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三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三首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部编三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三首

17 古诗三首 [ 唐 ] 李白 望天门 山 天门 山:今安徽省东梁山与西梁山的合称。两山隔江 相 对 ,想天然的门户,所以叫天门 山。 [ 唐 ] 李白 望天门 山 李白(701年-762年) ,唐代浪漫主义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诗风豪迈奔放,清新飘逸,想象丰富,意境奇妙,语言奇妙,立意清晰。 听范读 ,注意 生字的读音。 望天门山 [ 唐 ] 李白 天门中 断楚 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 片日边来。 duàn chǔ zhì ɡū fān 断 楚 至 孤 帆 我 会 认 解读课文 天门中断楚江开 注释: 【楚江】即长江。长江中下游地带在古代属于楚地,所以叫楚江。 【中断】指东西两山之间被水隔开。 看到楚江 水势很 猛。 听到滔滔 的楚 江水的轰鸣。 想象到这江水排山倒海 , 冲破 险阻的气势。 思考:哪些地方体现天门山的气势 ?看到 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解读课文 碧水东流至此回 注释: 【至此】意为东流的江水在这转向北流。 【回】转变方向,改变方向。 诗中的“回”字有什么作用? 一个“回”字,把江水翻滚抛掷、变化无穷的状态全表现出来了,借水势衬出山的奇险。 解读课文 两岸青山相对 出 注释: 【出】突出;出现。 “ 出 ”字不但逼真地表现了在舟行过程中“望天门山”时天门山特有的姿态,而且寓含了舟中人的新鲜喜悦之感。 解读课文 孤帆一片日边来 “来”字传神。诗人乘船而来,让 人觉得小船正缓缓从天边驶来,船在江中,这意味着江水也是从天边来 ,有 一种磅礴的气势和动态的美感。 解读课文 诗意: 天门山被长江从中断开,分为两座山。碧绿的长江水向东边流到这儿突然转了个弯,向北流去。两岸边高耸的青山隔着长江相峙而立,我乘着一叶孤舟从旭日东升的远处慢慢驶来。 《望天门山》通过对天门山景象的描述,赞美了大自然的神奇壮丽, 表达了作者乐观豪迈的感情 。 我会写 断 楚 至 孤 帆 饮湖上初晴后雨 [ 宋 ] 苏轼 饮湖上初晴后雨 [ 宋 ] 苏轼 苏轼 (1037—1101)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 西 湖 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部,是中国主要的观赏性淡水湖泊,也是中国首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西湖三面环山,面积约 6.39 平方千米,东西宽约 2.8 千米,南北长约 3.2 千米,绕湖一周近 15 千米。湖中被孤山、白堤、苏堤、杨公堤分隔,按面积大小分别为外西湖、西里湖、 北里湖、小南湖及岳湖等五片水面,苏堤、白堤越过湖面,小瀛洲、湖心亭、阮公墩三个人工小岛鼎立于外西湖湖心,夕照山的雷峰塔与宝石山的保俶塔隔湖相映,由此形成了“一山、二塔、三岛、三堤、五湖”的基本格局。 2011 年 6 月 24 日,杭州西湖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yì 亦 mǒ 抹 yí 宜 我 会 认 解读课文 饮湖上初晴后雨 水光 / 潋滟 / 晴方好, 山色 / 空蒙 / 雨亦奇。 欲把 / 西湖 / 比西子, 浓妆 / 淡抹 / 总相宜。 [ 宋 ] 苏轼 这是一首赞美西湖美景的七言绝句,写于诗人任杭州通判期间。这首诗在艺术手法上最大的成功就是大量修辞手法的运用。 解读课文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也。 波光闪动的样子。 云雾迷茫的样子。 正显得美。 在晴日的阳光照射下,西湖水波荡漾,闪烁着粼粼的金光,风景秀丽;在阴雨的天气里,山峦在细雨中迷蒙一片,别有一种奇特的美。 潋滟 方好 空蒙 亦 解读课文 晴 雨 第一、二句诗哪几个字提示了我们天气? 解读课文 诗人告诉我们晴天和雨天的西湖分别是什么样子的? 晴天: 水光潋滟 雨天: 山色空蒙 解读课文 “好”和“奇”字有什么好处呢? “好”和“奇”分别写出了诗人对西湖美景的赞美,在善于领略自然美景的诗人眼中,西湖的晴姿雨态都是美好奇妙的。 解读课文 欲 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 总 相宜 。 合适。 浓抹: 浓艳华丽的打扮。抹,涂脂抹粉。 淡妆: 淡雅朴素的装饰。 可以;如果。 如果要把西湖比作美女西施,淡妆浓抹都是那么合适,美丽多娇。 解读课文 西施是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她是春秋末期越国人,姓施,名夷光,世居苎( zhù )萝山苎萝村。苎萝山现属绍兴诸暨市城关镇。苎萝有东、西两村,施夷光住在西村,所以叫她“西施”。 解读课文 为什么苏轼要把西湖比作西子,“西湖”与“西施”之间有什么相通之处? “西湖”与“西施”的名字里都有一个“西”字;“西湖”景美,“西子”人美。它们之间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美。 解读课文 在 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微波粼粼,波光艳丽,看起来很美;雨天时,在雨幕的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隐若现,也显得非常奇妙。若把西湖比作美女西施,淡妆浓抹都是那么得适宜。 诗句大意 我会写 饮初 望 洞 庭 [唐] 刘禹锡 刘禹锡 ( 772 ~ 842 ) 唐代文学家、哲学家,诗人。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其诗通俗清新,善用比兴手法寄托政治内容。 《 竹枝词 》《 柳枝词 》 和 《 插田歌 》 等组诗,富有民歌特色,为唐诗中别开生面之作。有 《 刘梦得文集 》 。 望洞 庭 [ 唐 ] 刘禹锡 湖光 秋月两相和, 潭 面无风镜 未磨 。 遥望 洞庭山水翠, 白 银 盘 里一青螺。 pán mó wèi tínɡ 我会认 庭 未 磨 盘 tíng wèi mó pán 解读课文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湖面的波光。 未经打磨的铜镜。 诗意: 秋夜,洞庭湖上月光和水色交相融和,湖面无风,平静得如同未经打磨的铜镜一样。 互相映衬。 湖光 相和 镜未磨 解读课文 诗人为什么要写无风的潭面? “潭面无风镜未磨”形象贴切地表现了千里洞庭风平浪静、安宁温柔的景象,在月光下别具一种朦胧美。 因为只有“潭面无风”,波澜不惊,湖光和秋月才能两相协调。 解读课文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比喻洞庭湖。 比喻洞庭湖中的君山。 诗意: 远远望去,洞庭湖山水苍翠如墨,好似白银盘里托着一枚小小的青螺。 白银盘 青螺 解读课文 比喻: 把洞庭湖的水色比喻成“白银盘”,将湖中的君山比喻成一只小小的“青螺”,显得小巧玲珑,十分精致,又和月光笼罩下的湖水、山色相称。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解读课文 遥望洞庭山水翠, 白银盘里一青螺。 想象: 银白色的盘子里摆放一只小小的青螺,在诗人的想象中,洞庭山水成了一件完美的艺术品,给人以莫大的视觉享受。 解读课文 《 望洞庭 》 通过丰富的想象和形象的比喻,将月夜的洞庭美景描绘得惟妙惟肖,跃然纸上。表达了诗人对洞庭美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我会写 镜 未 磨 遥 银 盘 同学们, 再见!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