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12-10 发布 |
- 37.5 KB |
- 22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6单元教案全套
第六单元(这是单页眉,请据需要手工删加) 第六单元 单元概述 本单元以“父母之爱”为主题,编排了两篇精读课文《慈母情深》《父爱之舟》和一篇略读课文《“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围绕本单元主题,安排了一个口语交际、一次习作和一个语文园地。 《慈母情深》讲述了贫穷勤劳的母亲不顾同事的劝阻,毫不犹豫地给钱让“我”买书,满足“我”读书的强烈愿望。《父爱之舟》用倒叙的手法,从梦境开始,引入对往事的回忆;以从梦中醒来、泪湿枕边结束,首尾圆合。《“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记叙了父母对一个八九岁孩子写的一首诗的不同评价,以及对孩子成长的影响。 在单元教材的教学中,要紧紧扣住“父母之爱”这一专题,整合全组教学资源,把阅读、口语交际、习作等语文实践活动有机结合起来。注意体会场景和细节描写中蕴含的舐犊之情。 1.掌握本单元的重点字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边读边想象画面,画出让自己感触最深的部分。 3.通过对重点语句的品读,感受句子的表达效果。 4.联系生活实际,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5.激发学生理解父爱、母爱的深沉与宽广。 重点 1.掌握本组的生字新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把握课文内容,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领悟场景和细节描写中蕴含的感情。 难点 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抓住场景和细节描写的语句,学习作者的表达方式。 《慈母情深》2课时 《父爱之舟》2课时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1课时 口语交际:父母之爱1课时 习作:我想对您说2课时 语文园地2课时 18 慈母情深 课文讲述的是作者梁晓声在少年时代渴望得到一本心爱的长篇小说,想得整天失魂落魄。贫穷辛劳的母亲在极其艰难的生活条件下,省吃俭用、毫不犹豫地给钱让“我”买《青年近卫军》,支持和鼓励“我”读课外书的故事,表现了慈母对孩子的深情,以及孩子对母亲的敬爱之情。文章描写细腻,情感真挚。 写母爱的文章很多,但本文的视角很独特。要想让学生在众多的歌颂母亲的诗篇中记住本文,教师就要把握学生心理。尽管此事发生的年代离现在较为久远,但只要教师引领学生走进那个特殊的时代,再联系身边的母爱故事,还是能在学生的心灵上留下烙印的。 《慈母情深》这篇课文中的每一个字都是用深深的情写出来的。作者用饱蘸感情的笔刻画出一位用含辛茹苦挣来的钱给儿子买书看的母亲的形象,表现了母爱的深沉、无私和宽广。这样的文章需要创设条件让学生去读,让学生去感受、去倾听文中人物内心的声音,去与文中人物对话。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把阅读、感悟、表达感受的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地阅读,找出体现“慈母情深”的句子,体会平凡母亲的伟大,激发热爱母亲的思想感情。 【知识与技能】 1.认读本课生字,理解词语意思。 2.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象画面,画出让自己感触最深的地方。 3.品读句子,注意句子中反复出现的部分,品味作者遣词造句方面的精妙。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朗读课文,合作探究掌握本课知识。 2.通过小练笔,写下自己的生活经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母亲外貌、动作、语言描写的重点句、段,体会母亲的养育之苦,母亲的慈祥、善良和“我”对母亲的感激、热爱之情。 重点 1.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象画面,画出让自己感触最深的地方。 2.品读句子,注意句子中反复出现的部分,品味作者遣词造句方面的精妙。 难点 体会母爱的伟大,激发热爱母亲的思想感情。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搜集有关母爱的资料,如故事、诗歌、名言、歌曲等。 2课时 第一课时 1.认识字词,初读课文。 2.默读课文,画出让自己感触最深的地方。 重点 学习字词。 难点 能找出体现“慈母情深”的地方。 一、诵读诗句,创设情境 1.课件出示诗句(设计意图:以音乐烘托情感,创设情境。) 2.背景音乐中,老师深情诵读: 世界上有一种人 和你在一起的时候 总是千万次地叮嘱你要多穿件衣服 要注意自己的安全 你觉得很烦 却也觉得很窝心 缺钱的时候 她总会说些赚钱不易之类的话来训你 边教训 边塞钱给你 这种人叫作—— 过渡:这种人叫作母亲!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慈母情深》,去感受一位普通母亲那博大的慈母情怀。(板书课题) 3.质疑:除掉“深”可以吗?慈母的情到底有多深?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提出要求,学生自学。 (1)借助工具书,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从课文中圈出生字,多读几遍。 (3)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汇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学生认读。 (2)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同学相互正音。 (3)交流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先同桌相互说说,再指名汇报) 三、默读课文,初步感受情深 1.提出要求,学生默读。 (1)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象课文中的场景,画出自己感触最深的地方,并多读几遍。 (2)在旁边写上你的感受与体会。(注意抓住描写母亲外貌、动作和语言的句子来体会。) 2.指名读找出的句子,交流自己的感触。 3.再读课文,找出体现“慈母情深”的地方。 4.全班交流。 (1)母亲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皱皱的毛票,用龟裂的手指数着。 (2)母亲却已将钱塞在我手里了,大声回答那个女人:“谁叫我们是当妈的呀!我挺高兴他爱看书的。” (3)“你这孩子 ,谁叫你给我买水果罐头的!不是你说买书,妈才舍不得给你这么多钱呢!” (4)那一天母亲数落了我一顿。数落完,又给我凑足了买《青年近卫军》的钱。 …… 慈母情深 《 青年近卫军》 爱子之心 第二课时 1.细读课文,感悟慈母情深。 2.抓住关键词句,品味作者遣词造句方面的精妙。 3.结合文中作者“鼻子一酸”的经历,写写自己“鼻子一酸”的经历。 重点 抓住关键词句,品味作者写作的精妙和感情的真挚。 难点 写写自己“鼻子一酸”的经历。 一、听写导入 1.听写本课字词。 2.同桌互相检查。 二、研读课文,感悟“慈母情深” 1.自由读文,思考:“我”为什么会鼻子一酸? 2.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 3.班级交流。 交流一:从母亲工作辛苦体会母亲的深情。 (课件出示)七八十台破缝纫机发出的噪声震耳欲聋。 (1)有感情地朗读,读好最后一个词语。 (2)“震耳欲聋”中“欲”是什么意思? (3)想象:假如你在“震耳欲聋”的环境里,你会有什么样的反应? 教师引导,母亲会离开这里吗?母亲能离开这里吗? (4)默读全文,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震耳欲聋”? 教师引导,去年的母亲是在怎样的环境里工作?前年呢?明年呢? (5)我看到母亲在这样的环境里工作,心里是什么感受?用一个词来形容。 过渡:还有哪些地方的描写让“我鼻子一酸”? 交流二:赏析句子。 (1)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的眼睛…… ①思考:“我的母亲”出现了几次?你读出了什么滋味? ②对比品味。 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 我的母亲,背直起来了…… 教师引导:你们看过电影里的慢镜头吗?哪一句话给你慢镜头的感觉?为什么作者用慢镜头来写? ③听朗读,想象一下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背”。 ④在作者的印象当中,母亲的“背”是怎样的? ⑤指导朗读。 齐读时,声音要放轻压低,不要拖音。 (2)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 ①闭上眼睛听老师的朗读,你看到了一张怎样的脸? ②在作者的记忆当中,母亲的脸是什么样子的? (3)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的眼睛…… ①闭上眼睛听老师的朗读,母亲的眼睛是什么样子的? ②在作者的记忆当中,母亲的眼睛是什么样子的? 教师小结:品味慈母情深,曾经母亲的容貌——结实的背、红润的脸、明亮的眼睛哪里去了? (4)母亲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皱皱的毛票,用龟裂的手指数着。 ①指名读,并注意加点的词语。 ②说说自己的体会。 ③教师引导讲解:“龟裂”是什么意思? “连……都……”说明了什么?(家境贫寒)“揉得皱皱的”说明什么?(再次说明了家境贫寒) (5)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陷入手脚并用的机械忙碌状态…… ①从这句话中,你读出了什么? ②“立刻”的近义词有哪些? 将这些近义词替换到句子中读读。 对比:两个句子中哪个更好些呢? ③有感情地朗读。 (6)母亲却已将钱塞在我手里了,大声回答那个女人:“谁叫我们是当妈的呀!“我挺高兴他爱看书的!” ①如果将这句话改写成特写镜头,你会停留在哪个细节上? ②母亲是怎样塞钱的?用一个词来形容。 ③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强调:声音放低,注意节奏。 4.总结:为了表达“慈母情深”,“鼻子一酸、震耳欲聋、立刻、塞、我的母亲”等词可以省略吗? 三、拓展写作,完成练笔 生活中你有过“鼻子一酸”的经历吗?想一想,试着写一写。 慈母情深 上课开始,为了让学生领悟文章重点,在读题时我要求学生对比地读一读“慈母情深”与“慈母情”,很明显地突出了“深”。 在感悟“慈母情深”时,我注重引导学生体会文中的重点句子,通过四处交流,借助对字词的理解、比较句子、换近义词、闭上眼睛想象等方式,感悟母亲对孩子的深情。让学生从简单的句子中体会蕴藏着的感人含义,从而习得学习课文的方法。 19 父爱之舟 这篇课文是吴冠中所写的散文体裁的文学作品。在一般人的笔下,母爱如水般温柔,父爱如山般厚重,而著名画家吴冠中记忆中的父爱,却能载于小舟之中,飘入他的梦境。在为数不多的以父爱为题材的文章中,《父爱之舟》这篇回忆性散文可算是精品之一,它不是以斐然的文采见长,而是以情取胜,平白如话的语言里,蕴含着深厚的父子之情,细细咀嚼,别有一番滋味,令人感动不已。学习这篇课文,要引导学生从文字中感悟、品味“父爱之舟”。 