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12-23 发布 |
- 37.5 KB |
- 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 慈母情深》教案 (1)
18* 慈母情深 【学习目标】 1、认识“陷、碌、攥”3个生字。理解“失魂落魄、震耳欲聋、龟裂”3个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环境和人物描写在表现人物思想感情中所起的作用。 3、通过对母亲外貌、动作、语言描写的重点句、段,体会母亲的慈祥与善良和我对母亲的感激、热爱与崇敬之情。 【重点、难点】 重点:1.体会母亲的善良、慈祥和我对母亲的感激和热爱。 难点:1.初步了解环境和人物描写在表现人物思想感情中所起的作用。学习作者运用环境和人物描写表现人物思想感情的写作方法。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1)搜集作者资料,搜集梁晓声的小说——《母亲》来读一读。(2)制作多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1)预习、自学课文,联系上下文体会母亲的善良、慈祥和“我”对母亲的感激和热爱。(2)搜集并阅读作者梁晓声的资料。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 1.诵读诗句,激发情感。 多媒体课件播放《祖国,慈祥的母亲》配乐,课件出示英国玛格利特·魏德玛的诗《妈妈的牵挂》片段: 妈妈是我们的守望人, 冬天在窗边, 夏天在门旁, 她会为我们的晚归而焦虑不安。 …… 她从不会忘记, 在我们身上倾注全部的爱, 因此,我确信, 无论我们在哪里, 身上都系着她的牵挂。 …… 师深情述说:她就是母亲,她就是世界上最爱你的人。母亲的爱,纯纯若水,绵绵如溪,沉沉似海。 2.板书课文题目,师生谈话交流。 (1)导问:当“慈母”这两个字映入你眼帘的时候,你想起了什么? (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谈妈妈对自己的爱。) (2)导语:母爱是平凡的,母爱又是伟大的,哪怕是一件平凡的小事,哪怕是一个关切的眼神,都蕴含着慈母那浓浓的深情。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慈母情深》,去感受无私的母爱吧。 设计意图:用诗、乐去触动学生的生活体验,让学生从生活实际中寻找母爱,感知、感受母爱的无私和无处不在,为学习《慈母情深》作好情感铺垫。 二、展示资料,交流预习 1.组织学生有序地介绍搜集到的有关作者的资料,教师适当补充与课文内容相关的部分资料。 2.同桌两人互相检查朗读课文情况,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3.检查字词自学情况,全班交流。 (1)出示生字卡片“陷、碌、攥”,学生认读。(强调“攥”字的读音是zuàn,是平舌音。) (2)多媒体课件出示:小小变色龙(多音字组词) 塞 曲 龟 (3)理解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①但我想有一本《青年近卫军》,想得整天失魂落魄。 ②那天母亲数落了我一顿。 ③母亲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皱皱的毛票,用龟裂的手指数着。 4.交流预习收获。 导学:快速浏览课文,说一说,作者回忆了少年时代的什么事?预习了课文后,你有什么感受? (课文讲述的是贫穷、辛劳的母亲不顾同事的劝阻,毫不犹豫地给“我”钱,让“我”买《青年近卫军》的事。) 5.质疑:课文是怎样表现母亲的深情的呢? 设计意图:通过对作家的了解,学生可以感受到梁晓声是从家境贫困的孩子成长为著有多篇小说的著名作家的,感受作者的成功与“母亲的支持”“《青年近卫军》的鼓舞”是分不开的,为接下来的学习作铺垫。要求学生用一句话说说从中获得的信息,使学生提炼信息的能力、概括能力得到培养。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为深入学习课文,理解感悟课文主题作好铺垫。 三、理解课文,体会情感 1.合作学习课文第1~4自然段。 (1)导学: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1~4自然段,同桌讨论:从这些描写中你能体会到什么? (2)指导学生通过理解“失魂落魄”等词语,体会买这么一本书不是件容易的事。 2.交流汇报,感知家贫。 (1)根据学生汇报相机点拨: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我”家境的贫寒? (连“破收音机”都“已经卖了,被我和弟弟妹妹们吃进肚子里了”。) (2)过渡:“我”太想拥有这样一本书了,于是“我”来到了母亲工作的地方,看到了母亲工作的环境,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这样一个词语——震耳欲聋。 3.学习课文第5~34自然段。 (1)感悟母亲工作环境的恶劣。 ①导学:自主探究,找出体现母亲工作环境差的语句。 (生在读文中圈画重点词句。) ②互动交流,从具体语言文字中体会母亲工作环境的恶劣。 预设: a.七八十台缝纫机发出的噪声震耳欲聋。 从“震耳欲聋”体会声音的吵,环境的恶劣。 b.我穿过一排排缝纫机,走到那个角落,看见一个极其瘦弱的脊背弯曲着,头和缝纫机挨得很近。周围几只灯泡烤着我的脸。 从“挨得很近、烤着”体会环境的恶劣。 (2)感悟母亲形象。 ①导学: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画出描写母亲外貌、行动和语言的句子,在自己感受特别深刻的地方作简单的批注。 ②组织学生汇报交流。 预设: a.从“瘦弱的脊背弯曲着,头和缝纫机挨得很近”可以体会出这是一位瘦弱的母亲。 b.从“母亲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皱皱的毛票,用龟裂的手指数着”可以看出这是一位贫苦的母亲。“揉得皱皱的”说明母亲把钱带在身上很长时间了,这些钱来之不易,是一点一点靠劳动得来的。通过“龟裂”一词可以看出母亲的艰辛。 c.从“有事快说,别耽误妈干活”“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可以看出这是一位辛劳的母亲。