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 平行四边形 ▏沪教版 (9)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 平行四边形 ▏沪教版 (9)

五年级第一学期——《平行四边形认识》‎ ‎ ‎ 教学内容:平行四边形的认识 书P55——57页 教学目标:‎ ‎1、认识平行四边形,知道它的特征。‎ ‎2、认识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会画平行四边形内的高。‎ ‎3、获得运用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成功体验。‎ 教学重点:‎ ‎1、平行四边形的特征。‎ 教学难点:‎ ‎1、平行四边形底和高的概念,会画出平行四边形底上的高。‎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1、出示:老师手中有3张长方形形纸条,2张红色的纸条一样宽,透明的纸条稍宽,‎ ‎ 请你们用其中任意的2张纸条交叉叠起来,看一看可以得到一些什么样的图形。‎ ‎ 学生操作 ‎2、师问:你所得到的这个图形有什么特征?‎ ‎ 学生汇报 正方形 长方形 ‎ 两组对边平行 两组对边平行 两组对边平行 四条边相等 对边相等 对边相等 四个角相等 四个角相等 两条对角线相等 两条对角线相等 ‎ 板书出示:‎ ‎ 师问:这个图形有什么特征?‎ ‎ 生:对边平行 对边相等 ‎ 师问:这个图形叫什么名称?‎ ‎ 生:平行四边形 ‎ 师问:为什么不叫平行图形?或者就叫四边形?‎ ‎ 师问:你们还知道些什么?‎ ‎3、出示:今天我们就来认识 板:平行四边形 ‎4、师问:你还想知道一些什么有关于平行四边形的知识?‎ 二、新课探索:‎ 探究一:表示方法 ‎1、师:小丁丁和小胖小告诉我们一些有关平行四边形的知识,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 小丁丁:平行四边形可以用符号“ ”表示,‎ 如图平行四边形ABCD可记作: ABCD ‎ 一般规定字母表示时要逆时针。‎ ‎ ‎ 小胖:连接AC和BD,它们就叫做 ABCD的对角线。‎ 探究二:对角线等分、对边相等 ‎1、师:同学们,我们已经知道长方形、正方形它们有四个角相等,对角线也相等的特点,‎ ‎ 那么,平行四边形的有没有这些特点呢,请你用手中的工具尝试,去看一看平行 四边形的角和对角线有什么特点。‎ ‎(学生操作,小组交流)‎ ‎2、学生汇报:师:你发现了什么?‎ ‎ 你用什么方法发现的?(量角器、尺、剪等)‎ ‎ 师:你还发现了什么?‎ ‎ 生:沿对角线剪开的两个三角形大小、形状完全相同 ‎3、师:非常好,你们发现了这么多平行四边形的特点,看来它是个非常漂亮的图形。‎ ‎ 你们在平时生活中,有没有看见过平行四边形呢?‎ ‎ (学生交流、汇报 师出示图片欣赏)‎ 探究三:画高 ‎1、师:老师这里有个平行四边形的物品,老师想知道它两边之间的距离,怎么办呢?‎ ‎ 生:用尺量两边之间的距离 ‎ 师:怎么量?(生:量出两边之间垂线段的距离)‎ ‎ 师:请学生尝试画一画,量一量 ‎ (学生操作)‎ ‎2、学生汇报、交流 ‎ 师:从AD边上的一点向对边BC画垂线,这个这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 ‎ 叫做平行四边形BC边上的高,边BC就叫做平行四边形的底。‎ ‎ 出示: 图1:AE就叫做BC边上的高;‎ ‎ BC就叫做对应的底 ‎ 图2:从AD边上的一点E向对边BC做 ‎ 的垂线EF就叫做BC边上的高;‎ ‎ BC就叫做对应的高 ‎ 也可以说:从BC边上的一点向对边 ‎ AD做的垂线FE就叫做AD边上的高 ‎ 同一条高 ‎ 图3:从AD边上的一点D向对边AC做 ‎ 的垂线DE就叫做BC边上的高 ‎(可以在平行四边形的外边) ‎ BC就叫做对应的底 ‎ 小结:师:这说明以BC为底,可以画很多条高,它们都相等;‎ ‎ 因为平行线之间的距离都相等 ‎3、师:请你以AB边为底,画出平行四边形的高 ‎ 应该怎么画呢?‎ ‎ 生:从对边DC边上找一点向对边AB画垂线 ‎ (学生操作)‎ ‎4、学生汇报、交流 ‎ 师:小胖和小丁丁也画好了,可是他们画的高不一样,‎ ‎ 谁能说一说,他们谁画对了?‎ ‎ 学生交流 ‎ 师小结;平行四边形的高和底要相互对应 三、本课练习:‎ 练习一:看图填空 ‎1、平行四边形ABCD中:‎ ‎ BC的对边是( AD )‎ ‎ BC边上的高是( AE )‎ ‎ 以FC为高对应的底是( CD )‎ ‎2、平行四边形ABCD中:(单位:厘米)‎ ‎ 以3厘米的边为底,对应的高是( 4 )厘米 ‎ 以2.4厘米为高,对应的底是( 5 )厘米 练习二:判断 ‎1、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 )‎ ‎2、平行四边形有四条边,每条边都可以做底。(√)‎ ‎3、平行四边形可以分成两个大小、形状完全一样的三角形。(√)‎ ‎4、从平行四边形的一个顶点向对边做高,可以做2条。(√)‎ 练习三:书P56——试一试 画出下列平行四边形底上的高:‎ 拓展:‎ 请用所给的两边,添画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四、本课小结:‎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