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12-23 发布 |
- 37.5 KB |
- 191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全集(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集)
五 年级 语文 学科共享 备 课 本 20**——20**学年度第 二 学期 学校: 年级: 五年级 学科: 语文 班级: 姓名: 1 教 学 工 作 计 划 2015—2016 学年度第二 学期五年级 班 语文 学科 教师 项 目 内 容 学 生 基 础 情 况 上 学 期 期 末 成 绩 知 识 现 状 分 析 优 秀 率 学困生名单 良 好 率 及 格 率 不及格率 本学 期教 学目 标和 要求 1、认识常用汉字 200 个,累计识字 3000;写字 150 个,累计会写常用汉字 23 00 个。 2、读写由识写字组成的词语;读记由认读字组成的词语。 3、朗读课文,要有感情。默读课文,有初步感受,并有一定的速度(每 5分钟 不少于 300 字)。 4、能用多种方法(借助词典,联系上下文,利用生活经验等)理解词句,能辨 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词句的表达的效果。 5、阅读叙事性作品,能把握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感情,理清叙事顺序,领悟表 达方法。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阅读说明性文章,能读懂内容,了解基本的说明方法。 6、略读文章,粗知大意。学习浏览,能根据需要搜集信息。课外阅读不少于 2 5 万字。 7、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 感受和想象。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8、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比较具体,感情真实。练写书信,表 扬稿及简单的研究报告,注意格式。能根据需要分段表述,使用常用标点。40 2 分钟完成约 400 字的习作。 9、修改习作,做到语句通顺,正确,书写规范。 10、听,能抓住要点;说,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乐于交际,敢于发表自 己的意见。稍作准备,能当众作简短的发言。 11、能用普通话交谈。继续具体生动地讲述故事,努力用语言打动他人。能逐 步清楚明白地讲述一件事情。 12、积极参与语文综合性学习,在制订计划、开展活动、进行展示交流中发挥 作用。学习运用获取的资料,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教材 单元 划分 和重 难点 第一单元“走进西部”:一是引导学生通过读书和搜集资料了解西部,激 发热爱西部的情感;二是引导学生学习把握课文主要内容,联系上下文,体会 优美语言的表达效果和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进一步提高理解语言的能力,并 不断积累语言,增强语感;三是引导学生了解文章一些比较简单的、适于他们 接受的写作方法,并试着将这些写法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 第二单元“永远的童年”:一是让学生通过读书,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 眷恋,感受童年生活的美好,童年时光的珍贵,丰富情感体验,更深切地感受 正在经历着的童年生活;二是通过对比阅读,领悟文章的一些表达方式;三是 丰富语言积累;四是交流和描绘自己的童年生活。 第三单元“语言的艺术”:一是让学生通过读书感受精妙语言的魅力,感 受语言表达的艺术;二是通过对不同体裁文章的阅读,了解不同体裁文章表达 方式;三是引导学生积累优美的语言。 第四单元“他们让我感动”:引导学生潜心读书,感受人物的精神品质; 体会作者的情感脉络和表达方法,继续培养学生的速读能力。 第五单元“中国古典名著之旅”:让学生感受古典名著的魅力,激发学生 阅读名著的兴趣。 第六单元“走进信息世界”:引导学生走进丰富多彩的信息世界,感受信 息传递方式的变化,体会信息在人们生活、工作和学习中的作用,学习搜集和 处理信息,初步学会利用信息,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第七单元“作家笔下的人”:让学生进一步感受作家笔下鲜活的人物形象, 体会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并在习作中学习运用。 第八单元“异域风情”:一是要抓住主要内容,了解不同地域的民族风情 3 特点,增长见识;二是要揣摩作者是怎样写出景物、风情特点的,学习运用作 者的写作方法;三是要注意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语言;四是要从实际出发,根据 各自条件,通过多种途径尽可能多地搜集资料,以丰富对异域风情的感受。 完成教学任 务,提高教 学质量的主 要措施 学生辅导安 排 教 周次 内 容 形 式 主持人 4 科 研 活 动 安 排 教 周次 日期 教学内容 1 3.6—3.8 1、草原 2、丝绸之路 2 3.9-3.15 3、白杨 4、把铁路修到拉萨去 5 学 进 度 口语交际·习作一 回顾·拓展一 3 3.16-3.22 5、古诗词三首 6、冬阳·童年·骆驼队 7、祖父的园子 4 3.23-3.29 8、童年的发现 9、儿童诗两首 口语交际·习作二 回顾·拓展二 5 3.30-4.5 10、杨氏之子 11、晏子使楚 12、半截蜡烛 6 4.6-4.12 13、打电话 口语交际和习作三 回顾拓展三 7 4.13-4.19 14、再见了,亲人 15、金色的鱼钩 16、桥 8 4.20-4.26 17、梦想的力量 口语交际习作四 回顾拓展 四 9 4.27-5.3 期中考试 10 5.4-5.10 18、将相和 19、草船借箭 20、景阳冈 11 5.11-5.17 21、猴王出世 口语交际·习作五 回顾·拓展五 12 5.18-5.24 综合性学习:信息传递改变着我们的生活 13 5.25-5.31 22、人物描写一组 23、刷子李 14 6.1-6.7 24、金钱的魔力 口语交际·习作七 回顾拓展七 15 6.8-6.14 25、自己的花园是让别人看的 26、威尼斯的小艇 27、与象共舞 16 6.15-6.21 28、彩色的非洲 口语交际·习作八 回顾·拓展八 17 6.22-6.28 复习 18 6.29-7.5 期末考试 第 一 单元备课 主备教师: 审核 上课教师: 6 主题 走进西部 课型 上课时间 教学内容 本单元由两篇精读课文《草原》《白杨》、两篇略读课文《丝绸 之路》《把铁路修到拉萨去》。 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围绕“走进西部”这一专题编写的。4篇课文从不同 的角度反映了神奇的西部,反映了西部的昨天和今天。《草原》描 写了美丽的草原风光和浓郁的民族风情,表达了蒙汉民族间的深情 厚谊。《丝绸之路》再现了两千多年前这条伟大之路上中西文化交 流、商贸往来生动的一幕。《白杨》通过父子两代人的交谈,托物 言志,借物喻人,热情讴歌了一代又一代的建设者。《把铁路修到 拉萨去》报道了一支最能吃苦、最能打硬仗的筑路大军,他们昂扬 的斗志和无私的奉献精神让人肃然起敬。 教学目标 1、 引导学生通过读书和搜集资料了解西部,激发热爱西部的情 感。 2、引导学生学习把握课文主要内容,联系上下文,体会优美语言 的表达效果和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进一步提高理解语言的能力, 增强语感。 3、引导学生了解文章一些比较简单的、适用于他们接受的写作方 法,并试着运用到写作中。 教学重难 点 教学重点: 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文章句式及语言的优美,提高理解语言及 写作的能力。 教学难点: 理解西部的艰苦环境,培养学生热爱西部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 7 课时安排 1、《草原》:2课时 2 、 《丝绸之路》:1课时 3、《白杨》:2课时 4、《把铁路修到拉萨去》:1 课时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课时教案 主备教师: 审核 上课教师: 课 题 1、草原 课时 1 总第 1 课时 上课时间 年 月 日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体会描写草原风景美、人情美的语句。 2、理解课文中打比方的句子。感悟草原的“景美、人亲、情浓”。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一自然段。。 4、理解课文内容,培养热爱祖国的情感,增强民族团结意识。 教学重 难点 教学重点:熟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在脑海里 再现课文所描述的生动情景。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草原的风景美和人情美所构成的草原风情 画。 教具学具 准备 教学活动设计 二次设计 情境导入 (2分钟) 1、介绍作者老舍。回忆曾经学过的老舍先生的作品。 2、说说你印象中的草原。学生可以有各种不同的描述, 语言表述要流畅,还可以说说怎么会 获得这样的印象。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第 1课《草原》(板书课 题),出示课题:草原。请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展示目标 (1分钟) 1、认识 4个生字,会写 14 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初步理解课文内容,给课文分段。 8 第一次 先学后教 (8分钟) 自学指导: 请同学们轮读课文,比谁能读准字音,声音响亮,语 速适中。XX 你先读。其余同学认真听,发现有错的地方, 请举手帮助纠正。 学生轮流朗读,有错即停,教师板书学生读错的字于黑板 左侧。请其他同学更正。 (若学生声音响亮,则表扬:好,声音响亮,请坐。若学 生声音小,即停,说:“哪个同学能声音响亮,请举手?” 若学生读书速度快,老师则范读一两句或说:“哪个同学 能比他读得慢,请举手?” ) 教师指导:指名读,生纠错,师板书易错字。 蒙古包(měng) 好客(hào ) 襟(jīn) 齐读易错字巩固。 第二次 先学后教 ( 10 分 钟) 自学指导: 师:生字都认识了,老师相信大家能把课文读得既正确又 流利。赶紧开始练习,3分钟后,我们来比赛。 生练读。 师:时间到,谁敢来读?要求:读的时候,吐字清晰,声 音响亮。 合作探究:指名读,生评议(是否流利) 教师指导:(指后进生朗读,读得不太好的由中等帮忙, 如还读不好的,可由优等生进行范读) 如学生在读的过程中确实读不好的,教师可范读。 第三次 先学后教 (6分钟) 自学指导: 课文大家读得很棒,现在请给课文分段,并写出段意。 4分钟后我们来交流。 生自学,师巡视。 合作探究: 同桌互相交流。 教师指导:全班交流。 9 全文可分为五段: 第一段:(1)写作者初见草原的美丽景色。 第二段:(2)写蒙古族人民迎接远客的情景。 第三段:(3)写在蒙古包外主客相见的情景。 第四段:(4)写在蒙古包内主人的盛情款待。 第五段:(5)写主客联欢和话别。 第四次 先学后教 (6分钟) 自学指导: 课文段落分好了,现在我们来比记生字,看谁记得最快。 请大家自由记生字,3分钟后听写词语。 自主学习: 学生根据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忆生字。 教师指导: 师听写,指两名后进生上台写。 生对改、订正。 当堂训练 (7分钟) 课后生字 2.2 写在作业本上。 板 书 设 计 1、草原 第一段:(1)初见草原 第二段:(2)迎客 第三段:(3)相见 第四段:(4)款待 第五段:(5)话别 教学反思 教研组长审核意见: 教导处审核意见: 10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课时教案 主备教师: 审核 上课教师: 课 题 1、草原 课时 2 总第 2 课时 上课时间 年 月 日 教学目标 1、 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一、二自然段。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并感受内蒙古草原的自然风光和民族风情。 教学重 难点 教学重点: 让学生通过语言文字展开丰富的想象,在脑海中再现课文中描述的精彩 情景,体会重点句中所含的意思。 教学难点: 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意思及表达上的作用。 教具学具 准备 教学活动设计 二次设计 情境导入 (2分钟) 师:同学们,这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第 1课《草原》(板 题),请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示标),我请一位同学站起 来为大家朗读一遍。(指名读) 展示目标 (1分钟)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一自然段。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并感受内蒙古草原的自然风光和 民族风情。 第一次 先学后教 自学指导: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第一自然段 主要写草原上哪些景物?画出你认为最能体现草原美的 句子,写出你的体会。(5分钟后比谁回答得好) 生开始自学,师巡视。 合作探究: 小组交流。 11 ( 15 分 钟) 教师指导:交流本段主要写的草原上的景物:天空、空气、 小丘、平地、羊群。 教师引领点拨解决: (1)、作者是怎么描写草原的天空的?“那里的天比别 处的更可爱”为什么? (2)、那么,天底下的草原,在作者眼里,又是一番怎样 的景象呢? “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注 意联系上下文理解。 (3)、你们描写羊群了吗?又是怎样描写羊群的呢? (4)、作者又是如何描述小丘的呢?体会“翠色欲流” 这个词的表达效果。 (5)、这都说明大家在草原上心情愉快、高兴。我们还 是来看看作者此时的感受是怎样的吧! 重点分析“在这种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 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指导个性化地阅读。 (6)、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回忆一下,这一自然段都写了 什么?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小结:之所以能把草原的美丽景色描绘出来,并且对草原 有着如此深的感受,作者的细心观察和巧妙的表达,请大 家在文中找一找,看看作者哪些方法值得我们在今后的写 作中借鉴。〕 第二次 先学后教 (7分钟) 自学指导: 师:欣赏过草原的美景后,谁来说说那的民族风情又是怎 样的? 自主学习: 全班交流,教师点拨。 (指名说,不完整可补充) (1)、老舍先生访问的是什么地方?(陈巴尔虎旗)。 (2)、“走了许久,远远地望见了一条迂回的明如玻璃 12 的带子—河!” 分析一下这句话。“迂回”怎么来理解? 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3)、默读三至五小节,主客是怎样见面的?好客的主 人是怎样招待我们的? 哪些地方体现了蒙族人民的风俗 习惯?围绕以上问题,找出有关动词。 从同学们的回答中可以看出那的民族风情也很美, (板书人情美) 第三次 先学后教 (5分钟) 自学指导:(再课文,思考问题) 师:美丽的草原不仅景美,风土人情也美,可更美的是我 们蒙汉一家的情谊,请看老师为大家准备的自学指导三 (出示): “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这句话应该怎 样理解? (3分钟后比谁回答得好。) 生自学,师巡视。 合作探究: 同桌交流理解。 教师指导: 学生自由发表理解。 师:你们可真棒,说得都不错。这句话就是——(出示课 件,公布答案) 蒙汉人民的情谊深厚,怎么忍心马上分别呢? 指导夕阳西下,人们还在这远的一望无际的草原上互相倾 诉着惜别之情。 当堂训练 ( 10 分 钟) (背诵第一、二自然段) 师:草原美丽的地方太多了,清晰地空气,明朗的天 空,碧绿的小丘,明镜似的小河……那里真是景美、人美、 情也深啊!让我们赶快把这美丽的地方印在自己的脑海 13 里,背诵第一、二自然段。 1、生自由背诵 2、师检查背诵情况。 板 书 设 计 1、草原 景色美 人情美 蒙汉情深 民族大团结 教学反思 教 教研组长审核意见: 教导处审核意见: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课时教案 主备教师: 审核 上课教师: 课 题 2、丝绸之路 课时 1 总第 3 课时 上课时间 年 月 日 14 教学目标 1.认识“矗、凹”等七个字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能说出这条路被称为“丝绸之路”的原因,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 情。 3.让学生采用探究式的学习方式,学会收集、整理、加工信息,能从网上 查阅关于丝绸之路的其他知识,能用简洁的话介绍,从而培养他们的信息素 养及语言组织、表达能力。 教学重 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丝绸之路的重要意义 。 教学难点 丝绸之路的价值。 教具学具 准备 教学活动设计 二次设计 情境导入 (5分钟) 交流资料,引入新课 1.课前同学们都收集了有关张骞出使西域的资料。你们 知道了有关丝绸之路的哪些知识?请拿出来我们做以交 流。 (1)小组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2)全班交流,各组互相补充,教师随机给予评价,并 对认真搜集资料的学生给予鼓励。教师出示课前准备的张 骞与丝绸之路的资料,使学生了解这是联系欧亚两洲的一 条交通大道。 2.这篇文章的题目《丝绸之路》,那么看了这个文题, 你能提出哪些问题呢? (生自由提出问题) 此时同学们一定迫不及待地想要到丝绸之路上看 看,好,现在我们就一同进入课文之中。 展示目标 (1分钟)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丝绸之路的来历及开辟的意义。 15 第一次 先学后教 (3分钟) 自学指导: 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比谁能读准字音,声音响亮, 语速适中。 学生自学: 学生自由读课文。 合作探究: 同桌互读互评。 教师指导: 指名读,生纠错,师板书。 第二次 先学后教 (5分钟) 自学指导: 师:生字都认识了,老师相信大家能把课文读得既正 确又流利。赶紧开始练习,3分钟后,我们来比赛。 学生自学: 学生自由练读。 教师指导: 指名读、生评议(是否流利上去评) (指后进生朗读,读得不太好的由中等帮忙,如还读 不好的,可由优等生进行范读)如学生在读的过程中确实 读不好的,教师可范读。 第三次 先学后教 (3分钟) 自学指导:(再读课文,分段)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给课文分段,并写出段意。(5 分钟后,比谁写得好!) 生自学,师巡视。 教师指导:指名回答,不足他人补充。 本文可以分三段: 第一段(1):写“丝绸之路”巨型石雕的样子。 第二段(2--13):由雕像引出的关于“丝绸之路”” 的故事。 第三段(14):点明丝绸之路的意义和价值。 第四次 自学指导:( 感悟课文,积累语言) 16 先学后教 ( 20 分 钟) 请同学们朗读课文,想一想课文讲了哪些内容,你 从中体会到了什么?(可以在旁边划一划、读一读,做出 简单的批注。)(5分钟后,我们来交流。) 学生自学,师巡视。 合作探究: 同桌交流体会。 教师指导:指名说,不足他人补充。 学习第 1自然段: (1)丝绸之路的巨型雕像,矗立在西安市的玉祥门 外。 (2)由这幅巨雕,联想到当年丝绸之路的商旅不绝 的场面。 (3)抓住精神饱满、栩栩如生、满载货物、商旅不 绝等词语想象当年丝绸之路的络绎繁华的场面。 (4)指名读这一自然段。 学习 2―13 自然段: 根据学生交流情况随机指导朗读。 (1)从“不计其数”“浩浩荡荡”“夹道欢迎”“一片 欢腾”等词中,体会安息国欢迎场面的隆重。 (2)从两国使者的互赠礼品的场面描写,体现了这 条路是中西方友好的往来之路。也体现了这是中西方的经 济文化交流之路。 (3)张骞的两次出使西域,奠定了与西域各国的友 好往来,使他们能够互通有无,赞扬了丝绸之路,真是一 条伟大的路。 指导学生朗读这一部分内容,边读边想象当时那种热 闹繁华的场景。体会丝绸之路的伟大意义。 学习最后一个自然段 读最后一个自然段,体会省略的内容会是什么? 这不尽的遐想可能是什么?你也来想象一下,说一 17 说,并写下来。 当堂训练 (3分钟) 一、同音不同样。(在括号里填入正确的字) 采 睬 踩 彩 理( ) ( )踏 风( ) ( ) 球 兴高( )烈 二、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 不计( )( ) 丰富( )( ) 美 ( )美( ) 崇( )( )岭 ( )( )如生 五彩 ( )( ) 三、读读文章的开头和结尾,你体会到了什么?这样写有 什么好处? 1、生说,不足他人补充。 2、师小结:文章首尾呼应,结构完整,浑然一体。 板 书 设 计 2﹡丝绸之路 东西方友谊交流之路 丝绸之路 东西方经济交流之路 东西方文化交流之路 教学反思 教 教研组长审核意见: 教导处审核意见: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课时教案 主备教师: 审核 上课教师: 18 课 题 3、白杨 课时 1 总第 4 课时 上课时间 年 月 日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 6个生字,正确读写“戈壁、清晰、浑黄一体、高大挺秀、大伞、 抚摸、介绍、边疆、陷入”等词语; 2、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 给课文分段并写出段意。 教学重 难点 1.学会本课 6个生字,正确读写“戈壁、清晰、浑黄一体、高大挺秀、大伞、 抚摸、介绍、边疆、陷入”等词语; 2、给课文分段并写出段意。 教具学具 准备 教学活动设计 二次设计 情境导入 (2分钟)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第 3课《白杨》,看了题目 你们知道课文是一篇什么文章吗? 提示:可能或者认为是状物的课文,或者认为是写人的文 章,向学生说明这是一篇“托物言志,借物喻人”的文章, 文章写的是在通往新疆的火车上,一位父亲和两个孩子, 望着车窗外的白杨展开讨论的事。然后引导学生从“物与 人”和“物与志”两个方面来学习课文。 请看本节课的目标。(生齐读) 展示目标 (1分钟) 1.学会本课 6个生字,正确读写“戈壁、清晰、浑黄一体、 高大挺秀、大伞、抚摸、介绍、边疆、陷入”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给课文分段并写出段意。 19 第一次 先学后教 (5分钟) 自学指导:(初读课文,扫除生字) 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比谁能读准字音,声音响亮, 语速适中。 自主学习: 学生自由认读生字词。 合作探究: 同桌互纠字音。 教师指导:学生轮流朗读,有错即停,教师板书学生读错 的字于黑板左侧。请其他同学更正。 齐读出错字 第二次 先学后教 ( 13 分 钟) 自学指导:(二读课文,读流利) 生字都认识了,老师相信大家能把课文读得既正确又 流利。赶紧开始练习,3分钟后,我们来比赛。 自主学习: 生练读。 合作探究: (1)、指名读。 (2)、生评议(是否流利上去评) (指后进生朗读,读得不太好的由中等帮忙,如还读不好 的,可由优等生进行范读) (3)、如学生在读的过程中确实读不好的,教师可范读。 第三次 先学后教 (5分钟) 自学指导:(三读课文,分段) 师:课文读流利了,现在我们来给课文分段并写段 意,5分钟后我们来交流。 自主学习: 生自学,师巡视。 教师指导: 共同交流。 20 可以分为四段: 第一段(1--3):概括讲戈壁滩上的白杨树。 第二段(4--11):爸爸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借此表 达自己扎根边疆的志向。 第三段(12--15):讲爸爸的介绍对孩子的教育。 第四段(16):写孩子一定会像小白杨那样在新疆茁 壮成长。 第四次 先学后教 (8分钟) 自学指导:( 再读课文,写词语) 师:段落分好了,现在我们来写词语。 自主学习: 学生根据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忆生字。 教师指导: (1)、强调“陷”的笔顺、“疆”的偏旁是“弓”。 (2)、听写词语: 抽两名学生上黑板上写。全班一起对改。 (3)、师评价。 当堂训练 (6分钟) 一、火眼金睛(组词)。 僵( ) 晰( ) 疆 ( ) 析( ) 挥( ) 介( ) 浑( ) 阶 ( ) 二、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坚强( ) 粗壮( ) 思 路( ) 沉思( ) 分辨( ) 表白( ) 三、读下面的句子,把不恰当的词画掉。 1.我竭力进行(分辨)(分辩),终于说清了事情的真相, 消除了人们对我的误解。 21 2.雨水模糊了她的视线,她(分辨)(分辩)不清刚才过 去的是不是她要找的那个人。 3.在我(争论)(争议)的时候,他们把我绑起来,真使 我哭笑不得。 板 书 设 计 3 白杨 第一段(1--3):戈壁滩上的白杨树。 第二段(4--11):表达志向。 第三段(12--15):教育孩子 第四段(16):立志成长 教学反思 教 教研组长审核意见: 教导处审核意见: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课时教案 主备教师: 审核 上课教师: 课 题 3、白杨 课时 2 总第 5 课时 上课时间 年 月 日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爸爸介绍白杨的那段话。 2、能抓住课文的重点词句,体会表达的深刻含义。 3、学习课文的表达方式。 教学重 1、能读通课文,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22 难点 2、学习“爸爸”建设边疆,扎根边疆的崇高品质。 教具学具 准备 教学活动设计 二次设计 情境导入 (2分钟) 播放歌曲《小白杨》 一首熟悉的《小白杨》是不是又一次把我们心中那棵 挺秀的白杨树呈现在了眼前。下面,同学们把书打开,我 们继续来学习《白杨》。 展示目标 (1分钟)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爸爸介绍白杨的那段话。 2、能抓住课文的重点词句,体会表达的深刻含义。 3、学习课文的表达方式。 第一次 先学后教 (5分钟) 自学指导: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找出爸爸介绍白杨的话,然 后背诵第 12 自然段。 (5分钟后,比谁背得好!) 自主学习: 生自由读、背。 合作探究: 同桌互背。 教师指导: (1)、检测(指名背)。 (二)、齐背。 第二次 先学后教 ( 12 分 钟) 自学指导: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思考: (1)、从爸爸介绍白杨的话里可以看出白杨有哪些特点? (2)从哪些地方可以体会到爸爸“也在表白着自己的 心”? (7分钟后,比谁回答得好!) 自主学习: 23 生自学,师巡视。 合作探究: 小组交流自学结果。 教师指导: 师:时间到,我们来看第一个问题。(学生展示,教师做 适当补充) ① 第一句:抓住“从来”理解,谁能换个近义词来读读? (比如:向来、一直、一向、历来等。) 师:白杨树无论过去、现在、还是未来,在漫长的岁月里 始终都是这样。 ② 第二句“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生根、发芽,长出 粗壮的枝干。”引导学生举地名来说说哪儿需要白杨,白 杨就在哪儿生长。 (比如:城市、农村、荒坡、沙漠、高原、路边等。使 生体会到白杨的生命力顽强。) ③ 第三句“不管遇到狂风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 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引导学生想象白杨遇到风沙、雨雪、干旱、洪水时的 情景,从而体会到白杨的坚强不屈的品格。 ④、齐读 12 自然段。 师:爸爸只是在介绍白杨吗?不是的,爸爸是在表白自己 的心。那爸爸的心愿是什么呢?找生读 14、15 自然段。 生:交流: 师总结:为的是扎根边疆、建设边疆,这也就是爸爸的 心愿。 ⑤师小结: 边疆建设者有这样一句豪言壮语:“献了青 春献终生,献了终生献儿孙”。不正体现了他们像白杨一 样的无私奉献的精神吗?让我们怀着这种对建设者的崇 敬之情再读一遍爸爸介绍白杨的话吧! 齐读。 24 第三次 先学后教 (5分钟) 自学指导: 课文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合作探究: 小组交流。 教师指导: 爸爸借白杨来表白自己的心,也就是作者借白杨生命 力顽强、坚强不动摇的特点来比喻“边疆建设者扎根边疆、 建设边疆、无私奉献”的高贵品质。这种表面写白杨这种 物,实际上是写边疆建设者这类人,这种写法叫“借物喻 人”。 第四次 先学后教 (8分钟) 自学指导: 文中有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请你在文中用“——”画出 来,读一读,再仔细体会体会。