从四个“立刻”感受到母亲的辛劳,为了生计而争分夺秒地工作。 d.从母亲的同事认为“我”是要钱买闲书,劝阻她给“我”钱时,母亲却说“我挺高兴他爱看书的!”“不是你说买书,妈才舍不得给你这么多钱呢!”可以体会到这位母亲虽然家境这么贫寒,挣钱又这么艰辛,却慷慨地给“我”钱买书,这鲜明的对比中饱含着深沉的母爱。 ③补充课外资料,拓展阅读,深入体会母亲的贫苦。 多媒体课件出示:父亲去遥远的大西北工作,我们5个孩子,全凭母亲带养。母亲在一个街道小厂上班,每月工资27元,她每天不吃早饭,带上半饭盒生高粱米或大饼子,悄无声息地离开家,每天回家总在七点半左右……母亲上班的地方离家很远,没有就近的公共汽车可乘,即便有,母亲也必舍不得花五分钱一毛钱乘车。——节选自梁晓声《母亲》 (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和交流体会,初步感受母亲的贫苦。) ④小结:通过对文中描写母亲的外貌、语言、动作等句段的读悟,我们深深地感受到这是一位辛劳的母亲,她每天工作在噪声震耳欲聋的角落,争分夺秒。这是一位善良、关爱孩子的母亲。 ⑤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注意读出标点符号所表达的意思。 (3)体会“我”对母亲的感激、崇敬与热爱之情。 ①总结阅读方法:联系上下文,抓住重点词句,反复朗读,边读边想。 ②自主学习,小组交流。 ③组织学生汇报交流,教师相机点拨学生抓住关键的词句进行体会。 a.多媒体课件出示三个句子: 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 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 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 预设: 说一说,第一次看到这样的句子时有什么发现?(这三句是倒装句) 通过朗读让学生体会到作者这样写的目的:突出母亲的疲惫,还有“我”的震惊。 通过省略号可以体会到“我”为母亲这样的劳动而感动,为自己贸然要钱而内疚。 b.多媒体课件出示对“我”的行动和心理描写的句子。 那一天我第一次发现,母亲原来是那么瘦小! 我鼻子一酸,攥着钱跑了出去…… 那天,我用那一元五角钱给母亲买了一听水果罐头。 我想我没有权利用那钱再买任何别的东西,无论为我自己还是为母亲。 预设: 从这些描写中你体会到了什么?(感动、心疼、崇敬、感激、热爱) ④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 设计意图: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形式自主感悟,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深入阅读,在读中再现情境,在读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体会母亲的慈祥与善良和“我”对母亲的感激、热爱与崇敬之情。 四、感悟写法,拓展延伸 1.小组讨论: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人物的?(通过人物外貌、语言、动作和神态描写来表现人物品质的。) 2.拓展阅读,感悟母爱。 导学:读一读“阅读链接”《纸船——寄母亲》,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 预设: (1)《纸船——寄母亲》是冰心早年写的一首诗,写的是远离家乡的游子对日夜思念的母亲的深情呼唤,是献给亲爱的母亲的一曲深情的颂歌。 (2)作者运用借物抒情的写法,借纸船抒发了对母亲、对祖国深深的思念。 3.过渡:母爱是深沉的,是伟大的,它体现在每一个看似微不足道的细节中,作者笔下的母亲是这样的,我的母亲,我们的母亲又何尝不是这样? 4.多媒体课件出示图片,师边出示课件边读:妈妈的爱是清凉的风,妈妈的爱是遮雨的伞……现在,让我们静静回忆母亲曾给予我们的每一个爱的细节。 (1)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讲述自己亲身感受母爱的故事。 (2)学生互评:怎样把母爱讲述得感人。 5.教师总结:同学们,这世间总有一种爱,让我们内心震撼,那是母亲的爱;总有一种情,让我们泪流满面,那是慈母的情!来,让我们一起端端正正地坐直,挺胸,为文中的母亲,为我们的母亲,也为普天之下的所有母亲,送上一曲《懂你》。 设计意图:通过品读描写母亲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的语句,体会母亲的慈祥与善良,领悟表达方法。将语文学习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与感受,拓展延伸,读写结合,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1.本课教学时,我坚持以人为本,以读为本,尊重“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感悟,通过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描写母亲的外貌、语言、动作和神态的句子,使其体会平凡母亲的伟大,感受伟大的母爱,从而产生热爱母亲的思想感情。 2.在突破教学重难点时,引导学生通过抓住对表现慈母情深的重点句进行讨论、交流,体会母亲挣钱的艰难,感悟慈母情深。这种以句带篇,以点带面的方法,既培养了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归纳能力,又有效地突破了教学中的难点。 3.课文记叙的是上世纪六十年代的故事,现在的孩子难以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这给理解课文带来了障碍。为了能让现在的孩子体会到课文中的困苦生活,我补充了梁晓声的原著《母亲》中的文字,帮助学生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和生活环境,也有利于学生理解课文,更加深了对母亲的崇敬。 4.不足之处:本课内容深刻,意境深远,一课时的时间比较紧,虽然我所预设的一些环节得到了落实,但本节课中,读的递进层次没有得到完美的展现,学生写话练习的时间也比较仓促。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