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太阳钟》教案(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第2课《太阳钟》教案(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第2课《太阳钟》教学设计教学导航【教材分析】这一单元的主要内容是在探寻人类计量时间发展史的轨迹的前提下,引领学生感受时间并对不同类型的计时器展开充分的探索。本课的教材从一开始就引导学生探究时钟发明之前人类利用太阳来计时的方法,了解中外古人对一天的不同确定方法,感受古人伟大的聪明才智。通过一系列活动,学生理解太阳运动周期和投射形成的影子变化来测量时间,还会认识到一些有规律运动和变化的装置也可以计量时间,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计时器的准确性也在逐渐提高。【学情分析】由于本节课安排了适量的历史知识,能够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使学生们积极主动的思考。【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知道在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和长度会慢慢的变化,日晷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计时器。过程与方法:讨论太阳光影是怎么用来记录一天的时间的;学习使用简易日晷计时。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古人探索时间的过程,感受古人的智慧和探究意识。【教学重点】理解太阳钟计时的原理。【教学难点】制作使用太阳钟计时。【教学准备】4/4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铺垫孕伏师:“哪位同学能告诉我现在几点了?”(学生说出时间)“你们是通过什么知道现在的时间?”(手表;上课的时间表)“那么在古代,还没有手表的时候,人们又是怎样判断时间的变化呢?”(学生自由回答)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问题,同时板书:太阳钟二、探究新知(一)用太阳来计时:1.现代社会中,我们的生活、学习、工作、生产等等都离不开对时间的准确把握,想一想:我们有哪些时间单位?提问:想一想,最早出现的两个时间单位是什么?你为什么这样认为?讲述:自然界有许多周期现象,如太阳从东升起后又从西边降落,经过一个黑夜之后又从东边升起。古人最早用太阳来计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昼夜交替就成了人类最早使用的时间单位——天。2.确定出一天后,慢慢地需要对一天的时间进行划分,那古人又是怎么划分一天的呢?阅读课本P52资料。提出问题:白天和晚上每小时的时间怎么不一样长?因为古埃及人在确定时间时,是把从日出到日落这段时间确定为白昼,从天黑到天亮这段时间确定为夜晚,白昼和黑夜各被分为12小时。但是,例如夏季的白昼比夜晚要长,而此时的白昼和夜晚仍然分别被分为12小时,所以白天和晚上每小时的时间经常会不一样长。(二)用光影来计时:1.师:后来古人又学会了更准确的计时方法——用光影来计时。2.引导思考回忆:在太阳下,将一根木棒竖直地插在地上,地面上会有一个木棒的影子。随着时间的变化,影子会发生变化吗?影子的什么和什么会发生变化?是怎样变化的?有没有规律?4/4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3.认识日晷(1)大家可真厉害,古人也是像我们一样,通过长时间的观察,发现了日影的变化规律,利用这个规律就有了一个伟大的发明——日晷,其他人就可以利用日晷来判断准确的时间。下面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日晷(学生阅读67页资料):日晷利用太阳投射的影子来测定时刻的装置。呈南高北低,倾斜地安放于石台上,使晷针指向北极星。世界上最早的日晷诞生于六千年前的巴比伦王国,一直沿用了几千年。(2)那么该怎样使用日晷来判断时间呢?请四人小组讨论一下。根据学生汇报,师生共同小结方法,重点介绍水平式日晷的使用方法。课件出示方法:当太阳光照射到晷针,晷面就出现晷针的倒影,倒影指向晷面的刻度就是当时的时间。晷针的影子投在晷面上,并随太阳在天空中的方向移动。人们据晷针影子在晷面上的位置来确定时间。在中国古代,人们把一昼夜分为十二时辰: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三、认识古代计时器1、人民的智慧是深不可测的,在古代人们用来计时间的方法还有很多。我们来看看这些计时器(出示课件)。2、同学们在小组讨论它们都是利用什么原理计时的。3、小组请代表汇报4、你们还知道其他的什么计时方法吗?5、学生汇报6、教师小结。四、归纳知识1、无论是古代的计时器还是日晷它们都有什么共同的特征?2、学生汇报(都有固定的刻度和标识。3、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4、学生汇报。5、教师小结。五、巩固新知,课后实践请同学们根据这节课学到的知识,做一个“太阳钟”或者“计时器”,下节课带到课堂上共同研究。4/4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板书设计】太阳钟资料:日晷“天”“时辰”【教学反思】本节课按照学生的认识规律,遵循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指导思想,采用以实验发现法为主,直观演示法为辅的教学方法进行课堂教学。教学中能够注意创设问题情境,诱导学生思考、操作,教师适时地演示,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逐步推导归纳。最后,要注意将操作与思考有机地结合起来,借助于操作展开想象,再通过操作验证自己的结论,使学生始终处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积极状态,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反思这节课,课堂教学模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教师不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者,而是一个组织者和引导者,并调动了每一位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积极地参与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努力地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学生切身经历了“做科学”的全过程,感受了学习数学的快乐,品尝了成功的喜悦。4/4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