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11-20 发布 |
- 37.5 KB |
- 10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人教美术四上梦幻之国教学设计
美术课《梦幻之国》教学说课 张全国 【背景介绍】 游乐园是儿童的欢乐天地,在那里他们可以尽情释放童真,享受童趣。但各种司空见惯的游乐设施学生并非一下子能制作出来。本课的主要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及动手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通过看看、说说、想想、做做、玩玩,激发他们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愿望,使他们在玩中学,学中玩,体验设计制作活动的乐趣。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互相探讨,互相学习,尽其所能显示自己,这样既发挥了学生的个性,又缩短了学生间的差距,让差生也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通过对废弃物的合理利用,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使学生从小养成心灵手巧的好习惯。 【教材分析】 本课是人教版四年级第7册中第十五课《梦幻之国》,本课教材是学生对废弃物的合理利用、用绘画表现游乐园的绘画工艺课。欣赏作品及作业要求的多元组合,为学生提供了思考、探究的广阔空间,学生可以自主探究,并以多种不同的表现形式表达自己的想法。 【教学要点概述】 教学内容:《梦幻之国》 教学对象:四年级学生 教学目的 1、在知识与技能方面,通过体验以废旧材料为主的造型表现活动,引导学生利用多种废弃材料制作立体的游乐园。初步掌握利用废旧材料制作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感知、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创作能力。 2、在情感与态度方面,通过欣赏游乐园图片和学生作品,激发对美术造型表现的兴趣,形成初步的合作意识。通过集体作业培养学生同他人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与动手能力。 3、在过程与方法方面,通过学生个人或合作的方式参与活动,让他们充分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并在尝试多种工具材料的过程中,发展美术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培养学生动手能力。鼓励学生充分发挥创造力进行作品创作,并大胆发表看法。 2、难点:学生能对废旧材料合理巧妙应用。 教法、学法 新课程倡导学生快乐地学、主动地学、持久地学,注重培养学生搜索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交流合作的能力;因而我设计并运用了以下教法、学法: 1.教法:根据本课的性质和学生特点,我主要采取“启发——指导观察法、、讲解示范法”。在课堂中,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兴趣,利用多媒体,采用欣赏、启发、归纳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使每个学生都能参加到动脑的积极思维中, 2.学法:课前,我让学生搜集有关游乐园的图片资料。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让他们感受主动参与的乐趣和自我途径获得知识的满足感。在学生创作时我采用小组合作的方法,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方法:欣赏、观察、讲解、讨论。 教学过程 (一)激情引趣,导入新课。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教师要采取各种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并将这种兴趣转化成持久的情感态度。为此,在导课中,设计问题:你们喜欢去游乐园玩吗?为什么?学生会快乐的把自己的感受说出来,同时我再创设情境归纳总结学生的回答,直接点入出示课题。一个良好的开端就这样形成了。 (二)探索发展 1、欣赏、评述: 从工艺课的特点看,要抓住材料、加工方法和灵感三个要素,即要引导学生掌握材料的选择、加工方法的尝试和对学生创作灵感的启发。让学生对经验记忆中积淀的事物进行提取是十分有意义的。因此,我先引导学生欣赏游乐园中的游乐设施。然后设问:谁能说说你最喜欢玩哪一种游乐设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也是激活学生记忆中的游乐设施。接着再问:你知道它是由什么形状组成?这一步是使学生记忆中的游乐设施变的立体、鲜活。为制作和绘画打下基础。接着我再演示各个游乐设施画法,使形象更直观。 2、启发、探索 教师作为引导者,应启发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勇于探索、勇于创新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重视学生整个思维过程,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发展感性思维。所以引导学生观察我手里拿的教具,设问:是用什么材料做的?是怎么做的?引出利用废旧材料制作游乐设施,既环保又节约,有机的渗透德育。同时也发展学生创新能力和意识。 3、欣赏、评述: 新课标增加了美术课的综合性学习,综合性学习是世界教育发展的一个新特点。