(4 分钟后,我们来交流) 自主学习: 学生读文画句子。 合作探究: 同桌交流。 教师指导: 如:句子①: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 风沙成长起来。 句子②:爸爸搂着孩子,望着窗外内过去的白杨树,又陷 入沉思。突然,他的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 1、生谈体会,不足他人补充。 2、指导学生用充满自信、希望的情感来读。 师:的确,像爸爸这样的边疆建设者不计其数,他们离开 了繁华的城市,告别了朝夕相处的亲人,毅然来到祖国最 需要的地方,贡献着自己的青春和力量,有的还献出了生 命。现在就让我们透过几张照片来体会一下新疆建设者为 25 祖国所奉献的一切吧。 (播放幻灯片:新疆建设者艰苦创业和新疆翻天覆地变化 的照片。) 当堂训练 (7分钟) 1、看了建设者艰苦创业的情景和新疆翻天覆地的变 化,我想你一定有许多话想说,下面就写下来吧,可以用 各种形式,比如诗歌、书信等。 2、小练笔 写几句话,夸夸课文中的爸爸那样的祖国建设者或保 卫者,可以用上“哪儿…….哪儿……”“不管……不管…… 总是……”等词语。 (5分钟后比谁写得好) 板 书 设 计 3、白杨 高大挺秀 扎根边疆 白杨 适应性强 建设者 建设边疆 生命力强 献身边疆 -------借物喻人---- 教学反思 26 教 教研组长审核意见: 教导处审核意见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课时教案 主备教师: 审核 上课教师: 课 题 4、把铁路修到拉 萨去 课时 1 总第 6 课时 上课时间 年 月 日 教学目标 1.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收集和交流青藏铁路和西部大开发的相关资料。 教学重 难点 教学重点: 通读全文,了解青藏铁路的基本情况和修建铁路的艰难。 教学难点: 有感情朗读课文,感受建设者对西部大开发的满腔热情。 教具学具 准备 教学活动设计 二次设计 情境导入 (2分钟) 播放西藏的风光图片,和学生一同感受西藏的美丽。 师:西藏地处青藏高原,交通落后,“把铁路修到拉萨去” 一直是西藏人民的期盼,也是全国人民的愿望。随着西部 27 大开发号角的吹响,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正在变成现实。 出示课题:把铁路修到拉萨去 展示目标 (1分钟)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收集和交流青藏铁路和西部大开发的相关资料。 第一次 先学后教 ( 12 分 钟) 自学指导: 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声音响亮,语速适中。 自主学习: 学生大声朗读课文。 合作探究: 同桌互纠字音。 教师指导: 指名分段读课文,及时纠正字音,如学生在读的过程中确 实读不好的,教师可范读。齐读。 第二次 先学后教 ( 18 分 钟) 自学指导: 请同学们朗读课文,思考: (1)、说一说青藏铁路是一条什么样的铁路? (2)、建设者在修建青藏铁路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 是怎样克服的? (7分钟后,比谁回答得好!) 自主学习: 学生读课文思考问题。 合作探究: 小组交流。 教师指导: 师:刚才大家看得很认真,相信大家都准备好了,谁 回答第一小题(指名回答,不足他人补充)。 一条长长的“铁龙”,从柴达木盆地深处的工业新城 格尔木起步,跨过巍峨的昆仑山,穿越“世界屋脊”的青 28 藏高原,到达拉萨,着就是青藏铁路。 回答第 2题。(指名回答,不足他人补充)。 遇到的困难:一、冻土层 二、恶劣天气 三、极度 缺氧(生读句子也可以) 怎样克服的: 句子 1:技术人员昼夜……制服了逞凶一时的冻土。 句子 2:技术人员废寝忘食……低下了高傲的头。 师:读了这些句子,你觉得建设者有怎样的精神? 生说,师板书。 顽强、斗志昂扬、无坚不摧、乐观主义 师总结: 同学们,工人们克服了重重困难,终于把铁路修到了 拉萨,我们真佩服他们呀!让我们带着这种感情来读读这 部分的内容。 指名读——师评议 当堂训练 (7分钟) 1、辨字组词。 挣 ( ) 戒 ( ) 狰( ) 械( ) 2、、把词语补充完整。 ( )( )万里 ( ) ( )不及 ( )以( )日 ( ) 闷( )短 3、、选词填空。 屹立 挺立 29 (1).青松不惧严寒,( )在风雪中。 (2).大小不一的山峰,( )在点将台对面。 4、按要求改写句子。 科技人员发现了冰岩温度变化的规律。 (1).改为“把”字句: (2).改为“被”字句: 板 书 设 计 4、把铁路修到拉萨去 顽强、斗志昂扬、无坚不摧、乐观主义 教学反思 第 二 单元备课 主备教师: 审核 上课教师: 主题 难忘童年和童年趣事 课型 上课时间 教学内容 这单元课例由 5 篇课文组成,其中精读课文 3 篇:《古诗词三 30 首》《冬阳·童年·骆驼队》《童年的发现》,略读课文 2 篇《祖父 的园子》《儿童诗两首》。 教材分析 《冬阳·童年·骆驼队》《祖父的园子》分别写了骆驼队和祖 父的园子给童年带来的快乐。这几篇课文反映了古代、现代和当代 中国儿童生活的某些侧面。《童年的发现》写童年时有趣的发现。《儿 童诗两首》则写了现代儿童的丰富的想象和美丽的憧憬,展示了当 代儿童的生活乐趣。 教学目标 1、认识“窘、绞”等生字,会写“痴、愧”等生字,正确书写 “牧童、祸患、幼稚”等词语。 2、背诵三首古诗词,默写《牧童》。积累有关童年生活的诗句。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让学生通过读 书,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眷恋,感受童年生活的美好,童年时光 的珍贵,丰富情感体验,更深切地感受正在经历着的童年生活。 4、通过对比阅读,领悟文章的一些表达方式; 5、引导品味语言,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摘抄感动的语句。 6、交流和描绘自己的童年生活。 教学重难 点 1、学习作者细致的观察和一些表达方法,积累好词佳句. 2、把握主要内容,感悟作者的表达方式。 3、理解课文,结合重点词句体会作者怀念童年的思想感情,并揣 摩这种感情的表达。 教具准备 课时安排 5、《古诗词三首 》 3课时 6、《冬阳.童年.路驼队 》 2课时 7、《祖父的园子》 1课时 8、《 童年的发现 》 1课时 9、《儿童诗两首》 1课时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课时教案 主备教师: 审核 上课教师: 课 题 5古诗词三首 牧童 课时 1 总第 7 课时 上课时间 年 月 日 31 教学目标 1.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并会背诵、默写。 2. 能理解诗意。 教学重 难点 重点: 理解诗意。 难点:背诵并默写古诗。 教具学具准备 教学活动设计 二次设计 情境导入 (5分钟) 一、 谈话导入 大家听说过“八仙过海”的故事吗?今天我们要学 习的这首《牧童》相传就是八仙中的“吕洞宾”写 的。 二、简介作者,激发兴趣 吕岩:“八仙”之一吕洞宾,吕洞宾原名叫吕岩, 唐朝诗人。吕岩考过科举,做过县令。后来,唐朝 暴发了黄巢领导的农民起义,时局动荡,吕洞宾就 带着家人躲入山中修道,最后不知去向,传说他得 道成了神仙。 展示目标 (1分钟) 师:请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生齐读) 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并会背诵、默写。 2. 能理解诗意。 第一次 先学后教 (3分钟) 出示自学指导: 自由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联系上下文理 解诗意。 学生自学: 学生反复多读几遍这首诗,通过查字典,结合课文 注释,想想词语的意思,想想这首诗大体写什么。 把不理解的地方勾画出来。 合作探究: 32 同桌交流。 教师指导: 铺、蓑衣的读音 第二次 先学后教(10 分钟) 出示自学指导: 从诗中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找出有关 描写景物和描写牧童的诗句。 (1)请找出前两句诗中出现的两个动词,并思 考这两个字的意思。 (2)六七里、三四声是确切的数字吗? 饱饭、卧月明的意思?是谁饱饭后卧月明呢? 学生自学 学生自由读,联系上下文理解。 合作探究: 小组交流 教师指导: (1)一个“铺”字写出了草原给人的平缓舒服 的感觉。 “弄”:逗弄,写出了风中笛声时断时续、悠 扬飘逸和牧童吹笛嬉戏的意味。。 (2)“六七里”写出了草野的辽阔,“三四 声”写出了吹笛的随意,笛声的稀少,但足以表现 牧童随意随性的情景,数字前后不得调换。 (3)“卧月明”的意思:躺着看明亮的月亮。 “不脱蓑衣卧月明”由“不脱”体会悠闲自 在,无拘无束。 33 第三次 先学后教(15 分钟) 出示自学指导: (1)“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你感 受到了什么? (2)“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你感 受到了什么? (3)你的脑海中出现了一个怎样的牧童呢?从哪里 看出来的? (4)如果你就是牧童,你会在月光下想些什么?做 些什么呢?而诗人又想借这个小牧童表达什么呢? 学生自学 学生再次读诗,感受意境,体会感情。 合作探究 小组交流自学收获 教师指导: (1)“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感受 到孩子是那么的悠闲自得、怡然而乐,感受到的是 一种野趣。 (2)“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可以 感受到孩子的心情是那么的舒畅,他的生活是那么 无忧无虑,非常惬意。 (3)你的脑海中出现了一个怎样的牧童呢?从哪里 看出来的? 是一个可爱、自由自在、无忧无虑的小牧童。 34 当堂训练 (6分钟) 背诵并默写《牧童》 板 书 设 计 铺 牧童 弄 安然自乐 饱 卧 教学反思 教 教研组长审核意见: 教导处审核意见: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课时教案 主备教师: 审核 上课教师: 课 题 5古诗词三首 舟过安仁 课时 1 总第 8 课时 上课时间 年 月 日 35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2.理解诗句的意思。 3.想象诗中所描绘的情景。 4.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教学重 难点 重点: 理解诗意,想象诗中所描绘的情景。 难点: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教具学具准备 教学活动设计 二次设计 情境导入 (2分钟) 谈话导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另外一首写儿童的诗。和前一首诗有 所不同的是,前一首《牧童》只写了一个小孩子,而这首 诗中写了两个十分顽皮的小孩子。你们想知道他们怎样顽 皮吗?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杨万里写的《舟过安仁》(板 书课题) 展示目标 (2分钟) 师:请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生齐读)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2.理解诗句的意思。 3.想象诗中所描绘的情景。 4.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第一次 先学后教 (6分钟) 出示自学指导: 自由读诗,要求读准、读通,看看注释或借助字典查不懂 的词。 学生自学: 学生反复多读几遍这首诗,通过查字典,结合课文注释, 想想词语的意思,想想这首诗大体写什么。把不理解的地 方勾画出来。 合作探究: 同桌交流读书收获。 教师指导: 36 易错字:篙(gāo) 棹(zhào) 指导学生说说图上哪个是篙,哪个是棹。 使风:借助风的力量。 引导学生概括诗意:一只小渔船里坐着两个小孩子,他们 收起了划船用的篙和桨,而撑开了一把伞。难怪他们会在 没有下雨的时候打伞,原来是想借助风的力量来驶船。 第二次 先学后教 (10 分钟) 出示自学指导: 自由读诗,边读边在脑海中想象诗歌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 面,想一想诗人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会同小孩说什 么。 学生自学: 学生自由读诗,边读边在脑海中想象诗歌描绘了一幅怎样 的画面。 合作探究: 全班交流,说说你所想象的画面。要求:内容具体,人物 形象生动。 教师指导: 指名全班叙述,教师相机点拨。 第三次 先学后教 (10 分钟) 出示自学指导: 这首诗展现了怎样的两个小孩?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 想感情? 学生自学: 学生思考。 合作探究: 小组交流。 教师指导: 这首诗浅白如话,充满情趣,展示了无忧无虑的两个小渔 童的充满童稚的行为和行为中透出的只有孩童才有的奇 思妙想。 指导学生带着顽皮、喜爱的情感自由朗读古诗。 37 当堂训练 (12 分钟) 背诵并默写《舟过安仁》或把《舟过安仁》改写成小故事。 板 书 设 计 舟过安仁 两儿童————聪明、有智慧 教学反思 教教研组长审核意见: 教导处审核意见: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课时教案 主备教师: 审核 上课教 师: 课 题 5古诗词三首 清平乐·村居 课时 1 总第 9 课时 上课时间 年 月 日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词的有关知识。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这首词。 3.理解这首词的意思。 4.想象这首词所描绘的田园生活的情景。 教学重 难点 重点: 背诵、默写这首词。 难点:感悟词中田园生活的美好,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教具学具准备 教学活动设计 二次设计 38 情境导入 (3分钟) 复习导入,比较诗词 1、背诵《牧童》《舟过安仁》 2、出示《清平乐•村居》,观察一下,这首跟我们平 时看到的古诗有什么不同? 展示目标 (1分钟) 师:请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生齐读) 学习目标: 1.初步了解词的有关知识。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这首词。 3.理解这首词的意思。 4.想象这首词所描绘的田园生活的情景。 第一次 先学后教 (8分钟) 出示自学指导: 通过预习,说说你对题目和作者有哪些了解。 学生自学: 合作探究: 小组交流 教师指导: (1)《清平乐•村居》题目有两个,像这样的古诗形 式叫“词”,前者是词牌名,最早的词是用来像歌一 样吟唱的,不同的词牌代表不同的乐曲呢,所以念 yuè,后者是该词的内容,有的词只有词牌名,没有 后面的小题目。因为词的句子长短不一,词又被称为 “长短句”。 (2)联系旧知。还记得我们学过的两首词吗?其中 一首词牌名就叫《忆江南》或者叫《江南忆》,作者 白居易。另一首是张志和的《渔歌子》。我们今天的 这首词,跟我们学过的这两首还有一个不同之处,观 察?(两段。)许多词都像这样分成上下两段,中间 空开,上下段分别被称为上阙和下阙。 (3)介绍作者辛弃疾。 39 第二次 先学后教 (5分钟) 出示自学指导: 自由读诗,要求读准、读通,感受词的韵律美。 看看注释或借助字典查不懂的词。 学生自学 学生反复多读几遍这首词,通过查字典,结合课文注 释,理解词语的意思,想想这首诗大体写什么。把不 理解的地方勾画出来。 合作探究: 小组交流 教师指导: 难字正音,引导学生读准:茅、檐、相、媚、翁、媪、 亡赖、剥 第三次 先学后教 (5分钟) 出示自学指导: 结合插图,说说你已经读懂了哪些字、句的意思.在 课本上勾画出不理解的词语。 学生自学 学生按要求自学。 合作探究 学生小组交流学习收获。 教师指导: 引导学生理解重点词语: 茅檐:茅草盖的屋子。 醉里:喝了酒后,微微有点醉意。 吴音:吴地的方言。这里泛指南方方言。 相媚好:彼此之间很亲密和睦的样子。 翁媪:老翁、老妇人。 锄豆:在豆田里锄草。 无赖:音同“无赖”,这里指顽皮、可爱。 40 第四次 先学后教(12 分钟) 出示自学指导: (1) 词中描写了哪些人?他们都在干什么?试着 概括他们的特点。 (2) 低矮的茅屋中的这一对翁媪为什么而醉? (3)试着揣摩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学生自学 学生观察课文插图,再读这首词。 合作探究 小组交流。 教师指导: 翁媪相媚好,悠闲自在;大儿锄豆,勤劳能干; 中儿织鸡笼,心灵手巧;小儿卧剥莲蓬,自由自在, 调皮可爱(运用白描手法写三个儿子的活动)。 联系写作背景,体会作者思想感情:辛弃疾始终 坚持爱国抗金的政治主张,南归以后,他一直遭受当 权投降派的排斥和打击。从四十三岁起,他长期未得 任用,以致在江西信州(今江西上饶市)闲居达二十 年之久。作者长期居住农村,对农村生活有了更多的 了解,对农民也有较多的接触。 这首词表达了作者热爱农村生活,盼望家乡的亲 人也能过上这样宁静、幸福生活的思想感情。 当堂训练 (6分钟) 1、《清平乐·村居》这首词,描绘了哪些景物或人物? 2、《清平乐·村居》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词,突出了老年人生活的安详,精神的愉快;而 “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词刻画出小儿无忧 无虑、天真活泼的神态。 板 书 设 计 41 清平乐 村居 相媚好 醉 和谐安宁 锄 织 卧 教学反思 教研组长审核意见: 教导处审核意见: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课时教案 主备教师: 审核 上课教师: 课 题 6 、 冬 阳 · 童 年·骆驼队 课时 1 总第 10 课 时 上课时间 年 月 日 教学目标 1、认识 3个生字,会写 9个生字。正确读写“毡帽”、“卸媒”、“咀 嚼”、“交错”、“幼稚”、“沙漠”、“寂寞”、“棉袄”、“驼绒”、 “袍子”、“傻事”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重 难点 重点: 能从作者回忆童年生活的几个片段中,通过重点词句的理解体会童 趣,感受作者的怀念之情。 难点:理解作者对童年的魂牵梦萦以及淡淡的感伤。 教具学具准备 教学活动设计 二次设计 情境导入 (3分钟) 谈话导入: 这个题目和我们平常学过的课文题目有什么不 同?(题目由三个互不相关的词语构成,中间有间隔 符隔开)初看这个题目,你脑子里能联想到什么? 这个题目让我们充满了遐想,充满了诗意的朦 42 胧,它就是台湾女作家林海音女士自传小说《城南旧 事》的序文,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文章,去看看这 么美的题目下到底讲述了什么样的内容。 展示目标 (1分钟) 师:请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生齐读) 学习目标: 1、认识 3个生字,会写 9个生字。正确读写“毡帽”、 “卸媒”、“咀嚼”、“交错”、“幼稚”、“沙漠”、 “寂寞”、“棉袄”、“驼绒”、“袍子”、“傻事” 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第一次 先学后教 (8分钟) 出示自学指导: 阅读 P30《资料袋》,了解作者与写作背景。 学生自学: 学生读 P30《资料袋》 合作探究: 同桌或小组交流自己对作者和《城南旧事》的了 解。 教师指导: 《城南旧事》是一本自传体小说,《冬阳·童 年·骆驼队》是这本小说的序言。既然是自传,这文 中的主人公小英子其实就是林海音,而这文章就是对 过去生活的回忆。 第二次 先学后教(10 分钟) 出示自学指导: 自由朗读课文,画出生字词,读准字音,读通句 子。圈出不懂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 学生自学: 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准课文中的生字和新 词。 合作探究: 43 同桌交流 教师指导: 出示新词,检查字音。 教师重点强调:咀嚼(jǔ jué)慢慢地嚼(jiáo)“卸” 的笔顺:撇、横、横、竖、横 、竖、提、横折钩、 竖,“傻”的右上部分里面是“X” 第三次 先学后教(10 分钟) 出示自学指导: 课文按什么顺序记叙了作者的童年生活?文中回忆 了童年生活的哪几个片断? 学生自学: 朗读相应的部分,觉得最好玩,最有趣,最有意思的 部分多读几遍。 合作探究: 同桌交流学习收获。 教师指导: 童年生活的片断: A、看骆驼咀嚼(第 4自然段) B、询问骆驼为什么系铃铛(5—9自然段) C、冬阳下想给骆驼剪毛(第 10 自然段) D、夏日询问骆驼的去处(11—14 自然段) 当堂训练 (8分钟) 1、作者按____的顺序,回忆了___、___ _、____、____童年生活的四个片段, 表达作者对童年的___。 2、摘抄两个喜欢的句子,并写出喜欢的原因。 板 书 设 计 44 6 冬阳·童年·骆驼队 看骆驼咀嚼 询问骆驼为什么系铃铛 冬阳下想给骆驼剪毛 夏日询问骆驼的去处 教学反思 教研组长审核意见: 教导处审核意见: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课时教案 主备教师: 审核 上课教 师: 课 题 6、冬阳·童年·骆 驼队 课时 2 总 第 11 课时 上课时间 年 月 日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能结合重词句体会作者怀念童年的思想感情,揣摩句子的深刻 含义。 3、品味鉴赏作者朴实纯真的笔调,梦境般的语言。摘抄、背诵喜欢的句段。 教学重 难点 重点: 能从作者回忆童年生活的几个片段中,通过重点词句的理解体会童趣, 感受作者的怀念之情。 难点:理解作者对童年的魂牵梦萦以及淡淡的感伤。 教具学具准备 教学活动设计 二 次 设计 情境导入 (2分钟) 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收集到了美文中的美句,理出了作者围绕骆驼描写了记 忆中童年的四个片段,还记得吗? 淡淡的感伤 深深的怀念 45 展示目标 (1分钟) 师:请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生齐读)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能结合重词句体会作者怀念童年的思想感情,揣摩 句子的深刻含义。 3、品味鉴赏作者朴实纯真的笔调,梦境般的语言。摘抄、背诵喜 欢的句段。 第一次 先学后教 (5分钟) 出示自学指导: 品读“看骆驼咀嚼”: 反复读第 4自然段,细细地品味,画出自己 感受最深的词句,在旁边做批注。 学生自学: 学生自由读第 4自然段,画出自己感受最深的词句,在旁边做批注。 合作探究: 同桌交流学习收获。 教师指导: 课件出示:我站在骆驼的面前,看它们吃草料咀嚼的样子,那 样丑的脸,那样长的牙,那样安静的态度。它们咀嚼的时候,上牙 和下牙交错地后来磨去,大鼻孔里冒着热气,白沫子沾满在胡须上。 我看呆了,自己的牙齿也动起来。 引导学生从骆驼咀嚼的样子中体会作者观察仔细、描述生动; 抓住最后一句从作者学骆驼咀嚼,体会童真童趣、体会“我”的傻 样。 第二次 先学后教 (8分钟) 出示自学指导: 交流“询问骆驼为什么系铃铛” ①朗读 5 至 9 自然段,想一想,“我”为什么会有和大人不同的想 法,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②分角色朗读爸爸和英子的对话,注意体会英子的感情。 学生自学: 学生读课文思考。 46 合作探究: 同桌分角色练习朗读,体会人物感情。 教师指导: 引导学生从“想象铃铛用处”体会“我”大胆丰富的想象力、对驼 的喜爱及童心的天真、幼稚。 第三次 先学后教(10 分 钟) 出示自学指导: 交流“冬阳下想给骆驼剪毛” “夏日询问骆驼的去处” 默读第 10 自然段,想一想:英子为什么想给骆驼剪毛?你是怎样 看待她这个想法的? 从“总是问,总是问”联系全文内容,想想,“我”可能还会问些 什么? 学生自学: 学生按要求自学。 合作探究: 小组交流学习。 教师指导: 从“想替骆驼剪毛”片断中体会作者叙述的真实,描写的逼真;从 “追问骆驼去处”片断体会作者好奇心和对骆驼的喜爱。 出示《城南旧事》片段,体会人物特点,激发阅读兴趣。 “爸,什么叫做贼!” “妈,贼偷了东西,他放在哪里去呢?” “把那些东西卖给专收贼赃的人。” “收贼赃的人什么样儿?” “人都是一个样儿,谁脑门子上也没刻着哪个是贼,哪个又不是。” “所以我不明白!”我心里正在纳闷儿一件事。 “你不明白的事情多着呢!上学去吧,我的傻丫头!” 47 第四次 先学后教(10 分 钟) 出示自学指导: 这么多的为什么,长大后的“我”还会再问吗?“学骆驼咀嚼”、 “想替骆驼剪毛”这些事还会再做吗?请找出文中相应的自然段。 学生自学: 学生认真读最后两个自然段,思考。 合作探究: 小组交流。 教师指导: 出示重点句子: “夏天过去,秋天过去,冬天又来了,骆驼队又来了,但是童年却 一去不还了。冬阳底下学骆驼咀嚼的傻事,我也不会再做了。” “我默默地想,慢慢地写,又看见冬阳下的骆驼队走过来,又听见 缓缓悦耳的驼铃声。童年重临于我的心头。” 引导学生理解“童年一去不还”和“童年重临于我的心头”(童 年“一去不还”是因为“夏天过去,秋天过去,冬天来了”,说明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我”已长大,不再是童年了;“童年重临我 的心头”,这个“童年”是指童年时那段有趣、难忘的生活,是因 为当“我”又看到冬阳下的骆驼队时,触景生情,不禁想起儿时的 那段难忘的生活) 当堂训练 (4分钟) 一、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语句。 1、作者从骆驼咀嚼时“上牙和下牙交错地磨来磨去,大鼻孔里冒 着 热 气 , 白 沫 子 粘 在 胡 须 上 ” 的 样 子 , 体 会 到 。 2、骆驼为什么系铃铛?作者想象到的原因是 。 3、从“老师教给我,要学骆驼,沉得住气。”这句话我体会 到 。 二、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抄写喜欢的句子。 板 书 设 计 48 6 冬阳·童年·骆驼队 看骆驼咀嚼 可爱 询问骆驼为什么系铃铛 天真 冬阳下想给骆驼剪毛 幼稚 夏日询问骆驼的去处 好奇 教学反思 教研组长审核意见: 教导处审核意见: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课时教案 主备教师: 审核 上课教 师: 课 题 7、祖父的园子 课时 1 总第 12 课 时 上课时间 年 月 日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积累文中优美的句子。 2.想象课文描写的“我”在祖父园子里的生活情景,体会“我”在园子里自由自在、 快乐无忧的心情,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 3.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 教学重 难点 重点: 体会作者从哪些情景表现“我”在园子里自由、快乐、幸福。 难点:领悟作者如何表现“我”在园子里的心情的表达方法。 教具学具准备 教学活动设计 二次设计 情境导入(3分 钟) 一、 谈话导入: 童年冬日下的一队队骆驼,给作者留下了难忘的记忆,下面这篇课 文中的哪些童年生活的情景让“我”对童年生活久久不能忘怀呢?下面, 我们一起走近萧红的《祖父的园子》,感受她的童年生活。 二、全班交流搜集的关于萧红的资料。 《祖父的园子》选自萧红的自传体小说《呼兰河传》。 淡淡的感伤 深深的怀念 49 萧红(1911~1942)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黑龙江省呼兰县人,原 名张乃莹。1935 年在上海出版成名作《生死场》时,开始用萧红作笔名, 蜚声文坛。1940 年发表了著名长篇小说《呼兰河传》。在萧红不到 10 年 的创作生涯中,为祖国文学宝库留下了近百万字的作品,深受广大读者 的喜爱,具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展示目标(1分 钟) 师:请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生齐读)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积累文中优美的句子。 2.想象课文描写的“我”在祖父园子里的生活情景,体会“我”在园子 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心情,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 3.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 第一次 先学后教(6分 钟) 出示自学指导: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生字生词。 2. 整体感知课文,你觉得祖父的园子是一个怎样的园子? 学生自学: 学生自由读课文,思考问题。 合作探究: 小组交流学习收获。 教师指导: 教师出示本课生字新词,重点指导: 倭(wō)蚱(zhà) 蚌(bàng) 瓢(piáo) 你觉得《祖父的园子》是一个怎样的园子? (生机勃勃、无拘无束、鸟语花香、丰富多彩、自由自在……) 指导学生读课文第 1、17 自然段,感受园子的自由自在、丰富多彩。 第二次 先学后教(10 分钟) 出示自学指导: (1)作者回忆了童年时代在祖父的园子里经历的哪些情景? (2)体会“我”在园子里的心情是怎样的?