对于母爱,学生较易体会。但是父亲给学生一般的印象就是严厉。这篇课文脉络清晰,读课文,如同置身于一幕幕场景中,让学生感受到如水的父爱,从而理解课题的含义。 1.默读课文,引导学生理出作者梦中出现了哪些难忘的场景,交流哪个场景给自己留下的印象最深,从而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2.深入阅读时,要抓住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词句引导学生理解、探究,体会感情。 【知识与技能】 1.认识本课字词,理解词语意思。 2.默读课文,找出作者梦中出现的场景。 3.理解课文内容,能说出课文以“父爱之舟”为题的原因。 【过程与方法】 1.合作、探究体会父亲对儿子的爱。 2.通过对重点句子及内容的品读理解课题含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父子情深,珍爱亲情,增进与父母的沟通与交流,培养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重点 找出作者梦中出现的场景。 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能说出课文以“父爱之舟”为题的原因。 教师:课件。 学生:预习课文。 2课时 第一课时 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2.初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理清文章的脉络。 重点 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难点 了解文章大意,理清文章脉络。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同学们,父爱是个永恒的话题,它是一首永远唱不完的歌,是一部永远拍不完的电影,它值得我们用一辈子去欣赏、去品味、去敬仰。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关于父爱的课文——《父爱之舟》。 2.齐读课题。 3.学生质疑。 为什么要以“父爱之舟”为题?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1.出示学习要求。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 (2)借助字典掌握生字的音、形、义,注意字的书写。 (3)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词典理解词语。 (4)标出自然段序号,把不理解的语句画出来,与大家讨论。 2.学生按要求自主学习。 3.汇报交流自学成果。 4.总结自学生字、新词的方法。 5.感知课文。 (1)出示阅读提示,要求学生小组合作学习。 阅读提示: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课文,想一想作者在梦中出现了哪些难忘的场景?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或段落画出来并读给同学听。 (2)学生自由朗读、交流,教师巡视。 (3)引导学生朗读感悟。 (4)点拨引导。(根据学生品读的句子自由调整) ①场景一:父亲和母亲半夜起来给蚕宝宝添桑叶。父亲卖完茧子后给“我”买枇杷吃。 ②场景二:有一次,父亲同“我”住了一间最便宜的小客栈,因为有臭虫,父亲想加点儿钱换个较好的房间,“我”却不肯。 ③场景三:父亲带“我”去参加两年一度的庙会,回家后给“我”糊了一个万花筒。 ④场景四:大雨或下雪天,父亲背“我”去上学。 ⑤场景五:“我”拿着家里东拼西凑的钱去上学,心酸地哭了一场。 ⑥场景六:父亲和姑爹摇着小渔船送“我”去无锡报考。 ⑦场景七:父亲和姑爹在“我”考上师范后再次摇着小渔船送“我”入学。 三、总结全文 全篇采用倒叙的手法,从梦境开始,引入对往事的回忆;以从梦中醒来、泪湿枕边结束,首尾圆合。 四、布置作业 书写本课字词。 父爱之舟 倒叙手法 难忘的场景 第二课时 1.学习课文内容,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并积累令自己感受最深的语句。 2.理解课文内容,能说出课文以“父爱之舟”为题的原因。 重点 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难点 结合课文内容,理解课题含义。 一、复习导入 引导学生回顾作者梦中场景,交流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场景。 二、品读课文,理解“父爱之舟” 引导:“舟”本意是指什么?文中一共出现了几次小渔船? 1.学生交流。(四次) 过渡:让我们跟随着这只小渔船走进作者的回忆。 2.自读课文,画出文中出现小渔船的内容。 3.全班交流。 交流(一) ●我又见到了姑爹那只小渔船。父亲送我离开家乡去报考学校和上学,总是要借用姑爹那只小渔船。他同姑爹一起摇船送我。带了米在船上做饭,晚上就睡在船上,这样可以节省饭钱和旅店钱。我们不肯轻易上岸,花钱住旅店的教训太深了。 引导:读这段话,你读懂了什么? “花钱住旅店的教训”指的是什么? (1)学生交流读文体会。 (2)指名学生读“花钱住旅店”这一部分内容,说说“我”为什么宁愿被臭虫咬也不肯加钱换房子。 交流(二) 初小毕业时……是人生道路中品尝到的新滋味了。 (1)学生自读,思考:“新滋味”指的是什么? (2)指名读。 引导:为了让“我”上学,家里想了什么办法?“我”的心情怎样?父亲为“我”做了什么?“我”怎样地哭?在什么样的情形下哭? (3)学生交流。 引导:这种“新滋味”是第一次离开家寄宿的__________;是父母在钱紧的时候凑钱让“我”上学的__________;是父亲替“我”铺好床铺的__________________。这一切让“我”第一次心酸地哭。 交流(三) 为了节省路费……怕被别的考生和家长见了嘲笑。 (1)这个场景中哪处最让你感动? (2)学生交流。 交流(四) 老天不负苦心人……把那只载着父爱的小船画出来就好了! (1)理解“老天不负苦心人”的意思。 (2)从“依旧”中体会到什么? (3)作者能画出这只小船吗?为什么? (4)全班交流。 交流(五) 学生自行朗读理解让自己印象深刻的句子和段落。 交流(六) ……醒来,枕边一片湿。 (1)省略号省略了什么? (2)作者真的是从梦中“醒来”吗? 4.回顾全文,理解以“父爱之舟”为题的用义。 (1)“舟”是指文中姑爹的小渔船吗? (2)学生交流。 (3)教师小结。 “父爱之舟”实指姑爹的渔船,虚指父亲的爱,以此为题,化抽象为具体。“父爱之舟”是全文的线索,父亲总是以此舟送“我”读书、考学,此舟在文中反复出现,串联起全文内容。“父爱之舟”把父爱与船联结起来,形象地揭示了父爱对“我”早期成长的承载作用。 “父爱之舟”情感内涵丰富,以此为题,既写出了父爱的伟大,也见证了“我”的成长。 三、联系实际,说说自己的“父爱之舟” 1.回忆父亲对自己的关爱,说说自己的“父爱之舟”。 2.把说的内容稍加整理,写成一篇小练笔,和同桌分享。 父爱之舟→小渔船 教学本课,我首先引导学生由课题质疑,创设自主学习的氛围,引导学生围绕文中姑爹的小渔船展开探讨交流,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在让学生感悟“新滋味”这一环节时,我借用一个填空题,引导学生细细体会,品尝因离家、因父爱、因家庭困顿百感交集的滋味。也让我们看到作者在这时的成长。最后的小练笔,由课内拓展到课外,体现了语文课程的开放性。 20*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主要写作者在八九岁的时候,写了人生中的第一首诗,妈妈对此的评价是“精彩极了”,父亲的评价却是“糟糕透了”;作者在“精彩极了”的鼓励中,在“糟糕透了”的警告中,把握人生的方向,终于走向成功,也明白了父母对自己的两个极端的断言,其实是两种不同的表达爱的方式。课文既有鲜明的形象,又凝聚着感情,渗透着深刻的哲理,文质兼美,富有人情味,且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情感体验十分接近。文章前一部分文字浅显生动,后一部分含义较深,具有启发性,给学生提供了多维的思考感悟空间。 从学生喜欢的名言引入到对文中重点句子的理解和质疑上,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质疑,使学生的思维动起来,才有可能引导他们去探索、去创新。通过创设情境,如“你就是巴迪”等,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主人公的感情变化。通过不同形式的读,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体会到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领悟到文章的表达方法。 本文是学生很容易产生兴趣的一篇文章,全文紧紧围绕“精彩”“糟糕”这对反义词展开。建议教师在教学中也以这对反义词为切入点,以“我的诗到底是精彩极了,还是糟糕透了?”“父亲和母亲的话谁说对了?”“你的理由是什么?”来引入,并以这几个疑问继续展开教学,最后还用这几个问题来总括全文,引发学生思考这对反义词背后都是“爱”的原因。教学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可以用朗读感悟的方法,也可以采取辩论中体会的方法。让学生先选择一种观点,找出理由辩论,通过辩论来深入体会父母的做法其实都是“爱”的体现。 【知识与技能】 1.认读本课字词。 2.默读课文,思考父亲和母亲为什么对巴迪的诗有不同的看法。 3.从父母对孩子的评价中体会到父母对孩子的爱。 【过程与方法】 通过朗读课文,合作探究掌握本课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体会父母之爱。 重点 思考父亲和母亲为什么对巴迪的诗有不同的看法。 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抓住对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描写的语句,深入品读感悟,体会作者逐渐理解父母的不同评价中饱含的爱,感受爱的不同表达方式。 教师:准备生字新词卡片、多媒体课件。 学生:预习课文,读通课文。 1课时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导语:同学们,当你们拿着一件自己认为完成得不错的作品让爸爸妈妈欣赏时,他们是怎么说的?又是怎么做的?今天,我们要学的这篇课文中的小主人公在八九岁时写了一首诗,妈妈的评价是“精彩极了”,爸爸的评价却是“糟糕透了”。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小主人公能否正确对待这两种评价呢?让我们通过学习找出答案吧!(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1.出示学习要求。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 (2)借助字典掌握生字的音、形、义,注意字的书写。 (3)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词典理解词语。 (4)标出自然段序号,把不理解的语句画出来,与大家讨论。 2.学生按要求自主学习。 3.汇报交流自学成果。 4.总结自学生字、新词的方法。 三、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指名说:课文主要讲了谁的什么事?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可分为哪几部分?