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语文课件 24 司马光(共24张ppt) 人教部编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三年级上语文课件 24 司马光(共24张ppt) 人教部编版

司(sī) 司机 上司  庭(tíng) 家庭 庭院  登(dēng) 登山 登记  跌(dié) 跌倒  跌落  众(zhòng) 众人 大众  弃(qì) 放弃 丢弃  持(chí) 坚持  保持  173字 古时候,有个孩子叫司马光,才七岁, 他很聪明。有一次,他和小朋友在庭院里玩 耍。院子里有一口大瓮,有个小孩爬到瓮沿 上玩,一不小心,掉到瓮里。瓮很大水很深, 眼看那个小孩要被淹没了。别的小孩一看出 事了,吓得边哭边喊,跑到外面向大人求救。 司马光却急中生智,从地上捡起一块大石头, 使劲向瓮砸去,“砰!”瓮破了,瓮里的水 流出来了,被淹在水里的小孩得救了。 白话文 Ø 你知道司马光吗?你听过“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吗? 这是我们现代人用白 话写的文章,叫白话文。 这么多年来我们学习的课 文除古诗外,也都是白话 文。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文 章,是古人写的,用的是 文言,叫文言文。刚才的 故事,如果用文言写下来, 会是什么样子呢? 在《宋史》中,古人只用了30个字就把这个惊 险的故事讲清楚了。文言文,文字简约,多为单个 字,却理寓其中,意义深远;语言凝练,却不失生 动形象。让我们一起走进文言文,领略它的魅力吧!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 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 之,水迸,儿得活。 文言文 30字 短小、精炼 “文言文”是指“用书面语言写成的文章”。 而“白话文”就是“用常用的直白的口头语言写成 的文章。在我国古代,要表述同一件事,用口头语 言及用书面语言来表述是不一样的。 例如:想问某人是否吃饭了,用口头语言表述“吃饭了 吗?”,而用书面语言表述,就是“饭否?”。“饭否?” 就是文言文。我国古代,所有的文章都是用书面语言写成 的。所以,现在,我们一般将古文称为“文言文”。 中国五千年的灿烂文化,在使用过程中,有传承,有变革,有创新,有些词语的意思 发生了变化,比如“去”, 古义是离开。例句:“众皆弃去”(《司马光》)“我以日始 出时去人近”(《两小儿辩日》));现在的意思是:到……去。 又如“交通”, 古义是:交错相通。例句:阡陌交通,鸡犬相闻。(《桃花源记》) 现 在的意思是主要用于称各种运输和邮电事业。 24 司马 光 司马光,北宋著名史 学家、文学家、政治家。 他编写了《资治通鉴》。   《宋史》是二十四史之一,收 录于《四库全书》史部正史类。本 文选自《宋史•司马光传》。 宋史 理解古汉语中的一些句子时,有的要进行调 整,有时还要增添,翻译时才会符合现代汉语 表达习惯,通顺的讲述。 正确停顿,能帮助理解课文意思,了解课文 表达的特点。朗读时富有节奏。 朗读课文 注意停顿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 , 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 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 活。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 做游 戏 儿童、小孩 在 盛物的陶器, 口小肚大。 失足,从高处落下。 Ø “戏”营造了什么样的气氛? “戏”营造了群儿玩耍的愉快气氛。 Ø “足跌没水中”体现出了什么? 体现出当时的情况十分危急,小孩在水中可能会被淹死。 一群小孩子在庭院里玩耍,一个小孩儿 攀爬瓮。一不小心跌进了瓮里,被水淹没。 淹没,沉下去。 Ø 你知道“瓮”和“缸”有什么区别吗? 瓮,读wèng,是指是一 种盛水或酒等的陶器,口小 肚大。如果掉进去,就更不 容易出来了。 缸用来盛米盛水等。 缸口稍大。 猜一猜,其他小孩子遇到这种情 况会怎样做?司马光又是怎么做的? 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 放弃,扔掉。 都 司马光 打,敲打。 Ø “持”“击”两个动词说明了什么? 迅速麻利地拿石头砸瓮的果敢画面,说明司马光 急中生智,表现了司马光的聪明勇敢,镇定自若。 别的小朋友都慌了,有的吓哭了,有的叫着喊着,跑去找大人,全都 离开了。司马光没有慌,他举起一块石头,使劲砸破那口大瓮。 众皆弃去 惊慌失措 光持石击瓮 非常冷静 Ø 这里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体现了什么? 鲜明对比 衬托 拿起 猜一猜,结果怎样 水迸,儿得活。 涌出 瓮里的水涌出来了,掉 进缸里的小孩儿得救了。 得以活命 借助注释,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 司马光小时候跟小伙伴们在庭院里玩耍。有个小孩爬到 瓮上玩,一不小心,失足掉到瓮里。就在这危急的时刻,别 的孩子们一见出了事,吓得边哭边喊,跑到外面向大人求救。 司马光却急中生智,从地上捡起一块大石头,使劲向瓮砸去, “砰!” 瓮破了,瓮里的水流了出来,被淹在水里的小孩也 得救了。 Ø 课文通过其他小孩和司马光行为上的对比,表现了司马光什么样的品质? 通过其他小孩和司马光行为的对比,突出了司马光遇事沉着冷静、肯动脑 筋的品质。 Ø 从《司马光》的故事里,你学到了什么? 《司马光》让我明白越是在危险的时候,我们越不能慌张甚至放弃,因 为这样只会于事无补。我们要冷静下来,分析现实情况,打破常规,寻找解 决的方法。在困难面前既要机智,又要采取果断的行动,才能够摆脱困境。 本课是一篇文言文。全篇内容简单,言简意赅,但故 事情节完整。它以精练的笔触,勾勒出一个机敏的七岁男 孩形象。“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实为文眼,凸显 了司马光的聪颖机智,遇事沉着冷静。在体会课文思想感 情的同时,我们学习并掌握了学习古文的方法。 本文是我们学习的除古诗外的第一篇文言文,其他 课文都是白话文。我们学习文言文要多读,正所谓“书 读百遍,其义自见”。 【形容聪明的词语】 冰雪聪明 绝顶聪明 聪明伶俐 精明强干 足智多谋 聪明睿智 运用衬托对比手法,例文: 海鸥在大海上飞窜,轰隆隆的雷声把海鸭吓坏了, 企鹅胆怯地把肥胖的身躯躲藏在悬崖底下......只有那高 傲的海燕,勇敢地、自由自在地在没起白沫的大海上 飞翔。——《海燕》高尔基 这段文字用海鸥、海鸭、企鹅的惊慌衬托出海燕的 勇敢,重点突出。 司马光(节选) 光生七岁,凛然①如成人,闻②讲《左氏春秋》,爱 之,退③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指④。自是⑤手不释书,至不 知饥渴寒暑。 注释:①凛(lǐn)然:稳重的样子。 ②听,听到 ③回去 ④同“旨”,主要意思。 ⑤自是:从那以后 译文:司马光7岁时,已 经像大人一样稳重。听人讲 《左氏春秋》,特别喜欢, 了解其大意后回来以后讲给 家人听。从那以后,他对《 左氏春秋》喜欢得爱不释手 ,甚至忘记饥渴和寒暑。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