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12-23 发布 |
- 37.5 KB |
- 43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教学材料(3篇课文10课时)
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教学材料(3篇课文10课时) 一、单元整体概述 本单元主题是“世界各地”,共安排了《秦兵马俑》、《埃及的金字塔》、《音乐之都维也纳》三篇课文。整组教材的共同特点:从内容上来说,展示世界各地的名胜古迹,民族文化,展现劳动者的勤劳和智慧。从表现形式来说,都抓住各自的特征,围绕中心词、中心句来写,纲目分明,条理清晰。借助这3篇课文,学生不仅要了解民族悠久灿烂的文化和劳动人民的智慧,而且要联系课文内容领会重点语句过渡句,首尾呼应句、中心句等在文中的作用,学习作者进行介绍及总起分述的写作方法,学习运用举例子、作比较、列数据等说明方法。 二、 单元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认读本单元的生字新词,能正确、规范书写生字,特别关注易错字如“靴”、“擎”等字的读音及字形。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联系上下文或结合具体语境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如“巍然屹立、傲对碧空、摇篮、掺和”等词语在文中表达的意思,并积累运用。能按照一定的顺序把学到的知识介绍给别人听。 3.联系课文内容领会重点句子,如本单元课文中的过渡句、文首概括句、段首概括句等在文中的作用,学习抓住中心句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有条理地进行介绍及总起分述的写作方法,学习运用举例子、作比较、列数据等说明方法。 4. 领略世界各地的风光,感受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感受各民族悠久灿烂的文化。懂得尊重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 5.运用本单元习得的抓住事物特点有条理地进行介绍、总起分述的写作方法,进行课堂小练笔,运用学到的说明方法,介绍一个熟悉的事物。 三、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的识字量和阅读量不断增加,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也不断提高,而且渐渐具备了在读中分析、概括、归纳的能力。并且初步掌握了一些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基本方法。本单元 三篇课文写得生动形象,具有条理,饱含作者的自豪感、赞美之情,学生对学习内容是很感兴趣的。通过对语言文字的品读与感悟,领略它们的特点,是课堂学习的主要任务,但它们与学生生活实际较远,几乎没有学生能有幸亲眼目睹,教学中如果仅仅通过课文的语言材料让学生来感受世界各地的灿烂文化和人民的无穷智慧,似乎有点难度。可运用信息技术手段,通过视频、图片等资料,让学生直观感受一番,把语言文字的品味与视觉资料的欣赏结合到一起,定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针对学情,我们确立了从文章的中心语句入手,体会文章表达的情感。以“目标导向教学”为设计理念,以开展“学生语言实践活动”为主要学习方式,体现“学——练——用”的单元整体教学思路。 四、单元教学整体设计流程表 课 次 基本课型 学习内容 主要教学目标 主要教学活动 第 1 课 时 单元导读课 单元导读+ 课文初读 1.能够正确认读本单元的生字新词,能正确、规范书写生字,特别关注易错字如“靴”、“擎”等字的读音及字形。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联系上下文或结合具体语境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如“巍然屹立、傲对碧空、摇篮、掺和”等词语在文中表达的意思,并积累运用。 3.找出这三篇课文中的关键句子,如课文中的过渡句、文首概括句、段首概括句。学习抓住文章中心句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1.单元导读,明确单元主题。 2.认读字词,相机正音。 3.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4.朗读课文,能联系上下文或结合具体语境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5.找出这三篇课文中的关键句子,如课文中的过渡句、文首概括句、段首概括句。学习抓住文章中心句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第 阅读指导课 《秦兵马俑》 1. 1.创设情景,导入课题。 2 课 时 抓住中心句“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分两部分感受秦兵马俑两方面的特点。 2.感受作者“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等说明方法结合运用的表达效果,品读文章说明、描摹与生动联想相结合的语言特色,从中感受作者的民族自豪感。 3.学习作者抓住特征描述有条理地进行介绍、总起分述的写作方法,练习从身材、衣着、动作、神情等方面介绍,写一个俑的造型,并加入联想和感受。 2. 抓住中心句“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分两部分感受秦兵马俑两方面的特点。 3.学习抓住特征描述的写作方法。 4.研究写法,进行小练笔活动。 第 3 课 时 能力习得课 《埃及的金字塔》 1.抓住说明文的文体特点,围绕金字塔质疑,抓住基本说明点,再逐一解开谜底。 2. 了解、总结作者说明事物所用的方法,学习文中举例子、作比较、列数据等说明方法并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3.运用学到的说明方法,介绍一个熟悉的事物 1.回顾文章主要内容,梳理中心句,导入新课。 2. 围绕金字塔质疑,抓住基本说明点,再逐一解开谜底。 3. 学习文中举例子、作比较、列数据等说明方法并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4.进行随堂小练笔 第 4 课 方法运用课 《音乐之都维也纳》 1.依据中心句理清课文脉络,整体把握课文结构,理解课文内容。 2. 1.复习回顾,梳理文章中心。 时 编撰导游词,围绕“奥地利首都维也纳是著名的音乐之都”介绍音乐之都维也纳。 3.依托内容的理解,学习课文“围绕中心写具体”的表达方法并运用这种方法进行练笔。 2.小组同学紧扣中心“奥地利首都维也纳是著名的音乐之都”说说课文从哪些方面具体叙述音乐之都维也纳的。 3. 感受维也纳浓浓的音乐氛围,体会维也纳人民对音乐酷爱。 4.编撰导游词围绕“奥地利首都维也纳是著名的音乐之都”介绍音乐之都维也纳。 5.学习课文“围绕中心写具体”的写作方法,进行随堂小练笔 第 5 课 时 写作训练课 写参观记 1.回顾本单元三篇课文,梳理本单元习得的写作方法,小结中心句在文中的作用,并能学以致用。 2.学会在运用总起分述、总分总的写作方法的同时,尝试运用列数字、举例子、打比方等说明方法进行写法训练。 3. 学习按参观的顺序有选择地进行介绍和描写事物,有详有略,重点突出,写一篇出色的参观记。 