(课文主要讲了作者八九岁时写了一首诗,妈妈说“精彩极了”,爸爸说“糟糕透了”,后来, 作者在这两种不同的评价中成了有名的作家。课文是按时间顺序写的,分“童年的故事”和“后来的认识”两部分。) 四、品读“童年的故事” 1.现在就让我们随作者一起走进他“童年的故事”!和作者一道来分享他童年的喜怒哀乐好吗?(出示自学要求:请同学们认真读课文第1~14自然段),边读边思考: (1)当“我”写了第一首诗后,母亲是怎样评价的?“我”的表现怎样? (2)父亲又是怎样评价的?“我”有什么反应? (3)画出有关描写母亲、父亲及作者动作、语言、神态的词句,并在旁边写一写你的体会。 2.请同学们按要求自学。师巡视指导。 3.检查自学情况。(学生汇报) (1)当“我”写了第一首诗后,母亲是怎样评价的?(指名说并出示灯片:“母亲一念完……”)(板书:母亲)请女同学一起读读这句话。 从这儿你体会到了什么?(指名说:母亲特别开心,赞美“我”的诗精彩极了。)你能读出母亲兴奋地赞美“我”的语气来吗?(指名读) (2)听了母亲的赞美,“我”的表现怎样?(指名说并出示:请同学们读读这句话,“腼腆”是什么意思?“得意扬扬”又是什么意思?) (3)父亲又是怎样评价的?(指名说并出示:“我看这首诗糟糕透了” 请男同学读读这句话 板书:父亲) (4)听了父亲的评价,“我”当时有什么反应?(指名说) (5)作者听完母亲的赞美还有点腼腆呢,为什么听了父亲的话会有如此强烈的反应呢?同学们联系上下文体会一下,谈谈你的理解。 (6)对“我”写的第一首诗,父母的评价竟截然相反,为此还发生了争吵,有关作者父母争吵的这部分对话我想请两个同学分角色来读读。(指名读对话) (7)听了父母的争吵,“我”当时有什么反应?(指名说) 师:此时作者的心情可以用什么词形容? 生:失落、伤心、难过、没面子…… 师:请同学们带着这种复杂的心情读读这句话。(生读、齐读) 五、研读“后来的认识” 1.同学们,对巴迪写的一首诗,母亲和父亲为什么会有不同的评价?父母不同的评价对孩子分别起了什么作用?请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来研读课文第15~17自然段(即后来的认识这部分)。(出示:自学要求) 认真自读课文第15~17自然段,先独立思考,然后分学习小组讨论。 (1)对巴迪写的一首诗,母亲和父亲为什么会有不同的评价?父母不同的评价对孩子分别起了什么作用? (2)画出文中你认为含义深刻的句子读一读,并在旁边写上你的理解和体会。 2.学生自学、讨论,师巡视指导。 3.全班汇报、交流。(指名说) (1)母亲赞扬他只是想鼓励他,母亲的赞扬不是对诗,而是对一个八九岁的孩子写诗的这种行为,是对孩子的激励和鼓舞。父亲的评价是针对这首诗的本身,是一种客观的、理性的评价,是对孩子的严格要求。 请女同学读读课文第15自然段。 师:是啊!正是因为有母亲的鼓励,我才热爱上了写作;也是因为有父亲的警告,我才能从严要求自己,使自己成长为了一名作家。 (2)请同学们一起读读课文最后两段,好好体会文中你认为含义深刻的句子,等会儿我要请同学说。(学生齐读) 指名说。(随机出示句子点拨理解) 出示句子:“我越来越体会到我当初是多么幸运。”作者为什么说“我越来越体会到我当初是多么幸运”?这句话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指名说) 我们应带着什么样的语气来读这句话?(请男同学读读) 文中“两种声音”指的是哪两种声音?“它们像两股风不断地向我吹来。我谨慎地把握住我生活的小船,使它不被哪一股风刮倒。”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出示句子:我从心底里知道,“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怎样理解这句话? (“精彩极了”是母亲对作者的鼓励,是一种慈祥的爱;“糟糕透了”是父亲对作者的批评,是一种严厉的爱。只有母亲的慈爱和父亲的严爱融合在一起,才能使作者茁壮成长,最后成为了一名大作家。) 请同学们认真读读这句话,把自己理解和体会到的感情读出来。 (3)同学们试想:假如父母都说“精彩极了”或“糟糕透了”,又会怎样呢?(指名说) 六、拓展延伸:联系自己生活,体会不同的爱 师:确实如此,生活中的每一个人都需要不同的爱,我想同学们一定有被父母、师长鼓励、赞扬、批评、训斥,甚至责骂的事,你能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讲一讲你是喜欢母亲这种鼓励的方式,还是父亲的这种严格要求?(指名说) 七、总结全文 同学们,读了这篇课文,你懂得了什么? (学了课文,我认识了严父与慈母的爱,正是他们的爱让巴迪成为了大作家。因此,在生活中,我们要正确的看待不同的爱。) 教学本课时,我坚持以读为本,把“读”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通过不同形式的读,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体会到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领悟到文章的表达方法。同时,通过有声有色地朗读课文,使学生更多、更直接地与文本对话,使课堂教学回归语文教学的本色。文本的教育价值在于如何理解父母的爱。我主要是通过“揭示课题,扣题激趣”“创设情境,引起思辨”“品读重点句子,感悟文本内涵”这几个教学环节来引导学生理解和感悟的。 口语交际:父母之爱 口语交际是本单元的专题“父母之爱”的有机组成部分,和学生的生活联系非常紧密。让学生在实际沟通中理解什么是真正的父爱母爱,是这次口语交际的编排意图。教材通过出示生活中的家长与孩子的几个小片段,引出话题,让学生评说,提出自己的看法。 当代学生常常抱怨父母与自己有代沟,双方走不进对方的世界。针对此种情况,彼此要密切联系生活实际,通过交流与沟通,引导学生说出心里话,鼓励学生在生活中主动真诚地与父母交流沟通,学会感受、理解并回报父母的爱。 通过“辨析评说”“情景演绎”“同伴互助”等方式,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练习,畅所欲言。