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及反思-2 直线  线段  射线和角 ︳青岛版 (1)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及反思-2 直线  线段  射线和角 ︳青岛版 (1)

教学设计模板 聚焦教学重难点的信息化教学设计 课题名称:直线  线段  射线和角 姓名:‎ 杨双寿 工作单位:‎ 学科年级:‎ 四年级数学 教材版本:‎ 一、教学内容分析(简要说明课题来源、学习内容、这节课的价值以及学习内容的重要性)‎ 四年级上册第二 单元《角的度量》的第一课时线段、直线、射线,直线、射线、线段是最基本的几何图形.是学习后续图形与几何知识的必备基础,为今后学习角、相交线、平行线、三角形、四边形等几何知识做准备.是学生建立符号感的重要素材,也是学习其它数学知识的重要工具。‎ 二、教学目标(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对该课题预计要达到的教学目标做出一个整体描述)‎ ‎ 一.知识与技能 ‎  1.使学生认识射线、直线,能识别射线、直线和线段三个概念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  2.使学生认识角和角的表示方法,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  3.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概括的初步能力。‎ ‎  4.培养学生关于射线、直线、线段和角的空间观念。‎ ‎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操作学习活动,让学生经历直线、射线和角的表象的形成过程。‎ ‎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    培养学生间合作的精神,体会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能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说明学习者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等三个方面的学习准备(学习起点),以及学生的学习风格。最好说明教师是以何种方式进行学习者特征分析,比如说是通过平时的观察、了解;或是通过预测题目的编制使用等)‎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图形的 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部分内容是几何形体知识中最基本的概 念之一,也为学生今后进一步认识三角形、长方形、等几何图 形和学习几何形体知识奠定了一定基础。对于中年级学生来说, 他们学习比较积极但还不够稳定,知识和思维还是有一定的局 限性,操作口述能力比较强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说明本课题设计的基本理念、主要采用的教学与活动策略)‎ 本着“为了每一位学生发展”的教育理念,采取了启发式、发现教学法、直观教学法、小组活动互相辅助的教学方法,把教学的重心放在如何促进学生的“学”上,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自主探索、小组活动、集体交流等多样化的学习方式,领悟初步的符号感、掌握直线、射线、线段的表示方法,充分体验探索的快乐与数学的美感,尊重并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的发现式学习和探索式学习日益成熟.‎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说明本课题的重难点)‎ 能正确区分直线、射线和线段;掌握它们的联系和区别 六、教学过程(这一部分是该教学设计方案的关键所在,在这一部分,要说明教学的环节及所需的资源支持、具体的活动及其设计意图以及那些需要特别说明的教师引导语)‎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师:课前,老师收集了一些大桥的图片,请大家一起欣赏一下。‎ 师:刚才图片中展示的大桥叫斜拉索大桥,大家看,这些大桥美不美?小明的爸爸最近担任了一项工程的设计工作,请同学们来看一下叔叔设计的大桥图。让我们也来当一次设计师,以小组为单位,研究怎样画出这幅设计图?让我们来试一试好吗?‎ 从现实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通过动手操作,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 二、自主探究,体验学习 ‎1、认识线段 师:刚刚同学们展示的设计图,就是通过画出许多条不同的先来设计的。这些线有什么特点呢?‎ 师:你能在纸上画出一条10厘米的线吗?(学生动手画)‎ 师:告诉大家你是怎么画的?(教师在黑板画出)‎ 师:谁来说说它有哪些特点?(学生可能会说它有始有终之类的话,教师要恰当引导,使学生明白线段的特点:2个端点  能度量)‎ 生活中你见过的线段有哪些?(学生举例)‎ ‎2、认识射线 师:我们不仅认识了线段,还画出了线段,你们敢不敢接受一个比较难的任务?谁能让这条线段的一端不动,使它变得更长?再长一些呢?(学生动手体验,激发兴趣)‎ 问:同学们让我们闭上眼睛继续想象一下,它有多长呢?能看到它的尽头吗?还能确定它的长度吗?‎ 在明确直线、射线、线段的联系与区别的基础上,讲授它们的表示方法,有助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突出本节课的重点.‎ 学生动手操作,理解深刻。‎ 师:对,我们已经无法找到它的尽头,也没有办法确定它的长度,我们就说这条线无限长,像这样的线在数学上我们把它叫做射线。(板书:射线)‎ 问:仔细观察,射线有什么特点?(板书:1个端点,无限长不可度量)‎ 问:你们能在本子上画出一条完整的射线吗?为什么?我们怎样来表示射线呢?‎ ‎3、举例 师:同学们想一想,在我们生活中哪些现象可以看作是射线?