甚至听到了悠远的蝉鸣声。 我终于忍不住抬起了头,母亲的沉默让我无措,我决定先求得母亲的原谅。 可母亲打断了我即将出口的话,她只是又一遍的问着我,是不是发自内心的想去城市里生活。 我愣了一下,然后深吸了一口气,坚定地对母亲说道“是!我一直希望可以去城市里读书。”过了许久,母亲缓缓点了点头,我听见她带着很大的决心说了一个字:好。我惊讶得对上了母亲的眼睛,发现母亲深邃的眼睛里翻涌着不知名的情绪。她不再看我,转身离开了屋子。 望着母亲因承担生活的重担而日渐弯曲的腰背,我的内心一阵酸涩。我懂了母亲话中的意思,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 我站起身,内心挣扎地跟了上去,房子里却早已不见了母亲的身影。我有些焦急的冲了出去,呆呆地看着坐在台阶上沐浴着阳光,相互依靠着的父母。 母亲望着家门前这一片小小的菜园,许久无语,只有紧紧锁住的眉头显示了主人的痛苦。父亲在旁边轻声安慰着:“我知道你舍不得,住了几十年的地方,早就有了感情,要不咱不走了,也许她只是一时感兴趣呢?更何况,去了那儿如果找不到工作 ,怎么活呢?”母亲摇了摇头,“我们俩谁不了解她那倔脾气?我怎么会为了自己耽误了她。无论怎么辛苦,对她好的,我都会为她争取到的。只是……只是我真的放不下这儿,真的……” 在晨曦中,母亲眼里含着的泪水悄悄滑下,轻抚过她清瘦的脸颊,落在了用水泥铺成的台阶上。看着母亲颤动的双肩,我终是忍不住背过身去,任凭泪水夺眶而出…… 我一辈子都不会忘记,那个清晨,有一位伟大的母亲,在她的孩子面前咽下了所有痛苦和无奈,却坐在台阶上偷偷哭泣的样子…… 阅读提示: (1)快速阅读短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再读短文,标画最受感动的地方,领悟作者表达方法。 (3)“看着母亲颤动的双肩,我终是忍不住背过身去,任凭泪水夺眶而出……”和“我鼻子一酸,攥着钱跑了出去……”有什么异曲同工之妙? (4)体会“我一辈子都不会忘记,那个清晨,有一位伟大的母亲,在她的孩子面前咽下了所有痛苦和无奈,却坐在台阶上偷偷哭泣的样子……”和“就这样,我有了第一本长篇小说……”结尾的好处。 6.学生结合阅读提示,对两篇文章进行比较阅读,并小组讨论交流。 7.全班交流,教师适时小结。 (六)运用方法、进行练笔 1.两篇文章都运用了环境描写,抓住了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和神态描写,让我们对梁晓声“父母总是这样,将为难留给自己,将快乐给予自己的孩子们”这句话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2.作者更是写出了自己的感受:“看着母亲颤动的双肩,我终是忍不住背过身去,任凭泪水夺眶而出……”和“我鼻子一酸,攥着钱跑了出去……”说明作者感悟了母爱,理解了母爱。 3.你在生活中,有过“鼻子一酸”或者“任凭泪水夺眶而出”的生活经历吗?请拿出学习单,运用学到的表达方式在上面写下来。 4.指名读练笔,进行点评。 (七)布置作业,拓展阅读。 《慈母情深》节选自著名作家梁晓声的小说《母亲》,小说中记叙了母亲在养育自己和弟弟妹妹的过程中的20多个小故事。每个故事的情节并非虚构,都是真实生活的记录。课下,大家可以找来读一读,并把阅读收获记在读书笔记上。 附:《慈母情深》学习单 一、课前预习要完成的内容。 (一)大声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理解的词语可以借助工具书,也可以联系上下文理解。 1.课文我大声朗读了( )遍。 2.课后绿线内的生字我会识读的有______,我对自己的评价是____。 3.课后田字格内的生字我会写的有______,我对自己的评价是____。 4.我理解重点词语有:______________. (二)默读课文,理清课文叙述顺序,简要概括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1.课文可以分成几部分,每部分主要讲了什么? 2.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运用圈、点、标、画的方法,用铅笔在感受最深的词句旁写下自己的体会。 (四)搜集本文作者梁晓声的资料。 二、课上练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XX实验学校 能力习得课《父爱之舟》 (第3、4课时) 一、教学目标 1.会认“栈、冤”等13个生字,会写“蚕、考”等14个生字。理解“千变万化、纸屑、新滋味”等词语。 2.朗读课文,感受课文具体描绘中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对父亲的感激、崇敬之情。 3.找出在“我”的梦中出现的场景,具体体会每个场景中蕴含的感情。 4..领悟以小见大、通过小事来反映人物情感的写法。 二、教学重难点 1.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并从中体会到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对父亲的感激、崇敬之情。 