引导学生逐步规范口语表达,清楚明确地表达自己的看法,选择恰当的材料支持自己的观点,养成良好的听、说态度和习惯,提高口语交际的能力。 【知识与技能】 1.能就具体的事例发表自己的见解。 2.能选择恰当的材料支持自己的观点。 【过程与方法】 在交流与沟通中理解什么是真正的父爱、母爱。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尊重别人的观点,对别人的发言给予积极回应。 重点 能就具体的事例发表自己的见解,能选择恰当的材料支持自己的观点。 难点 尊重别人的观点,对别人的发言给予积极回应。 教师:搜集有关“父母的爱”相关的资料。 学生:预习新课。 1课时 一、课文导入,激发交际兴趣 同学们,通过本单元课文的学习,我们了解到了很多感人的故事。父母的爱,是早晨阳光拂面,是午夜月光如水,他们的爱时刻感动着我们。父母的爱是慈祥的笑容,是亲切的话语,是热情的鼓励,是严格的要求。今天,就让我们把自己感受到的父母之爱表达出来,与同学、老师、父母一同分享吧。(板书课题:父母的爱) 二、联系学生实际,感悟父母之爱 1.组织交流阅读感受。以“父母的爱是________(慈祥的、严格的、宽容的、纵容的、感人的……)”为中心,自由地交流阅读感受。先是小组里交流,然后,全班自由表达见解。学生可从总体上来讲,也可以结合某一篇文章,或某一片段,某一细节来谈谈自己的阅读感受。 2.评说。 三、阅读故事,说说自己的见解 1.是呀,每一位父母都爱自己的孩子,但爱的方式却不尽相同。请大家阅读下面三则小故事,然后我们再一起来谈谈自己的理解和看法。 2.阅读。教师课件出示教材中的三则小故事,学生自由阅读。 3.小组交流。学生先自由在学习小组内评说故事,提出自己的看法,小组长对不同看法进行简要记录。 4.出示交流要求。 选择恰当的材料支持自己的观点。 尊重别人的观点,对别人的发言给予积极回应。 5.全班交流。选派有代表性意见的同学在全班发表见解。教师在交流过程中穿针引线,引导学生对三个故事谈看法,广开言路,畅所欲言,充分交流。同时,注意引导学生认真倾听,比较集中地围绕某一主题进行交际,互相补充,发表见解,甚至可引导学生对某一观点进行辩论。最后力求达成共识。 四、再创情境,提升应对能力 1.假如李刚的爸爸、王小雅的妈妈就在你的面前,你会怎样去劝说他们? 2.教师扮演王小雅的妈妈,学生纷纷劝说,教师随机应变,相机指导学生注意礼貌和语气委婉等。 3.指一名学生扮演李刚的爸爸,学生根据刚才教师的提示再次劝说。 4.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展开评说。 五、诉说心语,升华情感 1.父母辛辛苦苦地把我们抚养大,尽管他们从来没有想过要儿女的回报,但是儿女的爱也会让他们感到温暖和幸福。你想怎样回报父母的爱呢?你有什么心里话想对你的父母说吗? 2.学生交流。让学生自由地表达,充分表现自己对父母的感恩之情。 新课标第三学段口语交际的教学目标是听人说话要认真,耐心,能抓住要点,并能简要转述;表达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这就告诉我们在口语交际训练中,一定要以听说为主,很好地突出听说的训练,并引导学生勇敢表达自己的观点,并选择恰当的材料支持自己的观点。教学中,我精心创设交际情境,创设生活化的交际情境,我设计了感受父母之爱和再创情境提升应对能力两个环节,组织学生以“父母的爱是________(慈祥的、严格的、宽容的、纵容的、感人的……)”为中心,促使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和课堂情境积累和丰富语言。课堂中,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群体互动。教师适时点拨,使生生互动和师生互动融为一体。 习作:我想对您说 本次习作内容是引导学生把平时想对爸爸妈妈说的话写下来,和父母真心“交谈” 。可以回忆你们之间难忘的事,表达你对他们的爱。也可以讲讲你对一些事情的不同看法,让他们了解正在长大的你。可以关注他们的生活,向他们提出建议。从中选择几个最想说的写成一封信,送给爸爸妈妈。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感受,让他们体会到你的爱,理解你的看法,接纳你的建议。 本次写作是基于本单元教材、口语交际学习的基础之上,学生对父母之爱有所感悟,而自然表达心声的练笔。本单元的三篇课文从选择素材、写作方法、题目确定等方面为孩子们的习作提供了很好的范例。 习作教学应先教会学生“摄取生活素材”的本领。习作指导课前,应该让学生有比较充裕的时间与空间,通过观察、体验、搜集资料等来进行“源头活水”的摄取。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打破常规思维和习作定势,多角度地去观察认识事物,多层面地进行回忆、思考、分析、想象,从自己的生活经历中,寻找最适合这个题目的内容,从自己的生活感受中抒发最诚挚的情感。使学生的作文记事真实,抒情真挚;使学生的作文在“真”与“情”这一层面有所突破。 【知识与技能】 1.根据习作提示,选择自己最想对父母说的话进行习作,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2.注意书信的格式。 【过程与方法】 1.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充分的体验父母之爱的伟大与无私,从而培养学生习作能力。 2.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父母的爱,与父母沟通情感。 重点 根据习作提示,选择自己最想对父母说的话进行习作,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难点 感受父母的爱,与父母沟通情感。 教师:课件。 学生:搜集全家福。 