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下册教案设计-第 4 单元 旋转、平移和轴对称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西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下册教案设计-第 4 单元 旋转、平移和轴对称

第四单元 旋转、平移、轴对称 第 1 课时 旋转与平移现象(1)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 69~70 页例 1、例 2,课堂活动第 1 题,练习十六第 1~3 题。 【教学目标】 1、结合实例及生活经验感知旋转与平移现象。 2、能正确判断、区别旋转与平移现象。 3、通过对旋转与平移现象的感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4、在感知、操作中发展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 感知旋转与平移现象。 【教学难点】 正确判断、区别旋转与平移现象。 【教学准备】 教具:与例 1、例 2 情景图相似的蕴含旋转与平移现象的现实情景录像。 学具:每位学生自带一根稍粗些的线和一颗略大些的纽扣。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谈话提问:同学们去过游乐场吗?游乐场里都有些什么游乐项目?其中你玩 过哪些游乐项目?(学生根据自己经历的情况自由发言) 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入新课:今天就让我们走进游乐场一起去发现其中一 些有趣的数学现象。 [点评:简单的谈话,唤起了学生生活的回忆,架起了数学与生活的桥梁。] 二、感知旋转与平移现象 1、情景观察,初步感知 (1)播放与例 1、例 2 情景图相似的游乐场动画录像。(录像中包括开碰碰 车、转转椅、玩风车、转滚筒、开水龙头洗手、滑滑梯、推积木、小猴滑滑竿…… 游乐项目。) 提出观察要求:请同学们注意在播放游乐场动画录像时要仔细观察、认真思 考,看看画面上都有哪些物体在运动?它们是如何运动的? (2)学生观看录像。 (3)学生围绕“画面上都有哪些物体在运动?它们是如何运动的?”的问题进 行汇报(提示学生可以用手势动作模仿物体的运动)。 学生模仿物体运动时可重点重现物体运动的状态并定格在屏幕的旁边。 [点评:通过游乐场的动画情景实例播放,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更重 要的是为学生初步感知平移与旋转现象提供了必要的前提条件,借助手势表示物 体的运动方式,有利于帮助学生初步建立起对旋转与平移现象的表象认识,发展 学生的空间观念。] 2、合理分类,再次感知 (1)老师引导给物体不同的运动方式分类。 提问:物体运动的方式一样吗?能不能根据运动方式的不同给它们分类? (2)小组合作讨论怎样进行分类。 (3)分小组汇报分类的理由。 教师(概括小结):像开关水龙头、转动的方向盘、风车这样(围绕一个中 心)转动的现象,都是旋转现象。而像滑滑梯、推积木、小猴滑滑竿这样(沿着 直线)运动的现象都是平移现象。 板书揭示课题:旋转与平移现象 3、联系生活,深入感知 (1)提问:能举例说说在生活中你们还见过哪些现象是旋转现象,哪些是平移 现象吗? (2)学生举例,同学间互相判断举例是否正确(提示学生可以边说边用动作表 示出所列举的现象)。 (3)学生用手中的物体试着做一个旋转或平移的动作。 三、巩固练习,深化理解 1、操作实践 完成课堂活动第 1 题做一做。对用一根线和一颗纽扣来作旋转与平移的活动, 老师积极鼓励学生大胆实践操作,想出不同的表现方法。并及时进行展示评价。 2、巩固练习 (1)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十六第 1 题,第 2 题。集体订正。 (2)练习十六第 3 题,在平移现象后面画□,在旋转现象后面画○。学生独立 思考完成后指名说出判断的理由。 四、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第 2 课时 旋转与平移现象(2)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 70 页例 3,课堂活动第 3 题,练习十六第 4、5 题。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能辨认简单图形平移后的图形。 2、能用自己的语言简单描述出怎样通过平移使两个图形互相重合。 3、在观察操作中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教学重点】 能辨认简单图形平移后的图形。 【教学难点】 用自己的语言简单描述出怎样平移后使两个图形互相重合。 【教学准备】 与例题和练习配套的、可以移动的图形卡片;运用旋转与平移方法制作的美 丽图案或动画短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习旧引新,导入课题 (1)谈话:上节课我们对旋转与平移现象有了解了。想象一下在下列现象 中,哪些是平移现象?哪些是旋转现象? ①方向盘的转动 ②升国旗 ③火车的运动 ④钟表的运动 ⑤用钥匙开门 ⑥敲击电脑键盘 (2)指名学生回答,并简单说明理由。 (3)导入新课:今天我们继续研究平移的有关问题,看看画面上哪些图形通过 平移可以重合。板书课题——画面上哪些图形通过平移可以重合 二、自主观察,探究新知 1 操作感知重合的含义 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几何图形占有同一个空间。 