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11-23 发布 |
- 37.5 KB |
- 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九课《 古诗三首》教案 (1)
9 古 诗 三 首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读写本课的生字、多音字、词语。 2.引导学生通过多媒体课件,反复阅读古诗,体会古诗描绘的意境,了解古诗的意思。 过程与方法: 先引导学生解诗题,知作者,并通过设置悬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自读古诗,注意朗读节奏,再通过自由交流理解诗意,教师适时引导朗读,体会词语的意思、诗的意境,在理解品读中感悟诗人的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文化的情感,培养学生的爱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欣赏古诗,积累古诗中的名句。 【教学难点】 体会诗句中蕴含的哲理。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本课的生字词。 2.理解诗句的意思,了解古诗所描写的景色,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介绍诗人。 师:我们在低年级曾学过一首诗《草》,还记得吗?(师生齐背《草》)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白居易)我们今天再来学习白居易的另一首脍炙人口的诗——《暮江吟》。(板书:暮江吟)(出示课件1) 在学习在这首诗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诗人。 出示课件2:白居易的照片、生平简介。 设计意图: 通过谈话回忆以前的课文,拉近了学生与作者的距离,有助于学生体会古诗富含的哲理,同时可以让学生感受古诗的语言美。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 出示课件3:“暮、吟、瑟” 2.学习会写字。 出示课件4:“暮、吟” 指导书写:“暮”的中间一横要长一些;“吟”的下面没有点。 设计意图: 初步感受古诗内容,了解古诗的大致意思。 三、再读古诗,探究诗意。 1.师:诗人白居易离开京城,到杭州任职的途中,心情非常愉快,于是写下这首诗。通过课前的预习,谁来说说题目的意思?(指名说题目的意思) 2.师:诗人在诗中写了什么?(出示课件5,生听课件范读) 3.出示课件6:自由朗读这首诗,通过图文结合或联系上下文的方式理解诗中的字、词,不懂的字用“△”标出。 (学生自由朗读学习古诗) 4.出示课件7,交流学习第一、二句。 (1)在这两句诗中,大家有什么不懂的字词可以提出来。 (师生共同理解“残阳”“铺”“瑟瑟”等字词的意思。) (2)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出示课件8: 一道残阳倒映在江面上,在阳光的照射下,江面上波光粼粼,一半呈现出深深的碧色,一半呈现出红色。 5.指导朗读第一、二句。 过渡语:正是由于江边傍晚的景色是如此吸引人,不知不觉已到夜晚,诗人看到了这样的美景。 6.出示课件9,指导学习第三、四句。 (1)这两句描写了江边的哪些景物? (2)诗人是用什么方法来描写露水和月亮的?(板书:露水 月亮) (3)这两句诗中作者把什么比作了什么? (4)诗人抓住了景物的特点,连用了两个比喻描写了江边夜晚迷人的景色。(可怜) (5)“可怜”是什么意思?(可爱) (板书:景色美丽) (6)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出示课件10:让人怜爱的是九月凉露下降的初月夜,滴滴清露就像粒粒珍珠,一弯新月仿佛是一张精巧的弓。 设计意图: 有序的问题引导,让学生循序渐进地进入诗中,逐层深入地理解古诗的意思。 7.指导朗读第三、四句。 8.指导朗读整首诗。 学生按照朗读节奏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四、配乐朗读,升华情感。 1.出示课件11,指导配乐朗读。 设计意图: 让学生在音乐中体会诗的意境,并锻炼学生的鉴赏能力。 2.谈感受。 师:如果此时你就是诗人,来到这秋天傍晚的江边,领略到这安静的、优美的景色,你会有什么感受?(指名说感受) 五、拓展延伸,积累语言。 出示课件12:你能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画一幅简笔画吗?请试一试。 设计意图: 让学生进行个性化展示,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板书设计】 暮 江 吟 白居易 露珠 月亮 景色美丽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本课的生字词。 2.在明白古诗意思的基础上理解诗中蕴含的哲理:(1)观察角度不同,观察效果不同。(2)要认清事物的本质,就必须从各个角度去观察,既要客观,又要全面。 3.背诵古诗。默写古诗《题西林壁》。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 同学们,我们知道,古诗语言精炼,意境深远,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之一。今天,我们再来学习宋代诗人苏轼写在西林寺墙上的一首诗。 (板书:题西林壁) 同学们还记得学习古诗的步骤吗?出示课件13: 解诗题,知作者 抓字眼,明诗意 多诵读,悟诗情 设计意图: 提醒学生用学古诗的几个步骤学习古诗,使学生更加熟练地掌握学习古诗的方法。 二、初读诗文,整体感知。 1.出示课件14,自由朗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 会认字:“缘、降、骚、逊、输” 多音字: 设计意图: 自学生字,通读全诗,为学诗做准备。 2.学习会写字。 出示课件15:“题、侧、峰、庐、缘、降、阁、费、须、逊、输”指导书写。 3.理解古诗大意。 三、学习古诗《题西林壁》。 (一)解诗题,知作者。 1.师:结合课文的注释,理解本诗题目的意思。(书写在西林寺墙壁上的诗) 2.师:谁知道苏轼的生平? 出示课件16: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被合称为“三苏”。他一生坎坷,屡遭贬谪。