2课时 第一课时 能把最想对爸爸妈妈说的话写成一封信,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重点 根据习作提示,选择自己最想对父母说的话进行习作,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难点 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一、情境导入 谈幸福。(特别关注留守儿童) 图片欣赏(你看懂了什么?谈谈感受,他们的幸福表现在哪里?) 同学们,在今天的课堂上有培育你的老师,有与你相处了整整五年的小伙伴,可唯独缺少了每一位同学生命中最至亲至爱的人,他们是谁呢?(爸爸妈妈) 尽管爸爸妈妈未能来到我们今天的课堂,但老师知道他们深深地装在你的心中。假如你朝夕相处的父母此刻就在你眼前,渴望与你沟通,你最想对他们倾诉什么呢? 二、激情拓思,指导选材 1.提示学生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思考自己想对父母说的话: ●回忆和父母之间难忘的事,表达自己对他们的爱。 ●讲讲你对一些事情的不同看法,让父母了解正在长大的你。 ●关注父母的生活,向他们提出建议。 2.学生交流。 3.一两句话表达不完你的感情。同学们,我们还可以用什么方式来表达?(写信、发邮件。) 三、顺学而导,选择方法 1.怎样写呢?本单元我们学习了好几种的写作方法,你们记得哪些?都掌握了吗?老师想来考考你们。 2.父母给予我们的这些情,这些爱,作者是怎么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的?我们一起来回顾下作家笔下的父亲、母亲。 3.从三篇课文中节选出人物的“语言”“动作”“外貌表情”“心理活动”的描写片段,体会作者如何进行描写,让故事本身说话的。 四、指名交流 教师可从两个方面加以引导: ①具体;②感人。 五、提示写信格式 六、出示作文纸,学生习作 习作:我想对您说 表达真情实感 描写方法 书信格式 第二课时 1.通过讲评学生的作文,激发学生习作的欲望,学会从多种角度赏析优美的文章。 2.在讲评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会用真实的情感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学会将内容写具体,运用恰当的语言、动作和心理描写表达人物的内心活动。 3.在讲评的过程中,学会修改的技巧,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重点 讲评作文。 难点 在讲评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会用真实的情感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学会将内容写具体。 一、 谈话引入,营造氛围 上节课,我们写了想对爸爸妈妈说的话,你们一定有不少的收获吧!老师看了你们的作文,有高兴的,伤心的,感动的……你们都用笔把这些真实地记录下来了,文章不厌百回改,这节课,我们来探讨一下:我们的作文如何修改得“更上一层楼”! 二、例文引领,探究写法 (一)回顾要求 同学们能回忆一下上一节习作课的要求吗? 向谁说? 说什么? 并且能结合一件真实的事例来说一说心里话! 怎么说? (二)例文引领 文章真情才能动人,回想一下你的作文,你觉得这样写能让对方明白你的心意吗?你觉得这样写你能打动对方的心吗?让我们来读读这篇作文,看看他是怎么“说”的。 1.出示例文。 2.评析例文。 3.评析习作开头。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一般来说,读文章,我们首先关注的是文章的开头。这次习作,大家的作文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我们来看—— 谢谢您,妈妈!您把我带到了这个美丽的世上,我不知道用什么才能报答您这十几年对我的关心和照顾。妈妈生日的时候,我想对妈妈说:“妈妈,您辛苦了!”可这话总也说不出口,今天我就借此机会跟您诉说一下心里话吧! 4.学习好结尾,结尾直接点题。 这篇文章是 “说心里话”,所以结尾要再次全面地抒发自己的感受。 结尾: 从小到大,这样的事情不知道经历了多少次,每次在我最需要您的时候,不管您有多忙多累,您总是在我身边,守护着我,呵护着我,所以我要说出我的心里话:“谢谢您,我的好妈妈!” 5.评析语言是否恰当。 ●爸爸,您能改掉这个坏习惯吗?为了您的健康,为了我们一家人的健康, 让烟远离您吧。 ●妈妈,你就不能让我自己独立一回吗? 三、作文评改,佳作欣赏 1.自评自改:学生自由读习作。根据老师刚才的评析,修改自己的习作。 2.佳作欣赏,评选班级的小作家。 四、总结谈话,升华提高 同学们把自己的心里话都说出来了,请把自己的心里话拿回家给爸爸妈妈看。有的同学不想直接拿给爸爸妈妈看,也可以放到父母的房间里,或者使用电子邮件发给他们。 习作:我想对您说 讲评习作 自评自改 本次习作围绕学生的生活,引导学生把想对爸爸妈妈说的话写下来,与父母真心“交谈”。在开课伊始,我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创设出一种情境,唤起学生心底那柔软的情感,感受父母对自己的那份深情,继而激起孩子们表达与习作的热望。再通过适时引导,在学生的点评中引导学生习得写法,以评促写。选择以小见大的事例,抓细微之处,通过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表达自己的情感让学生明确思路。修改完后,指导学生用自己的方式将这封信给爸爸妈妈看,从而加深学生和父母之间的沟通。 语文园地 本次语文园地安排了三项内容。“交流平台”是要求学生学会更好地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词句段运用”指导学生联系课文内容,体会课文结尾的特点。引导学生想象画面,体会场景描写在课文中的作用。读句子,结合自己成长经历中的“第一次”,试着写一写。“日积月累”安排了关于修身养性、勤俭节约的名言警句。 学生在积累语言材料,丰富语言储备上总有不完备和不系统的情况。