2.领悟以小见大的写法,领悟通过小事来反映人物情感的写法。 三、教学准备 教师:1.准备《父爱之舟》教学多媒体课件。 2.教师多了解吴冠中生平资料,知道他是名画家,欣赏吴冠中的画作。 3.准备阅读材料朱自清的《背影》。 学生:1.预习课文。 2.阅读朱自清的《背影》,欣赏吴冠中的作品,了解吴冠中生平。 四、教学时间 2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环节一、认识——自主阅读,整体把握 (一)群文阅读、进入情境 1.同学们,父爱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他是一首永远唱不完的歌,是一部永远拍不完的电影,值得我们用一辈子去品味,去敬仰,现在我们先来欣赏两篇文章。 分发学生朱自清的《背影》、吴冠中的《父爱之舟》。学生快速浏览,谈一谈阅读感受。 (二)过渡新授、细心品味 1.重点学习《父爱之舟》 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让我们用心去感受那浓浓的父爱吧。 板书课题 2.读文识字,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借助工具书,结合课文中的句子认识本课的生字和新词。 (2)用圈点批注的方法画出使你深受感动的句子,在小组内交流。 (3)交流汇报 ①介绍吴冠中生平资料:吴冠中:(1919—2010),江苏宜兴人,当代著名画家、油画家、美术教育家。油画代表作有《长江三峡》《北国风光》《小鸟天堂》《黄山松》《鲁迅的故乡》等。个人文集有《吴冠中谈艺集》《吴冠中散文选》《美丑缘》等十余种。 ②出示本课的生字,纠正读音,重点记住“蚕、茧、掀、席、庙、屑”等课后生字以及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和难读词语:枇杷 粜米 高跷 撩起 瘪皮球 落魄潦倒等。 ③课文讲了哪几件事? 课文中哪些地方让你感动?说说你感动的理由。 ④读一读让你感受最深的句子,体会人物的感情。 (预设) 本文先回忆了过去:父亲送“我”报考学校和上学,见“我”晚上在旅馆被臭虫咬,父亲心疼的样子;在庙会中,父亲带“我”去逛庙会,给“我”买豆腐脑,可是自己却舍不得吃,后来还给“我”做万花筒;父亲在雨雪天气背“我”上学;为了供“我”读书,家里筹钱,为了节省路费,父亲借船送“我”。 (三)再读课文 理清脉络 课文分了几个场景进行描述?哪个场景让你感动? (1.梦中出现了父母深夜喂蚕,父亲带“我”住旅店;2.父亲带“我”去庙会让“我”吃豆腐脑及为“我”做万花筒;3.父亲雨雪天送“我”上学;4.鹅山高小为“我”铺床;5.无锡师范送考;6.送“我”去上大学的路上为“我”缝棉被。) 这些场景都显示出父亲对儿子博大的爱。 学生谈感动的场景。 (四)感情朗读 ,内化文本情感 思考填空: 这篇文章以___________为主题,围绕着这个主题,介绍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等几个场面,字里行间充满着父亲对儿子的爱。 第二课时 (五)复习回顾 1.回顾上节课内容,说说在“我”的梦中出现了哪些难忘的场景?用列小标题的方法总结。 2.文中哪个场景给你印象最深? 环节二、实践——重点突破,语意兼得 (六)品读感悟 1.课文出现了五个场景,我们先来看看第一个场景。 板书:第一个场景 (1)找出描写父亲心理活动的句子,体会父亲的情感。 预设: “心疼极了”体现出父亲对“我”的深切的关爱; “父亲动心了”说明在明知道自己非常贫苦的情况下,还打算为孩子换房间,体现出父亲对孩子无微不至的爱。 (2)我们只体会了父亲对孩子的爱,那么,这段文字里有没有体现出儿子对父亲的爱呢? 预设:“体会到父亲挣钱的艰难”、“不肯再加钱换房子”表现出“我”对父亲艰难的体谅,也体现出儿子对父亲的爱。 2.品读第二个场景。 (1)作者详细描写庙会盛况的目的是什么? (2)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父亲对“我”的爱? 预设: 详细描写庙会的盛况,尤其详细描写各种小吃,表达出当时“我”想吃的愿望。 “父亲觉得我太委屈了”可以看出父亲对“我”的爱;“做万花筒”更能体现出父亲的爱。 (3)从哪些地方看出儿子对父亲的爱? “不敢,也不忍心叫父亲买”说明“我”非常体谅父亲,也非常爱父亲。 板书:第二个场景 3.学生自学品读后三个场景。 (1)默读“雨雪天送我去上学”,从中我们感受到什么? 预设:是父爱给儿子撑起了一片天,是父爱让恶劣的环境变得温暖。 板书:第三个场景 4.读“无锡师范送考”这个场景的描写,体会作者沉痛的心情。 板书:第四个场景 5.哪件小事体现了父爱? 预设:送“我”上学的路上为“我”缝棉被。 板书:第五个场景 教师在学生汇报中相机出示重点句子赏析: ①不仅是背影时时在我眼前显现,鲁迅笔底的乌篷船对我也永远是那么亲切。再一次调动阅读经验,回味第一课时阅读的《背影》,体会朱自清《背影》里蹒跚、肥胖、两脚向上缩等细节,更映衬了此文父爱的真挚。 会用“不仅……也”造句,出示乌篷船资料图片,简介《社戏》,推荐学生课下阅读。 ②这是我第一次真正心酸的哭,与在家里撒娇的哭、发脾气的哭、打架的哭都大不一样,是人道路中品尝到的新滋味了。(这是我第一次离家独自在外,想到父亲为供自己上学凑钱的艰难,想到对父亲的依恋,想到自己肩上责任的沉重,所以感到心酸,也被父亲的爱所感动,这是以前从未体验到的,所以是新滋味。) ③我什么时候能够用自己手中的笔,把那只载着父爱的小船画出来就好了!(体会作者对父亲的感激之情与深深的怀念之情。) 环节三、总结——积累拓展,读写训练 (七)感受写法 1.对文章的写法,你有什么见解? 总结:这篇文章选取的都是生活中的小事,这些琐碎的小事中,蕴含着父亲对儿子深切的爱,同时也蕴含着儿子对父亲的爱和感激,这种写法叫做以小见大。 板书:以小见大。 2.课文为什么以“父爱之舟”为题? “父爱之舟”是全文的线索,父亲总是以此舟送“我”读书、考学,串联起全文的内容。此舟见证了“我”的成长,也形象地表现了父爱对我早期成长的承载作用,具体地表达出父爱的伟大。 3.“醒来,枕边一片湿。”这样结尾有什么好处? 首尾呼应,深化主题,突出作者对父亲深切怀念之情,让人回味无穷。 (八)拓展阅读 学生阅读课前印发的迟子建的《灯祭》,探讨两篇文章写作手法与情感表达的异同。 (九)一吐为快 大家都被这深深地父爱震撼了吧?一定有许多话呼之欲出,愿意说的就说出来,愿意写的就写出来,把你心底最感动的父爱表达出来吧。 学生交流,书写。 XX市实验学校 变式练习课 20.“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第5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说说父亲和母亲对巴迪的诗为什么有不同看法。 2.通过品读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描写的语句,体会作者逐渐理解父母两种不同评价中饱含的爱,联系生活实际,感受爱的不同表达方式。 3.推荐阅读表达父母之爱的名篇:莫言《父亲的严厉》,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叶清晨的《奇迹的名字叫父亲》,拓宽阅读面,抓住场景、细节体会蕴含的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描写的语句,体会作者逐渐理解了父母两种不同评价中饱含的爱,联系生活实际,感受爱的不同表达方式。 难点:自主阅读表达父母之爱的名篇:莫言《父亲的严厉》,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叶清晨的《奇迹的名字叫父亲》,拓宽阅读面,抓住场景、细节体会蕴含的感情。 三、教学准备 教师:1.多媒体课件。 2.教师多读一些巴德·舒尔伯格的文章,以便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 3.准备阅读材料莫言《父亲的严厉》,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叶清晨的《奇迹的名字叫父亲》。 学生:1.预习课文。2.阅读莫言《父亲的严厉》,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叶清晨的《奇迹的名字叫父亲》。 四、教学课时:1课时 五、教学过程: 环节一、整体感知——初读感知,整体把握 (一)导入课文 1.父爱和母爱经常被人提及。在古代,孟母三迁地点故事让人记忆犹新,孔子庭训的故事让人印象深刻。可当母爱和父爱相遇的时候,会发生什么冲突和矛盾呢?让我们走进《“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感受父爱和母爱的不同之处吧!(板书并齐读课题) 2.质疑:大家已经预习了课文,你发现这篇课文的课题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并能根据你的预习所得解决问题吗? (预设1:课题里有引号,这是引用了课文中父母的话语,这也是课文的中心语句,点明了文章中心。 预设2:课题里有一对反义词,分别是精彩和糟糕,这两个词的对比性很强,因为它不只是精彩,也不只是糟糕,而是“精彩极了”“糟糕透了”。) 对于同一首诗,父亲和母亲怎么会作出如此极端的评价,这样的评价对作者来说,又意味着什么呢?就让我们走进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这个故事可以分为几部分来理解? 2.学生默读课文。(教师巡视、指导,了解学生的读书情况。) 3.引导学生概括课文内容。 通过引导学生理清文章的层次:课文中讲了作者成长过程中的哪几个阶段?(即把课文分成童年的故事和后来的认识两部分来理解。) 4.补充资料简介作者,了解取得成就。 巴德·舒尔伯格,1914年4月——2009年8月,美国著名的畅销书作家。在他68年的写作生涯里共创作34部作品,其中13部被拍成电影或搬上舞台。所出版的作品有《在滨水区》《码头风云》《聪明的糊涂和糊涂的聪明》等。 环节二、部分理解——精读感悟,重点突破 (四)精读感悟 过渡:那么他是怎么取得这些成就的呢?这还得从他七岁那年写出第一首诗开始说起。