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3 月是故乡明-部编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3 月是故乡明-部编版

3* 月是故乡明略读课文《月是故乡明》是季羡林的一篇抒情散文。作者以“月”为线索,回忆了在故乡的童年生活,抒发了离乡后的思念之情。全文有七个自然段,紧扣文题,分为四部分,首尾呼应,构思精巧,感情层层深入。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将故乡和月亮联系在一起,引出“月是故乡明”的主题。第二部分(第2~4自然段),写了对故乡和童年趣事的回忆,充满童真童趣的生活画面构成一幅幅美丽的乡村生活图景,表达了“我”对故乡的深深思念。第三部分(第5、6自然段),写“我”离开故乡之后的生活,通过他乡月亮与故乡月亮的对比,表达了对故乡月亮的思念。第四部分(第7自然段),呼应前文,倾诉了强烈的思乡之情。课文中不仅引用了许多古代诗文,也有许多古雅的用词,显示了高度的文化品位。课文用非常直白的方式,表达了对故乡浓烈的感情,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本课插图中,一轮满月挂在空中,烟波浩渺的苇坑倒映着月光,营造出幽幽思乡之境,有助于学生走进课文描写的情境,更好地理解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目标1.通过结合语境的方式会认“徘、徊”等生字,读准多音字“燕”。2.默读课文,说说作者由月亮想到的往事和经历,体会作者对故乡的怀念之情。3.通过搜集一些思乡的诗文,和同学交流阅读感悟。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默读课文,能说说作者由月亮想到的往事和经历,体会作者对故乡的怀念之情。2.搜集思乡的诗文,与同学交流自己的感悟,拓展自己的理解方式。教学难点体会作者内心感受,感悟作者对故乡永恒的思念和牵挂之情。教学策略1.字词教学本课不少生字笔画多、字形复杂,可将识字和积累词语结合起来, 帮助学生在语境中记忆字形、理解字义。比如,让学生在“烟波浩渺”“篝火”“澄澈”“风光旑旎”“莱芒湖”“无边无垠”“碧波万顷”“巍峨雄奇”等词语中,识记“渺”“篝”“澄”“澈”“旖”“旎”“莱”“垠”“顷”“峨”等生字的字形,理解字义并读准字音。2.阅读教学课文层次清晰,学生不难读懂。可让学生将自己想象成文中的主人公,入情入境地朗读,体会作者对故乡的怀念之情。找出描写家乡月亮的句子进行品读,明白作者是借月亮表达对童年、对故乡深深的怀念之情。“童年趣事”部分学生借助直抒胸臆的语句,能感受到作者童年生活的快乐、美好。此后,教师可稍作引导,让学生将自己想象成作者,进一步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比如,可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如果你是作者,在回忆如此快乐、美好的童年生活时,内心会有怎样的感受。“成年经历”部分,可引导学生围绕“每次经历给作者带来了哪些感受”“作者为什么写这些经历”等问题自主阅读,感受作者通过对比表达出的对家乡月亮的喜爱,以及对家乡的深切思念,再与同学交流自己的阅读体会。3.表达运用本文最大的语言特点就是运用了对比的手法,找出文中的对比句品读感悟,仿照文中的对比句说一说。课后,还可针对有兴趣的学生布置延伸任务。先告诉学生,有不少表达思乡之情的古诗;再引导学生课外搜集相关古诗,和同学进行交流。交流的形式可以多样化,如利用班级文化墙进行交流、课前三分钟的汇报式交流。通过交流,帮助学生积累古诗,丰富阅读体验。课前准备1.学生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2.学生搜集一些思乡或者写“月”的诗文。3.