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 语文园地四》教案 (7)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 语文园地四》教案 (7)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语文园地四》教学设计 学情分析:‎ 经过一二年级的学习,大部分学生对学习语文有兴趣,积累了一定的语文基础知识,语文各方面的能力也有一定的提高。但在语文知识的运用、口头表达、与人交往合作、自能学习方面还有待进一步的提高。因此,教学中应尽可能地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创设各种情境,帮助他们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提高能力。‎ 教材分析:‎ ‎ 本节课教学内容包含《语文园地四》中“词句段运用”第二题、第三题和“日积月累”。“词句段运用”第二题要让学生能说出“百发百中”等成语构词的特点并说出其他类似的成语。“词句段运用”第三题要求学生能了解“语言描写”可以有3种不同的形式,并学习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日积月累”要求学生能朗读、背诵与团结合作有关的谚语。‎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观察对比,发现所提供的成语的特点,并积累同类型的成语。 ‎ ‎2. 朗读、背诵与团结合作有关的谚语。‎ ‎3.熟悉引号的用法。通过观察比较,发现并掌握对话中提示语的三种不同用法。‎ 教学重点:‎ ‎1. 朗读、背诵与团结合作有关的谚语。‎ ‎2.掌握语言描写的三种形式及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 教学难点:‎ 会运用语言描写的不同形式写对话,并做到格式和标点的正确。‎ 教学过程:‎ 一、积累成语。‎ ‎1.看图片猜成语。(课件出示图片)‎ ‎2.说说这些成语的共同点。‎ ‎3.出示三组成语,开火车读词,师生评议,纠正不正确的读音。‎ 百发百中 百战百胜 百依百顺 四面八方 四通八达 四平八稳 七上八下 七嘴八舌 七手八脚 ‎4. 齐读词语,说发现。‎ ‎5.分组读词,体会不同数字的含义。‎ 第一组:百发百中 百战百胜 百依百顺 ‎(1)这些成语中的百字真的就是一百的意思吗?(预设:不是,表示次数很多,而且不管多少次结果都是一样的。)‎ ‎(2)成语运用。‎ 一个警察叔叔的枪法特别准,弹无虚发,我们说他是个( )的神枪手。‎ 我们班连续几次竞赛都是全校第一名,真算得上是( )了。‎ ‎(3)补充含相同数字的成语。(预设:一心一意、十全十美……)‎ 第二组:四面八方 四通八达 四平八稳 ‎(1)齐读成语,学生质疑。‎ ‎(2)师生合作解决疑难。‎ ‎(3)师补充含有“四”和“八”的成语——四时八节、四邻八舍。‎ 第三组:七上八下 七嘴八舌 七手八脚 ‎(1)学生自由反复读第三组成语,说说新的发现。‎ ‎(预设:发现这组成语都含有乱的意思。)‎ ‎(2)生补充类似的成语(预设:乱七八糟、七零八落、七拼八凑)‎ ‎(3)选择其中的一个成语说话,师相机指导学生把话说具体。‎ ‎6.小结,积累成语。‎ 汉语言文字中还有很多这样的成语等着我们去积累,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请把刚刚补充的成语积累在书本上。‎ 设计意图:以图激趣,引导他们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发现所提供成语的构词特点,在正确理解和准确运用的基础上积累类似成语。‎ 二、日积月累 ‎ ‎1.播放关于“团结就是力量”的短片。‎ ‎2.说说看完短片想到了哪句话或明白了什么。(预设:团结力量大。)‎ ‎3.说说平时积累的关于团结的谚语。‎ ‎4.学习“日积月累”的谚语。‎ ‎(1)出示谚语,学生自由朗读,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指名读谚语,师生正音。‎ ‎(3)小组赛读,读出节奏。