因此教学中要让学生及时书写,在弄懂句子意思的前提下背诵,为学生习作和今后的语文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交流平台”在学生读懂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作者怎样通过对场景和细节的描写表现父母之爱,在学生感悟书中范例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的拓展迁移,找一找自己习作和课外书中类似的描写,使学生更好地完成本次语文园地的训练重点,完成初步领悟作者的表达方式这一学习目标。 “词句段运用”引导学生通过示例与仿写,掌握表达感情的方式。 “日积月累”可按如下基本步骤指导学生积累:先读一读——通过自由读、同桌互读、指名读、范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再讲一讲——教师简要说一说句子大意,以便于学生记忆;最后背一背——学生熟读能背。 【知识与技能】 1.交流并体会作者通过场景描写和细节描写表达感情的方法。 2.熟读并背诵名句,养成积累的习惯。 3.体会场景和细节描写的作用。 4.试着写一写自己成长中的“第一次”。 【过程与方法】 1.通过阅读、想象画面,体会场景描写在课文中的作用。 2.通过交流,体会作者怎样表达情感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养成节俭的好品质。 重点 体会场景描写在课文中的作用。 难点 试着写一写自己成长中的“第一次”。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复习课文内容。 2课时 第一课时 1.交流课文中表达作者感情的方式。 2.理解“日积月累”中句子的意思,背诵名言。 重点 背诵名言。 难点 交流课文中表达作者感情的方式。 一、交流平台 阅读本单元课文,我们感受到了父母与子女之间浓得化不开的感情。那么,怎样才能更好地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呢? 1.在小组内读出摘抄的关于场景、细节描写的段落。请同学评一评描写得怎样。 2.还可以采用哪些方法来体会课文表达的感情?学生结合本单元学过的课文,谈自己的收获。 3.试着填写下面的内容。 我最感动的句子是__________,因为我从中知道了____________________。 我最喜欢的人物是__________,因为我从他的身上____________________。 我印最深的是__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全班进行交流评价。 5.教师小结。 要体会作者的感情,就要关注课文中抒情的语句,品味令你印象深刻的场景、细节。 二、日积月累 1.各自读一读,想一想这些名句的意思。 2.小组内互相说一说这些名句的意思。 3.教师适当讲解。指出这些名句都有劝诫的意味。 4.教师出示这些名句的出处。 5.交流:你从这些名言中懂得了什么? 6.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背名言。可以默读、默背,可以大声读背,也可以同桌互读互背等。 交流平台:体会作者的感情 日积月累:劝诫 第二课时 1.联系课文内容,体会课文结尾的特点。 2.读语段,想象画面,体会场景描写在课文中的作用。 3.品味句子,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试着写一写成长中的“第一次”。 重点 1.联系课文内容,体会课文结尾的特点。 2.读语段,想象画面,体会场景描写在课文中的作用。 难点 品味句子,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试着写一写成长中的“第一次”。 一、体会课文结尾的特点 1.读句子,说说这三个句子分别是哪一篇课文的结尾。 2.指名学生回答。 3.小组交流这三个句子的特点。 4.全班交流。 ●就这样,我有了第一本长篇小说…… 这个结尾交代了故事的结局,写出了“我”感受到慈母深情,意识到自身责任,应努力读书,改变现状,报答母亲。 ●于是,我又想起了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还有那摇落的阵阵桂花雨。 这个结尾总结了全文,传递出了作者对故乡桂花深深的怀念。家乡的桂花,是跟作者童年的快乐连在一起的,那种“摇花乐”和“桂花雨”已植进了她的生命,成为她幸福童年的最美好、最耐人回味的记忆。这恐怕是作者难忘家乡桂花的真正原因。 ●我从心底里知道,“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在爱的鼓舞下,我努力地向前驶去。 这个结尾抒发了作者的感情,写出了作者对父亲和母亲对待自己写作的不同方式的体会。这两种完全相反的评价都是出自父母对儿女深沉的爱 ,两者缺一不可, 伴随我们成长的。在生活中,鼓励和评判都是必不可少的。 二、说说场景描写在课文中的作用 1.学生自读语段,想一想从语段中读懂了什么。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第一处场景描写写出了母亲工作环境的恶劣,说明母亲挣钱的艰辛,反衬出母亲对儿子的爱。 第二处场景描写突出了“我”的懂事。虽然诱惑很多,但是“我”小小年纪已知道家境贫困,所以能克制自己,不让自己乱花钱。 三、仿写成长经历 1.出示句子,学生齐读句子。 2.学生交流从句子中明白了什么。 这两个句子都写出了一个孩子从某件事中深受感动,变得懂事了。 3.学生交流自己成长经历中的类似经历。 4.学生试写自己的经历。 5.同桌互读、分享。 不同结尾的特点 场景描写的作用 你的“第一次” 通过语文园地的学习,我引导学生回顾本单元内容,整合单元教学资源,通过交流、练习,发展学生思维,引导学生掌握体会场景和细节描写中蕴含感情的方法。借助表达,引导学生回顾自己成长经历中类似的“第一次”,从而写出自己的感受。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