你是从哪里体会到的?用笔 勾画出相关句子。 学生自学: 学生快速读课文,边读边在书上做批注。 50 合作探究: 小组交流学习收获。 教师指导: 作者回忆了童年时代在祖父的园子里经历的哪些情景: 记忆中的园子(1—3自然段),跟着祖父在园子里干活、玩耍(4—15 自 然段),园中的一切都是活的,都是自由的(16—17 自然段),在园中玩 累了,可以快乐地入梦(18—20 自然段)。 第三次 先学后教(10 分钟) 出示自学指导: 课文中的哪些情景,让“我”对童年生活久久不能忘怀? 学生自学: 学生自由读第 4—15 自然段,感受作者的自由。 合作探究: 小组交流从哪些描写中体现作者的自由。 教师指导: 在祖父的菜园里玩耍的情景: 1、观赏小虫子,大榆树。 2、跟随外祖父栽花,拔草,种菜,铲地。 3、误把狗尾草当谷穗留下不铲除。 4、摘吃西瓜,追逐蜻蜓,捉玩蚂蚱。 5、用瓢舀水往天空扬。 6、沐浴阳光,感受花、鸟、果、虫的自由。 7、用草帽遮脸睡觉。 第四次 先学后教(5分 钟) 出示自学指导: 作者为什么能将她的童年生活写得那样有趣,真实,吸引读者? 学生自学: 学生再读课文,思考。 合作探究: 小组交流。 教师指导: 作者留心观察生活,并用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是写好童 51 年生活的根本原因,所以同学们要做生活的有心人,留心感受生活中的 人、事、物。 当堂训练(5 分) ①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②鸟飞了,就像在天上逛似的。③虫子叫 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④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⑤要 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⑥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 上房就爬上房。⑦黄瓜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愿意结一瓜,就结 一个瓜。⑧若都不愿意,就是一个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 问它。⑨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 ⑩蝴蝶随意地飞,一会儿从墙头上飞来一对黄蝴蝶,一会儿又从墙头上 飞走一只白蝴蝶。⑾它们是从谁家来的,又飞到谁家去?⑿太阳也不知 道。 1. 在作者的心中,园子里的倭瓜、黄瓜、玉米、蝴蝶等都是怎样的? 它们过着怎样的生活?(它们都是有灵性的,都是自己作主。过着自由 快乐、不受约束的生活。) 2. 作者这样写,表达了自己怎样的心情?(自由快乐) 3.这段话中第④⑤两句与第⑥~⑿句之间的关系是 (总 分) 。 板 书 设 计 7、 祖父的园子 自由←爱 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表达感受 教学反思 教研组长审核意见: 教导处审核意见: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课时教案 主备教师: 审核 上课教 师: 52 课 题 8、童年的发现 课时 1 总第 13 课 时 上课时间 年 月 日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大意,理清课文脉络。 3.学会本课生字生词,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教学重 难点 重点: 引导学生入情入景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难点:感受人物特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课文幽默活泼的语言 风格。 教具学具准备 教学活动设计 二次设计 情境导入(1 分钟) 一、 谈话导入: 童年是美好的,也是充满着强烈的求知欲,每个人 的童年都充满着无数个“为什么”,充满着神奇的幻想 与想象。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的作者,他的童年时代 不仅如此,还具备着比平常人更可贵的东西(善于探究、 找到“为什么”的答案),那是什么呢?让我们一起从 课文中去寻找答案。 展示目标(1 分钟) 师:请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生齐读)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大意,理清课文脉络。 3.学会本课生字生词,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第一次 先学后教(10 分钟) 出示自学指导: 自由朗读课文,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画出不理解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理解。 学生自学: 学生按要求自由读课文。 合作探究: 53 同桌交流自己不认识的字或不理解的词语。 教师指导: 澄(chéng)澈、胚(pēi)胎、天赋(fù)、 岂(qǐ)止、绞(jiǎo)尽脑汁(zhī)、 困窘(jiǒng)、草履(lǚ)虫 引导学生理解词语:随心所欲 、天赋、进化、绞尽脑 汁、眉目、困窘。 第二次 先学后教(10 分钟) 出示自学指导: “我”童年的发现是什么?在课文中找出有关的句子。 学生自学: 学生自由读文,解决问题。 合作探究: 小组交流。 教师指导: (1)出示句子:“人是由细胞构成的……从细胞变成小 鱼,经过了很长的时间。现在,这一段时间就折合成一 个月。从小鱼变成青蛙又得经过很长时间,又折合成一 个月。这样推算下来,到变成人,正好是九个月。” (2)引导学生仔细读读这几句话,理解句子意思,并带 上自己的理解转述这几句话。 (3)体会当“我”发现这个规律时,是怎样的心情。 第三次 先学后教(10 分钟) 出示自学指导: 作者围绕着童年的发现先讲了些什么?再讲了什么? 最后讲了什么? 学生自学: 学生自由读文,解决问题。 合作探究: 小组交流。 教师指导: 引导学生理清课文脉络: 54 课文是以倒叙的形式写的,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第 1、2自然段)概述了作者童年时的发现。第二部分(第 3—13 自然段)重点写作者童年时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 过程。第三部分(第 14—19 自然段)写“我”的发现 在几年以后老师讲课时得到了证实。 当堂训练(8 分) 看拼音写词语。 pēi tāi huò huàn huá xiánɡ tiān fù ( ) ( ) ( )( ) táo qì fánɡ ài qǐ zhǐ chī mí ( )( ) ( ) ( ) lí mǐ xiū kuì xìnɡ kuī ( ) ( ) ( ) qū zhú pò hài ( ) ( ) 板 书 设 计 8童年的发现 发现规律 找到答案 得到证实 教学反思 教研组长审核意见: 教导处审核意见: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课时教案 主备教师: 审核 上课教 师: 55 课 题 8、童年的发现 课时 2 总第 14 课 时 上课时间 年 月 日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物性格特点。 2、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 3、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课文幽默活泼的语言风格。 教学重 难点 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物性格特点。 难点: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 教具学具准备 教学活动设计 二次设计 情境导入(2 分钟) 复习导入: 作者的童年有什么发现?说一说。 展示目标(1 分钟) 师:请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生齐读) 学习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物性格特点。 2、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 3、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课文幽默活泼的语言风 格。 第一次 先学后教(10 分钟) 出示自学指导: 默读课文,思考:“我”是怎样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 又是怎样找到答案的?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 象?分四人小组学习,谈谈自己的体会。 学生自学: 学生默读课文,思考问题。 合作探究: 小组学习、交流。 教师指导: 引导学生将找到的句子读一读,谈谈自己的体会,并讨 论交流不理解的问题。 探讨交流,理清脉络: 56 ⑴ “我”是在做梦中发现自己总在飞翔,并且发现其 他同学也具有“飞行”的天赋,于是便产生了好奇,想 解决这个奇妙的问题。 “只要双脚一点,轻轻跃起……似乎想去哪里就能 飞到哪里。” (借这些优美的词句,闭上眼睛想象这段话描写的 情景,体会“我”在梦中飞行的无比快乐和惬意。引导 学生联系自己的成长过程中是否有类似的经历,进行大 胆的想象和扩充,并带着自己的感受有感情地朗读这段 话。) ⑵ 我们一起找到老师,请他给我们解答。 “为什么只有晚上睡觉时才长?”“那么为什么 人在生长的时候就要飞呢?这究竟是什么道理?”“人 怎么会是鸟?” (找出这些问题之间的关系,明白后一个问题都是 对前一个问题的追问,从一个又一个的追问中,感受到 “我”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想象当时的情景,分角 色朗读对话,读出人物的心情,加深对人物的印象。) ⑶ 老师并没有给我们一个满意的答案,便激发了“我” 的想象力,渴望弄明白人究竟是怎么来的。以至于亲自 抓来鱼,仔细观察,想从鱼身上发现人应具有的某些特 征。 “我想得是那样痴迷,以至于从河里抓到一条鱼, 我都会翻来覆去地看个仔细,恨不得从鱼身上发现将来 的人应具备的某些特征。” (用心朗读这句话,想象“我“研究一条鱼的样子, 会翻来覆去地看些什么?想些什么?初步感受“我”执 着探究的精神。) ⑷ “我”经过思考、推算,终于找到了问题的答案。 57 第二次 先学后教(8 分钟) 出示自学指导: 理解句子: (1) 老师误解了我的笑声,以为我的笑不怀好意。 (2) 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 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 学生自学:学生通过朗读、联系实际、结合资料,理解 句子。 合作探究:小组交流。 教师指导: (1)引导理解“老师误解了我的笑声,以为我的笑不 怀好意。” 引导学生结合“年轻的女教师”“一本正经板着面孔” 理解。 (2)引导理解“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 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 引导学生结合课前收集的资料,通过哥白尼、布鲁诺、 伽利略等人的遭遇,用自己的话举例说说对这句话的理 解。这句话含有双重的意思,一是说科学事业发展过程 中,像哥白尼、布鲁诺等都有过这样的遭遇;二是说“我” 有了这样重大的发现,跟世界上有重大发现与发明的科 学家一样遭遇驱逐与风险,这也没有什么奇怪的。作者 用幽默的方式为自己找到了自我安慰的理由。当然这句 话里也表达了自己对老师当时处理方法的不满。 58 第三次 先学后教(10 分钟) 出示自学指导: 从“我”的发现和发现过程,你觉得“我”是一个怎样 的孩子?找出相关的句子来理解,并带着理解有感情地 朗读。 学生自学:学生再读课文。 合作探究:小组交流。 教师指导: (1)“我”是一个富于幻想的孩子: “每天夜里做梦我都会飞……似乎想去哪里就能飞 到哪里。” “人是由细胞构成的……这样推算下来,到变成人, 正好是九个月。” (2)“我”是一个执着探索的孩子: “那天我们几个人决定去见我们的老师,让他来解 答这个奇妙的问题……等你们升入高年级,上课时老师 都会给你们讲解。” “我渴望弄明白,人究竟是怎么来的……恨不得从鱼 身上发现将来的人应该具有的某些特征。” (3)“我”是一个幽默风趣的孩子: “听完这句话,你大概会忍不住哈哈大笑……竟使 我当众受到了惩罚。” “幸亏他没有容我解释……我明白了──世界上重 大的发明或发现,有时还会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 险。” 出示自学指导: 从“我”的童年发现中,你有什么启发或体会?你在学 习、生活中有没有自己的发现?说出来和大家交流交 流。 59 第四次 先学后教(5 分钟) 学生自学: 学生思考。 合作探究: 同桌交流。 教师指导: 鼓励学生多角度地理解、体会,如:“发现童年的胡思 乱想,异想天开也是一种发现、创造”“童年很美好, 可以漫无边际的幻想”“我们也要培养大胆创新、坚持 不懈的钻研精神”…… 当堂训练(4 分) 根据句子意思,把画横线部分换成一个词语。 1.足球被他随着自己的心意,想怎样就怎样( ) 地控制着,颠了一百多下还稳稳当当地在他头上、身上 跳着,真是厉害! 2.这到底是什么东西?我翻过来翻过去,一次又一次 ( )地观察,还是没有看明白。 3.该怎么办呢?大家费尽了心思( ),还是没 想出解决的办法。 4.看着五岁的小弟弟很规矩、很庄重( )地学 做着交警,指挥他的那些小玩具车,我们都笑了。 板 书 设 计 8童年的发现 富于幻想 执着探索 的费奥多罗夫 幽默风趣 教学反思 60 教研组长审核意见: 教导处审核意见: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课时教案 主备教师: 审核 上课教 师: 课 题 9、儿童诗两首 课时 1 总第 15 课 时 上课时间 年 月 日 教学目标 1.借助拼音读准生字“丫”“汲”,读读记记“花苞、柔软、柳絮、喧闹、 梳妆、水墨画”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诗歌,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体会儿童丰富的想象 力,感受童年幸福快乐的生活和美好的愿望。 3.背诵喜欢的诗歌,感悟儿童诗的特点,尝试写一首儿童诗。 教学重 难点 重点: 引导学生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体会儿童丰富的想象力, 感受 童年生活的快乐,激发学生读儿童诗的兴趣。 难点:比较两首儿童诗表达方式上的区别,领悟儿童诗的写法。 教具学具准备 教学活动设计 二次设计 情境导入(2 分钟) 激趣导入: 1.此时,如果有一位神仙站在你面前,能帮你实现一 个愿望,那你最大的愿望是什么呢? 2. 是啊,美好的愿望有那么多,要是都能一一实现那 该多好啊!这不,有一个孩子就把自己的愿望写进了诗 里,他的愿望是什么呢?赶紧去读读吧。 展示目标(1 分钟) 师:请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生齐读) 学习目标: 1.借助拼音读准生字“丫”“汲”,读读记记“花苞、 柔软、柳絮、喧闹、梳妆、水墨画”等词语。 61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诗歌,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体 会儿童丰富的想象力,感受童年幸福快乐的生活和美好 的愿望。 3.背诵喜欢的诗歌,感悟儿童诗的特点,尝试写一首 儿童诗。 第一次 先学后教(5 分钟) 出示自学指导: 自由读《我想》,读通顺,读流利,并想一想,孩 子的愿望是什么? 学生自学: 学生自由朗读,体会诗歌内容。 合作探究: 同桌交流自学收获。 教师指导: 提醒学生注意“丫”、“汲”的读音。 第二次 先学后教(8 分钟) 出示自学指导: (1)那么多愿望中,哪一个最令你神往?说说理由。(2) 想象“我”是在怎样的情景下产生这些愿望?(3)你 对诗的最后两句“不过,飞向遥远的地方,要和爸爸妈 妈商量商量……”怎样理解? 学生自学: 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读,理解诗歌中所要传达的意境; 通过边读边想体会作者的感情。 合作探究: 小组交流学习收获。 教师指导: (1)引导学生诵读最令你神往的愿望,想象那是一个 怎样的情景?你好像看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感受?比 如:“牵着万缕阳光”是怎样的感觉?“成为柳絮和蒲 公英,飞呀,飞”是怎样的感觉? (2)想象一下,“我”是在怎样的情景下产生这些美好 62 的愿望的?具体说说:春暖花开的时候,坐在绿绿的草 地上……在阳光下,春风中起舞…… (3)诗的最后两句“不过,飞向遥远的地方,要和爸 爸妈妈商量商量……”不但体现了“我”的天真、懂事, 也增加了诗的情趣。 第三次 先学后教(10 分钟) 出示自学指导: 自由朗读《童年的水墨画》,理解诗歌大意,在不理解 的地方的打上“?”闭上眼睛想象诗歌描写的画面,印 象最深刻的是什么? 学生自学: 细细朗读有关的诗句,体会其中的快乐,体会童年生活 的美好。 合作探究: 交流自己的感悟。 教师指导: (1)想象诗歌描写的画面,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 ①静静地在街头阅读《水浒传》。 ②鱼儿钓上来了,鱼在草地上蹦跳。 ③在江面上打水仗。 (概括内容:“街头阅读、溪边钓鱼、江上戏水”。) (2)引导学生欣赏交流佳句,如:“阳光从脚尖悄悄爬 上膝盖”“忽然扑腾一声人影碎了,草地上蹦跳着鱼儿 和笑声”“像刚下水的鸭群,扇动翅膀拍水戏耍”等语 句,体会诗句所包含的动感画面,感受童年的天真有趣。 第四次 出示自学指导: 默读两首诗,比较这两首诗在表达方式上有什么区别? 学生自学: 默读两首诗,思考。 合作探究: 交流自己的感悟。 63 先学后教(8 分钟) 教师指导: 第一首《我想》,每小节的结构基本相同,并且都围绕 “梦想”这一主题,语言比较跳跃,是押韵的。 第二首《童年的水墨画》,主要通过捕捉镜头来记录童 年生活的真实场景,有一种动态的美,还有一定的故事 情节性,语言不押韵。 当堂训练(6 分钟) 《我想》写了一个孩子一连串美妙的_______,想把 _____________ 上 , 想 把 ________________ , 想 _________________上,想________________上,童年 美 好 幸 福 。 表 示 动 作 的 词 既 准 确 又 形 象 , 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童年的水墨画》使我感受到童年快乐,在每小节的标 题后面加上一个表示动作的词,概括主要内容。如“街 头________、溪边______、江上________”等。 板 书 设 计 9 、 儿童诗两首 我想 童年的水墨画 美好的愿望 街头阅读 快乐童年 丰富的想象 溪边钓鱼 江上戏水 教学反思 教研组长审核意见: 教导处审核意见: 第 三 单元备课 主备教师: 审核 上课教师: 主题 语言艺术 课型 上课时间 教学内容 本单元由两篇精读课文《杨氏之子》《晏子使楚》、两篇略读课 文《半截蜡烛》《打电话》。 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就是以语言艺术为专题来组合课文的。《杨氏之子》 64 一文,写了九岁孩童与客人笑谈的经过,孩子那机智巧妙的对答, 令人拍案叫绝;《晏子使楚》写了晏子针对楚王的侮辱,机智应答, 维护了祖国的尊严,有力地回击了楚王;剧本《半截蜡烛》写了母 亲和两个孩子为了保护半截蜡烛里的秘密与德国军官的机智周旋, 在不动声色的话语中充满了胆略和智慧;相声《打电话》则通过夸 张的语言,说明了打电话时,说话要简练,这样不仅节约时间,也 是对别人的一种尊重。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读书感受精妙语言的魅力,感受语言表达的艺 术; 2、通过对不同体裁文章的阅读,了解不同体裁文章表达方式; 3、引导学生积累优美的语言。 4、要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人物语言的精妙,并引 导学生在生活中搜集积累精妙语言。 教学重难 点 要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人物语言的精妙,并引导 学生在生活中搜集积累精妙语言。 教具准备 课时安排 10、《杨氏之子》1课时 11、《晏子使楚》2课时 12、《半截蜡烛》1课时 13、《打电话》1课时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课时教案 主备教师: 审核 上课教师: 课 题 10、杨氏之子 课时 1 总第 16 课时 上课时间 年 月 日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习本课生字,理解句子的意思。 3、体会杨氏之子的聪明机智。 65 教学重 难点 1、学习本课生字,理解句子的意思。 2、体会杨氏之子的聪明机智。 教具学具准备 教学活动设计 二次设计 情境导入 (2分钟)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第 10 课(板书课题) 师:一起读读课题——杨氏之子(理解氏、之)题目的意 思是姓杨人家的儿子。 这篇文章是文言文,古人写的文章,我们现在的文章 叫白话文,怎么说就怎么写,说的跟写的一样。而在古时 候,为了节约纸张,写下来的语言很简练。 展示目标 (1分钟)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习本课生字,理解句子的意思。 3、体会杨氏之子的聪明机智。 66 第一次 先学后教 (8分钟) 自学指导: 师:目标明确了,现在大家来听老师读课文,重点听在哪 停顿。 师范读,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 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 /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自主学习: 生练读,注意字音,停顿。 合作探究: 同桌交流。 教师指导: 师:现在我们来比赛读课文,要求:读的同学声音洪亮, 不丢字,不加字,停顿正确。听的同学认真听,有错及时 举手纠正。 (1)、指名读,生纠错,师板书易错字。 诣(yì) 应(yìng)声 (2)、齐读易错字巩固。 第二次 先学后教 ( 14 分 钟) 自学指导: 请同学们参看课下注释或查工具书理解句意。(5分钟 后比谁说得好) 自主学习: 生自学,师巡视。 合作探究: 小组交流。 教师指导: 指名说,不足他人补充。(逐句理解) (在梁国,有一户姓杨的人家,家里有个九岁的儿子,他 非常聪明。有一天,孔君平来拜见他的父亲,恰巧他父亲 不在家,孔君平就把这个孩子叫了出来。孩子给孔君平端 67 来了水果,其中有杨梅。孔君平指着杨梅给孩子看,并说: “这是你家的水果。”孩子马上回答说:“我可没听说孔 雀是先生您家的鸟。”) 生只要意思说对即可。 第三次 先学后教 (8分钟) 自学指导: 读课文,思考:你认为杨氏之子的回答妙在哪里?和大家 交流交流。(3分钟后比谁说得好) 自主学习: 生自学,师巡视。 合作探究: 同桌交流 教师指导: 指名回答,不足他人补充。 (杨氏之子只有九岁,却能迅速领会孔君平表达的 内容和技巧,显示他的聪明机智和应对能力。) 当堂训练 (7分钟) 1、师:课文内容大家都理解了,现在给大家 3分钟时间, 比谁先背会课文。 2、生自由背。 3、同桌互背,检测。 师指名背。 板 书 设 计 10、杨氏之子 杨氏之子 未闻 孔雀 夫子家禽 (聪慧) 孔君平 杨梅 君家果 教学反思 教研组长审核意见: 教导处审核意见: 68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课时教案 主备教师: 审核 上课教师: 课 题 11、晏子使楚 课时 1 总第 17 课时 上课时间 年 月 日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 3、会写本课生字。 教学重 难点 理解词语的意思 教具学具 准备 教学活动设计 二次设计 情境导入 (4分钟) 1、我国历史上的春秋时代,出现过许多政治家、思想家, 在我们的山东也有很多有名的历史人物,大家知道哪些? “孔子、孟子……” 2.那么对于什么样的古人,我们以“子”来称呼? (男性、对有学问、有贡献的人的尊称。) 师:我们知道孔子、孟子都是古代的大学问家,晏婴为什 么也称“晏子”呢?他肯定也有其特殊的地方,通过课前 预习,你对晏子都有哪些了解? 师:说起晏子,他的故事很多很多,同学可以去看《晏子 春秋》,在这节课,我们走进他一个故事。 3、解题:请大家齐读课题《晏子使楚》。 说说课题中的“使”作什么解释?并且说出课题的意思。 展示目标 (1分钟)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 3、会写本课生字。 69 第一次 先学后教 (8分钟) 自学指导: 请同学们轮读课文,比谁能读准字音,声音响亮,语速适 中。一人读,其余同学认真听,发现有错的地方,请举手 帮助纠正。 合作探究,教师指导: (1)、学生轮流朗读,有错即停,教师板书学生读错的 字于黑板左侧。请其他同学更正。 侮(wǔ)辱(rǔ) 临淄(zī) 撒(sā)个慌 敝(bì)国 枳(zhǐ) (2)、齐读易错字巩固。 第二次 先学后教 (6分钟) 自学指导: 师:生字都认识了,老师相信大家能把课文读得既正确又 流利。赶紧开始练习,3分钟后,我们来比赛。 自主学习: 生练读。 合作探究: 同桌交流。 教师指导: (1)、指名读。 (2)、生评议(是否流利上去评) (指后进生朗读,读得不太好的由中等帮忙,如还读不好 的,可由优等生进行范读) (3)、如学生在读的过程中确实读不好的,教师可范读。 70 第三次 先学后教 (5分钟) 自学指导: 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划出不理解的词语,联系上下文 理解,也可以查工具书或请教别人,3分钟后我们来交流。 自主学习: 生划出不理解的词语,自己理解,师巡视。 合作探究: 同桌互相交流。 教师指导: 全班交流。(生提出,谁会谁来解决) 敝国:我国。敝,谦词,用于有关自己的事物。 面不改色:不改变脸色,形容临危不惧,从容自若。 安居乐业:安定地生活,愉快地工作。 第四次 先学后教 (6分钟) 自学指导: 请大家再读课文,给课文分段,比说段意。 (4分钟后,比谁段落分得正确,段意说得好。) 自主学习: 生自学,师巡视。 教师指导: 指名说,不足他人补充。 第一段(第1~2小节):写晏子出使楚国,楚王想 显示国威,要侮辱晏子。 第二段(第3~5小节):写楚王三次想侮辱晏子, 晏子凭自己的聪明才智给予有力反驳。 第三段(第6小节):写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 第五次 先学后教 (5分钟) 自学指导: 请大家自由记生字,3分钟后提写词语。 自主学习: 生自由记忆生字。 合作探究: 同桌交流记生字的方法。 71 教师指导: (1)、师听写。指两名后进生上台写。 (2)、生对改、订正。 当堂训练 (5分钟) (作业) 写 2个字组 2个词。 读熟课文。 板 书 设 计 11 晏子使楚 侮(wǔ)辱(rǔ) 临淄(zī) 撒(sā)个慌 敝(bì)国 枳(zhǐ) 教学反思 教研组长审核意见: 教导处审核意见: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课时教案 主备教师: 审核 上课教师: 课 题 11、晏子使楚 课时 2 总第 18 课时 上课时间 年 月 日 教学目标 1、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晏子和楚王三次斗智的经过,知道晏子是用什么方 法反驳楚王的。 3、体会晏子能言善辩的才能和爱国的精神。 教学重 难点 理解晏子反驳楚王的话,逻辑关系严密。 教具学具 准备 教学活动设计 二次设计 72 情境导入 (1分钟) 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晏子使楚》。 展示目标 (1分钟) 1、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晏子和楚王三次斗智的经过,知 道晏子是用什么方法反驳楚王的。 3、体会晏子能言善辩的才能和爱国的精神。 第一次 先学后教 ( 20 分 钟) 自学指导: 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思考: 楚王分别用什么方法侮辱晏子,晏子又是怎样应对的? (画出晏子说的话,多读一读,体会他的话妙在哪?说一 说晏子是个怎样的人?) (7 分钟后,比谁回答得好!) 自主学习: 生自学,师巡视。 合作探究: 同桌互相讨论。 教师指导: 指名回答问题一,不足他人补充 (晏子身材矮小,楚王让他从五尺来高的洞进去。) (以貌取人,讽刺晏子无能,讥讽齐国无人才。) (嘲笑齐国人做贼没出息。) 师:那么对于楚王的嘲笑,晏子是如何应对的? 指名回答问题二,不足他人补充。 1、“这是个狗洞,不是城门……楚国到底是一个什么样 的国家?” (这是晏子和楚王第一次斗智,楚王抓住晏子个子矮小的 特点,让他钻狗洞,来侮辱晏子,进而达到侮辱齐国的目 的。晏子这样说的目的,在于义正词严而不动声色地反击 了楚王的侮辱,同时,又能巧妙地将楚王交给自己的难题 73 回敬给楚王,迫使他打开城门,使自己堂堂正正地从城门 中进去。) 2、“晏子装着为难得样子……楚王只好陪着笑。” (这是晏子和楚王第二次斗智。楚王借齐国无人,讽刺晏 子无能,讽刺齐国无人才。对此,晏子胸有成竹地引鳖入 瓮,诱使楚国让自己说出“敝国有一个规矩:访问上等的 国家,就派上等的人去;访问下等的国家,就派下等人去。 我最不中用,所以就派到这儿来了。”