1.复习导入。 2. 回顾本单元3篇课文,梳理本单元习得的写作方法,小结中心句在文中的作用。 3.运用总起分述、总分总的写作方法,结合习得的举例子、作比较、列数据等说明方法中的一种进行写法训练。 4.学生练习写作,教师巡视指导 5.师生共评一篇例文,交流写作心得。 第 6 课 时 单元回顾课 复习回顾本单元内容,夯实本单元学到的写作方法。 1.学习积累本单元描写世界各地名胜古迹等方面的词语佳句,并练习抄写。 2.梳理本单元三篇课文中的关键句子,如过渡句、文首概括句、段首概括句。并体会这些句子的作用 3.回顾本单元学习到的几种写作方法,选择一种写作方法进行课堂小练笔。 1.回顾单元主题。 2.复习词句段并体会这些句子的作用。 3. 回顾课文的写作方法,试着用其中的一种练笔。 单元导读课 (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认读本单元的生字新词,能正确、规范书写生字,特别关注易错字如“靴”、“擎”等字的读音及字形。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联系上下文或结合具体语境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如“巍然屹立、傲对碧空、摇篮、掺和”等词语在文中的意思,并积累运用。 3.找出这三篇课文中的关键句子,如课文中的过渡句、文首概括句、段首概括句。学习抓住文章中心句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 1.能联系上下文或结合具体语境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如“巍然屹立、傲对碧空、摇篮、掺和”等词语在文中的意思,并积累运用。 2.找出这三篇课文中的关键句子,如课文中的过渡句、文首概括句、段首概括句。学习抓住文章中心句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三、 前置性学习活动 学生: 1.练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能够熟练认读本单元的生字新词,并练习书写,做到正确、规范、美观。 3.小组长检查本组组员读书和生字练写情况,将同学们容易读错的词语和容易写错的生字汇总后交给老师。 老师:调查了解学生的自学情况;根据小组长的记录准备教学课件。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单元导读,明确主题 1.同学们,我们课前已经预习了本单元的课文,你发现本单元的课文都是写什么的?学生交流,整体感知单元主题。 指名学生说(介绍世界各地) 板书:世界各地 2.课前,同学们认真地做了预习。预习得怎么样?这节课我们一起交流一下。 (二)检查预习,夯实基础 1.字词认读。 课前,各组小组长认真检查了本组同学的预习情况,发现这些词语容易读错。大家再练练。投影出示: 鸟瞰 颔首 模拟 曝晒 战靴 铜戈 砌成 街头巷尾 惟妙惟肖 战车千乘 摩天大厦 所向披靡 阿尔卑斯 指名读,齐读,在检查学生朗读的基础上相机正音,尤其是“拟”“乘”“瞰”字的读音。 2.生字书写。 同学们在课前练写生字的时候,发现这几个字不太好写。投影出示: 靴 擎 廓 砌 巷 (1) 大家一起读,记住每个字的样子。 (2) 这几个字怎样写才能做到规范、美观呢?同学们对照例字认真观察。 (3) 交流:提醒大家在写哪个字的时候注意什么? (4) 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教师范写强调: 预设:“巷”字的第七笔是横折,第八笔是横,而不是两笔连在一起的横折钩。 “砌”字的第七笔是竖提,而不要写出两笔了。 “廓”的第十笔要变成提。“郭”在“广”的包围下右侧要露出一点。 (5)学生再次练写。教师展示评价。 3.课文朗读。 (1)本单元一共有三篇课文,你读得怎么样?能做到正确、流利吗?把自己认为难读的句子再练练。 (2)过渡:大家练习得很认真,下面请同学们把自己最喜欢的段落读给大家听。 预设一: 秦兵马俑惟妙惟肖地模拟军阵的排列,生动再现了秦军雄兵百万、战车千乘的宏伟气势,形象地展示了中华民族的强大力量和英雄气概,这在古今中外的雕塑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①指名读。联系上下文说一说对“惟妙惟肖”“绝无仅有”的理解。 ②学生通读全文,讨论交流。 ③指名说(“惟妙惟肖”与课文中多处描写相吻合,如:“仔细端详,它们神态各异:有的微微颔首,若有所思,好像在考虑如何相互配合,战胜敌手;有的眼如铜铃,神态庄重,好像在暗下决心,誓为秦国统一作殊死拼搏;有的……”这一句,就直观的解释了“惟妙惟肖”的意思。 ④“绝无仅有”与第一自然段中的“举世无双”都是“只此一家”的意思。 预设二: 在埃及首都开罗西南面金黄色的沙漠中,可以看到一座座巨大的角锥形建筑物。它们巍然屹立,傲对碧空,这就是举世闻名的埃及金字塔。 ①通读全文,划出课文中具体解释这句话的句子。 ②学生默读全文,划出句子。 ③指名谈理解 “一座座”课文第三自然段具体的写了“70”多座。 “角锥形”在第二自然段中的解释是“这些坟墓底座是四方形,愈往上愈小,最后成为尖顶。 “这就是举世闻名的埃及金字塔”在第二自然段中点明了“因为它们的轮廓有点像汉字的“金”字,所以称为‘金字塔’”。 “ 巍然屹立,傲对碧空”在第三自然段中的解释是“这座金字塔高146米多,相当于40 层楼高的摩天大厦。” “举世闻名”在于金字塔的工程浩大,结构精巧,二三自然段也作了很好的解释。 预设三: 维也纳是欧洲古典音乐的摇篮。 ①对“摇篮”一词你是怎样理解的?联系上下文想一想? ②学生读课文,讨论交流。 ③指名说(“摇篮”本意指婴儿睡觉用的睡具。联系上下文可以理解到:之说以说维也纳是欧洲古典音乐的摇篮,一是说维也纳诞生音乐家,二是说维也纳诞生名曲。) ④你能用“摇篮”说一句话吗?指名说。(预设:学校是我们快乐成长的摇篮。) 预设四: 维也纳几乎一天也离不开音乐。人们在漫步时,随时可以听到那优雅轻快的华尔兹圆舞曲。夏天的夜晚,公园里还举行露天音乐演奏会,悠扬的乐声掺和着花草的芬芳,在晚风中飘溢、回荡。维也纳的许多家庭有着室内演奏的传统,尤其在合家欢乐的时候,总要演奏一番,优美的曲调传遍街头巷尾。 ①“掺和”一词用在这儿,在文中表达了什么意思? ②学生读句子,讨论交流。 ③指名说(掺和的本意是混和、混杂。联系上下文可以体会到这样一种掺和的意境:“夏天的夜晚”——花草茂盛,芬芳四溢;“露天音乐演奏会”——无遮无挡,乐声飞扬;而且还是在“夜晚”,人们可以撇开视觉的干扰,用心去感受这“声”与“味”的掺和。) 4.抓住中心句,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1)指名朗读课文《秦兵马俑》,思考课文是从哪两个方面介绍秦兵马俑的?文中有一个起着承上启下的段落可以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找出来。 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①这句话中的关键词语有哪几个?(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②默读课文梳理,是哪些段落分别写了兵马俑的规模宏大和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学生默读、交流。) ③文章使用这个过渡段连接这些内容,有哪些好处?(文章内容形成整体,有层次,便于读者抓住表达的主要内容。) ④文章的开头和结尾分别写了什么?你能感受到文章的结构特点和说明顺序吗?