默读课文找到巴迪第一次写诗时父母亲对他不同评价的段落内容,品读文本重点句子,感悟父母截然不同的评价。 1.交流找到的课文段落1—14段。快速地读课文,请你用三种符号分别标出母亲、父亲对于我首诗的看法及我的心情的句子。 (1)抓住重点句子中的关键“言行形式”感悟妈妈的鼓励。 ①重点句子交流。“母亲一念完那首诗,眼睛亮亮地,兴奋地嚷着:“巴迪,真是你写的吗?多美的诗啊!精彩极了!”她搂住了我,赞扬声雨点般落到我身上。 a 读了这句话,你感受到了母亲此刻是什么样的心情?(激动、兴奋) b 你具体是从哪里感受到的? (神态:眼睛亮亮地、兴奋地嚷。语言:“真是……吗?”标点:有疑问两个感叹号。动作:搂住。一个比喻句。) c这是母亲对他的鼓励、赞扬,读出母亲的兴奋和激动的劲儿。(板书:母亲的赞扬) d 那我的诗到底写得怎么样?(一首相当糟糕的诗。)你是从哪里找到的?(联系第15自然段,找到理由。)那母亲为什么要这么做?(这是巴迪的第一首诗,妈妈想鼓励他,给他信心,让他写出更多的作品。)这真的是一位慈母啊!(板书:慈母)让我们再读句子,感受母亲的良苦用心。 ②感受妈妈的评价带给巴迪的心情影响。 “同学们,如果你就是小巴迪,听到妈妈对自己的诗评价那么高,你心情会是怎样的呀?那么小巴迪的心情怎样呢?请把刚才找到的关于巴迪的心情的句子读出来。 重点句子交流: 我既腼腆又得意扬扬,点头告诉她这首诗确实是我自己写的。(理解腼腆) 我简直有点迫不及待,想立刻让父亲看看我写的诗。(我迫不及待的是什么?) 整个下午我都怀着一种自豪感等待父亲的到来。(我为什么而自豪?) 将近七点钟的时候,我悄悄走进饭厅,满怀信心地把它平平整整地放在餐桌父亲的位置上。(我为什么会自信满满的呢?) 七点。七点一刻。七点半。父亲还没有回来。我实在等不及了。(为什么要把时间一段一段分开来写?从这三个时间段里你感觉受到了什么? ③出示所有句子,齐读句子感受。 同学们,文中对于我的心理描写写得是多么传神呀!如果我们在作文中也能借助人物的神态、动作或是其它相关的物体来突出人物的心理,那就非常棒了! (2)抓细节感受爸爸的警告和提醒。 过渡:就在我得意扬扬、自信满满、迫不及待地等待父亲的到来,等待父亲也能如母亲般给我大大的赞美之际,父亲回来了,那他又是怎么评价我的这首诗的呢? ①重点句子交流:“我看这首诗糟糕透了。”父亲把诗扔回原处。 引导:此刻,父亲的评价对于正处于兴奋状态的巴迪来说,真不亚于一个晴天霹雳呀!但父亲却丝毫不留情面。即使是当“母亲发现父亲的评价和自己的完全不一样,又站出来嚷开了:(“亲爱的,我真不懂你是什么意思!”“这不是在你的公司里。巴迪还是个孩子,这是他写的第一首诗,他需要鼓励。”)他的评价依然是——(“我不明白,”父亲并不退让,“难道这世界上糟糕的诗还不够多吗?”)从你的朗读中,我听出了父亲对于这首诗的评价。(板书:父亲的批评) ②从父亲的语言中,我们感受到了父亲对于这首诗毫不留情的批评。你还关注父亲的动作了吗?(扔)你想说什么?(父亲真的是很不屑一顾)。看来,对于父亲来说,巴迪的这首诗真的是没有丝毫的价值,他的一言一行都在告诉巴迪:这首诗-----(糟糕透了)。 ③此时的巴迪心情怎样呢?课文中是怎么来描述的? 我的眼睛湿润了,头也沉重得抬不起来。 我再也受不了了。我冲出饭厅,跑进自己的房间,扑到床上失声痛哭起来。这是怎样的泪?(委屈、难过) ④那么同学们,难道父亲真的就是那么无情?真的是不爱巴迪吗?请你们记住,永远不要只看事情的表面下判断。请你再细细地品读课文,说说父亲到底为什么要这么说?这么做?(父亲是为了不要让孩子骄傲,是在提醒和警告孩子还要不断地努力进步。) 理由一:已经有了母亲如此的大力赞美。 理由二:在母亲的赞美之下,我已是很轻飘飘的了。 理由三:父亲读了好长时间的诗,经过了长时间的思考。 理由四:15 段里,在我现在看来,这的确是一首相当糟糕的诗。 ⑤小结:同学们可真会读课文呀,从课文中的这些小细节中,我们也终于明白了对于我,父亲原来也是如同母亲一般,有着良苦用心,父亲也跟母亲一样地爱我,只是这样的爱不是鼓励,而是提醒、警告。这样的父亲,我们称他为(板书:严父) 过渡:看来,同学们已经非常能理解当时的父亲的良苦用心了,这真的是一位严父呀!但当时的我小巴迪却是无法理解,那他又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理解了呢? 2.默读课文15—17自然段,结合刚刚学过的课文内容,再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你如何看待巴迪父母表达爱的方式。 重点句子交流: (1)出示:一个作家,应该说生活中的每一个人,都需要来自母爱的力量,这种爱的力量是灵感和创作的源泉。但是仅有这个是不全面的,它可能会把人引入歧途。所以还需要有人时常提醒你:“小心,注意,总结,提高。” ①生结合生活实际交流。 ②这就是作者对父母之爱的感悟,母亲给予的鼓励和赞扬让他有信心不断创作,父亲的警告和提醒又让他不断改正缺点,不断进步。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2)出示:我从心底里知道,“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在爱的鼓舞下,我努力地向前驶去。 ①巴迪父母虽然表达方式截然不同,但都是出自对孩子的爱。一个人需要表扬,也同样需要批评。因为表扬激励自己的信心,而批评可以帮助自己改正缺点,二者都让他努力的向前驶去。 (3)小结:“精彩极了”是慈母的赞美和鼓励,“糟糕透了”是严父的鞭策和批评。我们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会遇到许多困难,面临很多挫折,这时母亲的“精彩极了”能增强我们的信心,给我们面临困难和挫折的勇气。当我们为取得成绩沾沾自喜时,父亲的“糟糕透了”会让我们保持清醒,清除自傲的情绪,重新开始。 环节三、回归整体——积累拓展、读写训练 (五)回归整体,积累拓展, 1.默读全文,文章是怎样表达巴迪父母爱的不同表达方式的? 文中多处采用细节描写表现巴迪的心理变化,通过父母动作、语言等让我们逐渐理解了父母两种不同评价中饱含的爱。 2.自主阅读 父爱如山,母爱似水,严父慈母在我们每个人的一生中给予我们的恩情,是我们一生享用不尽的财富。“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激励着巴德走向了成功。很多文人墨客都留下了表达父母之爱的名篇如:莫言《父亲的严厉》,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叶清晨的《奇迹的名字叫父亲》。请同学们阅读材料,抓住场景、细节体会蕴含的感情。我们一起分享阅读心得。 六、板书设计: 母亲的赞扬 ----慈母 20.“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爱 父亲的批评 ----严父 复习回顾课——与人物抒情有关的课文 (第6课时) 一、教学目标 1.重温教材中本单元人物形象,回忆三篇课文中的典型事例、抒发情感和表达方法。 2.归纳与人物抒情有关文章的特点,明白这类文章一般都是通过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并通过场景和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等细节描写生动地刻画人物,抒发其中蕴含的感情。 3.训练抒发情感的写人文章,训练学生将习得的写作方法灵活运用。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重温教材中本单元人物形象,回忆三篇课文中的典型事例、抒发情感和表达方法。归纳与人物抒情有关文章的特点,明白这类文章一般都是通过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并通过场景和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等细节描写生动地刻画人物,抒发其中蕴含的感情。 难点:训练抒发情感的写人文章,训练学生将习得的写作方法灵活运用。 三、教学准备 教师:教学多媒体课件。 学生:作文纸 四、教学课时:1课时 五、教学过程: 环节一、智力闯关,复习拓展 (一)导入 1.开始复习之前,老师要祝贺大家!恭喜你们完成了第六单元课文的学习!舐犊之情,这份流淌在血液中的爱和温暖让我们刻骨铭心,这些文章语言优美,人物形象鲜活,情感直击人心。今天,我们总结复习这些与人物有关的抒情文章,看看他们是怎样通过塑造人物形象抒发内心情感的。(板书:人物 抒情) (二)智力闯关 过渡:课前复习的怎么样了?(很有信心啊!)那就请你来闯关,证明自己的实力吧!闯关成功者有奖励呦! 第一关:课文直通车 1.回顾第18课梁晓声之母,第19课吴冠中之父,第20课巴德· 舒尔伯格的父母,填一填下面的表格。 人物 典型事例 表达情感 梁晓声之母 吴冠中之父 巴德•舒尔伯格的父母 (1)生自主回顾思考 (2)师生交流:(出示) 人物 典型事例 表达情感 梁晓声之母 贫穷辛劳的母亲不顾同事的劝阻,毫不犹豫地给钱让孩子买书。 体现平凡母亲的伟大,激发关爱母亲的情感。 吴冠中之父 从梦境开始,作者回忆了小时候家境的困难,父亲挣钱的艰辛和节省的程度,以及父亲给“我”做万花筒,背“我”上学,用船送“我”考学,给“我”缝补棉被等一件件印象深刻的小事。 表达父亲深沉的爱子之情,抒发了儿子对父亲的怀念和感激之情。 巴德•舒尔伯格的父母 作者童年时,父亲和母亲对他的作品作出截然不同的评价,这两种评价对他产生了巨大影响。 表达作者感受到父亲和母亲不同表达方式的爱。 我们以人物为线索,说说文章讲述了什么事,然后说说通过这件事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就可以概括出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同学们自己说一说。 第二关:积累小拓展 1.自古以来,多少文人志士都在表达对父母的感激和怀念,都在赞颂父母之爱的伟大,你平时积累了哪些诗句呢?(生交流) 2.出示诗句积累 (1)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游子吟》(唐·孟郊) (2)母爱无所报,人生更何求!——《送母回乡》(唐·李商隐) (3)当时父母念,今日尔应知。