言外之意我连下等 人都算不上,所以就被派到这个连下等国都不是的楚国来 了。晏子不动声色地将楚王对齐国和自己的侮辱又回敬给 了楚王,使楚王哭笑不得,还不得不“陪着笑”。) 3、“哪知晏子面不改色,站起来……也许是两国的水土 不同吧。“ (这是晏子和楚王第三次斗智。晏子却从容不迫地以“橘” 变“枳”来说明齐国人进入楚国才变成盗贼,这是楚国社 会风气不好,楚王治国无能造成的,以此反击了楚王的污 蔑,维护了齐国的尊严。) 师:大家说得非常好,那你觉得晏子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生说,师板书:机智、聪明、爱国。 第二次 先学后教 ( 10 分 钟) 自学指导: 师:课文大家理解得真好,现在我们来分角色朗读课文。 看谁能把楚王的为难和晏子的机智表现出来。 合作探究: 小组自由结合练读 教师指导: 展示读——点评——再读 当堂训练 (8分钟) 一、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1.杨氏(之)子 ( ) 74 2.(甚)聪惠 ( ) 3.孔君平(诣)其父 ( ) 4.(乃)呼儿出 ( ) 5.为(设)果 ( ) 6.(此)是君家果 ( ) 7.孔指以示儿(曰) ( ) 8.(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 ) 二、理解课文内容,在正确的答案后面打“√”。 1.“为设果,果有杨梅。”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 孩 子 给 孔 君 平 摆 上 了 水 果 , 其 中 有 杨 梅。 ( ) 他 为 孩 子 带 来 了 水 果 , 其 中 有 杨 梅。 ( ) 2.“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 是 我可没有听说孔雀是一种家禽。 ( ) 我 可 没 有 听 说 孔 雀 是 先 生 您 家 的 鸟。 ( ) 板 书 设 计 11、晏子使楚 机智、聪明、爱国。 教学反思 教研组长审核意见: 教导处审核意见: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课时教案 75 主备教师: 审核 上课教师: 课 题 12、半截蜡烛 课时 1 总第 19 课时 上课时间 年 月 日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能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说说泊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是怎样与 德军周旋的。 3、体会伯诺德夫人一家人的思想感情,初步了解剧本的语言特点。 教学重 难点 体会伯诺德夫人一家人在危急关头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 教具学具 准备 教学活动设计 二次设计 情境导入 (2分钟) 这是一个短小的剧本,反映的是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 战期间法国某城市的故事。女主人伯诺德夫人的家是反法 西斯组织的一个联络点,为安全起见,伯诺德夫人把一份 秘密文件藏在半截蜡烛里。 本节课,我们来学习第 12 课,生齐读目标。 展示目标 (1分钟)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能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说说泊诺德夫人一家在 危急关头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 3、体会伯诺德夫人一家人的思想感情,初步了解剧本的 语言特点。 第一次 先学后教 (8分钟) 自学指导: 请大家快速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3分钟后,比谁概括得最准确。) 自主学习: 生自学,师巡视。 教师指导: 指名回答,不足他人补充。 (伯诺德夫人把一份秘密文件藏在半截蜡烛里。在蜡烛被 76 例行前来检查的德国鬼子点燃的危急关头,为保住蜡烛里 的秘密,伯诺德夫人、杰克、杰奎琳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敢 与敌人展开了惊心动魄的斗争。) 第二次 先学后教 ( 15 分 钟) 自学指导: 请大家再次读课文,想一想在他们一家与德军的巧妙周旋 中,你认为谁的贡献最大?你最欣赏谁的语言,为什么? (5分钟后比谁说得最精彩.) 自主学习: 学生自读感悟,做批注。 合作探究: 同桌之间进行交流,说说自己的想法。 教师指导: 指名回答,不足他人补充。师随机知道朗读。 (1)预设一:认为伯诺德大人贡献最大。(因为当她看 到德军点燃蜡烛时,急忙取出油灯,还说这灯亮些,准备 把蜡烛换下来,从这里看出伯诺德夫人十分勇敢和机 智……) 师:在这么危急的情况下,你们认为伯诺德夫人当时说话 应该是怎样的神情、语气?(轻松自然、镇定、不露马脚)。 谁来试着读一读?(指名读、评读、齐读。) (2)预设二:杰克也有贡献。(因为他想出了抱柴火这 个办法,虽然没有实现,但一定是他这种勇敢的做法感染、 带动了妹妹杰奎林,她也才会勇敢地和德军战斗。) 师:杰克的表现怎么样,请大家自己读读课文。 学生交流:(从他说的话“天真冷,……我去柴房抱些柴 来生火吧。”看出杰克很聪明,他这么说德军不会怀疑他。 从“若无其事地走到桌前,端起烛台”看出他十分镇定。) 师:让我们带着镇定的语气来读读这段话。(学生读) (3)预设三:认为杰奎琳的贡献最大。(因为是她将蜡 烛拿走,保住了情报的。而且她很勇敢,很聪明。她说“天 77 晚了,楼上黑,我可以拿一盏灯上楼睡觉吗?”选择了一 个合适的理由,还打了个懒懒的哈欠,让人觉得她真的很 困的样子。杰奎琳选择了司令官,而没有选择中尉,因为 从上文看出两个中尉都是很粗暴的人。说明她很聪明。她 说“我觉得她一定非常想您”和“和您聊天真有趣”这样 的话可以得到德军司令的喜爱,就不会刁难她。说明她很 机智。) 师:你们觉得杰奎琳的话该怎样读呢? 学生交流看法。(天真、纯洁。) 师:大家试着读一读。(自读、指名读、评读、再读。) 师小结:保住情报站是全家人齐心协力的结果,小女儿杰 奎琳起到了关键的作用。是啊,机智巧妙的语言,能帮助 我们摆脱困境,甚至可以挽救一个家庭,拯救一个国家。 师:学完了课文,你想说什么? (遇事沉着、冷静、不慌张。) 让学生畅所欲言,只要表达意思正确即可。 第三次 先学后教 (7分钟) 自学指导: 跟你读过的写人记事的文章比较比较,这篇课文有什么不 一样的地方? 自主学习: 学生默读思考。 合作探究: 同桌同学交流着法。 教师指导: 全班交流。(主要以人物的对话为主要内容。对话之前一 般有个括号,提示这个人说话时的动作或神情,或者说明 他们当时正在干什么或当时的情景。) 师:是啊,剧本就是通过人物对话和提示语来推进情 节,刻画人物的。这样不仅让我们感受到扣人心弦的故事 78 情节,而且领略到人物语言的独特魅力。希望大家回家后 找些剧本来读一读。(为学生推荐《日出》《雷雨》等经典 之作。) 当堂训练 (7分钟) 一、选词搭配词语。 严 格 严 肃 严厉 面 容 ( ) 要 求 ( ) ( )遵守 ( )指 责 气氛( ) ( )打 击 二、把下面句子改写成比喻句。 1.她的眼睛在烛光下显得异常可爱。 2.杰奎琳走到少校面前,笑容纯洁。 三、下面的词语怎样填入句子中最恰当? 不动声色 若无其事 漫不经心 1.杰克( )地走到桌前,端起烛台,说: “天真冷,我去柴房抱些柴来生个火吧。” 2.伯诺德夫人( )地慢慢说道:“先生,要 知道,柴房里很黑„„” 3.杰奎琳( )地打了个懒懒的哈欠,走到少 校面前。 四、把下面的句子改为陈述句。 1.难道你不用蜡烛就不行吗? 2.难道他会从柴房里搬来一窝兔子吗? 板 书 设 计 79 12、半截蜡烛 点燃————熄灭 重新点燃——端走 夺回————拿上楼 (机智 勇敢 沉着) 教学反思 教研组长审核意见: 教导处审核意见: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课时教案 主备教师: 审核 上课教师: 课 题 13、打电话 课时 1 总第 20 课时 上课时间 年 月 日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体会相声语言的艺术特点,认识说话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 难点 认识说话的重要意义。 教具学具 准备 教学活动设计 二次设计 情境导 入 (2分 钟) 同学们,你们听过相声吗?生答。那相声给了你一种什么 样的感受?生回答(开心、幽默) 的确,相声是一种雅俗共赏的语言表演艺术,深受人们 的喜爱。今天,我们就一块来感受我国著名相声演员马季郭 启儒合说的相声《打电话》的魅力。 师板书课题,生齐读目标。 80 展 示 目 标 ( 1 分 钟)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体会相声语言的艺术特点,认识说话的重要意义。 第一次 先 学 后 教 ( 10 分 钟) 自学指导: 比赛读课文,要求:读的同学声音洪亮,不丢字,不加字,听 的同学认真听,有错及时举手纠正。 合作探究,教师指导: 指名读,生纠错,师板书易错字。 齐读易错字巩固。 第二次 先 学 后 教 ( 5 分 钟) 自学指导; 师:字音读准了,相信大家也能把课文读流利。 自主学习: 生自由朗读课文。 合作探究,教师指导: (1)指名读。 (2)师随机指导。 81 第三次 先 学 后 教 ( 15 分 钟) 自学指导: 师:请大家快速朗读课文,想想: (1)本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故事里的那个人说话有什么特点? (3)这个相声对你的启发是什么? (5分钟后,比谁回答得好) 自主学习: 生自学,师巡视。 合作探究: 小组交流。 教师指导: 指名回答,不足他人补充。 指名回答问题(1): 这个相声主要讽刺了一个在公用电话亭打电话,缺乏公 共道德的年轻人。一句话就能说清楚的小事,结果被这个人 东拉西扯,说了两个多小时,既误了自己的事,又耽误了别 人的时间。) 指名回答问题(2): 生: 说话啰里罗嗦、废话连篇。(文中句子找到即对) 指名回答问题(3): 生:打电话要抓住要点,简洁明了,这样不仅节约时 间,也是对别人的一种尊重,是文明行为的表现! 当 堂 训 练 一、选字填空。 座 坐 82 ( 7 分 钟) 1.车上有( )你就( )着,人多你就站着。 2.人们纷纷前来参加( )谈会,会场上 ( )无虚席。 拔 拨 3.我拿起电话来,( )通了家里的号码。 4.即使黄瓜一个瓜也不结,祖父也不会( )掉它。 二、在括号里填上搭配恰当的词。 联 系 ( ) 感 情 ( ) 解决 ( ) 工作 ( ) 节约 ( ) 身体 ( ) 三、现在请同学们分角色读读这个相声,来感受感受相声语 言的艺术风格。 (1)同桌分角色读 (2)找伙伴分角色读 (3)师生分角色读读 板 书 设 计 13、打电话──相声 说话啰唆 通俗易懂 废话连篇 风趣幽默 耽误事情 语言夸张 ↓ ↓ 说话要明白简练 给人启迪 教学反思 教研组长审核意见: 教导处审核意 83 第 四 单元备课 主备教师: 审核 上课教师: 主题 他们让我们感动 课型 上课时间 教学内容 本组教材共有4篇课文,这些课文讲述了一些感人至深的故事。 《再见了,亲人》中的志愿军战士和朝鲜人民依依惜别的深情令人 难以忘怀;《金色的鱼钩》中的老红军战士忠于党、关心同志胜过 自己的高尚情操催人泪下;《桥》中老支部书记在生死关头,不徇 私情、舍己为人的壮举使人心潮难平;《梦想的力量》中那个年仅 六岁的孩子的美好梦想让人感受到善良与同情心会凝聚和迸发出 巨大的力量。 教材分析 这 4篇课文有散文、有小说,内容生动、人物鲜明,表达了作 者丰富美好的情感;课文在表达方法上各具特色。《再见了,亲人》 将抒情叙事相互交织,感情真挚强烈;《金色的鱼钩》先倒叙,再 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写清楚了鱼钩的来历,并通过具体的事例,赞 美了老班长的高尚品质,抒发了作者对革命前辈的怀念之情;《桥》 在环境的描写上、语言的使用上(精练、干脆)以及文章的结尾都 极具特色,这其中蕴含着作者丰富、强烈的感情。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在阅读这些生动感人的故事的同时,思想受到感染 熏陶,情感得到陶冶升华,感受到人物心灵的美好和品质的高尚; 2、要引导学生懂得在阅读的时候既要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体 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又要注意领悟作者的一些表达方法; 3、引导学生课外搜集一些感人的故事,为口语交际和习作的教 学做一些准备。 4、要引导学生潜心读书,感受人物的精神品质;体会作者的情 感脉络和表达方法。 5、继续培养学生的速读能力。 84 教学重难 点 1、要引导学生懂得在阅读的时候既要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 文章的思想感情,又要注意领悟作者的一些表达方法; 2、要引导学生潜心读书,感受人物的精神品质;体会作者的情感 脉络和表达方法。 教具准备 课时安排 14、《再见了,亲人 》 2课时 15、《金色的鱼钩》 1课时 16、《桥》 2课时 17、《梦想的力量》 1课时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课时教案 主备教师: 审核 上课教师: 课 题 14、再见了,亲 人 课时 1 总第 21 课 时 上课时间 年 月 日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雪中送炭、唯一、噩耗、同归于尽”等 词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了解反问句有加强语气的作用,能把反问句改为陈述句。 4、搜集有关抗美援朝以及作者的资料。 教学重 难点 学习课文用具体事例来表达中心的写作方法,体会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 的深厚友谊。 教具学具准备 教学活动设计 二次设计 情境导入(5 分钟) 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1.(出示课文两幅插图):这节课,老师给同学们带来 两幅具有历史性意义的图片,请大家认真观察,注意人 85 物的衣着、神态、动作,用一两句话描述图意。 2 .师小结:这两幅图描绘的就是 1958 年最后一批志原 军离开朝鲜回国,在车站上同朝鲜人民告别的情景。人 们挥着手,含着泪,深情地呼唤着──再见了,亲人! (师板书课题) 3.交流“亲人”是什么意思?(有血缘关系的,关系 亲密的人)谁是我们的亲人? 课文中的“亲人”指谁? (指大娘、小金花、大嫂,指朝鲜人民)这句话离别的 话是谁说的? 4.师补充介绍时代背景:1950 年 10 月,中国人民志 愿军浩浩荡荡地踏过鸭绿江,开赴朝鲜,和朝鲜人民军 并肩作战,抵抗美帝国主义者的侵略。在极端困难的条 件下,中朝两国人民终于打败了美国侵略军。1958 年 10 月撤离朝鲜。在漫长的八年中,在血与火的战场上, 我们与朝鲜人民并肩作战、生死与共,在分别之际,他 们无限深情地喊着(师指课题,生齐读)──再见了, 亲人!5.课文中的大娘、小金花、大嫂,与志愿军战士 并没有真正的血缘关系,那为什么把他们也称为“亲人” 呢? 展示目标(1 分钟) 师:请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生齐读) 学习目标: 1、认识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雪中送炭、唯一、噩 耗、同归于尽”等词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了解反问句有加强语气的作用,能把反问句改为陈 述句。 4、搜集有关抗美援朝以及作者的资料。 第一次 先学后教(8 分钟) 出示自学指导: 正确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学生自学: 86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合作探究: 同桌互相指出易读错的字和易写错的字。 教师指导: (1)出示词语: 战役 封锁 暂时 硝烟 情谊 噩耗 刚强 篮子 大嫂 跺脚 雪中送炭 深情厚意 (2)提出不理解的字、词,大家讨论理解: 雪中送炭 唯一 噩耗 同归于尽 深情厚谊 第二次 先学后教(8 分钟) 出示自学指导: 自由读课文,给课文分段,说说段意。 学生自学: 学生自由读课文,给课文分段 合作探究: 同桌交流。 教师指导: 第一段(1~3自然段):讲志愿军与朝鲜人民密不可分 的亲情。 第二段(4~6自然段):表达了志愿军战士与朝鲜人民 “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感情。 第三次 先学后教(8 分钟) 出示自学指导: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写到了哪些“亲人”? 用课文的语句说出她们为志愿军战士做了什么事。 学生自学: 默读课文,思考问题。 合作探究: 小组交流。 教师指导: 本课写到的亲人有:大娘、小金花、大嫂(师板书)。 她们为志愿军战士做了什么事:(1)大娘送打糕,昏倒 87 路旁;救伤员,失去小孙孙。(2)小金花,为救老王, 妈妈与敌人同归于尽。(3)大嫂,为挖野菜,炸伤了腿。 当堂训练(10 分钟) 一、我会写 è hào yǒu yì gē yáo dà sǎo zàn shí ( ) ( ) ( ) ( ) ( ) Xiāo yān zhàn yì lán zi fēng suǒ ( ) ( ) ( ) ( ) 二、我会填 课文《再见了,亲人》记叙了____1958 年 回国时,同 依依惜别的情景,赞扬了中 朝人民 。 板 书 设 计 14、 再见了,亲人 志愿军 ——— 大娘 小金花 大嫂 送打糕 救伤员 救老王 挖野菜 倒路旁 失孙孙 失妈妈 失双腿 教学反思 教研组长审核意见: 教导处审核意见: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课时教案 主备教师: 审核 上课教师: 课 题 14、再见了,亲 人 课时 2 总第 22 课 时 上课时间 年 月 日 88 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重点语句对表达情感的作用。 2、学习作者通过具体事例来表达中心的写作方法。 3、能体会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深厚友谊。 教学重 难点 重点: 了解课文重点语句对表达情感的作用。 难点:学习作者通过具体事例来表达中心的写作方法。 教具学具准备 教学活动设计 二次设计 情境导入(2 分钟) 复习导入: 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 14 课再见了,亲人。通过上一节 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课文写到了哪些“亲人”?她们为 志愿军战士做了什么事? 展示目标(1 分钟) 师:请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生齐读) 学习目标: 1、了解课文重点语句对表达情感的作用。 2、学习作者通过具体事例来表达中心的写作方法。 3、能体会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深厚友谊。 第一次 先学后教(8 分钟) 出示自学指导: 自由读第一自然段,哪里看出大娘像亲人一样对待志愿 军战士?划出相关句子,抓住重点词句体会。 学生自学: 学生自由读第一自然段,做批注。 合作探究: 同桌交流。 教师指导: 出示重点句子: ①是您带着全村妇女,顶着打糕,冒着炮火,穿过 硝烟,送到阵地上来给我们吃。这真是雪中送炭啊! “雪中送炭”是什么意思?哪里写出了“雪中送炭” 的困难和危险?大娘她们仅仅是为我们送来打糕吗? 89 还为我们送来了什么?(鼓励、希望、信心……)抓住 动词,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 ②“八年来,您为我们花了多少心血,给了我们多 少慈母般的温暖!”想象一下,说说大娘还会为我们做 哪些事? 第二次 先学后教(12 分钟) 出示自学指导: 自由读第二、三自然段,找出最感动人的句子,抓住重 点词句体会。 学生自学: 学生自由读第二、三自然段,做批注。 合作探究: 小组交流。 教师指导: (1)出示句子:“同志们伤心地痛哭起来,你却把脚一 跺,嘴角抽动着狠狠地说:‘妈妈,这个仇我一定要报!’” 重点指导:小金花的妈妈与敌人同归于尽,她的死重于 泰山,但小金花为什么没有哭呢?(随机理解词语:同 归于尽、噩耗。失去妈妈的痛,对敌人的恨,这两种情 感是多么真切,对比又如此强烈。) (2)“可是今天,跟志愿军叔叔分别的今天,你怎么落 泪了呢?”(刚强的小金花,在失去妈妈的一刻,她没 有哭,但当与志愿军叔叔离别时,她却哭了,她与志愿 军战士真是“不是亲人胜似亲人”啊!) (3)出示句子:“您知道我们缺少蔬菜,就挎着篮子上 山挖野菜。后面山上的野菜挖光了,您又跑到前沿阵地 去挖。” 重点交流:到前沿阵地上挖野菜,会有哪些危险? 那大嫂为什么还要去挖呢?这说明了什么? (4)指导朗读:“您为我们付出了这样高的代价,难道 还不足以表达您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90 第三次 先学后教(6 分钟) 出示自学指导: 朗读课文前三个自然段,想想在表达上有什么共同点, 再和同学交流。 学生自学: 学生再读课文,思考。 合作探究: 小组交流。 教师指导: 这三个自然段将叙事与抒情相结合,都是祈使句开头, 表现了志愿军战士和朝鲜人民依依不舍得情谊,中间以 回忆的形式叙述朝鲜亲人为志愿军战士所做的事,最后 都以反问句结尾,强调了中朝人民的深情厚谊。 第四次 先学后教(6 分钟) 出示自学指导: 大声读 4、5、6自然段,你觉得当时的场景可以用哪几 个词来形容? 学生自学: 学生读 4、5、6自然段,体会人物心情。 合作探究: 小组交流。 教师指导: (难舍难分、依依不舍……) 小结:正是因为中朝两国人民的友谊是用鲜血凝成的, 两国人民生死相依,患难与共。所以说这种友谊是伟大 的友谊,这种感情是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感情。 91 当堂训练(5 分钟)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在朝鲜战场上,__________(谁)为了__________(谁) 浴血奋战,___________(谁)为了__________(谁) 也付出了很高的代价,两国人民用_________凝成了 ___________的情谊,因此两国人民不是_________胜似 ___________。 2.再见了,__________!再见了__________!列车呀, 请慢一点儿开,让我们________________,让我们 ____________________。从这些语句中,我体会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板 书 设 计 14、 再见了,亲人 志愿军 ——— 大娘 小金花 大嫂 不是亲人 胜似亲人 伟大友谊 鲜血凝成 教学反思 教研组长审核意见: 教导处审核意见: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课时教案 主备教师: 审核 上课教师: 课 题 15、金色的鱼钩 课时 1 总第 23 课 时 上课时间 年 月 日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 12 个生字和新词,理解"喜出望外"、"奄奄一息"等词语的 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对"金色的鱼钩"的理解。 2、抓住描写老班长外貌、动作、语言的重点词句,体会老班长忠于革命、 舍已为人的精神。 3、快速默读课文,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能复述课文。 教学重 重点: 体会文章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92 难点 难点:理解“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 这句话的含义。 教具学具准备 教学活动设计 二次设计 情境导入(3 分钟) 故事导入: 1、你知道哪些红军长征中的感人故事,给大家讲一讲。 2、让我们一起走近这篇课文的主人公,齐读课题(板 书),看到这个题目你有哪些疑问? (故事主角是老班长,那又为何以鱼钩作题?鱼钩又怎 么会是金色的呢?) 展示目标(1 分钟) 师:请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生齐读) 学习目标: 1、认识本课 12 个生字和新词,理解词语的意思,能用 自己的话说说对"金色的鱼钩"的理解。 2、抓住描写老班长外貌、动作、语言的重点词句,体 会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已为人的精神。 3、快速默读课文,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能复述课文。 第一次 先学后教(5 分钟) 出示自学指导: 自由读课文,注意本课生字新词,画出不理解的词语。 思考:这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学生自学: 学生按要求自学。 合作探究: 同桌交流学习收获,提出不理解的地方。 教师指导: (1)出示词语,多形式朗读: 颧骨 两鬓 斑白 青稞 抽噎 瞻仰 红锈 威胁 碗筷 搀扶 疙瘩 搪瓷 支吾 掣起 严峻 皱纹 保姆 收敛 熬过 搀扶 无边无涯 喜出望外 合不拢眼 奄奄一息 93 重点指导: 支吾(zhī wú)、收敛(shōu liǎn)、抽噎(chōu yē)、 奄奄一息(yǎn yǎn yī xī) (2)引导学生概括课文内容: 课文主要讲了红军长征途中,一位炊事班长牢记部队指 导员的嘱托,尽心尽力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 而不惜牺牲自己的感人事迹。 第二次 先学后教(12 分钟) 出示自学指导: 课文中几次描写了老班长的外貌和神态,从课文中划出 描写老班长外貌、神态的语句。 学生自学: 学生快速读课文,从课文中划出描写老班长外貌的语 句。 合作探究: 小组交流。 教师指导: 出示句子: (1)第一处:“炊事班长快四十岁了,个儿挺高,背 有点驮,四方脸,高颧骨,脸上布满皱纹,两鬓都斑 白了。” ①大家读一读,发现了什么?是啊,一个快四十的人怎 么会有五六十岁老人的外貌特征呢? ②你读出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③小结:可想而知,在长征途中他必定是饱经风霜,多 么平凡朴素的一位红军战士啊! (2)第二处:“他整夜整夜地合不拢眼”→“他喜出 望外地跑回来” ①看到的老班长似乎遇到了什么难题。什么叫“合不拢 94 眼”?老班长又为什么“整夜整夜”地合不拢眼? ②是的,饥饿正一步步的向他们逼近!如果找不到食物, 大家将有生命危险。让我们一起去看看这看似平静却暗 藏杀机的草地。(图片理解困境) ③如果再找不到食物,他们也将长眠于此,你说,老班 长还能睡得着吗?他们能甘心放弃吗?多少人在等着 他们走出草地? ④正当老班长为找不到吃的而忧虑时他发现了什么而 变得喜出望外?他的高兴是无法形容的。这一忧一喜之 间,你看出来这是一个怎样的红军战士啊! (板书:尽职尽责) (3)第三处:“老班长看到这情况,收敛了笑容,眉 头拧成了疙瘩”→“老班长看着我们吃完,脸上的皱 纹舒展开了,嘴边露出了一丝笑意”。 ①是什么原因,老班长的笑容收敛了?他在担心什么? 仅仅是担心他们不喝吗?是啊,还担心他们没有体力支 撑到走出草地的那一刻啊,担心自己不能完成指导员交 给的任务! ②当他看到我们吃完,脸上又露出了笑容。又是一忧一 喜,说明了什么?,这是一个舍己为人的红军战士! (板书:舍己为人) (4)第四处:“老班长虽然瘦的只剩皮包骨头,眼睛 深深地陷了下去,还一直用饱满的情绪鼓励我们。” 和开头的外貌描写进行一下对比,一个月左右的时间, 老班长的外貌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种变化说明什么问 题?所以他终于支持不住,在水塘边昏迷不醒了,说明 这一段时间,他一直在强撑,是什么使他超越生命的极 限,一直坚持走到接近草地的边?你能体会到什么? 95 (板书:忠于革命) 结合板书小结:从老班长外貌的变化我们可以看出他 是一个怎样的红军战士?外貌描写不仅仅能够直观地 描述一个人的外形,还能对凸显人物品质起到辅助作 用。 第三次 先学后教(10 分钟) 出示自学指导: 故事中还有许许多多的地方都蕴含着感人至深的情,把 让你感动的句子找出来,动情地和同桌相互读一读,再 来感受老班长这份深深的爱。 学生自学: 学生再次快速浏览课文,把感人的句子找出来。 合作探究: 小组交流。 教师指导: 预设以下几个方面: (1)老班长吃鱼骨头的画面(6、7、8 自然段)为什 么让你感动?是啊,我们和你一样体会到了老班长为别 人着想的可贵品质。你能用通过朗读把“我”的心情和 感受表达出来吗?让我们一起读出这份感动。 (2)老班长严厉劝“我”吃鱼汤(21、22 自然段) ①当时已经发现了秘密的“我”,能喝下这碗鱼汤吗? 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出示“我端起搪瓷碗,觉得这个碗有千斤重,怎么也 送不到嘴边”。)你是怎么理解这个句子的? ②老班长又是怎么劝我的? (出示老班长的语言描写:怎么了?„„小梁,你不要太 脆弱。)重点体会:最后这句话,以及“严厉地”,暗示 小梁,要他记牢“共产党员要服从党的分配。你的任务 是坚持走路,安定两个小同志的情绪,增强他们的信心 96 “。从中感受老班长崇高的牺牲精神。感受老班长的心 情读老班长的语言描写。 ③我明白老班长的苦心,即便是我喝下鱼汤“可是我的 心里好像塞了铅块似的,沉重极了。”“千斤重”是什么 意思?你能把这千斤重的心情读出来吗? (3)每天只吃草根和鱼骨头,老班长的身体又怎么熬 得住?好景不长,就在我们要走出草地时意外发生了。 出示第 28 自然段。 ①自由轻声读这部分内容,注意自己内心的感情。 ②说出内心感受,并说说为什么有这样的感受?是啊, 当生命垂危的时候,老班长竟然想到的还是 3 个小战 士。他为什么要这样做呢?这真是一个好战士啊! ③让我们来分角色朗读。 我们从他身上看到了什么?(复述板书:舍己为人,忠 于革命,尽职尽责) 第四次 先学后教(6 分钟) 出示自学指导: 为什么说“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 金色的光芒!”?文章主要写的是老班长,题目为什么 却叫“金色的鱼钩”呢? 学生自学: 学生思考。 合作探究: 小组交流。 教师指导: (1) 因为这鱼钩是老班长用来钓鱼给他们吃的, 让他们维持生命走出草地的遗物;鱼钩虽然长满了红 锈,但老班长舍己为人的革命精神却永远放光芒。小梁 把鱼钩小心地包起来,是为了让子孙后代瞻仰革命前辈 的遗物,受到革命传统教育,同时也表达了小梁自己永 97 远向老班长学习的决心。最后这句话点明了文章的主 题。 (2)一个小小的鱼钩,象征着老班长那忠于革命, 尽职尽责,舍己为人的金子般的心,也象征着千百万革 命前辈的英雄事迹。所以,这篇课文要以“金色的鱼钩” 为题。 当堂训练(3 分钟) 这篇课文运用了( )描写,( )描写,( ) 描写,( )描写等手法,塑造了( )高大光 辉的英雄形象,让我们为老班长( )和( ) 的革命精神而深受感动,鼓舞和震撼。 板 书 设 计 15* 金色的鱼钩 ↓ 饱经风霜 老班长 尽职尽责 ↓ 舍已为人 忠于革命 金子般的奉献精神 教学反思 教研组长审核意见: 教导处审核意见: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课时教案 主备教师: 审核 上课教师: 课 题 16、桥 课时 1 总第 24 课 时 上课时间 年 月 日 98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认识 6个生字,会写 14 个生字。正确读写“咆哮、狞笑、拥戴”等词 语。 3、理解课文大意,概括课文内容。 教学重 难点 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重点词语。 难点:抓住关键词简要概括课文内容。 教具学具准备 教学活动设计 二次设计 情境导入(4 分钟) 一、 歌曲导入: (播放歌曲为了谁》):同学们,你们听过这首歌吗?它 歌颂了那些平凡而又不平凡的人们。我们今天学习的课 文,歌颂的也是一个平凡而又不平凡的人——一个老 汉,可是课题却是——《桥》,(板课题)这是为什么呢? 展示目标(1 分钟) 师:请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生齐读)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认识 6个生字,会写 14 个生字。正确读写“咆哮、 狞笑、拥戴”等词语。 3、理解课文大意,概括课文内容。 第一次 先学后教(10 分钟) 出示自学指导: 自由读课文,注意本课生字新词,画出不理解的词语。 学生自学: 学生按要求自学。 合作探究: 同桌交流学习收获,提出不理解的地方。 教师指导: (1)教师出示本课重点词语,正音: páo xiào fēng níng tǎng sì 咆 哮 疯 狂 狞 笑 淌着 放肆 jiū bào dèng shēn táng 99 揪出 豹子 瞪眼 呻吟 胸膛 chān jì diàn 搀扶 祭 奠 (2)联系课文内容理解词语: 咆哮、狂奔、狞笑、呻吟 第二次 先学后教(8 分钟) 出示自学指导: 想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按照事情的起因、 经过、结果把本文分为四部分,怎样分? 学生自学: 学生快速浏览一遍课文,概括课文内容,划分段落。 合作探究: 小组交流。 教师指导: (1)教师出示提示词,引导学生概括课文内容: 洪水袭来 党支部书记(老汉)指挥 有秩序过桥 自己 和儿子葬身洪水 (2)引导学生划分段落。 第一段(1-4)黎明时分,村庄突然遭遇洪灾。 第二段(5-13)面临死亡时,老汉组织村民撤离。 第三段(14-23)老支书和儿子壮烈牺牲。 第四段(24-27)老太太祭奠她的丈夫和儿子。 100 第三次 先学后教(12 分钟) 出示自学指导: 找出文中描写大雨和洪水的句子,读一读,说说从中感 受到了什么? 学生自学: 学生默读课文,找句子画线,做批注。 合作探究: 同桌交流。 教师指导: (1)出示重点句子: ① 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 ② 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 来,势不可当。 ③ 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 (2)引导学生朗读,体会。 (3)比较句子,体会写法: 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 势不可当。 山洪咆哮着,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 哪句话写得好?为什么?(理解:“咆哮”是什么意思? 山洪是怎么咆哮的?理解“势不可挡”) 101 当堂训练(5 分钟) 1.读拼音写词语。 páo xiào fēnɡkuánɡ fànɡ sì xiōnɡ tánɡ ( )( ) ( )( ) 2.按课文内容补充词语。 ( )的野马 ( )的脸 ( )的人们 沙哑地( )痛苦地 ( ) ( )地喊 板 书 设 计 16、桥 山洪突袭 组织撤离 壮烈牺牲 祭奠亲人 教学反思 教研组长审核意见: 教导处审核意见: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课时教案 主备教师: 审核 上课教师: 课 题 16、桥 课时 2 总第 25 课 时 上课时间 年 月 日 教学目标 1、体会课文中的老汉在生死关头,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 2、理解描写老汉在关键时刻的动作、神态、语言的句子,感受一个老共 产党员的光辉形象。 102 3、了解和领悟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教学重 难点 重点: 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令人感动的地方,感悟老共产党员无私无畏、 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 难点:理解题目的深刻含义。 教具学具准备 教学活动设计 二次设计 情境导入(2 分钟) 一、 谈话导入: 当洪水袭来时,村庄惊醒了。人们翻身下床,却一 脚踏在水里。惊慌失措的人们你拥我挤地逃跑,寻找生 路,他们找到了吗?(找到了,北面那座窄窄的木桥。) 这是一座普通的桥吗?不,这不是一座普通的桥,因为 它窄窄的身躯上将承载一百多号人的生命,整个村庄的 生命啊!于是,急于求生的人们跌跌撞撞地向那木桥拥 去…… 展示目标(1 分钟) 师:请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生齐读) 学习目标: 1、体会课文中的老汉在生死关头,舍己为人的高尚品 质。 2、理解描写老汉在关键时刻的动作、神态、语言的句 子,感受一个老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 3、了解和领悟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第一次 先学后教(5 分钟) 出示自学指导: 讨论:如果大家就这样乱七八糟、毫无秩序地拥向窄窄 的木桥,会是怎么的结果? 学生自学: 找出文中描写人们惊慌失措的有关句段,有感情地朗 读,读出自己的感受。自由猜测可能发生的结果,感受 103 形势的紧张。 合作探究: 小组交流自己的想法。 教师指导: 课件出示: ①是谁惊慌地喊了一嗓子,一百多号人你拥我挤地往南 跑。 ②人们又疯了似的折回来。 ③人们跌跌撞撞地向那木桥用去。 第二次 先学后教(15 分钟) 出示自学指导: 画出描写老汉的有关语句,读一读,抓住关键词语认真 体会,想一想老汉是个怎样的人,在旁边做简单的批注。 学生自学: 学生自由读第七到第二十三自然段,边读边思考。 合作探究: 小组交流。 教师指导: 出示句子: (1)“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 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大山。” ①老汉“不说话”,却使人们停住了脚步,不再疯一样 地拥上木桥。老汉真是“一座山”吗?为什么? (老汉先村民到来到木桥前,却没有夺路而逃生,真是 一个为村着想,为民着想的好书记,怪不得他受人“拥 戴”,老汉在村民中的威信“像一座山”。) ②联系上下文,理解:拥戴。老汉为什么会受村民“拥 戴”呢?(想象老村书为村着想,为民着想的事例。) ③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 (2)老汉沙哑地喊话:“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 党员排在后边!” 104 ①老汉为什么这么说?作为村支书他想到了什么? ②急着逃生的人们有没有听从他的指挥?从文中找出 依据。感受老汉的威严与冷静。 ③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老汉说的两句话。 (3)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 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 只豹子。 ①引导学生找出体现“老汉凶得像只豹子”的词。(突 然、冲、揪) ②引导体会这时老汉为什么要揪出小伙子?如果不这 么做,会是什么后果?体会老汉在危急时刻把小伙子党 员揪出来,严格要求党员把生的希望让给村民们,把死 的危险党员扛起来,避免再次陷入慌乱。 ③老汉明知道这是自己的儿子,是自己生命的后代,为 什么还一定要小伙子排到最后去?这是一个怎么样的 老汉?(坚持原则,秉公办事,不殉私情,舍己为人) (4)出示句子:“老汉似乎要喊什么,猛然间,一个浪 头也吞没了他。” ①老汉如果能喊,要喊的是什么?写下来。 ②交流朗读学生所写的句子。 (老汉是村支书记,也是一位父亲,他血气方钢,他也 充满父爱。但是,当个人与大家的利益相冲突时,他毅 然选择的是“先人后己”!所以,在生命的最后一刻, 他想说的太多太多……) 第三次 先学后教(4 分钟) 出示自学指导: 用我们的话来说说这位老汉,他做了什么,从中可以看 出他是个怎样的人。 学生自学: 学生思考。 合作探究: 105 小组交流。 教师指导: 在洪水面前,老支书选择了让村民先走; 在群众与党员面前,他选择了(让群众先走 ); 在自己与小伙子之间,他把生的希望(让给小伙 子 ); 唯一没有想到的是(自己的安危 ), 老支书真是(一个心系群众、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舍 己为人的好党员)! 第四次 先学后教(8 分钟) 出示自学指导: 请大家再认真读课文,看看作者在表达上有哪些特点。 为什么文章要以“桥”为题? 学生自学: 学生浏览全文,思考。 合作探究: 小组交流。 教师指导: ⑴ 巧妙的设置悬念。讨论:课文为什么最后才交代老 汉与小伙子的关系?(这是本文表达方式上的一个特 点:构思新颖别致,设置悬念,前后照应。) ⑵ 用环境描写烘托紧张的气氛,突出人物形象。 ⑶ 语言简练,语句简短。 (教师小结:他们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座不朽的 桥梁,这是一座生命的桥,这是一座优秀党员密切联系 群众的桥,他们无私无畏、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永远铭 记在每个人的心中,这也是课文以桥为题的深刻内涵。) 当堂训练(5 分钟) 1.“木桥开始发抖,开始痛苦地呻吟。”在这里“发抖” 是指木桥______, “呻吟”是指木桥____ _。 2.“一个老太太,被人搀扶着,来这里祭奠她丈夫和她 106 儿子。”这句话中,“丈夫”指的是______ ,“儿 子”指的是______。 3.课文最后才交代老汉和小伙子的关系,这样写的好处 是____________。 4.你认为文中的“老汉”是个怎样的人? 板 书 设 计 16 桥 (不朽的生命桥) 山 洪 老汉──────── 人们(揪出小伙) 桥窄(党员排后) 教学反思 教研组长审核意见: 教导处审核意见: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课时教案 主备教师: 审核 上课教师: 课 题 17、梦想的力量 课时 1 总第 26 课 时 上课时间 年 月 日 教学目标 1、认识 6个生字,读读记记“募捐、水泵、颠簸、迫不及待、一声不吭” 等词语。 2、从字里行间感受瑞恩心灵的美好,并懂得仅仅有梦想是不够的,还要 通过不懈的奋斗才能梦想成真。 3、体会“梦想的力量”所蕴含的深意。 教学重 难点 重点: 体会瑞恩的梦想是怎么变成现实的,感受瑞恩的美好心灵。 难点:体会“梦想的力量”所蕴含的深意。 107 教具学具准备 教学活动设计 二次设计 情境导入(5 分钟) 谈话导入: 1、教师板书“梦想”。请同学们谈一谈什么是“梦 想”。 2、同学们,说一说你的梦想是什么? 3、今天我们要认识的一位主人公就叫瑞恩。他因为自 己的一个梦想而改变了非洲一部分孩子的命运。正是这 位小男孩用一颗金子般的心帮助了那些急需帮助的人 们,让我们深深感动。现在就请同学们来阅读这个真实 的故事,去感受梦想的力量吧。 展示目标(1 分钟) 师:请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生齐读) 学习目标: 1、认识 6个生字,读读记记“募捐、水泵、颠簸、迫 不及待、一声不吭”等词语。 2、从字里行间感受瑞恩心灵的美好,并懂得仅仅有梦 想是不够的,还要通过不懈的奋斗才能梦想成真。 3、体会“梦想的力量”所蕴含的深意。 第一次 先学后教(5 分钟) 出示自学指导: 自由朗读课文,①读准字音,读通课文,借助拼音和词 典理解生字词;②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学生自学: 学生自由读课文,概括课文内容。 合作探究: 在组长的组织下小组合作学习。 教师指导: (1)教师出示重点词语:下旬 募捐 水泵 放弃 筹 钱 颠簸 节奏 簇拥 羞涩 筹齐 迫不及待 (2)指导学生概括课文内容: 课文记叙了一个 6岁的加拿大男孩瑞恩·希里杰克为了 108 实现“给非洲的孩子挖一口井,好让他们有干净的水喝” 这一梦想,而不懈努力终于使梦想成真的故事,体现了 瑞恩的一颗善良、坚定执著的、金子般的美好童心。 第二次 先学后教(5 分钟) 出示自学指导: 瑞恩的梦想是什么?从课文中画出相应的句子。思考: 梦想产生了怎样的力量? 学生自学: 学生快速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合作探究: 小组交流合作。 教师指导: (1)根据学生汇报,出示句子: 我要给非洲的孩子挖一口井,好让他们有干净的水喝。 我要让非洲的每一个人都能喝上干净的水。 (2)引导学生感情朗读,体会瑞恩的梦想在不断地变 大。 (3)出示文字资料:非洲缺水资料。 第三次 先学后教(10 分钟) 出示自学指导: 思考:瑞恩的梦想是怎样变成现实的,实现这个梦想具 体分几个步骤? 学生自学: 学生自由读课文 3~13 自然段。 合作探究: 小组交流合作。 教师指导: (1)筹集 70 块钱(板书) 瑞恩为攒够这 70 块钱,做了很多额外的家务活。 a.在课文中找出瑞恩做家务活的句段朗读。(瑞恩为了 109 实现他的梦想做了几件事情?(5件)) b.感受 70 元的来之不易(瑞恩为了实现他的梦想,只 做了这五件事吗?透过这个省略号,想象瑞恩为实现他 的梦想而做的其他的事情。) 概括:梦想的力量在于激励自己。 (2)筹集 2000 块钱(板书) 当他得知 70 元钱只能买一个水泵,而挖一口井需要 2000 元时,他只是兴奋地说:“那我就多干些活挣更 多的钱吧!”他的执着感动了好心人。妈妈的一位朋友 把瑞恩的事写成了文章,刊登在当地的报纸上。有些人 给瑞恩寄去支票。 (3)筹集买钻井机的钱(板书) 同年 9 月,当他听工程师说人工凿井是一项艰巨的工 作,需 20 个人干 10 天才可以完成时,一声不吭的瑞恩 突然说:“那我来攒钱买钻井机吧。”他的声音很小, 但很坚定,“我想让非洲的每一个人都能喝上洁净的 水。” 瑞恩的老师没有想到,一个孩子能有这么大的决心。她 号召班上的同学加入捐钱打井的行列,还通过有关部 门,使瑞恩和同学们跟非洲的孩子们通上了信。 概括:这个梦想不但激励自己,还可以感化他人。 第四次 先学后教(8 分钟) 出示自学指导: 朗读课文最后四个自然段,感受梦想成功的喜悦。(1) 理解句子:是呀,一个梦想,竟有如此大的力量,有谁 会不在此时流泪呢? (2)说一说:瑞恩的梦想到底有多大的力量? (3)读了瑞恩的故事,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学生自学: 朗读课文最后四个自然段,感受瑞恩的梦想给非洲孩子 带去的幸福。 110 合作探究: 小组交流合作。 教师指导: “一个梦想,竟有如此大的力量”,梦想的实现,给 安格鲁的孩子们送去了关爱,送去了健康,令安格鲁的 村民们感激不尽;而安格鲁村民们的表现,也令瑞恩和 父母感到无比的激动和幸福。 教师补充介绍:2001 年 3 月,“瑞恩的井”基金会 正式成立。一年以后,“瑞恩的井”基金会已经为非洲 的 8 个国家打了 30 口水井。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的心 愿鼓舞了全世界六十多个国家的成年人,帮助瑞恩的队 伍越来越庞大,人们纷纷解囊相助。到 2003 年初,“瑞 恩的井”基金会有七十多万加元,已经在非洲挖了 70 多口水井。 当堂训练(6 分钟) 写话练习: 是啊,一个梦想,竟有如此大的力量,在此时有谁不流 泪呢? 此时此刻,如果你就站在井旁,看着清澈见底的井水, 你会说些什么呢?(自由选择一个人物写) 如果我是瑞恩,我会说—— 如果我是瑞恩的父母,我会对瑞恩说—— 如果我是非洲安格鲁的孩子,我会对瑞恩说—— 如果我们是非洲人民,我们会真诚地对加拿大人民说 —— 板 书 设 计 17. 梦想的力量 攒 70 元买了一个水泵 激励自己 筹 2000 元打一口井 攒钱买钻井机 梦想成真 带去幸福 感化他人 111 教学反思 教研组长审核意见: 教导处审核意见: 第 五 单元备课 主备教师: 审核 上课教师: 主题 中国古典名著 课型 上课时间 教学内容 本单元由两篇精读课文《将相和》《草船借箭》、两篇略读课文 《景阳冈》《猴王出世》。 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围绕着“中国古典名著”这一主题选入了四篇课文。 根据司马迁的《史记》中著名篇章改编的《将相和》,它以秦 赵两国的矛盾为背景,以蔺相如的活动为线索,通过对“完璧归 赵”等三个小故事的记述,赞扬了蔺相如勇敢机智、不畏强暴的斗 争精神和以国家为重,顾大局识大体的可贵品质,也赞扬了廉颇勇 于该过的精神。 《草船借箭》选自我国著名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选编 本文的目的,是通过对故事情节的了解,感受鲜明的人物形象,从 而体验阅读名著的乐趣,激发学生读名著的兴趣。 《景阳冈》选自我国著名古典小说《水浒传》,选编这篇课文 的意图:一是让学生感受武松的英雄气概,体会其豪放、勇敢、机 112 智的性格;二是能讲述这个脍炙人口的故事,从而进一步感受名著 的魅力。 《猴王出世》选自我国古典神话小说《西游记》,选编这篇课 文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石猴从出世到成为猴王的经历,体会石猴 勇敢顽皮的特点,感受其形象,激发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教学目标 1.掌握 23 个生字,读准 20 个词语,会写 34 个生词。 2.通过学习本组四篇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物形象。 3.以本组课文为领悟研究材料,探索、总结、归类描写人物 的一般方法。 4.通过本组教学为学生打开学习古典名著的大门,感受古典 名著的魅力,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5.培养学生通过语言想象情景的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 探究语言,分析概括,理解表达的能力;培养学生感受语言,体悟 品质的能力。 6.培养学生改编,语言再创造的语文实践能力。 教学重难 点 让学生感受名著中的人物形象,感受古典名著的魅力,激发学生阅 读名著的兴趣。创造一个交流学习古典名著的平台。 教具准备 课时安排 18、《将相和》 2课时 19、《草船借箭》 2课时 20、《景阳冈》 2课时 21、《猴王出世》 1课时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课时教案 113 主备教师: 审核 上课教师: 课 题 18 将相和 课时 1 总第 27 课时 上课时间 年 月 日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3、会写本课生字。 教学重 难点 1、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2、会写本课生字。 教具学具 准备 教学活动设计 二次设计 情境导入 (3分钟) 课前同学们齐唱《黄河颂》。听到同学们雄壮有力、气壮 山河的歌声,我情不自禁地想起历史上无数可歌可泣的爱 国故事。今天,我们要学的新课《将相和》,就是一个流 传千百年的动人故事。板书课题。 2、简介背景、揭示课题。 (1)“将相和”这个故事发生在战国末期,当时有齐、楚、 燕、韩、赵、魏、秦七个国家并存。秦国最强大,要统一 中国,不断向其它六国进攻。赵国紧邻秦国,是一个比较 弱的国家,常受到秦国的侵略。文中讲的故事就发生在秦 昭襄王和赵惠文王时期。 (2)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什么?(看到课题,我想知道 “将”、“相”分别指谁?“将”、“相”之间是怎样由和到 不和又到和好的。) 展示目标 (1分钟)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3、会写本课生字。 114 第一次 先学后教 ( 12 分 钟) 自学指导: 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句子读流利, (3分钟后,我们来比赛。) 自主学习: 生练读。 合作探究: 同桌互纠字音。 教师指导: 指名读,生评议(是否流利上去评) (指后进生朗读,读得不太好的由中等帮忙,如还读不好 的,可由优等生进行范读) 如学生在读的过程中确实读不好的,教师可范读。 第二次 先学后教 ( 12 分 钟) 自学指导: 通读全文,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标段(重点研究二、三两 段间过渡段的归属,要从内容和逻辑关系上理解)。 自主学习: 生自学,师巡视。 合作探究: 学生汇报,有不同意见可补充 教师指导:形成的板书: 18.将相和 一.(1-10):完璧归赵 二.(11-15):渑池之会 三.(16-18):负荆请罪 第三次 先学后教 (5分钟) 自学指导: 师:课文分段大家分得很好,接下来我们来写词语,比 谁记得快,写得好。 自主学习: 生练字 (注意看字的结构) 115 教师指导: (1)、师听写。 强 洞 壁 瑟 (2)、生对改、订正 当堂训练 (7分钟) 一、把成语补充完整,选择所填的字的正确解释,打“√”。 1.理( )气壮 ①充分合理。②竖。③坦率。 2.( )口不提 ①断。②没有了。③一定,无论如何。 3.无价( )宝 ①代词“它”。②去,往。③的。 4.攻无不( ) ①重量单位。②胜。③能。④克服。 5.同心( )力 ①共同合作。②调和,和谐。 6.( )荆请罪 ①欠。②背。③具有。 二、看看这些句子分别体现了人物怎样的品质,把序号填 在括号里。 A.顾大局,识大体。 B.勇敢机智。 C.不畏强暴。 D.耿直畅快。 1.蔺相如看到这种情形,知道秦王没有拿城换璧的诚意, 就上前一步,说:“这块璧有点儿毛病,让我指给您 看。” ( ) 2.蔺相如说:“现在您跟我只有五步距离,您不答应,我 就跟您拼了!” ( ) 3.“我所以避着廉将军,为的是我们赵国的利益 啊!” ( ) 4.“我廉颇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立下了许多大功。他蔺 相如有什么能耐,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我头上去了。我 116 碰见他,得给他个下不了台!” ( ) 板 书 设 计 18.将相和 完璧归赵 渑池之会 负荆请罪 教学反思 教研组长审核意见: 教导处审核意见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课时教案 主备教师: 审核 上课教师: 课 题 18 将相和 课时 2 总第 28 课时 上课时间 年 月 日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的思路。 3、感受人物形象,体会人物各自的美好品质。 教学重 难点 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描写,感受人物形象。 教具学具 准备 教学活动设计 二次设计 导入 (1分钟) 师: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 18.《将相和》,齐读目标学 习目标: 117 展示目标 (1分钟)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的思路。 3、感受人物形象,体会人物各自的美好品质。 第一次 先学后教 ( 13 分 钟) 自学指导: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想一想,文中的三个故事,你最喜欢 哪一个?请用自己的话来说说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5 分钟后,比谁讲得精彩。) 自主学习: 生自学,师巡视。 合作探究: 同桌交流。 教师指导: (1)、指名讲故事—(注意语言的完整性,声音响亮)。 (2)、听的同学要认真,从中学习优点。 一、完璧归赵 蔺相如 勇敢机智 忠贞爱国 二、渑池之会 蔺相如 不顾个人安危 三、负荆请罪 失和的原因 廉颇 知错就改 师点评—再指名讲—评价 师:故事讲得很好,那么三个故事间是什么关系? (3分钟后,比谁说得好) 1、 生自学,师巡视 2、 检测: 指名说,并订正 前两个故事是第三个故事的起因,第三个故事是前两个故 事的结果(因果关系) 118 第二次 先学后教 ( 18 分 钟) 自学指导: 默读课文,说一说你最喜欢哪个人物,为什么? (3分钟后,比谁说得好) 自主学习: 生自学,师巡视。 合作探究: 小组交流。 教师指导: 生汇报:(说出自己的理由) 廉颇:勇于认错、知错就改。 蔺相如 :不顾个人安危蔺相如勇敢机智、不畏强暴的斗 争精神和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大局、识大体的政治远见。 师引导生品读相关的句子和段落.。 句子:讨论、交流、整理: ①语言:“我愿意带着和氏璧到秦国去。如果秦王真的拿 十五座城来换,我就把璧交给他;如果……就没有动兵的 理由。”(机智) 行动:当满朝文武为难时,蔺相如挺身而出。(表现出蔺 相如的勇敢。) ②语言:“这块璧有点小毛病,让我指给您看。”(机智) 行动:当蔺相如觉察到秦王没有诚意换璧时,就上前一步, 故意指点璧上有毛病,把和氏璧要回手中。(机智) ③语言:“我看你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现在璧在我手里, 您要是强逼我,我的脑袋和璧就一块撞碎在这柱子上!” (不畏强暴、机智勇敢。) 行动:捧着璧,往后退了几步,靠着柱子站定,举起和氏 璧就要向柱子上撞。(不畏强暴、机智勇敢。) 生读句子---齐读体会 师总结: 的确,蔺相如没有持刀作战,但他唇枪舌剑,同样为 119 赵国维护了尊严,他出入的是没有刀光剑影的外交战场, 同样让佩服,廉颇能够知错就改,主动认错,也值得我们 学习。现在就让我们动手抄写下,文中你最喜欢的句子吧。 当堂训练 (7分钟) 一、判断下面句子的说法是否正确,用“√”或“×”表 示。 1.课文开头“战国时候,秦国最强,常常进攻别的国家” 是整个事情的起因。 ( ) 2.蔺相如说:“秦王我都不怕,还会怕廉将军吗?”这句 话是说蔺相如比秦王、廉将军都厉害,他谁也不 怕。 ( ) 3 . 前 两 个 故 事 的 结 果 是 第 三 个 故 事 的 起 因。 ( ) 4.“渑池之会”上秦王没占到便宜,放赵王回去,是因为 蔺相如大智大勇,秦王也惧怕他。 ( ) 二、结合课文内容填空。 《 将 相 和 》 选 自 汉 代 史 学 家 司 马 迁 的 ( )。文中的“将”是指( ),“相” 是指( ),“和”的意思是( )。课文讲述了 ( )、( )和( ) 三 个小故事。 板 书 设 计 18.将相和 廉颇:勇于认错、知错就改。 蔺相如 :勇敢机智、不畏强暴 以国家利益为重、 顾大局、识大体 教学反思 120 教研组长审核意见: 教导处审核意见: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课时教案 主备教师: 审核 上课教师: 课 题 19、草船借箭 课时 1 总第 29 课 时 上课时间 年 月 日 教学目标 1、认会 10 个生字,会写 14 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初步了解本课的故事情节。 教学重 难点 重点: 认会 10 个生字,会写 14 个生字。 难点:初步了解本课的故事情节。 教具学具准备 教学活动设计 二次设 计 情境导入(3 分钟) 一、 谈话导入: (播放背景音乐《三国演义》主题曲)课文选自《三国演义》, 你熟悉这部书中的哪些主要人物,哪些主要故事?(引导学生读 第 100 页“资料袋”) 通过预习,你对《草船借箭》的背景有哪些了解? (《草船借箭》 是选自古典名著《三国演义》中的一个故事,故事发生在东汉末 年,曹操、刘备、孙权各据一方,相互讨伐,史称“三国鼎立”。 当时曹操实力雄厚,刚刚打败了刘备又派兵进攻孙权,于是刘备 和孙权联合起来抵抗曹操,刘备派诸葛亮到孙权那里帮助作战。 