本文是苏轼在被贬途中经过庐山时写下的五首游记诗之一。 (二)抓字眼,明诗意。 1.(师指名读古诗)其他同学一边听一边思考,从这首诗中读懂了什么。 2.师:四人小组合作交流,你们从这首诗中读懂了什么? 3.交流汇报,谁来说说你从这首诗中读懂了什么? 出示课件17: 横看成岭侧成峰:横看是蜿蜒的山岭,侧看是险峻的高峰。 (师板书:横 岭 侧 峰 变幻莫测) 4.师:你们能用橡皮泥捏出苏轼描绘的这座山吗? 出示课件18: 远近高低各(重读)不同:远近高低看过去,千姿百态各不相同。 (教师板书:远 近 高 低 千姿百态) 5.师:从这两句诗中,你知道为什么庐山在苏轼的眼中会有这么多种变化吗?(苏轼站在不同的地方,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庐山) (师板书:从不同角度观察) 师:我们站在不同的角度,看到的景物是不同的。假如你现在就面对着庐山,你能用“我站在 ,看到 ”说一句话吗?(出示课件19) 设计意图: 有针对性地练习,既能巩固知识,又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6.出示课件20: 不识庐山真(重读)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我”没有认清庐山的真面目(全景),只因为我站在庐山中。 7.师:这两句诗里有一个字很难写,谁知道是什么字呢?(“缘”字)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笔画,练习书写。 (三)多诵读,悟诗情。 1.老师有一个问题:作者为什么要描写庐山?(作者喜爱庐山) 作者从多个角度细致地观察了庐山,简洁而生动地描绘了庐山的奇特景象,可见他对庐山的奇丽景色流连忘返。我们能不能把作者的感情朗读出来呢?谁还记得读古诗的方法?(齐诵、轮诵、唱诵、表演读、叠诵……)好,现在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这首诗。 设计意图: 通过不同形式的读与作者的思想感情产生共鸣。 2.四人小组表演,悟诗情。 刚才同学们非常有感情地朗读了《题西林壁》,但老师有一个地方不能理解,作者为什么说自己“不识庐山真面目”呢?他不是已经说庐山“横看成岭侧成峰”了吗?(因为他所站的位置不同,“横看成岭侧成峰”是站在远处看的,而“不识庐山真面目”则是因为身在庐山之中。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所以我们要想对事情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就要多听一听其他人的意见。) (四)总结。 《题西林壁》这首古诗不仅是对庐山雄奇壮观、千姿百态景象的赞美,更包含了“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人生哲理。 四、学习古诗《雪梅》。 (一)出示课件21,看图片、赏雪梅。 同学们,老师为大家准备了几张图片,我们一起来欣赏。 师:你们知道这是什么花吗?这种花在什么时节开呢?(学生答:梅花) 师:说得对!这是梅花,它在冬天开放,很美丽。雪中的梅花更惹人喜爱。自古以来,人们就把雪和梅作为报春的使者。可是,雪和梅却争执起来了,这是怎么回事呢?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雪梅》这首诗中去探个究竟。(教师板书:雪梅) 出示课件22:“雪梅”就是雪中的梅花。 (二)读古诗、诵雪梅。 1.出示课件23:借助拼音,把这首诗读正确。 2.认读标拼音的字。 3.同桌互读。 4.指名读。 5.当小老师领读。 6.听老师读,注意节奏。 7.自己读,读出节奏。 师:节奏感出来了,诗的韵味也就出来了。 8.背读、领背。 设计意图: 充分朗读是理解诗词最有效的方法。 (三)品诗句,悟道理。 师:诗会背了,诗的意思知道吗? 1.借助注释,自己说一说诗的意思。 2.提出不懂的地方,师生一起解决。 3.和同桌交流诗的意思。 4.一起说诗意。出示课件24: 梅花和雪花都认为各自占尽了春色,谁也不肯相让。这可难坏了诗人,难写评判文章。梅花虽然没有雪花那样晶莹、洁白,但是雪花却输给了梅花的一股幽香。 5.悟道理。 从后两句诗中,我们可以知道雪和梅的特点分别是:雪白、梅香(教师板书:雪白 梅香)。这首诗借雪梅的争春的现象,告诉我们人各有所长(板书:人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我们要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6.带着自己的理解再读本诗。 (四)谈雪梅、拓诗词。 1.出示课件25:简介诗人。 师:这首诗的作者是宋代的卢钺,他非常喜爱梅花。 2.谈雪与梅的关系。 古往今来,有不少诗人把雪和梅放在一起写,是因为雪中有梅,透露出春的信息,梅花因在雪中开放更显示出不畏严寒的高尚品格。如王安石的《梅花》一诗。 3.出示课件26,我们伟大的领袖毛主席也十分喜欢雪中的梅花,他曾写下一首词《卜算子·咏梅》,我们一起来欣赏这首词。 设计意图: 拓展延伸,开拓学生的视野,积累素材。 五、课堂小结。 梅花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别的花都是春天开,它却不一样,越是寒冷,越是风欺雪压,它就开得越精神,越秀气。所以, 梅花象征着不畏严寒、坚强不屈的精神品质。它是“岁寒三友”之一,还是“花中四君子”之首。希望我们像梅花一样,不畏困难,在艰苦的环境中坚强不屈。 六、布置作业。 出示课件27: 1.背诵这两首古诗。默写《题西林壁》。 2.结合生活实际,说说你是怎么理解“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和“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这几句诗的。 【板书设计】 成功之处: 1.在教学诗句时,我首先找出诗句中关键的字词,扫平障碍,继而再理解诗句。 2.古诗朗读同样也要读出感情和抑扬顿挫。除了老师示范,我还利用本课现成的朗读磁带让学生连听几遍,示范效果挺好。 3.其次,我还在古诗释义的基础上让学生加以联想和想象,另配上悦耳的轻音乐朗读给学生听,让学生边听边体会诗中的意境,这样既能把学生带到美好的境界之中, 又为学生后面能顺利改写古诗做了良好的铺垫,起到了一举两得的作用。 不足之处: 学生不能直接释题,还得逐词理解后才能释题。这是四年级的第一次古诗教学,也算是学习古诗的起步,学生理解诗句的方法还要加强。教师应以解词串句法作为学生理解古诗文意思的主要方法。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