(感知“先总体介绍,形成总体印象;再具体介绍,丰富感受;最后总体回顾,抒发情感”的表达顺序。) ⑤你能用自己的话连贯、简洁地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吗?(这篇课文生动的描绘了秦兵马俑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特点,反映了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 (2) 《埃及的金字塔》这篇课文,是从哪些方面具体介绍金字塔的呢?想想《秦兵马俑》一课中,我们通过一个承上启下的过渡段抓住了课文的主要内容。本课中也藏着这样的语句,快速地浏览课文,找一找。(学生浏览课文后交流:如此宏伟而又精巧的金字塔,是怎样建造起来的呢?) ①哪个意思是承上的?哪个意思是启下的?(学生交流:“如此宏伟而又精巧的的金字塔,是怎么建造起来的呢?) ②哪几个自然段写了金字塔的精巧?哪几个自然段写了金字塔的建造方法?(学生交流:第二三自然段写了金字塔的宏伟精巧。第4、5自然段写了金字塔的建造方法。) ③那第1、6自然段写的是什么?能用段落中的句子来概括吗?(学生交流:第一自然段写:这就是举世闻名的埃及金字塔。教师指导:这是文章的总起句。第二自然段写:它们是埃及的象征,是古埃及人民智慧的结晶。教师指导:这是文章的总结句。) ④由此看出这篇文章的结构是什么?(学生交流:总——分——总) ⑤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课文主要介绍了金字塔外观宏伟、结构精巧的特点以及建造金字塔所采用的办法,赞扬了古埃及人民杰出的智慧。) (3) 《音乐之都维也纳》这篇课文,有一句话概括,总领全文,把它找出来。 ①学生读课文,交流。指名读。(奥地利首都维也纳是世界著名的音乐之都。) ②学法指导:细读每个自然段,想一想每个自然段讲了什么?每个自然段中哪句话可以概括这一段的意思?(每个自然段中的第一句,也就是每段的中心句。)你认为下面的自然段和文首概括句有什么联系?(下面的几个自然段写出了维也纳被称为音乐之都的原因。) ③教师引导:试着抓住文首概括句和每段的中心句,概括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④学生交流、指名说(这篇课文主要写了维也纳被称为“音乐之都”的渊源。) (三)布置作业 1.继续熟读课文。 2.通过读书,我们了解到这三篇课文中有些词句用得很好,请你动笔把你认为好的地方画一画,抄写在作业本上积累下来。 板书设计: 字词认读 世界各地 生字书写 课文朗读 抓住中心句,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反思: 阅读指导课《秦兵马俑》 (第2课时) 一、教学目标 1. 抓住中心句“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分两部分感受秦兵马俑两方面的特点。 2.感受作者“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等说明方法结合运用的表达效果,品读文章说明、描摹与生动联想相结合的语言特色,从中感受作者的民族自豪感。 3.学习作者抓住特征描述有条理地进行介绍、总起分述的写作方法,练习从身材、衣着、动作、神情等方面介绍,写一个俑的造型,并加入联想和感受。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感知“兵马俑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特点,感受作者“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等说明方法结合运用的表达效果,品读文章说明、描摹与生动联想相结合的语言特色,从中感受作者的民族自豪感。 难点:学习作者抓住特征描述有条理地进行介绍、总起分述的写作方法,尝试运用积累的新鲜语言,练习从身材、衣着、动作、神情等方面介绍,写一个俑的造型,并加入联想和感受。 三、前置性学习活动 1.学会本课生字,联系上下文体会“所向披靡、举世无双、惟妙惟肖、绝无仅有”等成语表达的意思,并积累运用。 2.搜集有关秦兵马俑的相关资料图片。 四、教学过程: 环节一、认识——自主阅读 整体把握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有人说,要看中国几十年的历史,就到深圳;要看中国近百年的历史,就到上海;要看中国近千年的历史,就到北京;要看中国千年以上的历史,就到──西安。1974年春,西安临潼的农民在挖一口井,挖出了一个神奇的地下王国;挖出了一个“世界奇迹”。它就是我国享誉世界、举世无双的——秦兵马俑。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2.教师展示兵马俑图片。 同学们,2200多年前,秦始皇动用70多万刑犯,耗时38年,修建自己的陵墓。作为统一六国的皇帝,他在西安以东30千米的临潼,留下了举世无双的秦兵马俑。秦兵马俑,是给秦始皇殉葬的军队官兵和战马的偶像。 3.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课文,走进兵马俑,一起去领略拥有“世界第八奇迹”美誉的那震撼人心的“威武之师”。再读题:秦兵马俑 (二) 初读感知,理清顺序。 1.课文是怎么描绘秦兵马俑的呢?文中有一句话直接点明了兵马俑的特点。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把它找出来。 (1)交流、出示:“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齐读。 (2)这句话不仅概括了秦兵马俑的特点,还是一个过渡句,在文中起着承接上文,引领下文的作用。这就叫“承上启下”。像这样的句子可以帮助我们迅速理清课文层次,并且可以帮助我们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2.哪些自然段分别表现了这些特点呢?(第二自然段写了“规模宏大”的特点,第四至八自然段写了“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特点。) 3. 课文的开头和结尾分别写了什么?抓住关键词语。(举世无双 享誉世界、绝无仅有) 4.你能感受到课文文的结构特点和说明顺序吗?(感知“先总体介绍,形成总体印象;再具体介绍,丰富感受;最后总体回顾,抒发情感”也就是“总—分—总”的表达顺序) 环节二、实践——重点突破 语意兼得 (三)感悟“规模宏大”,体会“表达方法”。 1. 默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用笔勾画出最能体现秦兵马俑规模宏大的句子,在旁边写上自己的理解,想一想作者用了哪些方法。 2.汇报、交流,出示句子。 兵马俑规模宏大。已发掘的三个俑坑,总面积达19120平方米,足有两个半足球场那么大,坑内有兵马俑近8000个。在三个俑坑中,一号坑最大,东西长230米,南北宽62米,总面积有14260平方米。坑里的兵马俑也最多,共有6000个左右。 3.学习写法: (1)如果我们把这部分改成:兵马俑规模宏大。已发掘的三个俑坑总面积很大,足有两半个足球场那么大,坑内兵马俑数量很多,在三个俑坑中一号坑最大,东西很长,南北很宽,总面积也最大,坑里的兵马俑也最多。你有怎样的感受? 教师小结:列数字能够增加准确性。(板书:列数字) 教师引读,学生边读边感受列数字带来的事物特点的准确性。 (2)我们把这部分改成:兵马俑规模宏大。已发掘的三个俑坑,总面积达19120平方米,坑内有兵马俑近8000个。在三个俑坑中,一号坑最大,东西长230米,南北宽62米,总面积有14260平方米。坑里的兵马俑也最多,共有6000个左右。 和原文相比,你有怎样的发现?