操作活动一:每个同学将自己左右手掌面对齐合拢在一起。(教师可示范指 导) 操作活动二:同桌两位同学将数学书或一样大小的练习本完全重叠放在一 起。(教师巡视指导) 教师:在刚才的操作活动,你有什么发现? 教师:像刚才那样每个同学的左右手掌面对齐合在了一起,我们就可以说这 时这个同学的两个手掌面重合了;同样刚才同桌两个同学的数学书完全重叠放在 一起,我们也可以说这两本数学书的书面重合在了一起。 2 教学例 3 (1)实物投影出示例 3(例 3 中的图形是可以移动的图片)。 (2)教师引导:仔细观察想象例 3 出示的这些图形,哪些通过平移可以互相重 合? 同桌互相说说它们是怎样进行平移的。 (3)学生交流汇报:哪些图形通过平移可以重合?是怎样进行平移的?(学生 一边表述一边在投影仪上操作)哪些通过平移后是不能重合的?为什么? 3 出示补充的一组图形(图形见下图所示),深化认识 (1)提问:下面哪些图形通过平移可以互相重合?是怎样进行平移的? (2)学生独立观察后,用简单的语言向同学介绍,同学间进行自主评价。 4 思考与归纳 思考:通过观察同学们发现一些图形怎样通过平移可以互相重合? 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 教师:一些图形通过向不同方向的平移可以使图形互相重合。 三、课堂活动与巩固练习 (1)完成课堂活动第 3 题。组织小组讨论:怎样通过平移,使箱子从入口 推到出口?重点组织学生交流争辩是怎样进行平移的?当箱子平移推到最上面 后又该怎样进行平移? (2)独立完成练习十六第 4 题。集体订正。 四、欣赏 (1)谈话:生活中存在大量的旋转与平移的现象,运用旋转平移的方法可 以制作出许多美丽的图案和动画。 (2)课件播放运用旋转与平移方法制作的图案或动画短片。 五、总结全课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同学间谈谈自己的学习收获和体会。 第 3 课时 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 教学目标: 1、联系生活中的具体事物,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初步体会生活中的对称 现象,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会识别并能做出一些简单的轴对称图形。 2、在认识、制作和欣赏轴对称图形的过程中,感受到物体图形的对称美, 激发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 理解轴对称图形的特征。 教学难点: 掌握判别轴对称图形的方法。 教学资源: 实物投影、钉子板、剪刀、彩纸、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谈话:同学们,春天到了,天气暖和起来了,美丽的昆虫也都飞起来了。一 只美丽的蝴蝶飞到我们的眼前,(出示半只蝴蝶)可它把自己的半边翅膀和半个身 体给藏起来了,你知道它的另半边翅膀和半个身体是怎样的吗? (师出示多种翅膀并让学生选择其中的一种) 你们为什么选择这一种呢? 二、师生探究。 1、谈话:老师不仅喜欢昆虫还喜欢旅游。上次利用假期去参观了一个展览, 那里展出了各种各样的物体,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三样物体的照片。(出示天安 门、飞机、杯子)观察这些照片上的物体,说说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2、让学生拿出刚才三样物体的平面图形,动手折一折、比一比,你们发现 了什么? 同桌先互相说一说,然后全班交流。 3、教师:这些图形对折后两边的部分完全重合,我们把这些图形称为轴对 称图形。(板书:轴对称图形)请你们把对折后的图形翻过来看看,还发现有一条 什么? 学生: (一条折痕) 教师:这条折痕所在的直线就是这个图形的对称轴。 4、提问:谁来说说什么叫做对称轴图形? 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对折后能完全重合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强调:对折、 完全重合 5、教学“试一试” (1)出示题目。 (2)提问:你打算用什么办法来判断每个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 (3)学生拿出发给他们的图形纸片折叠、判断。 (4)学生汇报。相机提问:为什么平行四边形不是轴对称图形? 三、巩固反思。 1、谈话:大自然中对称的现象还有很多很多,想认识更多更美的轴对称图 形吗?那就随老师一起去参观吧。出示课件中的 “想想做做” 2、出示练习十七第 1 题,让学生判断哪些图形是轴对称图形。 3、谈话:我们欣赏到了这么漂亮的图形,而且还能判断出哪些是轴对称图 形,那你自己想不想做一个轴对称图形呢?请你们利用剪刀、彩纸、钉子板等自 己做一个轴对称图形。 (学生做好后每组选出两个最好的展示) 4、出示练习十七第 4 题,让学生判断下面的图形各是从哪张纸上剪下来的, 动手连一连。 四、应用质疑。 1、谈话:通过这堂课的学习,你能说说有什么收获吗?在收获的同时,你觉 得还有什么遗憾呢? 2、同学们的收获可真大呀!老师还想请你们欣赏建筑中的对称美,请阅读第 76 页。 3、作业:完成练习十七。 五、同学们,只要我们用心去发现、用心去研究,你会觉得大自然的美无处 不在,老师更希望你们能用学到的知识去创造更多的美,好吗?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