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12-06 发布 |
- 37.5 KB |
- 1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全册)知识点梳理及期末测试含答案
第一单元认识空气 1、粉笔、水等物质都需要占据空间。 2、空气也需要占据空间。 3、空气占据的空间可以被压缩,也可以被扩张。压缩的空气具有弹性。 4、水占据的空间不能被压缩或扩张。 5、篮球、足球、自行车胎、压缩玩具、喷水壶等都利用了空气可以 被压的特征。 6、空气具有质量。空气的质量比较轻。 7、可以用天平测量空气的质量 8、1 升的空气大约重 1.29 克。大量体积的空气也会有比较重的质量。 9、相同体积的其他物质和空气相比,质量比空气大;相同质量的空气 和其他物质相比,体积比较大。 10、空气被加热后会上浮。这说明热空气比冷空气轻。 11、风是由空气流动形成的。大气受太阳辐射,受热不均,导致形成冷 热空气,空气循环运动,就形成了风。 第二单元研究土壤 1、土壤是覆盖在地球表面的一层疏松物质,它具有一定的肥力,能够 提供植物生长所需要的营养物质。 2、土壤由水、空气、砂、黏土、腐殖质等组成。 3、常见的土壤类型是沙质土、壤土和黏质土。 4、土壤中的固体部分按颗粒大小可以分为砂粒、粉粒、黏粒三种颗 粒类型。 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全册)知识点梳理及期末测试含答案 5、土壤是人类和动植物共同的家园。 6、含黏土较多的土壤叫黏质土。 7、沙粒、粉粒、黏粒三者含量差不多的叫作壤土。 8、土壤中有大颗粒的沙粒、中等颗粒的粉粒和细小颗粒的黏粒。 9、土壤中渗水性最强、透气性最好的是沙土,黏土的渗水性和透气性 最差,壤土的渗水性和透气性适中。 10、表层土的养分来自腐烂的动植物的遗体,它们被称为腐殖质。 11、腐殖质是植物生长的必须肥料。腐殖质越多,土壤颜色越深,越肥 沃。 12、山上的表层土因经常受雨水的冲刷而流失,造成土壤贫瘠。有的 地区通过修筑梯田,来防止水土的流失和保持土壤的肥力。 13 贫瘠的土壤还可以通过种植绿肥、施农家肥和收集落叶沤肥等方 法增加腐殖质来加以改良。 14、蚯蚓是土壤天然的犁和改良土壤的能手。 15、土壤的贡献有:为植物提供了养分、水分,为动物生存提供了栖息 地为人类提供了住所和制作物品的原料…… 16、人类破坏土壤的活动有:喷洒农药、抛撒垃圾、开山毁坏、开窑 烧砖、乱丢废旧电池等。 17、保护家乡土壤的方法有:不乱喷洒农药、积极回收垃圾、植树造 林、环保宣传、保护蚯蚓等 第三单元固体和液体 1、固体有确定的形状、体积和质量。 2、纱巾、面粉、羽毛和食盐都是固体。 3、敲碎的粉笔、剪碎的纸和切碎的蜡都是固体,因为构成物体的物质 状态没有改变,所以它们还是固体。 4、大自然中的岩石经过风吹日晒雨淋,最后会变成沙子,沙子是固体。 5、固体在外力的作用下可以改变原来的形状或大小,但构成物体的物 质状态没有改变。 6、液体没有固定的形状,但有确定的体积和质量。 7、油、牛奶、水、蜂蜜和汽油是液体;飘动的烟、流动的沙不是液 体。 8、使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的方法: (1)略倾斜量筒,烧杯口紧挨着量筒口,将液体缓缓倒入量筒; (2)读数时,视线与量筒内液体凹面最低处保持水平; 9、我们可以从液体的颜色、气味、透明度和黏稠度观察和比较不同 的液体。 10、用天平称量 50 毫升的水和 50 毫升的油,水的质量比油重。 11、静止的水面一般都保持水平,我们称之为水平面 12、人们利用水平面的原理制作了水平仪。用水平仪测量课桌、讲台、 窗台等是否水平。 