文中的“足有两个半足球场那么大”这部分有怎样的作用? 我们的教室大约20平方米,你能计算一下三个俑坑总面积相当于我们多少个教室吗?有怎样的感受? 教师小结:作比较使介绍的事物特点更形象具体。(板书:作比较) 教师引读,学生边读边感受作比较带来的事物特点的形象性具体性。 (3)我们把这部分再次改成:兵马俑规模宏大。已发掘的三个俑坑,总面积达19120平方米,足有两个半足球场那么大,坑内有兵马俑近8000个。 你一定发现少了对1号坑的介绍,作者为什么要在原文中介绍三个俑坑中的一号坑? 教师小结:选择最具代表性的例子很能说明事物的特点。(板书:举例子) 教师引读:学生边读边感受有举例子对于说明事物特点的作用。 (4)总结:看来恰当地使用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等说明方法更能突出描写对象的特点,更具有说服力,这是值得我们学习的,让我们再次读好这部分介绍。 4.出示句子,齐读: 走进大厅,人们无不为兵马俑的恢弘气势和高超的制作工艺所折服。站在高处鸟瞰,坑里的兵俑、马俑相间,一行行,一列列,十分整齐,排成了一个巨大的长方形军阵,看上去真像是秦始皇当年统率的一支南征北战、所向披靡的大军。 (1)走进大厅,人们无不为兵马俑的恢弘气势和高超的制作工艺所折服。 (2)这是什么句?(双重否定句) (3)换一种说法,使句子意思不变。 走进大厅,所有的人都为兵马俑的恢弘气势和高超的制作工艺所折服。 走进大厅,人们怎能不为兵马俑的恢弘气势和高超的制作工艺所折服? 5.引导学生归纳: (1)秦兵马俑规模宏大主要表现在:(1)占地面积大;(2)兵马俑数量多;(3)军阵排列有序。 (2)引导学生说出所运用的说明方法。(作比较;举例子;列数据。) 6.秦兵马俑规模如此宏大,怪不得文章的作者这样写到(齐读):举世无双的秦兵马俑是我国享誉世界的珍贵历史文物。 (四)感受秦兵马俑的“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感受语言特色。 过渡:这支威武雄壮的胜利之师正踏着激越的鼓点,穿过历史的硝烟,迈着铿锵的步伐向我们走来,让我们和他们来个零距离接触,继续欣赏他们的类型与个性。 1. 快速浏览课文,看看作者向我们介绍了哪几种兵马俑? 2.实际上,兵马俑的类型比文中介绍的还要多,如除高级军吏俑外,还有中级、低级军吏俑等,这么多种兵马俑真是类型众多啊 3.重点学习将军俑。 (1)过渡:人常说“鸟无头不飞,人无头不走。”站在这支胜利之师最前列的,正是运筹帷幄的将军。(出示图片) (2)文章是怎样描写这位将军的呢?(出示文字)引读。 (3)创设情境:你读得栩栩如生,仿佛你就是那位将军。作者为什么能把这位将军描写得栩栩如生,你发现这段文字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吗? 小结学法:作者抓住了将军俑的体型、装束、动作、神态,由此展开丰富联想,一位威风凛凛的大将军站在了我们眼前。看来,把观察到的事物和自己的想象相结合的写法会使描写的对象形象更具体生动,内容也更加充实,这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带着这样的理解与感悟再次读好描写将军俑的句子。(板书:观察 想象) 4.指导自学。 (1)过渡:俗话说“强将手下无弱兵”,那么,将军手下的神兵是什么样子的,各自具有怎样的个性呢?请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俑,介绍一下。 (2)汇报、交流。(出示图片,以述促读) 教师相机评点: 武士俑:威武凝重、训练有素、高大威猛、英勇善战 骑兵俑:勇猛善战 车兵俑:分工明确各司其职 弓弩手:箭术高超 马俑:跃跃欲试 (3)小结:你会将他们的身份弄混吗?(这就叫“个性鲜明”) 5.有了观察,有了想象,有了同学们声情并茂地朗读,老师的眼前仿佛出现了秦朝大军浩浩荡荡,所向披靡,灭六国,一统天下的宏大场面,怪不得文章的作者这样写到:(齐读)举世无双的秦兵马俑是我国享誉世界的珍贵历史文物。 6.作者不可能把所有的俑一一列举出来,而是选择重点的向我们介绍。默读第八自然段,看看你能发现这句话有什么特点? (1)交流:(排比句、先写神态,后是作者的联想、有省略号) ①每个分句都用了“有的……好像……”这是用了什么写法? ②再看,作者在每一分句中,不仅描写了自己观察到的内容(神态),还写出了自己的想象,把每个兵马俑的神态都写得非常生动具体。 ③引读。 ④我们发现句中有个省略号,作者省略了什么?现在,假想我们已经到了拱形大厅,看到一个个鲜活的兵马俑,让我们接过作者的笔,模仿作者的这种写法,展开想象的翅膀,也来用“有的……好像……”句式写出我们眼中的兵马俑,把文中的“……”变成几句话。 (2)交流欣赏:谁来说一说。(预设) 有的严阵以待,好像准备随时发起冲锋,消灭敌人。 有的紧握戈矛,好像暗下决心,一定要横扫六国,统一华夏。 有的眼含泪水,好像在为死去的战友送别祈祷。 有的神情庄重,好像在思考如何取得战斗的胜利。 有的双唇紧闭,神态严峻,好像一场大战就在眼前。 有的微微抬头,望着远方,好像对这场战役已经胸有成竹。 有的目光炯炯,脸带微笑,好像看到了远方的战友凯旋归来 有的微闭双目,好像在养精蓄锐,作好下一场战斗的准备。 …… (3) 小结:同学们,既会观察又会想象、描述,真棒!把他们几个说的句子合起来也就形成了一组排比句。 7.我们看看这些图片(课件出示),一眼看感觉都差不多,但你仔细看发现怎样(都不一样)每个都有每个的样子啊,近八千个啊!真是千人千面、万人万面。走近兵马俑,“似乎能感受到他们轻微的呼吸声”。难怪作者说,每个兵马俑都是——极为精美的艺术珍品 。 环节三、总结——积累拓展 读写训练 (五)情感升华,拓展练笔。 1.秦兵马俑,这沉睡了几千年的瑰宝,一朝醒来,震撼了全世界。 2.作为炎黄子孙,华夏儿女,我们为这举世无双的艺术瑰宝感到骄傲,更为古代劳动人民勤劳勇敢和无穷的创造力而自豪!让我们满怀豪情,齐读最后一节。 3. 的确,秦兵马俑,惟妙惟肖地模拟军阵的排列,生动地再现了秦军雄兵百万、战车千乘的宏伟气势,形象地展示了中华民族的强大力量和英雄气概。这在古今中外的雕塑史上是绝无仅有的。这也将激励着我们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勇前进! 师激情引读:这就是我们的——(秦兵马俑);这就是规模宏大、气势恢宏的——(秦兵马俑);这就是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秦兵马俑);这就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用血汗和智慧凝结而成的——(秦兵马俑);这就是令中华民族骄傲和自豪的——(秦兵马俑)! 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个响亮的名字——(秦兵马俑)! 3.小练笔。 仿写练习(课件出示兵马俑的一些图片供参考,出示:“他们有的……好像……”的句式。)结合本文我们学习总写分述的方法,从身材、衣着、动作、神情等方面,并加入联想和感受 ①学生自由练习仿写。 ②全班展示,共同评议。 板书设计 总 举世无双 享誉世界 规模宏达 (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 14 秦兵马俑 分 类型众多 个性鲜明 (观察 联想) 总 绝无仅有 教学反思: 能力习得课《埃及的金字塔》 (第3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抓住说明文的文体特点,围绕金字塔质疑,抓住基本说明点,再逐一解开谜底。 2. 了解、总结作者说明事物所用的方法,学习文中举例子、作比较、列数据等说明方法并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3.