所以我又加入用绘画表现游乐设施。先请同学们欣赏小朋友的画,然后评述这些画在色彩上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怎样用绘画表现。 (三)实践活动 这一环节是学生将自己所学、所想、付诸于行动的阶段,要求每个小组可以选择喜欢的表现方法 来表现“梦幻之国”。同时通过集体作业培养学生同他人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与动手能力。感受美术活动的乐趣。 (四)评价交流 作业的全体展评,是对每一位学生作业成果的鼓励,同时也是帮助他们通过比较,然后总结出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构建学生之间的知识互补。在作业展评中,鼓励学生自评和互评,并通过争议,自己得出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同时还构建了学生之间的知识互补。我采用小组协同创造,培养学生合作精神。让学生相互分析、评论他们自已或他人的作品。通过此法,提高审美能力。 (五)总结拓展 在美术教学中,我们应将教学活动由课内向课外拓展。在展评结束后,我先请同学们说说你在这节课学得开心吗,学到了什么,感受到什么?此后,要求同学们回家还可以用橡皮泥来做一个游乐园,体会橡皮泥带来的效果。激发学生迫不及待而又兴趣盎然的投入到新的探索中去。 美术课《梦幻之国》教学反思 我认为教学不仅仅是美术知识与语言文字两层面的简单联系,而是一种具有深远意义的综合能力的多重培养形式。因此在这个教学活动中,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各种感官,满足了学生探索和希望尝试的欲望,为学生提供了畅想的空间,学生们在老师创设的氛围影响下,充分激活了创作的灵感,擦亮了学生思维的火花,他们大多所制作的作品千姿百态,匪夷所思,运用各种废旧材料来制作,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化废旧为神奇的力量。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作为教师的我总是以满腔的热情投入其中,与学生真诚互动交流,以心换心,心灵的真诚在语言、姿态、眼神中得以理解。教学中还够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主动接近他们,了解他们的创作意图和制作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学生打成一片,让他们觉得老师既可敬又可亲。本节课最令人感动之处便是在学生的创作中,整个教室里呈现出一种高昂的创作激情,大家兴致很高,看着大家一会蹙眉沉思,一会开心微笑的样子,我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在他们讲述自己的作品的时候,我也非常注意倾听,对于学生来说,他们的每一个发现都应给予肯定和鼓励,尤其是学生有与众不同的作品,我都及时给予表扬和宣传。 整个活动都处在一种积极的尝试氛围中。但在这个环节中,发现还有为数不少的作品大多都是参考同伴的内容及做法,可见在开发学生的想象力这一块领域还需努力开垦,在平时的活动中应多鼓励学生大胆创作,发展其求异性。 美术课《梦幻之国》教案 课型:设计•应用 课时:1课时 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利用多种废弃材料制作立体的游乐园。 2、通过集体作业,培养学生同他人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与动手能力。 4、感受美术活动的乐趣。 教学重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教学难点:材料的合理与巧妙应用。 教学准备:收集各种废弃材料、彩色卡纸、橡皮泥、剪刀、双面胶等。 教学流程: (一)情景导入 1、看图片,师生对话。 师:今天老师带你们去一个地方玩,你们猜一猜是什么地方?(出示游乐园图片) 师:你们从哪里看出这个地方是个游乐园?(滑滑梯、过山车、阿拉伯飞毯……) 师:老师知道同学们都喜欢到游乐园玩,因为那里是你们的欢乐天地,是你们的梦幻之国。 2、揭题:梦幻之国 (二)探索发展 1、说说你喜欢玩哪一种游乐设施,它好玩在哪里? 2、生说,师小结一些游乐设施的特点。(如:滑滑梯,一高一低有倾斜度;飞机,围着中心点转。) 3、学生分组观察所带来的材料,展开想象:它们适合做什么? 4、生回答,师加以引导。(关注形、色、质) 5、师演示制作方法: (1)根据材料的特点进行设想(要有空间感) (2)设计制作(分块) (3)组合固定(重心的稳定) (4)装饰美化(色彩艳丽) (三)实践活动 1、作业布置,提出要求: (1)小组制作一个小游乐园; (2)分工合作,能力强的尽量制作与众不同的作品,能力较弱的可以制作简单的作品; (3)提倡互相帮助、友好协助。 2、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辅导。 3、各小组提出制作中遇到的困难,师生共同解决。 4、修改补充作品,使作品更加完美。 5、小组布置“游乐园”。(可以添加绿化和人物) 6、汇总交流,共享乐趣。(组织各小组把作品摆在一起,形成一个大游乐场,让学生在“梦幻之国”里享受畅游的乐趣。) (四)评价交流 1、你喜欢玩哪一个项目? 2、你觉得哪一个项目最有创意? 3、你喜欢这样的学习活动吗? 浅谈小学美术欣赏教学 儿童是爱美的,而且对美的事物感受很早,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渴望艺术享受的心情日益增强,尤其是进入小学以后,对于美的事物的追求更为强烈。作为小学美术教育,应当顺应他们爱美的要求,采取多种形式实施美术欣赏教学。