——《燕诗示刘叟》(唐·白居易) (4)三冬暂就儒生学,千耦还从父老耕。——《观村童戏溪上》(宋·陆游) 3.出示“日积月累”,培养勤俭节约好品质。 平时多积累诗句对我们修身养性具有极大的帮助,看语文园地中的“日积月累”,他们教会我们要怎么样呢?(勤俭节约) 出示: ①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② 居安思危,戒奢以俭。——魏征 ③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司马光 ④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朱用纯 看谁最快记住。闯关成功的都有谁,请起立,让我们认识一下。(掌声送给他们) 环节二、回顾写法,形成能力 (一)、典型事例的选取 1.我们回忆下,本单元这几篇文章在抒发对人物的感情时都运用了哪些写法?都通过写什么来表现的? 生交流,按照交流顺序相机板书,适当点出文章结尾的特点。 人物抒情 典型事例 场景描写 语言 动作 细节描写 外貌 神态 心理 正衬 映衬 反衬 结尾 2.我们先来看典型事例。(出示:最能突出人物特点、品质的材料叫典型材料。典型材料可以是一件事,也可以是不同侧面的几件事,这就是典型事例。) 3.怎样的事件或生活片断可以作为文章的素材呢?以《慈母情深》为例。 (1)为了表现母亲的辛劳以及对孩子无私的爱,文章选取了什么典型事例? (选取了母亲不顾同事的劝阻,宁愿自己受苦受累,也毫不犹豫给钱让孩子买书) (2)思考:亲子之间会发生哪些事情?(预设:一起吃饭,生病了妈妈照顾我,妈妈辅导我功课……)为何选择这一件?(因为这件事让“我”感受到母亲挣钱是多么不易,而母亲却毫不犹豫的用血汗钱给我买书,也正是她这样无私的付出让我有了今天的成就,体现了平凡母亲的伟大,激发对母亲的关爱和感激。)这就是典型事例。 (3)巩固练习:回顾了典型事例,下面要考考你们了。 在我们和老师生活的点点滴滴中,有很多事或生活片断能充分表现出老师对学生的爱。哪位同学选的材料比较典型(在括号中打“☆”)?哪位同学的材料还不够典型(在括号中打“△”)?请你判断,并说说原因。 生1:我因生病请假耽误了学习,老师牺牲下班回家的时间无偿为我补习功课,把嗓子都累哑了。() 生2:我在学习上遇到了问题,老师细心为我讲题,帮我回顾学过的内容,巩固知识。() (二)细节描写的运用 1.典型事例确定后,作者根据人物形象,从不同方面进行表现,快速浏览回顾本单元课文,看看都有哪些细节描写,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打开课本快速回忆,找一找。(师生随机交流小结。) 预设: (1)母亲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皱皱的毛票,用龟裂的手指数着。 [动作描写] (2)“你这孩子,谁叫你给我买水果罐头的!不是你说买书,妈才舍不得给你这么多钱呢!”[语言描写] (3)我有点迫不及待,想立刻让父亲看看我写的诗。[心理描写] (4)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的眼睛……[神态描写] (5)我穿过一排排缝纫机,走到那个角落,看见一个极其瘦弱的脊背弯曲着,头凑到缝纫机板上。[ 外貌描写] 2.小结:在表现人物时,就要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述,在这些渗透进细节的描写中,体会到浓浓的情感。 (三)场景描写的作用 1.师: 除了细节描写,本单元课文中还有什么描写?对表现人物、抒发情感也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2.生回顾交流随机出示。 预设: (1)空间非常低矮,低矮得使人感到压抑。不足二百平米的厂房,四壁潮湿颓败。七八十台破缝纫机一行行排列着,七八十个都不算年轻的女人忙碌在自己的缝纫机旁。因为光线阴暗,每个女人头上方吊着一只灯泡。正是酷暑炎夏,窗不能开,七八十个女人的身体和七八十只灯泡所散发的热量,使我感到犹如身在蒸笼。 (通过场景描写,描绘了酷热的天气里,七八十个女工在低矮、狭窄、无法开窗的厂房里紧张劳作的画面。作者这样写,突出了母亲劳动的艰辛,挣钱的不容易,尽管如此,母亲还爽快地给“我”钱买书,突出了母爱的伟大。) (2)我看各样彩排着的戏人边走边唱。看踩高跷走路,看虾兵、蚌精、牛头、马面……人山人海,卖小吃的挤得密密层层,各式各样的糖果点心、鸡鸭鱼肉都有。我和父亲都饿了,我多馋啊!但不敢,也不忍心叫父亲买。 (场景描写,描绘了“我”和父亲逛庙会时看到的热闹场景,这样写体现了庙会的热闹。通过写卖小吃的多,反衬出“我”肚子的饥饿,但为了省钱,又不敢叫父亲买。) 3.小结:像这样针对一个特定的时间与地点内许多人物活动的总体情况的描写就是场景描写,通过场景描写,对表现人物形象进而抒发感情更有帮助。 (四)映衬的表达 1.《父爱之舟》中通过写卖小吃的多,反衬出“我”肚子的饥饿,但为了省钱,又不敢叫父亲买。反衬就属于衬托的一种,还有一种是正衬。 (生齐读,出示:映衬,是利用客观事物之间相近或相反关系,以次要形象映照衬托主要形象的写作技法。