(学生举例)‎ ‎4、认识直线 师:刚才我们把线段一端延长得到射线,同学们想一想,要把线段的两端向两边无限延长,会是什么样的?你能想象出这?又是什么样的线吗?‎ 师:像这样我们把线段的两端无限延长就得到了一条直线。(板书:直线)‎ 问:谁来说说直线有哪些特点?(板书:没有端点   无限长不可度量)‎ 问:你能在本子上画出一条完整的直线吗?为什么?怎样表示直线?‎ ‎4、区别与联系 师:我们已经认识了线段、射线、直线,想一想,它们之间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引导学生回到生活情境中,这样不仅使学生对经过两点有一条直线并且只有一条直线这一知识点理解深刻,而且进一步感受了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三、巩固练习:‎ ‎1、判断:‎ ‎⑴一条直线长5厘米。                (     )‎ ‎⑵线段是直线的一部分。              (     )‎ ‎⑶黑板的边是一条射线?               (     )‎ ‎⑷线段有两个端点,射线没有端点。   ‎ 通过对直线、射线、线段的联系和区别的探究,进一步发展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 ‎ (     )‎ ‎⑸直线比射线长。                    (     )‎ ‎2、课本58页第1题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你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 七、教学评价设计(创建量规,向学生展示他们将被如何评价(来自教师和小组其他成员的评价)。也可以创建一个自我评价表,这样学生可以用它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评价)‎ 评 价 项 目 评  价  要  点 评  分 小计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满分 得分 教学目标 ‎(20)‎ 目标确定 目标确定正确、具体、可评价 ‎10‎ ‎ ‎ ‎ ‎ 行为主体 以学生为行为主体表述 ‎10‎ ‎ ‎ 重点、难点 ‎(20)‎ 重点确定 重点确定正确,设计能突出重点 ‎10‎ ‎ ‎ ‎ ‎ 难点确定 难点确定正确,突破难点设计有效 ‎10‎ ‎ ‎ 教学过程(45)‎ 情景设计 设计的情景对后续教学有启发引导作用 ‎5‎ ‎ ‎ ‎ ‎ 教学流程 教学流程设计科学、符合学生认知结构,教学环节间过渡自然 ‎10‎ ‎ ‎ 媒体应用 设计的媒体资源启发性强,适时、适量 ‎5‎ ‎ ‎ 教法设计 教法上有创新,能激发学生的兴趣,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以及高级思维能力的培养 ‎10‎ ‎ ‎ 学生活动 有学生活动的时间和空间的保证 ‎5‎ ‎ ‎ 教学评价 设计可操作的评价方式,体现形成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的观点 ‎10‎ ‎ ‎ ‎ ‎ 理念(10)‎ 教学理念 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 ‎10‎ ‎ ‎ ‎ ‎ 特色(5)‎ 教学特色 在符合教学规律和教案基本规范的前提下,有创新、有特色、有个性 ‎5‎ ‎ ‎ ‎ ‎ 综合评价 好(100~90)‎ 较好(89~70)‎ 一般(69~40)‎ ‎ ‎ ‎ ‎ ‎ ‎ 简要评语 ‎ ‎ ‎ ‎ ‎ ‎ ‎ ‎ ‎ ‎ ‎ ‎ 八、板书设计(本节课的主板书)‎ ‎ 如板书中含有特殊符号、图片等内容,为方便展示,可将板书以附件或图片形式上传。‎ 类型 端点数 延伸 度量            图形 线段 ‎ ‎ ‎ ‎ ‎ ‎ ‎ ‎ ‎ ‎ 射线 ‎ ‎ ‎ ‎ ‎ ‎ 直段 ‎ ‎ ‎ ‎ 九、实践反思 可以从如下角度进行反思(不必面面俱到,不少于200字):‎ ‎ 该课的教学目标是:1、让学生进一步认识线段,认识射线和直线,知道线段、射线和直线的区别;2、通过“画一画”、“数一数”等活动,初步感悟:从一点出发可以画无数条射线,经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经过两点只能画一条直线。‎ ‎  1、这是一节概念性的课,概念对学生来说往往抽象难懂,是数学教学的一个重点。因此在教学时,我首先让学生通过直线、线段的特征总结方法,过度到学习射线进而总结射线的特征,知道三线的异同点,符合对问题研究的线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这样对教材的处理、设计衔接比较自然,学生学习不感到吃力。  ‎ ‎  2、其次让学生从线段、直线、射线去分类思考,感悟到了端点在其中的重要性。把书本上原本凝固的概念激活了,使数学知识恢复到那种鲜活的状态。实现了书本知识与学生发现知识的一种沟通,增强学生对几何图形的敏感性,这也是新基础教育数学教学中所一直倡导的。   ‎ ‎  3、最后我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细微变化,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以往的教学中,我只注重教师的教,却忽视了学生的学,认为我只要把知识点传授给学生,学生就一定能接受,从而忽视了一些弱势群体,课堂的主旋律始终围绕着一些活跃分子,特别是在公开课上,总怕那些稍差一点的学生影响整个教学进度。所以在这次备课时我充分考虑到了这一点,把一些问题设计得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都能在循序渐进中理解。‎ ‎  4、但是,在本节课的教学中,虽然在课前做了充分的预设,高屋建瓴,站的够高,但望得却不够远;课上虽关注学生,但下得不够低,比如:在设计小组合作学习这一环节时,我把找三线之间的联系作为难点,可在实际操作中,一些学生在找三线之间的区别时也不是很顺利,致使这一环节的学习超出了预设时间,这都是我在以后的教学中更值得关注的细节。‎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