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四课《古诗三首》教案 (30)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四课《古诗三首》教案 (30)

‎4《古诗三首》教案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默写《山行》。‎ ‎2.学会本课生字认识10个生字, 会写13个生字, 掌握多音字“挑”的读音和用法。‎ ‎3.理解诗句中的词语, 并能根据图片和关键词的意思理解古诗的大意。能联系诗句, 说说诗中的秋天给自己留下的印象。‎ ‎4.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景象, 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诗句中的词语, 并能根据图片和关键词的意思理解古诗的大意。能联系诗句, 说说诗中的秋天给自己留下的印象。‎ ‎2.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谈话导入。‎ 一年有四季, 四季各不同, 你喜欢哪个季节?说一说理由。‎ 四季风景如画, 四季都是诗情画意的。在这美好的秋天, 我们就来一起学习三首关于秋天的诗歌。‎ 板书, 齐读课题。‎ 我们先来学习第一首诗歌《山行》。‎ 二、整体感知 ‎1.认识作者。‎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唐代诗人, 字牧之, 号樊川居士, 京兆万年(陕西西安)人。晚唐杰出诗人, 尤以七言绝句著称。著有《樊川文集》。人称“小杜”, 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大李杜”指李白和杜甫。‎ 你还知道杜牧的其他诗歌吗?‎ 预设:《清明》、《秋夕》等。‎ ‎2.听《山行》的朗读, 画出生字词, 读准字音、注意字形, 画出不理解的字词。‎ ‎3.自由朗读《山行》: ‎ ‎(1)读准字音, 把诗句读通顺。‎ ‎(2)画出难理解的字、词。‎ ‎(3)图文对照, 作者在山里行走时看到了怎样的景象。‎ ‎4.出示诗歌, 指导学生读好节奏。‎ 预设: ‎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5.教师检查学生对课文的朗读情况, 要求能读准字音, 读通句子, 不丢字, 不添字, 不重复。努力把文章读流利, 有感情地朗读。‎ 三、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径、斜。‎ 领读生字, 注音拼读。‎ 结合图片, 理解生字的意思。‎ 径:小路。‎ 斜:不正。‎ 石径斜:石板小路弯弯曲曲。‎ ‎2.你认为哪些词语的意思比较难懂, 小组内相互质疑解答。‎ 预设:‎ 生:产生, 生出。‎ 坐:因为。‎ 晚:晚秋。‎ 于:比的意思。‎ 四、研读古诗 ‎(一)诗人在山中行走看到了什么景物?‎ 预设:寒山、石径、白云、人家、枫林、霜叶 结合图片, 解释重点词语。‎ 寒山:深秋的山。‎ 霜叶:被霜打过的枫叶。‎ ‎(二)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山行》中的风景。‎ 学生结合景物提示, 描述风景。‎ ‎(三)小组说一说诗歌的意思。‎ ‎(四)抓字眼, 晓诗意。‎ ‎1.作者说“白云生处有人家”, 这里用“白云深处”也是可以的, “生处”与“深处”有何区别?‎ 预设:‎ ‎“深”是浓厚, 浓郁的意思。‎ ‎“生”是生出, 存在的意思。‎ ‎“生处”为云之源头, 给人高山之巅、更为遥远的感觉, 同时又有云腾雾涌、白云飘忽的动态感。应当是“生”字好于“深”字。‎ ‎2.“霜叶红于二月花”中“红于”改为“红如”效果一样吗?‎ 学生看图思考, 然后表达观点。‎ 预设:‎ 因为“红如”不过和春花一样, 无非是装点自然美景而已;而“红于”则是春花所不能比拟的, 不仅仅是色彩更鲜艳, 而且更能耐寒, 经得起风霜考验。‎ ‎(五)入诗境, 悟诗情。‎ ‎1.出示古诗, 简析诗歌中的风景。‎ 前两句和后两句写景有何不同?前两句和后两句诗人的感受有何不同?‎ 预设:‎ 前两句抓住“寒”字, 描绘了一种辽阔深远的远景。‎ 后两句抓住“红”字, 描写了一种秋比春美的近景。‎ ‎2.你更喜欢哪两句?为什么?‎ 预设:‎ 后两句是千古名句。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这两句诗采用了非常有新意的对比, 用红叶比春花, 在美的基础上渲染了一层坚强。诗人表达了自己独特的情感, 古诗中写秋的诗文大多是悲凉的, 而这首诗却表达了一种喜爱的情感。古诗的诗意富有哲理, 这两句成为千古绝唱的重要原因就是它富有哲理:把枫叶经霜象征为经受挫折、磨难, 然而“经霜色愈浓”。因而, 这句诗就有了鼓舞、激励人们的作用。‎ 五、学写生字 美好的诗意要用美好的文字表现, 这首诗中还有这几个生字需要我们会写, 现在让我们拿出小手来写生字吧, 相信你也可以写得很好。‎ ‎1.课件出示“寒、径、斜、霜”等4个生字。‎ 引导学生运用学过的方法自主认字, 说说自己是从什么渠道或通过什么方法认识的。‎ ‎2.打开“优教学生字”, 逐个学习, 引导学生边观察边书空, 注意笔顺。‎ ‎3.指导书写。‎ ‎(1)每个字在书写之前先想一想怎样才能写得美观。‎ ‎(2)观察字的结构, 说说书写注意点以及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教师范写, 引导学生再次边观察边书空, 注意笔顺。