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三首》说课稿(从军行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古诗三首》说课稿(从军行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9 《古诗三首》说课稿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从军行》是唐朝边塞诗人王昌龄的作品,前两句描写了边塞将士所处的环境,后两句写了戍边将士杀敌立功的雄心壮志;《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是宋朝爱国诗人陆游的作品,前两句以恢弘的手笔描写了祖国的大好河山,后两句通过写被侵占地区人民的苦盼表现出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唐朝诗人杜甫的诗作,被称为杜甫“生平第一首快诗”。该诗诗句明白易懂如日常谈话,却又蕴含着深厚、强烈的爱国情感。本课是本年级第四单元的第一课,单元主题是“为国无私”,需要学生深入了解诗人,理解诗歌情感,对培养学生的理解发掘能力有很好的启发作用。‎ ‎(二)教学目标 ‎1.认识“仞、岳”等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裳”,会写“仞、岳”等6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背诵;默写《从军行》《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3.感受诗歌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 6‎ 有感情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从军行》《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难点:‎ 感受诗歌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二、说教法:‎ 根据设定的教学目标,这节课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有:‎ ‎1.朗读法 古诗需要充分朗读、熟读成诵,有感情朗读。本课的三首古诗风格迥异,更容易在读中体会到情感的不同,因此主要采用学生跟读、有感情朗读和自由朗读等形式,要求学生在理解诗中情感的基础上读出三首诗之间的不同情感。‎ ‎2.讲解点拔教学法 本课的诗都是先写景,后抒发志向或抒情,学生在读时可以感受到景物的气势,但是在情感把握上需要对诗句内容加以理解才能领会,因此我采取讲解点拨教学法,让学生在理解诗句的基础上,领会古诗中蕴含的饱满情感。‎ ‎3.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课的教学同时准备了多媒体课件,内容涵盖作者简介和古诗相关图片,课文生字等内容,辅助教学,避免枯燥的说教形式,让课堂更生动。‎ 三、说学法。‎ 6‎ 本课要求学生在课前做好预习,包括预习生字,大概了解课文内容,查找诗人的相关资料。课内主要是朗读课文,学习生字和课文内容,结合课后习题,进行适当练习,从而掌握本课要学习的内容。‎ 四、说教学过程:‎ 本课的教学课时是二课时,要结合课前的预习和课后习题,紧扣教材,结合教学目标,合理安排教学流程,以达成教学目标。‎ ‎(一)布置预习 ‎1.通读古诗,把不认识的字词注音并搞清楚字义。‎ ‎2.了解诗人生平简介及人物轶事。‎ ‎3.划出自己喜欢的诗句,思考为什么喜欢。‎ ‎(二)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分两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 ‎  说起战士,你们会想到什么?(自由发言)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与战士有关的古诗,领略他们的风采。‎ 二、学习生字 ‎1.学生朗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课件出示生字。教师检查预习情况。重点交流的几个字:仞,摩,遗。‎ 三、学习《从军行》‎ ‎1.课件简介作者,出示对《从军行》组诗的介绍。‎ ‎2.学生诵读古诗,结合注释,理解诗意。‎ ‎3.师引导学习一、二句。(交代戍边将士生活、战斗的环境)‎ 6‎ ‎4.小组合作学习三、四句,教师引导。(“百战、穿金甲”)‎ 黄沙万里,频繁的战争磨穿了戍边将士身上坚硬的铠甲,而他们壮志不灭,发誓不打败来犯的敌人就不回家乡。表现了战事的频繁、激烈、残酷,突出了士兵们边塞生活的艰苦。‎ ‎5.入情入境,体会情感。感情朗读,读出气势,背诵古诗。‎ ‎6.归纳主旨:这首诗描写了边塞的战场环境,渲染了战争气氛,表现了将士们保卫祖国矢志不渝的崇高精神,歌颂了戍边将士杀敌立功的雄心壮志。‎ ‎7.板书设计:‎ ‎ 从军行 孤城遥望 保卫祖国 ‎ 百战、穿金甲 矢志不渝 第二课时 一、学习《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1课件出示诗人的介绍,指名解诗题。‎ ‎2.自由读,体会感情,说说初步印象。(遗民、泪尽、又一年)‎ ‎3.揣摩情感,有感情齐读古诗。合作学习,理解诗意。‎ 漫长的黄河奔腾向东流入大海,巍峨的华山耸入云霄。(“三万里”虚指,“上”动态感觉)‎ 宋朝百姓在胡人的压迫下眼泪流尽,年复一年盼着宋朝军队首付河山。(“遗民”)‎ 6‎ ‎4.有感情朗读,体会人民渴望收复失地、诗人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并背诵。‎ ‎5.归纳主旨:这是一首爱国诗歌,前两句赞美了祖国的大好河山,后两句描写了被占领地区人民渴望军队收复失地的心情,充分表达了诗人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 ‎6.板书设计: ‎ ‎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 河、岳 → 大好河山 忧国忧民 ‎ 泪尽、又 → 渴望收复 二、学习《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1.学生自由读诗,教师指导正音。齐读。‎ ‎2.课件简介诗人,指名学生讲解诗题。‎ ‎3.自由发言,初步说说对诗的理解和感受。‎ ‎4.引导学习,理解诗意。‎ 剑门关以南的四川,忽然传来收复蓟北的消息,初听到这个消息惊喜得涕泪交流,沾湿了衣裳。(“泪”既有面对胜利的喜悦;又有对自己长期颠沛流离生活的感慨,饱含着浓浓的爱国之情。)‎ 回过头来再看妻子和儿子,平日的忧愁已不知跑到何处去了;我胡乱地卷起诗书高兴得几乎要发狂。‎ 白日里我要放声歌唱,纵情畅饮,美好的春景正好伴着我返回故乡。‎ 6‎ 我们要立即动身,从巴峡乘船,穿过巫峡,顺流直下到达湖北襄阳,再从襄阳北上,直奔洛阳。(诗人想象自己回乡极速飞驰的画面。“从、穿、下、向”四个动词表现了诗人迫不及待,归心似箭的心境。)‎ ‎5.感情朗读,揣摩情感。‎ ‎(1)表现诗人喜欲狂的词语有哪些?(涕泪满衣裳 漫卷诗书 放歌、纵酒)‎ ‎(2)一个年过半百的老人怎么会如此欣喜若狂?(浓浓的爱国之情)‎ ‎6.归纳主旨:这首诗写出了诗人听到官军收复失地的消息后欣喜若狂的心情,表达了诗人强烈的爱国之情。‎ ‎7.板书设计:‎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 喜 →涕泪交加 漫卷诗书 渴望祖国统一 ‎ ‎ 归→ 放歌纵酒 归心似箭 浓浓爱国之情 6‎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