正衬,即映衬事物和主要事物朝着相同的方向变化。反衬,即映衬事物和主要事物朝着相反的方向变化。) 2.请你回顾这一课中哪里是正称,哪里是反衬?我们来交流。 预设: 正衬:文中将鲁迅笔底的乌篷船,与承载父爱的姑爹的小渔船相互映衬,表达出父亲对“我”的关爱。 反衬:文中将“人山人海,卖小吃的挤得密密层层,各式各样的糖果点心、鸡鸭鱼肉都有”与父亲和“我”在偏僻地方吃粽子、后来又为“我”买豆腐脑,把父亲囊中羞涩而又不想委屈“我”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出来。 3.小结:《父爱之舟》通过正衬和反衬体现父爱的深沉和伟大,我们在表现人物抒发情感时也可以使用这种写法。 (五)结尾的升华 1.师:一篇文章的结尾在结构和内容上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下面的三个文章结尾就是平时写这类文章可以用到的三种方式。 出示: ① 就这样,我有了第一本长篇小说…… ② 于是,我又想起了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还有那摇落的阵阵桂花雨。 ③ 我从心底里知道,“精彩极了”也好, “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在爱的鼓舞下,我努力地向前驶去。 2.交流这三种结尾方式的特点和作用。 预设: 第一个总结全文,照应开头。省略号的使用给人留下想象的空间,令人回味无穷。 第二个总结全文,使文章结构完整。 第三个总结全文,深化主题,升华情感。 3.师小结:我们写作时,文章的结尾就可以采用这几种方式,让我们更好的抒发情感。 环节三、课堂小结,写作训练 1.师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复习,我们回顾了本单元和人物有关的抒情文,相信这些鲜活的人物形象已经深深的印在你的脑海中,那些深刻的情感也已经温暖了你的心灵。不仅如此,我们还学会了写这类文章的方法,就是确定典型事例,运用细节描写、场景描写、映衬等写法表现人物以抒发感情,并在结尾处让感情升华。 2.作业:相信今后再写这类文章的阅读题,就难不倒大家了。我们来试试。请你回忆你和父母之间最难忘的事,运用我们总结的方法写一篇文章表达你对他们的爱。 六、板书设计: 人物抒情 典型事例 场景描写 语言 动作 细节描写 外貌 神态 心理 正衬 映衬 反衬 结尾 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达标测试卷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拼音、汉字。(12分) 1.看拼音写词语。(10分)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我们深深感受到了父母之爱的伟大。jǐbèi( )弯曲的母亲,用jūnliè( )的双手掏出了róuzhòu( )的毛票,满足我买书的愿望。父亲母亲辛苦养蚕,卖了蚕茧给我买枇杷和tángguǒ( )吃,父亲还费尽心思用zhǐxiè( )制作万花筒,那千变万化的图案,是我抽象美的qǐdí( )。在成长的道路上,有cíxiáng( )母亲的gǔlì( ),yánlì( )父亲的警告,使我能jǐnshèn( )把握住我生活的小船,我多么幸福呀。 2.下面选项中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粜米(chū) 撩起(liáo) 粽子(zòng) 客栈(zhàn) B.枇杷(ba) 颓败(tuí) 衣兜(dōu) 弯曲(qū) C.缴费(jiǎo) 委屈(wěi) 高跷(qiāo) 疙瘩(gā) D.榜样(bǎng) 铺床(pū) 辞藻(zǎo) 誊写(téng) 二、词语、句子。(18分) 1.将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再选择合适的词语填空。(14分) ( )耳欲( ) 失( )落( ) 一如( )( ) 得意( )( ) ( )不( )待 引入( )( ) ( )( )之情 各( )各( ) (1)上面的词语中描写心理活动的词语有: 。 (2)窗外风雨交加, 的雷声,吓得我钻进了被子里。 (3)不管我的绘画作品是否得奖,父母都 地支持我练习,这种 ,我铭记在心。 2.认真读句子,正确选择省略号在句子中的作用,填序号。(4分) 省略号的作用: A.表示说话断断续续;B.表示语意跳跃;C.表示列举的省略;D.表示话未说完。 (1)“他很好!但是……”四叔说。 ( ) (2)谢谢上帝,总算活着回来啦。……我不在,你在家里做什么呢? ( ) (3)“我……害怕……” ( ) (4)卖玩意儿的也不少,彩色的纸风车、布老虎、泥人、竹制的花蛇…… ( ) 三、积累运用。(10分) 1.《慈母情深》一课的作者是 ,向我们介绍了一位 的母亲。课文在结构方面的最大特点是 。 赞美母亲的诗句有 2.《父爱之舟》这个题目运用的修辞手法,在文中,“舟”指的是。这“舟”承载着父亲对儿子满满的爱,它是本文的,表达了“我”对父亲的。作者以 的形式回忆了往事。文中最令人难忘的场景是。 