13、固体在混合后的质量等于混合前所有固体物质质量总和;固体混 合后占据空间的大小 (体积)小于混合前所有固体物质占据空间的大 小(体积)总和。 14、我们可以用筛孔大小不同的筛子分离黄豆、绿豆和玉米粉;用磁 铁来分离木屑中的铁屑;用水溶解或加热来分离红糖和沙子。 14、盐在水中溶解的快慢与水的温度有关,温度越高,溶解越快;搅拌 也能加快盐在水中的溶解。 15、在探究影响盐在水中溶解快慢的因素时,为保证实验的公平,要用 相同体积的水和相同质量的盐。 16、100 毫升水中能溶解 36 克盐,能溶解 204 克白糖。100 毫升水中 能溶解白糖比盐多。 17、物质能溶于水的量在一定体积的水中溶解量是不同的。 18、沉在杯底无法溶解的盐或糖加水或者加热可以让它继续溶解。 19、用过滤的方法分离水中的不溶物。 20、用蒸发的方法分离水中的溶解物。 第四单元地球上的水资源 1、自然界中,有的水域大,蓄水量多,如江、河、湖、海;有的水域小 蓄水量少,如池塘、小溪、山涧。 2、除了天然形成的水域,还有人工水域,如水库。 3、河流与湖泊是重要的淡水资源,也是许多生物的家园。 4、河流、湖泊、池塘、水库的不同: 河流是陆地上沿着狭长凹地流动的水流;湖泊是陆地上聚积的大 片水域水量多;池塘是小水塘,水域小、水量少;水库是指在山沟或 河流的狭口处建造拦河坝形成的人工湖泊。 5、自然界的地下水总量约占淡水总量的 30%。 6、由于地表土质疏松多孔,一部分雨水或积雪融水会渗透到地下土层 和岩石的空隙里,它们是地下水的主要来源。 7、中国有 400 多个城市以地下水为饮用水源。由于过度开采,地下水 越来越少。 8、人们想出各种办法补充地下水,以增加地下水储量,比如:铺设透水 路面、雨水回灌地下。 9、地下水形成示意图: 10、海洋中的盐类物质使海水又苦又咸。 11、地球上的海洋面积约为 3.62 亿平方千米 ,约占地球表面积的 70.8%,海水约占地球上水资源总量的 97.2%。 12、海洋里生活着20 余万种生物,其中 90%以上的海洋生物生活在浅 海还有许多生物生活在海岸边。 13、除了生物资源,海洋还蕴藏着丰富的矿物资源、化学资源和动力 资源所以它被称为人类的资源宝库。 14、海洋是许多动植物的生活环境。海洋中的绿藻是大气层氧气的主 要生产者之一。 15、制作简易海水淡化装置:将装有海水的容器中放一个干净的空碗, 把保鲜膜盖在容器上,再在上面放上一个重物使得保鲜膜中心向下对 着空碗,装置就完成了。 16、人类的生产生活离不开水。 17、为了珍惜宝贵的淡水资源,人们想到了各种节约用水的方法。例 如农田滴灌、循环用水、使用节水产品等。 18、家庭中的节水措施有:刷牙时关水龙头、预备收集废水的大桶等。 第五单元人的呼吸和消化 1、人体的呼吸器官有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和肺。其中鼻腔、 咽喉、气管、支气管组成了人体的呼吸道。 2、鼻腔里有纤毛和黏液,对吸入的空气有过滤、加温、加湿作用。 3、咽与鼻腔、口腔、喉相通。咽喉对吸入的空气有温湿度调节和清 洁作用。 4、气管和支气管连接着喉与肺,有清除异物、调节空气温湿度和防御 等功能。 5、肺在胸腔内,有左肺和右肺,是氧气和二氧化碳进行交换的场所。 6、收集人体呼出的气体,倒入澄清石灰水摇晃一下,观察到澄清石灰 水变浑浊。 7、人和动物从空气中吸进氧气,呼出二氧化碳;而植物吸收二氧化碳, 放出氧气。这样,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不会越来越多,氧气也不会用完。 8、运动后,人体的呼吸频率会加快,休息一段时间后呼吸又恢复到安 静状态下的频率。 9、男生一分钟的呼吸次数比女生少,因为通常男生肺活量较大,单次 通气量比女生多。 10、成年人一分钟的呼吸次数比儿童少,因为成年人肺活量通常比较 大,每呼吸一次能够吸入更多的氧气,呼出更多的二氧化碳。 