‎ ‎(4)同桌互读,读懂意思。‎ ‎(5)完成连线题,理解句子的意思。‎ ‎(6)再次齐读谚语,悟出道理。‎ ‎(7)练习背诵。‎ ‎5.课件出示与团结有关的其它谚语,生齐读,并积累自己最喜欢的句子。‎ 一人拾柴火不旺,众人拾柴火焰高。‎ 一根筷子容易折,一把筷子难折断。‎ 一根线容易断,万根线能拉船。‎ ‎6. 结合具体的语境运用谚语。‎ ‎(1)面对重大自然灾害,大家( ),终于顺利渡过了难关。‎ ‎(2)俗话说( ),这件事我们多商量商量,也许就能想出解决的办法。‎ 设计意图:由视频引出“团结”主题,在朗读与交流中理解、积累谚语,从而正确运用于语言实践。‎ 三、语言描写。‎ ‎1.师生交流 师:同学们,喜欢祖国的语言文字吗?‎ 生:喜欢。‎ 师:真是祖国妈妈的好孩子!那我们继续学习吧。‎ ‎2.课件出示师生的对话内容,了解什么是“语言描写”。‎ 同学们,刚才我们这样的交流,就叫“对话”‎ ‎。把我们的对话内容记录下来,就叫“对话描写”,也叫“语言描写”。 ‎ ‎3.说说老师写的语言描写的特点。(预设:全都是说话人在前,说的话在后。)‎ ‎4.出示句子,自由朗读,思考:同是语言描写,与老师写的有什么不同。‎ 鸟儿问女孩:“小姑娘,请你告诉我,你知道火柴在哪儿吗?”‎ ‎“救命啊!救命啊!”红头拼命地叫起来。‎ ‎“哎呀,”狐狸说道,“原来是这样!你这是给我设了一个圈套啊!” ‎ ‎5.说说自己的发现。(预设:人物说的话有的在后,有的在前,还有的前后都有。)‎ ‎6.学习引号的用法。‎ 不管人物说的话在哪,它们都用了一个共同的标点符号,是什么?‎ ‎(引号。)学写引号。‎ ‎5.了解“提示语”,体会提示语的作用。‎ ‎(1)引号里面的是人物的语言,那引号外面的叫什么?(提示语)你们知道提示语有什么作用吗?‎ ‎(2)出示去掉提示语的句子,对比朗读,体会提示语的作用。 ‎ ‎(3)小结:提示语不仅写出了话是谁说的,有时候还写出了是怎么说的。‎ ‎7.了解提示语的变化和标点符号的用法。‎ ‎(1)大家仔细看这三句话中的提示语,它们的位置一样吗?(不一样)怎么个不一样?‎ ‎(预设:提示语有的在前,有的在中,还有的在后。)‎ ‎(2)提示语位置变化了,紧跟它后面的什么也跟着变化了?(标点符号。) 怎么变的?‎ ‎(预设:当提示语在前,后面用引号;提示语在后,后面用句号;提示语在中,后面用逗号。)‎ ‎(3)小结:你们真不简单,会发现还会归纳,这就是会学习。在习作中,灵活改变提示语的位置,会让你的文章更出彩。‎ ‎8.顺口溜巧记标点。‎ ‎ 课件出示顺口溜,师带读后生齐读。‎ ‎9.巩固练习 ‎(1)判断下列句子的标点是否使用正确。‎ 萝卜多少钱一斤?妈妈问。‎ ‎“给我站住! ”  爸爸咆哮道:“   再跑打断你的腿 !”‎ 同学们发出震耳欲聋的欢呼声 ,“ 太好了!”‎ ‎(2)给下列对话加上恰当的标点符号。‎ 钟老师问 同学们 喜欢祖国的语言文字吗 ‎ 喜欢 同学们齐声回答 ‎ 真是祖国妈妈的好孩子 钟老师笑着说 我们继续学习吧 设计意图:通过对比两组语言描写,引导学生体会引号的用法和提示语的作用,了解提示语的位置不同,标点符号的用法也不同,并能在具体的语言情境中正确运用。‎ 四、课后探究 ‎1.课件出示《不会叫的狗》中的一段对话,学生默读。‎ 附近有一只杜鹃看着小狗走过去,很同情它。 ‎ ‎  “你怎么啦?”  ‎ ‎  “没什么。” ‎ ‎  “那你为什么这样伤心?” ‎ ‎  “唉.....没什么好说的......因为我不会叫。” ‎ ‎2.说说读完之后的发现。(预设:这里的对话没有提示语。)‎ ‎3.小结:其实,语言描写还有第四种形式——提示语省略,在什么情况下可以省略提示语呢,请大家课后去探究。‎ 设计意图:拓展延伸,由课内到课外,培养学生的自学探究能力。‎ 五、课后拓展 灵活使用提示语,让下面的内容变成一段有趣的对话描写。‎ 小猴 猴妈妈 妈妈,我想吃桃子。 一天三个,够不够?‎ 不够, 不够! 太少, 太少! 三天九个,够不够? ‎ 够了,够了! 谢谢妈妈!‎ 设计意图:学以致用,在巩固所学的同时让学生进一步感受语文的趣味性。‎ 六、板书设计 语文园地四 ‎1.成语(数字)‎ ‎2.谚语(团结)‎ ‎3.语言描写 ‎ 前:‎ 提示语 后。‎ ‎ 中,‎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