孙权手下大将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设下圈套,假意让他负责 赶造十万支箭,企图以造不成箭违误军令的借口加以陷害,于是 就发生了这个故事。) 121 展示目标(1 分钟) 师:请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生齐读) 学习目标: 1、认会 10 个生字,会写 14 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初步了解本课的故事情节。 第一次 先学后教(8 分钟) 出示自学指导: (1)给 99 页要求会认的生字注音,并口头组词。 (2)划出课文中的词语并读会。 (3)划出不理解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理解词语的 意思。 学生自学: 学生自由读课文,按要求加拼音、划词语。 合作探究: 同桌交流。 教师指导: (1)引导学生读准“调度、擂鼓、都督”等容易读错的词,能 正确书写“妒忌、迟延、支援”等容易写错的词。 (2)引导理解词语: 妒忌 都督 擂鼓 呐喊 丞相 虚实 迟延 四更 弓弩手 神机妙算 122 第二次 先学后教(5 分钟) 出示自学指导: 再读课文,思考:(1)课文中介绍了哪几个主要人物?(2)他 们之间分别有着怎样的联系?(什么事情把他们联系起来的?) 学生自学: 学生再读课文,思考问题。 合作探究: 同桌交流。 教师指导: 抓住课文中的关键词句交流讨论,教师相机板书。 周瑜和诸葛亮(理解“妒忌”,说说“妒忌”的原因,“妒忌”和 造箭的联系。) 周瑜和鲁肃(派鲁肃探听,回来报告。) 鲁肃和诸葛亮(请鲁肃帮忙, 并要求不要告诉周瑜,鲁肃答应, 果然照办。) 诸葛亮和曹操(诸葛亮用草船借曹操 10 万支箭。) 第三次 先学后教(10 分钟) 出示自学指导: 在文中找出“草船借箭”的起因、准备,经过和结果,把文章分 成四部分。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学生自学:学生再读课文,划分段落。 合作探究:学生交流。 教师指导: (1)课文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写。 (2)学生根据老师给大家的提示,给课文分段。 草船借箭的原因:三天赶造十万枝箭。 借箭前的准备:草船、军士。 草船借箭的过程:逼近水寨→一面受箭→另一面受箭→驶向南 岸。 草船借箭的结果:如期交货、周瑜叹服。 (3)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这篇课文主要讲周瑜由于妒忌诸葛亮的才干,要诸葛亮在十天内 123 造好十万支箭,以此陷害他,诸葛亮同周瑜斗智,用妙计向曹操 “借箭”,挫败了周瑜的暗算。 第四次 先学后教(8 分钟) 出示自学指导: 用自己喜欢的方法默记第 99 页田字格中的 14 个生字。 学生自学: 自由书写。 合作探究: 小组交流识字方法。 教师指导: 注意“丞”字的笔顺。 当堂训练(5 分钟) 《草船借箭》是我国著名长篇小说__________ 中的一 个 故 事 。 故 事 发 生 在 __________ , 事 情 的 起 因 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经过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文中共有____ 、_____ ______、 _____四个人物,主人公是 _____ , 这 个 故 事 表 现 了 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板 书 设 计 19、草船借箭 起因(1—2) 准备(3—5) 经过(6—9) 结果(10) 教学反思 124 教研组长审核意见: 教导处审核意见: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课时教案 主备教师: 审核 上课教师: 课 题 19、草船借箭 课时 2 总第 30 课 时 上课时间 年 月 日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弄清楚诸葛亮借箭成功的主要原因。 2、紧扣课文语言,感悟周瑜、诸葛亮的特点。 3、培养阅读名著的兴趣,懂得一些为人处世的道理。 教学重 难点 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抓重点句,从“识人心”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难点:紧扣课文语言,感悟周瑜、诸葛亮的特点。 教具学具准备 教学活动设计 二次设计 情境导入(3 分钟) 谈话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些什么? 诸葛亮为什么要借箭?结果又怎样呢? 展示目标(1 分钟) 师:请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生齐读) 学习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弄清楚诸葛亮借箭成功的主要原因。 2、紧扣课文语言,感悟周瑜、诸葛亮的特点。 3、培养阅读名著的兴趣,懂得一些为人处世的道理。 第一次 先学后教(8 分钟) 出示自学指导: (1)默读课文 1、2自然段,想想哪个词可以看出周瑜 对诸葛亮的态度?用笔画出来。 (2)思考:诸葛亮在与周瑜对话时心理活动怎样?诸 葛亮为什么答应周瑜如此难办到的任务? 学生自学: 学生认真读课文,想一想,划一划。 合作探究: 125 同桌交流。 教师指导: (1) 指导学生分角色读好诸葛亮与周瑜的六轮对话, 理解周瑜的妒忌、怨恨之心。 (2) 引导学生读中感悟:诸葛亮其实已识破了周瑜的 计划,但他以国家大计为重,为水战胜利考虑, 不顾个人恩怨,答应三天造十万枝箭。 第二次 先学后教(15 分钟) 出示自学指导: 快速读课文,思考:①文中用哪一个合适的词语概括了 诸葛亮在借箭中所表现出的才能?②草船借箭成功的 原因有哪些?③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表现在哪些地方? 学生自学: 学生自由读文,批画出有关的词句。 合作探究: 小组快速讨论、交流,准备汇报。 教师指导: 教师提示研究方法:抓住前后句子间的联系,思考:① 诸葛亮是怎样做(说)的,为什么这样做(说);②诸 葛亮预见了什么,预见得准不准。 (1)算到第三天有雾:“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 对面都看不清。”(引导学生根据鲁肃、诸葛亮看到了大 雾时不同的心情来读这句话,比如:鲁肃会很吃惊、害 怕,而诸葛亮却暗喜、得意。) 光读这句还不够,必须结合前面这句话:“第一天,不 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二天,仍不见诸葛亮有动静; 直天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 (要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这句,要读出诸葛亮的胸有成 竹。) (2)算到了人。 ①算到了曹操的性格谨慎多疑。“诸葛亮笑着说:‘雾这 126 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 亮了就回去。’”“曹操在营寨里听到鼓声和呐喊声,就 下令说:‘江上雾很大,敌人忽然来攻,我们看不清虚 实,不要轻易出动,只叫弓弩手朝他们射箭,不让他们 近前。’”(抓住句中的“笑”字来指导学生朗读第一句 话。说说诸葛亮他在笑谁,根据诸葛亮笑的不同,进而 读出不同的语气;指导学生练笔,写出诸葛亮没说出来 的话: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 ②算到了鲁肃忠厚老实。(找出的句子读一读) ③知道周瑜心胸狭窄。(找出的句子读一读) 3、懂地理: “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过头,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仍 旧擂鼓呐喊,逼近曹军水寨去受箭。”“曹操知道上了当, 可是这边的船顺风顺水,已经飞一样地放回 20 多里, 追出来不及了。” 4、巧安排: “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儿摆开,又 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大声呐喊。”“诸葛亮吩咐 把二十船用绳索连接起来,朝北岸开去。”(诸葛亮吩咐 把二十条船用绳索连接起来。船靠近曹军水寨时,他下 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儿摆开,这样船体受箭 的面积大,保证曹军射来的箭不丢失。过了一会儿,诸 葛亮又下令把船掉过来,这样船上另一侧的草把子上又 可射满箭。这样安排布阵,撤退时船不需再调头,顺风 顺水,节省时间,及时赶回。) 小结:诸葛亮真是神机妙算,他知天文、懂地理、识人 心,再加上自己的巧安排,这便是他草船借箭成功的原 因。 127 第三次 先学后教(5 分钟) 出示自学指导: 想一想:1、草船借箭中的“借”可以换成“骗”、“偷” 吗?为什么?2、通过对“草船借箭”过程的分析,你 明白了什么? 学生自学: 学生思考。 合作探究: 小组交流。 教师指导: 引导学生开阔思路,各抒己见。 第四次 先学后教(5 分钟) 出示自学指导: 借来的箭怎样还给曹操呢?周瑜真的服气了吗?他和 诸葛亮之间还有哪些明争暗斗呢?课外阅读《三国演 义》中与本文有关的故事。 学生自学: 合作探究: 小组交流《三国演义》与课文有关的故事。 教师指导: 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培养阅读《三国演义》的兴趣。 当堂训练(3 分钟) “草船借箭”是一次( 智慧的 )的较量。诸葛亮深 知周瑜(心胸狭窄),鲁肃( 忠厚老实 ),曹操(谨 慎多疑 );还利用(大雾)天气和(地理)条件,巧妙 地安排,运用(草船)进行借箭。借箭的成功,充分说 明诸葛亮是一个既(知天文、晓地理 )又(识人心) 的人。 板 书 设 计 128 19、草船借箭 识天象 大雾弥漫 周瑜 心胸狭窄 神机妙算 知人心 鲁肃 忠厚老实 曹操 谨慎多疑 晓地理 顺风顺水 教学反思 教研组长审核意见: 教导处审核意见: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课时教案 主备教师: 审核 上课教师: 课 题 20、景阳冈 课时 1 总第 31 课时 上课时间 年 月 日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准确把握生字词的读音。 3、理解课文内容,给课文分段。 教学重 难点 1、准确把握生字词的读音。 2、理解课文内容,给课文分段。 129 教具学具 准备 教学活动设计 二次设计 情境导入 (5分钟) 歌曲导入 师:同学们喜欢看电视吗? 生;喜欢。 师:下面老师请同学们听首歌,猜猜它是哪部电视剧的主 题曲。(播放歌曲) 生:《水浒》 师:是的,《水浒传》是我国的四大名著之一,作者施 耐庵塑造了 108 个英雄好汉。你知道谁? 生:林冲、宋江、李逵、 师:看来同学们对《水浒》并不陌生,今天我们要学的这 篇课文写的就是其中的一个好汉武松。(板书课题) 展示目标 (1分钟)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准确把握生字词的读音。 3、理解课文内容,给课文分段。 第一次 先学后教 ( 10 分 钟) 自学指导: 自由朗读课文,要求:声音响亮,看准字,尽量做到不添 字不漏字。 自主学习: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合作探究: 读不准的字同桌交流。 教师指导: (1)指名生读,及时正音。 (2)指名读错的学生,读正确读音。 (3)生齐读巩固。 130 第二次 先学后教 ( 17 分 钟) 自学指导: 师:同学们看书都很认真,现在让我们根据刚才的学习给 课文分段。 自主学习: 生自读,分段 合作探究: 小组交流。 教师指导: 学习汇报: 第一段(1-4)讲武松不听店家劝告,执意过景阳冈得情 形。 第二段(5-7)讲武松在景阳冈上的心理活动。 第三段(8-12)讲武松打虎的经过。 第四段(13)讲武松打死老虎后下冈。 师:段分好了,相信对大家理解课文内容有很大的帮助, 我们继续努力吧! 当堂训练 (7分钟) 一、划去括号里不合适的字词。 1.你留我在家里歇,莫不是半夜三更要谋我钱(才、材、 财),害我(性、姓)命。 2.回头一看,红日渐渐地(掉、坠)下去了。 3.那只大虫(咆哮、呼啸)着,发起性来,翻身又(仆、扑、 朴)过来。 4.武松使尽了气力,手脚都(柔软、酥软)了。 二、《水浒传》中有 108 位英雄好汉,他们各自有绰号, 请你选一选。 ①黑旋风 ②花和尚 ③行者 ④豹子头 ⑤及时雨 ⑥智多星 宋江 林冲 吴用 武松 李逵 鲁智深 板 书 设 计 131 20 景阳冈 一、武松不听劝告,执意上冈 二、武松在景阳冈上的心理活动。 三、武松打虎的经过。 四、武松打虎后下冈。 教学反思 教研组长审核意见: 教导处审核意见: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课时教案 主备教师: 审核 上课教师: 课 题 20、景阳冈 课时 2 总第 32 课时 上课时间 年 月 日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武松豪放、倔强、勇敢机智的英雄性格。 教学重 难点 教学重点 武松赤手空拳打死老虎的部分。 教学难点 了解武松的英雄性格。 教具学具 准备 教学活动设计 二次设计 情境导入 (2分钟) 同学们,这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第 20 课《景阳冈》 (板题),请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示标),我请一位同学 站起来为大家朗读一遍。(指名读) 132 展示目标 (1分钟)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武松豪放、倔强、勇敢机智的英 雄性格。 第一次 先学后教 ( 22 分 钟) 自学指导: 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并划出文中具体描写武松打虎的部 分多读几遍,说说,武松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8分钟后,比谁说得好) 自主学习: 根据阅读要求,自读自悟 合作探究: 四人小组交流学习情况。 由于课文一些语句的意思或用法与现代文有所不同, 老师适当做一些提示。如,“这酒真有气力”──这酒很 有劲;“筛一碗酒”──倒一碗酒;“吃酒”──喝酒;“武 松把脚往大虫面门上眼睛里只顾乱踢。”──武松只顾往 大虫面门上眼睛里乱踢。 教师指导: (指名回答) 在描写“武松打虎”的段落中,哪些语句给你留下深 刻的印象?读后有什么感受? ⑴ 引导学生抓住武松打老虎的几个回合里,描写 双方动作的词句进行比较体会。 突遇大虫的“一扑”、“一揪”、“一剪”,他的对策 是“躲闪”、“闪在青石边”、“闪在大虫背后”、“闪在一 边”…… 一段话里连用了许多个“闪”字,能否换成“躲”字 呢? “ 闪”既是本能的反应,又是防御的手段,准确刻 画了武松在遭到大虫的突然袭击,毫无防备的情况下的动 133 作。“闪”这个动作,具有突发性,用在这里很能表现人 物的机警敏捷。而“躲”却显得很被动。这样,充分说明 了这一个连一个的“闪”字,绝不是重复、雷同,而凸现 了武松的有勇有谋、智勇双全。) 描写武松时,用“抡”“劈”“揪”“按”“踢”“提” “打”等几个字,字字千钧,虎虎生风,形象生动地凸现 了武松打虎的英雄气势,淋漓尽致地刻画了武松过人的高 大形象。 ⑵ 根据交流,重点品读相关的句子: ① 下面请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读描写武松打虎的语 句,进一步体会武松的性格特点。同学们可以自由发挥, 你觉得怎么读像武松就怎么读(生有感情地朗读。) ② 谁愿意选择自己最拿手的一句读给同学们听? (生有感情地朗读,教师适时指导。) ③ 比比看,谁最像武松。 〔3〕、“打虎”部分通过对人物动作的描写,突出了武 松的英雄形象。你认为前面的内容与“打虎”内容有关吗? 又是通过什么描写来表现人物形象的? 通过对武松的语言描写,感受到武松的性格特点。 “别胡说!难道不付你钱!再筛三碗来”体会出武松 倔强、豪爽。 “就有大虫,我也不怕”体会到武松很勇敢。 “这是店家的诡计,吓唬那些胆小的人到他家里去歇。 我怕什么!”能够体会出武松的勇敢。 通过对武松心理的描写,感受武松的内心变化,感受 他的英雄气概。如“转身回酒店吧,一定会叫店家耻 笑……”“怕什么,只管上去,看看怎么样。”这里虽有犹 豫,但更多的仍然是“勇往直前”的豪气。当天将黑时, 他见没有老虎,便“自言自语道:‘哪儿有什么大虫!是 人自己害怕了,不敢上山。’”这是他在为自己壮胆,也很 134 真实可信。所以这些内容看似与打虎无关,实际上与打虎 的内容有着密切的关系。 〔4〕、武松在这些段落里,又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 小结 :武松的人物形象:豪爽、神威、武艺高强、 江湖阅历丰富…… 引导品读(9、1段) 指名读---生评价---再读---齐 第二次 先学后教 (8分钟) 自学指导: 课文还写了哪些内容,这些内容跟打虎有什么关系? (3分钟后,比谁说得好) 自主学习: 生自学,师巡视 合作探究: 同桌交流。 教师指导: 指名回答(不足可补充) (还写了武松打虎之前在饭店里喝酒以及和店家争执的 事情,这些内容可以表现出武松豪爽、倔强、大胆的性格 特点) 当堂训练 (7分钟) 一、写出句子括号中字词的意思。 1.店家又(筛)了一碗酒。 ( ) 2.你(如何)不肯卖酒给我(吃)? ( )( ) 3.(但凡)客人来我店中。 ( ) 4.(岂)不白白送了(自家)性命? ( )( ) 5.请(勿)自误。 ( ) 6.明早再来(理会)。 ( ) 二、按要求写句子。 1.大虫见掀他不着,吼一声,把虎尾倒竖起来一剪。(补 充成比喻句) 135 2、那只大虫被武松打得没有一点力气了。 (改成“把”字句) 3.大虫大吼一声。(改成夸张句) 板 书 设 计 20 景阳冈 上岗 武松打虎 下岗 豪放 倔强 无所畏惧 机敏 勇武 教学反思 教研组长审核意见: 教导处审核意见: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课时教案 主备教师: 审核 上课教师: 课 题 21、猴王出世 课时 1 总第 33 课时 上课时间 年 月 日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词,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了解石猴出世的经过,体会石猴勇敢顽皮、无私无畏的性格特点。 3.初步感受古典文学的语言特点,体会《西游记》的语言美和古代劳动人 民的丰富想象力。 教学重 难点 重点: 了解石猴从出世的经历,感受石猴形象特点。 难点:品读语言,激发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教具学具准备 136 教学活动设计 二次设计 情境导入 (3分钟) 一、谈话导入: 你们谁看过《西游记》这部小说?其中给你留下印 象最深的是哪个人物?你能用几句简单的话语来说一说 你心目中的孙悟空吗? 你知道《西游记》中的孙悟空打哪来?又是怎样成 为美猴王的吗?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一篇课文《猴王出 世》。 展示目标 (1分钟) 师:请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生齐读) 学习目标: 1.学习生字词,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了解石猴出世的经过,体会石猴勇敢顽皮、无私无畏 的性格特点。 3.初步感受古典文学的语言特点,体会《西游记》的语 言美和古代劳动人民的丰富想象力。 第一次 先学后教 (8分钟) 出示自学指导: 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顺句子。 学生自学: 学生自学。 教师指导: (1)出示生字、词语,学生认读: 遂 獐 猕 猿 顽 窍 镌 挠 灵通 迸裂 避暑 楷书 造化 明明朗朗 喜不自胜顽劣 天造地设 伸头缩脑 抓耳挠腮 力倦神疲 (2)理解词语: 名曰、石窍、镌、喜不自胜、拱伏无违、抓耳挠腮、力 倦神疲、序齿排班、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137 第二次 先学后教 (5分钟) 出示自学指导: 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围绕这件事具体写了哪些内 容? 学生自学: 学生快速浏览课文,思考。 合作探究: 同桌交流。 教师指导: (1) 这篇课文讲的是石猴出世以及石猴怎样成为猴 王的。 (2) 围绕这件事具体写了石猴出世、探洞、进洞成王。 第三次 先学后教 (8分钟) 出示自学指导: 快速默读第一自然段,思考:石猴是从哪来的?找出文 中的有关句子,读一读,写写自己的体会。 学生自学: 快速默读第一自然段,思考。 合作探究: 同桌交流。 教师指导: A、出示:四面更无树木遮阴,左右倒有芝兰相衬。盖 自开辟以来,每受天真地秀,日精月华,感之既久,遂 有灵通之意。内育仙胞,一日迸裂,产一石卵,似圆球 样大。因见风,化作一个石猴。 (了解石猴的出生,你想用一个怎样的词来形容他?) B、出示:那猴在山中,却会行走跳跃,食草木,饮涧 泉,采山花,觅树果;与狼虫为伴,虎豹为群,獐鹿为 友,猕猿为亲;夜宿石崖之下,朝游峰洞之中。(齐读) (你仿佛看到了一只怎样的石猴?用一个词来形容 他。) 138 第四次 先学后教 (10 分钟) 出示自学指导: 默读课文第二至四自然段,想想作者是怎样写石猴成为 猴王的?找出相关的句子,写出自己的体会。 学生自学: 默读课文第二至四自然段,划句子、写体会。 合作探究: 小组交流汇报。 教师指导: A、出示句子:哪一个有本事的,钻进去寻个源头出来, 不伤身体者,我等即拜他为王。”连呼了三声,忽见丛 杂中跳出一个石猴,应声高叫道:“我进去!我进去!(从 石猴的语言我们可以看出什么?) B、出示:他瞑目蹲身,将身一纵,径跳入瀑布泉中, 忽睁睛抬头观看,那里边却无水无波,明明朗朗的一架 桥梁。 (找出句中的动词,说说你的体会:从“瞑、蹲、纵、 跳”等动作描写了石猴的机智、灵巧、敏捷、勇敢的特 点。) C、出示:石猴端坐上面道:“列位呵,‘人而无信,不 知其可。’你们才说有本事进得来,出得去,不伤身体 者,就拜他为王。我如今进来又出去,出去又进来,寻 了这一个洞天与列位安眠稳睡,各享成家之福,何不拜 我为王?众猴听说,即拱伏无违。一个个序齿排班,朝 上礼拜,都称“千岁大王”。 (读了这段话,我们仿佛 又看到了一只怎样的石猴?守信用、敢作敢为) 139 当堂训练 (5分钟) 1、用自己的话说说孙悟空是怎样成为“美猴王”的。 2、通过学习,我们对孙悟空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你觉 得这是一只怎样的猴子?用四字词语说说。 (活泼可爱、勇敢无畏、毛遂自荐、敢作敢为、聪明伶 俐、身手不凡……) 3、课文记叙的是古典小说《西游记》第一回,你还知 道《西游记》中有哪些小故事? 板 书 设 计 21、猴王出世 出世神奇 勇敢 仙石迸裂-- 自由快乐 无私 --寻源称王 身手不凡 聪明 教学反思 教研组长审核意见: 教导处审核意见: 第 七 单元备课 主备教师: 审核 上课教师: 主题 作家笔下的人 课型 阅读课 上课时间 教学内容 22 人物描写一组 23 刷子李 24 金钱的魔力 教材分析 本组围绕“作家笔下的人”这一专题,安排了 3篇课文,其中 一篇讲读课文由 3个片段组成。这 3篇课文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作 品中的人物形象非常鲜明,各自有着不同的特点。作家在刻画人物 时采取了不同的手法,有的侧重从人物的语言方面,有的抓住人物 的动作,有的以描写人物的外貌、神态、心理为主。 这 3篇课文向我们展示了描写人物的一些基本方法。其意图, 140 就是让学生进一步感受作家笔下鲜活的人物形象,体会作家描写人 物的方法,并在习作中学习运用。这是本组教学的重点,也是教学 的难点。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本单元的生字,新词。 认读课文中的二类生字,以及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2)体会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并在习作中学习运用。 教学重难 点 就是让学生进一步感受作家笔下鲜活的人物形象,体会作家描 写人物的方法,并在习作中学习运用。这是本组教学的重点,也是 教学的难点。 教具准备 课时安排 22 人物描写一组 3课时 23 刷子李 1课时 24 金钱的魔力 1课时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课时教案 主备教师: 审核 上课教师: 课 题 22、人物描写一组 课时 1 总_34_课时 上课时间 年 月 日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肖像等描写人物的方 法。 3、会写本课词语。 教学重 难点 重点: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会写本课词语。 难点: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肖像等描写人物 的方法。 教具学具 准备 141 教学活动设计 二次设计 情境导入 (2分钟) 谈话导入: 看过电视剧《小兵张嘎》吗?同学们喜欢嘎子这个人 物吗?这节课,我们就走进作家徐光耀的小说《小兵张 嘎》,板书课题:《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 展示目标 (2分钟)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肖 像等描写人物的方法。 3、会写本课词语。 第一次 先学后教 (8分钟) 自学指导: 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学会文中的生字和字词,划出不 理解的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也可以查工具书或请教别 人,5分钟后我们来交流。 学生自学: 生画出词语、理解,师巡视。 合作探究: (1)交流识字方法 (2)不理解的词语同桌或小组之间讨论交流。 教师指导: 同学们踊跃纠错,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对个别问题做好指 导。 师板书易错字,齐读易错字正音。裆 擞 绽 鹐 精神抖擞,破绽,扳不动 精神抖擞(sǒu) 破 绽(zhàn) 扳(bān)不动 咕咚(dōng) 合了裆(dāng) 膀大腰粗 第二次 先学后教 ( 10 分 钟) 自学指导: 文中的生字词语大家已经掌握,现在让我们来了解课文的 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的思路。老师相信大家能把课文读得 既正确又流利。赶紧开始练习,(5分钟后,我们来比赛 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142 学生自学: 生练读,思考课文主要讲的是什么? 合作探究: 1、指名读课文。生来评议。 2、同桌或小组讨论交流:课文主要讲的是什么? 教师指导: 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摔跤的过程中,小嘎子处处想 巧招,结果反被胖墩儿摔了个仰面朝天的故事。 第三次 先学后教 ( 13 分 钟) 自学指导: 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思考:小嘎子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 象,你是从课文哪些地方体会出来的?用笔划出来相应的 句子,在旁边作上批注。 (5分钟后,我们来交流。) 学生自学: 1、学生边读课文边做注释(师巡视,了解情况) 2、思考小嘎子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合作探究: 指名说,不足他人补充 教师指导: 重点语句: ①小嘎子在家里跟人摔跤,一向仗着手疾眼快,从不 单凭力气,自然不跟他一*一搂。 ②起初,小嘎子精神抖擞,欺负对手傻大黑粗,动转 不灵,围着他猴儿似的蹦来蹦去,总想使巧招,下冷绊子, 仿佛很占了上风。 ③两个人走马似的转了三四圈,……小嘎子摔了仰面 朝天。 写小嘎子摔跤时的动作描写,作者用了“站、围、蹦、转、 揪、推、拉、拽、顶、扳”等表示动作的词语 从以上句子中去分析,体会人物形象和描写人物的方法 3、师板书 143 4、小结: 在这篇课文中作者主要采用动作描写的方法,准确运用了 一系列的动词,也兼用语言描写的方法,生动地刻画了两 个人物不同的特点。运用这样的方法,就使读者好像看到 了人物的动作,听到人物说的话,整个人物形象仿佛就站 在我们的眼前,栩栩如生。 当堂训练 (5分钟) 小练笔 将课文中最能表现人物性格的语句抄写下来 板 书 设 计 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 顽皮 机敏 争强好胜 富有心计 教学反思 教研组长审核意见: 教导处审核意见: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课时教案 主备教师: 审核 上课教师: 课 题 22、人物描写一组 课时 2 总_35_课时 上课时间 年 月 日 144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肖像等描写人物的方 法。 3、会写本课词语。 教学重 难点 重点: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会写本课词语。 难点: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等描写人物的方法。 