11、人一次能呼出的最大气体量就是肺活量。肺活量大的人,身体供 氧能力更强。 12、小学生的肺活量不应低于 1000 毫升,成年人的肺活量一般在 2500 —4000 毫升,有些运动员的肺活量可达 6000 毫升以上。 13、跑步、游泳、跳绳、骑自行车等体育运动都可以增加我们的肺活 量。 14、空气不良,出门戴口罩;不吸烟,远离二手烟;经常开窗通气;经 常用淡盐水漱口;积极参加体育运动都可以保护我们的呼吸器官。 15、吸烟对身体健康有害,例如吸烟会损害我们的呼吸系统,还会导致 各种各样的疾病。同时二手烟还可以引起家人,甚至周围人的身体健 康的损害。在家里一定要少吸烟,避免吸烟,到公共场合尽量不吸烟。 为了我们和他人的身体健康,最好尽早戒烟。 16、人体的消化器官由口腔、咽部、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和 肝脏组成。 17、各个消化器官的作用: (1)口腔:将食物磨碎,与唾液混合; (2)咽部:吞咽食物; (3)食道:传送食物至胃; (4)胃:储存和搅拌食物,吸收一些营养; (5)肝脏:产生胆汁; (6)小肠:完成消化和吸收; (7)大肠:储存难以消化的食物残渣,生成粪便。 18、胆囊的作用是储存胆汁,不属于消化器官。 19、口腔、咽部、食道、胃、小肠、大肠和肛门组成人体的消化道。 20、消化道是通过蠕动的方式使食物前进的。 21、不吃过冷或过热的食物,不暴饮暴食,吃饭时要细嚼慢咽,这些饮 食习惯有利于消化器官的健康。 22、食物中可以被人体吸收利用的物质叫营养素。糖类、脂肪、蛋白 质、维生素、无机盐、水和膳食纤维是人体所需的七大营养素。 23、米饭、面条、面包等淀粉类食物含有丰富的糖类,可供给我们能 量,支持我们的活动。 24、油脂类食物含有丰富的脂肪,可供给我们能量,保持我们的体温, 但不能多吃。 25、鱼、肉、蛋、奶、豆类食物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蛋白质是我们长 身体必需的营养素。 26、蔬菜、水果类食物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无机盐,是我们保持健康 不可缺少的食物。 27、水是人体最重要的营养素,吸收营养、排出废物都需要它的帮助。 28、粗粮、蔬菜、豆类食物含有大量的膳食纤维,可以帮助排除人体 内的有害物质和废物。 29、碘酒是淀粉探测器,碘酒滴到含淀粉的食物上会变蓝。 30、把食物放在白纸上按压,含有油脂的食物会在白纸上留下油渍 31、没有一种食物含有人体需要的全部营养素。为了健康成长,食物 要多样化,不能偏食、挑食。 三年级科学上册期末综合测评试卷 ( 总分:100 分 时间:60 分钟 ) 题号 得分 一、填空。(每空 1 分,共 20 分) 1. 像粉笔、水一样,空气可以( )。 2. 纸蛇转动的实验告诉我们热空气会( )。 3.土壤的类型分成( )、( )、( )。 4.腐殖质越( ),土壤肥力越( )。 5.消化道是用( )的方式使食物前进的。 6.静止的水面一般保持水平,我们称之为( )。 7.我们吸入的气体是( ),呼出的气体是( )。 8.小学生的肺活量应不低于( )。 9.肺活量大的人,身体供氧能力( )。 10.七大营养素指( )、( )、( )、( )、( )、 ( )、( )。 二、判断题(下列说法对的打√,错的打×。每题 2 分,共 30 分) 1. 一个敞口的空瓶子里什么东西也没有。( ) 2.空气没有重量。( ) 3. 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降就形成了风。( ) 4. 沙粒含量较多的土壤是粘质土。( ) 5. 动植物遗体在土壤中腐烂分解后形成了腐殖质。