注意讲解“寒”宝盖儿宽, 三横紧凑, 撇捺要舒展。“径”的右上部分不要写成“又”。“斜”左右结构, 注意两部分的高度。注意“霜”的三部分的位置等。‎ ‎(4)学生在田字格里仿写, 教师提醒写字姿势。‎ 六、指导学习《赠刘景文》‎ 过渡:诗人杜牧抓住了一片红叶, 就送给了我们一个美丽的晚秋, 其实秋天的美景有很多, 喜欢秋天的诗人也有很多。课文第二首诗歌《赠刘景文》就是其中的一首。让我们先来认识作者——苏轼。‎ ‎(一)认识作者。‎ 苏轼:字子瞻, 东坡居士, 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 祖籍河北栾城, 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二)感知古诗。‎ 出示诗歌, 有节奏地朗读诗歌。‎ 预设:‎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 正是/橙黄/橘绿时 ‎(三)小组合作学习古诗。‎ 想一想:《山行》这首诗我们是从哪几方面来欣赏的。‎ 预设:字、景、情、理。‎ ‎1.小组长领学生字。‎ ‎(1)出示会认的生字“犹、傲、橘”。‎ ‎(2)出示会写的生字“赠、刘……”等7个生字, 小组成员每人一个生字讲解, 并示范书写, 直至完成任务。‎ ‎(3)小组挑战, 听写生字。‎ ‎2.一起赏景。‎ ‎(1)诗中描写了哪些景象?‎ 预设:荷叶、残菊、黄橙、绿橘等。‎ ‎(2)联系诗句说一说, 诗中的景物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3.引导悟情。‎ 作者为什么要写这首诗给刘景文?‎ 作者写枯败的荷叶、傲霜的残菊有什么用意?又为什么写到了橙黄橘绿?‎ 学生自由讨论, 教师随机点拨。‎ 预设:刘景文当时已经58岁了, 有些迟暮之感。作者写这首诗告诉他秋天正是收获的季节, 勉励刘景文奋发有为。‎ ‎4.诗歌中有没有一句话让你觉得包含道理?‎ 预设:菊残犹有傲霜枝。‎ ‎“荷尽菊残”仍要保持傲霜凌寒的气节。‎ 七、总结提升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朝。这是刘禹锡的名句, 其实秋天不只有火红的枫叶, 灿烂的菊花、还有很多像橙黄橘绿的美景。秋天多美好, 让我们去寻找诗意的秋天吧。说一说你眼里的秋天。‎ 八、巩固提高 打开“基础训练-《古诗三首》”, 一起来闯关吧!‎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出示主题图片, 观察回答。‎ 同学们, 仔细观察, 图上都有什么?这是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图上的儿童在干什么?‎ 板书, 齐读课题。‎ ‎2.解读课题。‎ 夜:夜晚。书:书写。见:看见。‎ 夜书所见:夜晚写下自己所看见的(情景)。‎ 二、感知内容 ‎1.认识作者。‎ 叶绍翁, 字嗣宗, 号靖逸, 龙泉(今浙江丽水市龙泉市)人, 南宋中期文学家、诗人。‎ ‎2.听《夜书所见》的朗读, 画出生字词, 读准字音、注意字形, 画出不理解的字词。‎ ‎3.自由朗读《夜书所见》。‎ ‎(1)读准字音, 把诗句读通顺。‎ ‎(2)画出难理解的字、词。‎ ‎(3)图文对照, 想一想作者看到了哪些景象。‎ 三、研读古诗 ‎(一)出示古诗, 引导学生读好节奏。‎ ‎(二)抓住关键字理解诗意。‎ 预设:‎ 萧萧:风声。‎ 挑:用细长的物件逗引。了解多音字“挑”。掌握“挑”的意义和用法。‎ 促织:蟋蟀。‎ 篱落:篱笆。‎ ‎(三)读一读诗歌, 说说你喜欢的诗句。‎ ‎1.赏析前两句。‎ 萧萧梧叶送寒声, 江上秋风动客情。‎ 这两句诗中诗人听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预设:孤单 忧愁 寂寞 诗人的心被思念家乡的情感填满, 朗读时要读出来。‎ ‎2.赏析后两句。‎ 知有儿童挑促织, 夜深篱落一灯明。‎ 诗人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预设:‎ 诗人看到了明灯, 想到了“挑促织”——斗蛐蛐。想起了童年的生活, 内心又充满了开心快乐, 被幸福感填满。进而有为思想丰富了内涵。‎ ‎3.诗人的感情变化是非常明显的, 跟读诗歌, 读出情感变化。‎ 自由朗读诗文, 读出诗人的感情变化。‎ ‎(四)背诵诗文。‎ ‎1.根据老师的提示背诵诗文。老师出示诗句中的一个字, 学生背出相应的诗句。‎ 预设:送、动、挑、夜。‎ 随文识字, 学习生字“送、挑”的写法。‎ ‎2.这三首古诗都是关于秋天的美文, 一定要背诵课文, 把美文收到自己的记忆宝库里。‎ 小组检查背诵, 比一比看谁的背诵最有节奏感, 最有感情。小组推荐代表展示背诵成果。‎ 四、主题阅读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 也是遍地美景的季节, 在诗人的眼中, 秋的美景是说不尽的。‎ ‎1.老师这里还有几首古诗也是关于秋天的, 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品一品。‎ 出示诗文《秋思》、《夜雨寄北》。‎ 学生自读诗歌, 说一说诗中的景, 诗中的情。‎ ‎2.你还知道哪些描写秋天的诗歌, 快来分享一下吧。‎ 学生展示自己收集到的诗歌。‎ 总结:秋天的诗歌有古道西风的苍凉, 也有一鹤排云的豪迈。只要我们仔细观察, 我们也能发现秋的美丽。‎ 五、巩固提高 打开“阅读训练-《古诗三首》”, 一起来闯关吧!‎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