运用学到的说明方法,介绍一个熟悉的事物。 二、教学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总结作者说明事物所用的方法,学习文中举例子、作比较、列数据等说明方法并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难点:运用学到的说明方法,介绍一个熟悉的事物 三、 前置性活动 学生:复习《秦兵马俑》,梳理文章的思路,感悟文章说明方法的运用。 教师:教学课件 四、教学课时 1课时 五、教学过程 环节一、认识——自主阅读,整体把握 (一)回顾内容,检查导入 1.同学们,在上一节单元预习课中,我们一起初读了课文,走近埃及,远远地瞻仰了金字塔。现在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组与金字塔相关的词语。 出示词语:宏伟 精巧 轮廓 智慧 结晶 巍然屹立 傲对碧空 烈日曝晒 举世闻名 摩天大厦 (生读,齐读) 2.你能用上一、两个词语说一句话描绘你印象中的金字塔吗? (相机板书:宏伟、精巧) 3.出示句子引读;“现在这座金字塔矗立在起伏的黄沙之中已经有四五千年的历史了。” 生读:它们是埃及的象征,是古埃及人民智慧的结晶。 (板书:勤劳 智慧) 4.是啊,为什么金字塔是古埃及人民智慧的结晶呢?如此宏伟而精巧的金字塔是如何建造的呢?这就是我们本节课要探究的主题。 (二) 复习课文,以旧带新 1. 上节课在《秦兵马俑》中我们知道了作者是抓住特征,围绕中心词、中心句来写,从而使得纲目分明,条理清晰。(出示相关课件) 文首概括句: 举世无双的秦兵马佣是我国享誉世界的珍贵历史文物。 过渡句: 兵马佣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段首概括句: 兵马佣规模宏大。 2. 阅读《埃及的金字塔》,在文中找一找起相似作用的句子,用横线画出来, 预设: 文首概括句: 这就是举世闻名的埃及金字塔。 过渡句: 如此宏伟而又精巧的金字塔,是怎样建造起来的呢? 段首概括句: 1.如此宏伟而又精巧的金字塔,是怎样建造起来的呢? 2.当时没有起重机,怎样把这么多巨大的石块垒起来呢? 师小结:这些句子是文中的重点句,它们概括了事物的主要特征,是文章的支架,拉出来之后,相当于文章的提纲。 3.通过刚才的分析对于本文你肯定知道了很多,那么再一次读一读课文,说一说你都知道了什么? 预设:(1)金字塔的位置(2)金字塔的作用(3)金字塔名字的由来(4)金字塔的数量(5)金字塔的特点(6)建筑金字塔的方法(7)智慧的结晶 4. 你认为应该如何划分本文的段落? 环节二、实践----重点突破,语意兼得 (三)学习新知,习得方法 1. 《秦兵马俑》运用了生动具体的例子、作比较、列数字等说明手法,让我们了解了秦兵马俑的相关知识。那么,在《埃及金字塔》这篇课文中,作者又是怎样介绍的呢?请大家默读课文,进行思考。 2.小组内以课文的第三自然段为例合作交流。 3.集体交流: 预设: 古埃及大大小小的金字塔共有70多座,其中最大的是开罗近郊的胡夫金字塔。 (1)这句话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手法?(列数字 ) (2)结合胡夫金字塔的图片,说一说你了解到了什么? 这座金字塔高146米多,相等于40层高的摩天大厦 (1) 这句话运用了什么说明手法?(列数字、作比较) (2)自由朗读,你从这句话中读懂了什么?(高) (3)将146米与我们现实中的事物作比较,你认为有什么作用呢?如果去掉后部分,你认为如何? 作比较的用处还真大,能让我们更真切、更形象、生动地感受到金字塔的高。 (4)你能将你体会出来的高与大家分享一下吗?谁来生动的读一读。 绕金字塔一周,差不多要走1千多米的路程。塔身由230万块巨石砌成,这些石块平均每块重2.5吨。 (1)这句话运用了什么说明手法?(列数字) (2)从这句话中,我们又能体会到什么?(石头:大、多、重) (3)你能将你体会出来的与大家分享一下吗?谁来生动的读一读。 师总结:通过这些说明方法,让我们深刻领会到了金字塔的气势宏伟。 这就是运用这些方法的好处。 4.学到怎么多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作比较、列数字,你会不会学以致用了? (1)出示幻灯片 (2)生分析交流 (四)品读语言,挖掘情感。 同学们,你的收获大吗?我们不仅要了解知识,学到方法,我们还要走进这些语言文字的背后,去感受它所蕴藏的情感。 1.细读课文,合作学习,你从哪些语句中体会到怎样的情感? 2.交流 预设: 这些石块磨得很平整,石块与石块之间砌合得很紧密,几千年过去了,这些石块的接缝处连锋利的刀片都插不进去。 (1) 相应出示课件(资料、图片) (2)从中你体悟到了什么?(建造的精巧) (3)如果把后半段话去掉好不好?为什么?(这样写使人感到形象、真切) (4)你能将你的感受读出来吗? 为了建造这座金字塔,经常有10万人在烈日曝晒下干活儿。全部工程用了整整30年的时间。 (1)相应出示课件(资料、图片) (2)从中你体悟到了什么?(建造金字塔的艰辛,花费的心血与汗水) (3)如果把“整整”去掉好不好?为什么?(这样写可见时间之长,建造之艰辛) (4)你能将你的感受读出来吗? 他们把石头放在木橇上,用人或牲畜来拉。载着很重石块的木橇在不平整的路上拉不动,于是他们又专门修了一条石路。 开始砌金字塔了,当时没有起重机,怎样把这么多巨大的石块垒起来呢?据说是先砌好地面的一层,然后堆起一个和这一层同样高的土坡,人们就顺着倾斜的土坡把石块拉上第二层。这样一层层砌上去,金字塔有多高,土坡就有多高。塔建成后,土坡变成了一座很大的山。然后人们又把这座土山移走,让金字塔显露出来。 (1) 这些句子主要讲的是什么? (2) 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古埃及人民的勤劳与智慧) (3)读了以上这些语句,我们不仅感受到金字塔的宏伟、精巧,还感受作者描述、介绍得具体、生动,你觉得哪些写法值得你去学习运用?为什么作者只向我们介绍胡夫金字塔呢? (课文不仅列举了较为精确的数字,还把这些数字与人们比较熟悉的事物 作比较,使我们能更加直观地感受金字塔的宏伟精巧,建造金字塔确实是一项浩大的工程。因为胡夫金字塔最大,最有代表性。 这种以胡夫金字塔为典型介绍埃及金字塔的方法就叫举例子。) 环节三 总结——积累拓展,读写训练 (五)延伸拓展,说写训练 1.学做导游,内化语言。 (1)过渡:这节课我们从外形宏伟构造精巧和建造方法两个方面领略了金字塔的风采,感受到古埃及人民的聪明和勤劳。下面就让我们来做小导游,把金字塔介绍给更多的人们。请同学们任选一个方面练习练习。 (2)学生练习,教师巡视。 (3)找两位同学做导游,分别从宏伟精巧和建造方法两个方面介绍金字塔。 2. 借鉴写法,读写结合 用学过的说明方法仿写自己熟悉的景物。 (1)过渡:为了说明胡夫金字塔外形宏伟、结构精巧,作者运用列数字、作比较、形象描述等方法,把我们与遥远的金字塔的距离接近了,让我们对金字塔的宏伟和精巧有更深的了解。老师这里有一个情境练习,你能不能运用刚才学的说明方法来填一填。 (2)小结:恰当地运用说明方法,并能与我们熟知的事物或生活经验相联系,不仅能够描述出事物的特征,还使说明更加的具体生动。 (六)总结课文,升华情感 本节课我们一起领略了金字塔的宏伟与精巧,了解了金字塔的建造过程,感受了古埃及人民伟大的智慧。老师相信宏伟而精巧的埃及金字塔,勤劳而聪明的古埃及人民一定会引领同学们坚定不移地朝着自己的理想迈进! (七)板书设计: 埃及的金字塔 中心句 举例子 说明方法 列数字 勤劳 智慧 作比较 宏伟 精巧 教学反思: 方法运用课《音乐之都维也纳》 (第4课时) 一、教学目标 1.依据中心句理清课文脉络,整体把握课文结构,理解课文内容。 2.编撰导游词,围绕“奥地利首都维也纳是著名的音乐之都”介绍音乐之都维也纳。 3.