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板块一 吟诵古诗,导入课题1.谈话:每个人都有故乡,每个人的故乡都有月亮。自古以来, 月亮就寄托了中国人的思乡之情。古人最爱用诗词吟诵月亮,你们想到了哪一首诗?2.导入课文题目: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表达思乡之情的散文《月是故乡明》,看看国学大师季羡林眼中的月亮是什么样的,他心中对月亮又有怎样的感情?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板书:月是故乡明)3.出示作者介绍。季羡林(1911—2009),山东聊城人,字希逋,又字齐奘,国际东方学大师、语言学家、文学家、国学家、史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其著作汇编成《季羡林文集》,共24卷。板块二 初读课文,感知往事1.过渡:让我们一起走进这篇散文,走进季羡林爷爷的内心世界。2.自由朗读课文,出示自读要求。(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把不认识的字和不懂的词语、句子作上记号。3.检查生字学习情况。(1)指名学生读,教师相机正音,再齐读。(2)读准多音字“燕”,出示词串。燕京 燕园 燕山 姓燕4.学生自主阅读课文。(1)出示阅读任务。默读课文,说说作者由月亮想到了哪些往事和经历,产生了哪些内心感受。(2)学生自主阅读,并根据任务提示在文中作批注。5.全班交流。(1)默读课文,想一想作者由月亮想到了哪些往事和经历。(2)用课文中的词语简要概括作者由月亮想到的往事和经历。(数星星、捉知了、看月亮、做梦)(3)将作者想到的往事和经历、产生的内心感受填入表格。①小组交流,填写表格。何时何地何“月”何事何情 ②学生汇报,教师点拨。何时何地何“月”何事何情小时候故乡(山东西北部大平原上)无山衬托之月水月相映成趣数星星;摇知了;在水坑边望月对快乐童年的怀念;对美好明月的喜爱六岁以后的四十多年不同城市不同国家不同地形广阔世界中美妙绝伦的大月亮离乡背井,漂泊天涯忘不掉故乡的小月亮年事已高朗润园胜地;奇景想念故乡苇坑里平凡的小月亮;对故乡的眷恋板块三 再读课文,感悟内心1.再次阅读课文,走进作者内心。(1)品读作者描写国外月亮和国内月亮的句子。(2)依次出示以下句子。句段1:到了更晚的时候,我走到坑边,抬头看到晴空一轮明月,清光四溢,与水里的那个月亮相映成趣。我当时虽然还不懂什么叫诗兴,可觉得心中油然有什么东西在萌动。有时候在坑边玩很久,才回家睡觉。在梦中见到两个月亮叠在一起,清光更加晶莹澄澈。①引导学生体会“觉得心中有什么东西在萌动”,感知作者想用文字表达对月亮的喜爱之情,却又无法说清道明。感知“相映成趣”的意思是“互相对照、映衬着就显得有趣味,有意思”。②感受故乡月亮的“晶莹澄澈”,体会“澄澈”是“清澈透明”的意思。学生带着喜爱之情默读句子。句段2:在这期间,我曾到过将近三十个国家,看到过许许多多的月亮。在风光旖旎的瑞士莱芒湖上,在无边无垠的非洲大沙漠中,在碧波万顷的大海中,在巍峨雄奇的高山上,我都看到过月亮。这些月亮应该说都是美妙绝伦的,我都非常喜欢。①指名朗读,交流体会,说一说作者内心感受是怎样的。明确“胜地”一词指“有名的风景优美的地方”,“旖旎”是“柔和美好”的意思,“绝伦”指“独一无二,没有可以相比的”。②师生合作朗读。教师读描写国外月亮的片段,学生读“我”的内心感受。句段3:我现在年事已高,住的朗润园是燕园胜地。夸大一点儿说,此地有茂林修竹,绿水环流,还有几座土山点缀其间,风光无疑是绝妙的。每逢望夜,一轮当空,月光闪耀于碧波之上,上下空蒙,一碧数顷,荷香远溢,宿鸟幽鸣,真不能不说是赏月胜地。荷塘月色的奇景,就在我的窗外。 ①引导学生明确“点缀”是“加以衬托或装饰,使原有事物更加美好”的意思,“望夜”指“农历每月十五(有时是十六日或十七日)的夜晚”,“宿鸟”指“归巢栖息的鸟”。②提问:为什么作者写了故乡的月亮后还要写这么多地方的月亮?既然这些地方的月色那么美,岂不是让故乡的月亮相形见绌?