四、课外阅读。(22分) (一)父爱深深 “很抱歉,儿子,我们没钱。”这句话真是字字如雷,似要敲碎我的心。那是1964年,我13岁,正值崇拜偶像的年纪。我迷恋甲壳虫乐队,剪了和主唱一样的发型,拥有一把挺好的吉他,独缺音箱。而我必须有一个音箱,否则不能组建自己的乐队。所以爸爸的话刚出口,我觉得甲壳虫乐队的《失落者》仿佛专为此而唱。 但同往常一样,爸爸总有办法实现我的愿望。“咱们自己做!”他说。自己做?我满心怀疑,但别无选择。从此,日复一日,爸爸牺牲所有的闲暇时光,和我一起为做“咱们自己的音箱”挑选木材、喇叭、蒙在音箱上的编织布料,甚至毫不足道的黏胶。终于,我们完工了,我也将组队参加学校的比赛。但我心底始终有个疑惑挥之不去:花在材料上的钱几乎可以直接买一个音箱,我们为什么自己做呢? 比赛的日子到了。当我去后台时,竞争者们陆续来查看我的家当。最后自制的音箱引起了他们的注意。有人问:“什么牌子的?自己做的吗?”我窘得无言以对,只能坦白“招认”:“是的,我爸爸和我一起做的。” 出乎我的意料,他们由不屑变得十分羡慕,甚至有些妒忌:“唉,我爸爸从来不和我一起做这些事。”羞愧顿时烟消云散,我感到无比自豪和幸福:“我有一个多么了不起的爸爸!”他可以无私地奉献他的时间和精力,只是为了陪我美梦成真。这时,我看到爸爸在一个不起眼的角落,正对着我微笑。 我的乐队最终没能获奖,因为自制音箱的音乐不够流畅、华美。但我没有感到太多的沮丧,我知道自己已经获得了真正意义上的“胜利”。 1.加点的词语“我的愿望”在文中具体指。(2分) 2.当听说爸爸不能给“我”买音箱后,“我”的心情怎样?用“____”画出描写“我”此时此刻心情的句子。(2分) 3.“我”的竞争者们十分羡慕,甚至妒忌“我”,为什么?(4分) —————————————————————————————————————————————————————————————————————————————— (二)母爱是一根穿针线 母亲为儿子整理衣服时,发现儿子衬衣袖子上的纽扣松了。她决定给儿子钉(dìng dīng)一下。 儿子很年轻,却已是一名声誉日隆的作家,是天赋和勤奋(成功 成就 成绩)了他的今天。母亲因此而骄傲——她是作家的母亲! 屋子里很静,只有儿子敲击键盘的声音,为他行云流水的文字伴奏。母亲能从儿子的神态上看出,他正文思泉涌。她在抽屉里找针线时,不敢弄出一点声响,(唯恐 害怕)打扰了儿子。还好,她发现了一个线管,针就插在线管上。她把它们取出来,然后轻轻地推好抽屉。 可她遇到了麻烦,当年的绣花女现在连针都穿不上了。一个月前她还穿针引线缝被子来着,现在明明看见针孔在那儿,可就是穿不进。 她不相信自己的视力下降得这么厉害。她再次把线头伸进嘴里濡湿,再次用左手的食指和拇指把它捻得又尖又细,再次抬起手臂,让眼睛与针的距离达到最近,再试一次。 ——还是失败。 再试……线仍未穿进针眼里。 儿子在对文章进行后期排版,他从显示屏上看见了反射过来的母亲,怔(zhēng zhèng)住了。他忽然觉得自己就是那根缝衣针,( )与母亲朝夕相处,( )心却被没完没了的文章堵死了。母爱的丝线在他这里已找不到进出的“孔”,可她还是不甘心(丢弃 放松 放弃)。 儿子的眼睛热了。他这才想起已经很久不曾和母亲交流过感情,也很久都没有关心过她的衣食起居了。 妈,我来帮你。儿子离开电脑,只一刹(shà chà)那,丝线就穿针而过。母亲笑纹如花,用心为儿子钉起纽扣来,像在缝合一个美丽的梦。 儿子知道今后该怎么做了。因为,母亲很容易满足,比如,只是帮她穿一根针,实现她为你钉一颗纽扣的愿望,使她付出的爱畅通无阻。如此简单。 1.用“”画去文中不恰当的注音和词语。(6分) 2.在文中的括号内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2分) 3.画线句子中的“孔”是指 。(2分) 4.短文第五自然段中连用了几个“再次”把穿针的过程写得很具体,你体会到什么?(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母亲“美丽的梦”是指 。(2分) 6.“儿子知道今后该怎么做了”,你认为儿子今后会怎样做?(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表达、习作。(33分) 1.我叫小明,我很想帮爸爸妈妈做些家务,可是他们总说让我好好学习,其他的事情不用管,我该怎么劝说爸爸妈妈呢?(5分) 小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和爸爸妈妈可能是好朋友,也可能你与他们交流的机会不多,借这次习作的机会,来表达对他们的爱吧,也可以把想对他们说的话写下来。注意要内容具体,用恰当的语言表达感受或看法,让他们感受到你的爱。题目自拟,不少于400字。(28分) 六、拓展题。(5分) 人们常用花来表达某种感情与愿望,请把下面的这些花与表达的情感正确连线。 1.康乃馨 a.热情、激情、活力、隐藏的爱 2.百合花 b.幸福的到来、幸福降临、吉祥和好运 3.石斛兰 c.心想事成、友情、祝福、高贵、百年好合 4.太阳花 d.母亲我爱您、热情、真情 5.铃兰花 e.慈爱、喜悦、祝福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