依托内容的理解,学习课文“围绕中心写具体”的表达方法并运用这种方法进行练笔。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依托内容的理解,学习课文“围绕中心写具体”的表达方法并运用这种方法进行练笔。 难点:编撰导游词,围绕“奥地利首都维也纳是著名的音乐之都”介绍音乐之都维也纳。 三、教与学的准备 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师:教学课件 四、教学课时:1课时 五、教学过程 环节一:认识——自主阅读,整体把握 (一)名城引入,题目质疑 1.师:同学们,世界上许多都市都有自己的雅号,现在我们就来认识几个这样的城市,出示课件: 对称的古都——北京 花都——巴黎 雾都——伦敦 佛教之都——曼谷 沙漠古老——开罗 绿色首都——莫斯科 2.师:这些城市都因为有突出的特点而闻名于世,这节课,我们再来认识一个这样的城市----音乐之都维也纳。(师板书课题。) 3.齐读课题。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预设:维也纳是一座怎样的城市?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维也纳是音乐之都的?) (二)依据中心句,理清条理 (1)课文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默读课文,找出中心句。 (2)想一想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维也纳是音乐之都的?画出文中的重点句子,圈出其中的关键词。 (3)师引导概括并板书:摇篮 装饰 离不开 世界歌剧中心 金色大厅 (4)说说课文是从哪些方面介绍音乐之都的? 环节二:实践——重点突破,语意兼得 (一)在感受环境之美中,品味重点词语表情达意的作用。 1.课件出示课文的第一段: 它坐落在阿尔卑斯山北麓一个山清水秀、风景如画的小盆里,波光粼粼的多瑙河穿城而过。 2.读了这句话,你认为维也纳是一座怎样的城市?是从哪些词语读出来的?板:山清水秀 风景如画 波光粼粼 3.课件出示维也纳的图片欣赏。 讨论:美丽的景色和音乐之都有没有联系,请发表你的观点? 预设: 1.美景吸引名人。2.美景激发创作的灵感。等等,合理即可。 4.再读第一句话:你认为句子中的这几个词语能去掉吗? (二)在感受“音乐”之美中,领悟“围绕中心选取材料”的写法。 1.默读课文2—4节,思考:想一想每个段落都是怎样围绕重点句来介绍音乐之都的? 2.指导学生学习第二段。 (1)这段话主要说的什么?(维也纳是欧洲古典音乐的摇篮。) (2)关键词语是什么?(摇篮)摇篮是什么意思?为什么把维也纳比作摇篮? (展示音乐家图片,结合众多的音乐家和世界名曲的诞生,谈谈自己的体会和理解) (3)课文是选取哪些材料来说明的维也纳是欧洲古典音乐的摇篮? 学生默读课文练习概括。预设:一是诞生音乐家;二是诞生名曲。 (4) 3.总结学法:明确中心句,抓住关键词,概括出具体材料。总---分 4.学生自学三段,然后讨论交流: 预设:段落关键句: 三段: 段落关键句:维也纳是一座用音乐装饰的城市。 说明材料:一是铜像、石雕;二是街道命名;三是草坪音乐图案。 四段: 段落关键句:维也纳几乎一天也离不开音乐。 说明材料: 维也纳一天也离不开音乐。一是露天音乐会;家庭音乐会;集会、庆典也要奏上一曲。 5.朗读课文,用朗读告诉大家维也纳是欧洲古典音乐的摇篮,是一座用音乐装饰的城市,几乎一天也离不开音乐。 (三)学法迁移运用:自主学习课文是怎样怎样围绕中心选取材料介绍“建筑”的。 1.默读课文五、六、七段。 (1)出示表格,自主学习,完成填空练习。 建筑名称 总写的句子 关键词语 具体介绍的内容 (2)依据表格汇报交流。 2.依据具体内容介绍维也纳的建筑。 预设:世界歌剧中心:关键词:美观大方、色彩和谐移动舞台,乐池,观众席。 金色大厅: 装饰精美、金碧辉煌:正厅 两翼包厢后的金色大门口 大厅顶上。 3.品味“金”字词语的作者用,介绍“金色大厅”的那段文字用了哪些带有“金”字的词语,画出来,读一读。然后放到段落中再读一读。你觉得这些词语在文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1)学生讨论,交流。 (2)点拨:读最后一段,想一想这一段与前一段的联系? 环节三:总结——积累拓展,读写训练 (四)编撰导游词,介绍音乐之都维也纳。 (1)过渡:你知道吗?维也纳是很多人向往的地方。你愿意把这个地方介绍给哪些想去而又不很了解的人们吗?我们就来当一次小导游吧。 (2)再次梳理课文的结构:你准备从哪些方面介绍音乐之都维也纳?每个方面都介绍人什么? (3)激励提升语言表达素养:介绍的时候语言方面还要注意什么? 明确:语言要优美,用词要准确生动。 (4)小组分工合作编撰导游词。一组:介绍环境。二组;介绍“摇篮” 三组:音乐装饰的城市。四组:离不开音乐。五组:世界歌剧中心。六组金色大厅。 (5)分组介绍,师生评价。点拨:他的介绍能不能让你清楚地了解维也纳?能不能打动你?为什么? (五)总结写法,课后练笔 1.本文在写法上突出的特点是什么? (围绕一个中心抓住特点来选择材料;结构上先总后分;) 2.指导练笔,迁移运用。 你觉得你的校园有什么特点?请围绕这个特点选择几个方面来表现它。以《 的校园》为题目写一篇作文。 (六)板书设计 山清水秀 风景如画 (历史) 摇篮 16 音乐之都维也纳(总)(建设) 装饰 (分) (生活) 离不开 (建筑) 世界歌剧中心 音乐大厅 围绕中心选择材料 教学反思: 写作训练课 (第5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回顾本单元三篇课文,梳理本单元习得的写作方法,小结中心句在文中的作用,并能学以致用。 2.学会在运用总起分述、总分总的写作方法的同时,尝试运用列数字、举例子、打比方等说明方法进行写法训练。 3. 学习按参观的顺序有选择地进行介绍和描写事物,有详有略,重点突出,写一篇出色的参观记。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会在运用总起分述、总分总的写作方法的同时,适时运用列数字、举例子、打比方等说明方法进行写法训练。 难点:学习按参观的顺序有选择地进行介绍和描写事物,有详有略,重点突出,写一篇出色的参观记。 三、前置学习活动 学生:收集参观过的名胜古迹的相关资料及自己的见闻感想。 教师:课件(其中包括学生熟悉的本校图片资料) 四、教学课时 1课时 五、教学过程 环节一:作前指导——总结方法,学以致用 (一)范文引路,总结方法 1.同学们,这一单元,我们参观了“世界八大奇迹”之一的秦兵马俑,游览了“沙漠之都”开罗近郊的金字塔,领略了音乐之都维也纳的风采,这一趟下来真是让我们大开眼界。 回忆这几篇课文,你认为作者是用了哪些方法来写这些景物的? 2.学生回顾课文内容,梳理写作方法 (1)请同学们分别找出这三篇课文的中心句。然后大声朗读并品味一下作用。 中心句: 《秦兵马佣》 1.举世无双的秦兵马佣是我国享誉世界的珍贵历史文物。 2.兵马佣规模宏大。 《埃及的金字塔》1. 这就是举世闻名的埃及金字塔。 2. 如此宏伟而又精巧的金字塔,是怎样建造起来的呢? 3. 当时没有起重机,怎样把这么多巨大的石块垒起来呢? 《音乐之都维也纳》 1.奥地利首都维也纳是世界闻名的音乐之都。 2.维也纳是欧洲古典音乐的摇篮。 3.维也纳是一座用音乐装饰起来的城市。 4.维也纳几乎一天也离不开音乐。 师小结:这些句子是文中的重点句,它们概括了事物的主要特征,是文章的支架,拉出来之后,相当于文章的提纲,然后作者围绕它们进行选材写作。在写作中我们也可适时模仿运用一些这样的句子。 (2)这三篇课文在结构上是如何布局的,请同学们归纳一下? 