这是对比,文章中将故乡的月亮和其他地方的月亮作对比,突出了作者对故乡的眷恋,以及对故乡的思念之情。③引导学生感受作者眼中“故乡”的含义,体会“故乡”是由许多人、景物、故事和场景构成的,它融合了许多内容的情感和记忆。所以,思乡的作品往往都是从一些具体的东西出发,由眼前之景激起思乡之情,即平常我们所说的借物抒情。④师生合作朗读。2.指名学生回答:对比之下,故乡的月亮究竟好在哪里呢?故乡的月亮饱含着我童年美好的回忆,使作者感到亲切和温馨。3.小结:季羡林爷爷走出了山东西北那个小村庄,走出了国门,但没有走出那植根心底的爱国情结;他走进燕园,走上了大学的讲台,但没有走出那融入生命的乡土情结;他走上了社会的高层,步入了人生的辉煌,但没有走出那刻骨铭心的平民情结。他即使功成名就,即使身在他乡,依然对自己的故乡念念不忘。板块四 回读课文,感悟表达1.感悟写法。作者运用了对比的写作手法,情感的亲疏深浅只有通过对比才能突显出来,故乡的小月亮为什么美,作者通过与其他场景作对比来表现:从济南到北京,一直说到世界上三十多个国家,见过的月亮都美妙绝伦,但在作者看来,哪一处的月亮都不及故乡的月亮,月始终是故乡的明。2.仿写句子。示例:但是,看到他们,我立刻就会想到故乡苇坑上面和水中的那个小月亮。对比之下,我感到这些广阔世界的大月亮,无论如何比不上我那心爱的小月亮。(1)学生仿照这句话写一个对比句。(2)课堂展示写得好的对比句。3.季羡林爷爷已经功成名就,为什么还对那个小山村念念不忘呢?因为那里有季羡林爷爷童年的快乐和美好的回忆,那里是他的故乡。4.作者只记得那些由月亮想到的往事和经历吗?除了记得在故乡发生的事,他还记得故乡的什么? 他还记得故乡的景色,比如故乡的水。5.在作者心中故乡的水又是怎样的呢?(1)找出文中写故乡水的句子。(提示:第3自然段)(2)指名学生朗读句子,并概括回答故乡的水的样子。(3)作者写月亮是为了表达思乡之情,为什么又要写水呢?①故乡的水到处都是,虽然不气派,但也有一点烟波浩渺之势。②只写月亮显得有点孤单,且古代诗文中,陪衬月亮的,以山和水最多。6.小结:作者写家乡的月也好,水也好,都是为了借物抒情。借故乡的月亮抒发自己的思乡之情。故乡的一切都是他无法割舍、无法忘掉的。自古以来,月亮就寄托了中国人的思乡之情。季羡林爷爷心中的那个小月亮,寄托了多少他对故乡深深的思念啊!板块五 课文总结,拓展延伸1.出示本课结构图示。2.过渡:“思乡”是很多诗人热衷的主题,我们来看看诗人们是怎么通过诗歌来表达自己的思乡之情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浮云终日行,游子久不至。——杜甫《梦李白二首》(其二)明月有情应识我,年年相见在他乡。——袁牧《随园诗话》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夏完淳《别云间》3.小结:这节课我们了解了季羡林笔下的月亮,也感受到了他浓浓的思乡之情。课下大家可以搜集一些思乡的古诗,和同学交流一下。 1.自主探究,体会情感。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教学中应注重让学生自读自悟,大胆放手,给足时间,保证每个学生都能真正读上几遍内容。教师相机指导,主要以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为重点,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自己把课文读懂,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2.营造氛围,畅谈所得。在集体汇报交流展示环节,应注重营造活跃轻松的氛围,鼓励学生畅谈自己的读书所得,及时捕捉鲜活信息,或适当点拨,或引发讨论。3.适当补充,促进阅读。在教学重难点时,光靠学生自己感悟有一定难度,为了让学生更完全地理解课文内容,可补充相关资料,促进学生进行自主阅读。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