教具学具 准备 多媒体 教学活动设计 二次设计 情境导入 (2分钟) 谈话导入: 1、同学们,在中国的文学长河中,流传着许多经典名著, 名著中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滋养着一代又一代的读者。 你们知道中国讽刺小说的开山之作是哪部小说吗?这部 小说就是——清朝吴敬梓先生花了近 20 年时间所写的 《儒林外史》。出示《儒林外史》吴敬梓,齐读。 2、儒林是读书人的意思,很多的读书人。外史从讽刺的 角度来写明清两个朝代,在最高学府国子监读书的人丑恶 的样子。这节课,我们来认识一个人,板书:严监生。齐 读。提示:这个“监”是个多音字,在这里应该读第四声。 出示:监考、监督、监生。请你再读一次。“监生”是什 么意思。(监生是古代对读书人的一种称号。) 展示目标 (2分钟)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肖 像等描写人物的方法。 3、会写本课词语。 145 第一次 先学后教 (8分钟) 自学指导: 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学会文中的生字和字词,划出不 理解的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也可以查工具书或请教别 人,5分钟后我们来交流。 学生自学: 生画出词语、理解,师巡视。 合作探究: (1)交流识字方法 (2)不理解的词语同桌或小组之间讨论交流。 教师指导: 同学们踊跃纠错,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对个别问题做好指 导。 (1)师板书易错字,齐读易错字正音。 (3)写字比赛:听写词语,后进生上台板演(2—3人)。 诸亲六眷 揩揩眼泪 郎中 登时 穿梭 一声不倒一声 两茎灯草 第二次 先学后教 (8分钟) 自学指导: 文中的生字词语大家已经掌握,现在让我们来了解课文的 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的思路。老师相信大家能把课文读得 既正确又流利。赶紧开始练习, 5分钟后,我们来比赛。 想想课文主要讲的是什么? 学生自学: 生练读,思考课文主要讲的是什么? 合作探究: 1、指名读。 2、生评议 3、同桌或小组讨论交流:课文主要讲的是什么? 教师指导: 《临死前的严监生》这篇文章选自我国古典讽刺小说《儒 林外史》。 146 本文主要讲了严监生临死前伸着两只手指头不断摇晃,众 人询问他想说啥,最后由赵氏掐掉了一茎灯草,严监生才 断气。从此表现出严监生生性吝啬,爱财如命。 第三次 先学后教 ( 15 分 钟) 自学指导: 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思考:严监生给你留下了怎 样的印象,你是从课文哪些地方体会出来的?用笔划出来 相应的句子,在旁边作上批注。(5分钟后,我们来交流。) 学生自学: 生自由学,师巡视。 合作探究: 交流学习结果,不足的其它学生补充。 教师指导: 揭示文章的描写手法: 1、抓住重点词句,感受人物形象。 同学们,几百年过去了,吴敬梓先生笔下——临死前的严 监生,已成为定格在中国、外国许许多多读者脑海中的一 个经典。人们提起严监生,会很自然地想起他的一个招牌 动作,一个特写镜头。你能不能猜想一下:最能代表严监 生形象的这个特写镜头是文中的哪一处描写? 理解“两个手指”句子。 出示: 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不倒一声的,总不得 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 ①我来读读这句话,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在脑海里想象这 个画面。你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一个怎样的病人?” ②你能用一个词形容形容他的病情吗? ③会读书的同学会联系上下文来加深理解。请同学们联 系课文想一想,你还能从文中的哪些地方感受到严监生病 入膏肓,奄奄一息? 147 ④临死前的严监生病入膏肓了,无药可救了,奄奄一息 了,多么难受,多么可怜!把这种感受送进这句话,一起 读一读” 2、找出文中描写严监生动作的句子,读一读。 ①出示句子“三次摇头” 他就把头摇了两三摇。 他把两眼睁的滴溜圆,把头又狠狠摇了几摇,越发指得紧 了。 他听了这话,把眼闭着摇头,那手只是指着不动。 ②从这三个句子,我发现,原来严监生一直在做同一件 事——摇头。能不能有更简洁的表达方式?如果把这三处 摇头的描写改成这样,好不好? ③学生小组讨论 全班交流,感受吴敬梓精湛的语言表达功力。 (细致的动作描写能看出人物的心情,以及情绪的变化过 程。让形象更生动具体,人物特点更鲜明。) ④途径:根据动作猜测心理活动,串联心理活动过程,感 受形象特点。 ⑤指导有感情的朗读句子。 3、小结严监生吝啬的形象。一个家财万贯的大富翁,在 临死之前,因牵挂点着的两根灯草而迟迟咽不下气,通过 亲属三次猜错和刻画逼真的动作描写,让我们见识了什么 是真正的吝啬鬼。我们描写人物时也要抓住最能表现人物 品质的细节去写,你的这个人物才会有感染力。 148 当堂训练 (5分钟) 请你用几句话描写一下身边的好朋友,可以抓住一方面去 写 晚间挤了一屋的人,桌上点着一盏灯。严监生喉咙里痰响 得一进一出,一声不倒一声的,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 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 这里有两句话, 第一句话是描写( ), 第二句写严监生( ), 我们体会到了严监生( ) 板 书 设 计 临死前的严监生 鲜 两个指头 两茎灯草 明 的 个 吝啬鬼(爱才如命) 性 教学反思 教研组长审核意见: 教导处审核意见: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课时教案 主备教师: 审核 上课教师: 课 题 “凤辣子”初见林 黛玉 课时 3 总第 36 课时 上课时间 年 月 日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肖像等描写人物的 方法。 3、会写本课词语。 教学重 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肖像等描写人物的 方法。 149 2、会写本课词语。 教具学具准 备 多媒体 教学活动设计 二次设计 情境导入 (2分钟) 上节课我们学习《人物描写一组》的前两个片段,认 识了三个各具特色的人物:张嘎子、胖墩儿和严监生。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第三个片段,读课题,这个片段节选 自我国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 展 示目 标 (2分钟)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肖 像等描写人物的方法。 3、会写本课词语。 第一次 先学后教 (8分钟) 目标明确了相信大家通过自学一定能完成本节课的任 务,加油! 自学指导: 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学会文中的生字和字词,划出 不理解的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也可以查工具书或请 教别人,5分钟后我们来交流。 学生自学: 生画出词语、理解,师巡视。 合作探究: (1)交流识字方法 (2)不理解的词语同桌或小组之间讨论交流。 教师指导: 同学们踊跃纠错,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对个别问题做好指 导。 (1)师板书易错字,齐读易错字正音。 (2)写字比赛:听写词语,后进生上台板演(2—3人)。 (3)齐读,出错的生字词语。 敛声屏气 金丝八宝攒珠髻 绾着的嫡亲 神妃仙子 150 恭 肃 严 整 放 诞 无 礼 泼 皮 破 落 户 儿 玫 瑰 佩 璎(yīng )珞圈 窄裉(kèn)袄 银鼠褂 洋绉(zhòu)裙 丫鬟 纳罕 嫡亲 第二次 先学后教 (8分钟) 自学指导: 文中的生字词语大家已经掌握,现在让我们来了解课文 的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的思路。老师相信大家能把课文 读得既正确又流利。(5分钟后,我们来比赛。正确、流 利朗读课文。) 学生自学: 生练读,思考课文主要讲的是什么? 合作探究: 1、指名读。 2、生评议 3、同桌或小组讨论交流:课文主要讲的是什么? 教师指导: “风辣子”初见林黛玉》节选自《红楼梦》第三回,本 片段重点写了林黛玉初进大观园,与众人相见的过程中, 与“凤辣子”王熙凤见面的经过。通过对这一见面过程 的描写,向读者展示了一个泼辣张狂、口齿伶俐、善于 阿谀奉承、见风使舵、喜欢使权弄势、炫耀特权和地位 的人物形象。课文通过两个方面的描写,展示了王熙凤 的性格特征。 第三次 先学后教 (15 分钟) 自学指导: 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思考:凤辣子给你留下了怎样 的印象,你是从课文哪些地方体会出来的?(用笔划出 来相应的句子,在旁边作上批注。5分钟后,我们来交流。) 学生自学: 生开始自学边看文边适时做批注。 师巡视。 151 合作探究: 交流学习结果,不足的其它学生补充。 教师指导: 预设一:泼辣张狂 出示:一语未了,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说:“我来迟 了,不曾迎接远客。”黛玉纳罕道:“这些人个个皆敛 声屏气,恭肃严整如此,这来者系谁,这样放诞无礼?” ① 这儿“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王熙凤给你留下了 什么印象? ②王熙凤又给林黛玉留下了什么印象? ③“个个敛声屏气”说明当时的气氛怎样。 预设二:阿谀奉承 (一)(出示片断)这熙凤携着黛玉的手,上下细细的 打量了一回,便仍送至贾母身边坐下,因笑道:“天下 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 气派,竟不象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 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只可怜我这妹 妹这样命苦,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说着,便用帕拭 泪。 ①读,谈想法。 ②品味这段话(一个人或同桌合作细细品味其中的一 句,从中你品出了什么?) (二)出示:“正是呢!我一见了妹妹……该打,该打!” ①抓住词语“转悲为喜”体会王熙凤见风使舵,机变逢 迎的本领。 ②师述:“凤辣子”因为“来迟了”,不知道在此之前 贾母已一次“大哭”,一次“呜咽”,此时“方略略止 住”。因而贾母听了此话,不是“哭道”,而是“笑道”: “我才好了,倒来招我。”还要她“快再休提前话”。 这可要让王熙凤难堪了。可她并不慌张,并没有露出马 152 脚,而是“忙转悲为喜”道:“正是呢!我一见了妹妹, 一心都在他身上了,又是喜欢,又是伤心,竟忘记了老 祖宗。该打,该打!”真是一个天才的表演家! 预设三:炫耀特权 (出示句子)妹妹几岁了?可也上过学?现吃什么药? 在这里不要想家。在这里不要想家,想要什么吃的,什 么玩的,只管告诉我。丫头老婆们不好了,也只管告诉 我。 ①学生齐读句子。 ②说说从王熙凤这一段话来看,你觉得她是在关心林黛 玉吗?为什么? ③有感情朗读课文描写王熙凤语言的话。 ④播放电视剧《红楼梦》中相关的视频,展示“凤辣子” 阿谀奉承的本领。 师:这王熙凤真是一个语言学家,短短五六十个字,却 关心到了林黛玉的方方面面,真是热情。假如你是林黛 玉,母亲刚刚过世,又初来乍到,听到王熙凤说这段话, 你的心情怎样? 总结:读书百遍,其义自现,我们从她的穿着打扮中体 会到她的美丽与高贵,细细品读她的言行举止后,又感 受到她热情和关心人的背后的那种巧言讨好、阿谀奉承, 见风使舵。在反复咀嚼中,我们品味出了王熙凤的多面 的形象,真不愧为一个“辣”字了得。 当堂训练 (5分钟) 1、本文作者主要通过对王熙凤的( )和 ( )的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 2、红楼梦中“未见其人。先闻其声”指的是( ), 你了解王熙凤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3、“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是什么意思 板 书 设 计 153 22、“凤辣子”初见林黛玉 王熙凤:泼辣、善于逢迎、乖巧圆滑、阴险狡诈 教学反思 教研组长审核意见: 教导处审核意见: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课时教案 主备教师: 审核 上课教师: 课 题 23、刷子李 课时 1 总_37_课时 上课时间 年 月 日 教学目标 1、认识 6个字。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一位普通的手艺工作高超的技术。 3、学习作者刻画人物的方法。 教学重 难点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一位普通的手艺工作高超的技术。 2、学习作者刻画人物的方法。 教具学具 准备 教学活动设计 二次设计 情境导入 (1分钟) 师: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 看到或是听到一些身怀绝技的人或故事。让我们不由地发 出一声由衷的惊叹。著名作家冯骥才在《俗世奇人》这本 书中就记载了民间许许多多身怀绝技的奇人。今天我们就 去认识其中的一位。出示课题:刷子李 154 展示目标 (1分钟) 请看学习目标(出示)。 1、认识 6个字。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一位普通的手艺工作高超 的技术。 3、学习作者刻画人物的方法。 第一次 先学后教 (8分钟) 自学指导: 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学会文中的生字和字词,划出不 理解的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也可以查工具书或请教别 人,5分钟后我们来交流。 学生自学: 生画出词语、理解,师巡视。 合作探究: (1)交流识字方法 (2)不理解的词语同桌或小组之间讨论交流。 教师指导: 同学们踊跃纠错,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对个别问题做好指 导。 zhàn hè zhèng 蘸 和 怔 (1)师板书易错字,齐读易错字正音。 (3)写字比赛:听写词语,后进生上台板演(2—3人)。 第二次 先学后教 (8分钟) 师:文中的词语大家已经掌握,现在让我们来了解课文的 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的思路。 自学指导: 正确、流利朗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讲的是什么? 学生自学: 快速默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讲的是什么? 合作探究: 同桌或小组讨论交流:课文主要讲的是什么? 教师指导: 155 这篇短文以“刷子李”的高超手艺为话题,借一件极富戏 剧性的小事窥见了人物的大本领、大智慧,教育人们本事 是靠勤学苦练得来的,有本事才能有尊严,一个人要不断 地挑战自己、锻炼自己、完善自己。 第三次 先学后教 (15 分钟) 自学指导: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思考:刷子李的技艺高超表现在什么 地方?划出具体的句子,读一读。作者是怎样写出他技艺 高超的? (7分钟后,比谁说得好!) 学生自学: 1、生自由学,师巡视 2、读文的过程画出刷子李技艺高超的重点句子。 合作探究: 交流(不足的其它同学补充) 教师指导: 品读文中重点语句,(读出轻快,敬佩之情。) ① 只见师傅的手臂……极是好听 (通过动作和声音的描写,写出了“刷子李”刷子李 刷墙时的动作熟练和优美。) ②啪啪声响,一道道绿……一面面雪白的屏障 (干的活,效果非同一般。) ③他一举刷子,就你没有……白得清爽 (手法高明,调浆配料方法巧妙。) 1、在文章中有很多次都写到了“刷子李”的黑衣服, 听说黑衣服,看到黑衣服,检查黑衣服,发现小白点这一 切都说明一个共同的特点。(这说明刷子李技艺高超) 2、写法的妙处 师问:刷子李技艺高超,可文中并没有用大量篇幅写他, 而却花了那么多的笔墨写他的黑衣服呢? (这是侧面描写,从这些侧面描写中让我们体会到了他的 156 技艺高超。) 教师小结: 这样的结果是他自我挑战,不断磨练的结果。刷子李的所 言所行深深地震撼了曹小三,他获益颇多,感触很深。 当堂训练 (7 分钟) 1.看拼音,写词语。 ɡuī jǔ( )yōu rán ( )qīn fàn ( )xián jiē( ) 2.比一比,再组词。 浆( ) 尼( ) 博( ) 馅( ) 奖( ) 屁( ) 傅( ) 陷( ) 3.给多音字组词。 行 xínɡ( ) hánɡ( ) 模 mó( ) mú( ) 4、选词填空。 居然 果然 竟然 (1)干活前,他把随身带的一个四四方方的小包袱 打开,( )一身黑衣黑裤,一双黑布鞋。 (2)每一面墙刷完,他搜索一遍,( )连一个芝 麻大小的粉点也没发现。 (3)曹小三给他点烟时,( )看见刷子李裤子上 出现一个白点,黄豆大小。 板 书 设 计 听说黑衣服 看到黑衣服 发现 技艺高超 教学反思 教研组长审核意见: 教导处审核意见: 157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课时教案 主备教师: 审核 上课教师: 课 题 24、金钱的魔力 课时 1 总_38_课时 上课时间 年 月 日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托德和老板的性格特点。 3、学习作者描写人物的方法。 教学重 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托德和老板的性格特点。 2、学习作者描写人物的方法。 教具学具 准备 多媒体 教学活动设计 二次设计 情境导入 (1分钟) 你认为金钱有什么魔力?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教师补 充,金钱还能让有些人在顷刻之间改变对人的态度。不信 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课文。出示课题:金钱的魔力。 展示目标 (2分钟) 请看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托德和老板的性格特点。 3、学习作者描写人物的方法。 第一次 先学后教 (6分钟) 自学指导: 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学会文中的生字和字词,划出不 理解的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也可以查工具书或请教别 人,5分钟后我们来交流。 学生自学: 生画出词语、理解,师巡视。 合作探究: (1)交流识字方法 158 (2)不理解的词语同桌或小组之间讨论交流。 教师指导: 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对个别问题做好指导。 (1)师板书易错字,齐读易错字正音。 (2)写字比赛:听写词语,后进生上台板演(2—3人)。 蹩脚 通融 颇为胆怯 刻薄 螺旋纹 窘况 第二次 先学后教 (8分钟) 师:文中的词语大家已经掌握,现在让我们来了解课文的 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的思路。 自学指导: 正确、流利朗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讲的是什么?(5分 钟后交流) 学生自学: 快速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内容。 合作探究: 同桌或小组讨论交流:课文主要讲的是什么? 教师指导: 这篇课文节选自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写的短篇小说。 马克·吐温,原名塞姆·朗赫恩·克列门斯,是美国的幽 默大师、小说家、作家,亦是著名演说家。其幽默、机智 与名气,堪称美国最知名人士之一。 本文主要内容:《百万英镑》。课文主要讲了“我”到裁 缝铺买衣服时,先遭到冷遇,而后由于拿出了一张百万英 镑的大钞,又倍受关照的故事。作者淋漓尽致地刻画了小 市民以钱取人、金钱至上的丑态。 第三次 先学后教 ( 15 分 钟) 自学指导: 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想一想可以用哪些词语概括 老板和托德的性格特点,课文中的哪些描写突出了这个特 点。(在文中划出来,说一说。7分钟后,比谁说得好!) 学生自学: 159 1、生自由学,师巡视 2、读文的过程画出概括老板和托德的性格特点重点句子。 合作探究:组内交流讨论 教师指导: 老板:见钱眼开,金钱的奴隶,唯利是图,阿谀奉承。 托德:以貌取人,刻薄,世故。 一:托德的人物刻画: 1、描写托德的语言: ① 那个家伙摆出一幅非常刻薄的嘴脸,说道:“啊,是 吗?哼,当然我也料到了你没有带零钱。我看像你这样的 阔人只会带大票子的。” ② 他一听这些话,态度稍微改了一点儿,但是他仍旧有 点儿摆着架子回答我:“我并没有恶意,可是你要开口教 训人的话,那我倒要告诉你,像你这样凭空武断,认为我 们换不开你身边可能带着的什么大钞票,那未免是瞎操 心,恰恰相反,我们换得开!” ③ 他微笑着接了过去,那种笑容是遍布满脸的,里面还 有折纹,还有皱纹,还有螺旋纹,……我从来没有看见过 谁的笑容陷入这样的窘况。 2、细致入微的神情刻画。 “他微笑着接了过去……一片熔岩一般”(夸张) “一幅非常刻薄的嘴脸”→“态度稍微改了一点儿”→“仍 旧有点儿摆着架子回答”→“微笑着”→“笑容马上凝结 起来” 二:老板的刻画。 动作描写:老板望了一眼……在自言自语似的 抓住动作,体会人物心情。(非常热情、非常小心、 阿谀奉承、生怕得罪“我”的语气。) 三:品读(指名学生分角色朗读) 160 (11 到 17 自然段)分角色朗读,体现人物在金钱面前的 媚态。 师小结: 读了文中托德与老板的可耻嘴脸及性格特点跃然纸上,呼 之欲出,这些都缘于生动传神的动作描写,细致入微的神 情刻画,入本三分的语言描写。 当堂训练 (8 分钟) 1.我能把下列词语正确地读出来。 蹩脚 刻薄 凭空 胆怯 挑剔 窘况 钞票 撵跑 熔岩 阔佬 2.这篇课文节选自( )国著名作家( )写的短 篇小说( )。课文主要讲了“我”到裁缝铺买衣服时, 先遭到( ),而后由于拿出了( ),又倍受( ) 的故事。作者淋漓尽致地刻画了小市民( )、 ( )的丑态。 3.文章主要采用前后内容( )的方法,通过描写人 物( )、( )、( )等变化来刻画人物 形象。 拓展延伸: 看了《百万英镑》这本书后,有三位同学发表了自己的见 解: A同学:我很羡慕这位如此“幸运”的主人公,什么时候 我有这样的幸运就好了? B同学:人们之所以讨好他,不就是因为当时人们太看重 金钱了吗?拜金主义是可耻的,不劳而获更不应该! C同学:金钱不是万能的,但是确实也很重要,当然世界 上还有许多比金钱更重要的东西值得我去追求。 你同意上面那位同学的观点?结合自己对金钱的理解,对 其中一位同学的观点发表自己的看法。注意观点明确,说 话有理有据,条理分明。 板 书 设 计 161 老板:唯利是图 见钱眼开 托德:以貌取人 刻薄世故 教学反思 教研组长审核意见: 教导处审核意见: 第 八 单元备课 主备教师: 审核 上课教师: 主题 异国风情 课型 阅读课 上课时间 教学内容 25.《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26.《威尼斯的小艇》 27.《与象共舞》 28.《彩色的非洲》 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以“异国风情”为专题进行编排,安排了二篇精读课 文,二篇略读课文。为学生打开一扇异国文化的窗口,向学生展示 一幅幅多姿多彩的异国风情画卷。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用生动优美的语言,描述了德国家 家户户窗口都开满鲜花的情景,“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这种境 界“颇耐人寻味”。 《威尼斯的小艇》通过介绍威尼斯小艇的样子、船夫驾驶小艇 的高超技术以及小艇的重要作用,为我们展示了威尼斯这座水上名 城特有的风光。 《与象共舞》饶有趣味地讲述了泰国人与大象之间亲密和谐的 关系,展示了泰国独特的地域文化。 《彩色的非洲》从非洲的骄阳蓝天、花草树木、动物世界等多 个方面展示了非洲的自然风光和异域文化,让人读后大开眼界,十 分向往。 162 教学目标 1、认识 31 个生字,会写 17 个生字,正确书写“莞尔一笑、姹紫 嫣红”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要抓住主要内容,了解不同 地域的民族风情特点,增长见识。 3、要揣摩作者是怎样写出景物、风情特点的,学习运用作者的写 作方法;要注意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语言。 4、要从实际出发,根据各自条件,通过多种途径尽可能多地搜集 资料,以丰富对异域风情的感受。 教学重难 点 1、引导学生要抓住主要内容,了解不同地域的民族风情特点,增 长见识。 2、引导学生揣摩作者是怎样写出景物、风情特点的,并学习运用 作者的写作方法;要注意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语言。 教具准备 课时安排 25.《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2课时 26.《威尼斯的小艇》 2课时 27.《与象共舞》 1 课时 28.《彩色的非洲》1 课时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课时教案 主备教师: 审核 上课教师: 课 题 25、自己的花是让 别人看的 课时 1 总_39_课时 上课时间 年 月 日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能给课文分段并概括段意。 3、会认 3个字,会写 7个生字 163 教学重 难点 1、能给课文分段并概括段意。 2、会认 3个字,会写 7个生字 教具学具 准备 教学活动设计 二次设计 情境导入 (5分钟) 在这色彩斑斓的世界,有许多美的东西。例如我们的祖国, 有让我们引以为豪的锦绣山河;有远远流传的中华文化。 当然,还有许多我们还不太了解的外国风光,异域文化。 从今天开始,让我们同作者一道到国外的一些地方走一 走,看一看。第一站──德国(板书) 1.播放录像:德国风光片 2.揭题:德国,有迷人的蓝色多瑙河,有梦幻般的莱 茵河畔,有神秘的黑森林……总之,德国是一个极富魅力 的旅游城市,它不仅风光无限美好,这个民族还有一道十 分奇丽的景色。(板书:奇丽)让我们一起走进它。 展示目标 (2分钟)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能抓住重点句子把握文章的中心。 3、会认 3个字,会写 7个生字 第一次 先学后教 (7分钟) 自学指导: 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学会文中的生字和字词,划出不 理解的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也可以查工具书或请教别 人,5分钟后我们来交流。 学生自学: 生画出词语、理解,师巡视。 合作探究: (1)交流识字方法 (2)不理解的词语同桌或小组之间讨论交流。 教师指导: 同学们踊跃纠错,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对个别问题做好指 164 导。 (1)师板书易错字,齐读易错字正音。 (3)写字比赛:听写词语,后进生上台板演(2—3人)。 脊梁、莞尔一笑、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耐人寻味 姹 嫣 莞 第二次 先学后教 (8分钟) 自学指导: 文中的生字词语大家已经掌握,下面请迅速浏览课文,思 考:课文讲了什么事儿? 季老第二次到德国,表达了怎样 的感慨?抓出中心句。 (5分钟后,我们来比赛。正确、 流利朗读课文。) 学生自学: 生练读,思考课文主要讲的是什么? 合作探究: 1、指名读。 2、生评议 3、同桌或小组讨论交流:课文主要讲的是什么? 教师指导: 1.解释德国是德意志民族、日尔曼民族。板书:奇丽 奇 特 2.季羡林老先生在两次去德国,发现了德国人民的花都种 在在窗子外边,而自己只能看到花的脊梁,外边去能看到 美丽的花朵,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使季老先生惊叹, 多么奇丽的风景,多么奇特的民族! 第三次 先学后教 ( 10 分 钟) 自学指导: 课文主要内容我们已经了解了,下面我们就来比一比,看 谁能把字写得最漂亮。自学观察书写生字。5分钟 学生自学: 生观察,自由学、写。 165 要求:生字的笔画笔顺正确、大小适中、间架结构合理。 合作探究: 交流难写字。 教师指导: 1、生字的笔画笔顺正确、大小适中、间架结构合理。 2、师检测(提写词语)(让班里的后进生上台板演) 3、师生共评。(生自己说,教师适当补充或强调)。 4、生补错。 当堂训练 (8 分钟) 1、看拼音,写词语。 tiān xìnɡ yǔ zhòu zhēn qiè ( ) ( ) ( ) chī jīnɡ dà ɡài jǐ liánɡ ( ) ( ) ( ) 2. 比一比,再组词。 莞( ) 姹( ) 锦( ) 完( ) 诧( ) 绵( ) 3.给多音字组词。 qí( ) zhènɡ( ) 奇 正 jī( ) zhēnɡ( ) 4.给下列加点的词语换一种说法,意思不变。 (1)爱美大概也算是人的天性吧。 ( ) (2)多么奇丽的景色! ( ) (3)我仿佛又回到了四五十年前,我做了一个花的 梦,做了一个思乡的梦。 ( ) 板 书 设 计 166 25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德国 奇丽 姹 嫣 莞 教学反思 教研组长审核意见: 教导处审核意见: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课时教案 主备教师: 审核 上课教师: 课 题 25、自己的花 是让别人看的 课时 2 总_40_课时 上课时间 年 月 日 教学 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三自然段。 2、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并从中受到启发。 教学 重 难点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三自然段。 2、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并从中受到启发 教具 学具 准备 教学活动设计 二次设计 167 情境导入 (1分钟) 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第 25 课。 展示目标 (2分钟)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三自然段。 2、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并从中受到启发 第一次 先学后教 ( 16 分 钟) 自学指导: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思考:作者在德国看到了一 种怎样奇丽的景色?课文是怎样具体描写的?为什 么说这里的民族是奇特的民族? (7分钟后,我们来比一比,谁回答得最准确!) 学生自学: 生自读、学(师巡视,了解学情) 合作探究: 1、相互评价朗读情况。 2、相互交流作者在德国看到了一种怎样奇丽的景 色?课文是怎样具体描写的? 3、为什么说这里的民族是奇特的民族? 教师指导: 1、奇丽的景色: ⑴ 哪些句子突出表现了奇丽的景色?勾出美 丽景色的句子。画出你认为很重要的词语。 (抓住“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花的海洋、 应接不暇、山阴道上”来想象。相机理解“花团锦簇、 姹紫嫣红”词义。) ① “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 户户地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 ② “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 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 168 ③ 把词语带入句子,练读,重品味花美、 语言美。花美,语言也美,自己练练怎么用你的声音 展示这种美丽。熟读到能背诵的程度。 2、奇特的民族: (1) 有哪些句子能够体现德国是个奇特的民 族呢? ① “他们的花不像在中国那样,养在屋子里, 他们是把花都栽种在临街窗户的外面。花朵都朝外 开,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 ② “每一家都是这样,在屋子里的时候,自 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走在街上的时候,自己又看别 人的花。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我觉得这一种境界是 颇耐人寻味的。” (2) 这种境界指什么境界?(“人人为我,我 为人人”)这种境界具体在我们生活中来说就是怎样 的行为?(分享、彼此关怀、眼中有他人……)在文 中,什么样的行为体现了德国人“人人为我,我为人 人”的思想境界? 这种境界扎根在这个民族每个人的 心田,表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其中之一就是──自 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读课题)让我们把这部分读 一读。 小结:是啊!的确值得我们好好的思考。在德国 人人无私奉献,为他人着想,奉行着人人为我,我为 人人的思想,这成就了这个──奇特的民族。季老先 生最后发出了这样的慨叹:(齐读)多么奇丽的景色! 多么奇特的民族!读中心句。 169 第二次 先学后教 (13 分钟) 自学指导: 师:课文内容理解了,相信大家能通过努力很快背诵 第三自然段。下面请同学们自由背诵,5分钟后,我 们来比赛。 学生自学: 1、生自由背诵(注意有感情地背诵) 2、展示背(让后进生先背) 合作探究: 同学之间相互指正背诵情况。 教师指导: 简单介绍背诵技巧,让孩子们学会背诵的能力 当堂训练 (8 分钟) 1、根据句子填上适当的词语。 出租或出借房屋的人(相对“房客”而言)。( ) 形容微笑的样子(多指女性)。( ) 形容五彩缤纷、十分华丽的景象。( ) 形容各种好看的花娇艳绚丽。( ) 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当你来到德国,漫步在这花的海洋,你一定会惊奇地 发现:每一家都是这样,在屋子里的时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走在街上的时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这 真 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境界呀! 3、小练笔,用自己的语言,也可以适当运用课文语 言: (1)假如我们来到德国,看到___________________。 心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四五十年后,我又到了德国,我发现很多东西 变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可 当 我 走 在 街 上 , 抬 头 一 看 , 又 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0 ,是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始终没有变。 板 书 设 计 25、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人人为我 我为人人 教学反思 教研组长审核意见: 教导处审核意见: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课时教案 主备教师: 审核 上课教师: 课 题 26 威尼斯的小艇 课时 1 总_41_课时 上课时间 年 月 日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会认 6个字,会写 10 个生字。 教学重 难点 能给课文分段并概括段意。 会认 6个字,会写 10 个生字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 教学活动设计 二次设计 171 情境导入 (5分钟) 1、欣赏动画,感受威尼斯。(课件展示威尼斯的图片。) (1)、要求学生边听边想,哪些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 (2)、学生交流(河道多、桥梁多、名胜多、岛屿多、 小艇多) 小结:这就是意大利的古城——威尼斯。它位于欧洲亚得 里亚海滨,周围被海洋环绕,由 118 个岛屿组成,全城有 117 条纵横交错的大小河道,靠 400 多座桥梁把他们连结 起来。只有西北角一条长堤与大陆相通,有“水城”、“百 岛城”之称。这儿风光秀美,古迹甚多,有 120 座哥特式、 文艺复兴式、巴罗克式大教堂,有 120 座钟楼,64 座修 道院,40 座宫殿,是驰名全球的旅游胜地。威尼斯城热 闹非凡,但城内没有汽车和自行车,也不见红绿交通灯, 小艇就是“公共汽车”。威尼斯的小艇同样闻名于世。 展示目标 (1分钟)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会认 6个字,会写 10 个生字 第一次 先学后教 (10 分钟) 自学指导: 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学会文中的生字和字词,划出不 理解的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也可以查工具书或请教别 人,5分钟后我们来交流。 学生自学: 生画出词语、理解,师巡视。 合作探究: (1)交流识字方法 (2)不理解的词语同桌或小组之间讨论交流。 教师指导: 同学们踊跃纠错,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对个别问题做好指 导。 (1)师板书易错字,齐读易错字正音。 172 (3)写字比赛:听写词语,后进生上台板演 威尼斯 小艇 耸立、桥梁、静寂、雇定、祷告、保姆、 簇拥、纵横交叉 轻快 灵活 操纵自如、手忙脚乱 船艄 船舱 笼罩 第二次 先学后教 (10 分钟) 自学指导: 文中的生字词语大家已经掌握,老师相信大家能把课文读 得既正确又流利。想想课文主要讲的是什么? 5分钟后, 我们来比赛。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学生自学: 生练读,思考课文主要讲的是什么? 合作探究: 1、指名读。 2、生评议 3、同桌或小组讨论交流:课文主要讲的是什么? 教师指导: 《威尼斯的小艇》是美国作家马克·吐温的一篇写景散文。 文中通过介绍威尼斯小艇的样子、船夫驾驶小艇的高超技 术以及小艇的重要作用,为我们展示了威尼斯这座水上名 城特有的异国风情。文章从三个方面展开内容,层次清晰、 重点突出,是对学习写作进行“抓住事物特点写具体”表 达训练的好例子。 第三次 先学后教 (8 分钟) 自学指导: 课文层次弄清楚了,下面我们就来比一比,看谁能把字写 得最漂亮。自学观察书写生字。5分钟 学生自学: 生观察,自由学、写。 要求:生字的笔画笔顺正确、大小适中、间架结构合理。 合作探究: 交流难写字。 教师指导: 173 1、生字的笔画笔顺正确、大小适中、间架结构合理。 2、师检测(提写词语)(让班里的后进生上台板演) 威尼斯 船舱 小艇 船艄 保姆 祷告 哗 笑 停泊 3、师生共评。(生自己说,教师适当补充或强调)。 (生自己说,教师适当补充或强调)。 4、生补错。 当堂训练 (6 分钟) 一、听字词。 桥梁 小艇 沉寂 交叉 耸立 二、选择合适的字组词(用“—”表示) (顾、雇)工 (华、哗)笑 船(梢、艄) 保(母、姆) 停(伯、泊) (簇、族)拥 桥(梁、粱) (郊、效)外 (澡、操)纵 三、填空,组成词语。 七手( )脚 运用自( ) 世界( )名 手忙( )乱 操纵( )如 小巧( )珑 ( )快灵活 左( )右( ) 板 书 设 计 威尼斯的小艇 祷 交叉 艄 船舱 雇 笼罩 教学反思 教研组长审核意见: 教导处审核意见: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课时教案 174 主备教师: 审核 上课教师: 课 题 26 威尼斯的小艇 课时 2 总_42_课时 上课时间 年 月 日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 4-6 自然段。 2、了解威尼斯独特的风格,小艇的特点及它同威尼斯的关系 教学重 难点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 4-6 自然段。 2、了解威尼斯独特的风格,小艇的特点及它同威尼斯的关系 教具学具 准备 多媒体 教学活动设计 二次设计 情境导入 (1分钟) 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第 26 课。《威尼斯的小艇》 展示目标 (1分钟)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 4-6 自然段。 2、了解威尼斯独特的风格,小艇的特点及它同威尼斯的 关系 第一次 先学后教 ( 10 分 钟) 自学指导: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现在让我们来了解课文的 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的思路。想一想,思考课文从那几个 角度讲述了威尼斯的小艇 ?(8分钟) 学生自学: 1、思考课文从那几个角度讲述了威尼斯的小艇 ? 2、边读课文边做标注 合作探究: 同桌互相交流探讨。 教师指导: 小艇的样子 船夫的驾驶技术 175 小艇与人们的关系 意图:梳理课文内容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读完,孩子们你们知道了什么?) 河道纵横交叉,小艇成了主要的交通工具,等于大街上的 汽车。(大街指河道,汽车指小艇) 2、男、女生分开读二、三自然段 概括二、三自然段的内容。 3、自由读第四自然段并画出中心句。 4、分角色读第五自然段。 5、师生合作读第六自然段。 6、概括:五、六自然段又写了什么? 教师总结梳理:现在,我们对课文有了清晰的认识,第一 自然段告诉我们小艇是威尼斯的重要交通工具,第二、三 自然段像我们介绍了威尼斯小艇的特点,第四自然段给我 们展现了驾驶技术高超的船夫,第五自然段描写了人物, 最后一个自然段是夜幕下静寂的威尼斯。 第二次 先学后教 ( 10 分 钟) 自学指导: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说一说威尼斯小艇的有哪些特 点?小艇和威尼斯人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4分钟后,比谁回答得好!) 学生自学: 生自由学,师巡视 合作探究 1.指名说威尼斯小艇的有哪些特点? 2.小艇和威尼斯人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3.品读有关重点语句 教师指导: 威尼斯的小艇有二三十英尺长,又窄又深,有点儿像独木 舟。船头和船艄向上翘起,像挂在天边的新月,行动轻快 灵活,仿佛田沟里的水蛇。 176 小艇特点:样子像独木船长、窄、深,行动轻巧、灵活, 像水蛇。可引导学生在分析完之后,读出感情来。 小艇和威尼斯人的生活关系很密切,白天,艇一出动城市 就喧闹,充满上活力;夜晚,小艇一停动,威尼斯就沉寂。 小艇与威尼斯人的关系重点在第五段,与商人、妇女、孩 子、老人等的关系,可一一说出。 第三次 先学后教 (10 分钟) 自学指导: 师:同学们理解了课文内容,相信大家也能很快背诵课文 4-6 自然段。赶紧开始,5分钟后,我们来比赛。 学生自学: 1、生自由背诵(注意有感情地背诵) 2、展示背(让后进生先背) 合作探究: 同学之间相互指正背诵情况 教师指导: 简单介绍背诵技巧,让孩子们学会背诵的能力(背诵)师 总结: 威尼斯独特的风光给人以美的享受,下面我们再一次去 欣赏威尼斯,愿威尼斯这座美丽的古老的水上城市,及威 尼斯的小艇给我们留下深深的印象。 生齐读课文 当堂训练 (8 分钟) 一.填空,再补上缺少的标点符号,最后完成后面的练习。 威尼斯是( )的水上城市,河道( ),小 艇成了主要的( ),等于大街上的( )。 威尼斯的小艇有二三十英尺长,又( )又( ), 有点像( )。船头和船稍向上( )起,像( ),行动( ),仿佛( )。 …… 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行船的速度极快,来往的船 只很多,他( ),毫不( )。( )怎 177 么拥挤,他( )能( )地挤过去 遇到( ) 的地方,他( )平稳地穿过,( )速度非常快, ( )能作急转弯。两边的建筑飞一般地往后倒退,我们 的眼睛忙极了,不知看哪一处好。 1.在每个自然段后面写出段落大意。 2.写出“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在第四自然段里的作用, 再写出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船夫驾驶技术好的。 3.第二自然段里把小艇比作“独木舟”是因为 ( ),把小艇比作“挂在天上的新月” 是因为( ),把小艇比作“田沟 里的水蛇”是因为( )。 4.用“不管……总……”写一句话。 板 书 设 计 26、威尼斯的小艇 小艇: 轻巧灵活 船夫: 技术高 与人们关系密切 教学反思 178 教研组长审核意见: 教导处审核意见: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课时教案 主备教师: 审核 上课教师: 课 题 27 与象共舞 课时 1 总 第 43 课 时 上课时间 年 月 日 教学目标 1、认识 8个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泰国独特的风情与文化。 3、领悟课文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 难点 1、认识 8个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泰国独特的风情与文化。 教具学具准 备 教学活动设计 二次设计 情境导入 (2分钟) 1. 课前播泰国风光图片及音乐:课前我们先欣赏一些异 国风光好吗? 2. 简介泰国。(同学们知道我们课前欣赏的美丽风光是 哪儿的吗?在我们国家的南面,有一个风光迷人、文化 独特的国家──泰国,泰国整个版图就如一头威武的大 象。这个被称为“白象王国”的美丽国度,拥有独特的 文化传统和民族风俗,它有“千佛之国、黄袍佛国、白 179 象之国”的誉称。) 今天,让我们一起去感受在泰国“与象共舞”的美丽。 展 示目 标 (2分钟) 1、认识 8个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泰国独特的风情与文化。 3、领悟课文的表达方法。 第一次 先学后教 (8分钟) 自学指导: 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利用工具书或者同桌交流理解 文中词语,如果还有不理解的在文中画出,5分钟后一起 交流。 学生自学: 1.生快速默读课文,并画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 2.同桌交流讨论。 合作探究: 1.同桌交流讨论。 2.全班交流(都不会老师,老师来完成。) 教师指导: 疑难字词: 睹、弛、摩、尴、尬、彬、绅、氛;掌握“熟视无睹、 翩翩起舞松弛 按摩 尴尬 气氛 知识补充: 熟视无睹 有目共睹 先睹为快 耳闻目睹 180 第二次 先学后教 (10 分钟) 自学指导: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想一想人与象的关系怎么融为 一体?体会作者对大象的喜爱之情并在旁边作批注。划 出有关的句子,读一读。 (5分钟后,比谁找得多,说得好。) 学生自学: 1. 想一想人与象的关系怎么样为一体? 2.用——画出相关句子,多读几遍,体会作者大象的喜 爱之情并在旁边作批注。 3.自己静心阅读,然后同桌,小组交流。 合作探究: 同桌,小组交流。 教师指导: ①在泰国,遇到大象是一件很自然的事情——实际上写 的是人与大象的关系(亲密无间 和谐相处) ②象是泰国的国宝。——写出的是人与大象关系是(亲 密无间 和谐相处) ③在泰国,人和象之间没有距离。——分明是在告诉我 们,人与大象(亲密无间 和谐相处) ④象是一种聪明而有灵气的动物。而最有意思的是大象 为人做按摩——我们看到的是,大象与人(亲密无间 和 谐相处) …… 其实,人与大象亲密无间、和谐相处仅仅是体现在文字 中吗?请大家看看课文插图,你看到的是怎样的景象? (人悠闲地骑在大象上,大象温和而悠然;虽然大象那 么高大、粗壮,可是走在它身边的人却一点也不紧 张……) . 所有这些,不正说明人与象之间和谐共处吗?文章的 题目并没有偏题,这样的写法叫做一语双关。根据学生 181 的回答可以概括成这样几个方面: (1)象是泰国的国宝。 (2)象与人之间没有距离。 (3)象是一种聪明而有灵气的动物,爱与人开玩笑。 (4)看大象跳舞是一种享受。 你对与象共舞这个词还有没有别的理解?仅仅说的是与 大象一起跳舞吗?你觉得其间还隐含着什么?(人与大 象和谐共处,他们关系亲密无间) 第三次 先学后教 (10 分钟) 自学指导: 师:课文大家都理解了,那这篇文章在写法上与《威尼 斯的小艇》有什么不同之处呢?同桌讨论一下,2分钟后 比谁说得好。 1、观察两篇课文的不同之处。 2、生讨论。 合作探究: 互相讨论,不足他人补充。 教师指导: 相同点: 1、抓住了事物特点来介绍, 2、抓住了人与物之间的密切关系来写, 3、叙事条理清晰,语言生动。 不同点: 《威尼斯的小艇》是按照事物的几个方面分别来叙述的, 《与象共舞》是按照先概括后叙述的顺序来叙述的。 182 当堂训练 (8分钟) 一、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 )( )无睹 彬彬( )( ) 小心( )( ) 二、巧填关联词。 1、大象( )在公路边上能看到,( )树 林也能遇到。 2、大象身躯( )庞大,( )舞姿优美。 3、( )困难有多大,我们( )能克服。 三、按课文内容填空。 1、大象会对着你摇一摇它那对( )般的大耳朵。 2、那位女士又惊奇又尴尬,只见大象面对着她,行了一 个屈膝礼,好像是在( )。 3、在欢乐的音乐声中,象群______________,观众都 ______到了宽阔的场地上,人群和象群_______在一起舞 之蹈之,热烈的气氛________了在场的每一个人。舞蹈 的大象,没有一点儿_______的感觉,它们随着音乐的节 奏 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着身子,长长的鼻子在空中 ________。毫无疑问,它们和人一样,________在音乐 之中了。这时,它们的表情仿佛也是________的。我想, 如果大象会笑,此刻所展示的便是它们独特的________。 板 书 设 计 27、与 象 共 舞 是国宝 没距离 亲密和谐 聪明有灵气 做按摩 共舞蹈 开玩笑 教学反思 183 教 研 组 长 审 核 意 见: 教导处审核意见: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课时教案 主备教师: 审核 上课教师: 课 题 28 彩色的非洲 课 时 1 总_44_课时 上课时 间 年 月 日 教学目标 1.认识课后生字。读读记记“斑斓、炽热、湛蓝、充沛、硕大、火 炬、巨蟒、渗透、聆听、木薯、强悍、粗犷、篝火、繁花似锦、含情 脉脉、目不暇接”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非洲独特的自然景观与风土人情,体会 作者对非洲的赞美之情。 3.领悟文章的表达特点。 教学重 难点 了解“非洲真是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表现在哪些方面,领悟课文的 表达方法。 教具学具 准备 教学活动设计 二次设计 情境导入 (1分 钟) 同学们,17 世纪英国名作家汤玛斯布朗曾经写道:" 人类总是向外追寻那原本就隐藏在我们心灵深处的 奥秘。其实,我们每个人都蕴藏着非洲的原始与神秘。 184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这片神秘的土地。 展示目标 (1分 钟) 1.认识课后生字。读读记记“斑斓、炽热、湛蓝、 充沛、硕大、火炬、巨蟒、渗透、聆听、木薯、强悍、 粗犷、篝火、繁花似锦、含情脉脉、目不暇接”等词 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非洲独特的自然景观与 风土人情,体会作者对非洲的赞美之情。 3.领悟文章的表达特点。 第一次 先学后教 ( 5 分 钟) 自学指导:(扫除字词障碍) 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学会文中的生字和字词,划 出不理解的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也可以查工具书 或请教别人,5分钟后我们来交流。 学生自学: (1)学生自学词语 (2)找找词语排列的规律。 (3)用找近义词的方法认识两种颜色:湛蓝—蔚蓝 殷红—暗红 合作探究: (1)交流识字方法 (2)不理解的词语同桌或小组之间讨论交流。 教师指导: 第一组为易读错的生词, 第二组为难读的非洲地名, 第三组为描写颜色的词。 1、炽热 天穹 硕大 聆听 粗狂 含情 脉脉 2、扎伊尔维加龙 奥旺多省 扎伊尔戈马 充沛 硕大 火炬树 巨蟒 渗透 奥旺多 聆听 185 木薯 红沙瓤 强悍 粗犷 篝火 3、色彩斑斓 湛蓝 殷红 第二次 先学后教 ( 6 分 钟) 自学指导:(初读课文,梳理脉络结构) 浏览课文,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解决以下两个问 题:1、找找哪些句子概括地写出了非洲的特点, 2、课文从哪几个方面介绍非洲是个“色彩斑斓”的 世界?请用波浪线划出相应的句子。 5分钟后交流 学生自学: (1)生浏览并勾划。 (2)生汇报相应的句子: 合作探究: 1、同桌或者组内交流、 2、分组朗读句子 教师指导: 1、概括非洲特点的句子:非洲真是一个色彩斑斓的世 界! 2、非洲不仅植物世界是彩色的,动物世界也是彩色 的。 非洲的自然景观是彩色的,非洲人的日常生活也无一 不是彩色的。 非洲真是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 那里的( )是彩色的, 那里的( )是彩色的, 那里的( )是彩色的, 那里的( )是彩色的, 那里的( )是彩色的。 啊,非洲,好一个多姿多彩的世界! 186 第三次 先学后教 (15 分 钟) 自学指导:研读重点句段,感受彩色非洲。 非洲是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课文里的语言也是丰 富多彩的,请你细细品味课文。划出你认为写得最美 的句子,把你的感受批注在旁边,并读出你的感受。 7分钟后交流,评价。 学生自学: 1、划出你认为写得最美的句子,把你的感受批注在 旁边, 2、自主研读课文,感受语言魅力。 合作探究: 交流品味:最令你心动的是哪个部分?(指名同学 说,如回答不完整其它同学补充。) 教师指导: 一:彩色的植物 芒果树开的是星星点点的白花,仙人树开的是金灿灿 的黄花,玉兰树高擎着白色或白里透青的玉杯,火炬 树绽开的花朵比绿叶还多,一颗似一团火,一排似一 片霞。 A、引导学生体会:a、句中连用了拟人、比喻、排比 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展现了树开花的奇丽景色。b、 这里如此细致地描写树开花的情形,是因为这是非洲 的特色。相比,前面略写花开花则是因为太常见了。 B、指导有感情朗读。 二:七彩的动物 “其颜色不仅有赤橙黄绿青蓝紫,而且在不断变换 着,交织着,渗透着,辉映着,令你目不暇接,不住 187 地发出赞叹……” A、通过朗读体会:颜色在变换更能表现非洲蝴蝶的 色彩缤纷,与众不同。 B、想象:游客会发出怎样的赞叹? 三:多彩的日常生活 A、这段话里描绘了几幅非洲人民彩色的生活画卷? (花花绿绿的服装、五光十色的食物、绿树红花的住 房) B、猜测非洲人的性格和生活态度?(热情、乐观……) 四:缤纷的艺术 A、用排比句概括非洲的绘画、工艺品、音乐和舞蹈 艺术都是彩色的。 B、播放非洲的音乐、舞蹈片断,感受非洲艺术的热 情奔放和中涌动的非洲人民的生命激情。 188 第四次 先学后教 (8分 钟) 自学指导: 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我们从课文中学到了哪些表达 方法呢?组内交流,8分钟后展示。 学生自学: 划出相关的句子感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合作探究: 相互讨论交流 教师指导: (1)结构上采用了先概述再分述最后又概括总结全 文的方法。既首尾照应,呼应课题,又直接抒发了作 者对非洲风情文化的赞美之情。 (2)课文不仅条理清楚,层次分明,过渡十分自然。 如,过渡句“非洲不仅植物世界是彩色的,动物世界 也是彩色的”和“非洲的自然景观是彩色的,非洲人 的日常生活也无一不是彩色的”等,起到了承上启下 的作用,使文章顺畅自然。 (3)课文的语言十分优美生动,运用了大量的比喻、 拟人、排比的修辞方法。作者联想丰富,如,“金灿 灿的阳光,映照得天空格外的蓝,好似透明的蓝宝 石”,“……繁花似锦,绿海荡波,满眼是绿色,处 处是花海”,“一棵似一团火,一排是一片霞。到了 开花季节……就像置身于花海深处”,无不体现着意 境的色彩美和语言文字本身的美,读来就像欣赏一幅 幅五彩的画卷,让人回味无穷。 189 当堂训练 (4 分钟) 一、词海拾贝。 ( )彩( )斓 ( )花( )锦 ( )颜( ) 色 五( )缤( ) 含( )脉( ) 目( )暇( ) 二、按语文课文内容填空。 1.与“非洲真是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啊!”相呼应 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句 话直接抒发了 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之情。 2.金灿灿的阳光,映照得天空格外的蓝,好似透明 的__________。 3.充沛的阳光和雨水,使得除了沙漠之外的非洲大 地 , 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 , 满 眼 是 _________,处处是_________。 4.还有一种叫做花树的树,更是妙不可言。远远望 去,树上像是开满了______________的花,非常壮观。 走近一看,却是满树的彩叶,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好似含情脉脉的少女,向人们 频频________。 5.非洲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等艺术都是彩色的美。 板 书 设 计 28*彩色的非洲 阳光 植物 色彩斑斓 动物 多姿多彩 生活 艺术 190 教学反思 教研组长审核意见: 教导处审核意见: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