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04-06 发布 |
- 37.5 KB |
- 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蝙蝠和雷达》教学设计及反思范文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蝙蝠和雷达》教学设计及反思范文教学要求:1.了解课文内容,了解蝙蝠夜间飞行的特点以及飞机夜航是怎样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的,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2.理解蝙蝠与雷达之间的关系,进行逻辑思维训练。3.学习新字新词,了解“启示、敏锐、模仿、配合、横七竖八”等词语的意思。4.练习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教学重点弄清科学家的试验过程,了解蝙蝠夜间是怎样飞行的;飞机夜航是怎样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的。教学难点了解蝙蝠与雷达之间的关系。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激发参与兴趣 1、“现在咱们开个小小的招聘会,这里有两积职业供大家选择,一种是记者,一种是科研工作者。愿意应聘记者的同学站起来,请到左边来。愿意应聘科研工作者的同学起立,请到右边来,选择自己喜欢的合作伙伴就坐。”(把学生分成记者和科研工作者,将学生的学习活动置于一定的情景中,学生乐于参与,兴趣浓厚。)二、自学交流,促进主动发展1、个人自学师:昨天我们已经初步读了课文,知道了科学家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发明了雷达,就这件事记者要设计问题采访科学家,科研工作者要准确地条理地回答记者提问。下面我们先自学课文,记者朋友们把你要提的问题罗列在纸上,科研工作者要把你研究的过程按要点罗列到纸上。老师愿当好你们的参谋,随叫随到,开始吧!(这样,自学的过程成为了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学生在自学课文的准备过程中,经历了阅读--思考--文字提炼的过程,完成了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2、合作学习(讨论交流的合作学习方式,能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不同层次的学自己的见解,将学习的信息大容量、高频率地在课内互动互补互促中共同提高。) 小组交流时气氛很热烈,有的小组整理问题的类型,有的小组比较哪个问法更恰当,有的小组配合画图,有的小组整合语言,他们各抒己见,积极探究。教师巡回各组,鼓意见,参与讨论,适时点拨,将学生的讨论引向深入。为学生创新、争论创设了宽松、和谐、合作的教学环境。3、交流探究以“记者招待会”的形式,全班展开生与生、生与师的交流。招待会上,“记者”问题泼辣,“科学家”回答风趣。学生的理解、表达、情感、价值观在这一特殊环境中得到发展、提升。记者:蝙蝠是怎么探路的?科学家做了……师:(打断学生提问)咱们问一个答一个,好吗?科学家:我来回答,老师,我用画图的方法解答行吗?师:可以呀!请上台。科学家:(王睿一)(在黑板上边画图边讲解)蝙蝠从嘴里发出超声波,遇到障碍物就反射回来,传到蝙蝠的耳朵里。科学家:(丁宁)我画的图比他简洁明了。师:好,上来画画。科学家: 嘴障蝙蝠碍耳朵物科学家:(李东昌)王睿一表达得不具体,应该是蝙蝠从嘴里发出一种声音,叫超声波,人的耳朵听不见,蝙蝠的耳朵能听见。超声波像波浪一样向前推进,遇到障碍物就反射回来,传到蝙蝠的耳朵里,蝙蝠就立刻改变飞行的方向。……记者:蝙蝠和雷达有什么关系?能谈谈吗?科学家:雷达是依照蝙蝠发明的。师:别的组有不同意见吗?不能光说蝙蝠,也不能光说雷达,应该说出它们之间的关系。老师这里有一组练习,请同学们连线。装雷达的夜航飞机蝙蝠的嘴雷达的天线蝙蝠发出的超声波无线电波夜间飞行的蝙蝠荧光屏蝙蝠的耳朵 师:(走到没举过手的刘洋跟前,摸摸他的头)你来试试?刘洋:装雷达的夜航飞机相当于夜间飞行的蝙蝠。师:答的很好嘛,要相信自己。科学家:(代斌急着举手)雷达的天线相当于蝙蝠的嘴,无线电波相当于蝙蝠发出的超声波,荧光屏相当于蝙蝠的耳朵。师:很好,这样就把蝙蝠和雷达的关系表达清楚了。……记者:既然蝙蝠是靠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那么蝙蝠长的眼睛有什么用呢?科学家:起装饰作用。科学家:我觉得可能是退化了。科学家:是退化了,我从书上看过资料,蝙蝠过去是在白天活动的,用眼睛探路,但常常受到侵犯,它就改成夜间活动,慢慢的眼睛就退化了。师:你爱读书,知识丰富,同学们一定要向郭宇学习。关于蝙蝠眼睛的问题,我们下去再继续探索。(向学生推荐一本百科全书)欢迎同学们读读这本书。…… 三、拓展练习,培养创新精神“同学们,你们还知道哪些创造发明也是从动物身上得到启示的?”“你现在最想发明什么?”这一拓展练习,把学生的思维引向课外,拓宽了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同时,激起了学生创造的欲望。(这样设计,是以学生的发展为立足点,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形成了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气氛。学生学得轻松、主动,全面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板书:启示嘴天线超声波无线电波蝙蝠雷达反射反射障碍物耳朵荧光屏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执教的是第二个课时,在上课之前进行了比较充分的准备,有以下几个优点:一是把握住了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二是仿生学的举例具体形象,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到了关于仿生学的知识;三是在注意方法的渗透,特别是刚开始的时候,不仅交流了学习资料,而且交流了搜集资料的方法。但是,还存在一些问题,通过竺老师、师傅的点播,自己也渐渐意识到了存在的不足,真为竺老师、师傅及其他老师的水平感到钦佩。 这篇课文的教学设计,首先我提出了“科学家是怎样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发明雷达的”,这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似乎刚开始觉得应该是围绕这个问题展开讨论的,可是我自己在设计方面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后来的讨论包括自己的提问都没有以此为中心展开,而是似乎按照事情发展顺序的上法一样,一步一步地下去,所以听课老师听下来可能会比较松散。因为这是一篇类似科普说明文的文章,这篇文章学习时可以直奔重点,围绕“科学家是怎样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发明雷达的”,首先解决得到什么启示的问题,直奔重点段7、8两个自然段,在学习第8段的时候要重点体会模仿两个字。看看什么是模,什么是仿,这个部分可以结合课后题目第三小题进行解决,其实蝙蝠的嘴巴,超声波和蝙蝠的耳朵这些模的对象,而仿出来的是什么呢,就是雷达的天线,雷达发出的无线电波,雷达的荧光屏,这些都是仿。在通过出示仿生学的图片对仿生学进一步了解,这可以当做是第一课时重点研究的内容。第二课时可以解决科学家是怎样进行反复研究的问题。可以通过第七自然段的第一句进行引导,研究第四自然段。自己在这部分的时候只是通过表格的形式匆匆掠过,似乎蜻蜓在水面上点了下水,其实仔细研读,这一本分也是挺有意思的,可以抓住一些关键的字词体会嘴和耳朵进行探路让蝙蝠夜晚飞行的准确,可以抓住这些词:“横七竖八”,“许多绳子”,“系着许多铃铛”,“蝙蝠的眼睛蒙上”,“几个钟头”,“铃铛一个也没想,连一根也没碰到”。这样引发学生去体会,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