( ) 一 二 三 四 五 总分 6. 纱巾、羽毛、食盐不是固体。( ) 7. 固体混合前后质量和所占空间都不变。( ) 8. 100 毫升水中能溶解 36 克盐,也能溶解 36 克糖。( ) 9. 淡水资源是可再生资源。( ) 10.人吸入的是二氧化碳,呼出的是氧气。( ) 11.消化和吸收营养的主要器官是胃。( ) 12.有营养的食物吃得越多越好。( ) 13.水不是营养物质。( ) 14.碘酒可以检验淀粉的存在。( ) 15.没有一种食物含有人类需要的所有营养。( ) 三、选择题。(把正确答案序号填在括号里。每题 2 分,共 20 分) 1. 空气具有哪些性质?( )。 ①占据空间 ②有弹性 ③有质量 ④无色无味 A.① ② B.② ④ C. 全选 2.保水性、保肥能力、渗水性都较好的土壤是 ( ) A. 沙质土 B.粘质土 C.壤土 3. 保护土壤的方法有( )。 A. 砍伐树木 B.修筑梯田 C.种树种草 4.下列物品是固体的有( )个。 ①桌子 ②面粉 ③牙膏 ④水 A. 1 个 B.2 个 C.3 个 5.以下不是淡水资源的是( )。 A.湖泊 B.井水 C.海水 6.自然界中海水和淡水哪个的比例高( )。 A. 海水 B.淡水 C.一样 7.以下属于呼吸器官的有( )个。 ①口腔 ②咽喉 ③气管 ④食道 A. 1 个 B.2 个 C.3 个 8. 以下属于消化器官的有( )个。 ①口腔 ②肠道 ③喉部 ④食道 A. 1 个 B.2 个 C.3 个 9. 以下属于营养素的有( )个。 ①糖类 ②脂肪 ③蛋白质 ④维生素 ⑤水 ⑥膳食纤维 A. 3 个 B.5 个 C.6 个 10.以下饮食方法正确的是( )。 A.暴饮暴食 B.挑食偏食 C.细嚼慢咽 四、看图填名称(每题 5 分,共 10 分) 呼吸系统图 消化系统图 五、简答题:(每题 5 分,共 20 分) 1.大自然中的风是怎么形成的? 2. 生活中浪费水的现象有哪些?请你说说你在生活中怎么要节约用 水的? 3.保护呼吸器官的方法有哪些? 4.如何预防水土流失? 期末综合测评答案 一、填空。(每空 1 分,共 20 分) 1、占据空间 2、向上升 3、沙质土、粘质土、壤土 4、多、大 5、蠕动 6、水平面 7、氧气、二氧化碳 8、1000 9、强 10、糖类、脂肪、蛋白质、维生素、无机盐、水、膳食纤维 二、判断题(下列说法对的打√,错的打×。每题 2 分,共 30 分) 1、X 2、X 3、√ 4、X 5、√ 6、X 7、X 8、X 9、X 10、X 11、X 12、X 13、X 14、√ 15、√ 三、选择题。(把正确答案序号填在括号里。每题 2 分,共 20 分) 1、C 2、C 3、C 4、B 5、B 6、A 7、B 8、C 9、C 10、C 四、看图填名称(每题 5 分,共 10 分) 五、简答题:(每题 5 分,共 20 分) 1.大自然中的风是怎么形成的? 答:太阳光照射在地球表面上,使地表温度升高,地表的空气受热膨 胀变轻而往上升。热空气上升后,低温的冷空气横向流入,上升的空 气因逐渐冷却变重而降落,由于地表温度较高又会加热空气使之上 升,这种空气的流动就产生了风。 2. 生活中浪费水的现象有哪些?请你说说你在生活中怎么要节约用 水的? 答:洗菜水直接倒掉,洗澡冲凉的水直接就流掉了,不随手关水龙头 等。可以准备个水桶把这些水储存起来加以利用,可以浇花,冲小便 马桶,刷拖把等等。 3.保护呼吸器官的方法有哪些? 答:空气不良时,出门戴口罩;不吸烟,远离二手烟;经常开窗通气; 经常用淡盐水漱口;积极参加体育锻炼。 4.如何预防水土流失? 答:大力宣传水土保持法律法规,不断提高社会各界水土保持法律意 识;提高治理效果和水平;植树造林;加大对环境的监管。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