预设一:《秦兵马佣》 全文采用“总—分—总”的行文结构,先总写秦兵马俑的价值及其影响,然后从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两个大方面具体介绍、描绘,最后总结全文,点明中心。 预设二:《埃及的金字塔》也是采用“总—分—总”的行文结构,清晰的条理,平实的语言,介绍了金字塔外观宏伟、结构精巧的特点以及建造金字塔所采用的办法。 预设三:《音乐之都维也纳》全文采用总分的写作方法紧扣“音乐之都”选取个性化的素材,从四个方面介绍维也纳。 师小结:总起分述的写作方法,能使文章思路清晰,明了,有条理,紧扣中心选材,文章结构紧凑而又有层次感。 (3)这三篇文章,作者在介绍时使用了那些说明方法?请同学们举例说明。 列数字:①在三个俑坑中,一号坑最大,东西长230米,南北宽62米,总面积有14260平方米。 ②塔身有230万块巨石砌成,这些石块平均每块重2.5吨。 ③舞台总面积达1500平方米,观众席位于剧场中央,共6层,可容纳2200人。 作比较: ①总面积达19120平方米,足有两个半足球场那么大。 ②这座金字塔高140米多,相当于40层高的摩天大厦。 举例子:①有的微微颔首……有的眼如铜铃……有的紧握双拳……有的凝视远方…… ② 其中最大的是开罗近郊的胡夫金字塔。 ③ 世界上许多著名的音乐家,如海顿、莫扎特、贝多芬、舒伯特等…… (4)这三篇文章按参观顺序都介绍了哪些景物?请同学们概括一下,逐一说出来。 小组内交流后,代表发言。 (5)学生讨论并总结本单元的写作方法。 ①运用能概括事物特征的中心句。 ②运用总起分述、总分总结构的写作方法 ③介绍事物时,运用列数字、举例子、打比方等说明方法。 ④都按参观顺序介绍的。 (二)交流“见闻”,诉说感想 过渡:不仅国外的风景无限,我们的祖国山河更秀丽,建设也日新月异,有着无数的美景等着我们去观赏,去描绘。让我们准备一份好心情,学习本单元的写法,去尽情地赏玩、尽情地书写华美的篇章吧! 1.什么是参观记? 学生交流:参观记写的是实地考察工厂、名胜古迹、学校等的所见、所闻、所感。就如我们学的三篇课文一样。 2.平时你都参观了哪些地方?组织小组交流展示自己的见闻记录,教师及时引导学生评价,拓展写作思路。 预设:坛山广场、仙人洞风景区、冠世榴园、滨河花园、抱犊崮、红河湿地等,学生尽情畅谈所见所闻。 3.师小结:同学们都真棒,能用一双慧眼去发现,用一颗心去感受。只要我们细心观察周围的景物,把我们的所见、所闻、所感记录下来,就会成为我们的写作素材。下面我们运用书中三篇课文的写作方法来构思我们自己的文章。 (三)畅谈建议,胸中成文 1.我们如何把自己的见闻感想写的像作者一样棒呢?同学们把自己的建议说一说。 2.小组交流。 3.学生结合本单元写作方法来表达想法 预设一:根据自己参观的地方,先拟一个能抓起画龙点睛作用的题目,如游览了抱犊崮,作文题目:抱犊崮一游。游览了青檀寺,作文题目可以是:美丽的青檀寺。参观了学校,题目可以是:我们的学校…… 预设二:每段写一个景点,最好开头能有一个总述作为本段的中心句。然后具体描述。 预设三:写作中采用一些说明方法,列数字时要准确,不知道的要查阅资料。打比方时要把参观的对象介绍得生动形象,适当的加入自己的见解和想象。 预设四:写参观记一定要把参观的内容写清楚,按照自己的参观路线把所看到的、听到的有顺序地记叙下来。要注意有详有略。一次参观活动一定会看到很多东西,不能像记流水帐那样,不加取舍,全面罗列,要做到既给人以参观的总的印象,又能抓住最有代表性的、最富有特征性的、能够反映参观对象的内容重点地进行描写。 预设五:结尾争取做到照应开头,再次点题。 (四)动笔列纲,抓住重点 1.刚才,我们交流了写见闻的建议以及大家的见闻感受,大家了解得可真多。如果让你来动笔写一写,你打算介绍哪个地方,哪些景点?可以选择其中的重点进行介绍,先仔细地想一想。指名交流。 2.根据我们总结的写作方法,先静静地想一想,再列一列写作提纲。 3.学生列写作提纲,教师巡视指导。 环节二:下笔成文——妙笔生花,习作实践 (五)用笔表达,描绘见闻 1.写前激趣,不吐不快 同学们总结了许多写作方法,交流了参观感受,也列下了自己的提纲,那么,赶快拿起你手中的笔,丰满你的提纲,展现你的文采吧。 2.学生习作,教师巡视指导,对个别写作有困难的学生进行帮扶。发现闪光点进行点评鼓励,尤其是有创新的同学,更要及时表扬。 环节三、作后展评——展示作品,评改提高 (六)作后评改,完善见闻 1.自我修改,锦上添花 ①文章不厌百回改,百炼才能成钢,你的作文符合本次习作的要求吗?(出示四个本单元的写作方法)对照写作方法,大声地读一读。符合其中一项的就可以得一颗星,最多可得四颗星。②对自己不满意的地方,进行修改。 2.组内互评,取长补短 ①在小组内朗读自己的佳作,其他同学根据写作要求进行评判得星星,最后取平均星就是你的作品得分。 ②组长采众家之长,给每个同学提一提修改建议,让他的作品更上一层楼。 ③忠言逆耳利于文,再次修改自己的文章,使其无可挑剔。 3.完善习作,分享见闻 经过层层磨练,每个小组一定诞生了不少佳作,推选小组最佳作品师生共享,让学生品尝自己的劳动成果。 4.典型作品展示,全班评议修改。 5.对照习作要求,集体评议 (1)听了他的习作,你认为他们能得几颗星?为什么? 预设一:四颗星。因为丁大森按参观顺序依次介绍了湖面、金沙滩、樱花岛, 而且介绍时语言很形象生动。王梦茹也按参观顺序依次介绍了门口、教学综合体(包括教学楼、办公楼和科教楼)、报告厅、师生餐厅、室外体育运动场。 预设二:四颗星。因为他们使用了作比较,打比方,引用的说明方法,读起来通俗易懂。如: 作比较:樱花千姿百态,圣洁如百合,清纯于荷花,绚烂于向日葵,娇艳于玫瑰 打比方:有的樱花从树上飘落下来,如同一只只美丽的蝴蝶在飞舞。楼顶设计成赛车轨道形式,给人一种奔跑的欲望。 引用:我禁不住吟诵起龚自珍的诗句“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预设三:四颗星。因为在结构上是总分总结构,段内还有中心句。如: 中心句:金沙滩热闹非凡。这儿太美了。最具特色的是报告厅。 6.谁还能给他提提建议,让这篇习作更生动有趣。 预设:他们参观的这些地方在写作时详略得当不明显,不知道那个是介绍的重点。尤其是王梦茹同学的,内容过于简单,需要补充材料。 7. 再次修改,完善提高 8. 展示评价 (七)推荐“名记”,丰富见闻 古今中外有许多著名的游记,大家可以有选择的进行阅读。如刘鹗《老残游记》、徐霞客《徐霞客游记》、朱自清《温州的踪迹》、乔纳森·斯威夫特《格列佛游记》等,这些游记语句优美,情节很有趣读后大有裨益。 (八)板书设计 参观记 抓中心 按顺序 结构巧 详略当 感受中 加方法 教学反思: 单元回顾课 第6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习积累本单元描写世界各地名胜古迹等方面的词语佳句,并练习抄写。 2.梳理本单元三篇课文中的关键句子,如过渡句、文首概括句、段首概括句。并体会这些句子的作用 3.回顾本单元学习到的几种写作方法,选择一种写作方法进行课堂小练笔。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1.复习、展示本单元的知识积累(好词好句好段)。 2.选择本单元的其中一种写作方法,进行随堂小练笔。 难点:能进行随堂小练笔“围绕一个中心”条理清楚的写一段话。 三、前置学习活动 学生的学习准备:摘抄本单元描写世界各地名胜古迹等方面的词语佳句;领略自然家乡的的风光。 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学过程 环节一、认识——自主阅读,整体把握 (一)单元回顾,深化主题 1.激发兴趣:经过这段时间的学习,相信大家对自己充满了信心,下面我们就来挑战一下。在刚刚学完的第四单元,你有哪些收获呢? 预设:(1)我学会了本单元的所有生字,还理解了词语的意思。(2)我学会了按照总-分-总的顺序介绍《埃及的金字塔》这一课。(3)我学会了本单元课文中的过渡句、文首概括句、段首概括句等在文中的作用,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有条理地进行介绍的写作方法,学习运用举例子、作比较、列数据等说明方法。 