审美教育是素质教育要达到的一个重要目标之一,它对于培养学生的爱好、欣赏能力,陶冶情操等方面都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儿童的美术欣赏心理及欣赏习惯 小学美术欣赏教学是一种把造型艺术作品作为审美对象的感觉与感情为主导因素的心理活动形式,它与教师的引导和儿童对事物的认识、理解紧密相关,我们不妨从儿童的生理心理及智力发展方向来分析掌握儿童的欣赏习惯和欣赏特征。 1.强烈的色彩刺激能激起儿童的欣赏兴趣,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蓝蓝的天,红红的花,绿荫荫的树木,黄澄澄的果实,鲜明艳丽的颜色常常等使他们欣慰和喜悦,乐于接受,如果我们把黑白图片和彩色图片同时放在他们的面前,儿童将对彩色图片反映强烈一些。 2.儿童在欣赏过程中,往往注意某个细节的观察而忽视整体或注意整体而忽视其它。例如一年级儿童在观看绘画作品《美丽的风筝》时,他们全被风筝上色彩艳丽的花纹吸引住了,以至于忘记了手帕的存在,变成了看花。中、高年级同样有类似的现象,四年级的学生欣赏工艺作品的刺绣,结果他们全把刺绣作品当作绘画作品看。 3.儿童在欣赏过程中,通常是凭第一印象的感觉来欣赏作品,无意识属性强,受情绪牵制的随意性大。他们对作品的感受总是激动片刻、粗略领会便心满意足,未能仔细琢磨,对作品的感受能力难于在较长的时间内持续增长。 4.儿童在欣赏过程中,依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见闻认识及由画面产生的联想对作品进行评判。对那些反映他们熟悉的生活和内心世界的儿童画或同学、朋友的优美作品,他们大都能够接受,并常常用来作自己的范本。例如,城市的孩子从小看见的就是整洁、光亮的柏油路,五颜六色的霓虹灯,明亮的大厦高楼,他们就感受不出绘画作品中农村低矮的房子、稀疏的篱笆、乱的石头和柴堆也是一种美丽。 5.为加深学生对作品的感受,视觉记忆常常需要伴之以听觉记忆,尤其是欣赏古今中外名作,没有教师生动有趣的语言帮助,儿童对艺术作品的感受也不会很深。在实际教学中,许多成功的教学课都运用了音乐伴奏的教学手段,目的就是渲染气氛,强化记忆。 二、小学美术欣赏内容的编排及特点 1.小学低年级欣赏内容主要是引导学生初步认识和表现生活周围的美好事物。如第二册《小朋友的画》、《民间美术欣赏》、第四册《画家笔下的童年生活》、《绘画中的动物和花果》等。其特点是低年级阶段所欣赏的作品富有情趣,符合儿童审美心理,如大脑袋,歪脖子,近大远小,树画在半空等等,五花八门,比例不在准确,表现无拘无束。还有一些拼贴的小制作也深受小朋友喜爱。 2.中年级欣赏内容主要是让学生初步接触了解优秀美术作品,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艺术的情感。如第五册《工艺美术的人物形象和动物形象》、第六册《工艺美术的陶瓷和雕塑》、《绘画作品中风景的静物》等。其特点是从小学中年级开始,欣赏一些与学生生活接近、学生能理解和接受的中国古今优秀绘画作品和工艺美术作品。欣赏课内容对于教学内容有“参考资料”的作用,在欣赏课中渗透了有关的教学内容。如第六册的欣赏内容是工艺作品刺绣、竹编的欣赏,第八册的教学内容就安排了“挑花”、“竹编”手工课。欣赏课的优秀作品档次高,起到了指导性的重要作用。 3. 高年级欣赏内容主要是让学生了解祖国历史悠久的艺术文化,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具体内容有:第九册的《古代雕塑中的人物形象》、第十册《现代雕塑中的人物形象》、第十一册《中国传统建筑艺术和现代建筑艺术》和第十二册绘画作品雕塑、工艺美术、建筑、小学内容总览等。其特点是要求比较全面地了解我国造型艺术门类的面貌,除了已经着手的中国画教学之外还将欣赏的领域扩展到中国优秀古建筑、雕塑、工艺美术作品中去。 三、小学美术欣赏教学的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根据美术欣赏教学的目的、任务及自身的特殊规律,我国的小学美术欣赏教学的组织形式可以分为专题欣赏课、随堂欣赏课和现场课三类: 1.专题欣赏课。专题欣赏课是课堂教学的方式,是小学美术欣赏教学主要形式(我们前面例举的内容都是专题欣赏内容),它指的是整个课时内组织学生专门对某些作品进行欣赏的课业。我们以第十册的欣赏内容为例谈一谈专题欣赏课的课堂教学模式。这一课是欣赏中国传统建筑艺术,教材上共提供了十幅有关传统建筑艺术的照片。教师首先要明确教学目的,即通过本课教学让学生获得哪些方面的知识?起什么作用?本课的教学目的应让学生初步了解我国传统建筑的艺术特点,懂得建筑的三大要素,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增强民族自豪感。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通过观察、回忆和比较,了解“传统”二字与“现代”的区别,再进一步引导学生了解祖国悠久的建筑史及灿烂的建筑文化,了解宫殿、楼阁、亭台、寺庙、佛塔、陵墓、民居等独树一帜、风格迥异的建筑艺术特点。 2.随堂欣赏课。随堂欣赏课是指在绘画和工艺(包括写生、创作、图案、塑造、手工制作)课业中所穿插进行的欣赏。这种欣赏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得很多,比如:我们每一课都安排了范图及资料,教师指导学生观看讲解,指出作品美在哪里。又如:为了使低年级学生能在蜡笔的涂色中提高色彩能力,可引导学生对素描知识的加深而出示一些合理范画,这就是随掌欣赏的教学过程。 3. 现场欣赏。现场欣赏是一种在课堂教学之外的美术欣赏形式,是指在较长时间内到现场和实地察看所进行的欣赏教学。例如:组织儿童参观美术作品展览和博物馆中陈列的美术作品,访问画家、工艺美术家、雕塑家并观看其技法表演等。条件稍差的农村,有关欣赏课的内容应结合本地具体情况作有效的灵活调整。比如我们上《古代传统建筑》这一课时,就完全可以带学生到陶公庙去参观,让他们了解足够的知识后,民族的尊严与自豪感自然就出来了。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