2.课前,同学们结合“单元自主展示学习单”对本单元课文进行了自主展示。现在请拿出各自的“单元自主展示单”,在小组内交流展示内容。 环节二、实践——重点突破,语意兼得 (二)汇报交流,分享展示 教师对合作学习提出建议:(分组分项交流) (1)词语复习。组内互评摘抄本单元词语,书写规范,相关语句抄写行款整齐。 ①我们先来交流词的内容,现在请准备好的小组交流展示. 展示值得积累的词语: 规模宏大、享誉世界、恢宏气势、跃跃欲试、惟妙惟肖、绝无仅有、巍然屹立、傲对碧空、金碧辉煌、星罗棋布、街头巷尾、所向披靡、恢宏气势、类型众多、战车千乘 ②读一读,把易错的字再写一遍记住它。 ③指导学生运用其中的一些词语,试着说一段话。 (2) 展示值得积累的精彩语段 过渡语:文章开头优美精彩的语段不仅能够悦目悦心,还能够引领全文,铺垫情节。请看下面几段话: 第一小组汇报 预设: 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金字塔是埃及的象征,是古埃及人民智慧的结晶。 这就是举世闻名的埃及金字。 奥地利首都维也纳是著名的音乐之都。 教师小结:这些精彩语句的描写在文中起到了点明中心、概括全文的作用。 (3)联系课文内容领会单元课文中的过渡句、文首概括句、段首概括句。 第二小组汇报 预设:①抓住中心句,理解全文 例如《秦兵马俑》“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分两部分感受秦兵马俑两方面的特点。这是一个过渡句,在文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使内容形成整体,有层次,便于读者抓住表达的主要内容。 第三小组汇报 预设: ②按照:“总—分—总”的顺序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介绍 例如《埃及的金字塔》一课中的结构。 学生交流:第1自然段:这就是举世闻名的埃及金字塔。这是文章的总起句。最后一个自然段:它们是埃及的象征,是古埃及人民智慧的结晶。这是文章的总结句。 第四小组汇报 预设:“围绕中心抓住特点”写具体 例如《音乐之都维也纳》围绕“奥地利首都维也纳是著名的音乐之都”这个中心句从四个方面进行了全面的介绍。维也纳是欧洲古典音乐的摇篮;维也纳是一座用音乐装饰的城市;维也纳几乎一天也离不开音乐;维也纳被称为“世界歌剧中心”。感受维也纳浓浓的音乐氛围,体会维也纳人民对音乐酷爱。 (4) 体会文中举例子、作比较、列数据等说明方法的作用 第五小组汇报 作比较:“相当于40层高的摩天大厦”、“ 有人估计,如果将这座金字塔的石块铺成一条三分之一米宽的道路,可以绕地球一周;如果用火车装运,需要60万个车皮”去掉对比着读一读,体会借助身边熟知的事物作比较,把事物说明得更加生动、形象。 列数据:“70多座、146米多、230万块、2.5吨”、“10万人”“30年”课文不仅列举了较为精确的数字,还把这些数字与人们比较熟悉的事物或生活经验联系起来,使我们能更加直观地感受金字塔的宏伟精巧,建造金字塔确实是一项浩大的工程。 举例子:“这些石块磨得很平整,石块与石块之间砌合得很紧密,几千年过去了,这些石块的接缝处连锋利的刀片都插不进去。”直观的叙述突出了金字塔结构的精巧。 (5)经典诵读,展示积累。句段诵读,再次感悟文本,内化提升。 刚才同学们在谈本单元收获的时候,谈到了对文章中的句子感受特别深,你能朗读、背诵课文中自己感受比较深刻的一段或几段吗?(提倡学生经典背诵) (三)回顾方法,学以致用 1.复习回顾,再现“音乐之都”, 激活写作欲望 导语:精彩的文章总是令人难以忘怀,本单元学过的《音乐之都维也纳》这篇课文,每次读起来依然让我们觉得随时都可以听到悠扬的音乐,作者是如何做到的呢?让我们再次走进这个故事。请同学们浏览课文第四自然段,用一句话概括本段内容。 预设:维也纳几乎一天也离不开音乐。 2.再读本段,思考:这个城市离不开音乐是如何体现的呢? (学生预设:从四个方面:漫步时随时听到音乐;夏天的夜晚;家庭演奏会;举行集会、庆典时各奏一曲。) 环节三、总结——积累拓展,读写训练 (四)总结写法,实践运用 导语:正是这种“围绕中心写具体”的写作方法使故事生动感人,让我们的心跟随作者享受音乐之美。这节课,我们就学习用“围绕中心写具体”的写作方法,写一写我们周围的事或物。如何才能做到这一点呢?出示: 1.提出要求:如何确定总起句? 预设:一篇文章或一段话的开头,有一句概括全文或全段主要内容或中心的话,叫总起句。 小结:同学们真聪明!总起句有三种类型:有篇的总起句,有段的总起句,还有节的总起句。段的总起句,就是一段开头的第一句话为中心句,后面的每一句话都围绕着这一总起句来分叙。 2.推荐佳作共欣赏:(看看文章是怎样围绕中心句写具体的) 题目一 外婆家的大榕树 外婆家门前有一棵大榕树,又高大又粗壮。它有三层楼房那么高,伸长的“手臂”,好像迎接客人的到来。所以,我管它叫“迎客树”。它那灰褐色的树干,要好几个人才能抱住。树干撑开巨大的树冠,真像一把撑开的绿色大伞,茂密的树叶把阳光遮得严严实实的。小伙伴总爱在树下乘凉、避雨、游戏、唱歌、跳舞……树下成了我们游戏玩耍的乐园。 题目二 雨 雨下得真大。豆大的雨点打在窗前,瓦上,地上,天地顷刻间挂起了一片珠帘。街上的行人匆匆忙忙往家里赶。街边的小贩一边收拾着自己的货物,一边嘴里含糊不清地说着什么。风、闪电和雷也来凑热闹。风呼呼地咆哮着,路旁的小树弯着纤细的腰枝,就快要被它刮断了。闪电在天边跳着舞,雷声大作,“轰,轰!”把摇篮里的宝宝给吓哭了。雨点毫不留情地把窗户打得噼叭作响,似乎要把它打碎。屋里的小狗吓得汪汪乱叫,想找个地方把自己藏起来。雨水汇成了一条小溪,不停地冲刷着柏油路。 3.小组交流学习本段落如何有条理、生动地把中心句写具体的方法。 说一说这两段话各围绕哪一句来写的。找出找出每一段话的中心句。再读这句话找出中心词。后面几句话都是围绕这个词展开写的。这样的构段方式叫总分结构。 4.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要学着围绕中心句来写一段话。 指导写作 出示题目 用(热闹、热、高大茂盛、好看又实用)做中心词分别说一句话。 我们以“我的书包既好看也实用”为例,来写这一段话。 指导写作: 好看: 要写出书包的好看,我们可以从二个方面来写。(颜色 图案) 它是什么颜色?什么图案呢?为了使语句生动些,我们可以用拟人手法来写。出示: 为了突出书包的好看,我们可以重点抓住“图案好看”来写。请大家仔细观察,描写米老鼠的时候,我们要抓住米老鼠特点,按照一定的顺序来写。 比如,我们可以抓住米老鼠的外貌来写。出示: 小结:刚才,我们抓住了书包的颜色、图案写了它的好看。下面,我们再来写一写它又实用在哪里? 实用: 请同学们看一看书包里共有几层啊?(三层)是的,这三层分别有什么作用呢?(功能)我们一层一层来看一看,最上面一层空间最大,可以放……,中间一层其次,可以放……,最后一层……,同样,为了使句子生动些,我们可以采用比喻、拟人的手法来写。 小结:刚才我们是按从“里面”到“两侧”的顺序来写,又通过比喻、拟人的手法写出了书包实用这个特点。 为了使“好看”“实有”衔接起来,我们要在这两部分之间加上什么?(交流) 小结: 现在我们按总分的结构把这段话写具体了,如果是用“总分总”结构的话,我们还可以在结尾加上一句总结句。 (5)小练笔: 下面请同学们选择一句中心句,写一段话。可以参考老师的提纲。 请你以“( )是美丽的”为总起句写一段话。要求内容具体,标点正确,书写端正。 提示:横线上可以填写 家,校园,小镇等 。 六.板书设计 单元回顾课 精彩语句 过渡句 承上启下 中心句 点明中心 说明方法 作比较 列数字 举例子 小练笔:“围绕中心条理清楚的写具体” 教学反思: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